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5: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

第一篇: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

[ 作者:南溪县大观镇中心校 曹春晓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2008-11-4 文章录入:dg

课改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怎样抓好这一环呢?那就是让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教师要重视预习的作用

可能有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时养成的自学能力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会预习,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强化对机,提高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字,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解答得到底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追求。

2、自我探索,增强求知欲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掌握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提出的疑难问题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机会均等,素质大大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解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差生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愿动脑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5、培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会身”的作用。总之,“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形成模式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从而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教师应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者,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献及爱因斯坦的名言,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这了形,再通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出作者的思路。

5、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6、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还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用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查看学生的课内提问,或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 如何提高五年级的课堂自学能力

——— 练江小学 韦忠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要发展就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同时对学生一些独特看法给予表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1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五年级阅读课《冀中的地道战》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同学们,你在电视上见过很多的战斗,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与以住不同的战斗方法,看冀中的地道是如何打击敌人和保护人民群众。”接着,我就开始播放有关录像内容。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有关内容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冀中地道情境中,都想去进上步了解有关的其他内容。

2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我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引入各种情境。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时,由于该文的生字词较多,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读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设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分享:把你读文后对台湾宝岛阿里山美景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这样一来,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在以后的自我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提出学习要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了。

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时,由于该文从头到尾都是景物描写,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阿里山最美的片段通过画笔表现出来,然后在班上让学生选出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来评讲,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美的享受与陶冶,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视觉化中得到感悟与升华了,从而更加具体地感受到阿里山的美,增强了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有学生问:“课文是写正太郎和狐狸的故事,为什么地以金色的脚印为题?是不是课题与内容不符?金色的脚印与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教学《夜莺的歌声》提示课题后,学生问:“夜莺”是谁?为什么夜莺要唱歌?”等等。学生学会用各种问题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是我们教学者所盼的结果,自学就是在问题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结论,也是一个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曾霞

[摘要]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既要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科学指导学生提高预习的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丰富的预习方式,并进行科学评价学生的预习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关键词]预习;方法;指导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抽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掌握要学课文的有关内容。但现在好多家长忙于事业、应酬、娱乐,疏于孩子的管理与辅导,多数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没有预习能力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既要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又要科学指导学生提高预习的能力。通过各种评价、激励让学生喜欢预习,学会预习,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发挥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语文预习能力的重要性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预设相互交融的时候,就是课堂最具生命力的时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预习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创造的快感。

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预习作业并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就直接说回家预习某某课,但是没有教学生怎样预习的方法,学生有的只是读一读课文,有的学生人连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顺就草草了事,这样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每个学生个性、能力、习惯差别很大,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如何来落实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要讲究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等内容,涉及课外知识还要查阅有关资料,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内的阅读的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预习要求:①读通、读准课文,②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③通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④细读课文,自学质疑,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做好标注⑤尝试解答课后思考题,做好标注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又如六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二《民风民俗》,提出预习:①搜集资料,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地方戏剧、文化遗产特点等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②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上台展示③可以表演、解说等。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课前让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1)读: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5次);(2)圈: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划出生词。(3)动:动手给生字注音、组词;(4)标:标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5)问:在不懂的地方画上小问号。预习完后要求家长签上字,第二天上课时,经检查,学生预习完成的较好。

实践证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预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落实了高效课堂。

2、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如,低年级字词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预习生字词大比拼(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读字词),看谁组的词多,谁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字词等。二是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要认真检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三是开展有效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很多同学为争取到交流的机会,在预习时会格外用心,良好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科学的评价,激发预习兴趣

学生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评价,给予学生一些激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喜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检查时,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作业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看看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再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不断地渗透预习的交流。

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某个句子的理解感悟时,教师评价:“预习得认真,到位。预习时读得真仔细”等。在字词检查时,学生不单是会认生字新词,而是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收获。有的向同学们提示读音,有的强调容易写错的地方、记字的方法,有的交流自己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教师可说“你真是个识字大王”。朗读课文是比较简单的,也是大多数学生都想参与的环节,有的学生就读得又有感情,又流利。这时,教师就应及时予以表扬:“预习时你肯定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好几遍了。”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体会到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这样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课堂的气氛都会更加融洽和热烈。

