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15: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立足于“1+X”的研究方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有效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立足课堂打好基?A、结合课内外补充文章、组织能提高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等方法来落实群文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群文阅读就是由语文教师和同学针对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通过围绕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在我国的兴起,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一种体现。小学是学生培养阅读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更要采取科学有效办法努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群文阅读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基本处于二到三课时学一篇课文的情况,并且学习课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大部分仍处于认识生字为主。这种目的的教学,虽然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但是并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当代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本上的文章大部分为短篇文章或是长文摘抄,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从课外入手,让学生的阅读具有整体性、连贯性。近几年兴起的“1+X”群文阅读,就是以课本或课本中的一个议题(称之为1)为出发点,结合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多篇文章(称之为X),使语文阅读结构完整,思维连贯[1]。

二、“1+X”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群文阅读离不开课堂这个基础,因为没有课堂上的议题,就没有发散的“X”。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让学生制定有目的的预习计划,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对课文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一些生僻的或者优秀的句子、词语应当先标注出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速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才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但是在提高阅读速读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的质量,因为阅读的目的不是看完,而是理解。在群文阅读的预习中,还可以采取阅读表的形式帮助预习。阅读表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主要内容、精彩句子摘抄,对文章的疑惑,比较文章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几个方面。比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中,课本的本体是对《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段的摘取和改写,那么在课本上表现为一个短片文章,就要求学生,能够知道课文内容,在学生的预习中,首先应当标注出并且记住生僻字,比如督、曹、幔、私等,并且在阅读表中写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草船借箭》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并且在随后的课堂上由同学讨论和教师解答来答疑解惑。

(二)补充文章,结合课堂内外

我们在课本中见到的文章很多都是长篇小说的片段摘取。比如《鲁滨孙漂流记》,课本上之摘取了梗概内容,十分笼统,如果只看课本很多学生往往会不了解这个故事的整体背景,比如鲁滨孙是具体怎么来到荒岛,又是怎么生存的,在荒岛上又遇见了哪些事情,最后又是怎么走出荒岛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全文。在阅读中,也可以根据课本的“1”,发散寻找更多的“X”,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穷苦人民阶层的不易和悲惨,以此为基础可以拓展阅读其他有关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文章和故事,更加立体地、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剥削阶级的丑恶面目。立足于课堂,结合课外知识对文章所学进行补充[2]。

(三)组织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和拓展方面的兴趣,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各种读书活动。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的时候,开展“手牵手进入童话世界”的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内容首先由语文老师确定此次活动的主体,并选举出一位活动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活动流程。首先开展学生交流,基于课本并结合其他文章和故事,针对剥削阶级和穷苦群众的生活差别进行探讨,可以提出很多论点:比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知道温饱的重要和幸福;或者是探讨剥削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恶劣行径;或是讨论小女孩不幸的家庭,而拥有幸福家庭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然后由老师总结讨论内容,升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再比如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我国的传统节日”主题的读书活动,探讨一些其他文学作品中出现中国传统节日,并说一说都是如何过节的,都有哪些民俗活动。以读书交流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们对于课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结论

总的来说,“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改革新背景下在语文教学方面新的突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所以阅读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课本的“1”,也要注重课外发散思维的“X”,做到课内外结合,丰富知识,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韩中凌.1+x<1的症结所在――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32-34.[2]曹鸿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5):77.

