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时间:2019-05-14 15: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7-9-12 12:51:33 来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繁荣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第二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是院长实施学术领导的最高学术评议、评审和咨询机构。

第三条 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对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农业科技计划设计及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倡导和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大协作。

3、审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发展规划,论证重大科技项目,讨论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问题。

4、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与推荐。

5、评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6、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

7、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学术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学科代表组成。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院长兼任;副主任委员2~3人,由主任委员提名,常委会表决通过;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名,由主任委员指定,负责常委会日常事务管理。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的职责是:

1、主持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2、对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负责并报告工作。

3、讨论审议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组织学部开展活动,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

4、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科技成果奖初评结果进行复审、评议和最终评定。

5、研究和决定其它重要事项。

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名誉主任委员、名誉委员等。名誉主任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担任,名誉委员由历届学术委员会部分老委员、院内资深院士等担任。

第七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作物学部、动物学部、资源环境与微生物学部、质量标准与农业工程学部、经济与信息学部等五个学部。学部是受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学科咨询与工作机构。委员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只能参加一个学部。学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部全体委员会议。

第八条 学部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2~3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委员会议。学部设秘书1人,由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协助主任委员开展学部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部的职责是:

1、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学科发展以及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等进行评议和论证,提出建议和意见。

2、酝酿、筹备和组织学术活动,倡议组织农业科研协作。

3、审议学部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4、初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专门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院科技管理局。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并设处级干部职数1名、专职工作人员若干名,负责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第三章 委 员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院、所两级有关领导、两院院士、科学家代表等院内专家,以及聘请的地方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院外专家组成。院外专家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3。

第十二条 院内委员产生办法:按遴选委员、推选委员分别进行。

1、遴选委员:在职院领导、两院院士(资深院士除外)、研究所(含研究生院、出版社,下同)行政一把手、机关主要业务部门领导为遴选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2、推选委员:院属各研究所按照委员候选人推选名额,由科技人员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委员候选人名单;召开科技人员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建议名单(按得票多少排序);所长办公会议或所务会议研究产生报院学术委员会的候选人建议名单(排序),填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信息表》(另发),正式行文报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究审查有关材料,拟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三条 院外委员产生办法: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在相关研究所推荐、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院外委员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四条 委员的基本条件是: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农业科研事业,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2、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道德品质高尚,大公无私,清廉正派,为人师表,拼搏进取,乐于奉献,顾全大局。

3、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两院院士除外),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 资深院士、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担任委员。

第十六条 委员的权利和义务是:

1、在学术委员会内部任职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决议学术委员会重大事项时,有表决权和建议权。

2、免费获取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印的工作简报和有关书刊。

3、参加学术委员会及有关学部活动,承担并完成交办的任务。

4、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等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

5、维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形象和声誉,在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起楷模作用。

6、对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及过程履行保密的义务和责任,由于泄密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原则上连任不超过三届,连任人数不超过上届委员总数的2/3。学术委员会换届时院内、外委员产生程序同“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调离工作岗位或因出国等原因离开岗位一年以上者,即自行解聘委员资格,由学部主任提议并提出增补人选,报学术委员会审批并颁发聘书。第四章 议事规程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或由主任委员委托的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代行其职责,由主任委员根据需要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学部会议由各学部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各类表决性会议,应出席委员达2/3以上时方能举行。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决议重要事项时,均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议。需要学术委员会表决的议案,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决定,须达到投票人数的2/3通过方为有效。学术评议事宜可根据情况采用记名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在学术上,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意听取和保留少数委员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工作纪律

1、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席学术委员会有关会议时,事先向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请假。

2、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的议案,主任委员可指定一名或几名委员提出初审意见后再交全体会议审议。

3、学术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在异议期内如有人提出复议,先由秘书处征得半数以上委员的同意,可召集全体委员进行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不得再行复议。

4、在讨论、评定、审议与委员或其直系亲属有关的事项时,实行委员迴避制度。

5、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学术委员会会议并参与讨论,但不参加表决。第五章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是由所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代表组成的、所长实施学术管理的学术审议、评议和咨询机构。

第二十三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可由研究所行政一把手兼任,也可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并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第二十四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规模:在职科技人员总数200人以上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原则上不超过29人,100~200人之间的原则上不超过19人,低于100人的原则上不超过13人。

第二十五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换届程序和委员产生程序:研究所行政一把手、两院院士、科研处处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为当然委员;所外委员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名,民主选举产生,一般不能少于1名;其他委员,以研究室为单位民主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候选人名单;在科技人员大会民主推选的基础上,所务会议形成报院审批的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换届时应保留不少于1/3的上一届委员会委员进入到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并注意学科、专业、年龄等的平衡。

