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关键词:诗经 国风 婚恋爱情 纯真
痴情 恋歌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 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全诗共五章,它描绘的是一位在河中采荇菜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引发了一位小伙子强烈的爱慕之情。她那劳动时的轻盈姿态和娴熟技巧,使小伙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恋中。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想感情的媒介,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整首诗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召南 摽有梅》也是一首杰出的爱情畅想曲。全诗三章,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热烈追求: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追求热烈、勇敢,不仅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不是很大。梅子的成熟、坠落和拾取包含着对青春时节到来、爱情成熟和不能及时成婚的焦虑的比况和暗示。全诗分为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和时代特征的崭露。寥寥数笔便使多情少女异常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盼望着如意情郎及时前来求婚的情状跃然纸上。又如《周南 汉广》也是一首杰出的男慕女的恋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樵子的恋歌。全诗三章,抒发了一位在汉水之滨砍柴的小伙子的痴情。首章前四句以乔木不可休为喻,点出所恋之女不可求,后四句又以江、汉广不可渡,喻求女无望,在反复“不可”的失望声中表达了他倾慕游女的深情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恼。诗中情景交融,浩淼的江水,不但激荡着樵夫的情怀,而且与绵长的情思浑然一体我,真所谓“富情于景而情愈深”。诗人还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使樵夫这一痴情男子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同类诗还有《邶风 简兮》、《陈风 宛丘》等。
其次,《诗经》中有些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幽会密约的欢乐与幸福。如《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全诗三章,一、二章写姑娘之美,和他与姑娘幽会的经过与感情的变化。他本来与情人约定在城角相会,然而他如约而至,她却故意躲起来。他非常失望着急,抓耳挠腮,彷徨不安。正在此时,她却突然出现,且向他赠送心爱的彤管,以表深情。他喜出望外,视为珍奇,赞美不已。第三章写她再赠情物,献上荑草,他异常珍视,欢喜无比。诗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这一幽会情景,表达了热恋中的青年的纯洁真挚、幸福甜蜜的感情,成功地再现了天真活泼、聪慧美丽的古代多情少女和憨厚淳朴的痴情郎的形象。此诗具有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极善于描写人情物态,他能抓住人物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为,用简练、质朴、清新的语言,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或她的倾慕、疑虑、焦灼、惊喜、幸福的复杂感情和天真风趣的情态,给人以美感。
类似的《慵风 桑中》描写了一对青年在桑林中幽会,在上宫拥抱,在淇水依依惜别的甜蜜回忆。而《唐风 绸缪》、《郑风 野有蔓草》等诗,更狂热地、不可抑制地倾吐邂逅成功的喜悦。《绸缪》说:“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野有蔓草》则说:“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召南 野有死麇》写男女爱恋成功的狂喜也异常生动: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扑簌,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水兮,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反映初民风俗和意识的情歌。那时打猎是生活的重要本领,因而男子向女子求婚,往往要向女方献上猎物,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她接受了男子的爱情,而猎物就成了求婚的媒介。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婚礼中的“六礼”,有献雁和献鹿皮的作法,就是这种风俗的遗留。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正是这种风俗的反映。诗中的“吉士”打死了獐鹿,说明他是个善射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他的天赋和才能对那时任何少女都有巨大诱惑力。因而,姑娘看到他,便产生了向他求爱的春情。当然,这姑娘是纯情美丽的少女,所以她很自然的得到猎人的钟情。于是,他向她献上了獐鹿,喜出望外地结合了,姑娘欣喜之余,真诚地告诫情人,莫要狂喜过度,不要拉扯她的蔽膝,以免惊动了狗,招来他人,干扰他们幸福的幽会。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既是热烈的、坦率的的,又是真挚纯洁的,表现了他们最纯真的感情。这类诗还有《郑风 有女同车》、《郑风 丰》、《陈风 东门之杨》、《王风 君子阳阳》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礼法和道德观念尚未达到十分严酷的程度,而有的诸侯国实际上并不特别重视对男女情爱关系的束缚,因此这种“天然”的男女之情才得以自由发展。
再次,《诗经》中还有些诗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受阻失败的苦恼与相思之情。如《陈风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人面对当空的明月,忆起那位姿态艳丽的姑娘,倾诉了不能相见的焦灼的心情。《陈风 泽陂》首章写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人倒在床上无法入睡,那池塘岸边美丽的莲花,更令他想起那美如芙蓉的姑娘,但是思而不得,使他伤心得泪流成河。其中《秦风 蒹葭》是最著名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描写一个青年对姑娘的爱慕之情。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凉的早晨,地点是老芦苇丛生河边;
三、四句点明他所怀念的人在水一方,初步显露了他的依恋之情;
五、六句写其逆水寻觅,难以相见;
七、八句写其顺水求见,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到底如何才能见到心爱的情人,使小伙子左右为难,心急如焚。
二、三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这就把小伙子思恋情人,追慕其迹的纯真感情,惆怅不已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叙物以言情”,“情景相生”,“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审美情思,自然地融入客观的深秋景物的摹写和渲染中,在苍凉的景色中浸透了诗人凄婉孤寂的感情,这就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深化了诗的主题。特别是诗人很善于描绘“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但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奇妙意境,不但形象地提示了小伙子寻觅情人未成的惆怅心情,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也令人感受到一种空灵飘渺、含蓄深沉的艺术美。诗人用字也极形象、准确,如“宛”字用得极妙,它把小伙子彼时彼地,由于思情深挚,而变得眼光恍惚,如醉如痴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活画出来。又如写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实际上写出了在同一空间里的推移,把小伙子从天明到太阳升高的较长时间里,耐心寻求,久觅不至的行动交代出来,表现了他对情人的一往情深,颇有艺术匠心,后人称其为“千古伤心之祖”。
