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3:5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

第一篇: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

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

刘萍 李锦成

【摘要】:本文对农民工维权、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居住的问题的剖析和分析,提出了通过立法、培训和教育等发面,来解决农民工所遇到的问题,使农民工有个舒适,平等、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关键词】:农民工;保障;对策;

1.前言: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村涌向城市之中,我国各地掀起“民工潮”。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土地带给农民的收入已不能维持一家人的需要,甚至连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都无法保障。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亿万农民进入城市就业,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也为城市发展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进城既为农村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又为家乡脱贫致富和实现农村城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对我国城乡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伴随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由于认识、自身素质及相关政策措施严重滞后,农民工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社会群体。本文旨在通过挖掘的三个问题,提出通过立法,制定专项法律;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懂得掌握过硬的劳动技能;代际发展,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将多渠道提供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使农民工有个平等的环境来发展自己,提高生活水平,向前不断发展。

2.概念

农民工是指: 城市农民工的概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工农民。

3.理论

3.1西方的理论基础

痛,几十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结构性稳定地释放到大、中、小城市(镇)后,农民工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劳动工人),所以,对于政府来讲,应该看清这个趋势,顺应历史潮流,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市民权利,以尽量缩短农民城市化的过程。

3.2.2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城市化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及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政府对待人口流动的态度对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后没有自然地退出历史舞台,从而限制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此外,在只有简单救济与安抚政策基础上的暴力剥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所以,政府的强制干预应当建立在尊重经济规律基础上。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城市经济难以吸纳众多就业人员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建立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劳动技能培训和医疗服务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移民过多对城市经济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城市化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3.2.3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民工要达到与城市的实质性融合,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从表象上看,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最直接的阻碍是户籍制度,它造成了农民工身份、职业和角色的分离。但从更深层次看,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歧视也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认同和靠拢,这种社会歧视不仅来自于一般的城市居民群体,有些甚至是政府以文件形式规定下来,从而转化为区域制度性歧视.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积极主动消解障碍性制度,为人口自由流动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和加速劳动力转移进程。

4.问题现状

4.1关于农民维权的法律保障问题

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这不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就想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的回报,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人格能够受到尊重。可是损害农民工利益的问题却时有发生:欠薪问题,这是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报酬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经济补偿的。工伤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多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报酬,当他们在工作中发生意外,有些老板会逃避责任,对农民工不承担医疗保障,更有甚会将受伤民工远远的赶走,就像送“瘟神”一样。这时农民工就会显得非常无助。同时很多农民工缺乏维权意识,长远计划较模糊,更多未来的问题没有太多关心,只考虑现实的情况,所以往往会出现发生问题才后悔的局面。

以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研究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保障农民工权益,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

5.2.从社会和地区角度

农民工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技能往往会很艰难,加之部分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忽略,使他们在选择学习时处处碰壁,显得很无助。很多地方政府就针对农民工自主培训难的问题实行全额补贴、全程监控、全部就业的目标。至于一些不适用办培训班的动手能力强、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种,将试行以师带徒的培训制度。他们还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培训和联合培训方式。把农民工培养纳入行业和企业职工整体培训计划之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及时准确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介绍服务。很多企业还开展了农民夜校,让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充电,既不耽误工作,还有机会学知识,充实自己,不但提高了技能,还学到了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知识改变命运,路越走越宽。成绩的取得固然离不开个人奋斗,技能的不断提高依靠的不仅仅是“啃书本”的功夫,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构筑的培训机制更是不可或缺。

5.3.从具体措施角度

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农民工同住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公办学校,并支持和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输入地政府要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列入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输入地政府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将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将多渠道提供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指导各地政府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对集中建设面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项目给予支持。

6.总结和展望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

【参考文献】 1.翟从海:《我国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立法建议》 2.周倩:《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3.徐建国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宣贯手册》 4.谢良敏 农民工权益维护手册 5.罗志先,张娟 农民工社会保障手册

6.罗伟,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问题探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4卷3期-129-131页

7.田玉敏 陈兆红 谢曼,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方法与对策,《中国培训》-2008年2期-4-5页

8.张晓云,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政法保护,<<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卷1期-355-357页

9.曲宗琴,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健全途径,<<社会科学家>>2007年6期-137-139页

10.王洪波,论农民工维权机制的构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9卷B12期-154-155页

