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

时间:2019-05-14 16: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

第一篇:《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

《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

2009-11-2 来源: 点击量:11103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最终,135万考生获得笔试资格。国家公务员局预测,这其中预计会有100万人参加笔试,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国考的平均考录比将达到90:1以上。

《申论》训练可大体遵循这样的复习路线:拿来往年的真题,先概括文章主旨,重点剖析某些段落的公共事件原因、结果,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对策分析,最后形成大作文。

“考生最好用近3年内的《申论》真题进行复习,特别是2009年各地的申论考试真题,其中以江苏、山东、浙江这三省试题为宜。”

专家建议,考生要重点关注2009年上半年至今的热点话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研习热点理论。因为《申论》的材料大多来源于新闻材料,而且是近年内的热点话题。深入了解材料的内涵有助于对事件的整体解读,为《申论》大作文写作增加知识储备。

关注新华网时评“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多阅读2009年涉及民生问题、政府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文章。”专家推荐,考生多关注新华网时评频道、人民网舆情频道,以及《瞭望东方周刊》。

专家表示,这一阶段复习的难点是《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建议考生如有可能,最好能两个人以上结对子复习。练习写作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2:00-4:30,这也是笔试的时间,争取早日进入考试状态。

考生考前至少完成6-9篇写作,最好找《申论》老师或“前辈”修改。练习时,先练阅读速度,再练思维深度。针对今年的考纲变化,考生要以议论文练习为主,同时练习评论和记叙文写作。两份试卷两种思路今年《申论》形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考生分成两类,分别做不同的试卷。

对于省级综合执法类考生,专家建议,在复习时不仅要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同时不能忽视对策的务实与针对性。

而地市级执法类考生在复习时,则要理解好“执行力”这个词,“今年地市级执法类试卷命题极有可能考察操作性,这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这一阶段复习抓住小题也是一种取胜思路。省级综合类考生在《申论》写作中要注意练习视野开阔,在写作中不能盲目套用所谓的“万能八条”。

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省级类考生若仅仅针对粮价问题写作就陷入了命题人的圈子里,工业、农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中国的经济良好运转才是更高的立意。地市类考生如果单单谈提高粮价也是一种误区,国家粮食局副局长的点睛之笔是国家有能力平抑粮价,粮价不会高涨,而加强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快农产品附加值才是一种思路。所以,《申论》材料中的各种尖锐矛盾的抓取是理解题目的核心。

学会区分热点问题但是,无论那类考生,完全尊重《申论》阅读材料才是写好《申论》文章的第一步。

还有一方面值得考生重视:如何区分热点新闻、如何利用热点材料提升思维。

专家认为,今年的热点话题很多,在备考时考生可以按照经济类、管理类、党政建设、公共危机等进行归类。例如,今年的新医改、教育改革、产能过剩、水价上涨等一系列话题,在复习中考生要用多种角色去理解。

教育改革中的高考改革、职业教育、大学改革,甚至是就业等,这些棘手问题如何去解决、最实效的手段是什么、制定的政策如何执行下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另外,考生还是要联系近年考题的出题角度,在不断思考与写作中提高。

第二篇:申论时评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计4月13日 申论时评:火车票总数【背景链接】

2013年1月19日,北京两名律师肖文彬、马纲权向铁道部邮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公开今年春运期间的可售票总数等。他们希望通过信息公开,掌握这几年春运期间铁路车票的总数,进而查明“会不会给相关部门、内部人员预留了票”,目前,铁道部对此暂无回应。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春运是老大难的问题,它根植于中国当前特殊的现实环境,让铁道部门提供充分运力确实有些苛责。但是,惟其运力紧张,所以提供公平、有序的购票环境至为重要。越是紧张的、公共的资源,越须公平分配,这是比拷问运力如何跟上更现实、更迫切的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每逢春运就要抱怨,除了一票难求,更是因为购票欠缺公平,至少没有敞亮的信息、便捷的渠道让人体会到公平确实存在。

既然如此,那就不应再让“预留票”成为“秘密”,而是充分公开车票数据,一方面,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能让公众更好地发挥监督权。毕竟,公开是面向公平最有力的武器,而关于“预留票”的各种猜想,也理应有一个“结果”,这是“面向公平”的必然程序。

[措施]

一方面,铁道部应该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掌握春运期间铁路车票的总数与公开售票数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一票难求”还没有解决,既然公众对“预留票”还有各种猜想,那铁道部理应像工信部顺应民意叫停抢票插件一样,及时公开各种车票数据。

另一方面,实现技术公平。申请的车票数据公开不算难为之事。春运期间的可售票总数,是由发车次数和每辆列车的载客量决定的,计算起来并不麻烦;与此同时,买到车票和乘坐列车的旅客人数,也都是可以统计的。

当然,要“公开”车票数据,会遇到各种阻力与阻扰,但这都不是放弃“公开”的借口与理由。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不断推进社会公平公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铁道部而言,因其垄断运营的属性,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自然也就更大;服务面前,一律平等,是铁道部门必须坚持的理念。工信部叫停抢票插件是向公平公正迈进了一步,铁道部也应顺应民意,公开表明是否有“预留票”,从而满足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计4月13日 申论时评:电视问政

【背景链接】

12月21日晚,武汉市2012年治庸问责电视问政最后一场的现场,面对武汉市水务局交出的湖泊保护答卷,由该市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友以及特约评论员等组成的50位评委,一起亮起了哭脸牌。这是此次五场电视问政节目中,首次出现全场“哭脸”情况。

【标准表述】

武汉市始于2010年的电视问政节目,于2011年成为该市治庸问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在电视问政现场针对其承诺整改的目标接受问政,这一活动已经被武汉市各阶层普遍认为是该市官员的一次“集体赴考”,而始于2012年12月17日的连续五场电视问政,被认为是官员的一次“期终大考”。

