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食品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深圳市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由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共同提出,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深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深圳市南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南山甜桃是深圳市地方特色水果,又是南方桃品种群主要品种之一,具有果肉厚、肉质脆嫩、味清甜、微香、多汁、离核等优点,是优良的早熟鲜食品种,深受深圳市和港、澳消费者喜爱。2000年以来,深圳市及南山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对南山甜桃进行了种质资源抢救、保护,布点恢复发展,以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已在南山区西丽、牛成、大南山、塘朗山及惠州、清远等地推广种植316亩,近年产品陆续上市,受到消费者普遍好评。
根据《深圳市都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建设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都市农业的要求,在生态农业园区合理布局,适当发展南山甜桃,将为深圳市营造“春天观桃花,夏日尝名果”的生态农业景区,为市场提供地方特色水果。由于深圳市缺乏南山甜桃生产技术标
准,致使目前的栽培管理方法及技术不规范,对果品安全监督缺乏统一标准,生产上常出现栽培技术水平参差,稳产性能较低,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问题。
制定深圳市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有利于提升深圳市地方特色水果品种南山甜桃的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栽培管理方法、技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护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获取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标准的制定过程
1、前期研究工作。2001年,南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南山名果——南山甜桃的挽救和复壮”项目经南山区科技局立项。2005年,“南山甜桃种质资源保护及栽培技术规程”通过深圳市科技成果鉴定。同年,“南山甜桃丰产优质栽培的示范与推广”经深圳市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立项。2008年,“南山甜桃丰产优质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通过深圳市科技成果鉴定。上述成果在深圳市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连续多年的研究、推广工作为本标准制定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验数据和大面积应用验证资料,为制定《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2007年6月,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深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深圳市南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正式下达地方标准课题编制任务。3、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丰产优质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果品安全控制等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确定了《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思路。经过反复研讨,形成了本标准的编制原则及纲要。4、2008年8月 日,课题组完成了《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正式文件向深圳市相关政府部门、农业专家和生产者进行意见征求。
四、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
1、编制原则。课题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顾及企业、果农的生产实际,促进南山甜桃实现丰产、优质、安全、高效目标,同时,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保障果品质量安全。
2、技术依据。本标准依据GB/T 17419、GB/T 17420、NY/T 227、NY/T 391、NY/T 393、NY/T 394、NY/T 750的规定编制,根据前期两项研究成果及应用资料,以及绿色食品“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基本要求,确定标准的指标设臵和各项指标要求。
五、《绿色食品 南山甜桃生产技术规程》主要条款的说明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深圳市生产A级绿色食品 南
山甜桃鲜果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要求。
2、术语。参考了绿色食品荔枝、无公害食品桃等标准及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本标准采用果树栽培技术常用的“压绿”、“短截回缩”、“定果”等术语,较通俗、明确,本标准不另行定义和解释。
3、采收。该品种具有极高的成花率和坐果率,但气候变化对其开花期、成熟期迟早有一定的影响,且采收成熟度常因运输路程和消费者需求而调整,本标准提出一般情况下采果成熟度参照指标。该品种的单果重较一致,本标准要求果品符合NY/T 750的规定,未提出果实规格、级别要求。
六、结束语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相关规定,按国家标准化要求,在本市南山甜桃研究成果和应用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由于目前种植南山甜桃园地较分散,种植者以果农为主,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建议标准发布实施后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本标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绿色食品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金银花,别名二花、系忍冬科忍冬属忍冬种,为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药材和保健品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金银花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入药,在《名医别录》中列为上品,晋代有酿造忍冬酒的记载。名医陶宏景(502—536)说金银花“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延年益寿。”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有“忍冬味甘,久服轻身”的论述,《本草纲目》中也有“泡茶常饮,可补虚疗风,延年益寿”的记载,金银花茎、叶、花、果均可入药,主要药用部分为花蕾,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古今医家称它: “青藤盛开抗菌花,清热解毒必有它。”目前,金银花已被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用品中,2003年全国遭遇“非典”,其药用价值再次得到医药界的充分肯定,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随着“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和中药在一些重大疑难病症中的应用,国际上逐渐开放传统医药市场,国内外金银花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金银花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
