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职业教育环境系统优化的政府保障机制研究
促进职业教育环境系统优化的政府保障机制研究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
摘 要:慈溪职业教育围绕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两大主题,演绎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一体、产教相融的“慈溪模式”。政府部门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职业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职业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慈溪职业教育从遵循三大规律,深入研究产业链、岗位链和人的成长链的相互关系,努力形成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的优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系统优化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慈溪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世纪,慈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加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列入慈溪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日程。八年来,慈溪职业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两大主题,演绎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一体化办学、产教交融发展的“慈溪模式”,受到了省内外职业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目前,慈溪职教已基本奠定了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基础能力,形成了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的基本机制,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并形成了慈溪市职业教育特有的外部环境系统和政府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加大投入——形成竞争力机制
面对区域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慈溪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经济大市,职教强市”的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职业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职业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形成了全社会、全时空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健全的组织保障
为了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建立“政府为主、行业协同、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社会评价”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加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完善会商协作机制,实现了职业教育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高效协作。同时,建立了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的机制和平台。慈溪市在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工需求预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
合作,形成了政府统筹、产业引领、部门配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如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在人事、财政等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我市率先在杭州湾职校全面启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在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校企紧密合作、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多领域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建立了全新的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了新型职业学校的发展。
慈溪市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指导委员会由常务副市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牵头,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经济发展局、贸易粮食局、财政局、审计局、市委农办等部门组成,并邀请若干名校长及专业人士参加,具体负责全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的整体筹划、综合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我市通过完善组织体制、明确职责、强化服务,形成了统筹、联动、高效的服务与管理机制。在市指导委员会的统筹下,分别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为全市职业教育、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主体。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部门的相应职责。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实训基地的体系规划和管理,负责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劳动力培训供求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培训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贯彻、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审核、培训结果的考核鉴定、就业准入制度监察检查。市经济发展局、农业局、贸易粮食局、建设局等部门承担相关行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前期组织和服务工作。
市政府还建立了对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标的考核制度,每年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充足的经费保障
在政府主导下,慈溪不断增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03-2005年,慈溪市财政共投入2.4亿元,采取“新建、扩建、迁建、撤建”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办学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重组。新建了102班规模的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和36班规模的周巷职业高级中学,扩建了锦堂职业高级中学和横河中学。还通过迁建慈溪电大扩大了慈溪职业高级中学的办学规模。2008年,慈溪市又着眼于为杭州湾新区的发展服务,投资2亿元,在新区开工兴建了一所90班规模的新型职业学校——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经过数年的努力,慈溪市的中职学校数由原来的12所减少为现在的6所,学校总容量从原来的152班增加到342班,在校生规模从原来的7596人增加到14230人。
为了形成经费支持的长效机制,市政府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宁波的地方法规,于2005年起,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在全市企业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这项统筹资金专款专用,2005-2009年,累计安排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建扩建经费3370万元,专业设
备经费7100万元。到目前,全市基本建成了现代化程度较高、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家电制造、信息技术、建筑技术、化纤纺织、机电模具、林业园林、财务会计、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现代化专业实训室152个。除此之外,慈溪市财政还每年安排职业学校学生实训耗材经费人均400元,保证实训教学正常进行。在经费的有力保障下,慈溪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吸引力大为增强。
二、对接产业,谋划全局——形成服务力机制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只有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被需要”,才能得到行业和企业的主动支持。慈溪职业教育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自身规律和人的认知成长规律这三大规律出发,深入研究产业链、岗位链和人的成长链的相互关系,努力争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一)统筹规划下的专业结构优化
为了优化我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资源配置,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集约化、特色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2007年,慈溪市教育局出台了《慈溪市教育局关于调整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的若干意见》,对全市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布局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统筹调整。专业调整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为指导,一些重复率高、办学效益低的专业被撤并。一些骨干专业丰富了专业内涵,拉长了专业链。经过三年努力,全市各职业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并覆盖全市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0大类36个专门化方向的专业结构,形成了一批以宁波市级现代化专业、省级或国家级示范专业为龙头,主干专业规模化,专业方向多样化,服务面向社会化的特色品牌专业。目前,全市有8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和宁波市教育局认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示范专业或现代化专业。其中,周巷职业高级中学的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技术专业、锦堂职业高级中学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慈溪职业高级中学、锦堂职业高级中学被认定为宁波市特色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慈溪职业高级中学的机电专业实训基地、锦堂职业高级中学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基地。
(二)专业成长体系下师资培养体系
