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

时间:2019-05-14 16: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

第一篇: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

紧密依靠人民群众 构建“四位一体”举报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要负责人就《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答记者问

2014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以下简称《举报工作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要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修订《举报工作规定》? 答:检察机关举报工作是依靠群众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环节,也是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举报工作规定》是1996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五十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举报工作规定》实施十八年来,在依靠群众查办职务犯罪、重视和尊重人民群众举报权利、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举报积极性、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反腐败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反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检察机关举报工作以及反腐败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新期待。加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刑事诉讼规则》)对举报工作作出了很多新规定,亟须对现行《举报工作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职责,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促进职务犯罪查办工作,保障反腐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最高检决定再次修订《举报工作规定》。

问:请介绍一下《举报工作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

答:为了适应当前反腐败形势,建立依法有序、及时高效的举报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举报工作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人民群众举报权利,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对举报线索的受理、管理、审查、答复、以及保护举报人、奖励举报有功人员、举报失实澄清、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较大幅度的修订,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了举报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受理、审查举报线索,答复、保护、奖励举报人,促进职务犯罪查办工作,保障反腐败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确立了举报工作“五项原则”。即:依靠群众,方便举报;依法、及时、高效;统一管理,归口办理,分级负责;严格保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加强内部配合与制约,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突出了举报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规定了举报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举报初核、不立案举报线索审查、举报线索的管理和流转监督、举报人保护、举报奖励和举报失实澄清等。

四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一是拓宽和畅通举报渠道,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12309举报体系;二是实行举报线索统一管理;三是实行职务犯罪举报线索分级管辖;四是完善要案线索备案制度;五是实行检察长和侦查部门负责人接待举报制度;六是健全不立案举报线索审查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七是完善实名举报答复和举报奖励制度;八是细化举报人保护制度;九是建立举报失实澄清制度等等。

问:根据修订后的《举报工作规定》,群众向检察机关举报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是鼓励选择12309举报网站举报。群众可以采用信函、走访、传真等方式进行举报,也可以通过检察机关统一的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或者12309举报网站、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进行举报。2013年4月,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各大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集中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已经链接最高检12309举报网站,因此,为了降低举报人成本、加强保密并及时办理,我们鼓励群众通过12309举报网站进行举报。

二是鼓励实名举报。人民检察院鼓励群众依法实名举报。人民检察院对于实名举报优先办理、件件答复,《举报工作规定》细化了答复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明确,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和侦查部门共同负责做好实名举报答复工作。

三是可以预约举报。举报人可以要求预约接待,人民检察院会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到举报人认为合适的地方进行接谈。

四是应该如实举报。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举报人如实举报,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诬告陷害他人。

问:群众是反腐倡廉斗争的主力军和力量源泉,群众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线索来源。请问修订后《举报工作规定》在激发群众举报热情、发动和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一是明确举报人权利。修订后的《举报工作规定》首次明确了举报人享有的具体权利,主要有:申请回避、查询结果、申诉复议、请求保护、获得奖励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具体来说,举报人发现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法定回避情形的,有权申请其回避;举报人在举报后一定期限内没有得到答复时,有权向受理举报的人民检察院询问,要求给予答复;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举报人是受害人的,可以向该人民检察院申请复议;如果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保护;符合奖励条件的,有权请求精神、物质奖励。

二是加强举报人保护。修订后的《举报工作规定》进一步强调:“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并明确规定了在实名举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以及举报人确有必要在诉讼中作证时,检察机关应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对于打击报复或者指使他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名誉损害、财产损失的,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提高举报奖励。举报奖励在激发群众举报热情、促进职务犯罪查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奖励数额偏低、条件过严等问题。对此,《举报工作规定》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以下修订:第一,重新确定奖励金额标准。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犯罪性质、犯罪数额和举报材料价值来确定奖励金额。第二,提高了举报奖励上限,将每案奖金数额由“一般不超过十万元”提高为“一般不超过二十万元”,对于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由“可以在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数额不超过二十万元”提高为“可以在二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最高金额不超过五十万元”。对于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第三,明确了举报奖励的继承问题。举报人死亡、被宣告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举报奖励可以由依法确定的继承人或者监护人取得。

