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坛新闻
文坛新闻
一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2011.8.20.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终于揭晓,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获奖。
获奖作家都是当代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除了莫言和刘震云是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外,其他三人都是省级作协主席或副主席。此外,当年,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等被称为文坛射雕五虎将,如今,新的文坛五虎将诞生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关注一下他们的作品,看看他们的作品是否真的很给力.......仿照财富家族“富二代”的流行说法,有人把文人家庭出身的青年作者称之为“文二代”,并使这一称谓也在一些媒体流行开来。而且近年来作家后人成为作家,文人后代再做文人,的确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因此,“文二代”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近年来在当下文坛广有影响的笛安、那多、肖铁、叶子、蒋方舟,已是广为人知的“文二代”的代表。由《告别天堂》蜚声文坛的笛安,是著名作家李锐与蒋韵夫妇的女儿,她近年先后以《西决》、《东霓》两部长篇小说引人注目,并荣获了2009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她在小说艺术上表现出来的老练与纯熟令人惊异,并被认为是超越了“80后”与青春文学的少数几个天才型写手。
悬疑小说作家那多,已出版27部悬疑小说作品。他的新作《清明幻河图》继承了自《山海经》以来的东方想象传统,创造了一个和现实重叠的虚拟平行世界,是一部充满智慧性与知识性的悬疑小说。
留学美国的肖铁,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儿子,他几年前就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转校生》,小说散文集《成长的感觉》、《树的回忆》。
著名作家叶兆言的女儿叶子,从中学时期起就不断发表作品,获取奖项,出版有《带锁的日记》、《马路在跳舞》、《苏苏的幸福开始》等多部作品
湖北作家尚爱兰在获得“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之后,在写作上一直没有新的进取与大的起色,倒是女儿蒋方舟在12岁时以一部《正在发育》一炮蹿红。
属于“文二代”的“80后”,远不止上述几位,在已成名的“80后”作家中,张悦然、马小淘、鲍尔金娜,都是不折不扣的“文二代”。
他们都是文坛的新兴力量,其作品深受广大青年读者欢迎,热爱阅读的你还不马上行动寻一
本值得陪伴自己的精神伙伴!
二“文二代”挺进文坛
三.韩寒方舟子激辩代笔门 韩寒称躺在地窖中枪
在龙年春晚中,除了这个热闹祥和的春节晚会,还有一件事情同样惹人关注,那就是方舟子与韩寒之间的论战。从1月18日网上发出的第一篇质疑博客至今,韩寒和方舟子已经打了好几个来回的口水仗了,关于韩寒是否有代笔的争论也是愈演愈烈,有网友戏称说,这个春节简直就是和韩寒、方舟子在一起度过的。
让我们进行事件回放
1月15日
IT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质疑韩寒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引起微博轩然大波。
1月16日
韩寒发表博文,首次回应质疑。他称,“任何人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当晚,范冰冰微博表示愿意追加2000万元以支持韩寒悬赏活动。
1月18日
方舟子加入质疑阵营,并发布质疑韩寒作品由他人代笔的分析文章。此日起,方舟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等多篇文章,指出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嫌疑。同日,麦田向韩寒等人道歉。
1月19日
韩寒表示接受麦田道歉,并指出方舟子“五宗罪”。
1月25日
韩寒发布博客展示其手稿图,宣布出版《三重门》手稿。
1月29日
韩寒通过其出版人路金波正式对外宣布,他将在上海起诉方舟子侵犯其名誉,并索赔1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韩寒整理了1997年至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
1月30日
一直充当韩寒媒体联络人角色的路金波宣布:鉴于前段时间自己的失态,将暂时退居幕后、戒网7天,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联络人则是韩寒父亲。同日韩寒接受新华社和中国日报专访,方舟子也在第一财经节目谈韩寒事件。
1月31日
方舟子接受新华社专访。同日,韩寒和方舟子同时接受东方卫视专访。
至于结果如何,其实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们要明白,我们喜欢一个人,看好的是他的现在,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
第二篇:文坛魁首道德楷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文坛魁首 道德楷模
