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
土建学院董莪李鑫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日益庞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随之凸显出来,本文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从入党动机、党员发展程序、学术学业状况、党支部活动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革命年代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青年知识分子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对他们要“多方吸收,加以教育”
[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做好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祖国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在世纪之交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2]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012年3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发
[3]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
自21世纪起,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强势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大学生党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成为高校面临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笔者于在2013年4月对武汉轻工大学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此论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由基本资料、入党动机、党员质量、党员发展、学术学业状况、党组织活动和意见建议组成,共24个问题。
2. 调查基本情况
本课题在武汉轻工大学随即抽取了196名学生为样本做了问卷调查,涉及的学院有土建学院、动科学院、数计学院、艺传学院,调查,调查对象横跨大一至大四年级,其中入党积极分子占26%,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占74%。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大学生党员质量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
3.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所有信息均录入到软件 SPSS16.0中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8%的同学是因为“认同党的宗旨”而入党,入党动机端正,他们认为入党“是一种政治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在加入党组织之前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等都有一定的了解;6%的同学入党动机现实性较强,他们入党是“为了
方便求职和升迁”,认为入党可以有效增加就业竞争力,满足有些单位招聘和公务员考试中必须是党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部分党员入党动机过于现实性和功利性,以至于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会积极主动,没有个人利益时则会逃避,党性有待加强;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还有6%的同学缺乏明确的入党动机,这其中4%的同学表示自己入党是“随大流”,2%的同学表示是“家长要求的”。由于这部分同学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入党,所以在理解党的宗旨、目标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上表现出不透彻,在参加党支部活动时也变现的不够积极,笔者从几年的工作观察中发现尤其是高中时期就入党的学生大多在大学时期表现不够好,没有很好的做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 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在“近年我校发展的党员总体质量”调查中,10%的同学认为“很高”,45%的同学认为“较高”,笔者认为这与近年来我校不断重视党员发展和加大党员培养力度相关。近年来,在校组织部的领导下,我校各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党组织进公寓、组织生活会、党支部暑假社会实践、党务工作专项检查等,培养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党员,也使我校学生党员质量不断得带提高;但是调查显示还有38%的同学认为我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一般”,7%的学生甚至认为“较低”,究其原因,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完全学分制办学方式的推行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增多、贫困生增多、学生
[4]心理素质下降、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等问题不断涌现相关,这也表明我校大学生党员质
量保障工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身边大学生党员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中,只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很大”,58%则认为“作用不大”或“没有起作用”。一方面原因由于有些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成为党员后,就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入党前后表现明显不一致;另一方面表明学校和各支部还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工作,应把班风、学风建设平台与党员实践岗结合起来,让党员成为优良班风学风建设中的尖兵。
在“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实践能力差”和“服务意识差”分别占到42%和41%;在“认为我校现有党员(预备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中,有44%的受访者认为是“做事原则性不强,对同学的不良现象不劝阻,甚至自己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现象”,有37%的同学认为是“对集体的事消极,对同学缺乏关心”,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入党前培训多,入党后教育少。学校各党基层都会在入党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要求积极分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积极表现,用实际行动入党,但是忽视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只是要求他们按时提交党费和自己的思想汇报;二是目前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队伍相对薄弱,在基层党组织中,低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由年轻的辅导员兼任,高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大学生党员担任,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实际锻炼也深深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3. 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现状调查和分析
首先在“是否了解我校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的调查中,有97%的受调查者表示了解,仅有3%的同学“不太了解”;调查还显示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和党课的学习,这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入党联系人”了解入党程序的只有20%,笔者认为,从这也反映出入党联系人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在党员的发展中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考察作用。
其次,关于发展党员的标准方面,笔者分别进行了积极分子确定标准和党员发展标准两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同学认为应根据“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来确定积极分子;在“党员发展考察主要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调查中,“道德品质”、“入党动机”和“服务意识”排在受访者中的前三位,而 “学习成绩”在两项调查中都排在末尾,说明当前大学生更看重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党章中关于发展党员的标准,原则性较强,定性条件多于定量条件,主观标准多于客观标准,有普遍适用的条件而没有针对不同行业职
