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理工学院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附件1:
厦门理工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
(厦理工教[2011]27号)
为了推进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更好地规范我校本专科学生转专业的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厦门理工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我校本专科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申请、宏观控制、公开考核、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一)转专业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本着学生自愿和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原则,由教务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考核,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在操作程序上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二)各专业转专业人数由各院(系)及教务处根据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接收人数,转出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年级本专业在校生数的5%,转入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年级本专业在校生数的5%。
(三)拟申请转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限申请一个专业。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学校转专业工作在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下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具体职责为:制定转专业管理办法,确定工作日程,审批院(系)工作方案,审批学校拟接收学生名单等。
各院(系)转专业工作由院(系)负责。具体职责为:制定本院(系)转专业计划、接收条件、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工作方案;接受学生咨询与报名;组织考核以及提出拟接收学生名单等。
—1—
三、申请条件
(一)确有专长(如发表论文、著作、作品、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等)或兴趣,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二)因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三)因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四)符合国家特殊照顾政策规定(如在校生服兵役后复学等)条件者; 符合以上四款规定的由学生直接提出申请,经转入、转出院(系)同意,报教务处审核,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办理转专业手续。
(五)高考成绩不低于拟转入专业当年平均录取分数,申请转专业前没有科目补考及重修,通过转专业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才,且申请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1.转专业前所修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含3.0),可申请转入同一年级其他专业学习。
2.转专业前在本专业所修的各科成绩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含2.0),可申请转入同一年级其他专业学习。
3.转专业前在本专业所修课程中各科成绩平均学分绩点在1.5以上(含1.5)且在2.0以下,可申请转入下一年级其他专业学习。
(五)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者;
2.由招生时下一批次专业转入上一批次专业或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者; 3.定向生或委培生未经定向单位或委托单位同意者;
4.文科类学生申请转到理工科类专业或高考报名科类中文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学生跨类转专业者;
—2— 5.经转学进入我校或已有一次转专业经历者; 6.在校期间违反校规校纪受处分或应作退学处理者; 7.高职专升本申请转专业者; 8.其他无正当理由者。
四、工作程序
(一)各院(系)制定拟接收转专业学生计划。各院(系)根据本院(系)教学资源情况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拟接收转专业学生的专业、学生数,以及对申请转入学生的接收条件、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等,并报送教务处。
(二)教务处对各院(系)接收转专业计划名额进行汇总,并根据各院(系)的教学资源确定其转专业的计划名额,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后在教务处网站公布各专业的计划名额、接收条件、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等。
(三)接收院(系)公布咨询时间,安排专人或通过院(系)网站接受学生咨询。(四)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填写《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申请审批表》连同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可证明本人兴趣爱好的证书复印件等)在规定时间内送交所在院(系)办公室。
(五)各院(系)按照有关规定对所有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审核。对同意转出的学生,出具学生成绩单连同《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申请审批表》交教务处。
(六)教务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基本条件者将有关学生的申请材料转交接收院(系)。
(七)各接收院(系)对所有申请转入专业的学生进行面试,并遵照公布的接收条件和考核办法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确定拟同意转入的学生名单报送教务处。
(八)教务处对转专业学生进行审核和汇总后,在教务处网站对拟批准转专业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最后报分管校领导批准。
—3—(九)各院(系)收到学校同意转专业的正式文件后,通知相关学生于开学后两周内到相关部门办完转专业手续,逾期不办理且未事先申请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
各院(系)在做好学生学籍材料的转出或接受工作的同时,需做好转入学生的学分清查、培养方案更新和下学期修读课程的指导工作。在办理转专业手续过程中,学生必须继续在原专业学习,遵守学习纪律,不得无故缺课,否则以旷课论处。
五、附则
(一)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当学期原专业的学习任务。若出现考试作弊、违纪、旷考和考试不及格等情况或有其他违纪行为者,除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外,同时取消其转专业资格。
(二)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取得转入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后方能毕业。
(三)转专业学生的学费按转入专业入学当年的收费标准收取。
(四)转专业前已修完的课程,与转入专业相同、其学分数与要求高于或等于转入专业要求的可互相替代;无法替代的课程成绩作为校选修课的学分记入学籍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中未修的必须课程必须补修。
(五)学生转专业后的在校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制年限延长两年内。
(六)被学校批准转专业的,不得申请转回。
(七)本办法适用于2011级及以后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自颁发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4—