作者:高国光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多数读书人是通过读《师说》而认识韩愈的。韩愈作《师说》大约是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3),这年韩愈三十五岁,为国子监四门学博士。韩愈生活的时代,是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一方面,高门望族享有特权,他们的子弟不用辛苦求学,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世袭官位,进入上流社会的权力层。这些人不以不从师学习为耻,却取笑刻苦求学的贫民子弟,嘲笑甘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者,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诸如韩愈这样的贫民子弟却只有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韩愈仕途坎坷,三十五岁才做了国子监四门学博士的七品官,他对很多贫苦读书人皓首穷经也难以跻身朝廷、对享有特权的不学无术之人却尸位素餐的社会现象深有感触,对选用人才的不公平做法深恶痛绝。面对刻苦求学的青年,韩愈大加褒奖: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余嘉其能行古道……他公开地、义正词严地与当时的流俗对抗,敢为人师。韩愈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诏令迎奉佛骨。自法门寺至长安城二百多里,处处设摆香案,张灯结彩,万人跪拜,场面壮观!面对自上而下疯狂痴迷、几近丧失理智的愚蠢礼佛之举,韩愈忍无可忍,坚决抵制,奋笔疾书《论佛骨表》,呈与唐宪宗。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对佛的功用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韩愈指出,人们信佛的直接的目的便是祈求长生不老,天下太平,永享富贵,史实证明这只是妄想。佛法未入中国时,很多帝王是长寿的,相反,佛法传入中国后,笃信佛教者未见有好报应。可见,人的长寿、天下太平与否与事佛无关。更可贵的是韩愈在对神佛的否定中还表现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的无畏精神,他将佛教徒奉为圣物的佛骨舍利视作不洁之物,不仅不应该进入宫廷,反而应“付之有司,投诸水火”,并坦然地说:“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种无畏精神和卓识远见令人钦仰。
写这篇文章时,韩愈已为刑部侍郎,谏迎佛骨本不是韩愈分内之事,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臣僚只求苟且偷生,谁敢批龙鳞、逆圣听,扫皇帝兴致,和他辩论曲直?唯有韩愈不平即鸣,挺身而出。他凭着一个正义文人的良心和一个官员的忠心,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韩愈,以他的文品和人品,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时时可能迷失自我的滚滚红尘中知道,什么叫文人的骨气。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希望中学高中部)
第三篇:世界文坛新生代作家调查
世界文坛新生代作家调查:那些正在走红的作家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时间: 2010-03-25 14:02责任编辑: 小溪
谁在走红?
“欧美新锐作家很难脱颖而出,因为没有强烈的社会诉求”
“我从来没想过会这样不经意间遇到一个如此伟大的作家。”书评人朱白在说他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感受时,用了这样的话。
而青山七惠,不过是个1983年出生的日本女孩,在去一家旅游公司上班的电车途中,她构思自己的小说,回家后再把它们写出来。就这样,她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众多日本文学奖。如今她在中国拥有了自己为数不少的读者。据上海译文出版社透露,她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简体中文版在2007年9月由上海译文推出,截至2009年6月已连印9次,总印数超过15万册。比起对日本年轻作家的熟悉,国内学者对欧美等文学传统强镇新生力量的了解显得过于稀少。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国文学专家董强印象中,“在法国,成名的作家大都是30岁以上的,比较年轻的作家都还没冒出来”。
至于为什么法国不像日本、中国这样由市场或文学奖项催生出众多新生力量,他分析说,法国人崇尚深度高雅的作品,人文底蕴深厚,对作品要求严格,新锐作家很难脱颖而出,而“中国年轻一代压根儿就没有作家,郭敬明、韩寒那样的人才会出名”。在历史的特殊时期,欧美也有过新人辈出的时代,比如“垮掉的一代”,“在路上”的一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23岁崭露头角,女作家萨冈17岁就成名了。但现在“欧美国家正处在‘平和期’,没有强烈的社会诉求,加上表达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层出不穷,年轻人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自然减少了”。
当然,年轻的优秀作家绝非没有。在豆瓣网上,网友为生于1982年的意大利作家保罗·乔丹诺的小说《质数的孤独》的繁体版发起了讨论,生于1984年的美国作家尼克·麦克唐内尔的《十二》,你可以在时光网上看到他正是同名电影的编剧。
赞扬与贬损?