第二十六条 委员在任期间退休或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即自行解聘其委员资格;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委员,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提出解聘、调整和增补委员建议方案,报院学术委员会批复。

第二十七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业务上接受院学术委员会的归口管理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可依据本章程制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及管理细则,报院学术委员会备案。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修改本章程须由院长提议,修改方案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表决和院长办公会审定后方可发布实施。

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文章来源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gmail.com

第二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研究所科技事业发展,促进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作用,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所学术委员会)。

第二条所学术委员会是所长实施学术领导的所级最高学术评议、评审和咨询机构。

第三条所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审议研究所科技发展规划,评审和论证重大科技项目,讨论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研究方向调整等重大问题;

2.评价和推荐所科研成果;

3.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与推荐;

4.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

5.审议由所长建议提交的有关国际合作与交流、院加工中心活动、全国科研协作以及其他事项,和其他按国家或中国农业科学院规定应当审议的事项。

第四条所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审议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维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学术声誉,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第二章组织

第五条所学术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以及各学科代表组成。所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所长兼任;副主任委员1~2人,由主任委员提名,所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秘书1人,由主任委员指定,负责所学术委员会日常事务管理。

第六条所学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专门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所科研处。

第三章委员

第七条 学术委员由19~21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组成,包括必选专家、民主推荐选举的所内专家和所外专家三部分:

1.必选专家。包括所长、分管科研业务的副所长、科研处处长(兼所学术委员会秘书)。

2.民主推荐选举的所内专家。所内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全所科技人员酝酿,经所有关室(组)民主推荐,提出差额选举委员候选人名单;召开全所科技人员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建议名单。

3.所外专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内或院外同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所外专家人数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3。所外委员由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名产生。

第八条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形成报院审批的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

第九条委员的基本条件是: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农产品加工科研事业,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2.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乐于奉献。

3.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两院院士除外),身体健康。

第十条所内的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担任委员。

第十一条委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是:

1.在所学术委员会内部任职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决议所学术委员会重大事项时,有表决权和建议权。

2.参加所学术委员会活动,承担并完成交办的任务。

3.为研究所的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提出咨询建议。

4.维护研究所的形象和声誉,在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起楷模作用。

5.对所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及过程履行保密的义务和责任,由于泄密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委员可以连任。原则上连任不超过三届,连任人数不少于上届委员总数的1/3,并注意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年龄等的平衡。学术委员会换届时,所内、外委员产生程序同“第七条”。

第十三条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担任委员:

1.本人书面申请辞去委员职务,并经委员会讨论通过的。

2.在任期间退休或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即自行解聘委员资格。

3.工作调离且不方便继续担任工作的。

4.连续三次无故不出席委员会会议,或连续两年不能参加委员会会议的。

5.违反本章程有关规定的。

6.因其他原因不能或不宜再继续担任委员职务的。

由所学术委员会提出解聘、调整和增补委员建议方案,报院学术委员会批复。

第四章议事规程

第十四条所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或由主任委员委托的副主任委员主持;全体会议休会期间,主任委员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召开所学术委员会会议。所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各类表决性会议,出席委员应达到2/3以上时方能举行。

4第十五条所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决议重要事项时,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议。所学术委员会表决的议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须达到投票人数的2/3通过方为有效。学术评议事宜可根据情况采用“记名”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在学术上,注意听取和保留少数委员的意见。第十六条工作纪律

1.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所学术委员会有关会议时,事先向所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请假。

2.提交所学术委员会讨论的议案,主任委员可指定一名或几名委员提出初审意见后再交全体会议审议。

3.所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在异议期内如有人提出复议,先由所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征得半数以上委员的同意,可召集全体委员进行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不得再行复议。

4.在讨论、评定、审议与委员或其直系亲属有关的事项时,实行委员回避制度。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所学术委员会在业务上接受院学术委员会的归口管理和指导。

第十八条修改本章程须由主任委员提议,修改方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学术委员会审议表决和所长办公会审定后发布实施。第十九条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本章程由所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5

第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0名左右(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研究所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略有调整。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

我院接收全国“985”或“211”工程建设大学、成绩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相关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具体办法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接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意见》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招收推荐免试生公告》。

(二)全国统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④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

课程;二,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以上(含)文章;三,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⑤自考生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2009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通过初试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科目由报考研究所规定;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

考生报名前要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时间在2009年10月,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公网:http://yz.chsi.com.cn,教育网:http://yz.chsi.cn)。现场确认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14日。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2、报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选择其他外省市考点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