电视问政,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领导干部,无异于对领导干部的一次全方位考核和促进。有的领导干部常年坐在办公室里,下基层前呼后拥,面对问题可能一问三不知,电视问政可以督促他少听点报喜不报忧的汇报,多去群众中走走。有的领导讲话常年依靠念稿,面对提问语无伦次,半天说不到点儿上,电视问政可以倒逼他提高一下自身修养。

要抓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抓政策落实的作风转变,电视问政作为一种非常之举,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同时,它开通了新的民意渠道,普通民众可以借此较大程度地监督政府,获得较高程度的参与权、表达权。

对此,我们建议:

一方面,要拓宽监督渠道,常态化工作机制。其实,我们可以从电视问政中发现体制、机制,甚至自身观念中存在的毛病,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通过拓宽监督渠道,能够得到一个常态的工作机制,让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算达到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腐败官员的惩罚力度,提高腐败成本,保障人民群众话语权的分量。俗话说“杀机骇猴”,要想杜绝同类事故发生,就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使想只贪图利益的有关责任人把“侥幸”过关的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逃回北上广

【关键词】

逃回北上广 低收入高物价 公共服务 公平公正 结构调整 稳定物价 转型发展 公共资源分配

【热点案例】

1、这两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题受到社会关注。最近,媒体报道,当初一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逃回来了。当初因为高房价、高物价、限购而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继续打拼,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颇有戏剧性。“逃离”又“逃回”,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能够帮助这些年轻人克服高房价等压力,又再次回到这些非常不易居的城市?

2、2011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市统计局副局长、市人普办常务副主任顾兖州认为,虽然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离不开大量涌入的高端人才和服务型人员。另外,大量正值壮年的流动人口进入,降低了北京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比,也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劳动力枯竭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临近。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表层原因:(1)低收入高房价,限购令使一线城市房价有所回落时,二三线城市成为领涨全国房价、房租的“主力军”;(2)地方重人情、关系,办事相对缺少公平公正。(3)二三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精神贫乏,生活单调,年轻人觉得很孤单。

2、深层原因:(1)二三线城市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依赖投资拉动GDP,高学历人才的岗位和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2)“北上广”市政管理中权力制约和舆论监督相对有力,社会相对公平公正。(3)公共资源分布不平衡,二三线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二、影响——危害性或意义

1、加重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资源、环境、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负担,使其宜居条件更加恶化;另一方面,补充、优化了一线城市人才资源,有效克服其人口老年化和城市老化,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减少了二三线城市转型发展的人才、技术资源,使其发展活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当地就业和社保压力。

三、政策与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中小城市要转型发展,就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为年轻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解决体制问题,营造公平环境。加大内地、小城市和农村的开放程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结构,营造平等、公正的竞争环境,多为社会中低层成员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为年轻人搭建更大的就业、创业舞台。

3、统筹区域平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和金融要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合理分配,着力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扶持力度。

4、国家要始终把调解收入分配和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三篇:美国大学申请时间密切关注

美国大学申请时间是除去硬件条件外,最容易被人忽略而导致申请失败的致命因素。虽然在美国大学申请时间以前递送材料,学校都会接受学生的申请,但是早申请早完成材料的人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毕竟学校招生学生名额有限,一旦确认了录取学生,就没有机会了。另外,有的大学还是更改自己制定的截止时间,所以,至美前程美国留学专家提醒大家,申请美国留学,一定要关注美国大学申请时间。

各个美国大学的申请时间虽然不同,但通常都按照秋季和春季两个招生季有大致相同的申请时间段,准备学校时也要同时申请几所学校,否则一所学校有了结果之后再去申请其他学校机会就会少很多。

秋季美国大学申请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截止于11月30日,最晚的截止于7月15日,但是绝大部分学校都截止于年底,所以申请学校准备材料的部分至少从九月份开始。到了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虽然还有可能申请补缺的名额,但是机会就越发渺茫了。

具体来说,如果美 国大学申请时间截止于2013年1月1日,那么第一,你最晚要在2012年12月15日将材料邮寄出去,提前2周的时间。第二,要在2013年1月1日之 前将网申填写好并刷卡支付网申费。第三,要在2013年1月1日之前通过EST将托福和GRE分数利用学校官方网站给出的代码送到你要申请的学校去。

要注意的是,很多美国大学申请时间的截止时间确切地说是所有材料到达大学的最晚时间,而不是有些同学理解的网申的最后时间。当且仅当你的材料邮寄成功,网申填写成功,网申费支付成功,语言分数送分成功时,你的申请才被视为是完整的,否则录取委员会不会审核你的材料。

所以在材料寄出后 一定要反复确认是否缺失材料,如果缺失立刻补寄,碰到邮政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好用UPS加急处理。还有教授的推荐信等这些需要其他人完成的文件更要注意,如果教授工作繁忙,甚至有可能要准备一个月。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多和教授交流沟通,避免因为教授的推荐信晚了而丧失申请机会。

第四篇:2012国考申论-新华网时事评论

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浅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二是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四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五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虽然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干部,但作为矛盾另一方的群众,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官德”靠培训,更赖监督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这个《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个学时。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四大专题以及典型案例三大部分。基础知识中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11月4日《新京报》)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看做是灌输“官德血液”。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公务员对“官德”知之甚少,造成无“知”者无畏。对公权力一旦“无所畏惧”,必然“无所不能”,无论是职权范围内的,还是职权范围外的,统统包揽。公职人员一旦被权力欲望冲昏头脑,官德肯定被抛之脑后。