[5]业等专门条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缺少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会产生随意性,从而影响着党员的质量。
再次,对于发展党员是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87%的同学认为党支部“坚持标准,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11%的同学表示“民主渠道不畅通”,2%的学生认为“存在走后门现象”。另一项关于“党员发展公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2%的同学认为“经过公示且就反映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6%的同学认为“虽公示但就反映问题没有进行核查”,还有2%的同学表明“未公示”。从各项结果中可以看到我校党员发展工作基本保持了公平公正公开,在学生向上级反映的渠道上还需做些努力和改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留个电话号码或直接找辅导员和支部书记,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要反映最后也没有去反映,因为他们不想得罪人或当“出头鸟”。
最后,是关于发展党员过程中满意与不满意的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发展党员工作中最满意的部分是“发展流程有序”和“发展比较公平”,分别占到49%和43%;在不满意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我校党员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党员发展机制虽然齐全但执行流于形式”,占到38%,其次“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协调”占到26%,“学生党员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占23%,“思想教育不够深入”占13%。从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很多培养考察工作流于形式,联系人大部分是由学生党员担任,由于对党务工作不熟悉,缺乏责任心,在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只负责把材料做好应付检查了事,有不少入党积极分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入党联系人是谁;所谓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学生入党的优秀团员推荐、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和考察等环节中没有设立相应监督机制或流于形式。“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要求拟发展对象应接受群众监督,但是由于公示过程中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形式不明确,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监督,使有监督意见的部分群众也不能正确地、合理地、大胆地反馈监督意见,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6]功效。”
4. 大学生党员学业学术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党员课业情况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192名同学中,64%的党员同学没有过挂科,28%的同学有过1—2门不及格,只有1%的同学有2门以上不及格,另外调查显示有7%的同学有过重修。考虑到我校是工科院校,有些学科确实难度较大,这个比例相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属于情况较好,但是根据“十八大”后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相信以后的党员不及格率会更低。
第二,英语过级情况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仅有56%的同学通过的英语四级,12%的同学通过的英语六级,通过率偏低。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取消了大学毕业与英语四六级的挂钩,很多大学生表示无压力,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中基本没有把英语四六级作为考核标准,忽视了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这也是各支部在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第三,学生党员获奖情况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党员成绩较好,有42%的同学获得过校级奖学金,有13%的同学获得过省级及以上奖项,还有13%的学生表示获得过其他校级以上奖项,三项比例达到68%,仅有32%的同学表示没有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如果算上各学院学科竞赛、学院评先评优、各社团组织的比赛,获奖比例会更高。调查者中有3/4的同学为低年级学生党员,只要他们再刻苦些,仍有很多机会获得各种奖学金,从而优化学生党员的成绩结构。
第四,学生党员考试作弊情况调查分析。关于对看待“大学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党员表示“无法接受”,有47%的同学表示“有时可以接受”,甚至有6%的同学认为“完全可以接受”。考试作弊反映的是考风和学风的恶化,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高校,有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甚
至会出现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作弊行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认识,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现有作弊行为立即停止发展并上报处理。
5. 大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调查分析
党组织活动(生活会)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帮助学生党员端正党风、增强党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党组织活动存在针对性不强,党建工作内容相对空泛,党组织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等不足。
首先在调查对象中有65%的同学表示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30%的同学表示会偶尔参加支部活动,没有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有5%,调查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各基层支部组织活动内容和频率各不相同;其次在“参与党组织活动态度”的调查中,67%的学生党员表示比较积极,27%的同学表示是因为出于纪律要求无奈参加,还有6%的人表示无所谓,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党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决定着他们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从另两项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部分同学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53%和50%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动形式单一”,具体表现在主题不够鲜明,党组织生活的导向性不明显,走过场流于形式,议题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明显,而在“最感兴趣的支部活动”调查中,“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学习”和“影视交流会”分别得到了67%、23%和22%的期盼率,这也表露了学生党员希望参加的党组织活动。笔者认为应将开展党支部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文艺作品评展、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滴灌式全方位方式将党的理论知识注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扉,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为抓手,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要以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国情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正确对待荣誉和个人利益,通过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端正入党动机。
