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DOC)
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法
2、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刑法
5、犯罪主观方面
6、故意犯罪
7、过失犯罪
8、刑罚
9、自首
10、立功
11、缓刑
12、减刑
13、假释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6、民事法律行为
17、代理
18、民事诉讼时效
19、所有权
20、按份共有
21、共同共有
22、他物权
23、遗嘱
24、合同
25、要约
26、证据
27、侦查
28、取保侯审
29、辩护
30、行政诉讼
【参考答案】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4、刑法: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如何处罚的法律。
5、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6、故意犯罪: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7、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8、刑罚:是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方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对犯罪分子适用。
9、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交待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10、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11、缓刑: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12、减刑: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而减轻其刑罚执行的制度。
13、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6、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7、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该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18、诉讼时效:指在法定期间内,当事人如果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制度。
19、所有权:指财产的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依法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0、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按确定的份额对同一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共有。
21、共同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不分份额地对同一财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22、他物权:指财产的非所有人根据法律规定或所有人的意志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
23、遗嘱:指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及与财产相关的其他事务进行预先的处分,并于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4、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协议。
25、要约:要约是表达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愿。
26、证据: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27、侦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仅限于自侦案件)的职责,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和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证据、鉴定、通缉等手段,查明案件真实情况。
28、取保侯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未被拘留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方法。
29、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指控,根据事实和法律,指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0、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共人员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决的诉讼活动。
二、简答题
1、法具有哪些特征? 答:法具有下列特征:(1)具有规范性;(2)具有国家意志性;(3)具有国家强制性;(4)具有普遍性。
2、法与政策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者的区别是:
(1)两者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3)两者调整的范围、方式不同;(5)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者的区别是:(1)两者起源的时间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3)两者的具体内容规定不完全相同;(4)两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6)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
4、我国的各主要国家机构的地位是什么? 答:我国的各主要国家机构及其地位是: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具有最高地位。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也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向全国人大负责,并在人大开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居于国家机构的首脑地位,所从事的一切职务活动都以国家最高代表的身份进行,但没有超越或与全国人大相等的权力,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受人大监督,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4)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
(5)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一个独立机构。中央军委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6)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5、犯罪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1)犯罪具有社会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6、犯罪成立包括哪些条件:
答:犯罪成立的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的人。
(2)犯罪客体:指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活动侵害的社会利益。(3)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4)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所规定的,确立犯罪必要的各种客观事实特征。
7、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刑法规定如下: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能作为犯罪处理。
8、正当防卫行为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正当防卫行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进行。(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
(3)行为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利益才能进行正当防卫。(4)行为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利益才能进行正当防卫。(5)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不能施加给第三人。
9、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原因包括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原因主要包括:(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一行为,但是由于对方的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导致行为人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
(3)双方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4)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5)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
10、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哪些? 答:遗嘱的有效条件是: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遗嘱能力;(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3)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4)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
11、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规定了哪几种类型?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基于自然血亲而发生的父母与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以及基于法律拟制而发生的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和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婚姻法对上述类型的父母子女关系分别规定如下:
(1)父母与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非婚生子女是指非夫妻关系所生的子女。在我国非婚生子女的地位与婚生子女是完全相同的。
(2)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因合法收养而成立,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3)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基于相互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抚养,才适用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的父母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因继子女成年独立生活而自然终止,一方要求解除这种关系,必须向人民法院起诉。
12、婚姻法对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姊妹间的关系是如何规定的?
答:婚姻法规定:
(1)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2)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3)有负担能力的史、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13、准予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6)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14、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哪些? 答:合同的下列条款必不可少:(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即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争议的解决办法。
15、合同无效包括哪些情形? 答:合同无效包括下列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还规定了两利免责条款的无效:(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16、什么是可撤销的合同?有哪几种情形? 答: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因某种法定的原因当事人请求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包括下列三种情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即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属于重大误解。
(2)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显失公平的,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的,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利益,那么是否维持这种合同效力的权力由受害方行使。
17、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哪些种类? 答: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有:(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18、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哪些方法?