如果上述诗篇尚未写出男女不得相见的原因,那么《鄘风 柏舟》便交待了这一症结:“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自由恋爱,遭到了父母的阻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青年男女真诚相恋的桎梏。而《郑风 将仲子》说得更明白些: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全诗三章,重章见义。首章三句劝情人勿越里墙,看似拒绝情人,实则语含隐痛,苦衷难言,四、五两句批露肝胆,申说因由:怕被父母、兄长、他人发现幽会的踪迹,招致责难。六、七、八三句倾诉她对“仲子”的爱恋深情,这是深潜于内心的深情。真情既露,又怕父母等知晓,心情极为矛盾。这就反映了虚伪的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束缚和摧残,也表现了青年一代冲破礼教的要求和愿望。此诗边叙边议,把敢于“逾里”“逾墙”“逾圆”大胆追求爱情的小伙子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诗人善于描绘心理活动,把少女热恋与恐惧的矛盾心情,写得层次分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 谷风》、《邺风 柏舟》、《邺风 日月》、《卫风 氓》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卫风 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继而见弃,继而归家,及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揭露和斥责氓“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达到失望诀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己的勇气生活下去,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看来,《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有典型意义。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中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书目:
1.《诗经通译新诠》,黄曲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名诗里的故事》,朱道初著,宁波出版社。3.《诗经释论》,王延海著,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4.《诗经鉴赏集》,刘操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版。5.《辉映千古的诗经》,朱崇才著,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6.《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均著,万卷楼图书,一九九八年版。7.《诗经释注》,袁梅著,齐鲁出版社。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张俊、郭英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析《诗经》婚恋诗
浅析《诗经》婚恋诗(2009.8.30)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学创作的优秀成果。《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字的源头,同时也是当时民俗风情的真实记录。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婚恋诗的细分类,取代表性篇章,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做出进一步分析。关键词:爱情 婚姻 起兴 艺术特色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 1 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1.表追求
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第四、五章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全诗以关雎起兴,一唱三叹,流露出融洽欢快的情感,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从男方专注的情思着手,写如痴如醉、辗转无眠的相思和对婚礼盛况的无限憧憬。
此类诗篇中也不乏热烈率真之作。《召南·摽有梅》以梅成熟而落的过程暗示男子应该及时追求女子。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不妨先看看现代汉语译文: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七成。追求我的年轻人,切莫错过好时辰。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三成。追求我的年轻人,今天正是好时机。梅子纷纷落在地,提着竹筐来拾取。追求我的年轻人,赶快开口别迟疑。全诗分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反映了上古人民的淳朴民风。
2.言相思
此类诗篇着重批露心底的爱情,诗中描写的一切,都被主观情感所笼,无论是外界景物还是心上人的身影都若即若离、亦真亦幻,具有一种难以琢磨的格调。
《秦风·蒹葭》成功塑造了一位“情痴”形象,他热切追求心仪的姑娘,然而咫尺天涯,在无边无际的思念中神魂颠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一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晨,地点是芦苇丛生的河边;
三、四两句点明他所思慕的姑娘在水一方,初显恋慕之情;
五、六两句写他逆流寻觅不得见;
七、八两句写顺水寻找,仍然可望不可及,使他心急如焚。
二、三两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步步加深,扣人心弦,将小伙子思慕情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描摹苍凉冷寂的秋景衬 托失望焦灼的情怀,情景相生,强化了主题。诗中通过时空的变换写思念的深化,加之重章叠句的运用,使本诗一唱三叹,风神摇曳,委婉有致,具有音乐性,使意境优美化,情节生动化,实属表情达意精准到位的杰出抒情诗。
《陈风·月出》是我国最早的月下怀人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全诗三章,三章之间同义反复,以第一章为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译文:“月出银光洒满天啊,姑娘容颜多娇美啊”,这是“赋”的手法,将感觉直接写出来。但赋中有兴,“月出皎兮”同时用来兴起“佼人僚兮”,美丽的容貌和天上的月亮一样美丽光鲜。“舒窈纠兮”形容佳人在月下舒展身姿,体态婀娜。“劳心悄兮”表达浓烈的相思生出的煎熬。此诗生动的描写了佼月当空的夜色,呈现出空灵剔透的意境美,令人神往。对佼人情态的咏叹,风姿的描绘,神韵的探求,无不尽善尽美,而且句句压韵,增强了诗的音乐美。3.叙幽会
《诗经》中绝大部分作品为周王朝建立之后创作的。周人所崇尚的礼乐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爱情的合理性。因此在封建思想得以一统天下之前,人们曾沐浴在自由恋爱的阳光下。
《郑风·溱洧》就描写了郑国青年男女在上巳节欢会,其中一对青年男女终成情侣。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 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一幅永恒的春游图。通篇不见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艳阳高照,溱河洧河的河水冲破了冰雪的束缚奔腾流淌。祭祀祈福的日子终于来临,无数手持兰花的男女在河畔纵情玩耍。喧闹的人群里,略带羞怯的女子终于大胆相约,不知是有意推脱还是有些迟钝,男子不解风情地说自己“已经看过了”。女子没有放弃,任性地再相邀请。此处,笔锋一转,无数男女互赠芍药,游春定情。全诗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人物对话及作者的叙述,生动再现了郑国青年游春相恋的欢乐情景,充分显示了民歌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表现民众的审美情趣。