2.规范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严格把关、保质保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关键和核心,而抓好党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管理是促进和保障。首先严把入关口,完善团内推优机制。在团支部严格按照入党积极分子条件推优的基础上,通过辅导员和学生的面对面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入党动机,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口关;其次,建立健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制度。通过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党校培训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召开党支部大会,确定支部发展对象。在确定发展对象的过程中,支部大会上应充分听取入党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作详细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支部大会在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支委会民主集中确定发展对象。再次,严格发展程序,实施入党资格准入制度。经过考察期的培养和教育,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实施公示制度,对公示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要仔细调查,认真分析,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各支部要根据发展标准,坚决否决入党动机不端正、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甚至还引起不良影响、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积极分子的发展诉求;最后,通过预备党员述责评议机制把好转正关。对预备党员进行全程教育管理的前提下,对预备党员中期考核和转正时坚决落实述责评议机制,广
泛听取辅导员、任课教师、入党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经支委会审查考核、支部大会民主讨论及表决、上报上级组织和党委审批等一系列民主考核程序,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确保预备党员在预备期不松懈、不变质、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员角色。
3.拓展学生党员再教育载体,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党员质量,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创新理论学习形式,要善于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除灌输政治理论外,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拓展党员实践载体,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学校、班级和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尝试“党员导生制”、“党建进公寓”、班风监督者等,鼓励大学生党员在校外实习、兼职、支教、挂职锻炼等,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建立红色“党员之家”网站,开设党小组微博、QQ群、短信平台等,方便学生、学生党员、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党基层应根据学生需求多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我校土建学院上月组织各学生党支部参观了湖北省嘉鱼县官桥八组,对学生党员触动很大,受到了学生党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让新发展学生党员认识到:入党只是一个起点,而
[7]绝不是一个终点;共产党员的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卷,第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9.[2] 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R].1998.6.19.[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3 -5.
[4] 陈刚,陈卫平,丁胜.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5] 刘子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3:46.[6] 李小琼.浅谈高校学生党建监督机制的完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37.[7] 肖波.抓好“三注重”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33.备注:
本文为2012年10月武汉工业学院校组织【2012】13号文件立项的关于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工作的结题论文。
课题成员及分工:李鑫问卷调查、分析 论文撰写
董莪理论指导、课题管理
胡高仕课题指导
侯长亮课题指导
第二篇: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青年在大学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大学生党员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在高校的影响力,同时也与现阶段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关。所以,提高和保障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就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如何评估与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深入研究,以其能提出合理性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党员质量;
理论基础;
精神动力
党的路线和方针要依靠党员才能贯彻执行下去,没有党员或者是没有高质量的党员,党将失去生命力。我国的青年学生中有一大批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读期间就被党吸纳为党员,所以,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形象好坏通过大学生党员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由于大学生代表了中国知识的进步方向,代表了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所以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建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党的新鲜血液,是党的活力源泉。但是大学生党员也不断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动机不纯、信念不坚定、党性原则性差等,这些问题都眼中有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党组织的形象和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号召力。因此,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评估机制,以求能为提高当学生党员质量做出贡献。
1建设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基础
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保障党员的质量。共产党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以及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所以,作为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时时刻刻讲党性,做表率,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这些要求符合大学生党员质量建设的要求,同时也为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核心思想。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为终点。建设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毛泽东思想为原则,再结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党建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高校党建工作中,为保障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应该制定一整套的评估制度和筛选机制,这就是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并将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坚决贯彻执行下去,才能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高校党支部应该积极调动所有因素,实事求是,根据不同高校的教育特点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这个机制应当包括教育机制、发展机制、标准机制以及评估机制。
2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
2.1提高思想认识是建设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
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高校党支部应该首先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完善和健全高校党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在高校发挥党的领导性的重要前提。所以,高校党委对学生党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要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只有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深化改革,维护高校教育工作的稳定进行。对于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党委应该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工作计划,对学生党建工作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思想认识的提高,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