答: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检、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剥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拘传:指司法机关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强制方法。
(2)取保侯审:指公、检、法机关责令未被拘留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方法。
(3)监视居住:指公、检、法机关责令未被拘留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或指定的住所的强制方法。
(4)拘留:指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5)逮捕:指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强制方法。
19、行政诉讼中对被告的举证责任有哪些主要规定? 答:被告的举证责任如下:
(1)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2)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3)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20、合伙企业有哪些特征? 答:合伙企业具有下列特征:
(1)合伙企业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出资;(2)合伙企业以合伙协议为基础;(3)合伙企业的财产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4)合伙企业的事务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处理或委托一人或数人处理;
(5)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6)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1、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是什么? 答: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是:(1)营利与互利的相互兼顾;(2)资金联合与劳动联合的有机统一;(3)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同时并存。
22、申请开办农民股份合作企业须提交哪些文件? 答:开办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申请批准时提交下列文件:(1)村民委员会证明(2)合股者的协议书(3)企业股份合作章程
23、农村土地承包的程序有哪些步骤? 答:农村土地承包程序: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5)签订承包合同
24、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哪些?
答: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共9分,每项1.5分)(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2)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3)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4)承包土地的用途;(5)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6)违约责任
25、农村土地承包方的义务有哪些? 答:承包方享有以下义务:
(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2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
(2)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原则。(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年限的原则。(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原则。(5)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原则。
2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有哪些?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转包:指承包方把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转交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耕种。
(2)出租:指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将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3)互换:土地承包经营人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换给他人行使,自己行使从他人处换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转让:指土地承包经营人将其所拥有的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28、转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转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符合下列条件:(1)转让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经发包方同意。
(3)受让方应当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29、植物新品种取得品种权,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新品种取得品种权,须具备下列条件:
(1)新颖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保护前没有商业化或者没有推广使用。
(2)特异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3)稳定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不变,即特异性是稳定的,在一定的繁殖世代中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变化。
(4)一致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
30、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的特征是什么?
答: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人类不应当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作为取得当今发展的代价;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标模式;再次,可持续发展要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以科技和知识化的劳动投入为主,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利益的农业,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投入的合理性;(2)系统的协调性;(3)发展的持续性和综合性。
31、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我国政府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有力的行动,并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具体有:
(1)保护耕地(2)保护基本农田
(3)实行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4)实行退耕还林(草)(5)保护渔业资源(6)保护森林资源(7)保护草原
第二篇:《教育政策法规解读》自测题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自测题
一、填空题
1.《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5.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6.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7.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8.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10.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选择题
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2.实施义务教育(D)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4.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备条件;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这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A)
A.国家职责B.家庭的职责C.社会职责D.学校的职责
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6.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B)
A.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
B.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行并应尽的义务
C.国家用法律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D.社会为九年义务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7.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8.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D)
A.由学校予以赔偿B.由直接责任人赔偿
C.学校和直接责任人各赔偿一半或协商赔偿
D.由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9.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A)
A.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
B.幼儿园教育和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两个阶段
D.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个阶段
10.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保障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三、简答题
1.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2.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 ⑴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⑶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答:(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简述《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的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简述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答:(1)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
(2)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利的。
(3)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的。
(4)如果学校违反《义务教育法》,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5)违反《义务教育法》开除学生的。
(6)如果学校选用了未经审核的教科书的。
四、论述题
1.结合工作实际,论依法行使教师的权利。
答: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它包括
(1)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也可称积极行为的权利。如《教师法》规定:“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2)教师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如《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
(3)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的权利。2。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论述。
2.结合工作实际,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答:学校与学生存在着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如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等。(2)学校与学生是平等的,即学生从注册时起,就有权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与服务,同时,也应遵守学生的法定义务及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等法定义务,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3)结合工作进行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擅自离开课堂,导致学生受伤
1990年5月的一天,某中学化学教师徐x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赶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徐X随即向学习委员交待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等他安顿下父亲匆忙赶到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做一团。原来徐X离开实验室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3位同学被硫酸烧伤,其中一位用硫酸溅在眼皮上,造成轻度毁容。事发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徐X的责任,而学校则以学生烧伤纯属自己违犯实验规则所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要求。在这起学生烧伤事故中,教师有无过错?
