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

时间:2019-05-14 15: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

本课程系统介绍从1840年到1949年的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以来中外关系中的每一重大事件的讲解,中国与英美法日俄德等大国以及其他东西方国家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分析,近现代中国外交机构的演变等等。一些纯史实的事件主要由学生自己看书,重点复习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使用的教材为熊志勇和苏浩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第一章近代之前的中外关系(2课时)复习目的:本章主要讲授近代之前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实行封建主义制度的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不仅使中国的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同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正确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助学生理解此后中外关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为把握近代外交史打下基础。

复习内容:

一、殖民主义势力的东侵-十六、七世纪以来,虽然国际关系准则已基本形成,但欧洲殖民主义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疯狂的掠夺。其中,葡萄牙人殖民澳门,沙俄向中国东北扩张。

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各封建王朝讲求华夷之辨,一直以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人统称为“夷”。根据这一思想建立起来的宗藩体系中,中国是宗主国。清政府初期对外关系分别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伴随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世界上进行扩张的是天主教势力。早期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对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作了一定的工作。但随着教会势力的增长,罗马

教皇开始干涉中国内政。再加上殖民主义者在沿海各地的骚扰,清政府担心国家和政权安全而下令施行“闭关政策”。

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

中国的自然经济状况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特别是造成中英贸易的极大不平衡,英国入超。英国先后派遣马戛尔尼等使团来华,试图获取贸易等特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2课时)复习目的:这章介绍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这一战争使中外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不仅门户被列强所打破,而且由此从一个东亚大国沦为一个受人欺凌的弱国。学生通过这章的复习可以了解落后的社会制度,以及封闭型的对外关系的主导思想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

复习内容: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本部分详细地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由于清政府加强闭关政策,而英国急于扩大对华贸易,两国对立的政策造成尖锐矛盾。英国试图利用鸦片贸易来解决问题,而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制止鸦片入口。禁烟运动成了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初期清政府“恩威兼施”,和战不定。即使是对英宣战,也是色厉内荏。一旦战斗失利,便转向“羁糜求和”,最终在南京签订第一个卖国条约—《南京条约》。从战略、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指出闭关政策造成的危害。旧的思想导致对形势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战略上的错误估计。政策上,用对待藩属的方法来对付殖民帝国。军事上,长矛大刀对付洋枪洋炮。

二、《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订立

在《南京条约》的影响下,美国和法国先后向清政府提出订约的要求。清政府根据一视同仁的原则,分别同他们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这些条约成为以后外国同中国签约的样本。

三、鸦片战争给中外关系带来的影响

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后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香港岛的割让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关税自主权等国家主权多处受到损害,现存的政治经济秩序面临强烈的冲击。从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以魏源和林则徐为代表的新思想家,他们提出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主张。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2课时)复习目的:这章说明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还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介绍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主要使学生了解旧制度的变革是一个多么痛苦和漫长的过程。由于清政府没有从前一次战争失利中总结教训,依然实行旧的政策,中国再一次遭到英法列强的欺侮。

复习内容: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节系统地介绍和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并没有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依然试图维护已经遭到破坏的旧政策。与此同时,列强坚持要完全打入中国。五口通商限制了进出口贸易,广州入城问题长期不得解决。英法美等国一再提出修订条约,但都遭到拒绝。于是,英国和法国分别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挑起战争。清政府依然采用“柔远羁糜”的政策,推托、拖延、妥协、退让。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以此作缓兵之计。事后,清政府拒绝换约,激化同列强的矛盾。最终,清帝不得不背水一战,但一败涂地。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更为苛刻的《北京条约》。

二、太平天国起义与列强的干预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一方面反对列强的侵略,另一方面准备同外国友好来往。由于这一运动打着拜上帝的旗号,起初一度获得列强的认可。一旦其鲜明地坚持维护独立的立场,列强便站在清政府一边,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三、沙俄对中国的扩张

在战争期间,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的困境,在黑龙江地区大肆扩张。确立对黑龙江以北地区的军事占领,胁迫当地官员擅立《瑗辉条约》。以此为基础,俄国代表同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占据中国大片领土。

第四章

建立新的外交体制(2课时)复习目的:本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利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主义政权。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务实的官员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提出了“洋务”政策。主要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出现的改革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这一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复习内容:

一、洋务运动

通过介绍魏源、冯桂芬和张之洞的主张,介绍洋务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外交方面,一些思想家初步具有国家主权平等思想,主张运用均势理论观察国际形势,提出建立西式的外交机构。洋务运动推动清政府改变外交政策,并向外国学习建立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在外交方面,清政府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南北通商大臣,搜集有关国外情况的信息,开设培养外事人材的学堂。在外国使节驻京之后,清政府还采取措施逐步地向外派出了常驻使节。

二、列强扩大在华影响

美国首倡“合作政策”,既保持与列强的合作,又扩大了对中国的影响。在这项政策的影响下,清政府派出了以离任的美国外交官蒲安臣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欧美。访问期间产,中美订立的“蒲安臣条约”为扩大美国在华影响提供了基础。由于中国沿海及内地门户洞开,海关为外国人所把持,致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商品大量打入中国市场和外国资本也开始进入中国。

三、教会扩张与教案的处理

外国宗教势力扩大在中国的影响,一些传教士胡作非为,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对于这样教案的处理,清政府由于害怕外国人,往往妥协让步。

第五章

边疆危机的处理(2课时)复习目的:经过同治初期短暂的平静之后,清政府再次卷入对外关系的纠纷之中。列强不仅直接侵略中国,而且开始侵吞中国周边的弱国。本章使学生不仅了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背景,而且思索为什么洋务运动虽在一定程序上改变了清政府,却未能阻止列强的扩张,以及处理方式上的问题。

