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

时间:2019-05-14 15: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

第一篇: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

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道义

摘要: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精通教育,他的学习理论是他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和依据。虽然他这些论点距今已有2500多年之久,然而仍然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对我国现代教育继续产生作用。本文试图引用孔子的一些学说说明外语学习中的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原则,以及孔子的“博学”方法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外语学习;循序渐进;学——思——行;五多:多学、多看、多听、多记、多问

“孔老夫子与外语学习有何联系?”人们看到本文标题也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岂不知在西方国家,引用孔孟学说论证他们的观点的学者却大有人在。而我这个从事外语教育多年的人每每在国外遇到此种情况时往往会感到尴尬,因为我读了他们英文的孔子语录却不知其汉语原文。我这个在红旗下长大的知识分子没有受过“论语”、“四书”、“五经”等国学教育。可是,我不甘于这种愚昧状态,决心补上幼时所缺的一课。阅读之中颇有感触。我们这些善于引用西方语言学家的理论的外语工作者,却不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国学宝库中取宝。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孔子的许多言论与现代语言教育的观点何其相似!这又使我感到兴奋,因为我们从此可以改变外语教育“言必称希腊”的状态了。

这里,我仅举孔子有关学习方法的一些论述为例,说明现代语言教学中一些基本原则实际上继承了这位古代伟大教育家的治学思想。

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思——行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属于学的功夫,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这一分析基本上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语言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进行交往的工具,因此语言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一向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倡学以致用,在用中学习,而不是以单纯学习语言知识为目的。这就是说,不可过分依赖知识而忽视通过语言实践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另一种倾向:主张简化知识,甚至否定知识,认为讲授知识必然会削弱能力的培养。为纠正偏向,提出“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主张是适宜的。这与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有共通之处的。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要同发展智力相结合,二者不可分离,不可偏废。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这说明,光读书而不思考,书本上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但是光思考而不读书,也会思而不解,都是徒劳无益的。

孔子倡导学以致用,认为学习知识和本领是为了实际应用。这也算是,“笃行之”的一个方面吧。学习六经、六艺,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为了从政,用以治国。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这就好比中小学学了六年外语,耗费了上千个课时,结果,见到外国人,还不能说,也听不懂,写不成。能读些东西,但是速度慢,理解不准确,岂不是得不偿失。这显然是教学方法不当所致。正确的做法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去学习。孔子提出了“能近取譬”和“近思”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由已及人,由近及远去学习,去思考。目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明确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目的,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教学语言形式,以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因此,教材和教学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利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交际活动。学生能够把语言形式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自然会感受到“学了就能用上”的快乐,于是,也就越学越有劲了。

孔子博学的方法有五多:多学、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学指的是博览群书,即“君子博学于文”(《雍也》)。孔子认为多看、多听、多记是学习的基本功。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这也符合语言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输入要大于输出。对于看和听,他强调“视思明”“听思聪”(《季氏》),看不明白或听不清的地方,作为疑问要弄明白,不可糊里糊涂过去。在多学、多看、多听的过程中,孔子认为必须同时进行记忆,如果只学不记,那就等于不学。他本人因为随时用心记忆,养成了良好的记忆习惯,所以具有较强的记忆力。现代语言教学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视其为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是必要的教学途径。要求学生活动眼、耳、口、手、脑等感官进行操练,练习语言的基本功,提高听、说、读、写熟练的程度。

尽管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外语教学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是他的博学的方法与当代所用的教学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尤为突出的是,中国人善于记忆。古代人苦读圣贤,参加科举考试,背诵是一大基本功。即使到了今天,无数父母仍以背诵唐宋诗词当作儿女们的第一课。虽然,孩子们起初并不十分理解诗词含意,但他们的记忆力却受到了训练,待他们长大以后,逐渐能够完全理解其背诵的内容。此外,由于汉字必须一笔一划地记,无拼读规则可依,这也促使中国学生发展记忆力。善于记忆,这对外语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外语的语音和语法都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然而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的听和读,如能“过目不忘”“过耳不忘”,那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应该反对死记硬背,但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的背记是不无好处的。诚然,现在人类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贮存信息,但这种人工智能也得由人来发展。电脑代替不了人脑。而人应该多用脑思维、记忆。记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所谓熟读、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凑,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过程,即背记——理解——灵活运用的过程。可以说,孔子的“多记”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应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不可让学生过早和过多地依赖先进的设备,代替自己的记忆或计算,以致出现功能性文盲的现象。