参考答案:
这起实验课上学生被硫酸烧伤一事教师徐x是有责任的。首先,徐X因私事未经任何请示离开实验课堂应属擅离职守的行为。其次,学生因争着动手做实验而造成烧伤事故,虽属学生自己违犯实验规则,但与徐X擅自离开课堂的行为是有关系的,因为教师有责任维持正常的实验课教学秩序,约束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导致学生受伤,因此徐X擅离职守的行为与学生受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再次,上化学实验课,利用一些危险物品做实验,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而徐X擅离职守的行为,说明其在主观上存在轻信学生能够避免
第三篇:涉农法律法规内容
涉农法律法规内容
200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是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制定的。该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办法对如何办证作了明确规定,即承包耕地、园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从事种植业生产活动,承包方依法取得农村土
承包草原、地承包经营权后,应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予以确 认。水面、滩涂从事养殖业生产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规定确权发证。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承包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实行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承包方,经依法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承包期内,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须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因转让、互换以外的其他方式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合并的,应当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
承包期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法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承包方提出书面申请,自愿放弃全部承包土地的;承包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丧失的;其他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形。
农民权益的保护措施更加完善 —— 居民身份证不再是查验重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
将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居民身份证法》,不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现行的居民身份证制度,而且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更加完善。
以前,随意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公安机关可以随意扣押居民身份证,就连市容、工商等机关都可以随意扣押居民身份证,后来虽然统一到只有公安机关可以暂扣,执法主体减少了,但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范围并没有得以规范。
《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今后,外来人员是否携带身份证不再是被检查的重点,对外来人口的检查重点也从身份证转移到暂住证上。
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警察也不能随意检查居民的身份证,只有遇
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才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以及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查验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或者利用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虽然规定是否携带身份证不再是被检查的重点,但需办理如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的,则应主动出示身份证。
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 —— 实 行执业注册制度考核合格方能执业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
条例规定,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员。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条例同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 每 2 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为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和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乡村医生应当按照培训规划的要 求至少每 2 年接受一次培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对乡村医生的考核,每 2 年组织一次。乡村医生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经考核不合格的,在 6 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其他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国家从 2005 年起,全部取消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为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对农民种粮面积进行粮食补贴,2006 年每亩补贴标准为 26.30 元。、对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 0.20 元 /
斤(只限于种子公司购买良种时进行补贴)。、对大型农机具购置实行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村五保户实行五保供养制度,年人均供养水平为 1050 元。、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国家在农村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筹资办法为农民每人每年自筹 10 元,中央财政补贴每人每年 20 元,省、市、县三级每人每年补贴 10 元。、从 1998 年起我县逐步实行以中低产田改造、渠路林三配套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鼓励农民治理生态 , 对退耕还林(草)农户按面积进行补贴 , 每亩补贴标准为 160 元。、从 2006 年开始,国家对农村贫困户、特困家庭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免课本费、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农村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小学每人每年 150 元,初上每人每年 200 元。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课书。对困难家庭寄宿生实行生活补贴。、为解决农村特困家庭生活困难,国家在农村实行特困家庭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对年人均收入低于 600 元的农民按每人每月 10、15、20 元的标准进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耕地承包期为 30 年。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等。经营权可以实行流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
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做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工作,并接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监督。、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夫妇年满 60
周岁,每人每年享受 600 元的奖励扶助。当年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 3000 元。独女领证户一次性奖励 1000 元。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家庭子女省内升学(初中升高中、高中报考省内大学)加 20 分。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至 16 周岁每月享受 10 元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两女户发给每对夫妇 600 元养老储蓄,家庭子女上中小学时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第四篇: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还是有很多的。有国家的还有地方的。
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农业部——(2009-6-1)阅930次
·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5-31)阅477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阅437次
· 农业部关于下拨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通知
/农业部——(2009-5-27)阅634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阅241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阅263次
·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农业银行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5-18)阅40次
·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5-11)阅31次
·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漳州市2009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5-11)阅13次
·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5-11)阅2次
· 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国务院——(2009-5-10)阅591次
· 农业部农机化司关于印发《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数据分类和标准代码规范》的通知 /农业部——(2009-5-8)阅394次
