第一篇: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
赵俊 沙正军 何俊 胡梦烜 李红莲 郭松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蕴含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倍受世界各国人们青睐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中所受重视的程度,令我们不禁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为此,本文探讨了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 书法教育 文化传承 发展模式
一、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认同价值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让他们去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还是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的手段,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价值。
(二)文化传承价值
德国文化人类学学者兰德曼说:“文化使人能自立行走,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属于人的一部分,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液。”民族文化的传承被中断,这个民族的人们就会有“精神流浪”的楚痛。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青少年书法教育具有基础 性,对生命个体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可以利用书法教育的优势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在书法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创造价值
青少年书法教育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书法教育是一个陶冶人生、促进生命个体“文化”生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又在不断推进、创造着书法文化。
青少年既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阶段又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认识书法教育,明确书法教育“以道立人”的文化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从书法文化创造的角度看待我们的青少年书法教育。
总之,中小学书法教育除了教孩子书写规范、工整、易认的汉字外,还有文化识同、文化传承、文化创造等文化价值。因此,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应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识同、传承、创造中去。
二、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善待书法艺术,社会要形成重视书法艺术的风气,青少年正是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育的目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高度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各学段的写字教育目标。
一至二年级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至六年级“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个学段对学生写字目标提出的要求,体现出如下两个特征:一是注意循序渐进,以夯实基础为重,重点是学习楷书,尤其是实用性较强的硬笔楷书。二是 2 提出了用毛笔临摹、书写正楷字的要求,这一要求显然不是为实用书写而设置,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打下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写字教育、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目标的明确表述,进一步反映出新的时代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青少年学习书法,作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助于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激发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丰子恺先生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宗白华先生称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更有华裔法籍学者、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2]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亦在其《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公开赞同此论。著名文化学者王岳川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3]我们姑且不论这“核心的核心”一类说法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中国儒道哲学思想形成于先秦,随后在两汉的书法创作中就已经体现出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东汉崔瑗作《草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已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稍后的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4]更直接的承继了老庄性任自然、反对雕凿的思想。后世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和论书时,莫不遵此而行。
书法不仅在观念上受儒道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技法层面亦如此。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间、大小错落。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 3 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5]
(三)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新的世纪里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拿来主义”的中国,由于饱受闭关自守导致的贫穷落后之苦,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学习,随之而来的便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经过一个多世纪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们惊讶的发现,曾经被中国人推崇备至的西方文化,正是东学西渐的产物。后现代时代的西方一流社会学者,无不关注并惊叹于东方孔孟和老庄哲学思想。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在上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否过于偏狭,对我们的老祖宗是否过于轻视和无知。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三、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书法教育
古代书法教育在中国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至唐代时已是我国书法史上书学鼎盛的时期,它的兴旺发展,一直延续到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书法家,既当学生又做先生,既是书法家,又是教育家,他们就像传递奥林匹克“圣火”一样,充当“书艺传人”,把书法艺术传到了今天。自从真、草、隶、篆等书体的相继诞生后,于是产生了流派,为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颜真卿其书初自家学,早年曾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并著有《张长史十二笔法意》一文,述其受笔法之经过,后又师从褚遂良,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唐太宗则崇尚“二王”,极力“雅好王羲之的字,心慕手追。”“万机之馀,不废模仿。”[6]在他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后,于宫中大兴书法之风,以“书”论赏,成为一时趣话。
(二)当代书法教育