关于“多问”,孔子有许多名言,例如“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这几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孔子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因为有疑是学生思而不解的表现,说明学生肯动脑筋。他主张有了疑问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来解决,不要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只有充分发挥了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以后再问人解惑,知识才能理解得深,记得牢。其次,孔子提倡诚实、谦虚的学习态度,认为爱学的人必须抱着眼睛向下的态度向别人请教。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为政》)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而且还要求毕恭毕敬地求教,必须“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季氏》),这样才能求得知识。学而无问难以成为学问。多问才能发展思维能力。才能求得学问。以上这些至理名言相传数千年,但仍嫌贯彻不力。我们的学生往往听讲认真,也能回答教师的问题,但终归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听完一位外籍教师的演讲以后,该提些问题的时候了,常常是一片静寂。问及原因,回答是:似乎设什么问题,或有问题但不敢提,怕说错了被人耻笑,等等。我以为,老师长期不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甚至怕自己被问住而不鼓励学生发问,将造成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使我们的民族缺少思辩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语言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语言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提出问题。其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于在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孔子还提出为大家很熟悉的“举一反三”、“由博返约”等原则。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子贡答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治长》)[1]这说明孔子很推崇概括推理的思维形式。他还说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博是拓宽知识基础,约是概括归纳提高,没有博,就不能正确地概括归纳,就谈不上约;相反,没有约,不把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归纳,形成基本的概念、思想和观点,知识仍然是零碎的,杂乱的。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举一反三”“由博返约”是语言教学中一贯遵循的原则之一。首先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但这时往往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摹仿阶段,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发现语音、语法、构词等方面的规律,进行归纳、小结、概括,使他们掌握这些规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长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实现学习过程中由博返约的认识飞跃,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语言教学中还有一些原则,也可以从孔子的学说中找到根源。语言学习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孔子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子路》)语言学习必须注意贯彻巩固性原则,重视系统的复习巩固。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学而》)这就点出了“学习”二字的含义,就是学过之后要及时复习、练习和演习,保持和巩固知识,进行基本训练,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此学到了知识和本领,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语言学习何尝两样?学生一旦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经过概括、推理的积极思维过程,就能从单纯摹仿而跃至运用自如的地步。对于学习迁移这样一个现代世界各国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重大课题,孔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发表了精辟的论点,那就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的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目标、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值得我们长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此文尽管肤浅,但在下斗胆抛出,以引起讨论,求得真知灼见,实现“古为今用”,促进外语教育,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注释]

[1]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相比,谁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嘛,怎敢跟颜回相比呢!颜回懂得一个道理,就可以推知出十个道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出两个道理。”孔子说:“你的确是比不上他。我赞成你说的比不上他。”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2]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孔子教育思想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张正东.敢问路在何方——话说中国英语教育之路[N].教师辅导报(教研版),2006-11-29.2010-12-02 人教网

第二篇:学习理论对影视艺术教学的启迪的论文

1、教学过程合作化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定问题,通过学生提问以及大家相互讨论的形式逐步深入发掘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知识能更好地在学生脑中吸收和消化。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大家积极思考。比如在给影视录音方向的学生上演奏课时,一方面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作品演奏,然后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学生不但能在同伴的建议中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同学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给一个特定的命题,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解决大家共同的难题,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更多地应用协同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以最终的课程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能正确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这段期间的学习成果。在当代教育模式下,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出勤情况、随堂测试、研讨问题、期末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打击了“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让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应该把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日常成绩评测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信息来源更广阔,提高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可以得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抛锚式”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解决了一些现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把“抛锚式”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对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品源自化学科

第三篇:外语学习

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学,让英语由知识成为素质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也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弥补英语教学的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英语教学改革走上了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之路。在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双语教学已有多年的历史,有关的理论依据和课堂实践已经是一个有共识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然目前正在中国实践着的“双语教学”,与国外那些在双语语境下,且目的语为主流语的双语教学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双语教学在一片是是非非的喧嚣声中,尽管走得依然轰轰烈烈,却伴着几许的无奈与悲壮。

本文将根据笔者所从事的小学双语数学教学的实践历程,就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2)双语教学的目标原则;3)双语教学的实施关键;4)双语教学的蓝图展望等,对双语教学的存在合理性,定位切实性,具体操作性,普及可能性等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和体会。