知行合一才是达到整体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境界。培训是使其“知”,监督才能够保障其“行”。现实生活中,权力欲望、权力无畏、权力的所无不能等,共同刺激着为官者对权力的绝对崇拜,这些都是官德的“天敌”,很容易冲破官德的屏障,使官德“土崩瓦解”。很多贪官的腐败路径也说明了这一点。

良好的官德有利于权力的正确行使,败坏的官德加剧权力为己所用。这是国家公务员局出台轮训计划的初衷。当然,必须清醒地看到,仅靠官德也不能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关键还在于权力是否受到严格的监督。

“官德”靠培训,更有赖于监督;或者说,培训少不了,监督更重要。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切实加强有效监督、有力约束、强劲问责,既是官德形成的强动力,也是权为民所用的“原生力”。

由“乘坐者”进行公车改革难有出路

公车改革堪称顽疾,不仅经年未治,而且愈演愈烈。自上世纪末启动公车改革以来,历经十多年至今仍在路上。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公车改革要有突破就不能让乘坐公车者制定车改方案。(11月3日《经济参考报》)

专家的话可谓一语破的。公车改革改了好多年,之所以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原因就在于,研制公车改革方案的,是乘坐公车者自己,而乘坐公车者根本就不愿舍弃自己的利益,所以,导致公车改革只能在原地踏步。这几年,公车改革一直围绕乘坐公车者的利益进行改革,不是考虑如何节约管理成本,如何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如何为公众服务,而是考虑如何照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公车改革一直沿着这个方向,闹腾了好多年,也没闹腾出什么结果,没取得什么成效。

比如,有人提出“以钱代车”的公车改革模式,就是有条件取消部分公车,对于那些级别不够的公车乘坐者,取消公车,然后给予经济补偿,以人民币取代公车。得车者不得人民币,得人民币者不得车,这种公车改革模式,让这些人两头都得利。2005年,北京平谷区公务用车改革进行试点,对“车改车公开拍卖”,改革后,处级以下干部全部取消配车,辅之以相应级别的公车补贴;进行改革“试点”的夏各庄镇,除保留镇党委书记、镇长公务用车外,其他人按照职务和工作需要发放相应的交通补贴。补贴共分为5个档次,实职副处每人每月1500元;助理调研员每人每月1000元;科长800元;副科长500元;科员300元。(2005年11月12日《现代快报》)

显然,这样的公车改革没有一点“悬念”,这其实不是公车改革,而是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不同的是有的人得到了公车的使用权,有的人则得到了人民币的实惠而已。

尽管公众对公车使用现状不满,呼吁进行改革,但嚷嚷归嚷嚷,作用不大。实际操作公车改革的,是那些乘坐者。试问,他们能舍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吗?所以,公车改革,必须考虑由公众参与进来,由人大机关统筹安排,充分借鉴群众智慧,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努力闯出一条新路。

官员拒贿定力“不如娘”尴尬了谁?

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原副局长李建,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李建坦陈:“受贿不是预防教育能完全抵挡得了的,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坚定程度,是个人的问题,我娘比我坚定,我不如我娘„„”(据11月8日《检察日报》)

见惯了贪官们的瞎掰,总算遇到一个实诚的。比起窑街煤电集团原董事长李人志抱怨组织上如果“进行预防腐败、廉政警示谈话,我就可能不会犯罪”的无聊,比起茂名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光亮“虽然我犯罪了,但是,我还是对得起茂名人民”的无耻,比起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我是从骨子里热爱党的,我身上还有好多好的品质”的无赖,李建承认受贿是个人的问题,自己内心拒贿的“坚定程度”“不如我娘”,还算有自知之明。

不过,一个受组织培养多年、位居处级岗位的领导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心智与觉悟竟然不及他那没啥文化、也没有受过什么法制教育的老母亲,这到底是官员本人的悲哀,还是整个官德建设的败笔?

轻利重义,舍利取义,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正直本分,他们坚守着朴素的做人原则,非分之想勿动,不义之财不取,汇成了这个时代义利观的主流。但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下,逐利、拜金的意识冲击着人们正统的价值取向。反映到官场上,一些领导干部把市场的趋利规则当作从政准则,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淡,牟利的欲望越来越强。有的奉行“吃苦在‘钱’、享受在‘厚’、以‘升’作则”,走进了功名利禄的“沼泽地”;有的在名利地位上斤斤计较、盲目攀比,品位不高要求高,职位不高消费高,踏上了贪污腐化的“不归路”。

人都是有欲望的,不同的是对欲望的控制。而权力常常是欲望的催化剂,一旦大权在握,内心的欲望就容易无节制地膨胀。有些人,不当官你还看不出他有多坏,恰如猴子一穿上衣服的时候更显出它的兽性,要求别人讲奉献,留给自己的只有索取,而且手中那点权力总能发挥到极致。有道是“贪如火,不遏则焚身;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为官者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其财富的多少与官衔的大小成正比,那不仅毁了官员本身,也动摇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这些年,廉政教育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党性党风主题学教活动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但有的领导干部始终没有把自己真正摆进去。他们平日里开个会要派“替身”,参加培训还带上“陪读”,结果思想流于平庸,廉政意识丧失殆尽。更有甚者,“讲廉洁义正辞严,收贿赂心安理得”,廉政规定武装到嘴巴,却未武装到心里,反腐措施针对别人,却绕开自己。这样的官员拿来跟百姓比,本身都是对百姓的不敬。有个笑话说,某民工嫖娼被抓到,检讨时称自己要求不严,放松了改造,把自己混同于领导干部,教训是沉痛的!?