· 农业部关于加强内陆捕捞渔船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2009-5-7)阅408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农垦“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6)阅212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2009-5-5)阅421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
/兽医局——(2009-4-30)阅187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4-29)阅332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门人感染猪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2009-4-29)阅248次
· 农业部关于下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预算的通知 /农业部——(2009-4-27)阅216次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9-4-27)阅27次
·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4-23)阅276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
/农业部办公厅——(2009-4-22)阅264次
·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意见的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2009-4-17)阅8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豆产业发展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4-15)阅227次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4-15)阅32次
· 关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4-13)阅514次
·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农办《南通市农业保险试点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4-13)阅87次
· 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国农业银行抚州市分行关于金穗惠农卡发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4-12)阅9次
·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深入开展电脉冲捕捞作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4-10)阅327次
·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2009-4-9)阅2次
·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 财政部——(2009-4-8)阅276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4-8)阅215次
·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2009-4-7)阅42次
·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结算进度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2009-4-3)阅502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秸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4-3)阅200次
· 农业植物品种权执法专项检查方案
/农业部——(2009-4-2)阅408次
·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4-2)阅44次 ·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利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4-2)阅86次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制止违法宣传“无抗奶”意见的函》修改意见的函 /农业部办公厅——(2009-4-2)阅272次
·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梅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农业局关于促进梅州市农产品食品出口实施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4-2)阅1次
· 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农业开发用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人事应该了解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保规定、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卫生及安全条例、薪酬与假期的相关规定,劳动部及其他相关部委出台的配套细则、条例、意见、通知、办法、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细则、条例、意见、通知、办法、要求等,所在行业的行业规范、公约,再加上单位本身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五篇:教师:法律法规自测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培训(法律法规自测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题型示范
一、单项选择题(考试时每小题1分共9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的职业从性质上看是(C)。A.专职德育人员 B.专职教学人员 C.教育教学人员 D.一般工作人员
2.要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学历条件是(B)。A.中师毕业 B.大专毕业 C.本科毕业 D.研究生毕业
二、判断题(考试时每小题2分共3小题)。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三、论述题(考试时1小题10分)。
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1.结合实际,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学生权利的规定及其意义。答题思路(实际考试时试卷将不出现此“答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对学生的基本权利规定如下: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学生权利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论述提示:
①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他的意义在于..,所以学校必须..(P47)
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 失,学校以及相关责任人要负法律责任..(P52)③《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④为确保学生最基本权利的实现,学校要做好……等方面工作。
2.结合实际,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及其意义。答题思路(实际考试时试卷将不出现此“答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规定如下:(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考生须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教师权利的实现和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考试时1小题15分)。
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有针对性。
1.某小学语文科张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第二天上课检查作业时,他发现学生李某未完成作业。张老师非常生气,当众痛骂学生“懒得像头猪”,并要求该生抄写当天所学的新课文10遍。到了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作业,也未抄写课文,张老师于是大发雷霆,当众责令该生立即抄写课文100遍作为惩罚。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从现行相关法律的角度看,张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2)根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张老师有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处分? 答题思路(实际考试时试卷将不出现此“答题思路”):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等规定,明确教师和学生各有哪些法定权利。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规定,判断张老师的行为侵害了学生的那些法定权利。
(3)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判定张老师的行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判定张老师可能受到哪种处分。
(注意:法条的具体内容要写全面)
2.2006年10月某一天,某校初二学生何某趁陈老师上课板书之际,偷偷地在 下面抽烟。陈老师发现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烟来,但何某再三否认自己抽烟。于是,陈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打了他两个耳光,恰好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聪。
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陈老师的行为违反了现行哪些法律的规定?请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2.如果陈老师的行为不合法,他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答题思路(实际考试时试卷将不出现此“答题思路”):
(1)明确学生何某享有哪些法定基本权利,并指出其法律依据。(2)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事实,判断陈老师可能侵犯了学生何某的哪些法定权利。(3)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认定陈老师违法行为的法律性质。如果认定陈老师行为违法,则分析他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答:(作业P119典型案例)
