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汇总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预兆、晴朗、呼应、学识、耸立、萌芽、周而复始、简便、推移、销声匿迹、孕育、相继”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做一个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3、利用课文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五、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词语
教学目标:
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教学过程: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大自然中有没有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在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上注音。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思考: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文中告诉我们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1)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点拨。(大自然的文字是指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文中主要讲述了星星、云、鸟、石灰石、花岗岩等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二)全班交流,学习重点词语。
1、小组内交流学习词语,对疑难词语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2、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3、小组内通过围绕1-3个词语说话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点拨。
1、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提示如下:(1)根据云可以预测出天气的变化。(2)我通过分辨星座的形状从而认出它们。(3)我们这儿的气候很炎热。(4)一些房屋被毁了。
(5)我勉强能听懂那两个美国人的谈话。
三、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觉得大自然的文字奇妙吗?谈谈自己的感想。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围绕3-4个词语写一段意思明确的话。
2、搜集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文字之外的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阅读理解课文一(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感悟、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随文学习新句型。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
2、用指定词语回答问题。
(1)根据什么可以看出天气的变化?(预测)(2)你们那的气候怎么样?(炎热)
(3)听说前几天南疆地震了,情况怎么样?(毁)
(4)你能听懂那两个美国人的谈话吗?(勉强)
3、交流学生围绕词语所写的语段。
二、新授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难读的语段多种方式练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1)文字的作用有哪些?
(2)课文是如何描述每一种大自然的文字的?你喜欢哪一种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什么用处?
2、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4、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后第二、三、四题。
2、全班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作业布置:
1、小练笔:大自然的文字真奇妙----
2、继续搜集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文字之外的其他文字。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一(2)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检测词语。
2、模仿造句。(大屏出示课后练习题的第二题)
(1)就像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动物也爱自己的孩子。
(2)要想有好的成绩,就应当刻苦学习。(3)即使你听不懂我说的话,我也照样给你说。
(4)在许多衣服当中找到了演出服,在演出服当中找到了适合她穿的衣服。
二、新授
(一)默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写作方法。
1、文章是怎样陈述大自然文字的?(文章用第二人称通过朴实、简洁的话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向读者陈述大自然的文字,读来亲切、自然。)
2、为什么要从天上说到地下?(从天上说到地下体现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这样使读者更全面地、更有序地了解大自然的文字。)
(二)拓展延伸,内化语言。
1、你知道的(或收集到)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生动,参考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你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看谁写得最生动。
(1)小组交流。
(2)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2、仿写: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我们知道,蚂蚁搬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燕子高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大雁南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石灰石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2、预习课文二。
附:阅读材料:
一、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不但有文字,而且还有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2、指名合作朗读课文,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交流所圈画的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二)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用重点词语说话。
(三)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物候学与气候学有什么不同?(2)自然想象与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3)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全班汇报。
(三)拓展阅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内涵。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作者: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自由朗读以上短文。
2、短文中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仿照短文试着编写3-5句。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围绕3-4个词语写话。
2、课外阅读有关竺可桢的书籍或竺可桢写的书籍。
第五课时
真实交际及写作
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材料及搜集的有关资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交际。
2、进行写作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交际。
大自然的文字有许多许多,你知道哪些?是怎么知道的?请说一说。
1、小组内互相说说,注意表达时要有顺序。
2、全班交流。
二、写作训练
(一)明确要求。
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然后把它描述出来。
1、题目自拟
2、合理想象,字数在300字左右。
(二)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作业布置:
1、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预习下一课。
第二篇: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31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②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招牌——招,叫人来。
日历——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预兆——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磁针——磁,磁性。针,细长像针的东西。新奇——新,新鲜。奇,特别。(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耸立——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学识——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语。“学问”可兼指系统的知识和人所掌握的知识,多用于口语。
融化——多指冰,雪等固体变成水。“溶化”指将固体放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固体因受热而变成液体。几种不同的东西混合为一体只能用“融化”。
照耀——强调强光直射物体,光照面较广,常用于比喻。“照射”侧重指光线直射物体,不强调光线强度,光照面较窄。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倒数第四自然段。(11分钟~13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文字有什么作用? 2.另外一套文字是什么? 3.水手是怎么辨明方向的?
4.飞行员,鸟,蜘蛛是怎样阅读天上的信息的? 5.建筑工人怎么看待地下的石灰石? 6.森林中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5自然段)
介绍文字用处很大,引出另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2.第二段(6~倒数第四自然段)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起到的作用。
(1)介绍水手利用星座这个大自然的文字辨明方向。(2)飞行员,鸟,蜘蛛阅读天空这本大书了解情况。(3)建筑工人读懂了地下的石灰石。(4)色白林中的大石头原来是漂砾。(5)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例如; 1)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2)小丽华的汽车像真的一样。
“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例如; 1)他不是不知道今天要上课,而是到医院看病去了。2)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分钟~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学会达自然的文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6~8自然段)
讲述学习打自然的语言的方法。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
(1)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
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如《人与自然》,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2.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你们知道看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表达了什么信息? 【作业】
1.围绕“自然”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备课者:买买提奴尔 马赫穆提。审批意见:
组长签名:
审批日期:200 年
月
日
第三篇:第六课大自然之美
初三政治 第六课第一课时感受大自然之美
课型:新授执笔人:初三政治组审核人:上课时间:第六课第二课时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课型新授备课人:初三备课组审核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能说出大自然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不和谐之音带来的危2.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有哪些
一、前置自学1.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害。
2.我们在鉴赏自然风景时,要注意观赏的还要发挥
人们的。
二、合作探究(1)大自然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之处
(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3)名言赏析:“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的这句话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启示?.三、展示交流
四、达标练习:
1、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①设计精巧的园林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④起伏的山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
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3、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
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
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
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
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
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③欣赏自然
美能陶冶人的情操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大自然是美丽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懂的鉴赏的方法,就得不到美的享受,那请你说一说
应该怎样鉴赏自然风景呢?