第二篇:2017华师大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华师教(2015)19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转专业工作,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志趣和专业选择需要,拓展学生学习和发展机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和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以及学校本科生学籍管理和招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本科学生。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中对转专业有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第三条 转专业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第四条 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一次转专业机会。第五条 学部、院系根据教学资源条件,尽量提供更多的转入计划数。各专业提供的可转入计划人数应不低于该专业年级现有学生人数的15%。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学校对各专业允许转出的名额、条件不作限制,不设立门槛。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六条 学校成立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讨论制定工作方案、讨论批准学部或院系的工作方案、审核批准学部或院系拟接收学生名单,负责组织实施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的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校教学委员会负责人和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监察处等部门负责人。秘书处设在教务处。
第七条 学部或院系成立转专业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拟定本单位转专业工作方案,接受咨询、组织考核录取等工作。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学部或院系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学部或院系教学委员会负责人和教授代表、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代表,以及负责本科教务的有关人员。
第三章 转专业类型
第八条 转专业分一般和特殊两种类型:
(一)一般类型是指学生基于对某个专业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提出申请,经考核符合条件的。
(二)特殊类型是指学生因某种特殊原因不适合或不愿意在某专业学习,提出申请并经研究同意转专业的。
第九条
一般类型转专业,在本科生的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进行。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可以提出申请,参加考核。
第十条特殊类型转专业,是指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出转专业:
(一)学生入学后因健康原因(如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可以在其他专业学习的;
(二)学生确有学业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经学校审定可以在其他专业学习的;
(三)参军退伍学生在复学后提出转专业申请,按照学校有关政策规定申请转专业。
第四章 转专业限制条件
第十一条 学生可以根据规定提出转专业申请,在校期间可以有一次转专业机会。已有转学或转专业经历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第十二条 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对转专业有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的,按照招生考试规定执行。如免费师范生、艺体类学生、外语类保送生、定向生、体育特招生等,只能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和条件下申请转专业。
第十三条 转专业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进行,已进入第三学年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第十四条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后,不得在该大类内转专业。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一般类型转专业按如下程序办理:
(一)发布通知。教务处在每年春季学期(一般为每年4月中旬)通过教务处网站、学校主页公告栏发布转专业工作通知。一般情况下,学部、院系应通过本单位网站或其他适当工作方式布置工作,提醒学生。
(二)公布计划。各学部、院系按照教务处转专业工作通知要求,在本科教务系统上传转入学生计划数、申请条件、咨询时间和地点、考核时间和地点、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成绩构成等。教务处审核通过后,通过本科教务系统、教务处网站、学校主页公告栏和学部、院系向全校统一公布。
转入专业有特殊要求的,应该在公布计划时说明。非师范专业学生转入师范专业须经学校心理测试和面试。
(三)学生申请。根据教务处发布的转专业工作通知要求,以及学部或院系公布的转专业考核要求,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陆本科教务系统提交转专业申请。逾期不再接受申请。每位学生只能申请填报一个专业。
(四)接受咨询。报名截止后,教务处公布各专业的实际申请人数。学生可在本科教务系统实时查询报名人数。教务处和学部、院系安排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接待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咨询。
(五)组织考核。学部或院系组成转专业考核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规则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
考试过程应做到可追溯、可倒查。对每位申请者的各项分值如笔试、面试等考核项目须有明确的书面记录,同时录入本科教务系统。
(六)录取公示。转入专业所在学部或院系根据申请转入学生的考核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报送教务处。拟录取名单经领导小组审核后,通过教务处网站和学校主页公告栏向全校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的名单报学校批准后,发文公布。
转入专业的录取人数一般不得超过公布的接受计划数。如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排名位列计划数最后一名且出现成绩相同者,转入专业所在学部或院系可以向教务处提出增加转入计划。
(七)监督检查。教务处负责转专业工作组织、指导。监察处和教务处负责督查转专业工作。对于部分热门专业转专业的考核录取,监察处和教务处应安排人员参与某些环节的现场监督。
第十六条 特殊类型转专业按如下办法办理。
(一)因健康原因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向学部或院系提出申请,提交学校指定医院开具的证明材料,经所在学部或院系与教务处核定后,由学生所在学部或院系签报。学生在符合高考招生规定的前提下,接受转入专业的考核。考核通过者,经教务处审核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
(二)因学业困难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向学部或院系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部或院系和教务处核实学生成绩单后,由学生所在学部或院系签报。学生在符合高考招生规定的前提下,接受转入专业的考核。考核通过者,经教务处审核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
(三)参军退伍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在复学后的两星期内提出转专业申请。学生在符合高考招生规定和参军退伍学生转专业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学生参加转入院系的考核。考核通过后,由学生原所在学部、院系签报教务处批准。
第六章 其他
第十七条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接受具有适教、乐教、善教潜质的优秀非师范专业学生申请转入免费师范专业或非免费师范专业。