四是健全实名举报答复。对于实名举报,检察机关应当逐件答复。对采用走访形式举报的,应当当场答复是否受理;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接待举报人之日起十五日以内答复。除因实名举报人联络方式不详无法联络的外,承办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举报人。

五是完善举报保密。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举报线索的保密责任,具体规定了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如:举报线索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举报材料放置于保密场所;通过密封机要袋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个人信息;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线索原件或者复印件,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严禁对匿名举报线索材料进行笔迹鉴定等等。

问:根据修订后的《举报工作规定》,检察机关有哪些措施保障群众举报线索得到依法及时审查办理? 答:一是举报线索集中统一受理和管理。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统一受理举报和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统一管理举报线索。其他部门或者人员接收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七日以内移送举报中心。

二是明确了审查分流和办理时间。举报中心应当根据举报线索的具体情况和管辖规定,自收到举报线索之日起七日以内进行分流或者作出相应处理。将举报线索移送到侦查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的,侦查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以内将处理情况回复举报中心,并及时反馈举报人。

三是强化了举报线索流转的监督。明确了举报中心对移送侦查部门的举报线索,负有加强管理、监督和跟踪的责任。检察机关将通过建立预警提示、逾期通报等工作制度,确保落实举报线索流转的监督责任。

四是强化了举报线索办理的监督。举报中心对移送本院有关部门和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举报线索,可以通过督办、不立案举报线索审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特别是进一步强调了对群众多次举报未查处的举报线索的监督。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列出了举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八种违纪违法情形,并规定具有违纪违法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举报工作规定》对举报失实澄清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经查证举报不实,给被举报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可以彰显检察机关依法办案、客观公正的立场,也可以保护相关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此,《举报工作规定》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举报失实澄清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应当遵照实事求是、依法稳妥的原则,开展举报失实澄清工作。

二是规定了举报失实澄清的条件。举报失实澄清应当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经查证举报失实,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者因举报失实影响被举报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的。第二,被举报人提出澄清要求,或者被举报人虽未提出澄清要求,但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予以澄清,并征得被举报人同意的。

三是规定了举报失实澄清的时间和地点。举报失实澄清应当在初查终结后一个月以内进行。举报中心开展举报线索不立案审查或者复议的,应当在审查或者复议结论作出后十个工作日以内进行。侦查监督部门开展不立案监督的,应当在监督程序完成后十个工作日以内进行。在地点选择上,举报失实澄清可以在被举报人单位、居住地所在社区、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或者被举报人同意的其他地点进行。

四是规定了举报失实澄清的方式。举报失实澄清可以采取向被举报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在一定范围内召开澄清通报会,或者被举报人接受的其他澄清方式。问:请介绍一下举报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答:举报宣传是举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通过举报宣传,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机关反腐败力度和成效,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引导群众依法依程序行使举报权利,强化依法举报意识。各地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开展举报宣传,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拉近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因此,修订后的《举报工作规定》进一步强调,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举报宣传。事实上,自199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每年都集中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这里我也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举报宣传周”活动的开展情况。今年6月23日至27日,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了以“依靠群众惩治职务犯罪,公开检务强化自身监督”为宣传主题的第十六个“举报宣传周”活动。最高检曹建明检察长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和宣传主题,柯汉民副检察长深入河北省石家庄市法治广场参加宣传活动,并亲自接待群众举报。“举报宣传周”期间,各级检察机关坚持和创新了“三个一”、“三贴近”、“四结合”等经验做法。“三个一”是指领导重视,上下联动“一条线”;精心组织,左右联动“一盘棋”;积极沟通,内外联动“一体化”。“三贴近”是指贴近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贴近热点,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贴近实际,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四结合”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设点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拓展宣传广度;“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增加宣传深度;举报答复与举报奖励相结合,提高宣传热度。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提高了宣传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据统计,今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各级检察机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7566次,其他新兴媒体宣传27718次;共有56867名干警走上街头,设现场宣传点7459个,带案下访4917次,展出宣传挂图展板28784件,发放宣传资料5314811份,出动宣传车8580台次。在宣传活动中受理举报、控告、申诉13796件,接受咨询228291次,答复实名举报2377件,奖励举报有功人员412名,奖励金额692692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举报工作规定》的要求,将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推动举报宣传等各项举报工作科学深入发展。