一流的职业教育还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保障。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慈溪市还实施了一系列“强身健体”的举措。如制订了《慈溪市职业教育2007-2010年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开展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加
强内涵建设。为了支持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慈溪市政府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项经费300万元。慈溪市的师资培养从两方面规划:一是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二是抓好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想干事、善管理、会经营的管理团队,尤其培养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到2010年,全市每年培训中职骨干教师20名,资助1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职业教育硕士学位;每年资助5名特聘兼职教师;每年选送培训校长和专业负责人各5名。五年中,共遴选培养中职教育杰出校长3名、专业带头人5名和教学名师10名以上。
2007年6月,慈溪市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共同签署了职业教育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把职业学校的教师全员培训放在了重要位置。全市利用同济大学职业教育的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以职业教育理念更新、专业教师技能提升、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慈溪市职业学校师资全员培训。至2010年暑期,同济大学和宁波工程学院已为慈溪市培训职业学校教师783名,一大批教师通过培训,更新了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99名富余的文化课教师顺利地完成了脱产一年或半年的转岗培训,现已分赴专业课教师岗位任教。目前,该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4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9%;具有高级技工、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182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4.2%;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有了较快提高。
三、内涵发展,合作破局——形成吸引力机制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还应该注重内涵发展,塑造魅力,提高吸引力。大力实施人才培养现代化工程。到2015年,全市扶持建设5个专业的精品课程,遴选支持2个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化教学资源库和2个专题学习网站;遴选支持建设5个中等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重点扶持建设5个中职学生德育基地学校、5个中职学校一级心理辅导站。每年组织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比武。
慈溪市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锦堂职业高级中学等四所职业学校先后推行了以引厂入校为特点的“内置式的定岗双元”模式,以办校进厂为特点的“分层、分流的多轨式的定岗双元”教学模式,以及以工学交替为特点的“三明治式的定岗双元”模式,积极探索“九个融合”:学校与工厂融合、教室与车间融合、校长与厂长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经营融合。
我市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开展多方面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学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倡导利益共同分享。我市积极探索“办校进厂、办厂校校”等校企紧密合作形式,走出了新的路子,推进职教改革向纵深发展。杭州湾职校与金博印务公司合作创办杭州湾职校金博创业基地,把企业搬进学校,实现教学与实训的一体化。行知职高与创诚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信息技术系列工作室,形成“实训即创业”的特有模式。慈溪职高与宁波奇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慈职奇奥创业基地,尝试“学校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把教室“搬进”名企业,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推进学校专业建设。慈溪职高被评为宁波市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009年5月26日,锦堂职高教育集团成立,28家企业与锦堂职高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5家企业又与学校签订了企业冠名班级培养协议。同时,锦堂汽车修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城区启动。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创办具有教学、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功能的一流职业技术教育集团,为慈溪经济建设服务。
全市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考证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获中级技能证书的人数达85%以上,获高级技能证书的人数占5%。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慈溪职业学校的选手连续三年获得佳绩,其中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锦堂职业高级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汽修维护团体赛项目金牌。
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慈溪市业已形成的政府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高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依靠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必须通过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来落实。深化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于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保障责任,落实教育惠民的各项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建强保障机制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强保障机制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正在进行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同时,对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要求,从一个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角色转型为社会生活的服务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新环境下的政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政府的公务人员不仅需要管理社会的能力,更需要服务群众的品质。为了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迅速完善保障机制,保证政府的顺利转型。
一、出政策强措施,力促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文件指明,在新形势下,政府的职责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型政府,中央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根本要求。
各地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进行专班学习、组织专人指导督办等措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公务人员以“五心”、“八点”的标准开展工作,即用心倾听、细心询问、耐心解答、精心办理、热心服务,涵量大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多一点、从嘴巴勤一点、说话轻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实一点、效率高一点,在全社会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二、拿经费保人员,支持服务型政府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服务群众的作用,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精减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资金用于改善政府的办公条件,完善配套办公服务设备设施,保证服务型政府的硬件达标。同时,选定高素质人员作示范,教育、带动全体公务人员施行热情服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建阵地帮群众,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与群众,是血浓于水的感情,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为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下,各地政府相继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各类证件的办理服务等,真正实现“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
社会救助站成为服务型政府为民服务的又一重要阵地。对于那些走失者和暂时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站给了他们家一般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关怀。
第三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后劲。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我区对外开放步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实际工作,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一些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的迫切需要;是营造一流服务平台的关键举措;是确保全区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的现实所需。第一,环境是生产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二,环境是吸引力。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优良,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进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迅速成长壮大。第三,环境是竞争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