复习内容:

一、关于日本侵台与琉球问题的交涉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也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利用日本渔民在琉球遇难的事件和中方官员的只言片语,先是侵占台湾部分地区,而后逐步吞并琉球。清政府通过交涉收回台湾,但使琉球归属问题不了了之。

二、马嘉理事件

英国为了同法国争夺势力范围,派探险队进入中缅边境地区,从而导致队员马嘉理被杀事件。英方 利用这一事件强向清政府提出更多的利权要求,迫使避战求和的清政府订立《烟台条约》。

三、伊犁问题

俄国借口边界安全侵占中国新疆大片地区。清政府代表同俄方签订了出卖伊犁地区的《里瓦几亚条约》。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左宗棠准备进兵伊犁。曾纪泽在谈判中勇斗对手,签订《伊犁条约》。这个条约还是给予俄国部分领土。

四、日本侵略朝鲜引起的危机

由于日本不断地在朝鲜扩张势力,造成19世纪80年代初中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对立。虽然清政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但容忍日本在朝鲜驻军。

第六章 中法战争与列强在中国南部的扩张

复习目的:本章介绍80年代以后列强在中国南部的扩张情况,特别是法国对越南和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说明清政府如何处理法国对中国的侵略,使学生了解如何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国际问题。

复习内容:

一、中法战争

80年代初,法国势力延伸到越南北部,威胁到中国的边境地区。从1983年起,清政府分两阶段同法国交涉,甚至作出让步的承诺,都未能阻止法国在北越发动的进攻,法国甚至袭击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取得的谅山大捷结束了这场战争,但不久中法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越南条约》。出现这个妥协局面是由于中法两国政府都面临国内外的种种困境。

二、葡萄牙的扩张与中葡签订条约

葡萄牙占据澳门后不断强化其统治,1887年终于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承认其永久管理权。

三、中英就英国侵略缅甸和中国西藏的交涉

英国不断地从其印度殖民地向外扩张,由于清政府害怕与英国发生冲突,接受英国对缅甸的吞并和英国对西藏的通商要求。清政府甚至制止西藏人民的反抗,压迫当地政府开放。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2课时)复习目的:日本把对朝鲜的侵略扩大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清政府试图维护传统的中朝关系失败,采取“以夷制夷”政策也未能避免一场失败的战争,被迫签订极为屈辱的《马关条约》。本章使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一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以夷制夷”政策会失败,为什么洋务运动也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复习内容:

一、在朝鲜半岛中日矛盾不断加深

从七十年代起,日本通过三个条约奠定了全面控制朝鲜的基础,否认中国同朝鲜的传统关系。日本形成了侵占大陆的政策。清政府一方面容忍日本的扩张,另一方面要求保持同朝鲜的原有关系。

二、中日战争爆发

1994年日本大量出兵朝鲜,扶植傀儡政权,袭击驻守在朝鲜的中国军队。中国被动防御未果,双方 正式宣战。战争爆发前后,清政府试图借助“以夷制夷”政策来制止日本的侵略,但列强出于利益的考虑都不支持中国的主张。中国在战争中指失败,不得不签订《马关条约》。虽然三国干涉迫使日本交回辽东半岛,但清政府保台的幻想还是破灭了。

三、中俄结盟。

为了遏制日本在东北的扩张势头,清政府与俄国结盟,其结果给俄国在东北进行扩张创造了条件。

第八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入侵(2课时)复习目的: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处境。广大人民起来反抗外来侵略,促使清王朝也作出抗争的表示。但封建王朝无法拯救中国的命运。本章使学生懂得封建制度只能把中国一步步地拖向深渊,分析为什么义和团式的反抗也无法解救中国。

复习内容:

一、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1.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列强强占旅大、威海卫、新界、广州湾等租借地,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列强争夺铁路修建权: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得到修建铁路的权力,以此巩固其地位。

3.列强纷纷对华给予政治奴役性贷款:列强争先向清政府贷款,试图控制其财政,进而控制中国。

二、义和团运动

在中华民族面临被分割的情况下,义和团运动兴起,反抗外国侵略。它的主张和行动得到对列强不满的清廷的认同威胁,清政府借助义和国力量对列强宣战。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借机发动战争,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在此期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反对各国在华建立排它性势力范围。各国在力量相当的情况下,有保留地接受这一政策。

三、沙俄侵占东北

借镇压义和团之机,沙俄对东北发动大规模侵略,占领东北三省。在中俄谈判中,俄国拒绝撤退军队。

第九章

清朝末年的外交(2课时)复习目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对外交体制进行调整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虽然它对一系列事件的处理上也进行过抗争,但最终往往以妥协结束。它代表了封建势力和殖民势力对中国的统治,使中国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本章将使学生通过清末外交情况来了解为什么革命者要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复习内容:

一、清政府调整对外政策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设立了外务部,建立了使馆区,改变了外交礼节的规定等。这一系列调整表面上是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实质上有利于列强对清政府的操纵。

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借助英日同盟促使俄国签订了从东三省退兵的协议,但俄国以种种理由拒不认真执行撤兵的规定。

三、日俄战争与清政府的“中立”

俄国在东北的扩张加深了与日本的矛盾。两国为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辽东半岛进行了一场战争。对于这样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清政府居然持“中立”立场,置国家和民族 的利益于不顾。四、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为缓和国内的不满,清政府表面上派重臣到外国学习以实现政改,但并不想真正实行改制。