心静乾坤大,欲少智慧多。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官场从来不差诱惑,差的是面对诱惑的那份定力。懂得自律,能够主动平抑心中的贪念,是一种大智慧,一种最有效的自我保护。

在服务人民中创先争优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创先争优活动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在植根人民中汲取营养、在服务人民中体现价值,坚持做到心里真正装着人民、工作紧紧围绕人民、决策始终问计人民、评判切实依靠人民。

心里真正装着人民。心里真正装着人民,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如果党员干部心里没有人民,就不可能有服务人民的行动。做到心里真正装着人民,需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认真学习唯物史观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对人民群众的敬佩之情、感恩之心转化为爱民之举。二是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历史、接受红色教育等,深刻认识到党的优良传统来之不易,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是在向典型学习中积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部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要主动向典型学习,对照典型找差距,立足岗位做贡献,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工作紧紧围绕人民。无论是推动科学发展,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服务人民来展开,把活动的着力点放在解民忧、办实事上,努力使活动过程成为服务人民的过程,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得实惠的过程。一是从群众最急需的事情做起。认真研究群众的需求,尤其要把握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做好诸如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尤其要针对部分困难群众,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的形式,组织有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形成帮建帮带关系,帮助困难群众学方法、理思路、找门路,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活动中不断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的意见,并采取切实措施纠正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决策始终问计人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决策时就应多向群众学习、多向群众问计。一是善于在基层调研中掌握实情。基层调研是深入群众、科学决策的首要步骤。因为离基层越近,离老百姓就越近,离实情和真理就越近。当前,在基层调研中有一些不良倾向值得注意。比如,有的在调研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的在调研时只去条件好的地方或部门、不去条件差的地方或部门;有的只会讲大话、说空话,就是讲不出老百姓的话,无法与群众进行有效沟通。应努力改变这些不良倾向,使基层调研制度化、常态化,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进百家门、知千家事,掌握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二是在虚心学习中增长本领。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学历高,扑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向群众请教。事实上,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越是学历高就越需要深入实践,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决策优势。广大党员干部应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在扎根于群众的实践中增长智慧和才干。三是在广开言路中吸纳建议。“闭门造车”、“唱独角戏”不但难以作出科学决策,即使作出了决策也难以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党员干部在决策时要广开言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群众沟通,让群众畅所欲言,确保作出的决策人民满意、群众拥护。

评判切实依靠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评判最能反映工作的长短优劣。对于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办的实事、好事,应切实尊重和用好群众的评判权,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先进”和“优秀”。一是建立健全公开承诺制度。通过召开听证会、协商会等,把要办的实事、好事向群众说清楚、听取意见建议,并就保证廉洁自律、确保质量等方面进行公开承诺。二是建立健全践诺监督制度。组织群众通过实地调研、检查等方式,了解要办的实事、好事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对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批评教育;对能力素质条件有限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帮带指导。三是建立健全履诺评议制度。对于已经办理的实事、好事,要采取群众评议等方式组织“回头看”,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表彰先进、提醒一般、警示落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

对干部德的考核要注重群众公论

要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对干部德的考核要注重群众公论。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考核干部的德。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要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

要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对干部德的考核要注重群众公论。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考核干部的德。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党员干部应注重修德

德行修养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本、执政之基和为官之道,是衡量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从善、学、静、铮四方面来修德。

中国古人崇尚修德,把修德摆在做人做事的首位。作为党员干部更是如此。中央反复强调,“选拔识别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行修养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本、执政之基和为官之道,是衡量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把修德作为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永恒的人生课题来对待。如何修德,关键要把握好四句话:

善以塑德。道德高尚者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人品端正的人。善在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应表现为“三感”:一是正义感。“君子喻于义”。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正义感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格魅力和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要坦坦荡荡为人,立得正行得稳,涵养一身正气;要公道正派处事,不偏袒不庇护,不徇私不枉法,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要心存仁义,济弱帮困,对身处困境的人及时伸出援手;要扶正祛邪,惩恶扬善,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敢于匡扶正义。二是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各项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工作。三是羞耻感。古人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一个人有羞耻感,就会明分善恶、荣辱,自觉地不想、不去做假恶丑的事;没有羞耻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会分不清荣辱黑白,甚至以耻为荣。作为党员干部,要明辨是非、黑白、荣辱,自觉抵御诱惑,防止价值观混淆、堕落,始终坚守道德阵地。

学以长德。中华民族向来有在读书学习中修身养性的传统。读的好书越多,汲取的营养就越多。作为党员干部,要从从政立德的高度对待读书学习,把爱读书、读好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读书中净化心灵。书如良药,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冶情,可以养气。英国有句俗语:“学问足以改良人心,使之达于高尚之境”。我们要在读书中提升品位,在读书中塑造人格。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工作至关重要,而塑造人格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学习。党员干部不仅要注重读书学习,更要善于在读书学习中塑造人格,增强人格魅力。

静以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面对当今这个五光十色、纷纷扰扰的社会,党员干部要注重在宁静致远中修身养性。静气是一种平和的心情和冷静的态度,是一种大修养、大胸怀、大智慧才能达到的大境界。我们要少一点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多一点忙里偷闲、闹中取静,给自己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心淡如水,心淡是一种气质,一种觉悟,是与轻浮焦躁全然有别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保持淡泊的心态,就能把事业和追求看得高一些,把名利和地位看得轻一些,置身喧嚣浮华的世界依然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宠辱不惊。身稳如泰山。这里说的稳,主要是稳重、敦厚之意。工作中,既要机灵敏捷,更要扎实稳健,对党员干部而言,有时稳重比机敏更重要,临大事稳如泰山,处乱局沉着淡定,特别是在没有考虑成熟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宁可慢一些,也不能急于求成、毛糙冒进。