《邶风·静女》以情人幽会的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心爱的人却迟迟不到,致使他心情焦躁,张望徘徊。“搔首踟蹰”以细节描写再现了主人公的焦灼之情。心爱的人来了,以彤管和荑草相赠,他万分珍爱,不是礼物多特别,只因为是爱人所赠,流露出深厚的感情。此诗在艺术特色方面率真自然颇具喜剧色彩。创作者善于抓住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动,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4.抗礼法
相爱是甜蜜的,爱情出现挫折的时候却是无边的痛苦,心中的痛苦也需要发泄,于是《诗经》中就有了表达内心创伤和对礼法反抗的诗篇。
《召南·行露》即女子对已有妻室的男子强娶自己的行为的拒绝和斥责,即使男子诉讼相逼也不屈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中男子很可能是有权有势者,面对男子的横行无理,女子理直气壮,愤怒斥责,椐理争辩,表达了决不妥协的态度,显示出她捍卫尊严,反抗欺凌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刚毅性格。以不愿早上行路起兴,随后一连串的反问并以鼠雀相比,义正言辞,语锋犀利,宣泄心中愤懑的同时流露出去男子的厌恶。二 婚姻诗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类社会的纽带,先民更是十分重视婚姻问题。婚姻为主题的诗篇在《诗经》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或记叙婚嫁场面,或记录婚嫁祝辞,或描写夫妻恩爱,或表达分离之苦,甚至也有相当数量的弃妇诗,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以及某些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1.贺新婚
此类作品描绘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和婚庆典礼,甚至记录了赞美新人的颂歌祝辞,再现了热闹喜庆的场面。
《召南·鹊巢》是描写贵族姑娘出嫁的贺婚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以鹊巢鸠占起兴,比喻女子嫁到男方家中;每章后两句点出姑娘出嫁的事实,并极力渲染男方迎亲之盛况,显示了贵族婚嫁的礼仪与排场,表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诗中采用复沓叠咏的形式把婚礼的进程写得清清楚楚,文字简练生动。《周南·桃夭》是对出嫁女子的赞美、祝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复苏,正是婚嫁的季节。以桃花起兴,巧妙比况少女美貌的同时渲染出婚嫁的热烈气氛。且三章重迭,便于记诵,适合仪式上反复咏唱的需要,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全诗旋律轻快,比兴营造的欢乐气氛相容,构成有花有人、有声有色的浓艳画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再现了当时的民间婚俗。2.讲生活
这类诗或反映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或表现婚姻家庭的种种不幸,也有徭役战争带来的相思之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家庭生活。《齐风·鸡鸣》都以对话的形式结构全篇,构思新颖。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诗中当官的丈夫恋妻贪睡,不愿早朝,妻子规劝催促。全诗三章,首章,天色已明,妻子催促丈夫起床上朝,丈夫却不肯起床;第二章,妻子再次催促,丈夫仍然托辞不起;末章,妻子婉言规劝,希望丈夫以名声为 7 重,马上上朝。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侧面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生活。
《卫风·氓》是一首带有浓重叙事成分的抒情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从恋爱、结婚到受虐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与反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 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诗通过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刻画,采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弃妇与负心汉的形象。诗中弃妇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敢,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表现的诗篇。3.思归宁
家是生命的起点和摇篮,女子出嫁后对于生她养她的娘家,仍保持着深切的思念和依恋之情。特别是远嫁的女子,在她们的心灵深处,乡情始终不散,反映了人伦的天性。
《邶风·泉水》中卫国女子出嫁别国,思念故乡和亲人,想归宁而不得,只好用出 游来派遣心中的忧愁。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以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第二章回想出嫁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归宁的念头更加强烈。第三章设想归宁途中的场景,更显思念之真切深沉。第四章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驱车出游,宣泄心中的忧愁,但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全诗叙事抒情,思绪起伏,深沉哀婉,以虚写实的手法极具艺术感染力。4.悼亡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泣如诉的悼亡诗 ,不仅仅感伤缠绵 ,更是充满血泪的哀歌。
《邶风·绿衣》便是一首沉痛的悼亡之作。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的第一、二章写睹物思人,不能释怀。“心之忧矣,曷维其己”的重复咏叹,极言思念之情,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四两章回忆亡妻的娴熟,表达感激之情。诗的感情纯真质朴自然,写出了未亡人对逝者连绵不尽的思念。
《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和谐的韵律生动鲜活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婚恋生活。从表追求到悼亡者,莫不坦率淳朴,感人肺腑。参考文献: 1.诗经解析 许志刚 2002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儒家经典-诗经 于夯(释注)2006 远方出版社 3.且听风吟-诗经与爱情 周穆 2008 百花文艺出版社
4.中国历代精品诗词赏析-诗经 张明辉 2006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通过对《诗经》婚恋诗的解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关键词:婚恋诗 爱情 婚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生动地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女相约在郊外,女孩看见男子来了,便故意隐藏起来,惹得男子着急,然后又赠送礼物表达爱意。《邶风·静女》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男子的形象,但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
看出男子对女孩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纯洁美好的向往。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有很多,大多表现了男女相会的愉悦幸福。《郑风·溱洧》是写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河边相聚游春的诗,众多男女在这一天洗浴以拔除不祥,祈求幸福,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相聚并趁机表达爱情的盛况。王秀梅、王国轩在《诗经精粹解读》中说:“这首诗天真纯朴,浪漫自由,标志着和谐、自由和平等,散发着浪漫和自由的气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木瓜》是男女互相赠答的定情诗,充满了柔情蜜意和浪漫气息,成为历代定情诗的典范。《野有麋鹿》是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男子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以小鹿为赠,获得爱情,全诗散发着浪漫气息,曲折动人,回味不倦。这些诗歌中洋溢着恋爱的纯洁和美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动人心弦,引发无限的遐想。