一、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第一步:学问化教学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一代代兢兢业业的英语教师们,“紧扣大纲,不离课本,精讲多练”,为学生们的升学呕心沥血。在这样的教学中,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成了脱离生活,墨守成规,高深莫测的学问,造就了一大批听不懂不敢说,读不快写不畅的英语“高材生”。事实上,除了少数外语专业人士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外语永远只是一个表达、交流的工具,交际应用才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学问化的英语教学,给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留下的,只能是永远的痛。

第二步:技能化教学

走出学问化教学,英语教学开始迈上注重创设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新台阶。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语出荀子: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而行而止矣。)只有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技能,通过实际使用来掌握英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英语课上接触英语,课堂上人为创设的应用情境和内容显然缺乏真实性。没有以英语作为有用的交际工具,在真实的场合来使用的机会,这样的语言学习空洞、抽象,很少有学生会对这种没有任何实际功能意义的语言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即便学上十几年,却还是没有办法跟外国人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交流。

技能化的外语教学极大地受到了语言实际应用环境的限制,假如学生在专业课里面也能接触外语,就能大大增加外语应用的环境。外语教学改革开始走上“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的道路。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也就是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的交际场合,有意义地使用外语的机会,让外语真正变成一个交际工

具。

第三步:素质化教学

通过用英语教学非英语学科,以弥补英语教学的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开始走上双语教学之路。

当英语语言技能成为交流文化思想、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工具,英语教学目标便由培养语感和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等纯语言教学目标,拓展至增强民族与世界文化的意识,开发智力,提高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原则

作为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双语教学的是非之争一直未曾停歇,对于我国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倾向于上海市教委双语领导小组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以汉语为基本交际语言的中国,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一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多种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外语。因为中国不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 英汉双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媒介进行教学,但绝不是把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讲课,讲一句外语,马上翻译成母语,又讲一次,即“同时翻译”(Concurrent Translation)。研究证明,这样的教学,学生会选择听得懂的语言来听,而排斥听不懂的第二语言,结果是永远学不会第二语言。同时,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牺牲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只是学习的浪费。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双语并重”而又“双语分离”。双语教学将英语教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绝不是重洋轻中,唯洋独尊。母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母语是学习任何知识技能的根本,包括外语学习,学不好母语,更学不好外语。一旦没有了母语文化作为底蕴,只会说别人语言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洋奴一个。

要做到“双语分离”,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师生的语言能力,学科的具体内容,明确教学中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双语分离是一个英语渐进,汉语逐减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切合师生实际,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以笔者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双语分离的第一步首先是日常课堂教学用语英语化,比如:Are you ready? Speak louder.Sit properly.Stand straight.Put up/down your hands.Open your books at P… Let’s begin.Look at your books/blackboard.Be quiet.Come to the blackboard.Go back to your seat.等等,以及一些评价性语言:OK.All right.Good.Very good.God job.Excellent.Well done.Great.Fantastic.Wonderful.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文化中,Thank you.Excuse me.Sorry.等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国人的习俗。在教学中师生一同习惯这样的语言,对了解英语文化,融洽师生关系都是极为有利的。双语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教授者“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双语教学的标志应该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读,数位知识,几何知识,以及物体相对空间关系的表达,量与计量的知识,算式的意义和表达,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数量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常用数学符号的表述,各类题型的表达,这些数学术语和数学知识,都是双语教学中应该教学的英语知识。新授数学知识,显然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教学,可以在新授中初步渗透,再在练习复习课中不断重复,让学生逐步学会。

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是开始“双语分离”的第二步的基础。这时,教师可在每一课特定的教学时段内,或是就部分特定的教学内容,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如,数学课中,复习练习旧知的基本训练,或在每课的巩固练习中加入一定量的英语习题。

随着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以英语为主甚至是全英语的教学,如数学的单元练习复习课,笔者曾实践过计算,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和应用题等的复习练习课。有了一个单元的教学铺垫,课中涉及到的语言已不再是障碍,用英语教学为旧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样的复习练习课就学科知识而言,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就英语语言技能而言,能让学生获得更强烈的成就感。

