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5:3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2010-04-30 07:54:50)转载▼标签: 教育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 分类: 学生心理研究

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时期,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同时也具有存在不确定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心理困惑,有些困惑能够被学生自身正确理解并得到解决,但仍有许多困惑是他们无法理解和难以克服的。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困惑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隐患,甚至将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明确和把握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困惑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小学生成长中主要心理困惑与原因

探索学生心理困惑,就应先了解何谓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心理困惑的涵义,从而分析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的原因。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类健康定义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也指没有心理障碍、不虚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i]1946年第三届世界心理健康大会对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ii]由此,笔者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理解为,有创造力;具有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够合理表达自己情绪;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能积极的适应周围环境;人际交往协调;有健全的人格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心理活动的原理,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而开展的目的明确、设计系统的教育活动。[iii]

(二)小学生主要心理困惑

我国教育学学者姚鑫山把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心理轻微失调,包括厌学、自卑、依赖、任性、孤独等;第二层次:轻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第三层次: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iv] 本文主要探讨第一层次的心理困惑问题。目前,中小学生心理轻微失调主要集中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 第一,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

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惑主要体现为厌学。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其主要表现有打瞌睡、闲聊、做其他的事、侵扰、闲荡、发呆、玩铅笔、橡皮等文具等。其中,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差造成的心理压力两方面的问题为比较明显的心理困惑。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必然规律导致的。比如小学生学习本身就具有目的性差、精确性差、坚持性差等特点,他们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不高,感知事物时不善于区分细微的差异,很容易混淆相似的事物,因此不能准确地认知事物,从而导致其学习习惯存在困惑。此外,引起相似厌学的原因还有:

主观上,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失败导致厌学。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认为学习为了父母;社会上没有读书的人仍可以赚钱,这使得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压力,害怕学习,并因此丧失信心,害怕学习、讨厌学习。

客观上,学习负担过重、家庭、学校培养方式不当以及人际关系不好导致厌学。学校、家长为了学生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丧失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不能得到动手锻炼,独立性差,导致逆反心理,对学习越来越厌倦。第二,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困惑

学生人际关系上的心理困惑表现为自身的孤独感;与同学的交往;与父母、老师的交往问题。

有孤独感的学生主要体现为:最怕放假,没人玩;没有好朋友,心理难过;父母离婚,孩子觉得孤伶伶的等。学生有孤独感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几乎不和其他同学交流,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这样就会感到孤独,逐渐地就不愿意上学了。孤独感是压抑小学生的一种困忧,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随着人们关注力度加大,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颇多,在此不在详述。

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困惑有:男生欺负女生怎么办;打抱不平总被老师批评;男女同学讲话为什么被别人耻笑等。在与老师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困惑为:老师太凶;老师有私心,出来问题和对同学的态度常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为标准;不敢向老师提问否则老师会责问为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等。在与父母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有:父母很凶,考得不好要挨打;父母不尊重自己,什么事都管;父母逼我画画、练字,可我一样都不喜欢;父母搓麻将,我没地方做作业等等。

(三)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有诸多原因,例如遗传、生理因素与环境影响等。本文主要从环境影响探讨。儿童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第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于父母的素质不高,行为粗俗等给学生带来许多苦恼、困惑的情况普遍存在着。如父母与邻里的争斗,与老辈不和睦、父母贪小便宜、对工作不负责等。有个四年级的学生诉说,有人上门向父亲讨100元的赌帐,父亲警告:“不准告诉妈妈。”“我想,我不告诉妈妈是对妈妈不诚实,妈妈知道后一定会骂我,但我告诉了妈妈,不但爸爸会打我,骂我,而且他们还会因此吵架,这是我最怕的事情。”可想而知,父母给孩子的身教是什么?

另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脱离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以“填鸭”、“干涉”等不当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此外,父母工作很忙,或者为了生存远离孩子,到外地打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很小就与父母在感情上分离,会使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所以,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何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二,学校因素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影响很大。因为,一是小学生个性很不稳定,是个性的形成时期,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二是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个性形成最佳时期。

学校因素还涉及同学影响,小学生自身发展中,同龄人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来源。健康的群体存在着极大的积极影响力,在健康的群体里生活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所需的养分。第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要么随其进城,要么留守农村。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们都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心理问题。例如,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的不相容性;留守儿童心灵家园的丧失等。

二、解除小学生心理困惑的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正确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消除孩子心理困惑是应尽责任,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以下方法加以实施(简称“四多法”): 第一,多观察