第二篇: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九大强调,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公平覆盖各个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如何跨越“半城镇化”,如何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日益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本文集中探讨如何健全和发展农民工养老保险。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

总的来看,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很低。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2008―2014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从9.8%上升至16.4%,上升了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个百分点,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8―2016年,全国农民工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从2416万人上升至5940万人,参保率从10.7%上升至21.1%(见图1)。尽管这一统计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两项数据都表明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很低。

分行业看,制造业农民工参保率相对较高,建筑业农民工参保率最低。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制造业农民工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44.6%,服务业农民工中参加此项保险的占21.5%,建筑业农民工参保比例最低,仅13.5%。

分代际看,高龄农民工参保率明显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27.4%,老一代农民工的参保比例为24.8%,前者稍高于后者。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13.5%,明显低于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的参保率,也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26.4%)。

分收入水平看,低收入农民工参保率明显更低。月收入1500元及以下人群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仅为15.7%,1501―2500元人群为23.6%,而2501―3500元人群、3501―5000元人群、5001元及以上人群分别为30.6%、31.7%、28.0%,后三个人群明显更高。

分单位性质看,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工参保率特别低。欧美企业、港澳台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属于最高行列,分别达到79.2%、75.8%、74.4%,而无单位的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的参保比例属于最低行列,分别仅为3.8%、10.7%,成为非常明显的“短板”,私营企业农民工的参保率也较低,为35.5%。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收入偏低造成其缴费能力不足

低收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明显更低,这说明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制约了农民工的社保缴费能力,降低了其参保的可能性。

例如,根据广东省2016年政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16575元,下限为2906元。2016年全国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275元,若以此为缴费基数,按8%的个人缴费比例计算,个人应缴262元/月;若是低收入农民工,如月工资2400元(2016年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为1895元),个人应缴232.5元/月,占月工资的9.7%。而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监测调查,外出农民工每月仅生活消费支出就占月收入的30.1%。对于收入相对低下,而吃、住、日常消费、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占比较大的农民工来说,如果再增加一笔占月工资约10%的养老保险缴费,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二)目前养老保险制度难以适应农民工的高流动性

建筑业农民工的低参保率与其高流动性、就业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缴费、转移接续等方面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效率很难适应这种高流动性。由于建筑行业普遍采取层层分包的劳动体制,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2013年,全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41.3%,其中建筑业比制造业的签订率低25.8个百分点。缺乏较稳定、正式的劳动关系直接造成用人单位或雇主逃避为建筑业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建筑行业的工作地点本身很不固定,一个工程周期长不过一两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十天,这造成建筑业农民工流动性极强。

在高流动性情况下,如果要保证养老保险连续性,就要频繁办理转移接续手续。由于目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各地缴费比例不完全一致等原因,他们还面临复杂的转移资金计算、待遇确定方法及地区经办机构之间的推诿。如果出现阶段性失业、半失业,其养老保险延续会面临更多麻烦。最终造成建筑业农民工自身也很难有积极性参保。

(三)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面临制度障碍

数据表明,在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是非常明显的“短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表明,现行法律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作出了选择性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政策规定,农民工不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有些地方虽然允许本地进城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却不允许外来农民工如此。

根据2009年底出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这就造成一些?`活就业农民工的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既不能接续,也无法退出。虽然根据2014年2月出台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后者的待遇水平明显低于前者,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及为社会统筹账户所作贡献也得不到应有回报。

在缴费方面,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在缺乏缴费激励机制和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由灵活就业农民工自身负担全部20%缴费,压力可谓巨大,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依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

虽然近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框架日趋完善,但现实表明,其实践操作仍然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在大部分地区只是地市级统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除了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要转移12%的统筹基金,但在实际操作中,转移的统筹基金仍不足以填补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基金缺口,给转入地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地方社保机构接受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体现出一定的碎片化特征,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缴费方式、待遇计发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个地区实际执行的养老保险政策也并不一致,从根本上造成了制度衔接障碍。一些地方社保经办机构反映,在跨省转移中,由于各地转移接续操作流程不统一,有些个人账户记录方式不规范,很容易造成转入地经办机构无法接收。而且省级社保机构之间是同级,在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的情况,对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难以协调妥协,从而影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五)高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表明,农民工群体正逐步高龄化,2010―2016年,50岁及以上的高龄农民工比例由12.9%上升为19.2%,40―49岁的比例由21.2%上升至26.9%。老一代农民工越来越接近或者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较为强烈,然而由于执法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许多人面临过去用人单位未为其参保,目前又补缴困难的问题,养老保险权益无法落实。前文数据分析表明,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

