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椅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空椅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一天晚上,我在咨询中心值班,一个小女孩在两名同学的陪同下走进了咨询中心,她低着头,显得情绪有点低落。
她叫小黄,今年13岁,是今年初一的新生,平时父母对其管教比较放任,但有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对其管教很严。
“今天我们组有5名同学在教室吃零食,作为班干部我说了她们,但她们反过来骂我,并且拿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来嘲笑我,把我和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位天才相比,心里好难受……”小黄头低低地,手指不停地在互相摆弄,“但是我学习已经很努力了,真的!”……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
根据小黄的情况,只要是采用“他人”对话式,就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我先让她做在椅子上做了几个深呼吸放松,然后让她想象姐姐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她点了一下头。
“姐姐的神态怎么样?可不可以给我描述一下?”
“她翘着腿,在吃东西,她很喜欢吃东西的。”
“你可以看着她,对她说你想对她说的话。”
“姐,你可不可以不要管我那么多?我已经长大了,我需要多一点的朋友……”
“姐姐听到了吗?”
“听到了,没有在吃东西了。”
我领她在另一张椅子上坐好,让她扮演好姐姐的角色,重新接收一遍妹妹刚才对她说的话,并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不要老是出去玩,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不要谈朋友,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说着说着她眼眶红红的!
“现在妹妹神情怎么样?”
“她显得很无助,很想保护她。”
通过空椅子技术,我大概了解到了案主与姐姐之间存在的问题,我让案主重新坐回原来与我咨询所坐的位置,问她此刻心里感受如何?
“舒服多了,觉得原来对姐姐的怨气没有了,觉得姐姐很不容易。我想起她6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老是被人家欺负,被人嘲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当时她跟我说她心里很难受!”
“你觉得姐姐的这些经历与她今天对你那么严厉的方式之间有没有关系?”
“有吧,从那以后她就对我开始慢慢严厉起来了。”
“那对姐姐保护你的做法来说,出发点都是很好的,只是有些行为你不能接受是吧?”
“是的,现在我觉得姐姐其实还是很好的。”
“那你觉得现在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姐姐的行为更好的被你接受?”
她想了一下,说:“沟通吧,不过我们经常一谈起来就吵架的。”她有点泄气的说。
为了让她可以更好的和姐姐沟通,我重新运用了空椅子技术,让她想象姐姐坐在对面,让她跟我念一段话,如果和她内心符合的话就念出来,她点了点头。
“姐姐,我知道你很爱我,很想保护我,这些我都知道,也很感谢你那么久以来对我的照顾,但是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己的朋友,姐姐可以吗?”
她跟着我说,表情有点激动,我让她可以接着说自己想说的话。
“姐姐,我可以好好照顾自己的,我不会学坏的……”说完以后她眼睛一直红红的。
等她稍微平静一会后,我让她坐在姐姐的位置上重新接受一遍妹妹刚才说的话,最后我问她还有什么话想跟妹妹说的,她笑了一下,显得轻松多了,说没有什么要说了。
我和她坐回原来的位置,问她现在心里感觉如何。
“轻松了很多,我回去要跟姐姐说声谢谢。”
“那有办法有信心和姐姐沟通好了吗?”
她笑了下说:“有了。”
“我想你可以多尝试从姐姐的立场出发看看问题,好好沟通。”
“好的!”