只要双语教师们踏踏实实,走好双语教学的每一步,双语教学的更高阶段――全英语教学整个单元、几个单元、甚至整个学科,就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坚持“双语分离”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绝不是为难学生的教学,双语教学更要保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不过多增加负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一点收获,但毕竟还是给学生增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生们必然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这些学生,帮助和鼓励是教师唯一能做的。对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英语语言,或理解存在困难时,用母语适当进行解释是必须的。另外,双语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课,更有其自身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如,数学双语教学的开展不能影响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很多的成功之处,作为知识载体的汉语,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精妙的汉语文化,让我们有了易学易记的计算口诀和法则等,这些口诀和法则堪称中国数学基础教育的精华。这样的精华需要汉语进行传承,甚至向世界传播。另外,一些特定的知识,如数学教学中人民币知识的初步认识,当然也无需用英语教学,但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英语国家的相关知识。

三、双语教学的实施关键

谈及双语教学的关键,无外乎师资、教材、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要求几个方面,尤其是师资、教材,被认为是卡住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瓶颈”。对于瓶颈一说,就笔者所从事的小学教学工作,笔者有以下一些想法。

1.师资力量随双语教学同步发展

双语教学需要兼具学科素质和英语能力的双语教师,目前师范院校的双语师资培训尚未成熟,双语师资似乎严重匮乏,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但笔者以为,对双语教师的要求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发展,有着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双语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个与双语教学同步发展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

非遥不可及,大概就是那颗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果子。

就笔者所从事的小学教学工作而言,我们教学的基础学科,并不存在太强的专业性,一专多能本就是我们的基本素质。在师范学校普师班接受过小学语数教学专业学习的笔者,从88年迈出校门就先后担任过音乐、数学、英语的教学,还兼任过思品、科技、劳动等。笔者所在的小学可算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相当水准的名校,并非师资力量奇缺,只因一师多用在小学中本是习以为常的事。笔者有幸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过英语国家的小学教育,以及师范教育,这些国家的小学甚至初中,都实行一师一班制,整个班级的全部课程都由唯一的老师担任,学生只有在兴趣活动时,才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的班组和老师。在目前小学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是由其他课程教师进行一定的学习培训后所担任,或是由一定英语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所兼任。双语教学作为对英语教学的改革,英语教师理当是搞好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英语教师进行基本的专业学习培训,也完全能胜任学科教学任务。

在双语师资的培养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年轻教师中的英语爱好者正在不断涌现出,其中不乏英语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发现这类人才,激发和保护其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情,使其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应该是双语师资建设的首要任务。

同时,应鼓励英语教师全方位地充实自己的英语知识,成为提高其他双语教师英语能力的坚强后盾。一个成熟的双语教师,其英语综合能力不亚于甚至超于目前的英语教师。当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成为双语型教师,英语教师怎能落后? 积极参与学科双语教学,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成长为双语教师,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

当然,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灵活自如地驾驭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且不说语言本身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不断地处于变化和发展中,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是要运用,也只有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不用就会逐渐遗忘,听、说、读、写,无一例外,尤其是作为教学基本能力的听说能力。关于学习的方式,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积极参加英语学习进修,坚持英语阅读,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记写英语日记,大胆与外教或其他外国友人交流,有条件的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英语资源学习,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笔者就是网络英语双语论坛的活跃分子。互动即时,全球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现代科技对英语爱好者最好的馈赠。此外,学校可定期组织学英语习沙龙进行英语学习交流、展开英语会话等等。

双语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师也正在学步,摔摔碰碰,难免会有鼻青脸肿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宽容、鼓励和扶助,而不是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2.教学内容以中为本以西为辅

教学规范化,系列化的学科英语知识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通过学科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英语词汇,是双语教学的标志。这些知识和词汇有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不是使用普通英语词典就能解决的,这曾是困扰双语教师一大难题。但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热潮,原

版或国产双语版的英语学科教科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的英语、双语网站资源,正日益丰富,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攫取几个让笔者吸收到丰富营养的网站和大家分享:

http://www.xiexiebang.com/web-ia/bbs/list.asp?boardid=20 教育在线双语、英语论坛,这是英语教师的成功摇篮,双语教学的交流园地,也是笔者最喜欢的双语论坛。

双语教学资源也在随着双语教学一同成长,日益丰富完善,满足不断增长的双语教学的需要,只需我们留心搜索收集。

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深入钻研了解相应的英汉两种教材资源,并扎实掌握该阶段英语教学语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现有能力,根据中国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整体规划,有序组织,群策群力,编制出完善的双语教学内容,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将指日可待。