免费师范生必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通过校内转专业被免费师范专业录取的学生,学校将其免费师范生协议书寄至学生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署协议后,学生才正式获得免费师范生身份。对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同意签署免费师范生协议书的,学生须回原专业学习或选择非免费的师范专业;如果学生选择的新专业有非师范班级,也可以选择到非师范班级。
当没有免费师范生计划的省份和没有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的专业,不接受转入免费师范专业。
第十八条 学生转专业申请被批准后,不得申请退出。学生转入的年级由转入学部、院系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确定。学生转入新专业后,须按照转入年级专业培养方案,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修满相应学分才能毕业。若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
学生在原专业取得的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选修)学分可直接转入新专业,其他学分经申请可作为转入专业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计入。转专业学分认定在转入新专业的第一学期的第六至八周进行。
第十九条 在读期间(包括免费师范生),因学生个人原因(包括转专业)引起的延长学习期,其延长期间的费用(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由学生本人承担。学费标准按照《华东师范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批准转专业学生从下学期开始进入新专业学习。被批准转入新专业的学生应认真完成当学期的学习任务,若有违法违纪、旷考等行为,取消其转专业资格。
第二十一条 学生转专业考核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或考试作弊行为的,学校取消其转专业申请资格,并按照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严肃处理。学生转专业之后,发现有弄虚作假或舞弊行为的,学校取消转专业资格,退回原专业,并按照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如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应政策有变化,按新的政策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华师教„2011‟44号)作废。
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11月17日
第三篇: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40.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为全面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优秀拔尖学生的脱颖而出,使学生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契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东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东大校字〔2017〕66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组织
在东北大学转学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统筹组织全校转专业工作;各学院(部,以下简称学院)应当成立院级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院转专业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和集体决议的原则;
(二)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原则;
(三)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原则;
(四)确保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转入专业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相匹配的原则;
(五)择优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的原则。
三、转专业的基本条件
(一)非定向培养全日制本科生;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任何违纪违法记录;
(三)符合相关专业学习的身体要求;
(四)转专业时无不及格记录。
四、不予转专业的情形
(一)未报到入学、未注册取得学籍或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三者之间跨类别的;
(三)文史类(哲学、教育学、文学、法学)专业要求转到理工类(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
(四)毕业年级学生;
(五)休学期间的以及应予退学者;
(六)已转过专业者(学校专业调整等除外);
(七)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不能转专业的。
五、转专业的学生类别
(一)学业优秀类
总平均学分绩点位于本专业前20%的学生。
(二)学科专长类
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在相关专业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在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或提供特殊专长证明证实转到相应专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发挥其特长的学生。
(三)学业困难类
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证明,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
(四)其他类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予以优先考虑。
六、转专业工作程序
(一)学业优秀类转专业一般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第二学年开学前进行。学科专长类、学业困难类、其他类转专业学生,可在第三至第六学期提出申请,由转出、转入学院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考核,上报学校审批。
(二)休学创业复学后学生转专业
1.在创业期间,经过学习和实践,确实在某一专业领域产生了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在复学后按学科专长类申请转专业,经转入学院按规定程序考核后,报学校审批。
2.学生确有有效的创业活动和经历,且创业活动经历与专业相关,经过创新创业学院和所在学院按规定程序考核后可申请转入原学院其它专业学习。
(三)退役后复学学生转专业,按国家及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四)各学院应制定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考核程序、转出、转入学生人数等,并上报教务处备案后在学院内公示。
(五)申请转专业学生需填写《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上报所在学院,学院组织转出审核,签署意见后转相关学院。转出学院公示拟转出的学生名单,并报教务处备案。
(六)各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的教授考核小组,对申请转入学生进行考核。学院要公示拟转入学生名单,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
(七)教务处汇总全校转专业学生名单,进行全校公示,上报学校审批后,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手续。
七、转专业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学生转专业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各学院应制订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校院两级的工作实施方案和转专业名单要进行不少于三个工作日的公示。
(二)各专业转出、转入的学生人数在同年级本专业学生数的5%至15%之间。