两个星期后,当我再次在校园里遇到小黄时,她非常开心的拉着我跟我说她和姐姐感情比以前好了很多。
责任编辑邱丽
第二篇:心理咨询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进行课堂心理辅导,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所追求的境界,与我们所要求的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有共通。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借鉴心理咨询的建立良好关系,倾听,提问等技术,对构建我们的和谐课堂是有积极意义的。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进行课堂心理辅导,是可以有效地帮助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往,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交流,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沟通,一种人格与另一种人格的碰撞。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师生积极的心理和精神活动,注重人文关怀,从生命的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从这点出发,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观和积极的人性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多元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策略,建立有序的课堂管理、和谐的课堂文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问题,等等。细细想想,心理咨询和辅导所追求的境界,与我们所要求的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有共通。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很显然,借鉴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和技术,对构建我们的和谐课堂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学会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第一步是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它要求充分尊重求助者,关切理解求助者,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谈。具体来说,包括了尊重、温暖、真诚和通情达理。
心理咨询中的尊重是指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此提出了“无条件的尊重”这一观点,这就意味着对求助者的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本质上体现了师生的情感交融。它要求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而是通过角色转换与角色认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种转换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从单一的课堂领导者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即领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同伴与朋友等。这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情感的共鸣。尊重—真诚—理解,这是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的基本精神,也是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特别在学生犯错时,要注意保护他们自尊心,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教学中师生情感交融。
其中最基本的成份是“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以及学生间的“友爱”交织在一起,构成尊师爱生主旋律。和谐的气氛使大家如沐春风,教师情绪饱满,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师生彼此体验教与学的愉悦和快乐,把教与学的过程上升到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
而“通情达理”就是咨询人员借助于对方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它要求咨询人员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框架,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这种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除语言表达外,还有非语言的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运用这一技术,相信对建立良好教学关系很有帮助。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可以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我们还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而且,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非“标准”答案的回答给予容忍和理解,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二、学会倾听
在心理咨询中,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它并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已,而是咨询人员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这要求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参与,还要反应,用言语、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来给予对方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是掌握理解的一把钥匙。佐藤学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
三、学会提问
在心理咨询中,询问技术既是为了了解对方资料,还要引导谈话方向,引导求助者去思考,去认识自己。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两者是不同的,但咨询中的询问要求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这些态度也应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行的。而心理咨询中的开放式提问方式:“能不能”“愿不愿意”等,也可以使学生得到鼓励,积极思考。心理咨询中的询问是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倾诉内容,适时采用适当的问话方式,并及时调整,这一方法,也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如我们可以改头换面的重复提问。这是针对企图逃避问题的学生采取的措施。对那些以“我不知道”为幌子来躲过问题的学生,用立即重复一遍问题,或者仅仅改变措辞再问的方式间接告诉他们,老师不会接受这种态度,这种反应不能作为不参与学习活动和不努力回答的借口。但应注意问一至三次比较适宜,再多就像审问了。这时有个前提,就是教师应能准确分辨出哪些学生是真的答不出,哪些学生只是在回避。
我们还可以调整角度范围的启发提问。如果学生确实答不出或答错了,就采用这种方式。要是立即转向别的学生提问,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当继续为他们提供线索、打开思路,例如缩小提问范围、降低问题难度,帮助他们正确回答,并适时鼓励,才会使他们受益最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下一次被提问时不会产生不安和焦虑,会更倾向于努力回答问题。专家指出,具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层次递进,诱导追问。这是在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的做法。此时教师用连续提问且层层深人的方式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得到更完整全面的答案,借此锻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这种做法让学生能充分领悟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这时问题的组合和顺序就显得相当重要。要大致体现一种“提问、回答、提问”的模式,即后续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证明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答案。假如是回答选择题,就不应鼓励学生运用排除法说明得出答案的过程。而且对所有类型的问题都不提倡通过猜测求解 文化竞争力》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教学时间:1小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