第二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指将单元内几篇或较多数量的文章重新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以总目标为导向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阅读后的感受、意见或其他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有待探索。许多教师实施该种教学方式的经验尚不足,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难点和疑点。群文阅读教学,不但应以单元内的文章材料为基础,而且也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尚不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后会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群文阅读,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吸收、利用文章内缜密的结构思维模式、优秀的精神品质等,也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细化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知识全面解答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包含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文章,该单元的文章内容看似完全不同,章节结构模式也完全不同,但教学目的完全一致,都以父母给予的浓厚的爱为主题,讲述父母通过生活中的事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态度观和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的事例。我在利用本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切入教学。首先,我问学生生活中爸爸妈妈通过哪种事例教会你什么道理让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后,我告诉学生除了父母可以教会我们道理,书本也可以,并问学生最近读过哪些书,哪本书教会了你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接着,点明接下来的学习也会学到一些道理,并规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该单元内的四篇课文。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我给出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再进行下一篇文章的阅读,直到四篇文章阅读和讨论完。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阅读这类文章应先读人物,了解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读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然后在笔记本上做些笔记,整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这四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整合能力。

二、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将内容、结构形式相近的文章或段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文章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多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筛选了《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几篇文章中结构相似的段落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找到课文重点段落,并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倾听并不局限于用耳朵去听,还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生活处处有真情:有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很贫穷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有的学生认为是得到别人真诚无私的帮助,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不欺负弱小并保护他们。同样是真情,但是每个人的看法和理解并不一样。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传达关心和爱的方法也不一样。可以通过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同学之间的真情、家人之间的真情、朋友相处之间的真情,也可以试着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发现自己认为是真情的事例,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事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何产生变化。这样,通过比较阅读后,不但教会了学生真诚待人、与人为善的生活道理,而且也为学生写作文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并非只限于课堂,而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学生应当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有限,学生也应当通过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完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吴玉楼的《触摸春天》的教学后,趁着学生仍沉迷于心地善良的盲女孩捕捉春天时,我向学生提问:对春天有何感受?学习这篇文章后是否对春天的看法产生了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课后自主学习的意识,我告诉学生在另外一些人的春天中也发生了很多美好的故事,进而介绍了《春之怀古》、朱自清先生的《春》;关于春天还有许多受到大量观众喜爱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一些寻找阅读作品的途径,例如:趁课余到学校图书室文学栏进行图书借阅、通过网上查找等;最后,我还介绍了同为盲女孩的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学生阅读,并大致讲述故事的相关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四、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字运用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同一系列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语言表达形式,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和练习,最终内化成自己可以灵活运用的知识。

例如:在完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时,在学生阅读并理解《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等课文内容后,首先,采用回顾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回想课文中的哪些情境描述或段落章节让自己特别难以忘记。其次,让学生对那些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或者段落章节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并且要求在写作时或者仿照文章的结构形式,或者仿照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再次,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仿写章节段落值得发扬的地方。最后,给学生布置以生活为主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难忘或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要体现学到的结构形式或表达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群文阅读并进行模仿创作后,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群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教师应当注重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注重通过文章的重新组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并且,在采取该项教学法时,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运用能力,并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学小学部)

第三篇: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钮慧敏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背景

(一)阅读及阅读教学

读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可见,在周朝之时,读书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后,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唐代杜甫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提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大文豪苏轼则说:“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这些言论都生动地说明了读书对于学习,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

读书的重要性早就受到中国教育家的重视,大多数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实际上都是欧阳修、朱熹等人教给门人弟子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样给予阅读教学以崇高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语文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又是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我国语言文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理工学科的日益强势,随着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的问题日益明显,“少、慢、差、费”成为人们诟病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因,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则使更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为了改变改学生阅读以及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新时期以来,大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批注式阅读、原形阅读、班级读书会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主张。这些主张在为阅读教学带来一线曙光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国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更加深刻的变革。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背景

在诸多阅读及阅读教学改革中,多文本阅读显得特别突出。它一方面和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一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则充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策略,切合实际解决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群文阅读正是在总结这些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和策略体系。群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对于心智模式的转换;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