3、相思诗
有相聚就一定有别离,于是相思就成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诗经》中的《郑风·子衿》,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子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唱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深情思。这首诗歌和《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王风·采葛》中男子对女子的的思念,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些诗歌都形象的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青春感伤诗
《诗经》也有感伤青春易逝的诗,如《摽有梅》,其主人公是一位待嫁的女子。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梅子从“其实七兮”到”顷筐墍之”,表达了女子的焦急渴望结婚的愿望。
这些恋爱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沁人心肺,将爱情的真善之美书写的淋漓尽致,人性的单纯和美好在这些诗歌中表现出来了,真正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二、婚姻诗
《诗经》中的婚姻诗亦有不少,有的表达了新婚的快乐,有的写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有的记述了丈夫对妻子的背弃,有的则叙写了女子对世俗礼教的反抗。
1、新婚诗
《诗经》有不少贺新婚的诗歌,表现了新婚的快乐和幸福。《樛木》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累之”、“荒之”、“萦之”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依赖,“绥之”、“将之”、“成之”写出了男子幸福的降临和新婚的快乐。而《桃夭》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以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比兴新娘的年轻貌美。《樛木》和《桃夭》均是贺新婚的诗,诗歌都表达了新婚的幸福快乐。
《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还有很多,但大多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确实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的小家。
2、思妇诗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妇女思念外出丈夫的诗,写得如怨如慕,肝肠寸断。《君子于役》就是一首妇女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表达了妇女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位妇人看见放牧的牛羊归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归来,难以抑制相思之苦,还不忘关心自己的丈夫。
《诗经》中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周南·卷耳》,《殷其雷》、《草虫》等,或直抒胸臆,或侧面描写,抒情气氛浓厚,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变得更加深厚、凝重。
3、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却非常深刻,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手法上都颇具艺术特色。
《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弃妇诗是《邶风·谷风》和《卫风·氓》。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被弃妇女的口吻,来表达对薄情男子的控诉。但是与《邶风·谷风》相比,《卫风·氓》中的妇女少了一份怨愤,多了一份坚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被弃的故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擅用心机的人,在爱情面前城府极深,决定了女子将来被弃的命运。诗中的女子是本来是一个懵懂的女孩,在经历了被氓的抛弃、兄弟的嘲笑后依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追求,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她的刚强、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4、抗婚诗
《诗经》亦有一些争取婚姻自由、反抗世俗礼教的诗歌,如《鄘风·柏舟》,诗中的女子要求婚姻自由,向“父母之命”公开违抗,“之死矢靡它”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是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和叹惜;《将仲子》也叙述了同样的遭遇。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首女子拒绝情人的诗,他拒绝情人的原因,是怕家庭反对、舆论指责。这种爱和礼教的冲突,使她痛苦不安,透露了当时婚姻不自由的社会现象。
二、《诗经》中婚恋诗的价值
1、《诗经》婚恋诗的美学价值。
第一,婚恋诗中对爱情的渴望和欲求是人真性情的表现。婚恋诗中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那一首首歌谣,都是真诚的心的诉说,呼唤着美好,呼唤着祥和。我们看到了人之真性情的表现,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些诗歌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青年男女纯洁率真,大胆热烈,在仲春之际相约相会,自由自在,尽享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婚恋诗里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诗人往往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投入其中,在审美的王国和诗意的世界里寻求个性的舒展与解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真性情的展现,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仿佛都在向我们招手,充满吸引力,而主人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怪也深深烙上心扉。读这些作品,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青葱岁月。
第二,婚恋诗展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无论是《关雎》、《汉广》中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还是《静女》、《木瓜》中的两情相悦,定情赠礼;无论是《摽有梅》中少女怀春,感叹青春不再的急迫,还是《子衿》中女子对情人思念的深长,均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纯洁美好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和质朴自然。他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认真,就令现代人都自愧不如。这种最质朴自然的对爱的呼唤,贯穿于每一篇恋爱诗里,成为《诗经》婚恋诗的一大特色,和封建时代表达爱情的诗歌不同,《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感情直截了当,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大胆热烈,充满激情。