3、考生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我院准确发放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从2010年起,我院实行按研究所、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办法。请考生仔细阅读我院2010年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信息查询方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师信息。

三、初试

1、初试时间:2010年1月中下旬(具体日期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2、招生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

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

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我院组织命题(科目代码为8xx)。

四、复试

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由各研究所在研究生院的统一安排下分别组织进行。

1、复试分数线:进入我院各研究所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研究所可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本所复试线。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各研究所规定。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研究所自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4、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各研究所根据本所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

适当扩大。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

5、考生在复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①准考证;②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2份复印件;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1份复印件;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往届生加盖人事档案单位公章);⑤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⑥考生自述(网上自行下载表格,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等)。

上述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弄虚作假随即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五、录取

经过初试、复试、体检等环节,各研究所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状况的基础上,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决定拟录取名单,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

拟录取为定向及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和委托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往届考生须在考生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考生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

六、调剂政策

我院调剂原则:先院内、后院外。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且成绩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

七、学习年限

我院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在研究生院进行集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符合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八、硕博连读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可在二年级时申请硕博连读,通过我院组织的评审考核后,可在第三年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九、关于培养机制改革

为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我院自2009年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1、关于培养费:硕士生承担培养费的比例不超过1/3(即三年培养费总和在5300元左右),剩余部分由招生研究所和导师承担。有条件的研究所可全部免除硕士生培养费。

2、关于资助体系:硕士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由400元/月提高到450元/月,二、三年级回所后的助研津贴标准由不低于40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600元/月,硕士生回所后的待遇合计可达850元/月以上。

3、关于奖学金:研究生在学期间可申请各项奖学金,如“大连三仪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课程成绩优秀奖、中期考核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等。

十、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

2、我院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如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报名公告、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等均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页上查询,网址:http://,http://。

3、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咨询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传真:010-82106609;邮箱:yzb@mail.caas.net.cn。

4、有关导师情况、复试科目、复试时间、复试成绩等信息请考生咨询报考研究所。

十一、其他说明

1、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研究所招生人数均不包含推免生。

2、报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于规定时间到招生办公室自取准考证,外地考点考生的准考证由我院统一按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填写的通信地址寄发。

3、初试成绩由考生自行登录我院网站查询并打印,我院不另寄发书面成绩通知书。

4、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

5、2010年我院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将另行公布。

6、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考试科目大纲将另行制定,请考生注意查阅。

第四篇: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发稿时间:2015-04-1

5(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规范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行为,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东南大学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三条 学术委员会致力于发挥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主导和骨干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东南大学学术声誉,倡导学术自由,维系学术价值,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树立优良学风,推动学术进步。

第二章 组织架构

第四条 学术委员会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及具有正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

学术委员会人数为25-29的单数,根据学校学科、专业情况与实际需要,可适当增减委员名额。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及有关方面代表,担任特定学术事项的特邀委员。校外特邀委员不占学术委员会委员名额,除特定事项外,校外特邀委员不参与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候选人由校长提名、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由主任委员提名,并经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学术委员会可就教育教学、学科设置、学术发展、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等事项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具体承担相关职责,并向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接受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学校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原则上依据学校授权及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设立秘书处,负责协调处理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包括联络服务委员、组织安排会议、督办检查有关事项等。

第三章 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七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应当经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公开公正的遴选等方式产生,由民主选举等程序确定,充分反映基层学术组织和广大教师的意见。

学校根据各学部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学部拥有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名额。院(系)首先采用公开报名、全体教授投票、党政联席会决定等程序推荐1—2名委员名单。在此基础上,各学部召开学部委员会会议投票选举产生推荐人选。

正式当选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校长任命和聘任。

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以及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

特邀委员由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1/3以上学术委员会委员提名,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后确定。第八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的选举、推荐过程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如有举报或异议,学校应在接到举报或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专门工作组进行审查,工作组应在组成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予以公布。

第九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

(二)学术造诣高,在本学科或者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公认的学术成果,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三)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热爱学校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议事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够保证时间正常履行学术委员会委员职责;

(五)学校其他规定的条件。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听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关于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有关管理制度、信息的报告、解释或说明;

(二)就学术事务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咨询或质询;

(三)在学术委员会会议中自由、独立地发表意见,讨论、审议和表决各项学术决议;

(四)对学校学术事务及学术委员会工作提出建议、实施监督;

(五)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学校规定的其他权利。特邀委员根据学校的规定,享有相应权利。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二)遵守学术委员会章程,坚守学术专业判断,公平公正履行职责;