“如果说日本当代有文学,那么到村上春树就打住了”
引进国外作家小说的时候,出版社无一例外会出于市场考虑而将作者和图书神化,不过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助理赵武平很坦白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作品在批评界还是有争议的,“日本一个很出名的文学出版社———讲谈社,有一位高层在跟我们谈到日本文学时就说:‘如果说日本当代有文学,那么到村上春树就打住了。其他的更像是小数苗,存不下来。’在他看来,日本当下的作品更像是小品,很煽情,有些畅销书就像垃圾一样。但是,这些作品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很多出版社就鼓励出版,批评家也表示支持。”
事实上,和国内的所谓80后作家一样,国外年轻的作家们同样被各种声音包裹着,甚至有的故事就和国内发生的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个人名和地点。比如在柏林17岁的“天才少女作家”身上,竟然发生了和郭敬明一样的事件。今年年初,海伦妮·黑格曼的小说处女作《路杀蝾螈》
(AxolotlRoadkill)席卷了德国主要报刊的书评版面。黑格曼在书中讲述一位16岁富家少女在母亲死后,浪迹于欢场,借性与毒品寻找自我。小说出版后大获嘉许,被视为定义德国一代新人的不二之作,短短数周之内,即以火箭速度窜升至《明镜》精装小说畅销榜的第二席高位,并入围今年莱比锡书展所设大奖的决选名单。
然而没过几天,《明镜》周刊便刊文指出,黑小姐已经引爆了“2010年首起文坛大丑闻”。一位网志作者揭发,《路杀蝾螈》有多处抄袭自一位署名“艾伦”(Airen)、少有人知的小说《Strobo》,黑小姐书中至少有一整页,属于对艾伦小说几乎原封不动的复制。
有意思的是,黑格曼承认自己引用了别人的作品,但拒绝承认自己抄袭,只说自己是混搭、重组,就像她在书中写的那样,“用一切混合一切”,而她的粉丝们重演郭小四当年的场面,高举支持抄袭的大旗。
对比与启示
“2/5的俄罗斯年轻诗人有过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国外作家更加开放自由”
晴朗李寒在俄罗斯生活过五年,翻译出版过《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春树曾将他翻译的80后俄国女诗人的作品晒在自己论坛上,和网友一起阅读、探讨。他说,俄罗斯年轻诗人大约有2/5有过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国的大部分作家相比,“多重文化背景、国外的生活阅历培养了俄罗斯年轻作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他们能从外国文学当中汲取异域的写作要素,比本土诗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探索性更强。换句话说,就是更富‘国际化’。他们虽不以写诗为生,却对诗歌怀着一种虔诚的热爱。敬畏每一个文字,把艺术创作当一种神圣的、至净至善的、修心养性的方式。而我们经历过文化的断层,对诗歌的认识比较初级,以为能说话就能写作,隐性降低了写作水准。”
双重乃至多重文化背景、高等教育和知识修养,是很多国外年轻作家共同的特点。保罗·乔丹诺正在攻读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尼克·麦克唐内尔200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金原瞳的父亲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兼翻译家的金原瑞人,在美国和日本两地生活。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董强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的获奖,可以给中国作家很多启示。“比如他的世界情怀。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当代作家具有世界情怀。还
有一点是中国的作家太现实、太关注现实层面的事物和意义,对精神世界的关注缺乏广度和深度。”而多重文化背景和教育、生活经历,可能给文学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挖掘。赵武平也说:“中国很少有描绘他国历史文化或者文化冲突的小说,我们甚至很难想象韩寒会写一个发生在重庆小山村的故事。英美作家的文学关注比中国和日本作家大得多,深刻得多。”
当然,世界上并非只有一种文学。晴朗李寒说,“国内的年轻诗人、作家,在生存、处境上与俄罗斯有很大不同,有比较多的打工诗人、农民诗人、校园诗人,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对于写作而言同样是财富,那种抗争命运的情绪,比外国作家更多、更打动人。”
中国的年轻一代作家,有些在创造着市场奇迹,有些在暗处锻造文学,有些则擅长于对公共事务发声。有时我们会很好奇,国外的同龄作家们在写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口气出版了青山七惠、金原瞳等多部日本年青作家的青春小说,其中3位作家获得日本纯文学最高奖芥川奖,意外地在市场和口碑上都获得不错的回应。但必须承认,即使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对国外年轻一代作家的了解依然稀少。
为此,我们采访了出版社、翻译家、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美国、欧洲、日本,这三者应当属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深的地域,因此我们也主要把目光放在这里。
专访诗人、翻译家、日本东北大学讲师田原
日本作家出道后就得不停地写
田原长期居住在日本,研究、翻译中日文学,曾将部分中国80后作家作品译往日本,也与金原瞳等日本年轻作家往来。他的眼里,日本年轻作家有怎样的特质,与中国年轻一代又有何不同?金原瞳是和春树一样的叛逆少女
记者:日本的芥川文学奖连续颁给了几个80后作家,这样的事在中国听上去似乎很难想象,在日本国内的文学界,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
田原:金原瞳的《裂舌》的获奖在日本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时间大有“开口不提金原瞳,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趋势。批评界呈现两种态势,老评论家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碍于身份及阿瞳父亲的颜面不便指责,部分中青年学者对这部新作展开了极为尖锐的批评,但这仍不妨碍这部作品在日本甚至国外的热销。
记者:中国曾经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各种名词、概念,青春写作也更多地是和自身体验有关。日本年轻作家的写作是否也如此?