第二篇:反腐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

反腐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群众观点。胡总书记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腐败问题议论纷纷,大多认为光靠制度反腐、职能部门反腐远远够,必须依群众,动员群众参与。是的, 只强调制度反腐、职能部门反腐而不依靠人民群众,反腐斗争就在会隐隐约约,或明或暗进行中使某些地方有意无意地让腐败分子钻了空子,导致“前腐后继”。很多地方的“前腐后继”说明,相关部门监督不力。其实,靠部门监督,同级别的不敢管,想管也管不了;上级部门又常常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制度反腐是必要的,但还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有效机制,确保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健全制度和机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否则,人民群众往往不敢冒“鸡蛋碰石头”的风险。据网络披露,近年来一些地方实名举报的“反腐英雄”,和上访投诉贪官的人民群众, 被抓了不少,使一些人失了业, 有的被送入精神病院, 还有的坐了牢。

胡总书记说:“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要我们首先要树立群众的立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可能依靠群众,将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胡总书记的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阐明了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群众路线,为深入开展反腐斗争指明了方向。

一代伟人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随着一些深层次矛盾的相继显露,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使得打击和查处的难度加大。但,只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动员群众举报和专门机关依法查处结合起来,腐败分子再狡猾也逃脱不了被依法惩处的下场。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察机关查处的违法违纪腐败案中,绝大多数案例是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出来的。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反腐斗争的主力军。我国白皮书通报的2010年全国近12万党员受处分的反腐成绩,人民群众功不可没。

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一定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检验反腐败成效的最高标准。这就需要群众对反腐败成效进行评价。只有让群众享有评价权,才能使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同时,要始终把群众的智慧作为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排除反腐斗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依靠法律

感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我不得不指出对方的主要漏洞即和谐社会的定义,(我方观点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依靠法律,和谐社会)根据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有关叙述可以归结为28个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居首位。法律有如下几点作用:

第一:法律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来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过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能维护社会公正,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使各个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第二:法律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可以确认保护劳动者的创业动力、经济利益和创造成果,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平等竞争和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三:法律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保障。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法律以其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通过制定和实施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法律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物质条件。我国当前在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与和谐社会不相符的严重问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抑制和制裁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是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而道德为何不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支点呢?

首先,道德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不损人也不利己,这是最低最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次,为己利人或利己利人的互利行为,这是普遍要求;第三为人利己无私奉献这是最高理想。不知对方辩友准备用哪个层次的要求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呢?法律是以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道德要求作为指导原则的行为规范。

其次,道德具有不稳定性,他是个人发自内心的感受和选择,依靠不稳定的事物去构建和谐社会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最后,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点道德有么?如果触犯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保证违法者承担责任,而违背道德,大概最多也就受点谴责而已不是么?由于道德的强制性小得多,法律能发挥的许多作用道德是做不到的。所以主要依靠法律来维护社会安全,以道德为辅比较妥当。和谐社会,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经过几千年的努力,无诉的境界从未实现。在经历了人治、德治的发展过程后,人们最终选择了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在法律秩序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条不紊、充满生机的社会秩序。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依靠法律!