我省是金银花主产区之一,素有中原二花甲天下之称,为抓好金银花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加快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推动我省金银花产业向安全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拟制定一套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金银花生产技术标准来对我省金银花生产过程进行统一规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协会提出申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关于下达2017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263号)文件批准立项。立项编号是20173210460。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协会承担编写任务。起止年限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
2、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
2.1 通用性原则
本规程综合并引用了国内同产业(行业)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通用性。
2.2 先进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操作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做到理论上和技术的先进性。
2.3 可操作性原则
本标准中的有关技术是在多年调研、实验、推广应用的基础
上总结,充分听取各方经验和意见,又不断在生产实践中完善的科研成果,严谨科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4 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是在多项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金银花生产技术,更加实用、简便、易行。
2.5 安全可靠原则
本标准对我省金银花安全生产各环节做了说明和规定,以绿色食品生产为目的,引用了绿色食品相关的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具体指标是依据我省金银花生长特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相关科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参数,结合我省气候、土壤、病虫发生与防治等情况,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中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成立绿色食品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编写小组,依据我省金银花生产实际,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讨论编写方案、分工编写、汇总修改形成了符合规范的标准。
1、工作基础: 2012年由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崔桂堂与封丘县农牧局王广军等人组成技术专家组,制定了新乡市地方标准DB4107/T217-2012《绿色食品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2015年对新乡市地方标DB4107/T217-2012《绿色食品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绿色食品金银花技术标准规定了我省金银花的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此后,专家组又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科研攻关,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取得了大量的科研资料,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根据这些标准选择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使80%以上的金银花种植户都能按照标准化规程进行操作。充分发挥现有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推广标准化种植中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
2、标准起草制定工作:起草组认真阅读了标准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对标准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结合生产实践、调查分析、实验总结、调研咨询、起草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金银花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
1、品种选择
选择树势直立,抗逆性强的品种
2、产地要求
选择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质量符合NY/T 391—2013要求的地块。
3、园地整理及栽植
每667㎡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m³~5m³,过磷酸钙50㎏,硫酸钾10㎏。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1㎏拌细土20㎏,于耕地前撒施。耕深25cm,随耕随耙。9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为适宜定植期,最佳定植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选择地径0.6cm以上,主干长度25cm以上,根系完好的壮苗,实行计划密植,第一年行株距85cm×85cm,第二年改为170cm×85cm,第三年行株距固定为170cm×170cm。单株直立栽植,深度20cm,栽后及时浇水,水阴干后封土,略高于地面。
4、肥水管理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2013标准的要求。立冬前施基肥,基肥以腐熟优质农家肥为主,成龄树施肥量为30㎏/株~50㎏/株,幼树酌减,同时掺入氮、磷、钾比例为1.25︰1︰1的复合肥每株0.2㎏,挖条状沟或放射状沟,沟深30cm~40cm,将肥料施入。在发芽前和每茬花后进行追肥,追施配方肥或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25︰1︰1,复合肥每次用量成龄树0.1㎏/株~0.15㎏/株,幼树酌减。展叶后在每茬花前进行叶面喷肥,主要喷有机肥。
5、整形与剪修
苗木定植后在20cm~30cm处定干,以后从树干的分枝中按要求选留主枝,从主枝上距主干10cm以上的部位选留侧枝,从侧枝上选留结花母枝。冬剪在立冬到翌年惊蛰前进行,冬至前后最好。