这些婚恋诗的作者究竟何人,我们无从拷问,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朴素的字里行间,在平易近人的诉说中,无不透露着他们对“善”、对于“美”的诉求。因为诚挚,所以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也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并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
2、《诗经》婚恋诗的思想价值 《诗经》婚恋诗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婚姻爱情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第一,表现了积极的生活观。《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妻在凌晨时的对话,将夫妻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和谐融洽的生活展现出来,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齐风·鸡鸣》的妇女,担心丈夫误了早朝,以致晚上睡不安稳觉。这些诗歌均表现了当时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表现了健康的婚恋观。《周南·关雎》写男子对一位采荇姑娘的爱恋,表现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但男子并不因此自暴自弃,堕落消沉,失恋之余抱有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向往,在幻想中和心上人约会欢笑,还“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表达了对爱情最纯洁无邪的向往,诗中散发着淡淡的欣喜和淡淡的忧伤。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道出了《关雎》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旨在指导青少年男女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意识和习惯。
《卫风·出其东门》写男子出门后遇见“如云”、“如荼”的女子,心里仍然想着简朴的妻子,对妻子忠贞不二,表达了矢志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爱情的真挚和专一。这种忠贞不渝、严肃对待爱情的态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第三,表现了进步的女性观。《诗经》中有些诗歌表现了进步的女性观,集中表现在她们大胆追求爱情、敢于挑战世俗礼教及坚决果断地离开负心人等方面。《鄘风·柏舟》就讲了一位要求婚姻自由、公开违抗“父母之命”的诗,歌颂了爱情的真挚和专一,具有进步性。《卫风·氓》则写出了女性在婚姻不幸后的觉醒,果断地告别过去,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开始有了自主性,向强大的男权社会挑战,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再任人宰割,任人摆布。
三、《诗经》婚恋诗背后的时代背景
《诗经》婚恋诗,刻画了丰富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真挚的感情,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婚姻制度和习俗。于非在《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中说:“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歌,大胆而直率地写出了婚姻恋爱的心理过程,触及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关系,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民俗风情和婚姻制度,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诗经时代百姓的婚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奉行媒聘婚。媒聘婚就是由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求婚,以六礼成婚;一种是利用上巳节等节日自由婚恋。
1、媒聘婚 “父母之命”到了春秋时代已经形成,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已具有完全的决定权。《齐风·南风》:“取妻之如何,必告父母。”《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从这样的声音中,我们都可以听到父母对儿女婚姻生活的干涉,当时男女婚事,没有父母之言,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是难以自由结合的。私奔也被视为破坏礼仪,要受到人们指责的。
父母包办婚姻历时数千年,直到现在,父母之命不可违的说法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包办婚姻依然盛行。
2、自由婚恋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周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促进人口繁衍,因而对民间婚配给予了较大的自由,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周礼·春官》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令者罚之。”仲春之时,由官方出面组织男女相会的活动,此时无媒而合的私奔者也无人加以禁止。相反,违令不参加活动的孤男寡女还要受罚。既然仲春之月可会男女,那么平时私会,官方自然不会横加干涉。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殖人口,但客观上却为民间自由的恋爱和婚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爱的男女能不受限制,自由结合,因而《诗经》中出现了大量上古青年自由恋爱的诗篇。
四、《诗经》婚恋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1、《诗经》爱情诗体现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能净化今人的心灵。《诗经》中大量描写民间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相恋的诗篇,是《诗经》爱情诗的主体。这一首首描写少男少女自由相恋的诗歌,天真、纯朴、烂漫、自由,因时代的遥远和风情的古朴,愈发显得清净纯洁。尤其是诗中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坦率表白,更令后人望尘莫及。这些美好的诗篇,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
孔子亦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纵观《诗经》婚恋诗,无不体现这一特点,每一首诗都是对爱情最纯真的呼唤,没有丝毫的杂念,不论是《关雎》、《汉广》中男子对心上人的思慕,还是《静女》、《野有麋鹿》中的两情相悦;不管是对新婚的热情的赞美,还是对被弃妇女的满腔的同情;不管是《出其东门》中丈夫对妻子的忠贞不二,还是《君子于役》、《卷耳》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都是爱情的赞歌,对美好情感的呼唤,这些爱的赞歌纯朴率真、自然大方,体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尤其是他们对于爱情的大胆、热情和执着,更值得我们后代人学习,他们身上闪烁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让后人在爱情追寻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2、《诗经》婚恋诗为我们确立了健康向上的婚恋观。《诗经》中这些失恋的情歌对后人更具指导意义,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实际上给后人传递了一种爱情观,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爱情观是健康科学的,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懵懂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孔子为后人树