阅读的广泛性在古人那里已经有很多的论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博览群书也是古人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不二法门。著名阅读教学专家刘守立在《“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的论文中,他提出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大”,既包括在方式上的大体、近似,也包括要扩大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他同时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整体教学原则、近似教学原则和扩散教学原则,其中扩散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在一定数量和范围内多读,相关文章、回读文章和整本的书都是阅读教学应该扩散的范围;近似性原则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阅读质量近似阅读物的质量”,这一点不仅对于一些教材选文质量的低下提出了警告,而且也为拓展阅读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期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得到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关注。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依据语文课程的特征,提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廷凯研究员则着力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要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突破教科书的内容制约,在语文教育方面则通过班级读书会等方式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其余的如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等等,也大都围绕着阅读的广泛性进行开拓。

阅读既是对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更是思维方式的开阔。美国知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心智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融合了知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制约着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与自己不同的心灵、人生和世界,在对不同的理解中来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应该指向解放而非束缚。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却用单一的文本、标准的思想、固化的情感来束缚学生,显然违背了阅读自身的意义。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都是指向这个方面的研究,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上提出更多可行性的策略。

多文本阅读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并不陌生,博览群书历来是走向学问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应试教育影响的加重,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局限于教科书而不能自拔,最终形成了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局面。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者一直强调要打破教科书的限制,走向多文本阅读。这种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包括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但是强调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升语文学校效率,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教材内的文本为主,增加课外、教材外的语篇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则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实际上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需要有一个核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则期望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阅读世界,具体的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上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大陆的名师蒋军晶等人则对之进行了实践上的演绎。从目前来看,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强调多文本的阅读形式,而且融入了文本互织、解放心智模式、开发思维能力等新的教育思想,是对阅读以及阅读教学理论的新贡献。

(三)语文新课标与群文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也对群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十分重视。概括来说,新课标从以下几个层面揭示了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1.理念层面。不管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一个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新课标充分关注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性,而开阔视野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群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让学生与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对话,从而真正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2.学习途径。新课标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阅读的途径,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从而获得有效的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3.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群文阅读提倡的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方式。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提出的多数建议都与群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点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和群文阅读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全一致。第二点提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课程资源,这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采用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利用形式。第三点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群文阅读教学对此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五点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尤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些有关阅读教学的指导,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努力探索的。

可见,群文阅读教学并非空穴来风,它符合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造性的体现。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就选文内容展开集体建构,最终对选文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中,包含着如下几个重要概念: 1.选文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能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比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可以展开阅读教学。2.议题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议题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3.集体建构

一般理解都是在个人意义上来讨论的,主要是从个人意义的角度来看是如何展开意义建构的。然而课堂上语文阅读的过程却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真正克服教师教知识或学生学知识的思想,而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集体建构的过程。所谓集体建构,就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就是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辨析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出现之前,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比如一篇带多篇、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整本书教学等。虽然群文阅读和这些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有效地区分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群文阅读特性。1.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群文阅读的最大不同,在于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的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虽然部分语文教师在实践“一篇带多篇”的时候也会采用“专题”作为线索,但其自觉意识不足,所以只算是在形式上而非思想上对语文教学的突破。2.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 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回避单元整组的形式,但是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采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根据刘宪华的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展开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

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文章要以 “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主题式的。但群文阅读坚持用“议题”非“主题”却恰恰表明它与主题阅读的不同。首先,“议题”比主题更加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语感体验等,以使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议题”具有可议论性,它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而“主题”则是成人选定,并把其人文内涵“强制性”地传递给学生,本身就违背了多文本阅读所带来的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特质;最后,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发现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群文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征,符合这些特征的教学才是群文阅读的教学。1.开放性

群文阅读的开放性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议题的开放性,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语感、文感和情感,同时,议题面向学生是开放的,并不事先规定议题的思想方向或者答案方向,需要教师、学生、多个文本在一起互动而产生建构性的共识;第二,教学结构的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设置足够宽泛的议题把学生引入思考和讨论之中,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参与到对话之中来;第三,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第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来自学生的声音,从来不轻易否定每一个答案,而是引领大家在理解、比较中活动认同和共识。2.主体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表自己的理解。事实上,开放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只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时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主体性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尊重差异体现出来。3.交互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群文阅读的过程,是多文本相互交织形成议题的总体结构的过程;第二,群文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是通过积极的倾听和集体建构来实现的,正是经由倾听和集体建构的过程整个班级师生围绕议题和选文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4.探究性