(2)分组讨论课本P23—25的三个探究问题(①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②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③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聚焦文化竞争力。结合课本P22—23的材料一和材料四,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板书)1.什么是文化产业?(学生自由列举,教师概括总结)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各国为何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教师就此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辅导:①理论依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第一个探究问题(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组组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展示图片:《哈利•波特》及其作者——《哈利•波特》的作者因为这部小说的出版而使她从原本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哈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
“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板书)2.文化产业在各国的重要地位。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教师提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且对应所列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板书)3.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板书)4.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展示相关课件。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板书)5.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国要关注文化安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总结:①文化对一个民族(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国际社会中存在着霸权主义。(引导学生复习旧课,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板书)(1)关注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越来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那么我们要如何维护文化安全呢?(板书)(2)维护文化安全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课后作业:
分组讨论——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文 章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空椅子诗歌
一
起风了,黑夜端坐
对岸正缝补那些花事
一场春风,醉了绿水
不必纠缠,谁是赌王
长袖曼舞,这寂寞永夜
习惯挂上季节的风
触摸永不褪色的死亡
再拥入怀中,细细端详
风卷起战袍,以百米冲刺之速
试探锈死的怀表
黑暗还未消尽
牧羊人睡在草丛
二
一壶酒煮的往事,层层折叠
拾起或扔下一种情绪
冰封所有,但见花开叶落
咧开的长嘴酷似乌鸦
再多的挂件也连不起一串铃声
由远而近,渐次消亡
又辜负了自己
斜阳下不问归期
幻想是远山
头颅里写着尊严和重量
且太过疏狂
三
擦掉来去的足迹
似躲进月亮的少女
任云层包裹身体
一道光不足以苏醒
掌心划破流水的记忆
指尖的温度
恰好书写一段浪漫
点燃的红烛伏在夜的臂弯
不停高唱
不曾幻灭的伤痛,翩翩起舞
剑影与寒光对望
影子是无法挽留的过客
见与不见一样
四
调高水的颜色和温度,成泉
场景里挂满红布
尽管风霜如刀。穿婚纱的人
总追赶一次恋爱的倾心
喝下这杯,与死神共眠
辗转人生的标签
张贴到路口
流年是忧伤刻满的唇印
记忆的匣子里落满灰尘
双眼就暗哑成两个黑洞
五
再拥吻夜色,如此单薄
走进对面的空港
红盖头已碎成雪片
白发倒竖。一根荒草的寂寥
胸前垂挂着佛珠
赶马人的鞭子甩响
这一车重物
除去装点的微笑
再除去薄如蝉翼的围脖
徒留指间流沙
走吧,走吧
这满目疮痍
都是岁月击穿的弹孔
第四篇: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也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年年担任班主任。下面我就讲讲自己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和一些具体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包涵。
想到开学后很可能要担任初一新生的班主任,于是暑假里我重温了《班主任,青春万岁》这本书。(播放PPT)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是这么说的(播放PPT)“作为一名身处教育最底层的班主任,我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权利,但是我又拥有无穷大的权利。因为,我有六十多个孩子,我有一间独立的教室,我有整整三年的时光啊!三年,如果我们愿意雕刻一件东西,即使困难太大,无法将之雕刻成为精品,但是也应该初具雏形了。”是啊,如果班主任能花上三年的时间用心陪伴着一批学生成长,学生一定能成长为符合社会期待的人!
有句很热门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班主任的陪伴始于你拿到新班级名单的那一刻。你的陪伴也许是一年、两年最多不过三年,毕业后学生会离开你,但是你的隐形陪伴是一辈子的,潜移默化也好,言传身教也好,班主任在带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走上教师岗位后,我常常会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肖老师。2000年,我读高一,开学初的一个晚自习,我们在埋头做作业,我的班主任是地理老师,正在讲台边上备课,后来他开始擦黑板,其实值日生在傍晚放学的时候已经擦过黑板了,我们觉得很奇怪。更奇怪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很用心地只擦半块黑板,这是要做什么呢?我们好奇地看着他。他让我们对比他擦得黑板和值日生擦得黑板,显然,肖老师擦的黑板干净多了。然后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做到把那半块黑板擦得如此干净的,我们都感叹肖老师对待这样一件小事都如此认真。在其他方面,肖老师也是认真细致,高标准地要求我们。16年来,我读完高中,读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如今也是第十个年头,当年班主任教给我的地理知识我大部分已经忘记,但我时常想起他教我们擦黑板的这一幕,他的认真执着也一直影响着我。几年前的寒假,我去看望他,和他聊起这件事情,他已经毫无印象,他很诧异这么件小事居然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更令他诧异的是我居然在班主任工作中沿用他的许多做法,他说自己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因为他的做法在很多年以后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且被他的学生效仿。他很认真地说我让他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也觉得能担任班主任,陪伴学生走过初中生活,尽管辛苦,但也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如何做到有效地陪伴学生。班主任由于工作压力大,而且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教育学生的方式容易简单化,表现为:(播放PPT)一是与学生谈话时缺少耐心倾听;有时候甚至等不及学生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轻易下结论。(播放PPT)二是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有个形象的说法就是习惯用食指,我们大家都知道,用食指指着对方是骂人的。(播放PPT)三是主观性较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有的教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老师,我代表的是权威,你必须听我的。反思我的工作,我也时常这样,容易急躁,有时会控制不住要对学生发脾气。不过,我经常告诉自己,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这些只是“学生的问题”(播放PPT),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他们归类为“问题学生”。(播放PPT)这两年,我参加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有意识地把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我说说我的做法。
