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交管理平台:提升社会化营销效率论文.
社交管理平台:提升社会化营销效率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交管理平台:提升社会化营销效率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化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社交管理平台的出现
随着微博、SNS等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仆后继加入到社会化媒体营销领域中来。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官方微博、品牌账号是他们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渠道,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化媒体管理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正是社会化媒体狂飙突进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工具。它主要面向各种有社会化媒体管理需要的企业、品牌、媒体、代理以及政府机关、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帮助这些机构提高社会化媒体使用效率,全面了解整个社会化平台动态,发现潜在消费者并与之实时互动。帮助企业在社会化浪潮初期,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防范口碑危机、提高顾客忠诚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媒体生态环境。
在国外,这样的工具早已存在。Facebook平台中,三星、福特、欧莱雅、科勒、惠普等全球知名品牌的官方账号,都是由一个名为“Buddy Media”的网络软件平台在管理。由于这些品牌比较知名,一般都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粉丝,这就意味着Buddy Media要同时处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社交平台用户数据。它为企业的社交营销带来了简化、分析和整合的效果。营销、广告业务人员通常不擅长技术,但他们可以通过Buddy Media简单高效地创建和美化自己的页面,发布内容,监控负面反馈,与用户建立关系,挖掘和分析数据以衡量效果。一个大企业通常拥有多个子品牌且在不同地区展开业务,因此需要开设多个社会化媒体页面。通过Buddy Media,企业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所有页面的管理,并确保关键内容的统一性。此外,Buddy Media还支持多平台管理,整合Twitter、YouTube、Facebook,因此企业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多个社交媒体账号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中国的Buddy Media
作为一款依托于第三方平台的工具,Buddy Media的建立与发展都伴随着Facebook的脚步。2007年,Buddy Media成立,而Facebook确立了开放应用平台的战略,提供了Buddy Media成长的土壤。
在中国,虽然人人网的影响力还难与Facebook相匹敌,但微博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截至今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3.68亿,腾讯微博注册用户4.69亿,几乎相当于中国的Facebook。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也出现了像Buddy Media这样的社交管理平台。孔明社交管理在2011年6月上线,是国内最早一批上线运营的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孔明社交从新浪微博的管理起步,随后添加了腾讯微博和人人网的管理界面,更多平台也在陆续开发上线中。
孔明社交管理的创始人兼CEO鄂威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创业之前他走的都是名牌大学学生最传统的路线——去国外读研,毕业后进了著名的外企IBM做技术。最终,喜欢挑战的他在一年之后离开了IBM开始创业之路。孔明社交创立于2010年,彼时正是社会化媒体萌芽的前夕,鄂威幸运地拥有前瞻的眼光并把握了这股浪潮。对于创办这样一个社交媒体管理平台的理由,鄂威认为,这样的选择出于对大环境的把握、团队的技术基因及之前积累的经验,所以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以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孔明社交管理的策略是免费开放以积累用户量,在一两年内不看重盈利。在孔明的平台上,客户可以免费查看部分数据指标,如粉丝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某条微博的传播路径,监控竞争对手等。鄂威表示,虽然之后面对企业增值业务的收费会逐步完善和规范,但会一直保持有免费版本的存在。因为只有在拥有大量客户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开发更适合他们的增值付费功能。
通过孔明社交管理网站,品牌广告主、淘宝网店、中小企业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官方微博,寻找有价值的客户,对微博营销实现有效监控,极大扩展潜在客户群和实现企业的运营目标。对于孔明社交管理的最大价值,鄂威总结道,“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在微博和SNS社区营销推广中提高效率,提升效果。”
性价比高的营销工具
孔明社交管理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微博上活跃度最高的是互联网公司、媒体以及外资企业,此外,淘宝卖家、餐馆等中小企业活跃度也相对较高。
而大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大多是由代理机构运作,所以对于孔明社交管理来说,代理机构和中小企业是他们合作的重点。
尽管目前国内大企业社会化营销的投入占比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对较低,但收效很高。而资金量小、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则更为倚重社会化营销手段,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采访中,鄂威告诉《广告主》,在孔明的客户中,他亲眼看到了很多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比如有一个淘宝代购的网店,并没有参加任何淘宝网内的广告推广,仅仅通过孔明社交管理工具获得了超过30%粉丝增长和几乎全部的订单来源,一个月销售额达到五六十万。
鄂威坦言,“但孔明社交管理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帮助你管理,但是不能代替你自己,主观能动性还在企业主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有强烈的意愿和意识,才能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目前孔明社交管理平台已经有1万的企业用户和超过37万的个人用户。鄂威坦言,目前孔明社交遇到的最大理由就是用户增长过快,庞大的数据对技术和硬件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司对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技术应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实越是长的文章,越是容易进行语义分析,因为你可以通过统计这篇文章里面某些关键词的出现数量来为用户画像,但是微博往往只有几十个字,比如‘我在国贸云顶喝咖啡’,这显示了用户的活动范围,消费水平等很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做到有效的挖掘和分析。”
商业逻辑正确
鄂威很看好中国社会化媒体未来的发展状况,他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在社会化媒体上的投入只有2%-3%,远远低于国外水平,未来5年有望提高到15%-20%。
虽然国内的社交媒体管理平台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鄂威表示,并不会一味模仿国外。“我们要开发的是适应中国市场企业主需求的产品,国外的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市场环境和商社交管理平台:提升社会化营销效率业逻辑。通过服务更多的用户,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并更好满足他们需求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最后,结合多年社会化媒体数据分析和挖掘的经验,鄂威为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倡议,“不要一味苛求ROI,要从多角度考察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企业一定要多试错,因为社会化媒体失败的成本比传统媒体低得多。”
作为一个依托第三方开放平台获得了快速发展的企业,孔明社交管理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鄂威表示,这是无法避开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商业逻辑,那就是不能触犯开放平台的利益。“我们一直与开放平台保持良好的沟通,目前来说,我们是在帮他们带去更多的流量和用户。”
第二篇:夯实高校后勤社会化 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质量论文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使得高校在节省管理成本、增加办学收入、解决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