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享资源,齐克难关,这是双语师资成长,双语教材建设,也是双语教学走向成功的捷径。

四、双语教学的蓝图展望

双语教学将英语教学介入学科教学,让英语与汉语一同支持起学科教学,并非为学生又增设了一项新的课程项目,而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学科知识的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陶冶,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方位充分发展的新的教育策略。这不正是一种具有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吗?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或准备投身于双语教学,但双语教学仍停留在贵族化、精英化的阶段,似乎只能在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开展,只能对学习素质较好的精英学生实施。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每谈及双语教学就会想到这样那样的

条件是否具备。双语教学的生命力如此娇柔脆弱,不堪一击?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正确认识中国式双语教学的目标,客观明确师生实际能力,那么双语教学实施的根本保证只有四个字――有序+坚持。笔者坚信在合理的起点上,有序开展并扎扎实实地坚持实践,双语教学能和英语教学一起普及到每一所小学,每一个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实践才会有蓬勃的生机,也终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时代呼唤中国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双语人才”,这是对每一位学生,也是对每一所学校共同、平等的呼唤。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网上下载资料)。

2.吕良环:《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事例》,《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3.方 帆:《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美国旧金山大学,旧金山林肯高中双语教学部

4.卢冈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经济展望》,2001年第10期。

5.张正东:《论双语教学》,西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8期

第四篇:外语学习

把军训与征集在校大学生结合起来

(1)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从2005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将全面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实践表明,学生军训是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开展军事实践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军训也是兵役机关考察大学生对军事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军事潜力的窗口,便于军事机关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探索结合学生军训征集在校大学生的有效方法,对适应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知识化要求,为军队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有利于缩短入伍后的训练时间。依托学生军训预先确定预征对象,建立长效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对预征对象按照计划进行持续全面训练,使其达到入伍训练的标准,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对军事活动的“预适应”能力,缩短入伍后的训练时间,尽快地形成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军队的感情,增强其自愿服役意识,献身国防的热情,更好地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3)有利于规范和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征集工作。目前征集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在征兵任务下达后进行的,在征兵期间要完成预征对象的确定、政审、个人能力测试、审批定兵、兵员分配等大量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征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因为在校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政审难度大、时间紧,单靠院校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难以较好完成政审任务;征兵宣传时间相对集中、宣传深度不够,不利于调动全体大学生的热情,进行择优选择。而结合学生军训开展大学生预征工作,可以将征兵宣传、预征对象的确定、政审、能力的考核工作放在平时,有利于减轻征兵期间的工作压力,便于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统一衡量、选拔、考核,确保优中选优,有利于科学区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征集工作的质量。(4)搞好这项工作,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周密组织学生军训,科学确定预征对象。对新入校的大中专学生,由各级学生军训办公室按照训练计划,严格训练,让学生在军训过程中了解军事活动,增强对军事的兴趣,提高基本的军事技能。在组织开展军训的过程中,赋予军训教员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心理素质的任务,通过军训教员了解学生的军事潜力、可塑性,并做出相应的评定。军训结束后,可由省军区统一组织学生军训办公室、院校人武部门对学生的军训情况进行考核,填写《学生军事训练成绩表》。最后,院校所在地的人武部门综合军训教员的评定意见、学生军训考核结果,对个人做出军事能力鉴定,区分等级,建立相关档案,对那些愿意到部队服役并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可选择作为预征对象进行培养。(5)跟踪培养,军地合育预征对象。对确定为预征对象的学员,可由省军区、学校、部队、社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结合高校国防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等重大活动,坚持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预征对象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身体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省军区系统要及时了解部队的需要,统筹规划训练计划、内容以及组织实施。在同一学校,根据预征对象的多少,可视情建立班、排、党、团组织,以学校人武部为单位组织或到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进行军事训练,使其具有相对过硬的军事素质。学校人武部要发挥主体作用,搞好教育宣传,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军热情。如通过制作反映我军建设的新成就的多媒体课件、展板,宣传军队建设的成就;反映世界新军事变革给军队和国防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在校大学生投身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成才意识。定期邀请部队的同志到学校举办讲座、报告会,介绍军兵种建设的情况,增强部队的吸引力。(6)优先录取,人尽其才。征兵开始前,兵役机关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政审、体检等常规内容的检查,在掌握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分配的征集任务,数、质量要求,结合专业情况科学分配征集指标。征兵开始后,凡征集大学生新兵,应优先从这些预征对象中进行选取,组织接兵部队与预征对象见面,提供学生军训的档案材料,介绍有关情况。在分配过程中,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服役意向,着眼优先满足科技含量高的军兵种部队的需要,实行双向选择,确保人尽其才。