评价主体上来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的合作预习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的评价。从评价的标准上来说要突出差异性,不能以同一标准来度量。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然而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视野窄。结合多年农村执教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好“三步”。

一是激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难度入手,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简单”这个度。如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就不要急于让其写成篇作文,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不要求有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等等,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走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社会调查、游览

等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去观察,去体验;搞好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作文从自己最兴趣的材料入手,做到言之有物。例如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就这个内容写一篇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都充满了激情,创作欲望空前高涨,文章自然能有感而发。

(三)从写作目的入手,让学生走“有所为而作”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时给妈妈写一封信;指导学生写日记,使之把内心烦恼的事记下来等。通过给学生提示写作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渐悟出作文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畏惧感则自然消除,兴趣随之而来。

(四)从增强成就感入手,使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班上朗读,放入“作文园地”里,在广播中播出,选送到各级报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是累材。积累素材,就是为作文“蓄足”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学生经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就能了解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等词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自然有材可用、有规可循了。

(二)让学生多看。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观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

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笔下便不会干枯。

(三)让学生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

录。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同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记“流水帐”,应该有所偏重、突出新颖。

三是练技。练习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不断升华学生写作能力,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过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后,要在作文时运用自如,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练”。

(一)循序渐进法。在学生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命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一是由局部描写向整体成文渐进。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片段描写。例如写人,就可以专门进行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等到学生局部描写掌握熟练后,教师指导再进行整体结构的合成。看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二是命题由浅显向抽象渐进。作文时,如果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设计系列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二)综合训练法。一是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让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等。到时学生就可以积累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并相互阅读、欣赏。这样,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这种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

“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多元化练习。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作文教学亦无固定的模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作为师者,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灵气和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四篇:预习能力培养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四步并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乳山城关中学

宋修虹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却往往无所适从,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不会读的方法。学得被动,教得无味。学生读过的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即将教育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提倡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古人亦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尝试着探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任务,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植自主预习习惯呢?

一、让学生充分理解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增强预习意识。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非什么难事,只要能够严格自律,坚持21天。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会终身受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阅读指导之前,得先令学生学会预习。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养成预习习惯,正是因为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主自学能力。预习能使学生变得主动,而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而且,通过预习活动,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熟悉了课文内容,上课时对老师的“启发点拨”, 就不会茫然四顾,不知所云。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教师就可以重点突破,使学习少时高效。

语文预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即通过对教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的阅读,初步获得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发现自我意义上的重难点,集中关键性问题并思考,形成一定的课堂学习期待,为进一步发幽探微做好准备。因此,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习,是学好功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才能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所期待。

二、引导学生学习灵活运用预习符号,提高预习速度。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手不离笔,随时可以圈点勾画。翻开预习过的课本,我们常看到学生在许多地方做了标记,字里行间写了不少如蚁小字。如果那位学生预习过的课本很干净,找不到一个字,那么,可以说这位学生还没有学会预习。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检查和交流,我在全班统一了预习课文的一些常用符号,并提出具体要求:

生字生词,加囗号并释义;美词佳句下加~~~~~~,旁边注上自己的语言品味;重要句子下面划_____;疑问之处下加?;大段前标 一、二、三;自然段前标 1、2、3;自然段中分层标志用/„„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动眼、动手、动脑,熟悉使用预习符号,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训练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提升预习质量。

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我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逐渐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

第一步:首先明确学案上的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第二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完成“学案”上的预习中的“字词习题”。按全班统一的符号边读边标出各自然段的段号,圈点出字词,查工具书,理解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准备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第三步:试分段落,标示疑点。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层意。标出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或提出质疑。