五、英国再次入侵西藏

20世纪初,英军再次入侵西藏,占领拉萨。由于清政府同西藏地方当局的立场差异,削弱了对西藏的控制,也造成边界危机。

六、列强争夺铁路修建权

为了巩固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列强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建权。清政府依照列强的要求,以国有化名义对外出让湖广铁路修建权,遭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这起 事件导致一场政治危机,爆发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

第十章 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的外交(2课时)复习目的:虽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希望使中国获得独立,但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没有触动列强在华的权益,甚至对列强作出妥协,致使革命不能彻底。本章要使学生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党对外政策的两面性,也认识中国革命和争取独立斗争的艰巨性。

复习内容:

一、革命党人的外交

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非常重视外交对国家关系的作用,强调中国非善用外交不得自立。他在为革命党起草的重要文件《革命方略》中专门探讨了革命党的对外政策主张。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革命党政府不承认革命后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任何条约,反对外国支持和帮助清政府,但同时承认革命之前清政府同各国签订的条约,继续偿还赔款,保护外国人的既得利益。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列强进一步在华获取新权益

列强干预中国南北两方的和谈,支持袁世凯上台取代孙中山。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为取得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不惜对列强作出种种让步,包括在西藏和外蒙古问题上,终于在1913年先后换得列强的承认。西姆拉会议期间,西藏地方当局私下里同英印方面达成西藏同印度的边界线,并擅自签署了所谓的《西姆拉条约》,这是完全无效的。

列强借款给袁世凯政府以示支持,同时获得控制中国盐税的权力,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

第十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2课时)复习目的:趁世界大战爆发之机,日本占领青岛,并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中国被卷入世界大战。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军阀领导下的北京政府继续出卖国家利益,对日本的软弱态度致使日本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样一个政府无法改变中国作为弱国的地位。

复习内容:

一、关于日本所提“二十一条要求”的交涉

趁德国忙于欧战之机,日本强占青岛,继而提出对华的“二十一条要求”,试图控制整个中国。害怕失去日本支持的袁世凯政府签订了《民四条约》,同意了日本的大部分要求,继续出卖中国利益。

二、中国参加世界大战

北京政府内对立的军阀分别投靠日美,致使中国卷入一场本与中国无关的世界性战争。

三、“西原借款”与山东问题的换文

段琪端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大举向日本借款,并“欣然同意”日本在山东的一些权益,进一步牺牲民族利益。

第十二章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复习目的: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大会通过的和约竟然支持日本占据青岛,从而在中国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直到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才收回对山东的主权。本章要说明只有人民的力量才促使中国代表团敢在巴黎和会上说不,从而扭转了中国外交的趋势。

复习内容:

一、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但列强仍把中国当作弱国对待。为了它们的利益,通过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努力没有成功,列强的不公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它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爱国主义运动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二、华盛顿会议与中国问题

为限制日本的扩张,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会上达成的《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原则。虽然中国代表团做出了努力,会议只同意中国修改税率等。但在会议期间,日本被迫同意把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十三章

南北政府对峙期间的中国外交(2课时)复习目的:苏联承诺放弃不平等的条约权利鼓舞了中国人民。在这种形势下,北京政府同列强进行交涉修约没有结果,而广东和武汉政府依靠人民的力量却取得成果。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历程上人民的作用,也认识这一历程的艰难和当时政府的局限性。

复习内容:

一、《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署

苏联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特权。为此中苏谈判解决悬案,于1924年达成协议。苏方同意中国赎回中东铁路,承认外蒙为中国一部分。但协议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尽管如此,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北京政府的的修约外交

五卅惨案激起了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京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之下同列强进行交涉,收回上海的会审公廨。与此同时,召开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由于列强无意交回特权,两个会议都未取成任何实际成果。北京政府与有关国家修订到期的条约也受挫折。

三、广州、武汉政府的外交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州国民政府提出“以俄为师”的对外政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在关余问题、沙基惨案和杯葛事件等问题的处理上坚持不懈地斗争,取得一定的成绩。北伐期间迫使英国改变对华政策,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十四章

南京政府初期的外交(2课时)复习目的:南京政府成立后在对外关系方面为取得民众的支持,提出关税自主和修约;同时为争得列强的支持,采取了反苏的立场。本章使学生了解南京政府外交的两面性,同时学会分析像中东路事件这样复杂的问题。

复习内容:

一、联美抑日反苏的外交政策

1927年发生列强炮轰南京事件。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苏反共外交,把南京事件归咎于共产党所为,竟向列强道歉。南京政府还在采取一系列反苏措施,获得列强的欢迎。1928年列强先后承认南京政府。南京政府通过东北易帜制约日本的扩张。

二、修约外交

在废约运动的推动下,南京政府同各国交涉,在二十年代末之前它们先后同意中国实行关税自主。1930年,中国关税率上升到10%。然而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谈判毫无成果。

三、中东路事件

由于苏联的利已主义,中东铁路所有权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在南京政府的支持下,东北地方当局借机反苏。1929年中苏断交,苏联军队攻入东北。东北当局被签订停战协议,恢复苏联对中东路的控制。但南京政府不承认此协议,中苏开始谈判,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没有结果。

第十五章

九一八事变与应对日本扩大侵华的外交活动(2课时)复习目的:本章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华,南京政府的对策从不抵抗、妥协逐渐转向抗战。本章主要说明在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其复杂的原因。

复习内容: 一、九一八事件中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冲突,对东北实行军事占领。南京政府不令不抵抗日本的进攻,同时也拒不同日本谈判,而希望由国联来调解两国的矛盾。并指望美国进行干预,但美国只采取“不承认主义”政策。

二、国际联盟的调处.日本企图把上海纳入其军事扩张地区,遭到其他列强的反对。在列强的干预下,中日达成停战协定。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国联派出调查团来中国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1933年初国联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在明确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的同时对日本的行动进行辩护。

