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习作教学必用招
三年级习作教学必用招
一、激趣导入,潜移默化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教师要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学《故事新编》前,我带领学生玩了这样一个游戏:首先出示三句话,即: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②龟兔赛跑中,由于兔子骄傲而睡大觉,结果小乌龟赢了。小乌龟回家后……③上次乌鸦的小女儿被狐狸骗了,不敢出去找肉了。这次二女儿要出去找肉,……每组选择一句话进行传递续编,一人编一句,看看究竟哪组的想象力丰富。游戏中学生的编写很有吸引力,而且含有一些道理。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学生可以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出示一只狗的照片,为主人写寻狗启示。从中启示学生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点写它的外形。要抓住典型事例写出动物的性格。
三、归类背诵积累,配图作画
小学生经常把不适合写作的口语也运用到习作,但他们又觉察不到。有时候的确是不知怎么表达,不知道从哪方面表达,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学生背诵一些句段,已被迁移使用
四、随时抒发感受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无论什么时候也要捕捉孩子们的感受,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感受,谁都有感受,感受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词语。时间长了,学生就愿意主动抒发自己的感受了
第二篇: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中卫市阳沟小学姬学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30的个子,大约有4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几十双小手。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课余生活》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一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电教媒介,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光盘,把学生带到一些旅游区,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第三篇:三年级习作教学心得
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
五境乡小学 和文春
作文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我想都是一个重难点,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才能上好作文的启蒙教学呢?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年我担任了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大家都知道三年级就要学写习作了。可还没上,这就让老师开始头痛,学生呢?一开始就有了恐惧心理,什么“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观念开始在我们心里萌芽了。
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并没有刻意地去上好这一节习作课,我也没有把他们当着三年级的小学生来看。只是按照以往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得到了许多心得:
一、让学生多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写好习作的基础,所以在上口语交际课时,老师
要尽力地引导学生多说多交流,而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让他们说完整的话,通顺的话,如果他们表达不清楚,老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引导订正,并且要及时地让他们把自己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这样循序渐进,习作中就不会存在许多病句。
二、看课余书要积累好词佳句,作好读书笔记
现在我们班成立了图书角,里面存放了各种课余书,学生们对这些书也非常地感兴趣,但他们只是一味地“看”书,并没有去“记”书。所以我要求他们在看书时必须作好读书笔记,记录好词佳句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在看完一个故事或一节内容后,我都要求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习作一定会有进步。
三、引导学生写好开头
第一次的习作,让我看到了学生学写习作的“痛苦”。我看到他们大多数的学生都拿起笔落不下去,不知道该怎么写,即使开了头,都是干瘪瘪的、千篇一律的,没有新颖可言、生动可言。比如这次习作是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他们很多人都开不了头,而有一部分学生都是以“星期六的天”、“有一天”,这样的字眼开头,这让我不得不一个一个地进行引导,虽说老师比较辛苦,但是成效却不小,学生们渐渐有些明白了什么叫“生动”。
总之,习作的启蒙教学,老师一定不能超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让学生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习作,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56双小手。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电教媒介,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摄像机,把学生带到莲花山旅游区,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小红军长大以后》,可先播放革命战争影片片断,回顾课文内容。再利用录像拍摄不同工作镜头、工厂、农村、战场、矿井、树林、轮船等等。到底小红军现处何方,在干啥,工作生活如何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浮想联翩。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五篇:-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更为重要,下面我就三年级习作教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降低习作要求,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神秘感。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特别强调:“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就是为了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无拘无束地放胆去写,放手去写。
针对新课标这一思想,学生进入中年级开始写作,教师不要讲作文与写话的不同,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形中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不敢放手去写作。例如:学了《金色的草地》一课后,让学生以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的那一段为例,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就像这样写具体,写清楚,使别人一读就明白。这样做是由低年级向中年级写作的自然过渡,消除了学生习作的困惑感,学生习作时才能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二、习作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怎么开头、结尾,甚至还要列出具体 的提纲,为学生习作设臵了许多条框,学生想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受到了约束,写出来的习作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的习作有个性,就要改变用一个模式来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作文的指导宜粗不宜细,一是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二是拓宽思路,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做,相同的题目,学生写出的习作都会不一样,内容丰富,富有个性。例如习作“一件有趣的事”,习作前师生就生活中有趣的事进行亲切交谈,学生说,老师也说,并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经历。在大家说得兴致高的时候,趁机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写下来。这样习作就不会千篇一律,而各具特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习作任务。
三、充分发挥习作讲评的鼓励与指导。
讲评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已完成的习作是一个小结,对下一次乃至今后的习作是具体的指导。因此,要充分发挥对学生习作讲评的鼓励与指导。
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要求里专门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对学生的习作要进行展示和交流,可以是成篇交流,也可以是精彩片段交流;可在全班交流,也可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朗读自己
作品会很自豪与兴奋,这种成就感必然会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与信心。
除了交流还要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可在小组内互改,自己修改,师生共同修改,通过修改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修改的必要性,并学会修改。
四、批改习作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进步。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不同于成年人,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的时候,要细心体会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语言,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待学生习作。要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想,对于习作中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语,尽量不要按成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对于学生习作的批改,应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
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练笔是一种有效形式,但教材中的安排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多写多练提供更多机会。例如学习了《可贵的沉默》一课,可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习作,既体现了对课文的多角度理解,也比教材中安排的练笔更能表达学生的阅读感受。
除了结合阅读的练笔,写日记是练笔的最好形式,让学
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内容、形式、长短不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
总之,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本,使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开个好头,起个好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