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时间:2019-05-13 21: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第一篇: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要求出发,一方面,大力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运力保证;另一方面,积极创造铁路内部和谐环境,促进铁路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不让”承诺,是铁道部党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要求各单位要不断完善落实“三不让”承诺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度办法,真正建立起“覆盖广泛、运作规范、救助及时、保障有力”的保障体制和运作机制,真正做到“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

北京铁路局把落实“三不让”承诺作为创建和谐企业、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集各方力量,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做到了救助快、覆盖广、运作稳、效果好。

制订帮困救助的各项措施,构建完善的互助补充保障体系是落实“三不让”承诺的关键,我们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铁路局困难职工救助实施办法》《北京铁路局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实施办法》和《北京铁路局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障实施办法》,经北京局第十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努力建立起全面帮扶、立体救助的保障新格局。铁路局工会制作了落实“三不让”承诺专门网页,推广了落实“三不让”承诺管理软

件,实现了困难职工档案网上报送、审批和动态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铁路局工会联系基层制度,使铁路局工会全体同志与基层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不让”承诺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体现,是发扬工人阶级互助友爱精神、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三不让”承诺实施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生活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在凝聚职工队伍、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各级干部想群众所想,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一是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要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等方面,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村金融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二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这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将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到2007年,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将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也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将不断扩大,到2008年,将在农村基本普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也将加快建设。三是为保障和增加农民福利,《决定》强调要逐步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实际上是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篇:如何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认清形势、创新模式、积极融入、共谋发展

区划调整后的马鞍山,现辖三县三区,发展的资源更加丰富,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充满着新的机遇和希望。“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将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作为刚刚融入马鞍山大发展的和县,更应该认清形势、创新模式、以自身特色为主导全面融入马鞍山经济圈,为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和县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同时又是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的开端,在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区域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区划调整后的和县更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进一步坚持“三沿”战略,发展沿江工业、沿山旅游和沿路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应对新形势,大力发展港口、大桥、高速、区域、现代农业、特色旅游 “六大经济”。

港口经济,就是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快郑蒲港建设步伐,将郑蒲港建成马鞍山、合肥、滁州通江达海的通道,形成江海联运枢纽中心,通过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使和县成为皖江地区物流集散地。

大桥经济,就是要根据市委的统一规划部署,利用马鞍山大桥建成契机,规划建设大桥经济区,发展重型工业和港口物流业。

高速经济,就是随着合马高速、北沿江高速的建成通车,我县所有镇都能在15分钟左右上高速,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要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优势,结合各自实际,谋划发展。区域经济,就是要抓住马鞍山是长三角成员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市、芜湖市、集中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就是要加快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和“西移北进”战略,在名牌农产品、国家级龙头企业等方面有突破。

旅游经济,就是要着力将北部山区120平方公里旅游景观带,打造成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度假中心。

为了更好的融入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要认清三个事实:首先要科学定位。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把和县纳入主城区打造,在功能定位上要靠紧马鞍山、做好宁文章,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温泉健康休闲基地、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临港加工制造基地。其次要明晰思路。就是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机制保障。规划引领,就是要做好大桥新区、乌江工业园、温泉健康休闲基地、农业产业园、港口及交通建设规划。第三项目带动。就是要列出一批项目,一年一年建设,一个一个落实,把规划落到实处。机制保障,就是以项目和园区等载体建设为基础,成立专门班子、项目负责人,专门研究和推进。

加快和县发展,我们还要把握三件事情:一是城乡一体化对接。二是小康社会对接。三是文明城市创建对接。

推进和县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尽力发展我县的沿江工业和特色蔬菜产业,要努力规划好区域特色经济,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更要加强学习,才能共谋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孙克祥

第四篇:着力构建和谐国税 促进税收经济协调发展

着力构建和谐国税 促进税收经济协调发展

近年来,丰城市国税局以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履职能力为突破口,以提升依法治税水平、优化税收服务为抓手,以打造“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国税形象为目标,着力构建和谐国税,促进税收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纳税服务,增强亲和力,促进征纳和谐。