结花母枝留2个~5个芽短截,剪除徒长枝、病虫枝、横串枝、交叉枝、细弱枝、枯死枝等,幼树轻剪,衰老树注意回缩更新。夏剪在前茬花采摘后及时进行,将原花枝剪去一部分,留2/3,或仅剪去先端5cm~10cm,过密枝疏剪。
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金银花病虫测报工作,从整个金银花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以及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使用。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规程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符。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通过本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可促进金银花绿色生产,提高我省金银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种植大户的示范应用,组织专
家培训指导农民相关从业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并加强标准的监督检查,全面加快推广实施该技术规程。
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协会 2017年11月8日
第三篇: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谯城区绿色食品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每亩单产4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基本条件
1、土壤条件。选择土层较厚,质地为壤质、轻壤质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O.08%以上,碱解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
2、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NY/T391—2000)要求。灌溉水选用地下水源。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播种前准备
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早茬地选用皖麦38号;中茬地选用豫麦69号、烟农19;中晚茬地选用豫麦47号、豫麦70号;晚茬地选用郑麦9023。
2、配方施肥。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1公斤。有机肥不足时亩补施饼肥50公斤。
3、精耕细作。采用机耕,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耙透整平,达到寸水灌满田。同时提倡深松机深松,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土壤墒情不足时先造墒,再整地,后播种。
4、防治地下害虫。在耕地时捡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采用药剂防治,犁地用辛硫磷拌饼撒施,每亩用量100-250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在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二)播种
1、精少量机播。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灵活掌握,一般早茬品种每亩播种量5-6公斤,中茬品种每亩7-8公斤,晚茬品种每亩9-10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早茬地选用偏冬性品种,一般在十月五日前播种,中茬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十月五——十五日播种,晚茬地选用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在十月十五——二十五日播种。尤其是抗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播期要推迟到十月二十日以后,以免冻害。
(三)田间管理。
1、冬前。查苗补缺:出苗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对断垄的立即用同一品种带水补种或浸种催芽补种。地头、地边补种整齐,疙瘩苗进行疏苗清理。中耕划锄: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根系生长。适时灌溉:在出苗以后至越冬期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培育越冬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2、春季(返青-开花)。及早中耕划锄: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年后及早划锄,清除杂草,松土、提温、保墒,促根下扎,利于大蘖生长,形成健苗。杂草严重时进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在小麦开始拔节前喷施壮丰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倒伏。追施拔节肥:在小
麦第一节间开始定长至第二节间伸长时(约在三月上旬),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2公斤(纯氮5.5公斤,占总施氮肥量的40%),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在孕穗、抽穗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有机液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挑旗期至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3、后期(开花-成熟)。小麦开花以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一般不灌溉,龙其是要避免麦黄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的防治。开花期如遇连阴雨要于雨前立即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雨后再喷一遍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吸浆虫、穗蚜、锈病及其它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结合后期穗蚜、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抓好叶面喷肥,提高籽粒千粒重。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以下所列小麦病虫害不是每年都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和防治用药时间,以区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依据。
1、病害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包括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药剂防治时可用20%的粉锈宁乳油每亩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兼治小麦白粉病。
(2)小麦纹枯病
在三月上旬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