2.2建设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必须规范党员工作,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
据调查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大学生党员发展分为入党前、中、后三个部分。首先,入党前让入党积极分子与党组织充分接触,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组织深入了解,坚定入党的信念。这个过程中,党委、党支部、党员以及辅导员都应积极与入党积极分子接触,增加青年学生对党的了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状况要积极反馈,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要随时掌握。要让大学青年学生在还没有入党前就能身体力行地依照党的纲领做事。第二,建立完善规范的发展程序,对预备党员要有完善的教育机制,充分调动预备党员的积极性。第三,大学生党员入党后,要积极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2.3,强化制度功能,完善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要保证大学生党员都能依照党的章程和纲领做事。第二,建立约束机制,保证大学生党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证大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先进性。具体可建立问卷评议制度、党员挂牌制度以及及时反馈制度。再者,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只有赏罚明确,才能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开展优秀党员、党员干部、党组织的评选活动,对优秀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榜样,带动其他的学生党员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4调动积极因素,建立大学生党员保障机制
在提高思想认识和建立完善机制的基础上,高校党建工作还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为建设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动力。首先,建设应该建设高质量的辅导员工作队伍。由于辅导员是高校党建工作中最基层的党组织组成,所以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质量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辅导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水平,才能确实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其次,高校党委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合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提高。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班主任和导师的力量对学生党员进行引导;还可以在新是党员群体中树立先锋模范,可以让高年级入党时间较长的党员带动低年级入党时间较短的党员,先进带动后劲,促进学生党员质量的提高。
结语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学生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是党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提高素质和增强党性的基础上对党员队伍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才能激励党员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应该以这个思想为指导,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切实加强大学上党员质量的提高和评估工作。确保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先进性,要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思想觉悟。高校党委在党建工作中要对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党建工作中,高校党委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大学上党员的质量,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觉悟的社会主义视野的合格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实习大学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实习大学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就业难背景下的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企业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体系,是当前保证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及其关注大学生的实习环节,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尤其是用人单位把大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实习工作经验,作为优先录选的重要条件。为此,各高等学校积极为大学生实习拓展渠道,许多公司、企业等单位成为部分高校的定点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实习活动日益彰显出其特殊的育人功效。就大学生的实习方式而言,一方面,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这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为了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的砝码,学生个人也在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总之,不论是学校组织的统一实习还是学生自主实习,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关系到大学生群体利益,而且也是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实习时期的天之骄子却处于管理的“真空”阶段。他们一旦出现工伤、酬薪等权益方面的纠纷问题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程序,加上不签实习权益保障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学校、学生、实习单位都处于尴尬境遇。所以,积极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大学生实习现状令人担忧
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生打工状况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各种途径维权的也仅占13.9%,而选择忍气吞声者占86.1%。由此可见,如果政府不能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体系,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的权益受损问题将呈现上升趋势。其表现如下:
1、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难以解决
理所当然,大学生的劳动付出就应该得到相关的有效补偿。但当前由于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作为市场主体的雇佣方,许多行为得不到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比例悬殊,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向实习单位交纳一定的费用。我们承认,用人单位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遇,但问题的本身与界定的尺度应该是大学生劳动投入与企业回报之间的利益大小问题。如今,部分企业管理者以金钱为导向:爱心缺失,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使部分用人单位以提供就业机会和试用考察为由,把实习生当成廉价了劳动力,部分只是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些分文不给,这些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用人单位的不正确价值取向有直接联系。国家教育部与团中央的有关通知中,曾要求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事实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习生在职场目前所处的劣势,并不享受要求享受这些基本保障的主动权。