我国大规模的书法教育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时“文革”结束 4 不久,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书法教育活动也应运而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书法教育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和实际受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高等艺术院校,二是中小学校,三是各类专门培训班。
1.高等艺术院校——我国书法教育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各类师范院校或大专以上的艺术院校,是我国书法教育的高等学府,他们有一流的校园设施,一流的老师,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是我国书法教育的主要阵地。据专家分析,随着近二十年来书法教学的不断完善和积累,在学院式的书法教育下的确涌现了不少高水准的书法专业人才。这其中尤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王镛书法篆刻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和美术系这四所大学的教学成绩最为突出。[7]充分说明了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实力,展示了新形势下书法教学的新成果。
2.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后备力量的摇篮。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基本都设有写字课,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也有老师专门上课讲解。但都比较浅显,属于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般对学生没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掌握写字的一些基本常识,有灵气和有灵感的学生会因此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参与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有的学校通过抓学生的素质学习和培养,掀起了书法教育的高潮。如山东省曲阜市鲁城中小学2000学生用硬笔现场书写《论语》,其情其景,无不令书法教育者们兴奋万分,激动无比。[8]硬笔书法教育的出现,也加速了我国书法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专门培训班——书法教育的补充力量。各级各类专门培训班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多,分布广;二是教学地点不稳定和人数不确切,有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学生;三是形式多样性,少年宫、书协的各类培训班、培训中心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四是授课老师差异大,有美术专业毕业的书法老师,也有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而更多的老师则是一些书法爱好者。但他们的口号很响亮,要求也很明确:就是写一手漂漂亮亮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三)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倍受推崇
书法艺术是国人深为自豪的艺术精粹,素为世界上许多熟谙和热爱汉文化的 5 国家和民族称道,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的心灵世界,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飘然着儒的滞重、法的森严、道的超然之外,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刻画出中华民族最真实的精神轨迹,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文化早已以其特有的审美性、艺术性走向世界范围,不止在日本、韩国,而且在众多西方国家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米肖托贝便远涉重洋到东方学习书法,代表着西方现代画家对书法专注的热情潮流,使得中国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文字的泛世界性文化形态。
四、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书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代书法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书法教育显得倍加艰难,难以走出徘徊不前的局面。
综观中国教育全局,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力图深入推进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依然是显得嘴上谈得多,手上做得少。
(一)书法艺术的教学难以由语文课程来实现
书法与语文联系紧密。书法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为书写对象,这就使书法鉴赏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墨法、章法、笔法上,同时也是玩味文字内容的过程。书法作品的风格还常常要求与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保持一致,或壮美,或优雅,或沉雄,或舒展。这种风格的一致,带给人更加强烈深刻的审美体验。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相得益彰,才使其充满无穷魅力,此其一。
其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的写字目标是实用性要求,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姿势、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写硬笔楷书,在此基础上初步接触毛笔,这一写字目标基本上可以由语文教师来帮助实现。但是在七至九年级,写字教育已经发展到书法艺术教育,尽管还是初级阶段,但语文老师们已经一多半不能胜任了。
其三,语文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存在分歧。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各种语文观充斥着语文教育的课堂,因此,将书法艺术的教育纳入语文课堂来进行,全社会没有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势下,老师们操作起来随 6 意性就更大了。语文课程庞杂的教育任务实际上也决定了很难再抽出精力来训练学生的书法意识和进行必要的书法鉴赏教育。
(二)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严重不足
尽管近年有不少文化精英在为书法艺术的振兴鼓呼,在努力改变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冷漠和无知,书法的学科建设、从专科到博士后的教育层次都已具备,但是和网络时代相比,整个社会对书法的认同度仍然不够。书法正在由大众文化艺术向极少数的精英艺术转变,正在从广阔的生活走向狭窄的展厅,连新春佳节贴春联都买印刷体了。这种状况,不利于书法艺术的承继和繁荣。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行音乐的和谐。”(沈尹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汉字才有如此奇妙的本事。连西方的画坛巨擘毕加索也由衷赞叹:“中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中也说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国人福开森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伸。”[9]当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精英津津乐道时,我们却在漠视、贬损它,这不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事情吗?
五、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面临的困惑
书法教育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二十年,其“热”早已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人们现在所要关注的是它的教育质量问题。
(一)高等院校面临的困惑
一是因教学思路所限,面临就业问题,学生学完四年大学书法后真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于是不得不痛苦地又继续选择考研、读博,以博取更高的身份以便为择业找到一条便利的通道。二是作为已经具有学科意义的书法艺术教育,其科学性却无法在教学方式上显现出来,基本上还没有逃脱“私塾”教学模式,虽然好像都有教学大纲,都有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式。三是作为书法这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该如何把握书法本体与跟书法有关的相关文化的关系?是应该唯书法而书法?还是泛书法而书法?还是二者兼顾?四是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处理培养精英书法群和大众书法群的关系?[10]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中小学和专门培训班面临的困惑