三、日本侵入华北和对日妥协外交

日本退出国联前后对华北发动进攻,求助国联不成的南京政府改为对日妥协,签订了“塘沽协定”,但日本仍不断地提出扩张要求。

四、寻求外援的与国外交

南京政府修复同苏联的关系,呼吁欧美列强的支持和援助。

五、对日政策的转变

日本提出“广田三原则”,要求中方承认满洲国,把南京政府逼入绝境。中方改变政策,拒不接受日本的要求。在张群――川越会谈中,中方对日方提出反要求,会谈破裂。在全国爱国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南京政府走上抗日的道路。

第十六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外交困境(2课时)

复习目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寻求国际援助来抵抗日本,但不见成效,不得不调整政策,等待时局的变化.直到1940年秋,国际社会才开始热心于援助中国抗日。本章帮助学生分析南京政府转变政策和国际社会转变态度的原因。

复习内容:

一、抗日战争爆发

七七事变导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二、争取国际援助的外交活动

国民政府争取国联支持的政策未见成效,布鲁塞尔会议也没有取得任何成果,采取了苦撑待变的对策,等待国际形势发生有利的变化。使日本接受调停。但都未能成功。

三、联苏外交的展开

同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争取到苏联较多的援助,但苏联不同意出兵攻击日军。

四、争取欧洲列强的外交活动

争取英法支持,争取意德中立,但由于这些国家的各自利益,外交活动都没取得成效。

五、争取美援的外交活动

争取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但成效也甚微。

六、抗战外交政策的调整

欧洲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利用这个时机积极对英美等国做工作,阻止美国对日妥协,争取三国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中国开始获得美国援助。

第十七章

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课时)复习目的:中美英结盟抵抗日本侵略。由于中国坚持抗战,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分别同美英签订新约,废除领事裁判权等。但由于蒋介石为反共,同样牺牲民族利益。本章使学生了解中国坚持抗战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了解大国对战后世界格局的考虑,认识中外关系中出现的新的复杂因素:国共斗争。

复习内容:

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中国战区成立,南京政府积极寻求英美援助,中美英进行滇缅作战,抗击日军。

二、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变化

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国和英国订立新的条约。两国同意废除领事裁判权、租界和《辛丑条约》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滇缅路对日作战问题和日本失败后的处理问题。中国进入四大国的行列。

三、中国与美英苏之间的分歧

美国史迪威将军为加强打击日本,一方面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提出与中共合作,引起蒋的不满,发生“史迪威事件”。中英因对日本作战和印度独立问题而发生争持。中苏因新疆问题发生矛盾。

四、抗战胜利前夕的外交活动

蒋介石政府为了反共的需要,积极争取美国的支持,并屈服于苏联的压力,签订有害于中国主权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十八章

内战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的终结(2课时)复习目的:战后中国国共两党矛盾尖锐。美国试图进行调解,未能成功。美国出于反共需要,明知国民党会失败,但仍旧给予大量援助。因此,中共严厉地谴责美国的对华政策,并以此制定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本章使学生了解内战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对对外关系的影响,认识制定新中国对外政策的背景和基础。

复习内容:

一、对日受降活动

国民政府采取“以德报怨”政策处理日本受降,争取日本的合作,没有严厉地处理日本的战犯。中国收回台湾,并负责越北和香港的受降活动。

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并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三、国民党政府加强与美国的关系

战后南京政府同美国签订一系列条约,给予美方新的特权和利益,试图获取美方对其反共政策的支持。美国为稳定东亚局势,派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但由于国共双方矛盾极为尖锐,调处失败。美国便改为援蒋反共。

四、新旧对外政策的交替

南京政府乞求美援,美国虽然给予大量的经援军援。但这种援助有一定的限度,美国不愿背上南京政府这个包袱。南京政府换马,寻求国际调解未能成功。美国政府指责南京政府无能,输掉中国内战。美国持观望态度,对华政策迟迟不决,甚至放弃同中共改善关系的机会。中共坚决反对美国援蒋反共的政策。毛泽东尖锐地批评美国白皮书,明确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

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

(3)文革时期:

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 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 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 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部分课后习题

一、简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在停泊在南京江面英船康华丽号上签署的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内容: 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准许英国人居住贸易。2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5 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附件。

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低关税4租借地5外国军舰常驻中国港口 影响:

中国丧失了领土(领土主权)和承受了巨额赔款(转嫁百姓),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被打破,中国关税自主权被剥夺,英国商品以及鸦片更容易的进入中国市场,过低的关税使中华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司法主权也遭到了破坏。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的国家。

二、简述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是(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中法:

1公使进京2内地游历3长江开放和加开口岸,可停泊军舰4修订税则5赔款600万两 中俄:

东北边境勘查、领事裁判权、片惠、沿海开放口岸。中美:

公使每年占住北京一次、沿海贸易权、军舰口岸巡查、最惠国待遇、保护传教士和教徒、中美友好

中美英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

关税值百抽五,子口税2.5%、鸦片列洋药合法进口每百斤30两税、外国消费品免税、通商口岸税收划一办理,聘请外国人管理海关、陪美商50万两 影响:

迫使清政府抛弃对夷的鄙视,彻底打破中国闭关政策,各项条款使列强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对华影响。

三、简述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大沽冲突再次侵华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赔款增加到800万两2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3割香港对岸九龙司一处4准许中国人与英法人签合同,到英法属地或海外其他地方做工5偿还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

四、分析蒲安臣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蒲安臣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既1868年7月卸任美国驻华大使蒲安臣未经同意代表清政府在华盛顿同美国签订的条约

