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时评:禁烟令能否推动公共文明
北京烟民“吞云吐雾”的空间将再一次被收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只要是“带顶带盖”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将全面禁烟。
《条例》通过后,有人叫好,认为利民健康,早该如此;有人反对,认为不够务实,过于苛刻;也有人忧虑:说得挺好,能执行到位吗?不同态度的本质,是一部貌似“超前”的地方法规,该赋予怎样的定位:是“尊重现实”,对现有国民素质和习惯有所妥协,还是“走在前面”,引领、倒逼国人文明习惯的进步?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现。在现在这个文明日趋完善的社会中,公民公共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综合素质的认定;而一个国家公共文明程度的高低,则与其综合实力挂钩。毋庸讳言,在这个方面我们屡有令人惭愧的表现。许多人痛心疾首,在各种场合呼吁同胞走出国门时要注意自身形象,不要丢了国人的脸。还有许多人士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期望让国人自觉提高公民素养。这些举措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说实话,中国人最不缺的是道德说教。难道那些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吗?不知道抽烟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吗?难道那些随地吐痰的人不知道这种行为不文明吗?道理没有多少人不明白,警示标语到处都有,不认识字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根本原因在于,大家觉得那些规定都是口头上的,又没人管,理它作甚?
对症下药,方能见实效。与其在批评中国人公民素养不高上浪费唾沫星子,不如踏踏实实做几件立竿见影的事。现在出台的北京最严禁烟条例,算是在禁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国人的许多陋习,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几年前,喝酒之后开车扬长而去,简直司空见惯。后来,酒驾入刑因为严格执行,今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共识。这就是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公共文明层面的管理,其实有着扎实的民意基础,绝大多数民众都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想想20年前,坐在公交车上吸烟的,教师上课时叼着烟卷的,领导干部开大会吸烟的,在集体办公的室内吸烟的,大家尽管厌烦,却无可奈何。这些年,正是因为各种禁烟令的出台,公共场所吸烟的人逐渐减少。这就是进步。当然,更进一步地禁烟,确实会有挑战,尤其是可能会受到相当数量的资深烟民的抵制和阻挠,借着面积大、人口多、执法有难度等因素,合力令“最严禁烟令”束之高阁、有名无实。
正因如此,北京最严禁烟令要“倒逼”出习而惯之的公共文明,注定将是一场韧战。这条法律要落到实处,就一定要有严肃的执法实现习惯的“倒逼”。乐观的是,《条例》中明确了“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控烟执法模式,明确了公安、城管等部门纳入控烟执法的人员构成,并明晰了不听劝阻者的惩罚依据,与以往的一些禁烟令相比,显然准备更为充分。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大家设定一个规则,信仰之、敬畏之,而不是敌视之、对抗之,久而久之,才会下自成蹊、汇流成河,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文明。多年之后,当北京的“最严”模式复制到全国、执行到每处,当不在任何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体国人共同墨守的规则,回看这部“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条例,一定会有别样的光彩。
第二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北京禁烟令与公共文明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北京禁烟令与公共文明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
北京烟民“吞云吐雾”的空间将再一次被收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只要是“带顶带盖”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将全面禁烟。
《条例》通过后,有人叫好,认为利民健康,早该如此;有人反对,认为不够务实,过于苛刻;也有人忧虑:说得挺好,能执行到位吗?不同态度的本质,是一部貌似“超前”的地方法规,该赋予怎样的定位:是“尊重现实”,对现有国民素质和习惯有所妥协,还是“走在前面”,引领、倒逼国人文明习惯的进步?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现。在现在这个文明日趋完善的社会中,公民公共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综合素质的认定;而一个国家公共文明程度的高低,则与其综合实力挂钩。毋庸讳言,在这个方面我们屡有令人惭愧的表现。许多人痛心疾首,在各种场合呼吁同胞走出国门时要注意自身形象,不要丢了国人的脸。还有许多人士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期望让国人自觉提高公民素养。这些举措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说实话,中国人最不缺的是道德说教。难道那些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吗?不知道抽烟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吗?难道那些随地吐痰的人不知道这种行为不文明吗?道理没有多少人不明白,警示标语到处都有,不认识字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根本原因在于,大家觉得那些规定都是口头上的,又没人管,理它作甚?