(六)农民工养老保险征缴的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农民工的农村户籍身份和弱势群体特征,加上地方政府部门监管常常缺位,一些用人单位或雇主往往能成功逃避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前文数据分析表明,私营企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比较低。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对大量私营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征缴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内在具有减少成本的冲动,在企业各项社保缴费超过工资总额的30%、而政府监管无力的情况下,其经营管理者更是会能省则省、能逃则逃。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出于投资环境的考虑,总是对一些私营企业的社保缴费监管乏力。

三、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造成各地制度不统一、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基金互济性差、养老保险关系地区间转移接续难等突出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前应先实现和巩固省级统筹,并从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开始,通过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在此基础上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建立中央调剂制度的具体办法可以为,从部分缴费低、基金结余多的地区每年提取一定比例到中央,再调剂给缴费高、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

为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并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和缴费负担创造条件,应实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政策。2017年11月,国务院已经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应尽快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加快建立国有资本划转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步弥补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分类分层解决好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对于就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农民工,应将其统一、全面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灵活就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应鼓励其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对其个人缴费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缴费负担。对于低收入农民工,应让其“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农民工,可以直接以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或者缴费基数按照统一政策,但降低缴费比例,将职工个人缴费定为4%―8%之间,企业缴费比例不低于12%;为保证农民工养老金待遇水平,可以在低缴费的基础上对个人账户进行一定财政补贴。对于在城乡间频繁流动的季节性农民工或非从业的农民工家属等,应鼓励他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完善灵活就业农民工、建筑业农民工等参保困难群体的参保办法

允许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就业地参加或接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业管理部门应针对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的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登记办法,为其提供就业状况证明。社保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应的登记缴费办法,提供更为便利的经办服务。

维护建筑业农民工劳动权益,清理建设领域违法发包分包行为,推动总包施工企业直接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建设领域严格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和“月薪制”。通过提高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保障薪资发放,来提高其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督管理,防止以劳务派遣为名逃避为农民工参保。对不依法参保的劳务派遣公司,坚决取缔其派遣资质。

(四)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体制机制

国家应从宏观上平衡养老保险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权益累计、分段计算、量化折算、合并享受的政策办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指定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的协调和监管,对转移的个人账户进行统一要求,对转移接续程序进行统一规范,对跨省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和问题进行协调。通过“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提高社会保险跨业务协同、跨省区合作、跨层级监管的全国一体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保工程”“一卡通”等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加快优化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流程、环节和手续,丰富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五)推进和落实高龄农民工养老保险依法补缴

抓紧解决好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存在用人单位过去欠缴情况的,应完善和细化补缴措施,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落实补缴。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确定补缴起始时间。申请补缴的个人或用人单位应当提交证明其补缴时段在当地用人单位就业的劳动关系、工资发放等材料,经社保机构审核材料真实、齐全的,予以补缴。用人单位不主动承担的,由社保征收部门责令其承担补缴费用。允许非本地户籍农民工在当地延缴延退。

(六)加大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的监察执法力度

大力加强重点行业(如建筑业)、重点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人群(如灵活就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法律政策宣传力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各相关主体参保缴费。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侵犯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的各类行为,依法处罚不为农民工参保,少报、瞒报缴费人数,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少缴、欠缴保险费用的用人单位。

注:

本部分以下数据均来源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从2010年开始,每年进行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本报告采用其中的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流动人口指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县、市)户口的15-59周岁流入人口;调查地点为在北京市朝阳区、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八城市(区),有效样本15999个,其中农民工样本13927个。数据用SPSS19进行分析。基于这一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侧重于比较不同人群参保率差异,而不在于精确衡量参保率绝对水平。

(胡杰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副研究员)

第三篇: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就业难,工资被拖欠现象严重,缺乏社会保障,社会地位低下,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工资;社保;业余生活;子女就学;解决对策

引言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当前农民工问题是个大问题,“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进到城里从事非农的工作单还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被城市错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一、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民工自身素质欠缺,文化程度不高、缺少技术,以及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他们只能做些纯体力劳动以及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加上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农民工就业难确实有所缓解,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工“就业难”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找不到工作即无业可就,其次是不能持续、稳定就业,或者是就业质量很低。