一、有效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沟通很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播放PPT):“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我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下面三种方法:
1、学会赞美
2、基于事实,不要基于评价
3、以“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我们一点一点来解读。
(播放PPT)总结:赞美的前提是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而不是讽刺挖苦,不然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是基于事实,不要基于评价。(播放PPT)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对学生的不可接受的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行为的描述,而不是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播放PPT)
3是以“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我们先来感知一下这两种表达。(播放PPT)
看完这几组例子,大家显然能体会到“你信息“”与“我信息”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播放PPT)沟通过程中,当教师带着情绪(愤怒、焦虑等)以“你信息”表达感受和要求,就像伸出食指-----指责、数落对方的错误。这会激发学生自我保护的本能,他(她)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刺来防卫和反击。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增加两个人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背离沟通的初衷和重点,搞得不欢而散。所以“你信息”是无效的沟通方式
(播放PPT)“我信息”是一种沟通表达技巧,沟通时用有效的“我信息”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
(播放PPT)当学生出现了你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你可以选择先发送“我-信息”来表达自己,传递一份正面积极的影响。
(播放PPT)我-信息包括四个部分(播放PPT)
1、说出学生的行为(播放PPT)
2、分享你的感受(播放PPT)
3、表达你的需求(播放PPT)
4、发出你的请求
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四个部分。
(播放PPT)例:一个学生早晨上学迟到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向你请假。
“我信息”的沟通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用于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尤其是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
以上是关于有效沟通的三种做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针对学生的问题,我经常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播放PPT)。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简称SFBC,是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的状况,(播放PPT)就像一个“阴阳太极鱼形图”。(播放PPT)图中有黑白两部分,黑的部分指的是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播放PPT)白的部分指的是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播放PPT)。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更关注学生“黑”的部分,想尽各种方法去修正,而SFBC则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黑”的部分就减少,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播放PPT)这是系统观的理念(播放PPT)。参照SFBC理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重心是放在如何扩大学生的“白”的部分。为了达到目的,我采取积极关注学生的策略,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也就是“白”的部分予以积极关注,从而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播放PPT)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向上的动力,(播放PPT)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我们来看看焦点理论的运用。
1.正向重构,聚焦解决而不是聚焦问题
(播放PPT)所谓的正向重构是指在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找出问题中的正向意义。举个例子,学生说:(播放PPT)“老师,我考试肯定考不好。”针对学生的这句话,我们来进行正向重构,老师不妨这么说:(播放PPT)“你觉得考试取得好成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的提问能引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思考过后能很容易发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会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做,只是在后期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我们再来看一个正向重构的例子:(播放PPT)小美同学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好,没有人喜欢她,甚至大家都不想和她坐在一起。我们把这个问题进行正向重构:
(播放PPT)(1)至少小美还愿意来学校。
(播放PPT)(2)至少小美有勇气面对同学的不友善。
(播放PPT)(3)虽然同学不喜欢她,不跟她玩,至少同学没有欺负她。(播放PPT)正向重构时从负向中找到正向的内容,目的是唤起学生自身的资源,便于学生对自己进行优势管理和潜能开发,因为每个学生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播放PPT)
2、寻找例外,发现小改变
上学期,我带初三毕业班,每天早上都要进行长跑训练。班级里有个女生李某,几乎每天到达早操位置之后都要系鞋带,等她系好鞋带,班级队伍已经跑了小半圈了,而她由于比较胖,根本追不上班级大部队,经常是一个人落在后面。我替她着急,有一天忍不住训她:“你怎么每天都要系鞋带?”她气急败坏地反问:“鞋带要掉我有什么办法?”她这么一回答还理直气壮。我似乎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鞋带掉了不系好就跑步也危险,万一踩到摔跤了呢?我只能说:“你把鞋带系紧点。”不过没有什么效果,她依旧每天重复着系鞋带的故事。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她的鞋带居然没掉,我心想我的机会终于来了,早操跑完步后,我很真诚地问她:“老师发现你今天的鞋带居然没掉,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如何如何。她具体怎么做到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这次之后早操的时候李某的鞋带掉的次数少多了。这是因为她把焦点在了成功解决不掉鞋带的问题上,因此改变就发生了。班级里的另一名女生陈某,因为考数学前紧张焦虑影响她正常发挥而来找苦恼不已。我找她来谈话,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问的:“进初中以来,有没有哪一次数学考试你是不紧张的?”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继续问“那你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那次数学考试前不紧张,你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等等。
(播放PPT)运用例外提问时可结合鼓励和赞美,利用学生的一个例外,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有成功的体验,然后仔细询问例外,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远比讲大道理有用的多,也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抵抗情绪。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谢谢!