对症下药,方能见实效。与其在批评中国人公民素养不高上浪费唾沫星子,不如踏踏实实做几件立竿见影的事。现在出台的北京最严禁烟条例,算是在禁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国人的许多陋习,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几年前,喝酒之后开车扬长而去,简直司空见惯。后来,酒驾入刑因为严格执行,今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共识。这就是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公共文明层面的管理,其实有着扎实的民意基础,绝大多数民众都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想想20年前,坐在公交车上吸烟的,教师上课时叼着烟卷的,领导干部开大会吸烟的,在集体办公的室内吸烟的,大家尽管厌烦,却无可奈何。这些年,正是因为各种禁烟令的出台,公共场所吸烟的人逐渐减少。这就是进步。当然,更进一步地禁烟,确实会有挑战,尤其是可能会受到相当数量的资深烟民的抵制和阻挠,借着面积大、人口多、执法有难度等因素,合力令“最严禁烟令”束之高阁、有名无实。
正因如此,北京最严禁烟令要“倒逼”出习而惯之的公共文明,注定将是一场韧战。这条法律要落到实处,就一定要有严肃的执法实现习惯的“倒逼”。乐观的是,《条例》中明确了“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控烟执法模式,明确了公安、城管等部门纳入控烟执法的人员构成,并明晰了不听劝阻者的惩罚依据,与以往的一些禁烟令相比,显然准备更为充分。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大家设定一个规则,信仰之、敬畏之,而不是敌视之、对抗之,久而久之,才会下自成蹊、汇流成河,成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种习以为常的文明。多年之后,当北京的“最严”模式复制到全国、执行到每处,当不在任何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体国人共同墨守的规则,回看这部“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条例,一定会有别样的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篇:申论时评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计4月13日 申论时评:火车票总数【背景链接】
2013年1月19日,北京两名律师肖文彬、马纲权向铁道部邮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公开今年春运期间的可售票总数等。他们希望通过信息公开,掌握这几年春运期间铁路车票的总数,进而查明“会不会给相关部门、内部人员预留了票”,目前,铁道部对此暂无回应。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春运是老大难的问题,它根植于中国当前特殊的现实环境,让铁道部门提供充分运力确实有些苛责。但是,惟其运力紧张,所以提供公平、有序的购票环境至为重要。越是紧张的、公共的资源,越须公平分配,这是比拷问运力如何跟上更现实、更迫切的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每逢春运就要抱怨,除了一票难求,更是因为购票欠缺公平,至少没有敞亮的信息、便捷的渠道让人体会到公平确实存在。
既然如此,那就不应再让“预留票”成为“秘密”,而是充分公开车票数据,一方面,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能让公众更好地发挥监督权。毕竟,公开是面向公平最有力的武器,而关于“预留票”的各种猜想,也理应有一个“结果”,这是“面向公平”的必然程序。
[措施]
一方面,铁道部应该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掌握春运期间铁路车票的总数与公开售票数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一票难求”还没有解决,既然公众对“预留票”还有各种猜想,那铁道部理应像工信部顺应民意叫停抢票插件一样,及时公开各种车票数据。
另一方面,实现技术公平。申请的车票数据公开不算难为之事。春运期间的可售票总数,是由发车次数和每辆列车的载客量决定的,计算起来并不麻烦;与此同时,买到车票和乘坐列车的旅客人数,也都是可以统计的。
当然,要“公开”车票数据,会遇到各种阻力与阻扰,但这都不是放弃“公开”的借口与理由。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不断推进社会公平公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铁道部而言,因其垄断运营的属性,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自然也就更大;服务面前,一律平等,是铁道部门必须坚持的理念。工信部叫停抢票插件是向公平公正迈进了一步,铁道部也应顺应民意,公开表明是否有“预留票”,从而满足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计4月13日 申论时评:电视问政
【背景链接】
12月21日晚,武汉市2012年治庸问责电视问政最后一场的现场,面对武汉市水务局交出的湖泊保护答卷,由该市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友以及特约评论员等组成的50位评委,一起亮起了哭脸牌。这是此次五场电视问政节目中,首次出现全场“哭脸”情况。
【标准表述】
武汉市始于2010年的电视问政节目,于2011年成为该市治庸问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在电视问政现场针对其承诺整改的目标接受问政,这一活动已经被武汉市各阶层普遍认为是该市官员的一次“集体赴考”,而始于2012年12月17日的连续五场电视问政,被认为是官员的一次“期终大考”。
电视问政,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领导干部,无异于对领导干部的一次全方位考核和促进。有的领导干部常年坐在办公室里,下基层前呼后拥,面对问题可能一问三不知,电视问政可以督促他少听点报喜不报忧的汇报,多去群众中走走。有的领导讲话常年依靠念稿,面对提问语无伦次,半天说不到点儿上,电视问政可以倒逼他提高一下自身修养。