小学生的喜怒哀乐都易于外化,要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就要多观察他们情绪的变化,因为人的情绪与健康有很大关系。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如何;通过观察他与同学的关系,知道他的人际关系如何;通过观察他的行为,知道他的行为是否异常等等。只有多观察,才能够发现问题,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去解决问题。第二,多倾听

倾听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让老师知道一些无法用观察方法得到的答案。老师只有多与孩子交谈,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想法,才会了解“孩子眼里无小事”。

倾听有助于使学生的苦恼倾诉出来,减轻其心理负担。如果一个人一直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会感到很苦恼。把事情告诉别人,会觉得轻松许多。第三,多交谈

首先,与学生本人交谈。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仅仅依靠倾听,是不能完全掌握学生情况的,还需要与他交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与学生交谈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对人,而不要对他的行为和思想。

其次,多方了解,有时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意的学生不愿意把心理问题都说出来,有一定顾虑。这个时候可以向他朋友以及父母了解情况,通过他周围的人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第四,多辅导

首先,通过掌握的情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意义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如果从有心理问题本人的交得考虑,人与环境的变化是否相适应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失落感会引起心理冲突,如不能自行解决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或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心理问题就产生了。三是不能正视现实,对过去耿耿于怀,适应能力差,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第二,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没有固定的模式,要遵循因人而宜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就能做到事半功倍。[v] 结 论

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困惑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引起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小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健康成长。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中的浮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青年教师在成长中浮躁心理的一般表现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风云,信息的瞬息万变,知识的激增,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和广阔的知识面,追求创新的劲头,学校管理中的竞争机制,青年教师常常不知所为,心里无底、慌里慌张,甚至表现出“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日喝凉水”的心态。

2,焦躁不安。教师成长一般有四个阶段。即起(入行阶段)、承(表现阶段)、转(中年职业阶段)、合(交棒阶段)。青年教师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主要表露于“起”与“承”这两个阶段,常常表现为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盲目攀比,追求不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对重重困难,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心态。3,盲动、冒险。由于青年教师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常常带有盲目性,行动之前没有必要的计划筹措,只要出人头地,对自己有利的事便不惜一切地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教师队伍年青人违纪违法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二)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1,青年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或岗前培训中缺乏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性教育。由于自己缺乏对教师职业起、承、转、合的起码认识,进而动机浅显,目标不高,热情不足,行动不利。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理性方面的因素。

2,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正成为职业压力来源多、压力强度大的职业。根据朱从书、申继亮教授研究表明:当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工作量大的压力,管理学生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进修科研和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再如学生安全问题、家长认识偏差,等等,都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职业方面的因素。3,由于教师在工作压力重压下,以及对教师角色认知有错位。青年教师在成长中无法对职业角色进行正确定位,故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出现自我贬损、人格异化、效能降低等现象,进一步激化与深化了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这是造成其浮躁心理的心因性方面的因素。

4,职业高原期,是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青年教师抑或个人原因、家庭和社会因素、组织原因,造成了职业高原期。如果从教师管理角度,没有一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加上学校没有成为学习型学校,那么青年教师就容易受职业高原期影响而加剧浮躁心理的发生、发展,甚至会动摇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管理性方面的因素。

5,社会上“三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风气还未真正形成。教师职业目前仍然是一个要求高,而待遇偏低的职业。加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得不尽如人意,法律法规方面对教师及其工作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不够全,加上社会上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以及教育投入不足,学校与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等,致使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出现失落,出现不安心教学,跳槽,行为怪异,师生冲突,与学校领导关系紧张,职业角色冲突,甚至离经叛道干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这是青年教师浮躁心理形成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6,青年教师自身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上人格的不完满,视野的不开阔。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方面修养的欠缺,加上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浮躁风气,使一些青年教师形成了从众心理,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自我性方面的因素。