群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一起围绕着议题和文本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历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事先确定的既定答案,新的思想在其中不断浮现出来,然后又不断与已有的见解产生视界融合。因此,没有谁能够预计最终大家会发现什么,而且究竟会发现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过程,不断地改善师生对世界的理解,改善师生的心智模式。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及其选文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十分核心的一个词汇,议题的确定以及通过议题选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议题的特征

1.关键性。能够作为议题的,必须是一组选文中的关键或者中心所在,而不是其中的一个零碎或者片段,这样才能够保证通过有限的议题深入阅读这一组选文。比如以“雅量”作为议题的一组选文,最好每一篇文章都必须以雅量为主旨,或者“雅量”是贯串这组选文的关键线索。

2.贯通性。议题要能够贯通一组选文,是这组选文的一致之处,而且在选文中比较显著,这样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发现这一议题,从而展开深入的探索。3.可议论性。所谓可议论性,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了不同的理解才有了议论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议题就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积极参与的空间。

4.开放性。和可议论性相一致,议题必须是开放的,不仅具有选文内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具有超越选文的可能性。只有开放的议题此能够真正给学生的思维带来解放,引领学生心智模式产生突破。

(二)依据议题选文

在选文确定之后,依据议题组织选文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读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我们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一定的结构来选择一组好的文章。1.选文的标准

(1)议题贯通。这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的标准,如果没有贯通的主要议题,群文阅读教学是无法展开的。

(2)文质兼美。也就是说,选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定的文采和美感,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性,具有真善美的特性,充分体现“文以载道”传统文风。

(3)难度适中。选文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征,包括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文章篇幅等都要考虑在内。

(4)结合生活。文章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特征,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2.选文结构

依据现有的实践,根据议题进行选文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展开:

(1)主附篇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是首先选定一个富有价值的语篇,然后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抽取出关键之处作为议题,然后依据这一议题选择其他语篇形成一组选文。主篇可以是教材上的文章,也可以是教材外的文章,教材上的文章也可以作为附篇的性水存在。

(2)同心圆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适合大型的综合性群文阅读教学。它的做法也是首先选出一个蕴涵着多个议题的主篇,然后依据不同的议题选择不同组文章,展开多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产生两个议题:“细节的作用”和“父爱”,前者是一个知识议题,后者是一个文感议题,每一个议题都可以选择一组选文来展开系统的群文阅读教学。

(3)拓展式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是在主附篇结构的基础上的拓展,也就是首先依照主附篇的选文方法选择一组选文,按照一个议题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一个议题在拓展到另外一个议题,再建构一个新的议题,形成一组新的选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首先以“父爱”为议题展开选文和教学,而后再由“父爱”引起另外一个议题:“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围绕这一议题形成一组选文和新一轮的群文阅读教学。

(4)并列式结构。顾名思义,并列式结构就是部分主附篇,其选文的策略可以和主附篇一样,但是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则以整体的选文为对象,部分主次。可见,上述四种选文结构蕴涵了不同的选文策略和教学策略,以主附篇结构为主,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尝试其他结构的选文方式。同时,上述四种结构也并非穷举,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入,教师们会发现更多的选文结构。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对于教学模式人们有不同的见解。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或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南京师大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西南大学李森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实践活动方式。”上述概念都有可取之处,综合这些概念以及群文阅读教学自身的特性,我们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据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心智模式的变化过程所形成的可以指导教学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可能一次性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次循环,以帮助师生形成更高层次的视界融合。依照这一概念,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熟悉文本,设立情境;抓住关键,建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对话;聚集焦点,凝聚共识。