①《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受教育权和保护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学生何某享有上述法律法规赋予的人格权、受教育权和保护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一、四款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从阅读材料来看,陈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该冷静处理,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错即改,而不能凭一时冲动体罚学生。很明显,陈老师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上述“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规定。与此同时,陈老师面对全体学生,怒气冲冲地骂了学生何某一顿,是侮辱学生人格行为,有失教师体面,没有做到为人师表,没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没有履行教师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虽然陈老师内心上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维护课堂纪律秩序,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违背了保护未成年人应当遵循的工作原则,违反了《教育法》、《教师法》有关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由此可见,陈老师侵犯了学生何某的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保护权。
③陈老师不但不履行保护学生的职责,反而动手打了何某两个耳光并导致其左耳失聪,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属于体罚学生的违法行为,由此产生的后果较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一方面陈老师所在的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并可以对陈老师的过错进行追偿;另一方面同时给予陈老师行政处分或解聘处理,以此教育陈老师本人和学校全体教师,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
第二部分:自测题及答案 《教育法规基本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属于(B)范畴。P16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基本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部门规章 2.下列各题中,(B)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P12 A.校舍 B.学校 C.教学设施 D.教学成果
3.(D)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P15 A.教育法的渊源B.教育法律关系C.教育法律规范D.教育法的体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这是(B)P9 A.授权性法律规范B.义务性法律规范C.禁止性法律规范D.权义复合性法律规范 5.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D)。P18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地方性法规 D.教育规章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C).P20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的。(×)P8 2.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P9 3.《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这是禁止性法律规范(×)。P10 4.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P17 5.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
(掌握《教师法》37条、《义务教育法》29条、《未成年人保护法》
21、63条)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结合实际,论述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及种类。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参考P22-23)
(1)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而需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表现在:
①责任主体的特定性;②责任依据的特定性;③责任类别的综合性。
(3)教育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的不同,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考生可联系实际案例或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述问题:(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3)违法主体是谁?(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第38条等规定。《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李某及个体户。
(4)根据《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对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对非法招用应当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8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7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师林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某宗教。林某的行为违背了(C)。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B)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A.学校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地方人民政府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C)制度。A.任用 B.任命 C.聘任 D.雇用
4.《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C)。A.只能提出申诉 B.只能依法提起诉讼
C.可以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D.既不能提出申诉,也不能提起诉讼 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D)。
A.民事责任 B.经济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6.《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B)。
A.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B.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B)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D.少数民族学校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
4.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5.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权利的规定及其意义。(考试大纲题型、上述已讲过)
答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对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规定如下: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学生权利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初中三年级学生严某考试时在试卷下面放有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以没收。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于是对其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一直未给予任何书面答复。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1)学生严某作为受教育者,享有《教育法》规定的哪些基本权利?(2)学校的行为合法吗?请结合案例加以具体分析。(3)严某采取的维权方式是否符合《教育法》规定?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1.《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包括“(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校的行为侵犯了严某的受教育权。严某违反了考试纪律,应当受到相应的纪 律处分。但学校的处分应当适当,而不应剥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严某的受教育权。
3.《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起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由此,严某向学校提出申诉是合法的。考生再根据以上答题思路,适当展开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C)义务教育制度。A.五年制 B.六年制 C.九年制 D.十二年制
2.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A.5,6 B.6,7 C.7,8 D.8,9
3.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准确的是(B)A.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B.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C.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5.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设置规划的要求,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C)
A.早于居民区的建设 B.晚于居民区的建设
C.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D.待居民区的建设完毕后进行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B)放在首位。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7.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D)事业。
A.行政性 B.公共性 C.经营性 D.公益性
8.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B)。
A.考试、就近入学 B.免试、就近入学
C.免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D.考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B)。A.三级、二级、一级 B.初级、中级、高级 C.初级、高级、特级 D.初级、中级、特级