第四步:再读课文,尝试着解决“三问”。这是理解课文内容与主旨最关键的一步。每读一篇课文,都要考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解决“内容”的问题;“怎么写的”?——解决本文的“写法”问题;“为什么这样写”?——解决本文“主旨”的问题。任何一篇课文,只要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此文也就基本读懂了。当然,这“三问”的阅读方法,还有赖于课堂上的阅读知识的习得、积累以及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譬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已己〉,其内容写的是孔已己断腿前后的悲惨遭遇和酒客把其当作笑料的冷酷无情;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写法;如此写法就更有力的揭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统治下人们精神的麻木不仁。另外还可以从思考课文的题目、议论句等入手,这样就会潜移默化的增强阅读能力。

以上四步,不一定要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大有裨益。

四、对预习结果及时反馈强化,讲求预习实效。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了解预习结果,重视预习的反馈。我们是这样做的:

上课前将部分同学的预习学案收上来查阅情况,了解预习的深浅度。反馈贵在及时,这样学生才能记忆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也很容易趁热打铁,立竿见影。

对于学生的预习训练,我们在“养成良好习惯”上狠下功夫。不机械地评价结果的正与误,而是注重了解学生的预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如在检查时我都是这样问学生:“你是怎样弄懂这个问题的?”“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运用了这种写法?”“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等等。这样的检查和交流,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切实有效的预习指导和预习活动的开展,就可以培植起学生的预习意识和预习习惯,学生有了预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获得终身的发展。

第五篇:加强数学预习有效性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数学预习有效性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经验分享 2009-02-17 21:21:35 阅读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下列不适度现象。

一、预习要求不具体,导致预习不到位。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只说:“今天晚上预习×××内容。”学生就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导致预习不到位。

二、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凡事得有法,有路可循,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三、预习得不到落实。晚上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四、预习见高不见低,由于预习不能实事求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总是以优先预习效果取代全班学生预习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组从以下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改变预习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数学预习时,总是先给学生列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而现在已经到了五年级,如果依旧照此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还有可能束缚孩子的思维,阻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永远只会让别人扶着走路。为此,现在我们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分段阅读,理清本段(本环节)的重点知识;最后对全文进行回顾整理,并要求学生列成自学提纲的形式。第二天汇报交流,教师只是提出异议或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

现以《分数乘整数》一课为例,进行简单说明。首先让学生回报预习提纲。经过同学们的补充整理出了下列提纲:

1、通过看主题图知道了什么?

2、解答此题书中用了几种方法?

3、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4、分数乘整数注意什么?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再比如《分数乘法应用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且会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并且这节课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依然要求学生照此方法进行。但布置前和布置后我都感觉心里没底,这节课如果没有一定能力的话,学生只能找着课本读一读,甚至读过后也不容易总结出问题,更不可能挖出太深的东西,所以我一直顾虑重重。不知学生能预习到什么程度,能否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会列出什么样的预习提纲?等到第二天我依然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课堂。自认为这节课不好把握,让学生列预习提纲更是纸上谈兵,所以我说道:“孩子们,老师再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把这节内容根据昨天的预习重新回顾一下。”其实我是想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计划。因为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预习本,学生一边看着课本,我一边检查着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检查了5、6个学生的预习便使我感到了惊讶和惊奇,使我如释重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我的学生会学习了!我急忙让学生停了下来,赞赏道:“孩子们,我真是没想到你们具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你们列的预习提纲简直让我不敢相信,竟能 把这节课的重点把握得这么透彻,太了不起了!” 这就是学生列的预习提纲:

1、通过看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求一班男生多少人就是求什么?求二班女生多少人 呢?

4、两道题的线段图为什么不一样呢?

二、适度评价预习结果,激发预习兴趣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对中下层的学生应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同时把竞争意识引到预习活动中,老师在讲课前,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进行“知识小竞赛”,给较好的学生奖励“智多星”的称号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对困难的学生还要手把手地教,要关心困难生,让学困生在体会老师的爱心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为了便于评价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检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预习本,预习本里记录着每个学生当天预习的情况。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又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不仅能把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还要能提出新的质疑;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尽量把老师所提供的问题一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写明原因;学困生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少。如果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符合所规定标准的都按优秀对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学困生要想达到优秀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当小组讨论时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二者合一才能达到优秀。如果超过了自订的预习标准,除了得到优秀外,再另加2分。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还有制度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也许这就是适度理念所倡导的。