(一)熟悉文本,设立情境 要对一组选文展开阅读教学,教师和学生首要做的,就是要对文本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在此基础上师生才能够发现议题,就议题展示深入的探究。熟悉文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是更建议在课外展开,因为课外的时间更丰富一些,同时由于课堂上要用这些选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学生熟悉文本之后,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文本的特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为议题的建构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景。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场景,也可以是故事场景等。比如,以朱自清《背影》的一组选文为例,如果是主附篇结构的话,教师就可以直接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背影》一课之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呢?”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主要情境中了,为后面议题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住关键,建构议题

在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一些学生可能会为一些细节所迷失。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警醒不能被一些细枝末节所绊住,把课堂引向歧途。而是要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头脑清醒地把握住选文的关键之处,引导大家发现真正的议题所在,把议题建构起来。

在这里可能一些人会提出疑问:选文的时候不是依据议题了吗?为什么这里还要建构议题?这里对议题的建构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在选文前所选择的议题虽然非常重要,但是进入教学场景之后,教师不能为那些议题所束缚,因为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更重要的议题,教师因此不能“死拉硬拽”强制学生进入自己事先设定的议题,相反要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这一议题是大家一起发现或建构起来的,这样他们才更有动力解决。第二,选文的议题虽然事先有所选择,但是可能并非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议题的“核心”显露出来。比如《背影》系列文章,最初选择的是以“父爱”为议题,经过大家讨论,才发现“父爱的表达”才是关键,这样一个合适的议题才被建构起来。

(三)围绕议题,展开对话

在议题建构起来之后,教师要能够用议题充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围绕着议题展开对话。这里的对话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他/她要确保整个对话是围绕着议题来展开的,要能够抓住主流观点又不遗漏各种声音,要能够认真倾听并及时抓住学生言语中出现的“线索”把话题引向深入,也要能够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抓住关键之处通过精辟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聚集焦点,凝聚共识

经过深入的对话,师生围绕着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虽然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也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认可,如果到此止步,则实际使整个教学陷入一种多元主义的散漫和混乱,学生也会因为听到了不同的意见而变得犹豫不决而不是更加自信。因此,在这个时候,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以生为本的主导下,带领大家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的关键,在于聚集焦点。所谓焦点,实际上就是不同意见之间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同时,有了共识,我们也就避免了多元主义的漫无目的,为教学保持自身目的的一致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契机。

正如前面所言,这一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理论模型”,既可以是宏观的,如果围绕着一个议题上一个月的课,最终发现其结构也大体如此;也可以是中观的,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其结构也可能如此;还可以是微观的,一节课的某几个教学环节,也构成了这样的结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朴素结构,真正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以及集体建构、达致共识的过程。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模式,其以教材的单元划分为核心,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进行整合,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在目标、过程、方式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质。着力打造群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核心目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特点的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在执教“英雄”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英雄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武松》《灯光》《真正的英雄》《颁奖词三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文章语言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语言特点;文章表现手法上,有写人记事类、有演讲辞、有议论类;文章深度上,涵盖了5、6年级不同深度的文章。这样的选择,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英雄,了解表现英雄的多种手法,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二、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群文阅读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所以,他们对于外物的关注度层次较浅。教师利用多种直观的形式将课文的情境进行再现。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群文阅读,单元整合的策略,将该单元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还有《同步教材》的《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等文章集合在一块,用“童年”作为该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感悟自己童年的美好和童趣,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点点滴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的投入到“童年”课堂氛围中去,我首先带领学生唱了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响起的时候,瞬间把孩子们拉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当我再将本单元的这个主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他们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对于这些充满童趣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他们最为快乐的事情。这些点点滴滴却都是他们曾经成长的经历,都是他们快乐的“童年”时代。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所有文章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迨隆币灰徽瓜指?大家,课堂上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将整个课堂进行了一次升华,让学生以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自己的快乐,感悟自己的童年。其实,这种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感悟了自己的童年,并且也掌握了自己的童年这类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并且通过这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训练,让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实践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点点滴滴的将自己的童年记述下来。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学生也因之而养成了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

三、“群文阅读”的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计理由,展开自学。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第五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

“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

群文阅读

策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要多读书,多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群文阅读”就尤为重要。“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也结合学校的“群文阅读课题”的开展,针对农村小学孩子实际,在实践中探索,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阅读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农村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没有阅读氛围。所以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和习惯。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注意课前准备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类神话故事时,就叫孩子课前去阅读一些诸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给孩子推荐《安徒生童话集》让他们课前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浓厚了,每次一提到自主阅读课外书,他们便情绪高昂,兴奋不已!