(一)一切为纳税人所需,当好税收宣传员。一是利用集中办班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及时把新的税收政策告知纳税人。近年来,累积举办各类培训班46场次,培训纳税人1289人次。二是送政策上门宣传。每年印制1万多份税收宣传单和宣传册,把国税局内部机构设置、办税流程、税收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免费发放到纳税人手中。三是运用征管阵地宣传。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宣传栏,设立电子显示屏,流动播放税收政策,使纳税人在等待办税的间隙时间对税收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四是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宣传。今年,我局在政府公开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涉税信息115条,其中,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86条,公共服务14条。

(二)一切为纳税人所为,当好税收服务员。一是畅通沟通渠道。先后开展了“局长现场办公”、“局长接待日”、“局长现场接访”等活动,现场接待纳税人的咨询,解答纳税人的问题,每年接待纳税人400多人次,解答问题200多个。同时设立了局长热线电话,接听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来电。二是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认真落实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福利企业退税、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我局共减免下岗失业人员税务登记证工本费2360元、增值税款591万元、企业所得税2092万元,受惠人员2162人。今年上半年,643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共计享受优惠税额 1240.91万元,其中4户福利企业退税 176.51万元。三是推行全程辅导。我局通过推行“企业接洽时主动上门、筹备时协助筹划、开办后约谈”三项制度进行全程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问题。近年来,先后帮助宏源铜业、四川凯迈集团等外地企业落户工业园。宏源铜业在我局的大力扶持下,企业“蛋糕”越做越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税收每年递增,四年来累计上缴国税500多万元。四是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在深化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直通车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四个一”,即:一个功能齐全的场所办税服务厅,一条电话服务热线“12366”,一个电子报税系统,一个自助查询窗口,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税收服务。

二、突出以人为本,激发创业活力,促进内部和谐 四年来,我局用“三大工程”来带动,切实增强干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提升了队伍素质,激发了干部活力,共创了内和环境。

(一)用文化工程来带动,增强凝聚力。近年来,我局坚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文化”统筹发展,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连续五年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今年正在申报“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一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国税文化内容。2004年以来,开展了“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和普法教育活动,成立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摄影、书法、钓鱼、烹饪、舞蹈等兴趣小组,每年举办一次篮球、摄影、钓鱼、烹饪等比赛活动,陶冶了情操,增进了感情。去年,我局有2名同志被选派到宜春市局文艺代表队参加省局第二届文艺汇演,有5名同志参加了江西省国税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并有4名同志获奖。我局还被宜春市体委推荐为2006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二是以廉政文化为阵地,深化国税文化内涵。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今年春训期间,组织观看了“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国税”的专题讲座,5月16日观看了《贪婪霸道,自掘坟墓——林福久案件警示录》反腐倡廉教育片。去年8月份组织开展了向全局干部职工征集廉政格言、警句、小品、字画和对联等活动,我局选送的廉政文化作品获省局三等奖。

(二)用暖心工程来带动,增强向心力。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理念,开展了“知干部情、解干部忧、访干部家、帮干部难、暖干部心”等一系列暖心活动。一是解干部之忧。2006年,组织了干部职工身体健康检查、解决了干职工管道煤气向煤层气转换问题、统一在新城区怡丰花园团购商品房。二是暖干部之心。每年为老干部订阅了《老友》、《妇女报》等老年刊物,安排了老干部协会经费25000元;每年春节走访慰问困难干职工,仅去年就发放慰问金5640元,困难补助1400元。三是送组织关怀。在干部职工过生日时,送上“三个一”,即“一束鲜花、一盒蛋糕和一张贺卡”。每年“五四“节,组织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座谈会,“九九”重阳节,组织老干部年会。

(三)用素质工程来带动,增强战斗力。我局积极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坚持三个“狠抓不放松”,不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国税团队。一是狠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以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为平台,以“创新创业、共建和谐”、“解放思想再突破、科学发展再率先”等一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体系化。二是狠抓业务培训不放松。四年来,我局共组织170人次参加省局、宜春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基本实现了全员轮训一次的目标;认真落实了省局“十员五百佳”培训方案,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内部选拔,有11名干部通过市局选拔参加了省局的竞赛,并有7人进入省局人才库。三是狠抓日常学习不放松。2005年,我局出台了《丰城市国税局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了每年抓一个学习亮点、突出一个学习重点的目标。今年,我局实施了“每天一自学、每双周一领学、每月一交流、每年一考评”“四个一”学习工程,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全局上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推动了以工促学,以用促学,学用相长。