(三)按时参加学术委员会会议及有关活动,积极讨论相关学术议题;

(四)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学校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负责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召集、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确定会议议题;

(三)根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结果做出决议;

(四)提名副主任人选和推荐列席会议人员;

(五)履行一般委员所履行的义务。

学术委员会主任因故不能履行上述义务中的(一)、(二)、(三)项,可以委托副主任委员履行。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因下列情形,经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不再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一)本人书面申请辞去委员职务;

(二)在任期内退休、工作变动或调离学校;

(三)连续两次无正当理由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

(四)严重违法行为或学术不端行为,损害学校声誉或权益;

(五)利用内部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六)因其他原因不适合担任委员职务。

第十四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四年。委员连任最长不超过两届,且连任人数不应超过上届总人数的2/3。如届期未满出现委员缺额,根据缺额委员的产生渠道,依据本章程相关规定予以增补。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五条 学校实施以下涉及学术的事项,应当由学术委员会或者其授权的学术组织进行评定:

(一)对外推荐申报重大学术研究项目;

(二)对外推荐科研成果奖项;

(三)评定校内各种学术成果或学术奖励;

(四)评定学校自主设立科研项目;

(五)制订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选拔培养、学术荣誉申报、名誉(客座)教授聘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人选推荐等工作中涉及学术方面的标准或评价指标;

(六)制订学校的学术道德规范、学风建设规定和学术规则,以及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

(七)裁决学术纠纷或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进行认定、评判;

(八)其他重要学术事务的评定。第十六条 学术委员会审议下列事务:

(一)学校科学研究、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等重大学术规划;

(二)学校学科、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三)学校学术机构设置方案;

(四)学校重大学术项目的立项申请、中期检查和验收;

(五)学校委托的其他重要学术事务。第十七条 学校做出与学术相关的教学科研重要决策时,应当听取学术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学术委员会有明确不同意见的,学校应当做出说明、重新协商研究或者暂缓执行。

第五章 议事规程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至少1次全体会议。会议议题的相关资料和有关信息数据须提前5个工作日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发送至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主持。

根据工作需要,经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或1/3及以上委员联名提议,可以临时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商讨、决定相关重要事项。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到会人数须达到全体委员人数的2/3及以上,方为有效。

学术委员会议事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会议表决时,如无特殊说明,同意票数要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及以上,方为通过。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不得无故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不能出席者应事先向学术委员会主任请假。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予以公示,并设置异议期。出现学术纠纷或在异议期内有异议,学术委员会委托秘书处接受个人和组织的书面申诉请求。

学术委员会应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成立权威性、中立性的专门工作组,工作组在成立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处理结果并予以公示。如有必要,经1/3及以上委员同意,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的决定为终局结论。

申述人如对学术委员会终局结论仍不服,可逐级向上级部门进一步申诉。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成立学术不端行为评判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评判。评判结果交有关部门按程序进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评判工作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推荐产生。

第二十三条 如果讨论议题确有需要,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邀请相关专家、职能部门人员、教师及学生代表等列席会议。列席人员具有旁听权以及陈述权,但不具有表决权,其意见作为委员会决策的参考。

第二十四条 学术委员会实行回避制度。在讨论、审议或评定与委员本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或者有可能影响审议公正性的其他利害关系人有关的事项时,相关委员必须回避。

第二十五条 学术委员会建立报告制度,每对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等学术事项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总结。

学术委员会报告应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有关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校长应当做出说明。

第二十六条 学术委员会会议记录由委员会秘书保管,保存期10年。会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对其形成的决议进行公告,公告由委员会负责发布,委员会秘书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的审定、审议意见,应及时转达相关机构或职能部门;需要学校裁定或处理的,应及时报学校研究决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工作经费由学校根据预算拨款。

第二十九条 各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根据本章程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相应的学术机构,制定其章程,经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学校和学术委员会备案。第三十条 本章程经学校讨论通过后生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时间: 2014-10-2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遵循大学办学规律,保障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积极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把四川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是由教授和专家代表组成的学校一级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在校长领导下审议有关学术事项,统筹行使对学术事务的咨询、评定、审议和决策权。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下设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分学术委员会、理学分学术委员会、工学分学术委员会、医学分学术委员会)和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院(系)教授委员会,在校学术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校学术委员会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推动学术交流,致力于发扬学术民主,弘扬学术道德,鼓励学术创新,维护学术声誉。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评议学校一级涉及学术行为的事项,具体工作职责包括:

(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审议学科的设置、调整和建设规划,评议科研工作规划和方案,评议学校在学科、科研工作方面拟作出的重要决策,评定科学研究成果,审定学术机构设置方案,以及学校委托的其他重要学术问题的调研、考查和建议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审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评议拟引进的重要拔尖人才,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人选,推荐各类重要人才项目和人才工程候选人等。

(三)人才培养。授权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教学计划和方案,审议拟申报的重大教学成果,审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等。授权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学位授予标准及规则,学历及非学历教育的标准、教育教学方案以及发展政策等。

(四)学术道德规范。授权学术道德委员会对学术纠纷进行仲裁,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受校长委托对涉及重要学术问题的其他事项进行论证、咨询或决策。

(五)组织和联络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活动,指导、组织全校性学术交流活动。

(六)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事务。

(七)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和院(系)教授委员会职责参考校学术委员会职责运行。

第三章 组成

第五条 校学术委员会总人数不超过45人,由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坚持原则、热爱学校、能认真履行职责和坚持正常工作的在岗教授和其他在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担任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行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得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得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还可聘请少数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六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应该经过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公开公正的遴选等方式产生候选人,由民主选举等程序确定,充分反映基层学术组织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可以通过学校提名、单位或学科推荐等多种方式推荐,经校务会审议后由校长聘任。

第七条 校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人,设副主任若干人,人选由校长提名,校务会通过后提交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

第八条 校学术委员会设秘书组,挂靠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社科处,负责办理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秘书组设秘书长1人,由校长提名,一般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设副秘书长若干人,由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列席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述人选由校务会议通过,校长聘任。第九条 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参照校学术委员会标准产生,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主任、副主任由各学科学术委员选举产生。

第十条 校学术委员会下设人文社会科学分学术委员会、理学分学术委员会、工学分学术委员会、医学分学术委员会。

上述大类学科学术委员条件:应保持学科、专业方向的平衡并突出委员的代表性,人数控制在15—21人之间。各学科的委员原则由所属各学院的教授委员会负责人1名和教授代表组成,国家级科研基地原则上在所属大类学科分委员会中应有代表。

(一)人文社会科学分学术委员会。

经济学院、法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体育学院、文科类相关国家级社科基地。

(二)理学分学术委员会。

数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科类相关国家级科研基地。

(三)工学分学术委员会。

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纺与食品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科类相关国家级科研基地。

(四)医学分学术委员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华西药学院、医科类相关国家级科研基地。

第四章 运行 第十一条 校学术委员会实行例会制,每学年至少召开2次全体委员会议。校学术委员会决定重大事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主任主持,全体会议须2/3以上委员出席方为有效。决定重大事宜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同意票超过实到委员总数的2/3即为表决通过。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可根据需要召开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会议,商讨、决定校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每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任期5年,与校级领导班子换届时间相一致。委员可以连任,但其连任人数不应超过上届总人数的2/3,连任最长不超过2届。委员因身体、违法、退休、调离等产生的缺额,经校务会同意增补后,校、院结合推荐,补聘委员进入校学术委员会。

第十三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调换,由校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提出并经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3以上通过,报校长批准。

第十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予以公示,并设置异议期。在异议期内如有异议,经1/3以上委员同意,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的决定为终局结论。

第十五条 学术委员会应当建立报告制度,每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总结。

学术委员会报告应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有关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校长应当做出说明。

第十六条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根据需要可召集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联席会议。

第十七条 校学术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成立若干常设或临时性的专业组、学科组、评议组、评审组和专题组,由校学术委员会授权开展活动。

第十八条 校学术委员会在讨论、评定、审议与委员利益有关的事项时,该委员应回避。

第十九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须对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的保密事项严格保密。第二十条 大类学科分学术委员会、院(系)教授委员会运行程序参照校学术委员会运行程序执行。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有以下权利:了解与学术事务相关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信息等,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咨询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各项决议表决权;对校学术委员会工作的建议和监督权。

第二十二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须履行以下义务: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学术规范和恪守学术道德;遵守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公正、负责地履行职责;参加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及有关活动,推动校学术委员会工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由校务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

    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及其他有关条款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哈尔滨科学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41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

    长沙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长沙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促进长沙医学院学术发展,根据《中华......

    4、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2009年7月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术管理,完善学术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产清查工作方案[范文大全]

    附件1: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2006]5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库资源(精选五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库资源 2007-9-3 10:51:56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从2003年开始建设,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初步探索出农业科学数据整合和共享的路子。目前......

    基因工程原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究生院《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核基因(Prokaryoticgene):由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基因组编码的基因,以及高等生物细胞器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