谢谢!。

第四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改革伟业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应从思想深处认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伟业。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社会发展趋向,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任何阶级和政党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前进,就必须反映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愿和要求。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向前运动发展,人民群众自身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越来越自觉,其主体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仅是决定性的,而且这种决定性作用是不断增强的。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不断获得改革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智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是生产力构成中“物”的要素,只有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无论它们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归根到底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成果。换句话说,生产力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并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最终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在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观念创造活动。因此,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应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范畴和观念。唯物史观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认为实践在不断发展,认识也跟着不断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并且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检验这些举措,逐步完善这些举措,以实现改革目标。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作用都不为零。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认为他们起着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团结率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也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历史任务的完成。但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是同他们作为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的代表分不开的。杰出人物能发挥历史作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的作为概括了人民群众的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他们的思想引领、组织领导就会失去现实对象,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就会失去深厚的根基,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战略策略就不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历史性活动,任何杰出人物都难有作为。还应该看到,政治上的杰出人物是群众运动的产物,个人作用不可能取代人民群众作用;他们不管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人民群众。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就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内在包含人民是价值主体之意。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旨归,自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意志统一起来,切实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依靠人民群众有效参与 推进反腐倡廉机制建设

依靠人民群众有效参与 推进反腐倡廉机制建设

栏目:调研之窗作者:方敏

编者按:

腐败祸国殃民,人民深恶痛绝。如果说,对腐败进行综合治理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监督功效,则是有效应对和源头解决各类腐败问题,整体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新形势下,我们党进入执政考验的重要时期,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将会更加激烈、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如何进一步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应高度重视,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位和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人民战争,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了这个法宝,才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党之所以取得反腐倡廉的成效,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反腐败力量。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也是一场战争,要战胜腐败,同样离不开发动人民,有了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业。

(一)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有发言权,对腐败看得最清楚、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彻底、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通过人民群众举报来发现线索、掌握证据、突破案情,把领导机关不易发现、纪检部门难以掌握的情况及时了解,使违纪违法行为、权钱交易伎俩,都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显露原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取得执政地位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

(二)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线索源”

人民群众人数多,视觉广,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不同领域,这些特性使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更加体现,即无论是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权钱交易伎俩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各级党组不易发现、纪检机关也难于掌握的情况,通过人民群众的“金睛”,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才有信息和证据,我们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依靠群众,让群众这只“千里眼”真正发挥作用。干部腐不腐,群众最清楚。只有这样,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才会无所遁形,1

各种不正之风才会得到彻底纠正。

(三)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智慧源”

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智慧源”。邓小平同志曾说:“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依靠力量,而且还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最终评判者,起到“评判员”的作用。发挥群众无穷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不破的“险阻”。实践证明,把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归宿,反腐倡廉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消除或减少腐败现象,需要人民群众发挥好“智慧源”作用。

(四)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力量源”

当前,尽管腐败分子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高明,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查证取证难度越来越大,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无论藏得多深的证据,都可以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挖掘出来。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分布在社会各层面,掌握着大量的线索和信息。人民群众是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动力与源泉,发动群众,能够使领导机关不易发现、纪检组织难以掌握的情况得到及时了解。

二、存在的问题

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人民群众是由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广大社会基本成员所构成,每个公民的文化素养、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差异,对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也存在一定差别。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不深,不想监督。虽然绝大多数群众痛恨腐败,要求严惩腐败,但涉及到参与监督时,却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反腐倡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等专职机关的事,与己无关,只要腐败分子不侵犯自已的利益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腐败现象“睁只眼闭只眼”。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他们才愿意站出来监督。如果自身利益遭受侵害,个人又无法讨回时,理智的群众会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够理智的则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情绪和行动反应。还有一些人谈到腐败现象时咬牙切齿,但在利益诱惑下,又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腐败、助长腐败。