三、充分利用预习成果,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我们认为,要想把预习落到实处,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革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我校所提倡的自主高效课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组研究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专项训练——预习展示——交流汇报——自主总结——自主练习——自主评价6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一、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其实就相当于细水长流,对学生基本能力的一个强化训练。我们大家都知道,要想把数学学好,必须有一定的基本技能作铺垫,而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是一日之事,一日之功,它需要常抓不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预习展示

此过程既是对预习的一个检查,使老师进一步明白学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楚学生的盲点,使授课更有针对性。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同时本环节也是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自己评价自己预习效果的一个过程。

三、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首先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每一个问题有自己的一个认识,自己的认识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够完整的,再通过和别人交流不仅可以说服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深化几个人的思维。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免会同出现不同答案,这时老师要给学生争执的时间,老师要尽可能少的当裁判,要让学生在争执、辩论中明白、醒悟!

如,在《分数乘整数》这节课,当学生在交流有几种方法解答时,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三种方法,一种是用加法计算的,另一种是用乘法计算的,还有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的;有的说是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还有的学生认为:也是两种,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的,一种是先计算再约分。当出现这三种不同说法后我听见就有同学解释道:本题不是用三种方法解答的,先约分再计算和先计算再约分,这是说明分数乘整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而不是解答要求问题的两种方法,解答此题的方法只有两种,那就是加法和乘法。此学生说得透彻明了,本小组的学生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小组交流只是小范围的互动,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全班交流汇报是对学生再认识的一次升华,可能会出现争执,会提出质疑,但在争执、质疑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是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幸福。这是一个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的片段: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男生制作的是总数的5/6,所以画线段时应先画出表示

总数的线段,再把总数平均分成6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学生是边说边画图,真是一位教师风度。

继续讲解 “根据男生制作的是总数的5/6可知求男生的就是求15的5/6是多少。”这是一学生补充到: “根据线段图也可以看出求男生制作的件数就是求15的5/6是多少。”当这一组汇报完后,下面一位学生质问到:“你们能解释一下,第一题为什么只画一条线段,而第二题则画两条线段呢?”这一小组同学这样答道:“因为例1是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关系,而例2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画线段图的方法就不一样,也就是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关系用一个

线段图表示,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关系用两条线段表示。” 就这样一节课不需我的讲解,在学生时而讨论,时而争执之间 把这节课分析得淋漓尽致。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判断者,还要做一个抛球者,也就是当学生的讲解有遗漏时,老师要及时抛出一个球,让这个球在学生中在相互传一传,接一接,加强一下球技。也就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分数乘整数》这节课,学生对计算方法基本掌握,对为何可以这样计算还有待考虑。为此,我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1/2×6=1×6/2你能解释吗?这一问题的抛出,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知其所以然,同时让学生明白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解答的步骤和方法也要会提出问题,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边读边思。

四、自主梳理

自主梳理,不仅使学生对新知又进行了一次整理回顾,一次对知识的梳理,而且使学生对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并且起到了小结的作用。本环节的要求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一节课不能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讲,吵吵闹闹的讨论,课堂的实际效益也是不高的。更不能体现我校所倡导的适度教育理念和自主高效课堂。

五、自主练习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收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自主评价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优和差,同时也要会欣赏别人,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四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让学生多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更能体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有不同的收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握好了预习关,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和质量,才凸显课堂的高效和自主。

下载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中捷友谊小学胡艳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日记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写日记能锻炼学生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小学生写日记,能培养他们恒心和毅力,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日记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先锋学区赵关小学郝明光 关键词:作用内容方法兴趣 摘要:培养小学生写日记,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从写日记的作用,内容和方法及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文章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者论文题目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作 :冯燕玲作者单位 :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参评学科 :小学语文科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肇庆市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冯燕玲 邮编:526108电......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课题小结 半年来,我在《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中,深感在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兴趣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对于......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给学生的是作文,而学生最难掌握和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针......

    如何提高小学生速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速算能力 1、 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因为 加强口算训练,是为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加强口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