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内涵来讲[1],就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通过打破高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分工格局之中,按高校后勤应有的功能,重构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处理好上述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排除主要障碍,按照现代企业规律将高校后勤产业组建成为既便于学校控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企业实体,建立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服务、产业、经营、融资和劳资管理的运营机制。
一、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后勤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所采用,贷款机制的引入加剧了高校后勤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高校后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后勤财务核算质量
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后勤组织为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措施。[2]
(二)运用会计电算化,加强高校后勤内部控制
高校后勤下属单位很多,数据繁杂,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计算和复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监督控制上去。同时,后勤行业跨度大,分布较散,运用网络化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内部财务管理,预防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电算化系统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
(三)明确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责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后勤脱离学校走向社会,不再承担学校后勤服务的功能[3]。在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后勤经济实体;在机制上,把拨款使用制过度为服务收费制,使后勤经济实体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通过服务、劳务收费养活自己。
(四)建立财务通报制度
在校级财务部门与后勤经济实体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对于校级财务部门来说,[4]通报制度可以及时向后勤经济实体传达上级职能部门的财税政策以及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传达学校的有关决策和师生对后勤实体经营状况的反馈信息等。
二、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结合高校的需求,也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今后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立足于具体高校实际,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深化改革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正确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搞好服务,办师生员工满意后勤
在日常工作中,后勤系统时刻都要注意加强管理,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提高所在高校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保障,助高校快速发展
一流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如果高校没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校园,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大学。
(三)注重公益性,兼顾经济性
学校后勤服务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这点决定了后勤保障服务的公益性特点。同时,作为以学校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后勤服务实体,从其经济组织的属性看,它必然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追求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三、坚持后勤改革为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宗旨是服务教育教学。总体来讲,高校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食堂服务管理,提高饭菜质量
学生食堂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应高度重视食堂的管理,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实行完全企业化的管理,以减轻后勤部门的压力。主要可以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企业经营,通过微利承包、部分全额承包、全额承包等过程循序渐进做好食堂管理。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节约水电消耗,提高饭菜质量,同时还改进了服务态度,实现了学校、食堂、师生三方面共赢的局面。
(二)做好校园物业管理,提高校园形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采用聘请校工的形式来进行管理,这一方面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行政成本。因此,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物业管理是可取的管理途径。
(三)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提高硬件设施
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设备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自身教学硬件设备的配置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应该在学年初编制好本学年应采购的设备目录,对设备的规格、型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再交由后勤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来完成采购工作。
四、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也并非短时间能做到,需要不断的摸索着前进。但总体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海战.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认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52-153.[2]邓易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风险分析和抗风险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124.[3]张林,董春阳.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6,(3):69.[4]权淼鑫.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9):88
第三篇:健全流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减少身边的浪费”征文
优化流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唉,总会计师怎么又出差了?都来了好几趟了,这个字还没签着!”“领导开会去了,看来又得在这等半天了!” „„
在办公楼里听到这样抱怨声恐怕都快让人习惯了,但对签字办手续的人来说,确实一件十分烦心的事,跑来跑去字签不着,不仅自己累得够呛,事情的进度也只能一拖再拖,还谈什么“办事高效”呢?为此,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有提前打电话到隔壁办公室打听领导在与否的,有拜托人通风报信的,也有守株待兔的,但没有一项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我们身边,像这种把时间浪费在“跑腿”和等待上的,也许还不远不止签字这一项,有时是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有时是等待外部的回复,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有时是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然后作决定或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往自己的下级身上一推了事„„如此种种,在大力提倡“管理创效”的今天,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了。那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这种时间上的浪费,从而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提升管理效益呢?