田原: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写的是一个打零工的“飞特族”的生活,但其实她自己此前是有固定工作的。金原瞳平时生活就比较叛逆,可以说她作品的成功和她本人的生活经历也
有一定关系吧,毕竟“文如其人”。我和她见过几次,和电影《NANA》里的朋克少女几乎如出一辙,另类的打扮,比如两只耳朵上总共带了6个耳钉。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一直旷课,整天游荡于新宿的歌舞伎町。
记者:这个形象让我想起中国的女作家春树。
田原:我想金原瞳放下写作的笔走在东京涩谷或原宿的大街上,应该跟比较时尚和前卫的日本少男少女没有什么不同。若具体到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应该跟人的指纹和声音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比金原瞳超前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她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存在感。
日本年轻作家不会公开抨击老一辈
记者:在中国,韩寒等80后作家经常会发表一些抨击传统作家的言论,日本年轻作家呢?田原:青山七惠是在上高中时读了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你好,忧愁》之后开始想到要写小说的。金原瞳就比较喜欢阅读日本作家,例如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村上龙、山田咏美等人的作品,由于她本人还经常跟随爸爸出访美国,故此了解很多美国文化,对美国许多经典作品也接触较多,比如金斯堡的《嚎叫》,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据我所知,日本年轻一代的作家一般不在公开场合否定或抨击老一辈作家,这一点跟他们的道德传统有关。其实,创作出了好的作品,不用指名道姓,作品自身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否定。记者:芥川奖应该是从2004年开始关注年轻作家的,那年,芥川奖打破130届以来的惯例,把奖项颁给了20岁的金原瞳和19岁的绵矢莉萨。日本媒体说青山七惠是“小川端康成”,中国对这批作家的作品一片叫好之声,你的阅读感受如何?
田原:他们好像比以往的作家拥有更多的销售市场,读者也趋近年轻化,但就文学的价值而言还须待时间的验证。金原瞳等年轻作家和上一代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是很本能地去写作,不打算把故事写得精彩绝伦、曲折坎坷。换句话说,新一代的小说写的不是故事,是情绪,是青涩的絮叨。整体上,这些作品还不能抵达传统文学的深度。一本销路很好的小说不见得就有很强的文学性。比如曾获“直木文学奖”的渡边淳一的作品,在日本掀起过“失乐园”热,据说,他的小说连续几年销售排名第一。但跟其他纯文学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大的文学性还很值得推敲。
记者:日本作家岛田雅彦和章子怡一起出席活动,看上去作家的地位不错。金原瞳也出演过很多电视节目。不过我想问的是,中国很多作家一旦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基本就无法写作,成了废人,日本是否一样?