(三)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对策

青年教师要克服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同样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设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进修。通过“三沟通”、函授、自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通过办研究生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聘请外地名师传艺等形式充实教师的知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努力使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由“考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知识能力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3,压担子。即给教师委以教学上的重任。并不时向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要充分信任和使用教师,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求教师定期拿出教学成果来,主持教研课题,开办专题讲座,上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艺术周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让教师在压力中奋进。教师要根据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重点读一些教科研方面的书籍,使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另外,要注重教师教学心理的积累和提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成果大多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差不多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日记”。因此,要倡导教师重视教学心得撰写这一环节,定期让教师拿出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来。5,设台子。即广泛为教师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不少教师反映,当名教师一靠自身素质,二靠机遇。因此这个机遇从物化的角度讲,就是为教师创造出名的条件,出名的场所。把在培养“名校长”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如公开选拔、易地交流、挂职锻炼、校长论坛等方式,嫁接到教师的培养上来,如开展“说上评”教学大比武、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开展送教下乡、教师轮岗、教师风采展等活动,鼓励名教师苗子到边远薄弱学校去挂职、锻炼,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快速成长。坚决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创设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科学管理教师队伍。通过科学管理机制来培养教师的职业信念,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第三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解、做法。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怀疑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老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始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反击。甚至是老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学段实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一、研究内容的简析: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各位课研员通过精心地策划、整理、分析,找出了许多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表现的形式,也对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寻求了大量的对策。根据课题组的分工,本学段组研究的内容是: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和农村小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段组全体研究员从2009年9月份开始全面进入了实验阶段的研究,下面就本组研究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上对师长教导、要求和行为准则反感、不服气,在言行上采取对立、抵触、反抗,是一种具有反向性、偏执性、极端性甚至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焦虑心理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大致包括惧怕家长或老师的否定评价,对考试的担心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退缩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分析,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大,这种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在思想上的表现是片面、偏执、有时是错误的;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不稳定、易冲动、多变化、走极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开始试探着与师长、权威的行为准则搞对立,当受到师长的批评和遏制时,表面退却,但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便产生了。

从客观上来说,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教育不当造成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 ,或教育方法武断粗暴,动辄指责批评、讽刺挖苦 ,或唠唠叨叨地说教等等,使被教育者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无助,便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对立的态度或焦虑的情绪,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通过我们课研员的研究分析发现:逆反心理是小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阶段,是一种不和谐发展;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因为它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缘于对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 ,既要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逆反心理,又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其积极因素是以消极方式表现出来的),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及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学生的焦虑心理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焦虑心理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我们对学习压力的调查发现,26个学生中有84%的学生感觉学习有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其中41%的学生在老师向全班提问时会感到不安;70%的学生一听说“要考试”心里会紧张;64%的学生一遇到考试,就会担心考坏。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学习焦虑情况相当严重,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故此,我们学段组全体研究员在前期的调查、分析、寻求对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中逆反心理问题和焦虑心理问题进行了为

期近一年的研究实验。

二、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经验。我们的课研员都是通过翻阅资料和上网查阅资料,参照别人的成功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2、实验法。我们在本阶段研究中首先确定实验个体,采取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案跟踪、家庭调查(家访)、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主题队会、专题教学研讨、六一艺术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清明扫墓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对实验个体进行跟踪辅导,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

理。

3、总结法。根据《调查报告》拟定的相关对策,通过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跟踪辅导、进行反思、撰写专题论文等一列的实验方法,逐步总结出如何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4、交流讨论法。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所取得的突破,经常性地与其他学段组进行交流、探究、修改与完善,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高学段组全体研究员采用了一些有效的研

究策略。

1、尊重学生。

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平等因素而导致了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因此我们的研究员一致认为,要消除和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育者中有的固守师道尊严、家长威严、高高在上 ,无视学生的情感 ,低估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时时处处以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管理学生、约束学生、塑造学生,结果是,你越居高临下 ,学生越不买账。所以 ,教育者应转变观念 ,重视人性 ,弘扬个性 ,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学问 ,互相学习,质疑论辩 ,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做学生的朋友 ,减轻学生压力 ,增强学生自信与自尊,变怕老师为爱老师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就会自然减轻或消除。

2、关爱学生。

现在确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冷漠鄙视,动辄批评、挖苦和惩罚,这必然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产生。许多家长不是不关爱孩子,而是溺爱,这本身就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根源,比起教师来,家长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是无能为力。教师职业道德和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起信任、友好、亲近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逆反心理就会大减轻,并且便于疏导了。故此我们教育者要关爱学生。

3、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偏爱”是教育的大敌。有些教师为追求统考的好成绩和高升学率,把功夫都下在所谓“尖子生”身上,给他们以种种照顾,教育教学的种种措施、各种教育资源,多是为“尖子生”服务的。而中下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班里如同“陪读”,备受冷落,自尊心大受伤害。须知他(她)们往往是很敏感的,他(她)们看到了某些为人师者的自私和狭隘,无法改变老师,只有采取“逆反”态度。公平和公正是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身正为范”,不公平不公正,如何做学生的师表?