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优化环境,就是要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以环境优势催生发展优势。第四,环境是创造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动力。环境优良,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产生创造财富的巨大激情。能够激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潜能,形成发展新动力,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加强领导,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见到实效 创新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痛下决心、坚定信心、拿出狠心,想高招、谋实招、出硬招,全力打造发展环境优化“第一品牌”。一要强化责任。掀起“责任风暴”,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责可负、有责不负、失责不纠等突出问题,使全区上下都以加快东安发展为己任,都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个人“小环境”的好转,促进整个“大环境”的优化。二要全面提质提速。为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工作中的“繁”和“慢”等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效能革命”,提高服务水平,向囿权观念宣战,对疲沓行为开刀,全面破除影响提质、提速、提效的障碍,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个人都在这场“大合唱”中唱好唱准自己的“音符”。三要完善鼓励政策。靠政策吸引外力,用政策鼓励发展,结合当前全民创业的新形势,大胆研究、加快制定具有突破性、灵活性的鼓励政策,激发投资创业者热情。四要提高内在素质。激
发全民动力,人人参与,注重全民素质提升,增强工作能力,增长服务本领,使每名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真正的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的工作者。
三、明确目标,全面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任务 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引擎”,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内力外力形成“加速度”。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永不懈怠地创造良好环境,真正促进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是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各级各部门应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中心意识,全力打造东安区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文环境的优化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对典型事例进行报道,为优化环境造势,深化广大群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使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贡献的自觉性。
二是努力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突破口优化发展环境,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
府的组织和管理,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同时把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纳入考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政风行风评议结果较差的部门在全区实绩考核中不得评为本实绩突出部门。切实降低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成本。
三是强力规范文明有序的执法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强化执法单位“规范执法、守信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维护、发展。对投资者,只要他们不踩红线、不碰高压,就全力支持他们放手发展经济。在生产经营中,如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以帮助纠正为主,原则上首次不予处罚。对不可免除性罚款,一律按规定标准下限执行。同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欺行霸市、制假贩假等违法经营活动,决不因其纳税多而姑息迁就,依法予以打击,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要做到服务不添乱。加强对创业者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及时受理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严肃查处一切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尽力优化宽松的服务环境。一是完善创业政策扶持平台。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抓好具体政策措施的创新实践,凡是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等
有关政策的,要放到相对宽松的程度,放到企业和纳税人最满意的程度。二是完善创业资金支持平台。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充分创造条件,积极创造融资机会,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资金瓶颈,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完善创业孵化平台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补贴政策、扶持创业社会保障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多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大做强创业孵化平台。要带着浓厚的感情,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工程”来抓,不让“索拿卡要”在我区发生,不让发展环境在我区受损,不让办理的手续在我区延误,不让投资者在我区被冷落。
五是全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实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一是司法部门要增强为投资者服务意识,及时依法惩处各种危及企业投资者生产经营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要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向企业敲诈勒索等干扰施工及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投资者要求提供执法执纪保护或服务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派员赶到现场,帮助协调处理相关问题。三是政法机关对投资者的举报、控告、申诉,要及时受理,迅速查办,依法从重惩处犯罪分
子。要通过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务,为职业学校服务,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服务)、全局意识,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工作的含金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开创职业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一)、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在原有11个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充实、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持学校、兼职教研员的职责,指导各专业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各职业学校的教研水平,确保教研质量。逐步实现职教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中等实用人才,所以专业理论和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更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为此,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研究和技能课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专业课技能训练。一是加强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在教材研究方面,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打破以前的传统实验体系,将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融入教材中。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时,确定知识体系、工艺体系和实际操作体系。加强每个单元的训练和检测,为任课教师提供一把尺子,为学校提供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提高专业技能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指导专任教师采取多种研究教学训练方法。根据专业、设备、内容、训练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可以采用竞赛法、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又如在农学可采用观察法和对比法等。四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根据每个专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指导职业学校制定相关的训练科目,使训练和鉴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有的放矢的训练,在鉴定时能够顺利拿到技能合格证书,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2)狠抓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生产管理的真实氛围。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学生多设备少的现象很普遍,职教研发挥理论优势指导学校让现有设备充分利用,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技能训练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强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最近一段时间,各职业学校的招生都不是太好,生源质量不高,成绩参差不齐,如果教师讲课方法仍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课改势在必行。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水平进行从备课、讲课和检测方法全面改进。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影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职教学会的作用。通过职教学会加强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引起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因为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油箱”和“引擎”。