(二)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权益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环境日益改善,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的现象比较严重。到2007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约有1000亿元,农民工中,48.1%的人有过出门打工但拿不到工资的经历,为了讨薪,农民工往往要到有关政府部门去几次甚至十几次,有的农民工仅仅在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阶段就要花出几百元至上千元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无法正常劳动。农民工讨薪给本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由于依法维权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程序繁琐,处理时限过长,而且付出巨额成本后许多权利不能得到维护,或者处理结果不能弥补其维权过程中付出的巨额成本,所以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以及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有的农民工甚至选择了暴力手段或极端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跳楼、爬塔吊等。这些恶性事件,不仅直接威胁着农民工、用人单位老板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

(三)社会保险覆盖率低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有顾虑,社保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农民工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缺乏信任,对自己以后能否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心存疑虑和担心。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农民工流动频繁,如果不能实现转移接续,多数农民工参保很难达到该年限标准。目前我国农民工所在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人单位主观上认为负担过重,也不愿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买单”。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民工参保也有顾虑,主要担心社保制度的高额缴费会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投资方吓跑。

(四)业余生活单调,生活条件差

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安全无法保障、生活环境脏乱差。农民工进城后面临的第一大题就是找个落脚安身之处,大多数只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里,房间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令人担忧,一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靠看电视、睡觉打发工余时光,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闲逛是一些年轻农民工业余休闲的主要方式。

(五)农民工地位低下,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有1.3亿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从统计来看,我国建筑业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的50%的从业人员是农民工,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地位却非常低下,他们的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是农民工工资很低。二是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下。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脏、累、险、重的粗活,如泥工、瓦工、矿工和搬运工等。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并且工作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国家法定时间,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12小时,甚至更长。许多农民工在劳动环境很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他们的身心往往受到很大伤害,并且经常发生工伤或者重大伤亡事故。三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由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许多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即使签了合同,也往往只强调企业自身的权利和农民工的义务,许多农民工甚至不了解合同的内容。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在多数情况下农民工都是受害者,最为典型的就是雇主故意拖欠和拒付工资的现象。四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恶劣。农民工由于收入较低,普遍经济拮据,绝大多数农民工的衣着都极为简朴;他们往往居住在郊区的简陋民房和工地的简易工棚内,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蚊蝇滋生,卫生状况恶劣;为了减少支出,农民工的饮食也很简单,并且卫生条件也很差,所有这些都与农民工所在城市的居民有着明显差异。另外,由于农民工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长,闲暇时间少,因而他们大都过着工作—吃饭—睡眠这种原始、单调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和文化生活,他们完全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虽然他们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子女就学难,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现状堪忧

农民工外出就业,使子女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随父母到务工地就读,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不得不缴纳一定金额的借读费,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父母流动性较高,其子女不得不成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连续性成了很大问题;如果在老家就读,则要与父母长年分离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在子女成长中长期缺位,无法实现持续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我国现在将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也在逐年递增,而这些留守儿童多数现状堪忧。

二、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臵,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1.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3.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4.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尽快出台针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统一的法律、法规的同时,针对农民工目前依法维权能力较弱的情况,要开展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此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转变为“新市民”,必须尊重农民工的社会政治权利,建立农民工管理机构和自治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以组建农民工协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应尽快组建全市性的农民工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把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转变为有组织的制度化的利益诉求。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要探索建立农民工协会会员资格注册制,即农民工在加入协会成为会员后,不管到哪个企业或工地,只要到所在协会组织进行注册,就取得协会会员资格。2.建立并推广“劳动工资债权协会转让”制度。

具体的制度设计是:凡在城市务工的人员,如果工资被业主拖欠,而且事实清楚、数额明确,面临经济上的特殊困难或特别情况的,只要提出申请,经调查符合“转让”条件的,双方签订《工资债权转让协议》,协会就可以先支付这些务工者的工资,最后由协会以债权人的名义,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向业主收回债权。这样就加大了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在维权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大社保体系,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1.国家应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模式可采取统账结合,先建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时机成熟后再研究如何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缴费实行低费率,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双方负担,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10%,个人按本人工资的5%,全部缴费进入农民工个人账户,并发放个人账户卡。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按规定折算缴费年限,调整个人账户规模,划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回农村的,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时,允许转移个人账户进入农村社会保险。