三、强化行业创建,提升影响力,促进内外和谐。

(一)立足一个“好”字,在服务经济上下功夫。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始终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大力组织收入,不断提升质量,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从经济的视角研究税收问题,使税收收入的规模、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着力寻求税收增长与GDP增长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从税收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税源建设的关系,建立了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狠抓经济税源分析,加强了税源的摸底、调查和分析,努力做到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四年来,税收收入连续突破了4亿、5亿、6亿、7亿元大关,2005年至2007年共组织税收收入近19亿元,今年将完成8.46亿元税收任务,占丰城财政收入的一半,占宜春市国税收入的近30%,为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财力支持。

(二)立足一个“严”字,在依法治税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管理办法,按月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考核、监察,按月兑现奖惩,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持续改进工作,基本实现了执法“零差错”的目标。二是大力整顿税收秩序。自2004年开始,相继对煤炭生产及运销企业、工业园区企业、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烟草、石化和供电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粘土制砖业、砂石采运业、生猪屠宰、食品医药、用废企业、商品零售与连锁经营、资源性生产企业、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品牌营销的总代理商(总经销商)等进行专项检查,实现了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今年,我局查处了“丰城市丰杨木材经营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大案,查实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三是大力开展执法效能检查。每年都成立了效能检查领导小组,对全局税务行政管理、税收执法等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责令按时纠正各种不良行为。四是大力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2007年,我局共清理税收规范性文件及党政涉税文件80份,其中:全文失效或废止73份,部分失效或废止的5份,保留2份。

(三)立足一个“细”字,在外部环境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局一方面从内着手,整顿政风行风,打造一个有良好形象的国税机关。另一方面,从外着手,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和沟通,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肯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去年,我局获得了丰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称号。一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认真开展了“五项意识”、“四慎”、人生“七笔帐”教育活动,设立了“政风行风监督热线”、“局长信箱”、“行风评议意见箱”等,大力整顿工作秩序,重点整治上班炒股、玩游戏、串岗、聊天、擅自外出等现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塑造良好国税形象。二是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系。主动邀请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代表、特约税务监察员、相关纳税人等进行座谈,争取他们对国税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去年,邀请了丰城市市委易咏春副书记,今年4月份,邀请了宜春市12名省、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局工作,11月11日,邀请了市委冷新生书记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报告。三是积极组织“献爱心、支援地方建设”活动。2006年,全局干部职工个人自愿捐款169154元,支持丰城市建邑大桥建设,其中在职人员捐款164054,离退休干部捐款 5100元。今年冰雪灾害,我局干部捐款、捐物共计上万元,四川地震灾害,我局组织、参加了多次捐款,共计6万余元,其中仅“特殊党费”就交纳28300 元。

四年来,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局干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初步建立了一个“公正执法、诚信服务、科学管理、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和谐国税,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丰城市国家税务局 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是建国以来劳动保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律颁布实施10年来,在我省的贯彻执行情况如何呢?11月上、中旬,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锦炘带领的执法检查组,在听取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汇报后,赴南京、淮安两市开展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法律的全面实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泛宣传——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使劳动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施行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提高全社会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关注和认识。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继续坚持宣传《劳动法》的同时,还宣传了《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江苏省劳动力市场条例》、《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新颁布的配套法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二是对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引导、鼓励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多次组织大规模现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接受咨询和投诉,进行面对面宣传。三是对专门人员实施培训,提高劳动管理水平。各地通过举办学习班、政策法规讲座等方式,对用工单位负责人、劳资管理人员、工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宣讲劳动法律法规,增强了用工单位的守法意识。

【解读】一部法律贯彻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社会大众对这部法律的认知程度。只有社会大众知法、懂法,才能做到自觉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法》,不断营造有利于推进《劳动法》的良好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贯彻好《劳动法》的前提和基础。