一是任课老师的素质不高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并不是由专门书法老师来承担这些教学任务,而是由一般的语文老师来承担。在培训班里,则是当地的一些所谓“书法家”来承担此项任务。师资的常识修养、雅俗高低,必然会影响教学中的学习。
二是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学理论,更不要说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法,有的连教学计划都不全,教材也不规范,不统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你写我编,大同小异。教学中缺乏创造性,只是一味地“死教、死写”,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点划、用笔的基本方法。
三是受形式和体制的制约,不被当地教育部门等有关权威机构所承认,即使承认了,与之有冲突时,首先被砍掉的也是书法课。为此,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就我国中小学生书法(写字)教学等相关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他指出,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学生“减负”的紧急通知后,不少学校将写字课砍掉了,甚至语文课中的古文比重也被压缩,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通知的本来精神的。我国小学中的写字教学,本来就不是普遍健全,有相当数量的小学写字教学的设置和师资配备还很薄弱,尚待补充和加强。初中以后,课程、科目增多,负担加重,刻意学习写字,这对一般学生来说,则已成为不太可能,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写字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11]
六、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研究
书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书法能够长盛不衰,必须使书法教育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
(一)书法教育要突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动发展
历史上,汉唐的书法盛世,已是“政府主导”的典范,足为后世效仿。书法教育不能仅仅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而是关系着我国文化和谐发展的大事。在书法教育方面,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先走一步,在2006年3月下发文件,要求广东省的中小学设立书法课,这无疑为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12]
(二)书法教育要“纵横交错”,形成网状模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书法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书法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慢慢的离我们而去。当我们的社会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处理汉字时,数千年来牢牢建立在我们深层意识中的汉字审美模式,也许就会从他们的脑海中逐渐消失。当我们的小学生能够熟读ABC,却不知道字帖是什么;当他们对网络文化了如指掌,却不知道王羲之、颜真卿为何许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的书法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走入死胡同,从原来的追随一生的工具,变成了现在的曲高和寡的艺术门类。
(三)书法教育要“走出神坛”,介入商业模式
书法是艺术,艺术需要生存,经济是基础。书法教育要取得更大的突破,经济后盾必不可少。当然,书法教育中的经济利益获得并非卖字画那么简单,必须挖掘书法内在的价值。我们知道,书法在很多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如书信往来、影视字幕、书籍封面、报刊杂志的装潢和广告宣传等等,通过诸多方面加强书法教育的宣传,尽可能多的为书法提供经济载体。
(四)书法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推陈出新,都要与时代接轨。实践是检验这种教育模式是否符合时代的标准,而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模式必然会被淘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书法艺术固然有它自身的古色古香,在琴瑟和鸣中、一泓清泉旁,挥毫泼墨,流露出风雅儒士的古风,但是毕竟在现代社会的紧张节奏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态去研磨撰写了。书法教育不能要求受教育者背离时代的潮流回归古代,就必须要从自身改变,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
七、结束语
“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书法教育利用书法的普遍性、形象性、群体性和美感性等特点,使习者在美的魅力的诱导和陶冶下,激起感奋、惊觉、共鸣。[13]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虽然遇到诸多的困难,依然坚持不懈,不断求索,在书法展览,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书法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新的挑战,相信我国书法界和教育界、文化界能逐步探索新的书法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再立新功。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与发展、再次地崛起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具有大的思维,站在历史的高度,清醒地审视它的未来,为弘扬与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不懈的努力。书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我们仍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白砥,《书法空间论》,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王岳川,《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新世纪意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4卷第2期。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5]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6]《宣和书谱》,北宋,1120年。
[7]《书法报》,2003年6月30日,书法报社,第26期。[8]《中国硬笔书法报》2002年10月15日,第81期。
[9]吴翥九,《网络时代加强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青少年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6期。
[10]余秋雨,《笔墨祭》,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11]《书法报》,2003年7月14日,书法报社,第28期。
[1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10月18日。[13]黄君,《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篇:浅议书法教育与汉字文化的传承
浅议书法教育与汉字文化的传承
东城区少年宫 王福全
摘要: 在电脑普遍使用的今天,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经常用电脑打印,汉字书写和教育遇到的挑战不言而喻。书法,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书法教育,中国传统美育的基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关键词:书法教育 汉字文化 传承
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生态的变化,书法面临着如何参与当代生活、当代文化建设和培养后继人才的现代转型问题。
书法至简,笔墨纸砚;书法至繁,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中小学校里,书法教育的“边缘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探求切实而有效的途径,让书法教育走进课堂,让书学融入基础教育,这不单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所需要,更是关乎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一.汉字书写日趋边缘化使书法教育陷入困境