积极推进学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招生就业的模式,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指导我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评估。各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相径庭,课程编排上千差万别,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明年起要着手大力加强职业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一套适合我市职业教育情况的、具有我市特色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和评估办法。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六)、加强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发挥职教研究室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和督查作用。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及时推广优秀教研成果。要认真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对已立项的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要进行督查。对一批有影响、针对性强的课题要进行奖励性资助,要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新大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研究和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让课题研究真实起来,切实解决好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抓学习,提素质。加强内部处室人员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政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要求处室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和新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用以指导职业学校新大纲和新教材的使用工作。建立本处室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调动处室人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相关文章:到 办公室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五篇: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务,为职业学校服务,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服务)、全局意识,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工作的含金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开创职业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一)、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在原有11个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充实、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持学校、兼职教研员的职责,指导各专业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各职业学校的教研水平,确保教研质量。逐步实现职教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中等实用人才,所以专业理论和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更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为此,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研究和技能课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专业课技能训练。一是加强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在教材研究方面,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打破以前的传统实验体系,将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融入教材中。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时,确定知识体系、工艺体系和实际操作体系。加强每个单元的训练和检测,为任课教师提供一把尺子,为学校提供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提高专业技能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指导专任教师采取多种研究教学训练方法。根据专业、设备、内容、训练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可以采用竞赛法、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又如在农学可采用观察法和对比法等。四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根据每个专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指导职业学校制定相关的训练科目,使训练和鉴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有的放矢的训练,在鉴定时能够顺利拿到技能合格证书,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2)狠抓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生产管理的真实氛围。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学生多设备少的现象很普遍,职教研发挥理论优势指导学校让现有设备充分利用,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技能训练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强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最近一段时间,各职业学校的招生都不是太好,生源质量不高,成绩参差不齐,如果教师讲课方法仍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课改势在必行。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水平进行从备课、讲课和检测方法全面改进。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影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职教学会的作用。通过职教学会加强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引起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因为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油箱”和“引擎”。积极推进学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招生就业的模式,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指导我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评估。各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相径庭,课程编排上千差万别,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明年起要着手大力加强职业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一套适合我市职业教育情况的、具有我市特色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和评估办法。
(六)、加强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发挥职教研究室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和督查作用。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及时推广优秀教研成果。要认真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对已立项的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要进行督查。对一批有影响、针对性强的课题要进行奖励性资助,要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新大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研究和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让课题研究真实起来,切实解决好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抓学习,提素质。加强内部处室人员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政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要求处室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和新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用以指导职业学校新大纲和新教材的使用工作。建立本处室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调动处室人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抓培训,提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为此,要加强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教研员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水平,结合今年8月份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新大纲培训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等学习内容,组织全市职业学校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政治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教研员和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研究水平。
(三)、抓活动,提高水平。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是要从教育质量表现出来的。教育质量的高低是要从各种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同进教学活动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推动作用。所以,抓好各项教学活动,对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职业教育研究室要举办教师评优示范课和学生技能比赛,论文研讨、课件展示、说课等教学活动。
(四)、抓落实,提效益。教育教研是细致而长期不懈的工作,对职业学校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列入考核目标之内,加强督查、指导,以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到位,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