2、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不签订劳动保障协议书,发生工伤、医疗等事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人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保障协议,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跟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同时,部分高校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和文件法规尚未健全,这些致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依法享有保险、待遇等基本权利,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应该为其缴纳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但这些目前根本无法落实。例如,发生在河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学生李淑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汞中毒事件,最终无奈的将实习单位告上法庭,等等。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说明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实习期间的大学生,一旦出现大学生权益受损的事件,用人单位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员工,不能做工伤保险赔偿,司法系统因为没有相关的劳动协议保障难以受理,劳动部门因为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而无法界定,学校认为工伤、医疗等事故应该由保险公司赔偿。诚然,大学生的实习合法权益没有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障。
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探究
1、劳动力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的扩张致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据国家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劳动力过剩人数将达到1400万,其中大学生毕业生为413万,比去年净增75万,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而此变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这就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吹毛求疵的客观原因,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部分大学生首先必须取得实习的这场演习战的参与权。
2、企业单位管理者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降低成本
市场经济使企业有了用人自主权,竞争体制的引入使得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大浪中,于是,效益便成为企业的目标。追求企业成本最低化,实现创利最大化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有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仅仅把实习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还有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看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找工作心切的心理,许以颇具诱惑力的承诺,引学生入套,而在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又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当初的承诺。这种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却以丢失企业诚信,损害企业社会形象的做法目前正成为部分短视企业获利的“最佳决策”。
3、大学生求职心理压力过大,求职心切,抢抓实习演习战参与权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已呈年轻化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在情理之中。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面对就业和步入社会,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深感焦虑。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和急躁,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有的女大学生竟然以“舍身”为代价换取工作,这种急切的求职心理成为部分实习生被用人单位利用的直接原因。
4、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现阶段,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大学生的实习问题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同时,国家的有关规定中对校外兼职和实习环节的约束太少,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大学生实习生活中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只有少数实习生与用人单位采取双方约定的原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学生被中介和用人单位欺骗的案例,就是他们利用法律的漏洞,在与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时,不与大学生签定劳动协议,拒绝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国家和高校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5、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问卷显示:仅仅有不到30%的兼职大学生与实习单位签
订了劳动合同。另外,有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益受到侵害后选择诉之于法律,但因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连诉讼费都拿不出。实际上,尽管法律上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他们却依旧是个孩子,远离了父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我维权意识缺乏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护意识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这是制约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却无法有效维护的重要瓶颈。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一般不能通过劳动监察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制度,学生权利的救济程序缺失,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有权利必有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的教育立法却很少有关于学生权利救济程序的规定,因此,尽快出台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法规是一项事关重要的紧迫任务。学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使之尽快完善,使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使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条文,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2、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规定学校、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保障协议
签订实习保障协议是避免出现纠纷无人问津而导致大学生权益受损的根本途径。由于目前就业市场就业难的现实状况,学生本人并不具备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实习权益保障协议的主动权,据相关调查,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实习生签订保障协议的主动意识。因此,高校管理者而言应该有针对的制定一些实习规范性文件,并尽可能和实习单位达成一致;另外,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它的制定宗旨,充分发挥制度本身的内在功能;同时,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必要时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实习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制定详细的就业市场准入规则,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培训或签定责任书等方式,督促部分单位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在该方面的调控与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强大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