2.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目前开展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着重要保当期住院医疗。同时,为切实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的负担,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单独管理,根据农民工大病发病率实行低费率,不承担国有企业职工的历史债务,费率一般控制在2%以下,农民工本人可不缴费。农民工凡已参加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的,原则上不再同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本人不愿或无能力在城市治疗的,应制订相应的措施,将大病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转入农村合作医疗。

3.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通过政府和有关民间机构维护农民工权益,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对遭遇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工,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的应急援助。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由国家、集体、农民三方负担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推进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接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四)切实可行地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原来城乡分割的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架构下,公共服务资源明显不足,其中农民工住房保障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如何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比较完善的住宿和生活条件,又不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使之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规划和建设农民工简易住房是有效途径,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可得性、可承受性和可复制性的原则,所谓可得性是指要针对其低收入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建造标准适当、能住得起的住房;所谓可承受性是指要求使用者支付一定的建房成本,参与房屋建造,不能全部依赖政府补贴;所谓可复制性是指建立在低收入人群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可得性的住房是可持续的,可得性—可承受性—可复制性是个良性的循环。如:以政府启动为先导,市场化方式自主运营,建设农民工公寓,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政府先后投入房产,投资进行简单的改造和装修,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家用电器、家俱。居住条件比较简陋,但“一人一天一元”的收费标准吸纳农民工入住,将政府支持和农民工承受力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的长效机制,收入不高的农民工能够在这里安心地过上城市生活。

(五)消除体制障碍,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中国农民工恶劣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国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废除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各种不合理制度和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现状,保护其合法权益。

1.全面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目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农民贫穷的根源,同时,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也是阻碍广大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改革的深入,必须对造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彻底取消户籍制度,使农民工拥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地位。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非常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应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代理等一条龙服务。特别要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仅可以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帮助,也可以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3.必须着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目前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比城市居民低,因此,即使国家取消了户籍制度,也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但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技能水平有限,根本不可能和城市居民竞争,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仍然得不到根本提高。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投入,建立专门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生存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

(六)农民工子女问题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落实好“两为主”政策。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对于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民工集聚地区,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一批公办学校。

二是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简单地禁止和关闭都不可取,要支持和规范其发展,将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和师资水平,逐步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也要按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

三是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再回到农村读高中,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可以考虑逐步将学籍和户籍相分离,首先在农民工户籍所在省份范围内,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结束语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激发社会活力、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保证科学民主以及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

第四篇:农民工讨薪问题研究与对策

山东海心律师事务所的耿海滢律师总结多年办理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经验,分析认为:对于农民工维权案件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难以区分,不利于农民工维权

在众多的的农民工案件中,大部分农民工直接受雇于包工头,包工头直接向农民工发放工资,农民工与包工头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务关系,农民工与建筑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这样,如果包工头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是不能起诉建筑公司的。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农民工权益难保障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凭证,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但是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不足10%,农民工直接找用人单位索要工资时,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往往拒绝承认其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加之没有其他的证据,造成农民工讨要工资时求告无门。农民工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只能确认与用人单位的事实劳动关系,增加了维权的困难。

(三)超时间劳动现象普遍,加班工资难以保障。

农民工从人数上来看,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建筑工程工作,加班加点现象更加普遍;并且,用人单位(或包工头)也很少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包工头往往与农民工约定日工资标准,如架子工每日工资70元,小工每日工资45元等;或者直接按照工程量约定。无论其工作多长时间均以此为准,并且考勤记录也只是记载工作天数,几乎没人统计每日工作的时间。因而对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来说,加班加点工资难以保障,不仅是缺少劳动合同难以认定的问题,还涉及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再确认劳动关系后加班时间证明的问题。由于建筑工地被拖欠工资的,往往以拖欠劳务费(劳务关系)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就无法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性规定来要求加班工资了。

从事餐饮、保洁、保安等服务业以及加工制造业等非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虽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比较容易认定,但存在的严重超时工作和不支付加班费的问题同样严重。

(四)收取押金、克扣工资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能向其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但有些单位仍然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比如以前办理的苏某与某汽车销售公司拖欠工资一案,用人单位某汽车销售公司不但收取了1000元的押金,而且无故扣发了苏某一个月的工资,最后通过劳动仲裁将拖欠的工资和收取的押金要了回来。