五、教学后记2:了解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问题等等。3:在了解大自然面临各种威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重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难点:环境问题。
一、前置自学
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这里的“不和谐之音”怎样理解?、2、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找出自然物种在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人类肆意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
3、结合张家界的现实教训,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这一现象?你的周围还有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4、结合我们身边的具体事例学生探讨: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带来了哪些危害?
四、达标拓展:
1、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利用上,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上述文字告诉我们()①我国环境恶化趋势不可遏止 ②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③当前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 ④ 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不容乐观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2、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有()①自然物种在减少 ②自然景观遭到认为破坏 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④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要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B.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 C.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的加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4、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类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经历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五、教学后记:
第四篇:第六课 飞呀飞
第六课 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中“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学会演唱《飞呀飞》,并能大胆、主动地参与《飞呀飞》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飞呀飞》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在天空中,大树上,有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飞呀飞》
师:你想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学一学。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认真看一看,小鸟飞的动作。(多媒体播放歌曲:《飞呀飞》,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吗?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飞呀飞》。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二课时
听赏《雁儿飞》
教学内容: 听赏《雁儿飞》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自然界动物的爱。
2、能积极地参与集体舞《雁儿飞》,并能与对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助、互助友爱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学会唱《雁儿飞》。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编排动作与队形。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齐唱《飞呀飞》
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们看,在大自然中,雁儿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做事有规有矩,不争先哄后。
2、我们一起看一看雁儿是怎样飞的,他们的队形像什么?
3、看完后,让学生汇报。
三、动作表演。
师:我们看了雁儿飞以后,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扮演大雁,并试试他们飞的动作。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像?
学生扮演后汇报。
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雁儿飞》
五、课堂小结。
在音乐声中感受了飞、学习了飞、创作了飞、表现了飞,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唱着最喜欢的“飞呀飞”,飞向了快乐的世界。
第五篇:第六课 龙的传人
第六课 龙的传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 1.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与一体的美术课。它是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本课分4页面。前两页主要是“欣赏评述”,在选择内容及版式风格上主要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书中首先选择了故宫九龙照壁(局部),作品为了突出龙的形象,采取浮雕技术塑造烧制,富有立体感;并采用亮丽的黄、蓝、白、紫等颜色;使得九龙壁的雕塑极其精致,色彩甚为华美。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其次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龙”起源的久远,了解原始阶段龙的造型。隋代赵洲桥石栏上的双龙、明代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为大家展示了不同时代龙的造型变化,以便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在今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是借龙的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了解龙各部位的分解图,并有鳄、蛇、马、鹰、鹿、云的局部和龙进行直观比较,了解龙各部分的象征。龙是观念意识物化的神灵造型,是人们千百年来虚拟的形象,自然界中并没有这样神奇的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龙的图形虚拟、组合,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条理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气魄,龙角如鹿角,风华稳重。从以上不同部位我们可以看出,人为龙选用了不同动物的部位,是摄取了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造型自然是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本课在教科书第3页中集中介绍了几种民间的龙文化,元宵节舞龙灯,端午节赛龙舟,澳门市民为迎接回归祖国的怀抱进行舞龙活动。
教科书第4页中,集中反映了“造型表现”的内容。纸接龙舟,详细介绍了龙舟构成的基本元件的制作方法,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实践并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纸接龙舟最美丽、最牢固,这是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良好契机。学生作业两幅,一幅是版画作品,另一幅是水彩笔绘画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是描绘了赛龙舟的场景,也都体现了在赛龙舟过程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龙的欣赏,创作一条有个性的龙,并因我们是龙的传人而荣。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龙的传人,正确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
(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
(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化。课件: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唐宋——明清 请学生说说这三个时期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龙的历史:红山文化遗址——玉龙,赵州桥栏板雕刻——双龙,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
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
(3)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 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
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
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 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 请学生说一说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龙。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龙的传说故事、龙舟赛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龙的传说故事——“激发兴趣”(1)龙的传说——“龙生九子” 20展示资料、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故事? 请学生说一说。(鲤鱼跳龙门)(3)“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2.民俗传统活动——“民族精神”。(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
墨西哥、日本华人舞龙迎新春,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3)端午节赛龙舟。
①简介端午节及爱国诗人——屈原。②赛龙舟怎样才能赢得胜利?——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
(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赛龙舟图片资料,丰富体验和创作素材。3.赏析作品——“内化知识” 书中的学生画龙舟赛作业,请学生赏一赏、评一评。4.创作实践——“外化表现”
根据你的资料和你的想象,创作一幅激烈的龙舟赛的场景。请学生想一想、学一学、画一画。5.展示评价——“审美提升”
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龙舟赛精神。课后:布置学生做作“纸接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