政府和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号召全社会积极关注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把保障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内化成社会全体的共同理念,积极宣传实习法律教育,唤醒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各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橱窗、印刷宣传册,开展实习权益保障讲座、开设相关实习自我安全等课程,多方面、全方位的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实习主体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有意地去培养大学生看世界的透彻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自己,要有意地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教育,增强学生在实习期间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让实习生尽可能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则,明晰《劳动法》等相关的法律条文的规定。
4、成立各级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维护服务中心
目前,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大学生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部分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纳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纷纷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合法权益保障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这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浙江大学就成立了学生会权益服务中心,它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维护学生权益的学生组织,借鉴这种做法,我们认为,应该号召在学校、社会专门成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权益服务中心,使大学生不管在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都能很快找到维护中心,有效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现在,我们也应该有效利用网络宣传的作用,开设“权益在线”等有关大学生权益维护的网站,宣传有关权益保护的知识,呼吁全社会重视大学生的权益问题。
5、开设实习权益维护短期培训班,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避免各种陷阱
实习前期,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对参加实习工作的负责同志和实习生开设短期培训班,使日常的系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是预防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典型的个案说理,让实习生了解实习状况,如果可能,还可以邀请遭遇实习合法权益受损的大学生现身说法,让大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情景中明晰事理,提升自我防范意识。通过个别典型案例,以事实说话,以事实说法,教育实习生学会自我保护,这是避免掉入陷阱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设培训班,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单位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该单位在市场中的品牌地位与形象,以及相关的人事制度,对企业所提供的实习机会,自己一定要区分清楚自己获得的时实习还是试用,一定要尽可能把口头协议形成文字内容,使之有据可依,这样合法权益受损时才能有据可依,实践表明,开设短期实习权益保护培训,是避免实习生步入陷阱的有效方法。
6、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系统工程
积极构建大学生权益保障系统工程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借助网络、媒体、报刊等多种辅助手段,需要发挥各级维权组织的积极作用,需要把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能否落实提高到影响我国和谐社会进程的高度上认识。建议学校和社会积极构建相关的服务机制,开设服务部门,突出人性化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大学生权益保障部门服务的能力,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权益保障机制。各高等学校应该深入了解大学生实习权益维护的现状与实况,真正发挥权益服务的作用,建立并尊重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损问题尽快予以解决。同时,积极构建维权网络系统工程,通过开展“自我管理,我有我言”权益保障系列座谈会等一系列方式,积极为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当前大学生实习状况及发展趋势.江苏高教,2005(5)
2、陶书中:创建毕业生就业满意工程.中国高等教育,2006(2)
3、罗增让,王佳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第四篇: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近年来,学生党员逐渐增多,大学生作为学生党员的主力,其质量代表着学生党员的素质。所以,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对入党有着最诚挚的热情,我当然也希望,我梦寐以求进入的这个集体是个优秀的集体,是个真正让我感到自豪的集体,是个我能在其中真正得到锻炼提高的集体。所以,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我知道,在入党前,我们都会有党课教育,基本上每节党课都会强调入党动机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入党动机是监控大学生党员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在其入党前充分考察其入党动机是否合格,就是在其是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时候就要非常严谨的考察,这种考察一直要进行到其真正成为党员。然后,等其成为了真正的党员后,在换一种方式考察,这种方式必须要严格,但是又不能太正式,个人认为以温和方式进行,考察时不能表现出目的性太强。最后,老师曾说,有的同学入党前非常积极,做什么事都很热心,但是一旦等其入党之后,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参加,时不时还摆出党员的架子,我觉得这种人应该警告后,还不改的话直接开除党籍,然后可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第二,我觉得,现在入党过程有点流于形式。比如说,申请入党的同学完成了什么事情之后就可以提升,不管其完成的质量如何,完成了就行。这样在同类的竞争中就对那些真正想要成为党员的同学不公平。而且,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我完全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好这件事,有时候我会不明白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我相信那些党员可能也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吧,或许会有保密原则,但是,我还是觉得当我们知道我们做一件事的目的时我们才能做的更好。所以,我希望党组织可以给那些真正想入党,想为党服务的同学多点机会,然后给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党员过失教育,而不是听之任之,让其顶着党员的头衔却不做党员该做的事。
第三,教育是根本,对党员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教育需要形式多样化,不能再以讲座形式开展。而且适时考试也能够达到一定的监控目的。
以上是我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我的看法。下面我提出一些关于如何监控的意见:
一、人人监控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比如下对上进行监督,下对上进行考察。比如可以一个单位里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交替监督,不能互相监督。就是说假如一个单位有ABCDEF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人,然后,让A监督B,B监督C,C监督D……然后每组五个人分别监督另一组五个人,然后定期让组员写在对方身上发现的问题,通过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实施的时候一定要一个小组一起,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更好的提高,当然这样就要对每个成员的要求都要高,因为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当然这种也有弊端,就是可能会形成一个单位都被乌烟瘴气笼罩,大家集体作弊。所以这样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能够透过迷雾看清自己手下的本质,管理好自己的手下。
二、虽然考试一直在被批评,但是,它确实不失为一个检测人才的方法,不然它也不会有它存在的理由。所以,考试也是监控考察大学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势在必行,但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拙见,希望可以产生点作用。谢谢!