立了正确的对待情感的态度,对后代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至于后代人在这种爱情观的影响下能正确的处理感情问题,不走极端,这是《诗经》的贡献。
五、结语
《诗经》永远是一首赞歌,传递着人性美的光辉,数千年来广为传颂,影响至深。《诗经》中那一首首少男少女爱的赞歌,时刻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挥之不去。《诗经》中婚恋诗,记载了先民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是一座丰厚的宝藏,永远值得珍藏。《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他们对爱情的纯真和朴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2] [3] [4] [5] [6]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李山.诗经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7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79 [1]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姓名:卢瑞鹏
专业:09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号:40902001
第四篇: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经》婚恋诗的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诗经》婚恋诗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诗经》中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情感的诗篇有很多,内容也十分丰富。从恋爱和婚姻两部分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或爱慕佳人、或情人幽会、或写婚礼的喜庆、或弃妇的悲吟、或对亡者的缅怀。反映出周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关键词】 《诗经》 恋爱 婚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这些诗篇从人类的情感角度出发描写了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其中的很多诗句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我把《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两部分:恋爱诗和婚姻诗。从恋爱和婚姻这两方面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恋爱诗中有表现他们热烈大胆的追求爱情,有表现情人邀约的动人画面,有表现情人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婚姻诗中有表现先民对新人纯朴真挚的祝愿的贺婚诗,有表现弃妇对男子的抱怨的弃妇诗,也有对逝者的怀念的悼亡诗。通过这些婚恋诗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爱慕佳人的公子,有思念情人的女子,有新婚大喜的新郎和新娘,有不平等的夫权社会里的弃妇,还有缅怀亲人的孤独人。从而全面细致的反映出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恋爱
爱情,是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心理现象。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也是要面对爱情,他们也会自然表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爱情。并去追求、转述、传唱、讴歌他们的爱情。而用文学方式系统的反映先民的爱情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始于《诗经》。
《诗经》中的恋爱诗是很精彩的部分。在《诗经》中把爱情描写得很细腻,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动作和神态。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写出古人对待爱情的真诚、专一。诗中有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也有描写男女互相爱慕赠物传情,有描写恋人之间戏谑逗乐,爱意浓浓,有描写恋人因分离苦生相思的恼人情意,每首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
在周代社会的封建礼教还不是很严厉,婚姻还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大胆而执着的追求,体现出人的本能意识。如《关雎》。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
《诗经》中的恋爱诗,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有的表现恋人约会时的浪漫与甜蜜,有的表现分离后的相思苦。它们都是发自恋人肺腑的恋歌,抒发了古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执着、专一。二.婚姻
人类是万物的神灵,男女琴瑟之情是人类情感的主轴线。而婚姻家庭的历史就是文明进化的历史,婚姻是家庭最基本的结构,婚姻的幸与不幸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诗经》中很多描写婚姻的诗,反映古代人们最细致和基本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婚姻诗有很多类型:有充满喜庆氛围的贺婚诗,有夫权强势下的弃妇诗,也有历经岁月却顶不过命运的悼亡诗。这些诗是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1.贺婚诗
婚礼是人生大礼,在注重仪式的古代,一定是非常隆重的。锣鼓声声,喜炮隆隆,每对走进婚姻的爱人都收到人们最真诚的祝福。只有得到婚姻的保障才算是完满的爱情。《诗经》中有很多首描写婚礼场面的诗,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
《樛木》是一首对新郎的祝福诗。“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男子结婚快乐又美满,苍天赐福保佑他。以自然朴素的语言传达人们对新人最诚挚美好的祝愿。《樛木》以“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起兴,使人从盘错的葛藤沿着南山树木攀缠联想到新郎收到宾朋祝愿的欢快场景。在结构上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形式,便于先民的记忆和传唱。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抒发对新人的美好祝愿,起到了回环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中还有对新嫁娘的祝福诗。《桃夭》就是一首对新娘的祝贺诗。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和新婚的热烈气氛。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的佳构。这两句诗着实写出了新娘的美貌和婚礼的喜庆。
古代女子要求德才兼备,光有美丽的外表是要遭人质疑的。在此诗中“宜其室家”“宜其家人”体会到人们对新娘祝福的内容。诗中明写女子的容貌实赞女子的品行。只有“宜家”才能稳定和发展。古人对待婚姻和家庭亦是十分重视的。2.弃妇诗
步入婚姻的女子在辛勤劳动与生儿育女中度过一生,她们勤俭持家,忠贞不渝。渴望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但生活往往不能如愿,在夫权强势之下生出了很多不幸的女性,女子只是婚姻的牺牲品。她们面对生活的不公吟唱出被弃之后的悲歌。
《诗经》中很多反映婚姻不幸的弃妇悲吟。不合理的男尊女卑思想和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给广大女性带来了沉痛的伤害。
《氓》是弃妇诗的翘楚。《氓》中女子是典型的代表。此诗以直叙的手法写女子
从恋爱到结婚,从婚后的劳作再到被丈夫抛弃的全部婚姻过程。从而体现出封建女子的不幸和坚强。
《氓》在整篇文章采用了“赋”的修辞手法。平铺直叙地描述了女主人公爱情婚姻的失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直抒胸臆地表述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和控诉,表现女子的对婚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背弃之后的的坚强。体现最平实最打动人心的情感。