按北京条约规定1861-1862年间各国公使相继来京建立使馆,西方列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互换使节。迫于压力清政府物色出访人选,1868年苦于没有人选之下派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以“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身份代表清政府率代表团出访各国。同年7月蒲安臣在没有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和美国政府签订了条约。内容:

1中美居民往返自由,入籍自由-----------美国西部开发热潮缺乏劳动力------在后来美国发生排华浪潮时美国华人援引此项规定维护权利

2中美教育交流自由,留学设学堂等-----通过学校传播美国思想文化,培养亲美派,扩大美国在华影响--------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条约依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3中国可向美国通商口岸派领事

评价:表面上是一个对等条约,实际是从美国利益出发的。

五、琉球事件

1874年日本为侵略中国台湾和清藩属国琉球而制造的事件。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积极向海外侵略扩张。1871年(12月,琉球国一渔船在海上遇飓风漂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50余名琉球渔民被杀。日本借此宣称琉球渔民为日本管属之民,派遣日军3000人于1874年5月在台湾南部登陆,发动侵台战争,清政府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命福州船政局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军赴台,布置防务。1874年10月31日,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的压力下,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次年,日本迫令琉球国断绝自1372年(明洪武十五年)同中国建立的宗藩关系。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趁清政府与沙俄交涉伊犁问题之机,出兵占领琉球,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日本冲绳县。

六、马嘉理事件

英国试图通过缅甸进入云南。1874年,英国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马嘉理随行翻译。1875年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事发后英国借口勒索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1马嘉理事件的处理,赔钱并派使道歉2关于商务和其他特权,赔偿欠款20万两,增开口岸和码头,租界内废除厘税,被告原则,观审制,所有口岸划租界3云南边境开放通商。

七、分析马关条约及其后果 《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内容:

1承认朝鲜独立

2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3赔款2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领事馆 5日军暂住威海卫,驻军费每年50万两 6俄德法干涉还辽,费用3000万 后果:《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对中国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洲

①从中国方面看,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②对日本而言,通过《马关条约》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③对朝鲜而言,《马关条约》从法理上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和封贡体制也遭最后一击而宣告崩溃。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④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八、分析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 详见附

PS首先,革命党人并不是想容忍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其次,孙中山和革命党在对外方针上表现出的软弱性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小,又同列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分析西姆拉条约的性质 西姆拉会议:

英国殖民者炮制的干涉中国内政、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会议。会议于1913年10月~1914年 7月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英方代表马洪,中方代表陈贻范,西藏地方代表。1913年10月13日西藏代表提出的无理要求:1西藏独立2划定中藏边界3藏印通商章程由英藏修改,中国不得过问。3中国不得派官员驻扎西藏。4华商无西藏所发护照,不得入境 5中蒙各处庙宇向皆认**喇嘛为教主,由**委派喇嘛为住持,中蒙僧徒向以金钱布施藏中寺宇,以后一律照行。6中国勒收之瞻对税款及藏人所受损失一律缴还赔偿.11月1日中央政府代表提出的反驳议案:1西藏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于外交及军政事宜均应听受中国中央政府指示而后行,非经由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与外国订商。2中藏边界于附图内约略画明。3 前订之通商条款如须修改,须由中英两方面根据1906年中英条约第三条4中国可派驻藏长官驻扎拉萨,所享权利与前相同,并有卫队2600名。5藏员所开之第五款可以商议 6西藏人民之以向汉而被监禁、产业被封者,西藏允一律释放给。西姆拉条约:

西姆拉条约1914年7月3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清朝末年,英国加强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袁世凯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一个所谓解决方案,规定中国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对此,袁世凯政府拒绝接受。后来,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私自签订《西姆拉条约》。

十、为什么中国政府无法在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 巴黎和会:

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和平会议其实是一个战胜了的强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调整欧洲力量对比和在世界范围内重新瓜分殖民地(包括战败国的半殖民地比如中国)的分账会议。会议上英美操纵了会议。

1.弱国无外交,英美操控巴黎和会

2.中国受到列强轻慢只享受三人代表的小国权利发言权小,日本是十人会和五人会成员占有比中国更有利的地位。

3英美对日本绥靖,牺牲中国利益讨好日本。

4国内亲日派卖国贼暗中与日本妥协,对中国外交代表团施压。十一、五四运动对中国外交的重大意义

1国民参与政府外交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五四运动成为国民外交时期的开端,中国有从前式的官僚外交政府外交转向新式的国民外交人民外交之势。2五四运动之后国民外交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自发自觉,民众越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政府外交活动中来。

3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反封建的斗争意志。

4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

5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使西方列强大为震惊,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 6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的野心

7开辟了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先例,对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十二、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

① 宣告21条无效:1915日本政府强迫北京政府接受21条而签订的民约四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故此以后历届北京政府都不承认它的法律效应。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此条约要求未果。华盛顿会议上日本政府迫于列强压力发表了关于21条的声明但仍保留很多权益,其中就包含延长旅顺大连租借期。而清末中俄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期限将于1923年到期,中国政府面临一个问题,中国若不在期限之前要求将旅顺大连归还就事实上承认21条,而中国如果不宣告民约四条无效则不能要求归还旅顺大连。故1922年底提出了21条无效议案宣布民约4条无效并告会日本政府,由于日本政府的顽固态度无法交涉,21条成为中日的一个悬案。

② 修约交涉:北京政府为了应付全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对抗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与1926年发起修约外交。1:26小国比利时 中比商约 比方拒绝 中方宣布废除 比方控诉于海牙国际法庭 重新谈判无进展2:26日本 中日商约 日方表示同情 中日谈判 日方提出新要求 悬案 3: 27 西班牙 和好贸易条约到期 中方宣布失效 西方抗议且有恃无恐 夭折 4其他对英威海租借地 对法广州湾租借地 失败