13软件工程1班李秋玉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研究》课题提纲
《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研究》写作提纲
1.大学生党员质量研究综述
近年来,中共中央对高校党员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了研究,产生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1关于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研究。
1.2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的分析调查研究。
1.3关于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对策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对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基本到位。当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研究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和日益突出的党建主题。就普遍性而言,高校也越来越把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作为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一环,这就需要对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研究,挖掘宝贵经验。
(2)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现状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已有的研究只是具体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某一方面而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3)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尤其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情况分析得很少,不具体。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方法、措施研究得不够具体,提出的措施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高。面对新形势,面对大学生党员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方法创新性不够。
2.天津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天津高校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状况,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另一部分是与发展大学生党员有关的一些问题。主要调查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认识、对入党动机的认识、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认识、对入党条件及程序的认识、对党组织的认识、对党校培训的认识、对党员标准的认识等。问卷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5 所院校中进行,共发出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89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 97.8%。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其中研究生应占有一定比例,在党务工作者、学生政治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其他教职工中也发放了一定数量的问卷。
2.1调查内容分析
2.1.1 对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认识
2.1.2对入党动机的认识
2.1.3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2.1.4 对党的基本知识的认识
2.1.5 对入党条件及程序的认识
2.1.6对党组织的认识
2.1.7对党校培训的认识
2.1.8对党员标准的认识
2.1.9 其他的几个问题
2.2大学生党员质量尚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2.2.2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因素
(1)外界环境的影响.(2)高校本身的原因
(3)党员自身的原因
3.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3.1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3.1.1目标导向原则。
评估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以党章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为标准,结合大学生身份特点制定评价指标,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在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3.1.2科学合理原则。
评价指标设计科学、合理、全面。
3.1.3客观公正原则。
评价体系对所有评估对象要尽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确保评估民主化。
3.1.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党员的质量既有党性的要素,也有人性的要素,还有可计算行为的要素,在评估过程中,既要进行定性评价,也要进行量化衡量,依据指标权重给出分值。
3.1.5发展性原则。
党员质量的动态性,决定评估指标具有动态性特征。
3.2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机制构建
3.2.1大学生党员工作流程评估机制
3.2.2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评估机制
3.2.3预备党员转正和党员教育质量标准评估机制
3.2.4二级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评估机制
3.2.5大学生党员党建研究评估机制
3.2.6大学生党员信息管理评估机制
4.构建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体系
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必须加强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发展入党和入党后教育管理等三个阶段的质量保障,从而构建起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体系。
4.1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阶段的质量保障
4.1.1加强入党动机的考察。
4.1.2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核。
4.2大学生党员发展阶段的质量保障
4.2.1严格预审制度。成立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预审小组。
4.2.2严格入党前谈话制度。
4.2.3严格发展党员程序。
4.3大学生党员党内教育管理阶段的质量保障
4.3.1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4.3.2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
4.3.3严格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