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劳动者保护机制

【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努力将劳动者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举措】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近年来,我省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失业率逐年攀升趋势得到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小幅回落,由2002年的4.2%下降至2004年3.9%,今年上半年再次下降至3.52%。农村劳务输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全省新增劳务输出55万人,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与低保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主要险种不断向非公经济组织、进城务工农民和乡镇企业覆盖,养老、医疗保险等参保总人数及新增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基金征缴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到今年9月末,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3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82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8万

人,扭转了近年来连续下滑的局面;33.9万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实现了全年无拖欠的目标。

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各地坚持把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促进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企业的推广。截止2004年上半年,全省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职工710万人,合同签订率达90%,有利于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解读】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制度,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这方面,我省积极稳妥地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努力平衡、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基本保持了全省劳动关系的依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这对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就业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严格执法——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标】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使劳动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举措】深入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在全省统一部署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管理年”活动中,各地以违法侵权行为多发、高发的行业和用人单位为重点对象,普遍开展了劳动保障维权专项执法检查,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在社会保险方面,着力解决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虚报、瞒报、漏报缴费基数的问题;在工资支付方面,着力解决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方面,着力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订立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善、履行不到位的问题。2003年以来,劳动、建设、工会等部门联合行动,以建设领域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清欠工作为突破口,遏制新欠,解决陈欠,基本实现我省在3年的时间内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的阶段性目标。

认真实施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活动。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都对当地劳动关系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列出检查的重点单位,落实责任,任务到人,定期不定期上门到企业检查其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据近四年的统计,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60万户,办理立案案件6.8万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13.5万件,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待遇110847万元。

积极做好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监察工作。各地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投诉举报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及时组织调查,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对突发事件,劳动执法部门都派员立即赶赴现象,尽快控制局面,依法处理,防止事态扩大,维护社会稳定。

【解读】劳动监察部门主动依法查处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这是贯彻落实《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措施。从我省近几年劳动监察部门查处的劳动违法案件看,有的地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完善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问题】一些地方对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认识还不足,部分地区的领导同志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把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与优化投资环境对立起来,有的盲目追求所谓的经济增长政绩,不惜牺牲职工群众的利益。同时,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错误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出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不能善待劳动者,甚至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权形势仍然严峻。突出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秩序尚不规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求职心切,乘机从事非法职业中介,大搞违法犯罪活动,坑害劳动者;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不高,职工工资增长比较缓慢且远低于企业效益增长,多数企业尚未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资被克扣和无故拖欠较为普遍,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一些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在劳动关系建立、运行、解除和终止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容易发生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利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城镇部分职工下岗的情况下,不少劳动者迫于用人单位的压力,不敢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而在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方面难以享受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权益。

劳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目前全省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远远不能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首先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仅有700多人,相对于面广量大的各类用人单位,可谓是杯水车薪。同时,工作经费渠道不稳定,这些都削弱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力度。

【建议】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领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自觉将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视为己任,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执法工作的有效推进。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要增强法制意识,学习、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调节双方关系,维护自身权益。

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继续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将就业再就业与维权工作紧密衔接,形成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的良性互动。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紧张问题。要把转换就业观念教育作为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将鼓励自主创业放在突出位置,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进一步清除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障碍,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将私营企业、改制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程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办法。

要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工资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并切实发挥其作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要努力强化劳动保障执法。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切实履行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职能,对执法中发现的违法侵权问题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理,坚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加

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妥善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人员编制少、工作经费短缺、监察设施落后等问题,真正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有作为有成效。

【解读】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时期,这使得多元利益格局主导下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已成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汇点。从这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我省在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表明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行政机关今后采取更为扎实有效的措施,也有待各级人大更有力地强化法律监督。(

下载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内部和谐 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是建国以来劳动保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 试卷 只选错的 1、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公有制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正确 错误 2、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是边际......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

    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范文模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范 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近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

    创建文明单位 促进协调发展(5篇模版)

    创建文明单位促进协调发展近年来,水电十一局在三门峡市和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公司围绕“加快建设质量效益型国际强局”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勇于超越......

    关注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区居民主要消费品价格 情况开展调研9月2日,市政协副主席、经科委主任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