铮以砺德。邓小平同志讲过,共产党的干部,要很公道,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党员干部要修德,也有这一方面的含义。要有傲骨。党员干部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就是坚持,坚持信仰、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傲骨就是抗拒,抗拒富贵之诱、抗拒私情之扰、抗拒权力之压;傲骨就是无畏,无畏千难万险、无畏千辛万苦、无畏千挫百折。党员干部一旦有了这样的傲骨,很难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要进谏言。当前,一些同志立场不够坚定、原则性不强,唯领导马首是瞻,只要是领导说的,不管对不对,一律赞成支持,这样是很有危害的。作为党员干部,对于领导应当充分尊重,而不是刻意迎合,要给党委领导出大主意好建议,而不是馊主意歪点子。要敢较真。原则面前敢不敢较真,问题面前敢不敢碰硬,是反映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一面镜子。当前,一些同志奉行“好人主义”,处处怕字当头,时时私心作怪,讲面子不讲真理,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各级党员干部都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触及矛盾敢碰硬,解决问题敢较真,切实在维护原则制度的刚性中锤炼党性修养。

提升“四种能力” 防止“四种危险”

提升学习能力,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学习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加强学习是振奋精神、奋发向上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危机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争做学习型领导,争带学习型队伍,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业务知识,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以增智、学以“洗脑”。通过扎实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能力,有效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

提升创新能力,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险。发展是兴国之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保持一种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前,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在抓任务落实中,要突出工作重点,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坚持能快就不要慢、能大步就不要小步,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提升服务能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服务群众首先要联系群众,联系群众既要身到更要心到,深入到群众中去,吃百姓饭、睡百姓床、干百姓活,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情牵群众,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从群众最盼的、最想的、最急的、最怨的、最难的事做起,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以开展“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当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密切联系群众的联络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提升防腐能力,防止消极腐败的危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要求。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继续在体制机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上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在运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坚持做到在思想上有新解放、观念上有新转变、措施上有新突破,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体现科学精神。

干部作风关系党的事业成败

干部作风是党风的一面镜子,直接关系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干部作风,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

干部作风体现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优良的作风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内在思想观念、品格情操的自然流露。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严于律己,千锤百炼,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等优良作风。这些好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党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关系到我们党的千秋大业。一个干部对作风问题漠然视之,认为与己无关,是政治上的麻木;怨天尤人、丧失信心,是政治上的动摇;作风败坏、腐化堕落,是政治上的背叛。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深化对干部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干部作风影响科学发展成效。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解决不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教训极为深刻,暴露出一些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扎实、对群众漠不关心等突出问题。事实说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觉纠正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以扎实的作风抓落实,才能切实化解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课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把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作为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加强党的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第三,加强机制建设,着重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监督考核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供制度保障。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在扎根人民创造性实践中提高服务本领、增长政治智慧。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沉下去、“接地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

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恪守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对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是一以贯之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损坏党的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地位。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和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作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于律己,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是结合当前各级党委换届工作,严明换届纪律,以最坚决的态度防止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警钟长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葆先进的政治本色。

让新闻媒体做群众出气筒有何深意?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日前在省内举行的记者节座谈会上说:“让群众把话讲出来、把火发出来,新闻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人民日报》)

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是集散信息,传播新闻。要求客观反映事实真相,忠实反映社情民意,用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和舆论走向,从而推进社会文明,促成社会和谐发展。此次吉炳轩提出新闻媒体要做出气筒的要求,可以说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值得思考和学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领域都需要转型升级,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大融合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渐次暴露,正逐渐聚合成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发广泛关注,引起人们情绪波动。在这种个体思绪纷杂的时代,人们都渴望发出不同的声音,期待被社会承认和包容。

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在充分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压力,诸如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等等。就业难的问题正困扰着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和农村有志青年,住房难的问题正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逐渐放弃学业而苦谋生计。生存是人的不二法则。当人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街口,要考虑自己的生存、思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实现。在这些痛苦抉择和辛勤付出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找一个通风口释放压力、轻装上阵,也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可尊重和来自大环境的支持帮助。无疑,新闻媒体是人们寻找心灵归宿和感情共鸣的最佳场所,也是为事业扬帆起航的动力加油站。

另外,过去传统的新闻媒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使用者,还成了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在人人都是主角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人,每个人都是信息员,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布出去,在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传遍大江南北,并能即时听到看到众多的簇拥者和反对者。

新闻的大众化、草根化、多样化,使得新闻媒体要更多的贴近实际工作、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受众心理,要积极把群众接纳到新闻人的队伍当中,甘当群众的出气筒,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和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崭新期待。

要想让人们群众充分感受了解新闻的魅力和价值,就要坚持大众标准,尊重群众的审美习惯,确保及时、好看、深刻,不断满足人们对大众化新闻的求知欲望;要坚持客观公正,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讲清楚、说明白,让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什么事是真的什么事是假的,从而让谣言止于公开,化疑惑于阳光;要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做群众的代言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帮助人民群众反映并解决实际问题。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只有把新闻媒体当做畅通群众诉求通道、让群众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平台,才能更好地了解基层民意,才能进一步反思工作,找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找到解决群众困难问题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形成上下通畅、合作有力的发展新局面。

领导干部莫因“贪杯”酿“杯具”

江苏省沛县纪委日前进行禁酒令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共有7名“贪杯”干部被曝光。据了解,自2009年禁酒令实施以来,已有19家单位、29名干部被曝光。(据11月9日《人民日报》)众所周知,公款吃喝是当今官场上久治不愈的一大顽疾。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网调显示,其浪费程度位居“三公消费”榜首,历来被民众广为诟病。