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苏士澍、欧阳中石和王明明提交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剖析了中国传统书写技艺被严重轻视的现象,提出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当代文化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这一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再一次引发在中小学校加强书法教育的讨论。
三位政协委员根据一次专题调研的情况指出,目前,90%以上的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上不再设立书法课。一般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职。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汉字书写有更加边缘化、甚至被逐渐取代的倾向。
教育部对“两会”提案的回复是:考虑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对汉字书写硬性增设课程持谨慎态度。目前小学一至三年级有写字课,主要是硬笔书法,四至六年级是毛笔书法课,每周一节。学校课程设置为三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写字课为地方课程,也就是说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不少学校因此“自降标准”,令书法教育形同虚设。
其实,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教育部2002年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就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的标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理应受到重视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校里边缘化境遇,依然存在。二.对书法教育意义理解的偏差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同当前教育的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家长心中,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与此相关的主课和涉及推优、特长的奥数、艺术等知识、技艺的培训受追捧,其他课程明显被冷待。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还缘于对书法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发生偏差。北京景山学校书法教师龚学勤说,书法并非简单等同于练字,它对孩子心灵、性格的塑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目前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量的传授,艺术课特别是书法的分量显得轻了。景山学校有重视书法的传统,每天上午眼保健操后,有15分钟的写字时间,他们的经验表明,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让孩子受益终身。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从小学教育就应开始正式学习书法,中学、大学都要有课程。书法艺术的学习不是单纯知识性教育,同是书写,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境界,最终对人的审美、性情、素养会有很好的提升。”
去年教育部主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国书协担任专业指导,初选参赛学生人数达千万,可谓盛况空前。这说明,提高青少年对书法的关注、了解以及参与的热情,是书法人才传承与培养的必经途径。三.书法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钢笔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之时,鲁迅曾在杂文《论毛笔之类》中,曾与持“国粹渐就沦丧”论点的周作人作过一番有趣的讨论。他提出,别把钢笔和毛笔分个高下,传承文化才是要意。
但就是这个“传承文化”的“要意”,现在已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在电脑普遍使用的今天,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经常用电脑打印,汉字书写和教育遇到的挑战不言而喻。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介绍说,从中国学习了书法的日本,把书法作为“国魂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书法教育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但培养认真、严谨的习惯,同时传输知识、陶冶性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相较而言,我们的书法教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
赵长青说:比申遗成功更重要的是书法的传承与保护。学习书法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书协提出“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响亮口号,并围绕这个主题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四届。这项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中小学校抓好书法课的积极性。
时代在变迁,关乎文化传承的东西不能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笔墨当随时代,如何让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时代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面前的一大课题。
第三篇: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犹如一只常开不败的鲜花怒放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然而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
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王朝,共计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时期的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的发展。从开始的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的出现至篆体、隶体、楷体等书体.在数百种杂体中筛选淘汰逐步定型。
从秦始皇统一大业后,丞相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的秦篆到魏晋时代的篆、隶、真、行、草诸书体日渐完善。在这段时期内更是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再看唐代书法家将草书之狂放不羁、篆书之圆润瑞丽.行书之风骨清婉推向极致和宋四家苏、黄、米、蔡,行草、楷皆备。在之后的元、明、清时期,中国书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当时的书法代表人物有赵孟颛、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唐寅、朱耷等等。
二、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创新是最好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书法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值得所有关心书法的人欣慰的事情。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庞大的参与者及受众,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当代书法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弱化、变异,书法创作外在形式的张扬与内在文化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应怀有一种忧患意识,保持传统,坚守文化,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繁荣书法艺术,首先要正确对待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古人将书法的技巧创造得几乎尽善尽美,今天的书法艺术远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实现书法创新,继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继承为创新找到根据、把握方向,创新为继承展示成果、注入活力。一方面,我们要研究经典,继承传统。书法要继承传统技法,坚持书法本源,克服美术化倾向,提升书法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合理创新。