第五篇: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

第一节 学习概述.......................................................................................................................1

一、学习的含义...............................................................................................................1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2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2 第二节 学习理论.......................................................................................................................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2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2

(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2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

(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3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3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4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4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5

(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5

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5

(一)掌握学习理论...................................................................................................5

(二)指导学习理论...................................................................................................6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6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7

(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8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8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该理论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该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1、保持与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泛化。分化则是指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即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桑代克认为学习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得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斯金纳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提出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一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后两者可以认为塑造改变,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他把对有机体行为的强化分为三种:

1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给予正或负的刺激; ○2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3自我强化,○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评判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顿悟——完形说是由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苛勒、考夫卡、维特海默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是指动物突然觉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

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组织和完形作用就是学习。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改为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1、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学习就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对达到目的的环境条件产生认识,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他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识。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也叫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应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学习任何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知识的概括水越高,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迁移。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愿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指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指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够进行。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1、有意义的学习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1外部条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内部条件: ○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2、接受学习

含义:学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2、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认知同化理论:学生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种理论,也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同化的理论。先行组织策略: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这个材料就叫先行组织者。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对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归因可分为:内归因(人格、情绪、意志等)和外归因(工作环境、机遇、任务难度等);稳定归因(内在能力、气质)和非稳定归因(情绪、外在机遇)。维纳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内驱力或需要驱使,也有其认知控制; ○2维纳提出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归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

3学习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

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一)掌握学习理论

1、产生背景

1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教育的目标要使教育真正民主化。○2天才教育的失败。○

2、主要观点

(1)掌握学习的含义: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使学生掌握一个单元后,再进行下一单元较高层次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两层含义:一是,它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学习理论;二是,它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个别化的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学习,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综合。

(2)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主要变量: 1让每个学生有足够多的学习时间; ○2影响学业达成度的另外三个变量:认知的前提特征(50%)、情感的前提特征(25%)○、教学的质量(25%)。

(3)掌握学习的主要特征: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3反馈——矫正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4)掌握学习的实施步骤:定向、新授、评价、矫正。

3、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与启示 积极影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因材施教。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优生的发展为代价、在实践中有加重师生负担的可能性、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二)指导学习理论

1、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详见p170)。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其他代表人物还有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皮亚杰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内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结构发生性质的改变。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

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结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的客观反映;它会不断变革、升华。○2知识并不能绝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现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者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和高级伙伴;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积极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

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2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指协商。协商包括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4意义建构。○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6、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所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活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验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它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二战后美国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

2美国社会存在尖锐的矛盾,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解决; ○3社会生活发展的变迁。○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1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性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2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马斯洛指出现象学更适合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也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3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2、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觉而决定的,认知心理学家所指的知觉是理性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理解为是感性的。对于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康布斯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也就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纠正,而必须设法改变他们知觉的信念或知觉。他还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能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教育目标: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学生的中心模式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提出“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3、学习观:强调学习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为儿童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学习。

4、自由学习原则(P175)

(三)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1、提出一些具有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3强调自由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4重视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积极友谊; ○

2、构建出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下载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的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迪2014-4-2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外语学习心得体会

    外语学习心得体会 有位伟大的诗人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而今,说话、演讲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如果要你的孩子有个成功的未来,一定要从小努力培养......

    外语学习经验

    法兰西的安娜为她的中国朋友们写下:此文原发于NGA,现收编归类7条结论语言的初学阶段1).学习语言,就是大脑储存语音样本的过程.我们听,那么在记忆中就产生一个语音样本,(如果......

    外语学习网站

    外语学习网站: 听力类 1. VOA Learning English 2. 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 3. 普特英语听力 4. 在线英语听力室 (http:// ) 5. 听力特快 6. VOA 慢速......

    外语学习-日语学习

    45本书的45句话,句句直达心底! 引导语:有的女人恋爱时让男友宠着自己,结婚后仍然要老公百般宠着自己,却忘记做为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这样的女人是不懂得爱情的。下面这......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

    孔子研究性学习[★]

    我眼中的孔子指导教师:研究主要涉及学科:语文、历史、政治所属班级一、 研究背景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