第五篇:2奶奶,再见了——空椅子技术的应用
奶奶,再见了 ——空椅子技术的应用
永嘉上塘中学 郑淑佩
中秋佳节,本是一家人观花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是本文提到的这个可爱、机灵的女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焦虑。她自述能够在墙上看见很多骷髅,绿绿的头发、血淋淋的,甚是恐怖。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班主任已经陪着好几天了,等她睡着了才能离开。因此班主任建议她寻求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帮助。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A,高二女生,17岁,身体健康,但较瘦小。父母经商,家中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对姐弟俩均很好。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因此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直到上学时才回到自己的家中。自述与自己最好的一直是奶奶,但已经去世多年。现在由于学业的需要,一人租住在学校附近。
据同学反映小A是个开朗的女生,热情友好,平时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最近整天愁眉不展,有时候跟她打招呼都不理人了。
据任课老师反映小A最近上课老是没精神,昏昏沉沉的,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小A的学习在班级里属于中上层次,但是不稳定,最近就挺糟糕的。据班主任反映小A之前曾出现过类似的状况,说看见周围有很多骷髅,时而可爱时而恐怖,但不久之后便没再提起,因此自己也没在意。但最近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带着她推开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门!
二、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寻找问题出处。
第一次见到小A时,她怯生生地躲在班主任的身后,低垂着头,还不时地拉拉老师的衣服,和同学对她的描述有些不一样!班主任吩咐几句便离开了,小A怯生生地坐在沙发上。在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后,我发现小A其实很乐意与人交谈,于是我们就直奔主题!
咨询师:“我和你老师沟通过,她说你常看到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说说看吗?” 小A:“老师,我看见这个白色的墙上有很多骷髅,我觉得好害怕!你有看到吗?我同学都说没有,可我看到好多。所以老师说我是瞎想,但是我真的没有撒谎!”小A双手紧握,焦躁不安地表达着她的感受。咨询师:“我相信你没有说谎,我能够理解你现在这种焦躁不安的心情。但是我和他们一样,确实没有看到你所描述的这些骷髅。所以,你能具体说说这些骷髅吗?”
小A:“它们有绿绿的头发,血淋淋的,挂满了整个墙面。我不敢一个人睡觉,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起来看大街,却看到好多骷髅在练操;我也不敢洗澡,一闭上眼睛,水冲下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恐怖,觉得身边有鬼。如果我现在一个人坐在这里,我也会觉得害怕的„„老师,你相信我们身边有鬼吗?”此时,小A示意我碰触一下她的手臂。而她的手臂都是鸡皮疙瘩,手心都是冷汗,冰凉的!
说起“骷髅”,小A滔滔不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五十分钟的咨询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她用了30分钟去描述她和她身边的“骷髅”。这次咨询,除了收集该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外,还发现该学生似乎出现了“幻觉”。于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无自知力,出现幻觉,又无主动求医的行为,我将该学生划入了心理异常的行列,并将此案例报告学校,建议该学生休学!就在上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案例中的疑点!