要抓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抓政策落实的作风转变,电视问政作为一种非常之举,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同时,它开通了新的民意渠道,普通民众可以借此较大程度地监督政府,获得较高程度的参与权、表达权。
对此,我们建议:
一方面,要拓宽监督渠道,常态化工作机制。其实,我们可以从电视问政中发现体制、机制,甚至自身观念中存在的毛病,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通过拓宽监督渠道,能够得到一个常态的工作机制,让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算达到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腐败官员的惩罚力度,提高腐败成本,保障人民群众话语权的分量。俗话说“杀机骇猴”,要想杜绝同类事故发生,就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使想只贪图利益的有关责任人把“侥幸”过关的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逃回北上广
【关键词】
逃回北上广 低收入高物价 公共服务 公平公正 结构调整 稳定物价 转型发展 公共资源分配
【热点案例】
1、这两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题受到社会关注。最近,媒体报道,当初一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逃回来了。当初因为高房价、高物价、限购而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继续打拼,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颇有戏剧性。“逃离”又“逃回”,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能够帮助这些年轻人克服高房价等压力,又再次回到这些非常不易居的城市?
2、2011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市统计局副局长、市人普办常务副主任顾兖州认为,虽然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离不开大量涌入的高端人才和服务型人员。另外,大量正值壮年的流动人口进入,降低了北京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比,也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劳动力枯竭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临近。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表层原因:(1)低收入高房价,限购令使一线城市房价有所回落时,二三线城市成为领涨全国房价、房租的“主力军”;(2)地方重人情、关系,办事相对缺少公平公正。(3)二三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精神贫乏,生活单调,年轻人觉得很孤单。
2、深层原因:(1)二三线城市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依赖投资拉动GDP,高学历人才的岗位和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2)“北上广”市政管理中权力制约和舆论监督相对有力,社会相对公平公正。(3)公共资源分布不平衡,二三线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二、影响——危害性或意义
1、加重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资源、环境、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负担,使其宜居条件更加恶化;另一方面,补充、优化了一线城市人才资源,有效克服其人口老年化和城市老化,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减少了二三线城市转型发展的人才、技术资源,使其发展活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当地就业和社保压力。
三、政策与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中小城市要转型发展,就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为年轻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解决体制问题,营造公平环境。加大内地、小城市和农村的开放程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结构,营造平等、公正的竞争环境,多为社会中低层成员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为年轻人搭建更大的就业、创业舞台。
3、统筹区域平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和金融要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合理分配,着力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扶持力度。
4、国家要始终把调解收入分配和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四篇:能否推动执行力的多米诺骨牌
hr:能否推动执行力的多米诺骨牌
余世维: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曾任日本航空公司台湾地区副总经理、美爽爽化妆品公司驻美副总经理、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经理等职;现任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有执行力的人——执行力的首要保证
记者:余博士您好,关于执行力的话题最近谈得很多。在开始我们的采访时,能否先请您谈谈,究竟什么是执行力?