10.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A.课本费 B.校服费 C.学费、杂费 D.住宿费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处分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3.某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补课,这不属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为。(×)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由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决定。(×)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可以不负责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结合实际,论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P65、2008年初中教师考试题)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因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2)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3)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B)。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人员 D.劳动者
2.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应当由(C)。
A.学校确定 B.教师确定 C.学校和教师双方协商确定 D.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3.教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B)日内,作出处理。
A.十五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4.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B)。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者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B)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6.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是(B)。
A.客观、公开、即时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实效、合理 D.公开、公平、公正
7.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8.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C)。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情形是(D)。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6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中国公民只要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p96 2.遵守职业道德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不是教师的法律义务。(×)3.《教师法》规定,学校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教师法》关于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的规定及其意义。答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解聘教师的规定如下: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2)项、第(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解聘教师的情况展开论述。(参考P103)
2.结合实际,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权利的规定如下:(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对教师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如下: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出处理。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情况展开论述。(参考P89和P106)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安徽合肥某学校和附近学校约定,每学期举行一次联合考试(简称“联考”),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对任课教师进行奖惩,对“联考”成绩差的班级,学校扣罚任课教师工资。实行“联考”后,一些教师为获取奖金或避免处罚而抢占课时、搜罗资料、竞猜考题,使学生负担加重,积极性受挫,而教师人人自危,把素质教育抛掷脑后。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P186第7条、参考P89)(2)学校以“联考”成绩差为由,扣罚任课教师工资的做法是否合法?(P172《教育法》第33条、P186第7条第4款)
(3)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如果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其合法权利,可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P106第39条、参考P107)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根据《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明确教师享有的六项法定权利;(2)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判断学校的做法侵害了教师的哪些法定权利;(3)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明确教师的法律救济途径。考生可根据以上答题思路,适当展开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A)。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C)。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D)。A.优先救护妇女和儿童 B.优先救护学生 C.优先救护老人 D.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C)的原则。
A.教育与惩罚并重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教育与保护并重
5.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D)。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C)和青春期教育。
A.职业辅导 B.安全辅导 C.心理健康辅导 D.特长辅导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B)。
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8.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A)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A.特殊、优先 B.特殊、重点 C.重点、优先 D.额外、优先
9.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C)。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10.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国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1.在某小学六年级(4)班,教师王某在教室里上科学课,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摆放不高,在教室后面的同学都站起来看,并且在小声议论。王老师要求后面的同学安静并坐下,同学们坐下后王老师继续做实验,可过了一会儿,后面的同学又站了起来,而且议论声更大,坐在最后排的学生张某和几位同学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向前挤过来,王老师叫他们退后,可张某他们不听,而且张某还大声说“我们坐在后面什么也看不见”。王老师看到张某不听自己的话还顶撞自己,于是拿起粉笔刷就向张某扔过去,粉笔刷正好打在张某的头上,由于这种粉笔刷是长方形的,而且外层是铁皮的,粉笔刷的角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头破血流,张某当场晕倒在地。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王老师的行为违反了现行哪些法律的规定?请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2)根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王老师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处分?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如何处理?
(参照教师体罚学生案例组织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教师王某行为的违法性质。
(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分析教师王某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分析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
2.2006年5月11日,因为学生没有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交上,某小学的一名年轻女教师黄某竟罚16名二年级小学生打自己耳光。事后,黄某称,当时只 17 是想,父母养活孩子不容易,而孩子却不好好学习,感到很生气,就做出了这种错误的事,现在很后悔,感到对不起学校领导,对不起家长。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教师黄某的行为合法吗?请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进行分析。
(2)如果黄老师的行为不合法,他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参照教师体罚学生案例组织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教师黄某行为的违法性质。(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分析教师黄某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3.一天上午上课时,因男生傅某(十五岁)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他进行教育拒不接受,教师李某十分气愤,先用右手推傅的左肩膀一下,傅仍不承认错误,又用右手打腹胸下部一拳和后腰一拳。傅某当日下午四时感到腹痛,晚九时送医院急诊,诊断为脾破裂两处。经急诊手术,将脾切除。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李老师的行为合法吗?请运用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2)如果李老师的行为不合法,他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参照教师体罚学生案例进行组织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李老师行为的违法性质。(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分析李老师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