革命小酒天天醉,对一些领导干部而言不算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拿、不要、不装腰包,这种吃进嘴里、喝到肚里的公款吃喝现象,没什么了不起,至多也只能算个违纪行为。所以,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成了一些领导的真实写照;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成了一些干部的真实心理。殊不知,这种败坏党风党纪的公款吃喝行为,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肚皮腐败”,是一种典型的“隐性腐败”。公款吃喝顽疾久治不愈,奢侈浪费歪风屡禁不止,一是潜规则在使坏。在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等官场潜规则环境中,领导干部只有“酒”经考验,才能释放出能量去经营人脉关系,才能展现出作风去赢得组织的垂青。二是潜意识在捣鬼。对一些领导来说,饭桌不是腐败滋生地,相反饭局能出生产力。招待别人吃饭,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礼仪,而且还能加强了解和沟通,更为主要的是能在推杯换盏中加深印象、增进感情,有利于加强合作、开展工作。三是官本位在作怪。一些领导喜欢讲排场、摆阔气,他们不是将公款吃喝当作“解馋”的办法,而是视为是否尊重自己的“标准”和“规格”。对这些手握重权的贵人,当然是一个也得罪不起。接待成了硬道理,那接待就得“上档次”、“上水平”,这样才能博得领导的欢心和满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狠刹公款吃喝风,近些年不仅党中央在用重典出重拳,而且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医治良方。如岳阳县出台国家公职人员“禁酒令”亮剑“嘴馋”领导,五莲县动用酒精检测仪严查“偷嘴”干部,江苏沛县动员社会力量监督“贪杯”官员等等。这些创新之举虽不是治本之策,但对那些管不住自己嘴的干部来说也决不可小觑。否则,他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必将吃亏的祸根;他们在纵情贪杯的同时,必将要为此付出悔恨终生的泪水。

避免因“贪杯”而酿“杯具”,一要领导干部锤炼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党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优良传统,树立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约是义务的思想观念。勤政廉洁,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侵蚀,不做党和人民的“败家子”。二要完善预算监督制度,确保财政收支阳光、科学运行。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让“嘴馋”领导吃不了兜着走,让“贪杯”干部吃苦头、酿“杯具”。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员的“肚皮腐败”,方能使公务接待回归公务本质

强化三种意识,提升村干部思想素质

正所谓,任何事情必须落实到人才能显现其作用。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以及政府决策贯彻落实到农村不可缺少的角色。村干部在工作中,不仅担任着群众事务的初级办理者,也担任着政策宣传落实在农村的宣传者、助推者、工作者。所以,要让村干部的工作水平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强化村干部的意识、技能等,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村干部应强化为民意识。村干部是广大农民所熟悉的角色,他将政策信息等带给群众,更直接面对面的为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村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为民意识,深入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从而更好的指导行动,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二、村干部应强化法制意识。村干部作为党路线政策方针和政府决策的贯彻者,一定要有较高的法律觉悟。因为在法治社会,要又稳又好的开展基层工作,解决基层存在的矛盾纠纷,就要求村干部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有法不知、有法不懂、有法不用”的尴尬现象。并在问题发生时,当一个知法、懂法的干部才能更好的为群众伸张正义,维护群众的利益。

三、村干部应强化廉洁意识。正所谓:“德才兼备、提拔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作为村干部也应该注重德才兼备,拥有廉洁意识,做高尚品格的坚定践行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创造的辉煌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干部要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时刻就要求农村干部要冷静头脑,牢记党的宗旨,切实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推崇清廉,强化自身的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干部提拔需“廉政体检”更得重“日三省乎”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9月1日人民网)

“廉政体检”是审察和检验干部廉洁情况的“外界因素”,但任何事物要达到“质”的飞跃还在于其内部因素,若要保持健康状态的“持续”,更在于其自身内部结构和素质的“稳定”。“廉政体检”是为了揪出干部的不良毛病,维持干部更好的工作状态,提上更好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执政为民”上有更大的作为。既然是干部“体检”,出了问题就要“治病”,而不是丢弃在一边,放任自流,再另提拔他人。

因此,仅仅靠“廉政体检”的一次风云,恐怕难以对一些“牛皮干部”形成“质”的改变。这就需要干部自身的“日三省乎”,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帮助这些“病症干部”合理“就医”,不断调整和提高自身素质。

“日三省乎”在于一种持续,所谓“常常反思”,就是无论问题有无,都时时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醒,在干部自身的廉政建设上,既要敢于接受外界的“体检”,也要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审查、自我诊断,发现问题首先自我调整和自我纠正,过度地依赖“体检”,容易产生一种惰性心理和侥幸心理,一些干部总是希望在“廉政体检”中能够幸运地“逃过一劫”,从来不进行“自我解剖”,不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干部提拔时需要进行“廉政体检”,更要重视在制度和纪律上较好地保障干部的“日三省乎”,否则,在“廉政体检”的“热潮”退去之后,廉政的素质依然难以得到良好的保证。(安家山人)

广大党政干部应从“道德模范”身上学点啥?

人民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杜榕)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20日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典礼,并为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学习和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让他们的崇高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行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9月2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道德模范的推选,又一次为党政机关、各行各业树立了道德标兵和道德榜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更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推动党政机关党风、学风、作风的进一步建设,形成良好的机关风气,既要“风清气正”,也要“德高望重”,促进政府可信度和人民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党政干部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认真接受这股“文明风尚”的洗礼。

自觉知荣辱。从全国的道德模范身上,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荣辱观”,我们能看到他们身上光荣的思想和事迹,能看到他们对不良行为坚决抵制的坚强品格和坚定信念,这是广大党政干部首先应该学习的。所谓“思想引领一切”,在正确“荣辱观”的指导下,党政干部才能形成自我规范的标准,更好地明辨是非,积极地走“光荣之路”,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人民也将更加信任和青睐多做光荣之事、多享光荣之美誉的“光荣干部”。