我认为,优化创新流程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兵装集团公司董事长徐斌在总经理培训班上曾强调,要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数据化,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在制度流程化上下大功夫,而且要大力优化现有流程,使我们的管理流程能简单实用,真正使管理人员把时间花在做事上,提升管理效率。
就拿签字一事来说吧,如果我们能优化现有签字审批流程,我们以后签字审批,就不必亲自等候总会计师或有关领导了,我们只需要将要审批的单据整理分类,写一个轻重缓急说明,交给总经理秘书就可以了,剩下的工作由总经理秘书跟进,我们只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取回自己的单据就是了。这样不仅避免了领导一回办公室,甲也找他,乙也找他,办事效率大受影响,也使员工顺利地把事情办好了,落得个两全其美。
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很多企业出了问题,就责怪员工没做好。长此以往,不服气的员工只好离开。但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问题照样出。管理人员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救火,头痛医头。灭火不等于改善,关键在于流程本身有无改进。而改进流程还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
现在管理创效在我们公司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是精益管理的推行、“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还是“创新管理 强化执行”口号的提出,都使我们的管理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我们能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如果所有的岗位都进行了流程优化,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我们公司的管理效率真不知要提高多少倍,那我们实现“两个确保”、“两个提高”的目标也一定不再遥远!
第四篇:管理提升论文
对车间管理提升的认识与思考
----李贵祥
2012年以来,公司及中心陆续开展了管理提升各项活动,作为车间主任,我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全面梳理了车间存在的薄弱环节,现在讲几点我对做好车间管理提升的认识与思考。
一、加强维修质量及维修效率,提高服务意识。
维修车间承担着全厂各类原材料、设备等物资的转运及全厂各类特种车辆、工艺车辆的维修工作,而如何搞好各类设备维修,加强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效率及驾驶员的服务意识就成为了我们该考虑的主要问题,2013年,我车间将加强维修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维修工的维修技能,严格执行进车工时考核,奖罚分明,提高维修工的自觉性;同时,技术员参与到各类维修中,严格鉴定各类维修项目,对维修工进行技术指导督促,及时联系协调保证各类备品备件及时到货,提高员工的维修质量及效率,并加强驾驶员的管理,合理调度车辆、利用有限的车辆资源做好各类运输任务,并加强驾驶员的培训,提高驾驶员得服务质量服务意识。
二、抓好安全管理。
安全在2012年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2013年维修车间将以安全为重点,将安全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车间将结合公司中心反习惯性违章活动,严厉开展各类习惯性违章查处,每查处一项就处理一项,通报一项,使员工自己改正心态,遵章守纪进行作业。同时,车间针对五大危险源,结合其他单位先进经验,制定适用于自己的管理方法,重新制定检修作业各类票及许可证,严格维修作业各项安全保障措施。2013年公司将全面开展安健环体系
建设,车间将重点做好危险源辨识、安全培训的推进工作,并结合车间实际将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三标一体”认证和“安全型班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整治习惯性违章现象,逐步开展安全观察活动,强化员工自主管理的责任和意识,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成本管理。
坚决摒弃“只干活不算账”的固有观念,认真梳理车间各项成本构成,细化修订备品备件消耗定额,有计划的管理零用各类备品备件,重点做好目标分解,按照维修作业做好车间和班组成本核算,强化驾驶员维修工“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的思想意识。制定车间单台设备核算考核办法,将费用分解到每一台设备中,促使司机养成自己维护保养、勤检查、勤保养的良好习惯,并要求维修工继续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把备件修复利用作为降低设备维修费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班组管理,提高班组长责任意识。
班组是企业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组的好坏,全凭班组长的带领及大家的努力,因此加强班组管理,提高班组长的责任意识也是车间2013年工作的重点。车间将要求班组长认真学习岗位职责中的各项内容,认真履行班组长岗位职责。同时,车间将开展班组长培训,制定班组长管理制度,要求班组长认真执行,做好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开好班前班后会、坚持空余时间下现场,查隐患、查违章,多与员工沟通,严格执行车间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办法,从班组一级抓好班组安全及各项工作。
企业管理永无止境,提升管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维修车间要变压力为动力,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第五篇:对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
一、日本企业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
一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企业制度和执行意识是日本企业在工作作风上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日本企业通常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而在执行意识方面,日本企业不分尊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会长,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流程来做,这种尊重规则并遵守规则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工作计划上,日本企业在实施一项任务前,都会做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核对计划方案的完整性,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做好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工作。另外中日企业还在细节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举例来讲,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要见客户,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或者是炎热,一定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即便是在擦桌子的时候,也会擦上很多遍,日本企业的员工极少数会出现所谓“偷懒”的现象,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放好,即便是垃圾也会分类摆放,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得日本企业的工艺品成就了高品质、精工艺的特点。
二是认真的职业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就是认真工作,所以世界上敬业精神要说举世闻名的只能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永远都将工作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工作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会像“工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甚至可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正是和他们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企工作的员工对于加班现象习以为常,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加班。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真正的差距所在是,中国人只是单纯把工作当成工作,工作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生活的本质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们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生的事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往往团结一心的原因所在。
三是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并且对待员工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儒家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员工的奉献与付出,因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员工工作的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永远保持忠心,并甘心情愿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生。例如前面所讲到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这些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因此,无疑中提升了员工与企业的依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忠心。
