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5: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推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系统阐述了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探讨提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进程的快车道,职业教育也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实训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这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整合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抱团发展,这是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构建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持续扩招,“普高热”愈演愈烈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与之相反中职院校门前冷落,加上入学适龄青年逐年减少,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既有国内院校规模扩张带来的内部竞争,也有国外院校来中国争夺生源的国际竞争。职业教育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必须优化整合、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搞好中高职教育的贯通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促使中高职教育抱团发展,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使中高职教育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不断增强中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中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正符合这一要求。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在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理想生源的同时,还可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机会,彻底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局面,这不仅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还能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强调把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无疑为促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3.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要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这就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完全符合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战略方针,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良性运行机制,然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1.招生渠道变窄和生源质量下降

多年来,在高职生源中普高毕业生占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占小部分,往届和在职人员更少。近年来,高职招生报考学生逐年下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低于计划招生人数,开学后新生报到率低,经过多次补招仍有不少学校完不成招生任务,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与之伴随的是,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接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使得培养计划的实施很难同步进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很难对高中生和中专生有统一要求,不利于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给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2.中高职招生制度存在弊端

由于中高职教学内容不一致,考试中文化课的比重、难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职学生报考;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如何有效衔接,规范对口高职招生考试,避免走上应试教育的路子,也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高职招生考试采取“3+x”形式,这种招生制度导致中职教育不得不进行“应试教育”,影响和降低了专业课和实际技能标准。毋庸置疑,影响中高职招生环节衔接的主要症结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没有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没有摆脱终结性教育的格局,高职与中职在学制上基本是脱节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吹响了中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号角。

3.中高职专业设置欠规范合理

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区域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但长期以来,从中职学校到高职院校,其专业建设如专业分类、名称、范围要求等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宽窄不一,中职学校尤其是职业高中专业种类繁多且覆盖面较窄,使许多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高职专业。中职开设个别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吻合,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办,造成质量下滑,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对接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另外,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学科中心型的,而不是按照产业岗位或职业分类规划专业目录,这也是中高职教育对接协调发展的障碍之一。

4.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缺乏衔接贯通

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课程上的衔接,但从目前情况看,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很多,成为制约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桎梏。高职教育课程开设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而不少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教材,高职的教学计划又多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为起点,不同来源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不同。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有些高职院校甚至不顾普高、中职两类不同生源的基础学历特点和课程设置的差别,采用同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篇: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第一组专题研究报告)

研修班第一组由河北、河南两省的18名学院组成,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大家感到收获颇丰。几天来,大家紧紧围绕鲁部长的讲话和其他几位领导的报告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并坚持每天撰写学习心得。学习的内容很多,在此,我们一组仅就中高职衔接问题作一简要汇报。

职业教育是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在九十年代要逐步做到:使大多数新增劳动力基本上能够受到适应从业岗位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技术训练,在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劳动岗位,就业者能较普遍地受到系统的严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方针,即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

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部长在2011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内,各类教育要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要在现行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建立有效制度,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这一关键问题。随着全民教育的发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就成为必然。

二、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式,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 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业教育(3 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的。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2.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 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3.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 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 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 再学习两年, 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未升入专科的学生, 继续按中专教学计划再学习一年, 完成四年制中专学业, 毕业时发给中专毕业证书。

对口招生和一贯制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学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有沟通,可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从办学规模上看,远超过一贯制高职,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衔接

1.课程内容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基础课程薄弱。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3.技能训练重复。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二)培养目标不衔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招生制度制约

我国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限定在5%以内,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很少。改革招生政策,使中职学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升入高职高专学习,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才能建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的有效路径。

四、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思考

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不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

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一)提高认识

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要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中、高职的合理定位,统筹安排。

(二)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衔接。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从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的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 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 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课程内容衔接: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斜街: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教学模式的衔接。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双证书”毕业要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等,都是共性特点,哪个阶

段缺少哪个环节都会使衔接出现故障。

(三)教育制度和招生政策的改革

包括办学、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保证。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既要实现学制的衔接,又要在入学考试制度上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办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试办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放宽招生计划比例。目前教育部对五年贯制、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三种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给定了三个5%的计划政策。尽管这个比例在各地运行中都有所突破,但这比例数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期望值仍然有一定差距。依据市场调节,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5%的招生计划比例。

放权:政策上给高职更大的自主权,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面向中职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等。

第三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一是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要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等方面,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村金融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二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这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将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到2007年,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将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也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将不断扩大,到2008年,将在农村基本普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也将加快建设。三是为保障和增加农民福利,《决定》强调要逐步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实际上是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篇:构建“立交桥” 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

构建“立交桥” 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 访问量:425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文振华)

通过认真研读鲁昕部长在2011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建设现代职教育体系,做好“十个衔接”的重要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谈谈构建“立交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需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定位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一线技能型操作工,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即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果要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就要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1、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设置,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在中高职设置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构建一个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教学和错位教学。要确保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关键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必须统一制定相应的专业接口标准。这样不仅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造就高技能人才。

2、搭建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

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建立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有效衔接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中高职学校可以探索多种联合办学形式,如采取“单招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完三年中职课程后,只要通过高职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就可以升入高职学院相对应的专业就读。

“2+3模式”即等中高职对接一共五年,在中职就读两年,在高职再深造三年,此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是整体设计,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特别是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要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在实行中高职课程分段教学期间,需要联办学校间相互协调,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3、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对接,实现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衔接

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项目驱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赢发展的新局面。

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中高职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承但起中职教师培训的重任,在培训过程中,实现中高职师资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对接。

第五篇:中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查问卷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调查问卷

朋友,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未来发展的调查问卷。我们是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为了了解中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状况,特设计此问卷,您的回答情况我们将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调研对象:职业院校学生、教师。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2-18岁B、19-22岁C、22岁以上

3、*您的学习阶段是?

A、职业高中、中专B、高职高专C、职业院校教师 D、职业院校其他方面工作人员

4、*您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的印象是?

A、培养专业技术人才B、一线生产工人C、成绩偏差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

5、*您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

A、家人安排B、朋友推荐C、个人意愿D、经济原因E、考试失利F、其他

6、您工作或者学习所在专业是(不涉及的可以不回答)?

A、物流B、工学C、财会D、经济E、管理F、外语 G、其他

7、您认为所在专业的学科设置是否合理(不涉及的可以不回答)?

A、合理B、不太合理C、不合理

8、您认为所在专业学科设置如何优化(不涉及的可以不回答)?

A、提高教师素质B、增大实践比例C、理实结合D、活跃课堂气氛E、其他

9、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展望是:

A、适应时代需求,迅猛发展B、在一定时间内停滞不前C、逐渐没落D、其他

10、您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稳步发展关键在于?

A、国家政策资金支持B、学校培养模式改进C、学生学习热情提供D、社会对职教观念转变E、其他

11、您认为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在我国职教中的侧重程度?

A、侧重企业实践B、侧重理论教育C、齐头并进D、不适用,原因是

12、您认为职教毕业生,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考核成绩B、证书C、专业操作技能D、个人综合能力E、实习经验F、学校知名度G、其他

13、您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有什么建议?

下载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试卷 只选错的 1、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公有制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正确 错误 2、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是边际......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范文模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范 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近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

    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作者:张韦韦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6期 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

    关注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区居民主要消费品价格 情况开展调研9月2日,市政协副主席、经科委主任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

    创建文明单位 促进协调发展(5篇模版)

    创建文明单位促进协调发展近年来,水电十一局在三门峡市和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公司围绕“加快建设质量效益型国际强局”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勇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