余世维:简单地说,执行力就是企业从最上到最下,从质量到数量的贯彻力度。它不是指企业里的某一个层次,而是强调每一个层次,也并非指工作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是强调每一个环节。通常来说,我们衡量执行力好坏的标准就是能否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常说的保质保量。
记者:常听说执行力是国内企业的软肋,因为执行力不佳,企业即便有了正确的决策,有时也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请问余博士,在您看来,国内企业的执行力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余世维: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分别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其中,战略流程确保你能够做正确的事,运营流程则保证把事情做得正确,而人员流程就是使用正确的人。过去,我们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战略方面,认为战略性的决策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光有战略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华润集团就有这样一条管理理念,认为战略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与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然而,战略是否正确,运营是否正确,最终还得靠人员来保证。所以说,三个核心流程的优先顺序应该是人员-战略-运营。
人,是保证企业执行力最关键的因素。而国内一些企业执行力不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态度问题。在工作态度上,人们常常容易犯四个错误:对执行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个性不追求完美;在职责范围内,不会自己尽责处理一切问题;对企业的“要求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如果一个企业里人人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执行力当然不可能会好。
记者:您这里说的“人”,是指企业里所有的员工,还是指领导层?
余世维:刚才说过,执行力是自上而下贯穿每一环节的,一个企业的执行力要好,一定是从领导到一线员工都能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企业里Keymen(关键人物)的执行力是首要关键。也就是说,企业的领导层或者管理层首先必须是执行力的带头人。如果管理层都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就很难要求自己的下属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总经理用公司的车接送太太去买菜,他能对下属有更高的要求吗?伊利集团就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团队。领导以身作则,人力资源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执行力。“官场文化”是执行力的杀手,要下梁正,上梁一定不能歪。
HR---构建执行力团队的中坚力量
记者:您刚才说了,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如何,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有责任,而HR恰恰是为企业配置绝大多数人员的管理者。您认为,HR在构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余世维:刚刚说过,人员流程位居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的首要位置,但遗憾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往往做得不够,他们或者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或者缺乏对人才的信任,或者是既不注重也不开发人才的价值。HR通常是帮助企业招兵买马的,也是员工招募、员工考核以及培训等方面的负责人,也是与每个员工打交道的管理者。只有HR这一环能够把好关,确保为企业招募到合适的人才,才能为公司打造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确保“人员流程”的顺畅。HR应当成为构建执行力团队的中坚力量。记者:这其中,HR具体能做些什么?
余世维:这里面HR可做的事情很多。在人员招聘上,他应该注意去寻找那些执行力强的员工,并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在业绩考核上,他可以将执行力作为单一考核或者重点考核的项目,把执行力与员工的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他还必须时刻建议上级领导注意员工的执行力,对于那些执行力差的员工必须提醒领导及时调整;在团队的文化建设中,HR也应当注意提倡和培育务实的企业文化。要提倡大家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言必行,行必果。杜绝官僚作风,等等。
记者:HR在招聘时,如何能够发现有执行力的人才呢?