③ 结果:北京政府虽然对于届期条约的修订采取了一些异乎寻常的外交措施,也产生一定国际影响,但由于他本身日益衰落,已逐步丧失主持外交的地位,因而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三、中东路事件

1929年中苏两国因中东铁路主权问题而引发的外交和武装冲突事件。5月27日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借口苏联赤化东北,首先派军警搜查和逮捕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及其外交人员,接着又以武力接管两国共管的中东铁路,驱逐苏方职员。事件发生后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照会及最后通牒,7月苏联宣布与国民政府绝交,并于10月出动大批军队进攻中苏边境的中国守军。12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派代表赴伯力,同苏方代表谈判,并于22日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中东铁路恢复冲突发生前的状态。背景: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之后苏方拖延,苏联方面按照沙俄和北京政府不平等的《中东路管理局临时章程》管理中东路事务。原因

1中苏在中东路控制权上产生严重分歧(根本原因)2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反共反苏政策(间接原因)3蒋介石希望通过制造外交事件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迫使其依靠南京国民政府

4国际反苏浪潮,帝国主义的默许和纵容 12月26日,“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值得一提的是,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十四、分析抗战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策略 通过国际联盟向世界制止侵略的呼吁,同时采取南联英美列强,北结苏联的策略,试图通过他们的调解援助或制裁制止日本侵略

① 争取国联的同情和支持:未获得实际支持,但国际上明确了中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性,争取到国际的同情。之后的布鲁塞尔会议上虽百般努力但未取得进展。

② 苦撑待变的政策:政府军抵抗失利,国际联盟没采取制裁措施,南京沦陷迁都重庆。,抗战进入僵持阶段。此阶段求援外交无所作为,蒋介石认为国际形势将会朝有利于中国方向发展于是调整外交政策采取苦撑待变政策,继续争取列强援助以待时机。③ 联苏外交:试图打破外交孤立局面,放弃反苏政策。

一、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二、争取苏联援华抗日:贷款 军援 飞机大队 建立中国空军机队和航空志愿队。39年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日冲突停止,援华减少。

④ 争取欧洲列强的外交活动:中法越南边境运输交涉、反对英国对日妥协,争取德意俩过中立 ⑤ 争取美援

十五、结合抗战以来史实分析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的历程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中国战区成立,南京政府积极寻求英美援助,中美英进行滇缅作战,抗击日军 抗战期间重庆国民政府通过支持朝鲜和越南的抗日斗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加强在亚洲地位,争做亚洲代言人

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国和英国订立新的条约。两国同意废除领事裁判权、租界和《辛丑条约》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滇缅路对日作战问题和日本失败后的处理问题。中国进入四大国的行列。

1945国民政府采取“以德报怨”政策处理日本受降,争取日本的合作,没有严厉地处理日本的战犯。中国收回台湾,并负责越北和香港的受降活动。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美苏中英法作为发起邀请国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创立大会。

十六、分析194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对美政策 ① 避免与美军发生冲突,防止同美国对抗

② 1946年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提出建立世界反美统一战线

③ 1949另起灶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急于解决和美国关系问题 ④ 要求美国政府断绝和国民党政府关系,撤出在华武装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重点

上编综述

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①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②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社会——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④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矛盾: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②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③资产阶级与地主

阶级的矛盾;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⑤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⑥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手段: ①军事侵略 ②政治控制 ③经济掠夺 ④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P33

3、与冯桂芬、魏源、林则徐、郑观应、严复、张之洞的内容

(1)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著作《校邠庐抗议》

(2)魏源:《海国图志》,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意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等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3)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

(4)郑观应:著作《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5)严复:著作《救亡决论》“救亡”口号;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6)张之洞:《劝学篇》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4、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5、《马关条约》(日本)

1895年,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等等23150万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6、《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

赔款4.5亿两白银;禁止反对帝国主义的组织;

7、甲午战争,邓世昌

8、中国近代史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戊戌维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第一次表演P50

(1)1895年,“公车上书”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1898年,昙花一现仅存京师大学堂,宣告失败。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

③惧怕人民群众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与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

4、《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中心问题:土地。

(1)时间:1853年

(2)内容:①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

③组织制度——建立以乡官制度为中心的地方基层政权

(3)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转折点——1856年,天京事变P44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洋务办的民用企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8、(补充)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2、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谭嗣同写的书(文章)名与内容(1)章炳麟: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邹容:《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3)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请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4)谭嗣同:《仁学》(戊戌维新时期)

3、中国同盟会

(1)时间:1905年

(2)主要人员:孙中山、黄兴、宋教仁(3)地点:日本东京(4)机关报:《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起来就是三民主义)

4、黄花岗起义:72烈士的遗骸被赞于黄花岗(1)时间:1911年4月27日

5、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1)时间:1911年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7、孙中山与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第一个革命团体 8、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观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9、革命派主要阵地——《民报》

改良派主要阵地——《新民丛报》

10、袁世凯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P69(1)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未经国会同意,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军阀们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2)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兼并土地)(3)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11、“二次革命”的失败:1913年,武装反袁,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国民党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不一致,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

12、护法运动:1917年

1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范围和历史任务

(1)时间范围: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2)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2)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3)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新——无产阶级;旧——资产阶级

(2)革命时代不同: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旧——资产阶级革命(3)指导思想不同:新——马克思主义;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4)革命前途不同:新——过渡到社会主义;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的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与《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后成为上海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

4、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

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其含义:(1)口号——“民主和科学”