4、要多多了解和理解学生。

有些教师光顾教书,只盯住学生的成绩,无视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有些教师和家长不但不了解、更不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某些心理和言行,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定的多、肯定的少,缺乏对学生的宽容与赞赏,缺乏共同语言。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隔膜状况,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焦虑的心理。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研究他们的心理,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关爱学生。对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教育者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同时也能从学生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中找出自己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不当之处,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

三、研究的效果:

在我们高学段科研员的努力下,在实验阶段中,通过近一年是实验,收到了如下良好的教育效果。

1、通过实验,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为所有学生提供需要得到满足的机会。

2、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心理机能,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原未发挥的心理潜能,全面提高了学

生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参加乡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并且学生间差异明

显小于对照班。

(2)、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程度上消除了逆反心理,了解了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缓解了心理压力,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3)、总结了一套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逆反心理的对策理论,提高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有效预防和消除小学生学习

心理方面问题的经验:

1、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要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让这支队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好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要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学生每时每刻都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情绪、情感、待人处世、教态、心态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影响所不能替代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能促进学生心理、生理、行为、品德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2)、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平时,除个别谈话外,还可以通过周记、日记、设咨询信箱等形式进行心理辅导。对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可采取《心理咨询专栏》等方式解答,属个别问题可通过周记、个别谈话方式进行解决。

(3)、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选派校医或心理教育的骨干老师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并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培训,组织教师对教材分析改编,并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学术沙龙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辅导能力。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如开展“太好了!”、“我能行?”、“你需要帮助吗?”等专题活动,评选各种单项标兵,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培养其自信心、自强心和自律习惯。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只会掌握教材里的知识,理解它、记住它,并通过现成的方法反复做习题而熟悉它。不会抓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更不具备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才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使他们懂得用何种工具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即不仅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尽管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教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但仍有不少学生一时难以人门。

(2)、改变考试方法和严格控制作业量。频繁的考试、竞赛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逆反等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应严格考试次数,并不得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次或考评教师的工作。考试方法也应改革,增加口试、操作的形式,增大平时学习的考评分量。学生作业量过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构成了严重的摧残。为此学校应严格控制对学生的作业量,不准超过各年级规定的作业量。

(3)、增加社会实践课的比例,丰富课余生活。学校应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锻炼其意志,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设立校园文化、读书节等等,以此改变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真正做到紧张活泼。

6、构建“三结合”教育辅导体系。

(1)、应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应当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娇惯顺宠的教育方式,变专制的教育为民主式的教育。要教家长学习一些家教技术,使他们遇到问题知道怎样办。应教给家长一些青少年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有关知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治方法。

(2)、邀请社会心理健康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专家来校对教师和学生做心理辅导讲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力。

社会发展的趋势、时代的潮流,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现代观念和意识、广博的知识、特殊的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瞬息变化的客观环境。特别是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要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来抓,在工作中我们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心理合格、健康的有用人才。

四、反思:

1、在实验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包含诸多方面,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心理问题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习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实验未能全面考虑与其它心理问题的联系,所以我们的实验只是片面的,这与我们分学段组、分研究的内容有着相互的矛盾和抵触。

(2)、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学段学生。往往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是从小就基本形成了,如果只是片面地从高学段来认识它、预防它、消除它,这显然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做法。

(3)、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彻底消除某种心理问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期望通过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导向形式主义。所以,经过实验,学生逆反心理有所改善,但离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反馈矫正。

2、下步研究的思路。

(1)、针对实验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在学

段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改进。

(2)、经常性地撰写研究心得体会,把每位科研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撰写成专题论文,为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基

础。

第五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性格孤僻,沉默寡言;2.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4.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5.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6.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差;7.在家里任性,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小学生健康心理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日常生活,通过创设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主、自强、自律,自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关爱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关注较多的学生,一般喜爱学习,因此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多施爱,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外出旅游、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锻炼。要正确对待个人成败、荣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着手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有限,对于许多事情还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因此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引导。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还要做到公平。再次,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们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寻找那些高、大、全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人点。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创建属于他们的美好精神家园吧!

下载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为什么要写作?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写作文总是不尽人意,如何培养......

    成长中的困惑

    成长中的困惑 摘要:心理焦虑是每个大学生几乎普遍存在的问题,资料显示心理焦虑是指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过度的焦......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 期 成 果 总 结 报 告为普遍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形成一套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 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

    数学教学中困惑及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移风中学数学组 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及对策

    对学习小组评价中的困惑及对策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李文科 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小组中肯的评价,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相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会更加被动. 对学习......

    新教师困惑及对策

    新教师困惑及对策每年幼儿园都会来一批新教师为了使每一位新教师成长更快幼儿园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如师徒结对、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交流、新教师困惑......

    历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历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多年来,我国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等领域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