余世维:首先HR要了解一个有执行力的人的特性。通常来说,执行力强的人具备以下特点: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乐于学习、求知;具有创意;韧性---对工作投入;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求胜欲望强烈等。我认为其中有三点是最主要的:一是是否自动自发。即看一个人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外还是否能主动承担起职责之外的工作;二是看是否注重细节。即对工作是否严谨、一丝不苟,并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三是看否始终坚持诚信和负责任。
HR在员工招募时,第一步就是要检查应聘者的工作态度与价值观,因为态度是执行力的关键。可以用各种题目测试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譬如可以要求他详细说明几个过去成功的项目经验,也可以拿几个执行力不佳的案例,要求他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能的对策,还可以问他,如果就职于本公司的某个部门,对执行力的贯彻有什么想法或建议,等等。
在员工的试用期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他对上面交待的事情是否会百分百地保证完成。在教育培训过程中,HR也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执行力的课程,包括执行力的贯彻方法与问题分析。比如可以提出一个公司目前存在的棘手问题,请员工一起讨论,找出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并提出改善方案。
从自我开始---做个有执行力的HR
记者:刚才我们谈了很多从HR角度如何来帮助企业塑造执行力团队,HR本身也是企业执行力的一环,那么,HR在工作中如何提高执行力呢?请余博士给他们出出点子。
余世维:你说得对,在执行力自上而下的贯彻过程中,HR本身就是重要的一环。HR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的执行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讲课时经常会讲到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HR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这七件事分别是: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坚持以事实为基础,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跟进,对执行者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及了解你自己。
我过去也曾经担任过HR工作,或许我的一些实践操作经验对HR们会有启发。首先,一个新员工进公司时,我们要量化他的价值。根据他的学历、经验等情况按照事先做好的标准打分,然后计算出总值,并按照总值来支付他的薪水;其次,HR应该时刻注意确保不要把错误的人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应该随时报告总经理,指出人员安排上的问题,确保公司在每个位置上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再者,新人进入公司一段时间后,要随时注意他的价值是在增还是在贬,譬如他的知识结构是否有老化现象,他的这段时间内是否参加过一些有价值的培训等等;另外,HR不要总是把目光停留在考核员工的过去,不要在他旷了多少天班、犯过几次错误等小问题上纠缠不清,精明的HR应该重视考核员工的未来,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有长远眼光的HR应该懂得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为其储备人才,以免出现人才断档。
记者:最后还想请余博士为HR画张像。一个执行力强的HR特点是什么?
余世维:有执行力的HR会尽力与人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能顾全大局。会以身作则,不敷衍塞责,展现人格魅力。他会对任何计划提出执行的步骤与方法。对一项任务或要求,能找出切入口或突破点。在人际关系上,他可以结合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一个执行团队,尤其要争取上司或最高主管重视且支持HR所做的工作。这样的HR,才会有力量来推动执行力的多米诺骨牌。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网络文明的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网络文明的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网络文明的建设
【热点背景】
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网络文明、共建网络和谐,大力推动我国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问题表现】
1、某些网民炮制、传播、炒作虚假或低俗化的信息,成为网络文化的 “泛娱乐化”的推手,颠覆了人们的道德标准、混淆了是非判断的价值标准。
2、网民中存在网络暴力行为。一些网民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一些网民在网上推行“人肉搜索”,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甚至使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受到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3、网络文化中侵权行为频发,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等
4、某些网民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深层原因】
1、网络本身的特点为网络失范行为创造了机会。
1、西方文化对网络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网络虚拟社区诱发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行;
3、网络的开放性也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管,色情、凶杀、暴力信息垃圾充斥网络。
2、传统教育功能的弱化.使网络失范成为可能。
1、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存在弱化的现象;
2、学校教育管理上的漏洞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去监督;
3、家庭教育的不当也是造成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之一。
【具体措施】
1、“两束”措施
①、通过自身约束,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1)网民要加强个人自律意识,文明上网;(2)网络经营商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文明办网。
②、通过外界约束,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外界制约力。(1)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2)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提高舆论宣传监督力;(3)大力营造科学发展求先行的宣传舆论氛围,对危害网络文
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曝光,对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宣传,形成文明上网、文明办网的舆论引导机制。
2、“两治”措施
①、加强释法。(1)宣传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增强网民文明上网和网络经营商文明办网的法制观念;(2)加强立法。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保障措施,重点解决网络管理中的突出问题;(3)加强执法。有关职能部门要科学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治标治本,扎实开展网络治理工作,包括打击网络欺诈犯罪等。
②、以德治网,强化道德建设,提升道德感召力。(1)树立“诚信”金字招牌;(2)遵守“八荣八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