(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我区不常发生,在小麦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阴雨,该病就会严重发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每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克,兑7.5公斤水稀释后,拌小麦种50公斤进行预防。
(2)麦蚜
在小麦生长期,百株蚜量达800头-1000头,天敌数量与麦蚜比超过1:200时,用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五)收获
注意在蜡熟末适时收获,并提倡麦秸还田。
收获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接触。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第四篇:绿色食品_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A级绿色食品钢架大棚番茄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措施、采收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A级钢架大棚绿色食品番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行业标准
NY/T658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所建造的钢架大棚。4生产管理措施
4.1 保护设施
日光温室:半地下式冬暖型日光温室。
4.2 栽培茬口
以越冬茬为主,8月中旬播种育苗,育苗期30天,9月上中旬定植,12月中旬进入始收期。但要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适当调整,也可采取秋冬茬和冬春茬。
4.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连续结果能力强,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的品种。
4.4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10~15min,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3h~4h,可预防真菌病害;用10%磷酸三钠溶液常温下浸种20min,用清水洗净再浸种催芽可预防病毒病。浸种后的种子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
4.5 育苗
4.5.1 苗床准备
作高畦并采用防虫防雨棚遮荫、防雨、防蚜育苗。
4.5.2 营养土配制
肥沃园田土60%,腐熟有机肥40%,过筛混合。每方营养土中加入尿素和硫酸钾各0.5kg,磷酸二铵2kg, 拌匀备用。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4.5.3 播种
6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播种前后,苗床及周围严密喷药防蚜。
4.5.4 苗床管理
白天高温天气,要进行遮荫,床温不宜超过30℃,雨天加盖薄膜防雨。育苗期间注意不使夜温过高。
4.5.5 分苗
2~3片真叶分苗。将幼苗分入事先调制好营养土的分苗床,行距12cm,株距12cm;也可分入直径10cm~12cm的营养钵中。
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适当遮荫,白天床温25℃~30℃,夜间18℃~20℃。缓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5℃~18℃。定植前数天,适当降低床温锻炼
秧苗。
4.5.6 壮苗标准
苗龄25天左右,株高15—20㎝左右,下胚轴2—3㎝长,茎粗一般在0.4—0.6㎝,节间短,呈绿色;叶片4叶一心,根系发达,吸收根多;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4.6 整地、施肥
定植前10d~15d,每亩施10000千克腐熟优质有机肥(鸡粪与等量作物秸杆堆积发酵),80kg复合肥(15-15-15),施肥后深耕耙平。
4.7 定植
越冬茬栽培番茄,采取大小行、小高畦方式栽植。每亩定植2000~2200株。
8月~9月下旬定植。栽苗后,浇透水,地面干燥后中耕2~3次,由浅渐深,7~10d后,向植株培土形成小高畦。
4.8 定植后管理
4.8.1 温湿度管理
缓苗前白天室温28℃~30℃,夜间17℃~20℃,地温不低于20℃。缓苗后,适当降低室温,白天22℃~26℃,夜间15℃~18℃。
果坐住后,适当疏花疏果,每个果穗留3~4个果。
室内温度,白天20℃~30℃,夜间13℃~15℃,最低夜温不低于8℃。晴天,午间温度达30℃时,可开天窗放风。若达不到30℃,可不放风。若天气晴好,室内湿度较大时,可于揭苫后随即放风10min~20min。
4.8.2 不透明覆盖物管理
上午揭草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草苫后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注意
清洁薄膜,保持较高的透光率。下午室温降至20℃左右时盖苫。
一般阴雨天,室内气温只要不下降,就应揭开草苫; 大雪天,可在清扫积雪后于中午短时揭开或随揭随盖;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苫,午后早盖;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不透明覆盖物,不宜猛然全部揭开,以免叶面灼伤。揭开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再覆盖,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开。
4.8.3 肥水管理
缓苗后到坐果前,要控制浇水。第一花序的果似核桃大时,在畦侧开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40kg,覆土后再覆盖地膜,并于膜下浇水,尽量浇透,深冬期间少浇水。
2月中旬至3月中旬,15d左右浇一次水,可配合每亩冲施复合肥(15-15-15)20kg。3月中旬之后,10d浇一次水,每次亩施尿素15kg和硫酸钾15kg。
4.8.4 植株调整
单干整枝,及时抹杈、绑秧。
4.9 病虫害防治:
4.9.1 主要病虫害
4.9.1.1 主要病害
病毒病、灰霉病、晚疫病、青枯病、猝倒病等。
4.9.1.2 主要害虫
蚜虫、白粉虱等。
4.9.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4.9.3 农业防治
4.9.3.1 抗病品种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及地片连茬种植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抗多抗品种。
4.9.3.2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
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通过放风、增强覆盖、辅助加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清洁田园(棚室),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4.9.4 物理防治
4.9.4.1 增设防虫网
通风口处增设防虫网,以40目防虫网为宜。
4.9.4.2 黄板诱杀
在棚内用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和斑潜蝇成虫,每667m2悬挂黄色粘虫板30块~40块。
4.9.5 化学防治
灰霉病、早疫病: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5克/亩,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一次。
晚疫病: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克/亩,对水稀释后喷雾防治一次。
白粉虱:在虫害发生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克/亩,兑水稀释后
喷雾防治一次。
蚜虫: 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1次。5采收