二、采取“分组递进式”阅读方式,恰当整组教材,补充文章。

“分组递进式”阅读教学方式就是先引导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单元“我爱读书”为主题编排的文章时,就进行了“单元整组群文阅读”。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重点小女孩在书店尝尽了“窃读”的滋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对阅读的交流,从而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从中得到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一生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时的影响,点明读书对写作的影响。教学时,我不是逐篇教学,而是让孩子集中把几篇文章通读,再引领孩子们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最后自己补充了组编了几篇课外的有关读书的文章,指导孩子们“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时,还让孩子们收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的读书故事,与爱读书的人交流学习体会,写自己的读书经历或故事等。在教学“走近伟人——毛泽东”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孩子了解毛泽东,去阅读毛泽东的故事及作品。然后再引导“群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及我整组补充的文章。这样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教给“群文阅读”

方法。教学中指导孩子尝试多种阅读方法,让其“会读”。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群文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孩子有了兴趣读,但很多不会读,尤其是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阅读一组文章,甚至一本书,这无疑就要引导其读法。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一般采用的是“举一反三”的阅读方式教给其阅读方法,即先引导精读一篇文章,教给阅读方法。再批注,交流,悟情,悟法。然后引导其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组文章。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为“父母的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就先让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方法的阅读策略,再去“群文阅读”学习其他三篇文章。

四、保证有书可读。有了兴趣,还得有书可读,农村孩子,有的家庭条件差,没钱买书;有的家里即使有钱,家长们观念落后,他们认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看“闲书,”横加指责,要求一心一意学习“教科书”。巴不得自己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背诵,做练习题。也不愿意让孩子读课外书,所以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基于这种现状,一是我利用家长会向他们讲解读课外书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并且要求家长必须给孩子买一本或多本科外书。二是让孩子们互相交换读物。三是鼓励孩子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每周不得低于一本。少数家庭有电脑的,还可以在网上阅读喜欢的书籍故事等。这样孩子们的读物就增容了,书籍种类更多,内容也精彩纷呈。

五、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毛泽东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为了让孩子们每天有时间读书,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我把每周四下午的课辅活动定为“群文阅读”课。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准备好读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另外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每天回家读课外书至少一小时,让家长签字。然后利用每天的晨会课,交流阅读体会,或者讲讲阅读故事等。

“群文阅读”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而农村小学开展起来遇到很多的困难相对城区学校对多一些。但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学周刊.上旬刊》2015.第五期

曹三

[2]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张永荣

下载“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文阅读论文1

    群文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单位:驻马店市第二十三小学 作者:窦嘉嘉 群文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明确要......

    群文阅读1[5篇范文]

    群文阅读《诗园里的百音盒》 教学内容: 自选带拟声词的四首儿童诗:《春天是一本书》《雪》《雨铃铛》《四季的脚步》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什么是拟声词。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技术与设计1”教学实践与探索分析

    专题讲座 “技术与设计1”教学实践与探索 李宁宁(北京市第八中学、中教一级) 张 军(北京八中、特级教师) 一、“技术与设计1”开设背景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

    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小学生科技实践与探索1

    小学校园科技实践与探索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李清海 [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将成为小学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校小学生科技活动以来的......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心得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心得 2013年9月有幸聆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讲座中让我惊讶而又感兴趣的是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她的弟子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有着强烈的自学能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