(二)第二阶段:情绪舒缓与问题澄清。
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为什么她重复述说在白色的墙面上看到骷髅,而没有提到别的颜色的墙面?就这一问题,我们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小A:“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觉得骷髅很可怕,有时又觉得可爱。但我相信是有鬼的,奶奶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是有鬼的。小时候,我看见家对面的山上有灯亮起来,奶奶就叫我不要看,说那里有鬼,小孩子不能看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去小河边,不小心掉水里去了,回家后被奶奶责备了好久,奶奶说水里面也是有鬼的,让我以后不要去水边玩。我现在连洗澡也不敢洗了。因为水一冲到我身上,我就感觉有水鬼把我往下面拉,一种窒息的感觉,好可怕!”
咨询师:“哦?是奶奶告诉你说这个世界上有鬼的,是吗?那你愿意再多说一些关于你和奶奶的事吗?”
小A:“是的,奶奶说的我都信。因为爸爸和妈妈在外面经商,不能在家照顾我,所以我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直到我读小学的时候,他们才把我接回家。但我家和奶奶家很近,我不开心了我就回去找奶奶。”
咨询师:“所以说,你和奶奶的感情很好,最亲了,是这样吗?”
小A:“是的,家里我就和奶奶最好了。我有什么话都和奶奶说的,但是现在不行了„„”说到这里,小A哽咽了下。“因为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奶奶去世了,我记得那天我们都去送奶 奶了,奶奶一个人躺在那里,盖着白色的被子,我用手触摸了奶奶的面颊身体,都是冰冷的,我很难过。那天大家都在哭,可我没有哭。”
咨询师:“和你最亲的是奶奶,那什么原因让你在奶奶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哭呢?” 小A:“不是的,奶奶其实一直都会保护我的,她说过的!所以奶奶只是暂时不和我们住一起罢了!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奶奶都会知道的!奶奶一直在我身边„„”小A异常激动,情绪起伏很大!随着音量的提高,小A开始哭泣!
其实到这里,小A的问题已经渐渐清晰。因此,刚开始我将小A因为出现幻觉而纳入心理异常的范畴,是一个 错误的判断。仔细推敲下,我们可以发现小A自知力完整,能够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人格也未改变,个性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的行列。小A幻觉的出现是有根可寻的,关键点就是她的奶奶。因为奶奶对她的教育,她把对奶奶的思念以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三)第三阶段:勇敢地说“再见”,走出骷髅的世界。
尽管奶奶在小A 10岁的时候离开了,但却一直活在她的心里,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所以她现在一直让自己维持着以前有奶奶在的时候的形象,所以当她现在一个人面对事情时,就觉得自己很无力。尤其是过节的时候,别人都和家人团聚,但自己家里却少了奶奶,所以常看到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特别的想念。所以现在小A需要的就是将自己和故去的奶奶及时地分离,适度地表达这种哀伤。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情绪舒缓和问题澄清于整合,我们商定此次咨询的目的就是帮助小A和奶奶说“再见”。
小A这次走进咨询室时,对我微笑了一下!这微笑是信任,也是肯定!
小A坐定后,我在她对面摆放了一张黑色的软椅,并告诉她说:“这张椅子是给你奶奶坐的!假如她现在就坐在这里,你想跟奶奶说些什么吗?”
小A始终不语。其实,本该在放松之后再告诉小A这个假设的场景。而事先让她感受这空空的椅子,只是想让她唤起心底的思念,营造一个氛围!氛围对运用空椅子技术来说很重要!