《氓》在艺术手法上还多处运用了“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损”以桑树的繁茂和衰零比喻女子的年华盛衰的暗喻。以“复关”借指女子所爱之人。这一连串的借喻、暗喻的鲜明形象来突出女子的痴情,使诗的主旨意义更加深刻。
在《附庸风雅—
参考文献:
[1].《最美的诗经》刘永生主编:辽宁出版社,2010.3 [2].《思无邪》安意如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 [3].《附庸风雅—
第五篇: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 爱情 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生动地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女相约在郊外,女孩看见男子来了,便故意隐藏起来,惹得男子着急,然后又赠送礼物表达爱意。《邶风.静女》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男子的形象,但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子对女孩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纯洁美好的向往。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有很多,大多表现了男女相会的愉悦幸福。《郑风.溱洧》是写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河边相聚游春的诗,众多男女在这一天洗浴以拔除不祥,祈求幸福,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相聚并趁机表达爱情的盛况。王秀梅、王国轩在《诗经精粹解读》中说:“这首诗天真纯朴,浪漫自由,标志着和谐、自由和平等,散发着浪漫和自由的气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木瓜》是男女互相赠答的定情诗,充满了柔情蜜意和浪漫气息,成为历代定情诗的典范。《野有麋鹿》是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男子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以小鹿为赠,获得爱情,全诗散发着浪漫气息,曲折动人,回味不倦。这些诗歌中洋溢着恋爱的纯洁和美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动人心弦,引发无限的遐想。
3、相思诗
有相聚就一定有别离,于是相思就成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诗经》中的《郑风.子衿》,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子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唱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深情思。这首诗歌和《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王风.采葛》中男子对女子的的思念,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些诗歌都形象的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青春感伤诗
《诗经》也有感伤青春易逝的诗,如《摽有梅》,其主人公是一位待嫁的女子。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梅子从“其实七兮”到”顷筐墍之”,表达了女子的焦急渴望结婚的愿望。
这些恋爱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沁人心肺,将爱情的真善之美书写的淋漓尽致,人性的单纯和美好在这些诗歌中表现出来了,真正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二、婚姻诗
《诗经》中的婚姻诗亦有不少,有的表达了新婚的快乐,有的写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有的记述了丈夫对妻子的背弃,有的则叙写了女子对世俗礼教的反抗。
1、新婚诗 《诗经》有不少贺新婚的诗歌,表现了新婚的快乐和幸福。《樛木》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累之”、“荒之”、“萦之”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依赖,“绥之”、“将之”、“成之”写出了男子幸福的降临和新婚的快乐。而《桃夭》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以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比兴新娘的年轻貌美。《樛木》和《桃夭》均是贺新婚的诗,诗歌都表达了新婚的幸福快乐。
《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还有很多,但大多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确实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的小家。
2、思妇诗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妇女思念外出丈夫的诗,写得如怨如慕,肝肠寸断。《君子于役》就是一首妇女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表达了妇女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位妇人看见放牧的牛羊归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归来,难以抑制相思之苦,还不忘关心自己的丈夫。
《诗经》中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周南.卷耳》,《殷其雷》、《草虫》等,或直抒胸臆,或侧面描写,抒情气氛浓厚,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变得更加深厚、凝重。
3、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却非常深刻,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手法上都颇具艺术特色。
《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弃妇诗是《邶风.谷风》和《卫风.氓》。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被弃妇女的口吻,来表达对薄情男子的控诉。但是与《邶风.谷风》相比,《卫风.氓》中的妇女少了一份怨愤,多了一份坚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被弃的故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擅用心机的人,在爱情面前城府极深,决定了女子将来被弃的命运。诗中的女子是本来是一个懵懂的女孩,在经历了被氓的抛弃、兄弟的嘲笑后依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追求,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她的刚强、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4、抗婚诗 《诗经》亦有一些争取婚姻自由、反抗世俗礼教的诗歌,如《鄘风.柏舟》,诗中的女子要求婚姻自由,向“父母之命”公开违抗,“之死矢靡它”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是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和叹惜;《将仲子》也叙述了同样的遭遇。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首女子拒绝情人的诗,他拒绝情人的原因,是怕家庭反对、舆论指责。这种爱和礼教的冲突,使她痛苦不安,透露了当时婚姻不自由的社会现象。
二、《诗经》中婚恋诗的美学价值