(三)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计划修读课程,是否需要补修相关课程,由学院根据学生学业情况等自行确定。学生在转专业前获得的课程学分,由转入学院根据新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认定和转换。学院应当在转专业后第一学期开学两周内完成上述认定等工作,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专业学费按学生所在专业分段收取,转专业前按原专业标准收取,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标准收取。
八、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原《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东大教字〔2014〕56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四篇: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
厦理工〔2005〕89号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学生干部正确履行职责,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等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生干部队伍是联系学院和广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和在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二条 各级党团组织必须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干部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第三条 学生干部要热心为同学服务,关心和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任何学生干部不应脱离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
第四条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必须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第二章 学生干部的选用和任职条件
第五条 学生干部的选用要遵循“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程序,根据不同岗位职责的工作要求,在公平、公开的前提下,经过推荐、自荐等不同形式,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组织任命或招聘等方式产生。1
班级学生干部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级学生干部的任期为一年,届满一般应进行改选。
系学生干部由系组织选举或任命。系学生干部的任期为一至两年,换届时间由各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院学生干部选拔由系在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中推荐,由院学生工作部门或主管部门
组织考核并任用,学生会及团委会学生干部的产生根据有关规定或章程组织选举或任命。
第六条 学生干部任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选拔学生干部必须进行全面考核,具体条件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政治素质;
2、遵纪守法,自觉贯彻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敢于同一切违法违纪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3、勤奋学习,学习成绩优良;
4、集体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特长;
5、自身修养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谦虚谨慎,起模范带头作用;
6、热心学生工作,热情服务同学,发挥桥梁作用。
第七条 学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自动辞职:
1、言行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在政治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者;
2、违反国家法令、法规和校规校纪, 造成不良影响, 受到院、系处分者;
3、任职期间一学期内有两门以上课程(含两门)不及格者;
4、闹不团结, 意气用事, 使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或集体利益及名誉受到损害者;
5、以职权谋取私利, 经教育不改, 或从事其他与学生干部身份不符合的活动, 严重损害集体利益或者名誉者;
6、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准低下, 在学生中影响不良者;
7、工作能力不能胜任所担任职务者。
第八条 学生干部自动辞职程序如下:
1、学生干部提出辞职报告, 交同级团组织、学生会;
2、团组织、学生会组织或主管部门接到学生干部的辞职报告后,应召开会议讨论,对确有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干部,准予辞职。
第九条 根据第七条规定,学生干部应该辞职而不辞职的,各级团学组织或主管部门应通过适当途径将其免职或撤职。
第三章 学生干部的管理和考核
第十条 学生干部考核工作,根据“谁主管、谁考核”的原则,由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评定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称职(60—79分)、不称职(59分以下)四个等级,优秀的比例应控制在20%左右,考核情况载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十一条 学生干部考核同学生干部评优、综合测评得分挂钩。学生干部考核未达到“良好”以上,原则上一年以内不作为入党推优对象。学生干部考核为“不称职”的一律免职;在任期间因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院纪律处分,或者在工作中因不履行职责而出现重大工作事故,由主管部门予以免职。
第十二条 学院每年在本专科学生中进行一次优秀学生干部及社会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并予表彰。
第四章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第十三条 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采取“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1、开展理论学习。学生干部理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知识。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有关理论、国家政策法规以及与青年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件。理论学习由各系或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次学习要有记录、有考勤。
2、开展培训工作。每学年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累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周,主要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行。培训要集中围绕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工作布置、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
3、坚持干部例会制度。学生组织应坚持每月一至两次的工作例会制度,并做好会议记录。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老师和各系辅导员应经常参加学生干部例会。通过例会制度达到研讨工作、布置任务、交流思想、反馈信息、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
4、在学生干部中做好推优工作。各系党支部应有计划地把政治思想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选送到学校党校参加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推优”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生干部。
5、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对学生干部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的原则,鼓励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工作,信任并恰当使用学生干部。在明确各