咨询师:“小A,请你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接下来,按照我的步骤逐步放松全身!请集中注意体会你的头部很松弛的感觉,由于你很放松,头部的血管舒张了,头部血流很畅通,头部觉得有点微微发热。注意体会这种微微发热的感觉,很放松,很舒适!„„”
经过简单的放松后,我暗示小A:“请描述下奶奶平时最常见的打扮以及说话的神态等!” 小A:“我的奶奶很慈祥,是短发的,最喜欢穿一件灰色的毛衣!奶奶跟我说话的时候,喜欢抱着我,握着我的手,然后前后摇晃,就像是在哄一个小孩子„„”
咨询师:“好的,接下来请想象你刚才描述的这个人就坐在你前面的这把黑色的椅子上,穿着灰色的毛衣,留着整齐的短发,你们一直在谈话!请你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奶奶你对她的思念。最后,再跟奶奶告别!”
小A:(沉默片刻)“奶奶„„”面对空空的椅子,小A愣住了,始终沉默着!于是我建议她跟着我说:“亲爱的奶奶,您离开我已经7年了,但是这7年来您一直在我心里。因为您活在我的心里,所以我现在还是10岁的那个小孩,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希望您帮助我,今天我意识到我现在必须成长,我要跟您告别了,我要迅速成长为一个17岁的中学生,谢谢您这几年带给我的温暖,再见了!”
说完之后,小A说自己心里更加难受了,泪水夺眶而出!
三、个案反思与效果评估
(一)情结
我们常听到一个名词,恋父/母情结。每个人当他还处于婴幼儿期的时候,都会对抚养自己的最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产生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喜欢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并因此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特别是3—6岁,这个时期非常关键,也是恋父情结时期。在这个案例中,小A都是由奶奶抚养的,由于各种原因,她很少与父亲见面,而是跟着奶奶。此时,对小A来说是一种爱的匮乏,奶奶对她的关爱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于是奶奶便成了她心理上的父母。其实大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恋父/母就是生理上的父母。但是在生理父母很难接触到的时候,心理上的父母就替代了生理父母。小A心理上的父母都是奶奶,因此总是依恋奶奶。
(二)防御机制与对“死亡”的不同理解
奶奶的去世对小A来说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所以她认为奶奶只是暂时不和自己住在一起,这便是心理防御机制“否认(denial)”的体现,即通过“拒绝接受”或“拒绝相信”那些引起焦虑的信息而把自己从不愉快的现实中解救出来。
同时,也反映出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中西方对死亡观念的不一致。西方人更多的是让孩子去接受亲人离去、不存在的事实。而我们东方人则更习惯于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编织更多美好的故事或愿望以达到眼前的解脱,殊不知这更加容易为日后的问题埋下祸根。因此,冲突并不会造成问题,往往是逃避它造成了问题。
(三)空椅子技术 由于面对冲突不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人们往往不去面对它、处理它,结果内在的冲突以及伴随的情绪始终没有消去,或压抑到潜意识中,一直在那里奔腾翻搅着,干扰着个案的某些功能。由于奶奶过世,小A在幼小的时候失去这么亲的人,对她来说是一种创伤。因此她选择“否认”,没有与奶奶很好地告别,所以小A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勇敢地和奶奶说“再见”。
完形学派的咨询中,常常让个案的内在矛盾呈现出来,再让个案交替地处于两极之中,体验两极的对话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整合冲突。对话的目的,是使个人内在的冲突获得高层次的整和,此外,其目的不在去除一个人的某种特质,而是要个人去接纳这种对立。
告别会让小A暂时产生压抑和痛苦的感觉,当她现在面对这个事实的时候,她就会感觉到沉重和痛苦,而这个感觉正是她成长必须面对的。她可以想念奶奶,但是奶奶现在已经不能和她在一起了,所以我们把她和奶奶进行了剥离,让他感受到奶奶不仅在现实生活里已经离开了,而且在精神世界也已经离开了。
小A和奶奶告别后,说自己没有觉得更轻松,反而更加难受了。其实小A觉得自己更难受,便是心里接受告别的标志,因为她已经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消极情绪表达出来了!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小A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虽然期间小A也出现过类似的反复现象,但都是短暂的、轻微的。几次辅导之后,小A也已将这些“反复”抛之脑后了!第二年的中秋,通过班主任的了解,我知道小A并没有出现之前的状况,一家人吃着月饼开心地赏月。相信以后的中秋,小A都将幸福、快乐!
(永嘉县上塘中学
郑淑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