懂法讲道德。一些党政干部在法律法规面前能“铿锵盎然”,但自身的道德标准却“落后一尺”。讲道德,就是要深知社会形成的道德舆论,了解社会的道德人情,更要明白“当官者”在道德环境应该扮演的“角色”。一些党政干部往往是利用自己的“官威”做事,而不是擅于运用当官者的“道德”服众,既得不到同事的鼎力支持,更得不到群众的乐意肯定,在“服务群众”上也只能“略低一筹”。因此,党政干部既要擅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要用道德的标尺衡量自己的行为,融入群众的道德观中,学会让法律、道德、人情在服务群众中达到“三合一”。

稳定促和谐。众所周知,社会稳定不一定就是社会和谐,群众不闹事也并不代表着群众和谐。和谐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可以用“其乐融融”来形容,社会和谐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和谐发展,才有更好的事业前景。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党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稳定有靠法律的,有靠暴力的,也有靠道德的,而通过道德维护稳定是“上上策”,普及道德风尚是促进和谐的良好基础,社会处于良好的道德状态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和谐”。党政干部应积极地走“道德途径”,以德服人,以德服众,以德促和谐。(安家山人)如何消灭中国社会的缺德冷漠? 泾渭流波

中国社会的缺德与冷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黄帝那会开始的。

在西方人大肆崇拜女神追逐女神的时候,黄帝已经妻妾成群了,这就是缺德冷漠的开始。对女人的不尊重,这就是缺德的开始,对女人的不尊重,也是难以走向文明的直接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在黄帝的那个时候,中国社会间人与人之间的爱,比如说,男女之爱就被扭曲,因为这种最原始的爱被扭曲颠倒了,因此,从哪个时候起,中国社会就走上了缺德冷漠的发展道路。

男人爱美女,这个爱很原始也很自然,希腊神话里有很多女神,这是西方人爱美女的方式,爱美女就尊重她,崇拜她,处处好处让女士优先在,这是西方人表达爱的方式,这爱的社会就拥有道德。

妻妾成群的肯定不是对女人尊重爱,极有可能是把女人当成战利品来占有的,这样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占有她,压迫她,摧残她,这样的爱就是缺德冷漠。黄帝是位能征善战的人,把蚩尤五马分尸了,把炎帝也打垮了,俘虏几个女人玩玩其实也不算什么过分,但是当我们思考社会道德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明白,就是从黄帝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就走上了缺德与冷漠的发展道路。至于后来封建社会对女人搞三从四德,让女人裹脚勒腰自残,让女人始终牢记烧死是小,失节是大,只不过是这种缺德冷漠发展的极致。

有这么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思考思考,和西方文化历史对比,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女神多吗?显然不如西方的女神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种最原始最根本的爱,也就是男女性爱,在中国社会文化一开始就被扭曲了,这种扭曲的本质就是缺德冷漠。

中国社会缺德冷漠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自珍自爱,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平等,而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人们自珍自爱的原始能力,追求自由平等的能力,又被孔儒文化彻底给阉割了,这个也是有事实为证的。

前些日子,有一群教授给官员下跪了,网上有照片。教授下跪,自觉自由自愿,这正是社会文化悲哀的地方,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却没能让这些人活明白。这些教授把自己的人格丢了,把自身的奴性表现无遗。

它反映的是什么?它直接反映出中国知识教育的失败。知识无法教会人们去自珍自爱,更无法赋予人们自由平等。教授都不懂得自珍自爱,可能也无法自爱,他如何爱学生,爱他人? 施教者尚不能自爱,如何能教会学生自珍自爱?一个失败的教育,让一代代人不懂得自珍自爱,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能不缺德冷漠吗?

中国教育就是教育缺德冷漠。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做“人上人”,这里就明确了对“人 下 人”的冷漠。事实上,从孔子那时起的教育就是缺德教育,因为孔子教育就是行礼,对谁行礼?自然是对强权者行礼,一个习惯下跪的人能自珍自爱吗?一个养成下跪习惯的民族,其实就是一个不知自珍自爱的民族,同时必然也是一个不懂得爱,不会爱他人的民族,自然而然就是一个缺德冷漠的民族。简单说,对上奴颜婢膝下跪的人,也就是对下缺德冷漠的人。

这样分析,我们这个社会的缺德冷漠还将持续下去,目前还有很多“国学大师”顽固地教授幼儿如何下跪,教授小孩背诵“弟子规”,中国的孩子历经无数次考试淘汰筛选,最终都被 等级秩序文化道德所定位,形成了对等级文化的认可服从,这样的孩子只会对“人上人”讲爱心,对“人下人”讲冷漠。

要建设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就不可避免要否定批判以黄帝孔子为符合的文化,就意味着必须文化创新。创造中华神族系列帖,就是要说这个文化方向。这是件让人郁闷的事,因为我们必须直面中华民族精神灵魂丑陋落后的一面。

上级照顾下级是爱心美德,壮男照顾弱女是爱心美德,这个很容易理解。下级争取自己的平等人格,弱女捍卫自己的平等尊严,其实也是美德,这样的美德往往不被我们社会弘扬鼓励。

讲三纲五常,追求等级秩序的传统文化,就是讲不平等的文化,因此就是缺德文化。克拉玛依大火烧小学生的时候,有人高喊让领导先走,这就是缺德冷漠;网上有很多图片,学生在骄阳中,在寒风苦雨为华盖伞下领导表演的节目,这就是缺德冷漠。对平等价值观的放弃,就是对道德爱心的放弃,因此鼓励人们发现自己平等的尊严人格,同样也是建设社会的爱心美德。