级学生干部职责的基础上,让学生干部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主角作用。
第五章 学生干部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学生干部享有下列权利:
1、代表学生参与学院教育和管理事务, 加强学院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与广大学生的联系, 促进学院工作、服务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工作, 参与有关学生事务的协商工作;
2、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在维护学院整体利益的同时, 维护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
3、对本级或上级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工作有讨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并有权要求其改进工作;
4、有被推荐或自荐到更高一级团学组织任职的权利;
5、有维护集体、他人及自身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
6、按学院的有关规定享受其他应享受的待遇。
第十五条 学生干部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及时反映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呼声;
3、团结广大同学, 积极为同学服务;
4、认真组织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5、做好本职工作, 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6、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7、模范遵守国家法令和校规校纪。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学生干部是指:
1、院团委学生委员、院学生会委员;
2、院学生会副部长、学生社团会长(社长);
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直属的学生组织负责人;
4、系团总支学生委员、系学生会委员;
5、各班团支部委员、班委会委员。
学生干部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避免重复或虚设。学生干部岗位及人数由同级学生工作部门确定,报请直属分管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实行。
主题词:学生干部管理办法
抄送:各系团委有关部门
厦门理工学院2005年8月26日印发
第五篇:湖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行文
(湖大教字[2012]31号)
湖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
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为本科生提供转专业学习的途径。为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转专业有关工作,特对原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如下。
第一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须为我校在籍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
(一)属于提前批招生专业(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下同)的学生;
(二)从外校转入我校的学生;
(三)在校期间已转过专业的学生;
(四)因休学或其他情况转入下一年级的学生;
(五)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不予转专业的学生。
第三条属于提前批招生的专业不接收转专业学生。按文科类录取的学生不能申请转入只招理科类考生的专业(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国防生转专业按国防生相应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条学校每年4-5月份集中办理转专业工作,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个转入专业,初审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
第五条学生申请转专业,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一年级申请转专业,原则上要求跨专业类(专业分类按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文件,下同)。
(二)二年级申请转专业,一般只在同专业类之内转专业。
(三)正常情况下,三年级及以上年级不再转专业。(注:三年级可在同专业的专业方向(组)之间选择,并由学院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由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和申请转入学院提出意见,经教务处审核,可转入其它招生计划未满专业学习。
(一)确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院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继续学习,但尚能在校内其他专业学习的;
(二)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经学校认定,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的。
第七条 已修核心课程有多门未通过者,可申请降级转入其它计划未招满专业,其应修课程及学分数,应按转入年级学生入学教学计划执行。
第八条 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计划,为该专业原核定的招生计划10%到20%,具体比例分别如下:
(一)理学(数学类、统计学类除外)、工学门类专业,比例10%;
(二)理学中的数学类和统计学类以及其他门类专业,比例20%。
(三)经学校特批的,按学校批复办理。
第九条如申请转入学生数在该专业可转入计划以内,学院制定规则予以接受。如申请转入学生数超过转入计划,学院须制定遴选办法。各专业遴选办法由学院制定报教务处审核后公告。
第十条学院拟接受转入学生名单确定后,报教务处审核并在学院和教务处网站上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者,由教务处报送分管校长审批,审批通过者由教务处负责学生相关手续的办理。
第十一条经批准转专业的学生按照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修课,毕业条件按转入专业要求执行。与转入专业核心课程不一致的已修课程学分,不可替代转入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但可替代转入专业非核心课程学分。
第十二条学校成立本科生转专业领导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校领导担任组长,教务处、学工部、计划财务处、纪检处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各学院成立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主管教学副院长和其他
有关人员组成。
第十三条学校发文公布获准转专业学生名单后,转入学生原则上应插班就读,各学院及时安排接收学生班级并报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及时将重新编班后的转专业学生名单提供给学生工作部、计划财务处和后勤处。
第十四条转专业获得批准的学生必须在下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到转入学院报到。学生逾期未报到,或在报到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或经查实学生申请转专业资料不实的,取消转专业资格。
第十五条专业学费按学生所在专业分段收取,转专业前按原专业标准收取,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标准收取。学分学费按学生修读课程学分收取。
第十六条学校本硕连读班、李达实验班、理科基地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内学生转专业按学校相应管理办法执行,不按本办法管理。
第十七条本办法于2012年4月13日校长办公会通过,从2011年入学的本科生起实施,原《湖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试行)》(湖大教字[2010]44号)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