(2)含义——民主既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科学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6、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106(1)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③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2)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具有的特点: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着重进行了一下三个方面: 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7、中共一大召开(党的一大正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3)主要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③讨论实际工作计划——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8、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9、中共三大正式制定统一战线的方针

10、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孙中山.广州)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形成

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1、1926年7月北伐战争凯歌猛进 12、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导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东北易帜”(1928年)

2、八七会议及意义P126(1)时间:1927年8月7日;汉口秘密召开(2)主要内容:

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③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新的道路”的任务。

(3)意义: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三大起义:1927年

①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②秋收起义(湘赣边界;毛泽东;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③广州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4、中央革命根据地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通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成立。

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主要内容(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3)《反对资本主义》: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6、1928年-1929年,第一个和第二个土地法

(1)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2)1929年,毛泽东,兴国,党历史上第二个土地法

7、《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作词——田汉

8、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1)时间:1935年,遵义

(2)主要内容:①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②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红军长征的胜利: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2、福州事变: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以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展开。4、1935年12月,中共在陕北瓦窖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5、“一二•九”运动与主要口号:(1)时间:1935年;游行示威(2)主要口号:“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3)作用: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

(2)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7、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三个阶段(1)《持久论战》:总结抗战10个月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2)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①战略防御阶段②战略相持阶段③战略反攻阶段 8、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9、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1)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2)淞沪会战

10、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1、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P161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文化上

12、延安整风运动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1)时间:1941年

(2)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作用: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13、中共七大(1945年)命名毛泽东思想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时间:1945年(重庆)(2)《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签订

主要内容: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3、三大战役(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刘伯承、邓小平(总书记)、陈毅等(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4、(1)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解放军发起渡江、南京政权覆灭(1949年4月23日)

5、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五四指示》①1946年5月4日(全面内战爆发前夕)

②主要内容: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③成效:(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地区)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6、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两个务必”

①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②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191(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P200 2、1949年10月14日广州市解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过渡性,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P214 2、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个主体,一双翅膀”(1)一个主体——发展社会主义工业

(2)一双翅膀——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P23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1956年)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P236  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P238(1)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2)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3)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

3、粉碎“四人帮”(1976年)4、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P252  对于党和国家肌体中存在的某些阴暗面,需要做出恰当的估计并运用符合宪法、法律和党章的正确措施加以解决,但绝不应该才去“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方法。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 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 P256取得的成就是那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

 三十二年来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的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

5、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P261-264  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6、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P252  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 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

 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

 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邓小平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P265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P266

3、四项基本原则P27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P270

5、《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P270(1)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功过于失

(2)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P281

计划or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P290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篇: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重点讲义资料

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一、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选择熟悉的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各专业字数要求不同,工商专科不少于3000字,行政、人力资源、物业、电子商务专科不少于2000字,物流专科2份多不少于1000字。

二、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对象:应该有具体单位或实际情况

调查内容:不能写成论文或个人感受

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三、打印要求

打印要求:打印调查报告评审表一份盖单位公章和单位评语

三、调查报告样稿

下面样稿是以问卷法进行调查的样稿,由于所选的调查方式不同,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总体格式,内容不变。

范文:

关于生命人寿调研报告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4日,总部现位于深圳。股东由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资金雄厚的企业构成。公司现注册资本117.52亿元,是国内资本实力最强的寿险公司之一。

公司遵从“爱心、服务、创新、价值”的经营理念,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倡导求新、求变、求发展。截至目前,生命人寿总资产已达到1500多亿元,确立了中国加入WTO后新兴寿险公司领军企业的地位。

生命人寿一直致力于科学前瞻的人才战略,引进了大批业内外优秀的高端人才。公司拥有一支由业界知名寿险管理人才组成的优秀经营管理团队,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影响力,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和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生命人寿专业、健康经营的有力保证。

生命人寿建立了覆盖全国重点省市区域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目前共拥有34家分公司,近1000个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含在筹),超过13万人的管理和销售人员。生命人寿已搭建起一个完整而富有特色的保额分红产品体系。这一体系从客户生命周期出发,以保额分红为主体,以保障型附加险和万能累积账户为两翼,集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为一体,充分体现出寿险回归保障的产品设计理念,为全国350多万客户提供包括人寿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和投资理财计划。产品涵盖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等。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我的实习工作是从出单部开始的。首先学习的内容就是保单录入,即通过专业的电子投保系统将被保险人和投保车辆的具体信息录入到车险信息库中并生成投保单证。这是一项同时需要准确与速度的工作,由于人寿险工作量大,每日投保续保的客户很多,保单信息录入要尽量的快减少客户等候时间,并且所录入的信息要保证准确以免无法通过核保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在独立录入保单之后,开始正式作为一名出单员到柜面工作。随着工作的进行,我逐渐感到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例如各种保险的投保条件,投保金额的确定标准,各种保险的费率浮动规定等,这些知识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过,但是一下子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向客户解释这些条款时,还是感觉到以前对这些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帮助之下,我还用休息时间学习了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工具的使用,人保财险内部办公系统的使用等等。