讲自由平等的文化就是具有凝聚力,具有号召力的文化。拥有这样的文化,不仅国内和谐稳定,且对外国际斗争也会坚强有力。美国人横行世界20多年,废独裁、立傀儡、谋利益,如此暴力却能得到许多敌对国民众的欢迎,这说明人家所主张的文化比独裁文化更符合人生命的需求。武器的力量再强大也代替不了文化的力量。

中国的富人强人正在纷纷移民出国,正是因为被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所召唤,这就是我们社会道德文化软弱落后的特征,这么多人要移民,其实是国家社会文化要分裂了。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就必然处于劣势,南海维权缺的不是武器,而是这样的文化力量。

文化的力量在于主导人们精神思想,让其自居自愿自主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富人纷纷移民西方,教授下跪哀求,这就是文化显示出来的力量。奥运会那热闹宏大的的下跪场面是做戏不是文化力量,过去就过去了。国外那么孔子学院教授外国学生,也不是文化力量所在,因为老外来赚取中国人的钱后,把钱拿跑了,把文化依旧留在了中国。面子文化本身就是让人心反感的文化,不仅没有任何力量,且只能招致侮辱。

如何消灭中国社会的缺德冷漠?就是要人人争取自由平等,人人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这不仅是消灭中国社会缺德冷漠的基础,也是华族人群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必须。什么样的文化文艺能有利于消灭缺的冷漠,那就是鼓励争取自由平等的文化文艺,弘扬尊重平等人格尊严的文化文艺。

创造中华神族系列帖之二。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五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调任带走

车,留下了什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辆公车。诗里描述的是湖北广水,该市的官员上调,将单位的车也一起顺走了。迄今为止,已有28辆公车离广水而去。这令当地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强烈不满。

说顺,这词似乎不太准确,官员带车走,不是小偷小摸般的顺,而是光明正大、理所当然之事,至少在广水已经成了惯例。君不见广水有部分官员在知道自己要调走后,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他们带走。事前有准备,事后不理会,看来广水的官员早已对此驾轻就熟。

带走一辆公车就像带走一篮水果般轻松、随便,这车到底姓公还是姓私?给官员配车说起来是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可是现在看起来却成了工作的阻碍,你要没车,人家就无法工作了,所以官大官小,人手一车,用得多了,用得久了,官员们看来是对车子产生了私人感情,人走了,也想把车带上。可惜你的私人感情再浓厚,这车还是姓公啊。官员的另一种称呼叫公仆,供你使用的车叫公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是为了你服务民众用的。这道理我们的官员不是不懂,只不过在缺乏监督与制约的公车制度下,装傻充愣成了他们的一致选择。你看,广水的官员在临走前这么短的时间内,尚能说买新车就买新车,这纳税人的钱花起来跟他家的有啥两样?

这样带车走不是没有意见。相反,意见大得很。2007年,时任广水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的肖诗兵调往随州任职。临走前,他透出风说,会把乘坐的小车带走。一些民警拦在车前,要求司机将车开回公安局大院,不得离开。随后,为防止这辆车逃离,几个人专门将车胎气当众放掉。不过,这辆车最后还是被带走了。一位原广水市检察院检察长准备带车走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检察院职工将大门锁住,不让车走。最后经过调解,车还是被开走了。带车走容易,拦下车何其难哪!广水人大的5位常委愤怒了,2009年11月,五名人大官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清理并追回调出领导干部所带小轿车的议案》。几经周折之下,追车议案被列入议事日程,形成决议后成立了专门的追车小组。可是追车也难!追了数月,28辆车只追回8辆,剩下的20辆没法追了。因为这些“车主”高升了,找上级领导追车,“会得罪很多人”。到底难在何处?难在上面的压力,难在政府官员的说情。被调到随州的前广水纪委书记邓凯对记者表示,从没有人找他要车,“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纪委书记都是这种觉悟,其他人可想而知,向这些上级领导追车的难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离开时带走车,到了新单位又配一辆车,于是带走的车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成了私车。广水市人大财经委主任马国庆说,据他所了解,有部分将车带走的官员,将车给了亲戚用。广水市政府称,一开始是为照顾被抽调官员的情绪,才允许他们带车走的。官员的情绪要照顾,那谁来照顾民众的情绪呢?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带走了车,却留下了浑浊的“官声”。

下载《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密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5篇范例]

    密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许多与生活、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心理特征和不......

    申论复习

    一、备考申论一定要搞清楚申论会考什么主题。要想搞清申论会考什么主题,不如先搞清楚申论不会考哪些主题。1. 涉及外交、台海、国防等相关问题的主题,即使再热门也不会考。申......

    申论两会关注热点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次盛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2010年两会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寄托了百姓众多期望......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2

    热点时评:地方接力晒"三公"背景材料 来自北京市审计局的消息称,8月15日,北京44个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的政府部门将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开2010年部门财政决算信息,社会......

    9月8日热点时评与申论热点

    9月8日热点时评与申论热点 【热点时评:“送礼式尊师”风为何又刮起?】 教师节临近,这两天,西祠网上一则《斗胆从教师的角度说说教师节送礼》的帖子一经出炉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

    “三个密切关注”积极开展卷烟市场调研活动五篇范文

    “三个密切关注” 积极开展卷烟市场调研活动 为了解和掌握节后卷烟销售走势和市场动态,保证全年卷烟销售平稳运行,近日,局(营销部)“三个密切关注”,开展卷烟市场调研活动。 一是......

    申论复习经验

    15天!我申论从60分到81.5分的复习经验_小米的经典公务员复习博客_(网络下载,提供参考)小米的经典公务员复习博客谢谢大家的支持,小米已经于09年顺利的考上了目标公务员职位,各位继......

    申论复习材料6

    2014年《半月谈》第9期高考改革要向更加公平迈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高考改革是公众最为关注的改革之一,之所以这项改革牵动着社会神经,是因为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