果实达商品成熟时,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前提下,及时采收。6技术档案
建立绿色食品钢架大棚番茄生产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3年以上。
第五篇:《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地方标准
《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安顺市农业农村局。
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前言 蜂糖李经 2016 年贵州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黔审果 2016002 号),树势强旺,果肉质细浓甜,风味浓郁,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3 年产地批发价达到 60.00 元/kg,果品远销到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且呈供不应求之势,得到了业内同行及消费者的广泛好评。然而,蜂糖李的栽培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根据蜂糖李品种特性,结合气候、土壤等条件因素,制定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为蜂糖李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以及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促进蜂糖李产业的科学性、多样性、均衡性发展。
本标准的制定,规范了贵州省蜂糖李生产的育苗、建园、种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及贮运等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标准蜂糖李园的建设奠定基础,推动蜂糖李产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将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发挥到最大,保证蜂糖李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
任务来源
2017 年 7 月,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和安顺市农科院共同申报的《蜂糖李标准体系》项目,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贵州省 2017 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批准立项实施。
二
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
表 1《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一览表 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职称
任务分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张 毅 助理研究员 标准项目申报、撰写、提交,蜂糖李栽培、实地调查 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 邵 宇 研究员 标准申报、蜂糖李栽培、实地调查 贵州大学 陈 红 副教授 标准撰写、蜂糖李栽培、实地调查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所 彭志军 副研究员 标准撰写、蜂糖李栽培、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肖 祎 高级农艺师 标准撰写修改,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张 领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陈红艳 助理研究员 标准撰写修改,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宋贞富 研 实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安 星 研 实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钟思玲 研 实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吴家丽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李用奇 研究员 标准修改、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赵佐敏 高级农艺师 标准修改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李春红 研 实 实地调查 镇宁县农业农村局 程 蕾 高级农艺师 标准修改、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 朱 江 研 实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严云刚 研 实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何大智 助理农艺师 实地调查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敖艳飞 研 实 实地调查
三
标准起草过程 本标准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 2017 年 9 月~2019 年 12 月,分 3 个阶段进行:
(1)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2017 年 9 月~2017 年 12 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收集整理前期开展与标准编制有关的试验数据和相关材料以及有关标准编制的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实地调研试验阶段 2018 年 1 月~2019 年 7 月,分别前往镇宁,关岭、西秀、平坝、开阳等主栽区域实地调研,验证前期实验数据。
(3)综合分析、论证和标准编写阶段 2019 年 7 月~2019 年 9 月,在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本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
标准的编制原则
1.编制原则
(1)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力求明确而无歧义。
(2)统一性标准结构、文体和术语力求统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涉及其结构、编写规则和内容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 GB/T 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执行。
(3)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达到标准间的相互协调。
(4)标准内容易于实施,便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且具可操作性。
(5)本标准既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又体现我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地形等的特殊性和区域性,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编制依据