所谓合理,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打着创新旗号,任意丑化汉字。所以我们要确立书法艺术标准,净化书法创作环境,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抓好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结合汉语教育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识、读、写能力,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涵养学生文史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以孔子学院为载体,从普及汉语入手,吸引世界各国更多的人学习书法。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同时,也要以书法为纽带,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两岸书法的交流,增强民众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每当我拿起《玄秘塔碑》的时候,我既感受到自己对书法的喜爱,也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中国书法这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的鲜花,一定有它更美丽夺目的一天。
参考文献:
·由“ 狂飙突进” 到“ 重温经典"——改革开放 3 O年中国书法发展回顾与思考
刘宗超(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论传统书法艺术演变 王学俊(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书法思维,传承中华文明----黄循龙
第四篇:传承书法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传承书法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为传承祖国的书法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提出了“每一位教师都是书法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汉字”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课程,创新书法展示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着力打造书法特色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为了深化书法教育,在“兰亭”书法社活动中,学校通过丰富活动课程,点燃全体教师的热情。
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成立了“兰亭”书法社,每周三为书法社活动时间,邀请书法名师到学校为社团教师作书法指导讲座。培训内容有书法简史、书法作品欣赏以及书写工具、执笔姿势、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多个方面,让书法社教师领略了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书法的奇妙表现力。
书法笔会,结队帮扶。我们以每月笔会活动为契机,为学校书法社的成员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们一起练习,相互切磋,形成了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我们还采用结队帮扶的措施,每年评比的优秀社员和新社员结成队,两人结队“一对一”的帮扶使新社员很快成熟起来,在社团中形成梯队,使社团建设良性发展。
文化学习,课题研讨。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书法文化吧,为社团老师们发放不同碑帖和史学人文方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眼力”和“字外功夫”,社团教师书法修养自然得到提升。在书法课程上我们自编了社团书法教材,定期开展社团书法课题研讨活动。社团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从平时教学中的常态课、欣赏课、整合课入手,构建“五入”体验式书画教学模式。
创新展示形式。书法主题活动是书法文化建设的土壤和血液。学校充分挖掘社团成员潜力,广泛运用各种展示形式,积极开展书法校园文化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我们以平时节日为契机,给书法社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临近春节,我们开展社团成员为全校教职工写春联活动。“六一”活动中节目单全部由书法社成员书写等。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成立“翰墨香”书法QQ群,进行网上晒字活动,社团成员每天晒字一幅,并在群内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同时,在校微信平台定期对书法社活动和优秀社员进行专题报道,真正让书法教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我们在武穴市天桥附近设置了“书法一条街”,向社会推介书法社团的优秀教师,让这些在学校的“书法名星”真正“亮”起来;校园里的地书展示、办公室的书法作品、楼道里的书法墙和书法社团的活动展示等,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高效的激励措施。制定激励评价机制,提高书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开展“先锋团队”评比活动。我们每学期把书法社成员按教研组划分成几个小团队,期末时根据小团队成员的出勤、作业上交情况评比先锋团队。设立全勤奖,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开展“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在每学期结束时,我们采用民主测评,择优评选的方法,评选出十名书法“阳光教师”,并在期末校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让这些教师在全校书法工作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也给书法社成员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展书法“等级过关”活动。每学期对所有社团成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从本学期所练的字中选择一部分,发放书法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进行等级过关。主要是考核平时书法训练效果,并加大奖励力度,避免只写不评、只练不考的应付式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第五篇: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简明目录
苏世英
整理
总第215期
2011年第3期
要闻
“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特征研究”征文活动评审揭晓人物
陶博吾专题
学术主持
邱振中 陶博吾作品选
封二/51 关注
西部书法教学专题
林岫:把关注留给西部(庄园)58 书法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甘肃省甘谷县土桥小学“伏羲班”的书法教育(牛霞梅)61 中国书协西部教育基地教学剪影
“伏羲班”书法课堂剪影
学术
陶博吾专题
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陶博吾)32 石块高垒的肃穆——陶博吾价值解读(陈政)33 文本之外
别无世界——陶博吾语用技巧浅析(赵感鹤)36 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与明清以来“写意”篆书(邱才桢)39 从黄宾虹的“一以贯之”到陶博吾的“变徵之音”(梁培先)44 中国女性书家梗要探研(成联方)89 女性印家评传(高申杰)94 学院文萃
西泠八家的笔法和刀法(徐咏平)98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倪文东)101 韦诞书事综考(尹冬民)102 《书苑菁华》不同版本题跋考释(郭建平、杜汭)106 关于《张迁碑》若干问题的思考(赵楠)108 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
赖非
论坛
个人时间与空间(朱以撒)85 创新西泠印社学术活动机制的探索实践(西泠印社)87 创作
林岫作品选 69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书家提名
秦玉、柳正梅、沈一丹、李砚、王春云
7476788082 1
我说我印
范正红、鲍复兴、朱奉先、宋春青
130131132 撷英
学书自绎(俞建良)122 半世推开一扇门(陈凤珍)124 展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第三届书法研究生班学员作品选
墨海选萃
女书家作品选
来稿精选
篆刻九方/书法七件
新作自解 胡秋萍
封三
文采
陶博吾诗词选
陶博吾联存
林岫论书、题画诗选
资讯
新书架
《权希军书法作品集》出版、《张源山水画集》出版等
信息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等
134
广告
东方书店常年邮购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四季拍卖会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