(五)农民工维权成本高

外地农民工在讨要工资的过程中,不得不多次前往劳动监察机构、仲裁委及法院,这就得花费一部分交通费用及食宿费用,而在这期间,农民工不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由于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这就造成了“一裁二审”的模式,比一般的民事案件更多了一道程序,很多案件都是走完了二审才结案,给当事人增加了诉累,维权成本增加。

(六)仲裁裁决及法院的判决难以执行

经过漫长的维权,终于领到了裁决或判决,许多农民工以为终于可以拿到工资了,可是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因为有许多对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关义务。从以前办结的案件当中,只有极少数义务人能够主动履行调解书、裁决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很大部分义务人根本不履行相关义务,农民工不得不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是不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农民工还必须重新开始诉讼程序。

要破解农民工维权的难题,这是个社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法律知识欠缺是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还可以增强其维权能力,因为农民工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发生纠纷以后才能比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诉讼活动的各种交易成本。

第二,加大对农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在缓、减、免诉讼费上对农民工给予倾斜,真正让农民工打得起官司。虽然新的《诉讼费交纳办法》实施后案件受理费减少了很多,但其他诉讼费用及实际支出费用依然居高不下,农民工作为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仍需要司法救助。目前,法院的司法救助主要体现在诉讼费的缓交、减交和免交上。我国民诉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求助的规定》也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经济确实困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因此,为使农民工真正打得起官司,人民法院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在诉讼费用的缓、减、免上对农民工给予倾斜。

农民工在遭遇欠薪时可采取的正常维权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有工会的单位,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

二、采用行政解决方法:可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随着讨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劳动局基本都有专门处理该类投诉的部门。

三、委托律师进行追讨:即通过律师进行调解,调解不果可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裁不满的话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采取过激方式,要合理合法,私自扣人、扣押财物都有可能触犯法律,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曾经有过农民工扣了包工头的货车追讨工资,却被包工头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车辆并赔偿损失的案例,甚至还有私自把人扣押起来,这就构成非法拘禁,以上案例值得深思。

2、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清单或者银行工资存折,此外还有工作过程中发放的工作服、胸牌、进出证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3、如果实在找不到以上书面的证据,最好在与用人单位或者承包人沟通或者协调的时候做一个录音、录像,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证据使用。另外,同事之间的证人证言同样也可以作为证据。

4、如果决定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劳动争议案件最好不要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超过了会得不到仲裁委的支持;同样,如果是劳务关系的民事诉讼也不要超过2年,以免自己的权益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五篇:关于我国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目:关于我国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

题目暂定为《关于我国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农民工犯罪已有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自己的调研总结,笔者试图就我国农民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犯罪行为中的一些共性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其产生犯罪的原因,并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在德治和法治和自治中找到制衡点,从而对我国的农民工犯罪的预防和治理进行完善。

同时,通过该论题强调我国目前农民工犯罪问题的严重性,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生存、发展环境的关注,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社会援助,消除农民工犯罪的源头,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而推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三)研究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农民工最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其生存现状及发展问题、及最终导致其犯罪产生等深层次的原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我国提出十一五规划中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作为在城市中数量庞大,但却由于社会、历史等各方面原因而边缘化的群体,理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而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在解决农民工生活、生产等问题方面有待完善。恶劣的工作环境,微薄的工资,周围新鲜环境的刺激和脆弱的自控能力都是导致其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社会的不公正待遇正是导致农民工处于劣势的最根本原因,法律则是扭转社会不公的最有利武器。笔者认为唯有从法律的角度尽力填补法律中的空白及完善已有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规范农民工群体行为并从根本上引起社会各界及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注,对农民工给予特殊照顾,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农民工犯罪。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只高素质的农民工队伍,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正是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研究依据

为了深入研究农民工犯罪的心理等主观原因及社会客观因素,努力找到农民工犯罪的真正原因,笔者不但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国内已有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而且笔者借助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优势,在学习之余,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我国农民工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形成大量笔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成调研报告,为自己的论文提供了第一手可靠的依据。同时,笔者充分利用自己在党政机关实习的机会,对我国现有关于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及法律依据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就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奠定了笔者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研究决心,也为笔者最后把毕业论文定位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犯罪调查打下了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国内研究者认为农民工犯罪主要范畴是抢劫、抢夺、盗窃、诈欺等侵财性犯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活动以及故意杀人、强奸、绑架等恶劣刑事案件。

研究者一般认为农民工犯罪特点,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犯罪数量大、形式多样,随意性、突发性强,团伙作案比例高,犯罪主体年龄趋于年轻化、未成年化等特点。