本标准参考了多个已有的相关标准及文献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多年、多产区的蜂糖李种植经验,经多位常年扎根于田间一线的专家多次研讨、交流而成,且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 GB/T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起草。
五
标准的主要内容
1.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蜂糖李生产的育苗、建园、种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及贮运等技术要求。
2.建园主要根据采集历年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特点编制而成。
3.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根据我省现行蜂糖李种植水平和结合我省当地农村种植习惯和生产实际,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农科院、安顺市科技局、安顺市农业农村局、镇宁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和部门多年经验总结和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力保做到科学与传统习惯相兼顾融合,经济与效益相互促进。
4.果实采收、处理与贮运部分主要是根据《蜂糖李果实质量标准》、《蜂糖李贮藏保鲜技术规程》的要求蜂糖李生产主区的李果实采收、处理与贮运技术,结合当地果农一般采用的技术总结而成。
六
主要验证分析和预期经济效果
为确保本标准中主要技术内容的参考价值,有效指导果农进行科学管理,编制小组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以蜂糖李生长习性为依据,以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效益为原则,以规范蜂糖李生产技术为目标,大量试验并查阅相关标准资料,包括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6-2010)、《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T 1109-2017)等。与贵州六马蜂糖李专业合作社、镇宁县汇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及蜂糖李种植户进行广泛交流,吸收种植经验;同时邀请省、市农业农村局,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市专家到果园、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交流。
1.主要验证分析
(1 1)园地选择
对园地生态环境的要求,园区应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基础设施完善,确保园区有可持续生产能力。蜂糖李不耐洪涝,故园地选择时最好避开易发生冰雹和洪涝的地方。
(2 2)气候条件
蜂糖李贵州镇宁主产区多在海拔 500 m~900m 的河谷、山丘地区,河谷气候明显,全年平均气温 17.4℃~19.7℃,积温 5443.4℃~6755.2℃,年降雨量 1025.6mm~1193.3mm,相对湿度 75%,无霜期 297d~345d,年均日照时数 937.3h~1246.5h。
(3 3)土壤条件
陈杰忠等在《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提到,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土壤湿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蜂糖李适于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中等以上肥力、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栽培,土壤质地要求为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砂壤或壤土,土层深厚,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以上。
(4 4)地势地形
陈杰忠等在《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指出,平地建园工程小,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水土流失少,管理方便;丘陵半坡地立地条件好,是栽培蜂糖李比较适宜的地区;而山地生态条件适宜,坡度宜在25°以下,有利于水地保持,减少建置工程,并利于栽培管理(如施肥、采收、运输等),宜选择东南坡向阳背风地段。坡度太大,水土流失和土壤冲刷严重,土层瘠薄,不适合蜂糖李生长,因而25°以上的山地若需要建园,则应该先进行水平梯化。另外,根据经验,山谷低洼地霜冻严重,且易积水,对蜂糖李生长不利。而水稻田土壤黏重,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根系的正常呼吸及对营养的吸收。因此,建园时应排除霜冻严重且易积水的山谷低洼地,并且不宜选用水稻田建园。
(5 5)灌溉水质量
参照GB/T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6 6)授粉树
一般授粉树搭配比例是1:(4~6),而根据实际经验表明,在果园内授粉树株数占10%~30%,授粉树过多则造成浪费。
(7 7)株行距
平地建园宜采用的株行距为(3~4)m×(4~5)m,坡地建园宜采用的株行距为(2~3)m×(3~4)m。
(8 8)栽植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2月份)均可进行。一般以秋栽为宜,有利于根系恢复,第二年春季萌芽早、生长快。
(9 9)土壤改良
蜂糖李的根属浅根系,穿透力弱,只有在深、松、肥、潮的壤土中才有利于根系的深扎和吸收养分与水分,因此在建园时应进行土壤改良。根据生产经验,厩肥、碎秸杆和木屑等粗有机料、油枯和桐枯等精有机肥是建园期土壤改良的极佳材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透水透气性,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增强土壤的酶活性,提高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并且这些土壤添加物都符合 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的要求。肥料深施可以更有效地改良土壤,利用根系的向肥性引导根系向深处扎,提高植株的健康度、抗旱性等。综合专家的意见,确定全园深翻时每 667m 2 施有机肥(厩肥、碎秸秆、木屑等)1500kg~2000kg,配施磷钾肥,撒施均匀后深翻 30cm~50cm;挖定植穴改良土壤时,挖长×宽×深为 1m×1m×0.8m 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有机肥 50kg。
(10)苗木定植
在苗木定植前,应测好定植点,栽苗时,选择优质种苗,将根系沾上用生根粉配置的泥浆,放入定植穴的中央,扶直根系,将细散的土填入根际并随着填土的同时,不断往上提苗抖动根系,适当压紧,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切结合。栽植深度以土壤沉实后根颈部与地面齐平,且嫁接口露出地面约2cm为适宜。栽植过深,植株生长不良,易引起脚腐的发生;栽植过浅,根系外露,易导致旱害,降低抗逆能力。栽植后,灌透定根水,苗木立支柱,使之直立生长。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少量受伤或霉烂部分的根系,浸根处理可以降低根系腐烂率,且有利于新根的长出。修枝是为了将有限的能量和营养供给少量的芽,促进有效芽的萌发,培养一个健壮的主干。栽苗时挖松定植穴土壤,有利于新根的生长,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切结合,以便营养与水份的吸收。为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亦可在定植苗木后在定植带上覆盖一层松针或一层薄膜,以利于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促发壮梢,旺盛生长,快速成形。因此在浇足定根水后,用粗有机料或薄膜进行树盘或树行带的覆盖,以提温保湿,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