(二)勇气不足,不敢监督。在现实情况下,真正走上信访举报道路的群众,不少都是被迫无奈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信息资源不对称,他们的信访举报将会比一般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他们提供的证据往往因为不够具体详细而很难被有关部门采纳,到头来是碰了“一鼻子灰”。此外,因信访举报招来的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在一些地方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百姓对信访举报心存畏惧情绪。例如:河北省的郭光允就因为举报程维高的问题,被打击报复,造成疾病缠身。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原区委书记张治安,陷害举报人李国福,至其双目失明死于狱中,就是一起“报复陷害举报人”的极端典型。

(三)信心不够,不愿监督。有的人虽然也看不惯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但又担心“扳不倒腐败者,反而伤及自身”。还有的人认为,反腐败反了几十年,对干部的教育也年年抓,但腐败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而且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涉案高官及窝案越来越多,似乎还有越来越严重之势。对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缺乏信心。经济技术的创新发展,除了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也给腐败分子的手段翻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许多经济类的违法犯罪过程中,办案人员都发现到许多犯罪嫌疑人都懂得运用高科技手段,用来蒙混过关、掩盖犯罪事实真相,造成了一些案件一时难以突破,让群众感到失望。

(四)渠道不宽,无法监督。一是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完善,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受到一定制约,影响到广大党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管理党务、政务。二是信访工作机制不完善,造成群众的来信来访、社情民意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给有关部门。三是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够规范,该公开的没有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及时、不具体,群众看不懂或看不到关键,参与的渠道不畅。对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决策,人民群众仍难以参与监督。如一些涉及向社会收费的有关政策规定文件的出台,大多是由业务主管部门起草、物价部门审核、分管领导签批、政府盖章而定,很少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根本没机会参与这些政策规定文件的起草和决策监督。

(五)环境不优,难以监督。依靠人民群众预防腐败的体系不完善。预防腐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复杂课题,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预防机制。一些单位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敢于监督、敢于抵制和挑战局部利益的干部职工,往往被单位看成是“搅屎棍”,而受到孤立;社会监督的氛围不浓。社会上对喜欢监督举报者不易接纳,认为是“刁民”、“不务正业、多管闲事”;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些单位之所以发生腐败“窝案”,原因就是这些单位内部非常看重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大家“利益均沾”,心照不宣,没人愿意割舍自己的利益,因此也就没人站出来抵止和举报。只有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其内部才有人站出来监督和举报。

(六)能力欠缺,不会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违纪违法人员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和高科技化。因此,对监督人员的政治、思想、法律、文化和业务等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监督则难以到位。如不懂财会知识就很难把好财经监督关,不懂工程设计就很难把好施工质量关,不懂工程预结算就很难把好工程经费关,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存在不知如何监督的问题。

三、对策及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不渝地相信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切实解决影响制约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让人民群众能够参与监督、愿意进行监督、敢于实施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监 3

督功效,是有效应对和从源头解决各类腐败问题,整体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为此,笔者认为:“依靠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机制,广泛深入宣传腐败对社会和公众的严重危害性,宣传党和国家反腐败方针、政策、反腐工作动态和成效,营造“廉荣贪耻”的舆论氛围。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的意识。加强教育,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增强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群众能自觉地参加反腐败斗争。通过举报电话、接访、暗访、信访、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善于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强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依靠广大群众的集体监督,使反腐倡廉监督由纪检监察唱“独角戏”变为全国人民齐抓共管的“大合唱”,在全社会掀起群众性反腐败热潮。

(二)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的组织引导机制,增强群众参与的有序性。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分散的,有效地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反腐败的作用是许多国家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请群众评议和监督党风、政风、行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把解决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作为反腐败的重点。凡是群众意见大、呼声强烈的问题、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各级组织要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标准,将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相关专家中聘请廉政监督员外,还应针对不同的监督事项,聘请一些直接从事特定工作一线人员、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反腐工作中来。