完成了在出单部的实习,我还了解了一些理赔部的工作。首先我跟随公司负责定损的师傅了解了出险的工作流程。接下来我开始学习理算工作,这个工作和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这个工作的关键是检查相关理赔单证是否齐全,事故情况与查勘描述是否相符即是否有造假骗保的嫌疑,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如果核对无误,即可运用人寿险理赔系统自动生成应赔付的金额。在这之后,还要对自动生成的金额进行,特殊情况还要进行调整。对于免赔金额比较高的,拒赔的案件,理赔人员还要电话通知被保险人,在公司与被保险人对赔偿无异议之后,通知财务部门支付赔偿款。以前我认为保险公司只有营销人员和出单人员需要与客户打交道,理赔部门属于“幕后工作”的部门。但是这次实习的经历推翻了我原来的想法,理赔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单证收集环节,由于被保险人对保险理赔程序不甚了解,可能把保险公司对理赔单证收集的要求当作是故意刁难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还有些被保险人在得知被拒赔后对理赔人员恶言相向,不理会理赔人员的合理解释。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理赔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忍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客户的不良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营销部门,我主要了解了车险销售的代理人制度,通过对营销员代理人合同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原来学习过的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另外对担保人的相关规定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了解到了代理人的收入状况和代理人规模,客户关心的主要问题等等。在电话人寿险宣传活动中,我和公司同事走上街头,向路人分发宣传单,宣传公司人寿险优惠政策并解答大家对电销人寿险的疑问。

三、企业营销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我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企业面临的外部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找出人寿保险公司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人寿保险的发展。

(一)、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的分析

1、外部营销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 从发展的规模上看,人寿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

② 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发达国家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③从国民对保险业的认识程度上看,发达国家国民对保险的认识程度远远高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保险观念还较差。

④从国外这个大的营销环境下,看待中国保险行业的营销环境,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是来自国外跨国保险巨头的压力。

2、从国内这个小环境来看,国内拥有更的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保险的资金就是来源于数量庞大的群众,经济的发展渐渐地充实了人们的腰包。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①从人口结构来看寿险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社会承担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客观上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人寿保险业。我国目前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数已超过3亿,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寿险市场,人寿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越发达,居民存款的余额越大,其人寿保险市场也就越大,人寿保险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只要对人寿保险的宣传普及,人们的保险意识增强,我国的人寿保险市场将会有一个飞跃。

③我国对发展人寿保险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政府把人寿保险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臵,并大力支持和发展这项事业,同时将人寿保险业对外国开放。人寿保险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器”,对于安定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防灾减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二)营销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寿保险险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第二:寿险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制约了寿险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

1、机构设臵不规范、基层公司对寿险机构的设臵一直处于摸索和观望的态度,有的公司虽设臵了专业部门,但人员的配备和财务的核算制度不健全。

2、管理方法不规范,寿险业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从签单到归档,虽有内部管理实务手续,而对单证填写是否齐全、给付是否正确等具体管理内容缺乏有约束力的规范标准。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最终必将阻碍公司自身的发展。

第三:资金运用和投资效益不好,导致准备金流失严重,收益率低,寿险回报低,人们对寿险投保的兴趣不大。

第四:目前的寿险公司在保证保险金增值和对责任准备金的有效管理方面问题很多,如:缺乏投资和资金运用方面的专门人才、资金运用方式单调、资金回报率低、保险费不能及时转存等

四、解决的建议

在此,对我国的保险业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此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占领新的寿险市场份额。寿险发展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险种的生命力。应该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开发满足新需求的新险种。

第二,加强人寿保险的服务功能,切实搞好优质服务活动。以前,由于寿险公司少,无竞争对手,寿险服务极差。

第三,完善寿险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这是寿险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包括内勤和外勤)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第四,搞好投资,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搞好投资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就近而言,它是一个寿险是否具有竞争能力、能否降低成本的关键;就长远而言,它是我国寿险能否健康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第五,国家对寿险市场的监管应当规范。同时,寿险行业协会对于行业自律和行业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它是我国寿险市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六,需要大力宣传。通过保险知识的宣传,从经济补偿的角度唤起人们对于风险防范管理的意识。各家保险公司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应同力合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短短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有机会将真正的将保险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让我了解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可以将理论变得生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我不断的思考,从而使实践可以反过来提高我的理论认识。

我在这次实习中,我还在工作中锻炼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学校的接触的大多是同学和老师,但是在工作中,我需要和各行各业的客户交流,也需要和领导、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认识到与他人交流需要时常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在这个基础上,恰当的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和交流方式,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这方面我感觉我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我会更努力为自己创造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实习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保险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公司领导和同事对待工作积极热情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险公司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地方,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他们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深深的体会到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工作态度上,和他们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工作

下载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重点讲义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论文初稿重点讲义资料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题目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姓名 教育层次 专 科学号省级电大 山 东专业行政管理 市级电大 济 南指导教师 崔 丽 丽 教 学 点 章丘公务员......

    ◆◆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范文模版]

    1、阅读下列材料: 蒋廷黻在《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一书中说:“琦善对于英人的军备切实调查了一番,觉得他们的‘船坚炮利’实在可怕,这是琦善的‘知彼工夫’。中国方面的设备......

    杂志投稿大全重点讲义资料

    第三部分:各大媒体高稿费投稿信箱 史地地理教学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 地理教育 400047 重庆师范学院 cqtourist@sohu.com 历史教学 6—4 300074 天津河西区马场道251号 2......

    一审刑事判决书重点讲义资料

    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后就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判决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各种野花野草重点讲义资料

    城市里可以感受到的春天,约是从雨水开始。而农村,总要到惊蛰了。而到了春分,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踏青佳日。不过桃花还搂紧着花骨朵,梨花还只是叶芽呢 …… 梢草【1】 当梢草......

    勤俭节约例文重点讲义资料

    勤俭节约例文 1一、实践目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却原来越少。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越来越多,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有必要宣传有关节约的知识......

    物业实施方案重点讲义资料

    37团恒成物业公司管理方案 一、常规性公共服务 1、房屋管理及维修养护 (1) 栋号、楼层、房号等标志明显,设立引路方向平面图。 (2) 物业外观完好、整洁、外墙无脱落,无乱贴、乱涂......

    文化遗产复习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 一、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类别 文化遗产的分类:1、有形文化遗产 2、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