四是精细的成本控制。由于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对日本来讲,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做好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优秀的原因所在,而日本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正来自这种资源匮乏、不允许浪费的背景之下,正因为这种意识,导致日本企业视浪费为大敌,所以日本企业会用尽一切方法来组织浪费的发生,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阻止浪费的方法,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对于日本企业来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付出都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他们讲究“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做事风格,铺张浪费的行事作风对日本人来说是可耻的,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企业的领导工作出差经常是开名车,只为看起来有身份。而在日企,自己开车会消耗一大笔汽油费以及各种手续费,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因此,日企的领导在出差时往往都是采取坐出租车的方式。
五是持续改善的精神。日本人拥有持续改善的精神,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并且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在对企业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会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企业的问题整理出来并专项治理。
六是人才培养机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人重视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是国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企业上,在日本企业中,内部教育培训是被高度重视的。日本企业员工只要正式进入企业后,公司会根据其工作职位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管理知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等。并且日企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普通职员想要转为正式职工需要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过后,并且各方面考察合格之后方能录用。在转职为正式工后,企业还会给每位新转正的职员安排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继续工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老师将会带领员工一年的时间,只有完全确定员工可以独立掌握工作知识和流程后,才能彻底独立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企业会不断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员工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对员工进行换岗式培养,通过互换职位来发现员工的更多优点以及擅长的职位,开发其潜能,发掘更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是学习精神。日本人很喜欢学习,并且还拥有非常强的再创造能力,日本人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吸收国外精华,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日本人还会结合自身国情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被日本学习过,例如儒家、道家的人文思想、文字、茶道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的工业技术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更是及时地向西方强国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和特点,准确的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之中,如今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当时的学习。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只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并且能够良好的融合到企业本身,那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学习外来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自身的实际情况中,这样才能够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
二、日本企业效率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1、整理和区分。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存在着留有大量无用物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应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区分,将必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区分开来,并在区分之后分别管理,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实际操作更有条理。
2、及时获取信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现在正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讲,时间对于企业来讲一天比一天都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现在的社会要求我国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的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效益,不仅是销售,在宣传、交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将时间和信息紧紧的掌握住,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都有利因素,所以企业应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3、技术创新。
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市场,并拓宽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拥有很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更为重视,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组织专门的团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创新拥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加强企业自主技术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效率效益得到提升,使得生产的速度变得更为快速。正是因为企业经营连接着创新和消费者两个端点,所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4、质量提升。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效率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增加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那么提升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创新技术和获取最新信息的同时,还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质量,除了服务的质量之外还要增强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市场,打开销售通道。而我国的企业也应该明白,只有质量上拥有优势,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并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利益,不仅增加了销售量,也加大了生产量。
5、组织调整。
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今天的社会里,所有的事物都在高速地发展着,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本身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考验了一个企业的适应能力。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讲,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对于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才能在浩大的经济洪流下快速发展,并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如今,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种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助于员工工作稳定,培养员工长期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中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的人文管理理念,吸取其优点,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本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