研究农民工犯罪的原因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受家庭经济条件、农村教育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自己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加上自己本身生产技术较低,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现实生活中面对城市的多面性、复杂性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使得心里产生扭曲最终导致犯罪。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的同时,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不到城市的认同,同时由于城市对农民工整体管理的滞后,最终造成农民工心理失衡,产生仇富、憎恨城里人等病态心理,最终导致农民工犯罪居高不下。

研究者提出的对策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大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和指导,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政府加强预防农民工犯罪的工作力度和完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等。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凸现,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对于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社会学领域,缺乏从法律保护的视角深入分析对该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综合运用了研究分析、案例分析及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结合社会学法学视角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工群体是指以农民身份到城市务工的人群,由于社会和自身原因,而在社会资源的占有、支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权利未被法律有效保障的人群。二、通过对农民工犯罪的具体案件分析,得出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一般特征。三、在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特征、犯罪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民工群体的劣势地位与其犯罪原因相联系,指出他们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保护,农民工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四、从法治、德治、自治三方面提出防控我国农民工群体犯罪的对策。以法律保护为主,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和谐文化以及通过农民工自身努力为辅,对防控我国农民工犯罪进行了制度设计。文章指出,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充分发挥司法的救济作用,强化司法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意识,使他们形成成熟的权利观念,只有他们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懂得正确行使自己权利,才可能不去侵犯别人的权利,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希望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四、论文大纲

我国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绪言

第一章:农民工犯罪概述

1.1农民工概念

1.2农民工特点

第二章:关于xxx案件的分析

2.1XXX案情概述

2.2xxx案例表现出的农民工犯罪特征

第三章: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3.1主观原因分析

3.1.2

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3.1.2

自控能力脆弱

3.1.3

畸形心理(仇富、封闭等)

3.2客观原因分析

3.2.1

经济上的不平等---贫困

3.2.2

政治上的不平等---无发言权

3.2.3

社会上的不平等---歧视

第四章:对我国农民工犯罪的对策分析

4.1

法治

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扭转社会不公现象。

4.2

德治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倡和谐文化等。

4.3

自治

通过提高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培训其就业技能等措施,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主要查阅文献

1、李克.农民维权丛书【M】.人民法院出版社

2、杨宝宏.农民工犯罪问题——社会心理失衡与犯罪【J1.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3、李强著:《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王智民等著:《当前中国农民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牟君发、宋浩波著:《中国城市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郝在今著:《八千万流民部落》,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谢俊贵著:《信息的贫乏与富有: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8、苏惠渔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张兴杰、王骝:《论“民工潮”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载《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4期。

11、李培湘:

《农民工社会问题思考》,载《中外企业家》2007年第3期

12、曾少聪:《全球化与中国海外移民》,载《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13、宋学成:《论法国移民社会问题》,载《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

14、王琳、吴清军、夏国锋:《我国青年农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5、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和社会保障》,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16、张旭辉:《外来人口的犯罪心理及其防治措施》,载《南都学坛》2004年第3期

17、张亚辉:《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解读农民工犯罪问题》,载《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第l期

18、江立华:《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犯罪与社会控制》,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9、张雪筠:《社会隔离与青年农民工犯罪》,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1期

20、赵晔琴:《对农民工偏见形成的社会学分析——以在沪农民工为例》,载《社会学》2004年第3期

21、张静:《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载《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2、唐欢庆:《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善治》,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5期

23、乐伟中:‘新形势下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思路》,载《综治研究》2004年第10期

24、金其高:《大治安之猫鼠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第l期

25、左东媚:《新生代农民工与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6月。

下载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

    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是现今社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而农民工问题又......

    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菏泽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滕梓鸥 指导老师 杨 永 摘要:随着农民工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过去的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已经随着......

    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研究(范文大全)

    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研究摘要: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突出,受到健康威胁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民工群体占多数。2009年6月22日河南籍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职业病问题迅速成......

    上海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上海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农民工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农民工问题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突出......

    农民工论文: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论文: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文摘要】我国推行改革开放制度,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亿万追求自由、憧憬幸福生活的农民纷纷走出农村,迈入城市的现代化生活中......

    中国环境税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税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上) 李慧凤(北京联合大学) 摘 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实施环境税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E-Commerce Development 刘娜 工商管理经济师(北京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