(11)深翻改土
陈杰忠等在《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提到,经过改土深翻后,土壤团粒结构可得到明显改善,土质疏松,土层加厚,土壤透气,保水和保肥能力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12)覆草
实践经验表明,若主干周围被覆盖,则根颈部易腐烂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且会增加蛀食主干的害虫的危害,故覆盖物应离主干15cm~20cm。雨季覆盖过厚,会使田间湿度过大,增加感病风险,甚至使根腐烂。利用粗有机材料覆盖,可调节土温和土壤温差变幅;树行(盘)覆盖时期因覆盖目的而不同,用于夏秋防旱,一般在干旱季节来临前进行;用于冬季防寒,可在霜冻来临之前进行。
(13)行间生草
果园常见的绿肥种类、豆类、药用类植物。行间生草能提高冬季和早春土温,而夏秋季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生草结合定期刈割覆盖树盘,可起到保水防旱的作用,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节省人力,也便于机械化操作,减少生产成本,达到以草养园的目的。
(14)中耕
蜂糖李生长季节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蜂糖李根系与杂草争夺养分、水分的矛盾,增强树势,加深土壤活土层,保持土壤含水量改善通气条件,促使根系生长旺盛,分布层加深,提高树体抗旱能力。
(15)浇灌与排水
参照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6)整形修剪
根据试验观察表明,蜂糖李强旺枝花芽分化不良,花芽不饱满,挂果性能不佳。因此应通过摘心、扭梢、抹芽、定枝、拉枝、环割、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控制蜂糖李新梢旺长,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平衡,促进花芽分化。结果枝密度要适中,既不浪费空间,又不密闭,保证果园的通风透光。
通过抹芽、疏枝、摘心等夏季修剪工作,幼树可以形成理想树形,成年树能及时控制新梢旺长,清除过密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节约养分,促进果实增大,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晚减少冬季修剪量。
(17)花果管理
蜂糖李幼树生长强旺,座果能力不强,需要进行保果,花期喷施 0.1%~0.2%的硼砂或采用人工授粉、放蜂授粉等方式。放蜂授粉要在开花前 5d~10d,每 667m 2 放 40 只~50 只蜂,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同时,为确保蜂糖李果实品质,需要通过疏果控制产量,即花后20d 至硬核前疏果,按一个花束状果枝留 1 个果,短果枝留 1 个果(叶片少的短果枝可以不留果),中长果枝留 2 个~3 个果。每 6cm~10cm 选留果型正、果个大、果面光洁的 1 果,其余全部疏除,亩产控制在 1000kg kg。
(18)采收
适时分批采收。果皮呈黄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 %以上,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采摘。
(19)品质
外在感官特征:果个大,果形扁圆形,果顶平;果被蜡粉,缝合线深,果皮浅黄绿色,果肉淡黄色;核小,可食率高,离核,味甘甜;果肉致密酥脆,有香气。内在品质指标(鲜李):还原糖含量在 5.0%~7.5%之间;总酸含量在 1.0%~1.7%之间;水分含量在 80.0%~87.5%之间;维生素 C 含量在 4.5mg/100g~6.0mg/100g。
2.预期经济效果
蜂糖李果实色绿、质脆、味甜,2017 年 7 月在第四次全国优质李鉴评会上蜂糖李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被果树专家誉为“中华第一李”,按照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对蜂糖李进行培育管理,可使蜂糖李生长健康,有效提高蜂糖李的质量产量。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及相关标准,其内容较为科学、合理和全面,在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代表了蜂糖李生产各个方面的要求。通过标准的制订实施,将为蜂糖李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促进蜂糖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本标准的发布和实施能规范蜂糖李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
七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根据检索,除《地理标志产品 镇宁蜂糖李》、《镇远蜂糖李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外无蜂糖李生产栽培的对应标准。
八
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
1、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和国家林业
局《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2、本标准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本标准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
九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十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不涉及对现行标准的废止。
十一
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1.贯彻本地方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贵州区域蜂糖李的栽培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要求执行,最大程度地发挥蜂糖李的品种优势;选择园区时,应综合考评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地形、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等,确保园区的立地环境条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在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等实操过程中,应遵循本标准的各项规范。
2.实施本地方标准的措施建议
(1)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项标准宣传会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贯彻实施,有利于该标准的推广运用,通过有关媒体发布、公告标准信息,扩大影响。
(2)建议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蜂糖李生产技术规程》起草组 2019 年 9 月 参考文献:
[1]陈杰忠.果树栽培学各论(李篇)[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张毅,李用奇,肖祎等.李新品种‘蜂糖李’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8,(06):146-148; [3]张毅,肖祎,李用奇等.蜂糖李基本性状和管理[J].北方园艺,2018,(04):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