田原:金原瞳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便尝试写作小说。2003年,阿瞳将自己写了两年的长篇小说
《裂舌》投稿集英出版社的文学杂志《昴》,当年就一举获得“昴文学奖”。很多日本作家出道后就得不停地写小说,否则即使获得芥川奖也面临被读者淘汰和遗忘的危险,这和日本国民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关系;为了稿费竞争,力求在人才辈出的文学界站稳脚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记者蒲荔子 实习生 孙琦 唐海燕 唐蓓)
第四篇:路遥文坛的硬汉子散文
知道路遥的名字是在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后,先是在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后来又根据作品改编成电影《人生》,作品里浓郁的陕北生活情趣,还有那一幅幅充满着黄土高原气魄的画面,那充满苍凉悲壮高亢的信天游音乐《走西口》的动人旋律,都叫人赞不绝口,这是作品给人的印象深刻的视角艺术;随着高亢而富有特色的音乐声音,主人公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逐渐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高加林是一个有作为有个性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他无能也无奈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在用超强负荷的体力劳动折磨自己的肉体,麻痹自己的太过于清醒的神经和灵魂;幸好有善良的德顺大叔跟他做伴,给他讲过去的事情,让他在和过去的艰辛对比中增强生存的信心,在高加林心灵极度苦闷和伤感时,刘巧珍以她的纯朴和善良接纳了高加林。
高加林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下,有巧珍这样一位美丽大方的姑娘主动追求,心中的寂寞和失落被当时的火山一样的爱情所温暖,这种爱情本身里面就包含有一种感激和被怜悯的情愫存在,刘巧珍也因此得到了加林哥哥的爱情而感到生活很温馨,整个人像是变了一样,走路说话眉目含情,人全都知道了她们两的婚事已成定局,在人们的眼睛高加林能配上刘巧珍正是因为他有文化,有追求,不同于一般农村青年,所以大家从心里首肯了他们两的婚姻;假如高加林是一个外表光唐毫无追求的人,刘巧珍不一定能主动去追求这段婚姻,但是先天的文化差异已经从此暗暗买下了伏笔。
后来的故事我不想多说了,这是我脑海中对路遥的第一印象。直到后来他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竟然撒手人寰……我和路遥从未有过接触,认识他是看了他的作品,我从作品的文字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突然听到不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震惊,欲哭无泪;心灵深处在流血,多优秀的作家,咋说不在就不在了?人生真的像一场梦?他英年早逝,不足五十岁就匆匆离开了……
随着我年纪不断增加,我感觉到路遥是一个真正的硬汉子,文坛上如他这么拼命的没有第二个人,有人称他为“拼命三郎”,果真如此!
记得我在南方下海时,曾经和几位文友在一起聊过路遥。几位文友因为我是关中人,很高兴,大家纷纷赞誉“陕军东征”的盛况,特别对路遥倍加赞赏,其次是贾先生,然后才是陈忠实,那时候《白鹿原》还未出版。
不过一位文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他说:你们北方作家很傻,创作是个愉快的事情,咋就连命都搭上了?实在有点令人不解。我当时也许是喝高了,没言传,大家听了觉得鼻子酸酸的,都不出声了。
这话被我再次想起,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很沉重;我从心底里敬佩路遥,他无愧于文坛硬汉的称号。他匆匆走了,留下了大量有关他创作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太阳从中午升起》,还有他的无比丰富的长篇巨著。我从其他人的回忆录中得知,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几乎是在拼命,是在和死神赛跑;据说当时是住在户县草堂写作的,不分昼夜,他的烟瘾很大,那是写作人的精神支柱,是消除寂寞和孤独最好的伙伴,说的深刻点,那就是那人的灵魂,而对于一个喜欢写作的男人,无异于生命第一部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他的身体慢慢垮下去了……
路遥哪里是在用墨水写作呢?他分明是在用生命蘸着血液在写作;他把文学事业当成毕生的追求,写作严谨一丝不苟,他写主人公下煤窑的生活时,自己默默混在一群满脸黑乎乎的煤矿工人之中,那神情是认真和神圣的;他在用生命体验生活,又是用生命在写作,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创造出了文学长廊里杰出的典型形象——孙少平……
再一次像路遥致敬!文坛硬汉——路遥,你在天堂好吗?
2011年4月3日下午3点匆就。
第五篇: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1980年创作了历史剧本《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首创性地塑造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及其长子扶苏的艺术形象,作品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剧作,新华社为此播发了《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这一时期,霍达先后创作了影视剧本《我不是猎人》、《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鞘中之剑》,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猫婆》、《不要忘记她》、《芸芸众生》、《魂归何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国殇》、《小巷匹夫》等一批体裁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显示了她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屡获好评,并连连获奖。1987年,她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长篇小说》杂志分两期发表,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作品一问世便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回族人民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1990年,《穆斯林的葬礼》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最高奖——茅盾文学奖。1988年对霍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不仅在这一年正式出版了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礼》,而且她的中篇小说《红尘》和报告文学《万家忧乐》同时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她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之职。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主旨的《万家忧乐》还在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