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莲说-拼音版-打印版
ài lián shuō 爱
莲
说
zhōu dūn yí 周敦
颐
shuǐ lù cǎo mù
zhī huā
kě ài zhě shèn fān 水
陆
草 木
之
花,可
爱
者
甚
蕃。jìn táo yuān míng dú
ài jú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zì
lǐ
táng lái
shì
rén shèng ài mǔ 自 李
唐
来,世
人
盛
爱
牡
dān
yǔ
dú
ài lián zhī
chū
yū
ní
丹;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ér bù
rǎn zhuó qīng lián ér bú
yāo 而
不
染,濯
清
涟
而
不
妖,zhōng
tōng
wài zhí
bú
màn bù
zhī
中
通
外
直,不
蔓
不
枝,xiāng
yuǎn
yì
qīng
tíng tíng jìng zhí 香
远
益
清,亭
亭
净
植,kě
yuǎn
guān
ér
bù
kě
xiè
wán yān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yǔ
wèi jú
huā
zhī
yǐn yì
zhě
yě 予
谓
菊,花
之
隐
逸
者
也; mǔ
dān huā
zhī
fù 牡
丹,花
之
富 lián huā
zhī
jūn zǐ
莲,花
之
君
子
yī
jú
zhī
ài
táo
hòu 噫!菊
之 爱,陶
后
lián
zhī
ài
tóng
yǔ
莲
之
爱,同
予
mǔ
dān zhī
ài
yí
牡
丹
之
爱,宜
guì
zhě
yě
贵
者
也; zhě
yě
者
也。
xiān
yǒu
wén 鲜
有
闻; zhě
hé
rén 者
何
人; hū
zhòng yǐ 乎
众
矣。
第二篇:爱莲说(带拼音和注释)
àiliánshuō
爱 莲 说①
shuǐlùcǎomùzhīhuā
kěàizhěshânfán
jìntáoyuānmínɡdúài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júzìlǐtánɡlái
shìrãnshânɡàimǔdān
yǔdúàiliánzhīchū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yūníãrbùrǎn
zhuïqīnɡliánãrbùyāo
zhōnɡtōnɡwàizhí
búmàn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bùzhīxiānɡyuǎnyìqīnɡ
tínɡtínɡ
jìnɡzhí
kěyuǎnɡuānãrbùkě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静植,可远观而不可xiâwányānyǔwâijú
huāzhīyǐnyìzhě
yě
mǔdān
huāzhī
11也;亵玩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fùɡuìzhěyě
lián
huāzhījūnzǐ
zhěyě
yī
júzhī1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富贵者也○àitáohîuxiǎnyǒuwãn
liánzhīài
tïnɡyǔzhěhãrãn
mǔ15,陶后鲜有闻○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爱○dānzhīàiyíhū
zhînɡyǐ
17众矣。丹之爱,宜乎○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②蕃(fán):多。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⑥濯(zhuï)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
11隐逸者:隐居的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⑩亵(xiâ)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12牡丹,花之富贵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3君子:14噫(yī):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道德高尚的人。○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17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第三篇:爱莲说带拼音
àiliánshuō
爱
莲
说①
shuǐlùcǎomùzhīhuā
kěàizhěshânfán
jìntáoyuānmínɡdúài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júzìlǐtánɡlái
shìrãnshânɡàimǔdān
yǔdúàiliánzhīchū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yūníãrbùrǎn
zhuïqīnɡliánãrbùyāo
zhōnɡtōnɡwàizhí
búmàn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bùzhīxiānɡyuǎnyìqīnɡ
tínɡtínɡ
jìnɡzhí
kěyuǎnɡuānãrbùkě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静植,可远观而不可xiâwányān亵玩⑩焉。
yǔwâijú
huāzhīyǐnyìzhě
yě
mǔdān
huāzhīfùɡuì
1也;牡丹,花之富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zhěyělián
huāzhījūnzǐ
zhěyě
yī
júzhīài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爱15,者也1○○○○táohîuxiǎnyǒuwãn
liánzhīài
tïnɡyǔzhěhãrãn
mǔdānzhīài6;陶后鲜有闻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yíhūzhînɡyǐ7众矣。宜乎1○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②蕃(fán):多。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里。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2牡丹,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1○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人”。1○。1○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17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第四篇:《爱莲说》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它。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主要从内容:
通过写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婉约相比,莲花可谓花中君子者也,作者高度赞誉莲花的气节和品格。
读后感:
作者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楚怀王时,屈原被怀王理解,被自私的士大夫们排挤,他是孤独的,但屈原爱国爱民的志向矢志不渝,他像莲花------花中之君子者也,将永垂不朽矣!
第五篇:爱莲说(范文模版)
东 博 教 育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隐居的人)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
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时期哲学家,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跟现代的杂文相似。
二、文言解词
蕃: 染: 濯: 清涟: 妖: 益: 亭亭: 植: 亵玩: 隐逸: 鲜: 宜:
三、文章分析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分别象征君子的哪些特点?
生长环境:“出……”高洁,质朴,庄重,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诩 体态香气:“中……”通达事理,刚正不阿,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气质风度:“亭亭……”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欺侮 2.“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中的两个“独”字分别表现了什么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两个“独”字又相对的表明
东 博 教 育
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独爱莲”抒发了作者对莲花的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说说这其中的原因。
作者爱莲,不单独因其外形,更因把它作为一种人性的化身---君子之化身。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名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4.本文标题为“爱莲说”,请谈谈写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菊花起到正称作用,用菊花象征的隐逸者衬托了作者不消极避世,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牡丹起到了反衬作用,用牡丹象征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衬托自己不慕名利的君子之德。
5.文中三种花象征哪三种人?各自代表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菊花---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莲花---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6.举例说明第2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反问:同予者何人?
排比: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莲,花之君子者也
对比: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文章结尾使用了几种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
表达作者慨叹真隐者甚少,有德者鲜,而趋富贵者独多,知音甚少。在对现实揭露批判的同时,深感自己政治上的孤独和苦闷,孤掌难鸣。结尾句隐寓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正之风极盛,意味深长。
8.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东 博 教 育
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作者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是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对贪图富贵的世风的鄙弃,慨叹知己者甚少,品德高尚的君子甚少。10.从文中“世人盛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两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求功名富贵的世风很盛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文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12.《爱莲说》有“三美”:精粹活泼的语言,超凡脱俗的形象,含蓄深刻的意蕴。请选择“精粹活泼的语言”“含蓄深刻的意蕴”其中之一,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衬托,使得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卓然超群。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以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弦外有音,这就是“意蕴美”。13.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形象的?
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直接描写莲的形象。用菊花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突出莲的形象。以议论的方式直接赞美莲花 14.《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主题: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东 博 教 育
《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的生活态度,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
《陋室铭》中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避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两文都是托物言志
《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
《陋室铭》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爱莲说》中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爱莲的议论中,表露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