婚恋诗中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那一首首歌谣,都是真诚的心的诉说,呼唤着美好,呼唤着祥和。我们看到了人之真性情的表现,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些诗歌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青年男女纯洁率真,大胆热烈,在仲春之际相约相会,自由自在,尽享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无论是《关雎》、《汉广》中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还是《静女》、《木瓜》中的两情相悦,定情赠礼;无论是《摽有梅》中少女怀春,感叹青春不再的急迫,还是《子衿》中女子对情人思念的深长,均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纯洁美好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和质朴自然。他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认真,就令现代人都自愧不如。这种最质朴自然的对爱的呼唤,贯穿于每一篇恋爱诗里,成为《诗经》婚恋诗的一大特色,和封建时代表达爱情的诗歌不同,《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感情直截了当,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大胆热烈,充满激情。
婚恋诗里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诗人往往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投入其中,在审美的王国和诗意的世界里寻求个性的舒展与解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真性情的展现,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仿佛都在向我们招手,充满吸引力,而主人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怪也深深烙上心扉。读这些作品,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青葱岁月。
这些婚恋诗的作者究竟何人,我们无从拷问,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朴素的字里行间,在平易近人的诉说中,无不透露着他们对“善”、对于“美”的诉求。因为诚挚,所以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也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并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
三、《诗经》婚恋诗背后的时代背景
《诗经》婚恋诗,刻画了丰富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真挚的感情,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婚姻制度和习俗。诗经时代百姓的婚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奉行媒聘婚。媒聘婚就是由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求婚,以六礼成婚;一种是利用上巳节等节日自由婚恋。“父母之命”到了春秋时代已经形成,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已具有完全的决定权。《齐风.南风》:“取妻之如何,必告父母。”《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从这样的声音中,我们都可以听到父母对儿女婚姻生活的干涉,当时男女婚事,没有父母之言,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是难以自由结合的。私奔也被视为破坏礼仪,要受到人们指责的。父母包办婚姻历时数千年,直到现在,父母之命不可违的说法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包办婚姻依然盛行。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周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促进人口繁衍,因而对民间婚配给予了较大的自由,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周礼.春官》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令者罚之。”仲春之时,由官方出面组织男女相会的活动,此时无媒而合的私奔者也无人加以禁止。相反,违令不参加活动的孤男寡女还要受罚。既然仲春之月可会男女,那么平时私会,官方自然不会横加干涉。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殖人口,但客观上却为民间自由的恋爱和婚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爱的男女能不受限制,自由结合,因而《诗经》中出现了大量上古青年自由恋爱的诗篇。
四、《诗经》婚恋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诗经》中大量描写民间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相恋的诗篇,是《诗经》爱情诗的主体。这一首首描写少男少女自由相恋的诗歌,天真、纯朴、烂漫、自由,因时代的遥远和风情的古朴,愈发显得清净纯洁。尤其是诗中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坦率表白,更令后人望尘莫及。这些美好的诗篇,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
孔子亦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纵观《诗经》婚恋诗,无不体现这一特点,每一首诗都是对爱情最纯真的呼唤,没有丝毫的杂念,不论是《关雎》、《汉广》中男子对心上人的思慕,还是《静女》、《野有麋鹿》中的两情相悦;不管是对新婚的热情的赞美,还是对被弃妇女的满腔的同情;不管是《出其东门》中丈夫对妻子的忠贞不二,还是《君子于役》、《卷耳》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都是爱情的赞歌,对美好情感的呼唤,这些爱的赞歌纯朴率真、自然大方,体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尤其是他们对于爱情的大胆、热情和执着,更值得我们后代人学习,他们身上闪烁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让后人在爱情追寻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诗经》中这些失恋的情歌对后人更具指导意义,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实际上给后人传递了一种爱情观,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爱情观是健康科学的,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懵懂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孔子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对待情感的态度,对后代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至于后代人在这种爱情观的影响下能正确的处理感情问题,不走极端,这是《诗经》的贡献。
《诗经》中的婚恋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些广为人传诵的爱情诗影响至数千年,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婚姻爱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诗经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夫一妻制,为我们后代人做出了榜样。然而封建时代却出现了一夫多妻制,这是不符合爱情专一的本质的。他们对于爱情的专一执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诗经》永远是一首赞歌,传递着人性美的光辉,数千年来广为传颂,影响至深。《诗经》中那一首首少男少女爱的赞歌,时刻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挥之不去。《诗经》中婚恋诗,记载了先民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是一座丰厚的宝藏,永远值得珍藏。《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他们对爱情的纯真和朴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