完善反腐舆论的组织引导。反腐职能部门要成立舆论监控小组,建立舆情监控、评估分析、预警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作好舆情导向工作,有效消除人们对腐败案件的猜测、对反腐败工作的疑虑。健全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制度,加强与媒体舆情动态信息交流,及时提供有效的决策服务。

(三)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举报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实现所有举报投诉网上处理。构建各反腐职能部门统一的举报投诉信息处理系统,部门内部上下联通,网上转办、督办,自动考核监督。针对群众对各反腐职能机构职责认识不清,举报投诉渠道不顺畅、过程繁杂、落实难等影响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重要问题,建议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反腐败的组织协调作用,搭建统一的反腐败举报投诉电话、网络平台,实现与各职能部门举报投诉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效对接,由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根据举报投诉的性质进行分办、转办,建立举报投诉办理督察考核系统,实现各部门举报投诉办理工作的实时全程监督,自动考核,刚性问责。

(四)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意见建议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反腐败联席会议制度。要将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情况及其意见建议的汇报作为交流反腐工作情况、商讨工作对策的重要内容,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监督作用,提高反腐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同时建立纪检、监察、检察、信访及新闻舆论监督部门之间的群众监督意见建议信息抄告制度、反腐舆情信息交流制度,加强群众参与监督及其意见建议信息的及时沟通。要建立反腐职能部门对群众监督意见建议深入 4

利用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从民主评议、群体上访事件、新闻舆论报道等渠道中查找腐败线索,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背后隐藏的体制机制制度缺陷,提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对策。

(五)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反馈落实机制,完善举报投诉结果回复制度。要缩短举报投诉受理答复时限,对投诉及时答复受理,对不予受理的告知原因或其他受理渠道,对署实名检举控告的尽快作出程序性答复,并在法定的调查期限内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完善群众反腐监督意见建议落实制度。相关部门要健全群众意见建议落实工作机制,反腐职能部门要发挥执法执纪监督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群众参与反腐监督反映的问题,建立群众监督意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落实群众监督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建立群众举报投诉、监督意见建议处理结果公布制度,及时在新闻媒体、职能部门网站上公布典型举报投诉调查处理和意见建议采纳利用结果,定期公布处理和利用的总体情况,公开接受检举投诉人和社会公众监督,增强群众参与的信心和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的反馈落实机制,建立举报投诉处理结果回复制度、公布制度和群众监督意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六)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权力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克服“暗箱操作”。“岗位昭示着职责,权力意味着使命”,一切权力必须为民所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加强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各类专项治理,严格监督惠民政策落实,努力推动行业作风建设。努力使一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一些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赞誉。

努力打造阳光政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快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领导的放权意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坚持凡进必进,集中办理;发挥电子审批系统、电子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大即时监督,提高审批时效,保证行政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厂务、事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范围,落实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健全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工作运行与审批流程,切实防范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建立起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和化解机制,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七)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机制,切实保障民主监督权利。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决策责任追究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干部民主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倾听群众意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险、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民主监督、民主测评结果的运用,将其作为考核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要内容和个人考评的重要依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深化信息公开制度。继续完善政务、企务、村务、居务等公开制度,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结果的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实施领导干部收入财产申报制度,在公开、监督和问责几个环节上,发挥群防群治的监督作用。

完善群众参与组织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群众有组织参与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对廉政监督员、反腐信息员、廉政自愿者等群众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参与接访、专项监督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 5 的途径、方法和程序,及时听取参与者的意见建议,赋予他们更多的知情权和督查督办权,提高他们的监督参与能力。

(八)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保障激励机制,有效保护反腐败积极性。加大对举报人、证人的保护和奖励力度,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证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健全反腐败工作机制,消除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心理障碍。群众之所以怕,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打击报复举报人和证人的案件还时有发生,群众在同腐败分子作斗争时不得不前思后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的案件查处不力,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维护,让群众心有余悸。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保护激励机制,切实建立保护检举人的制度。细化有关信访举报的保密制度和防范措施,明确信访举报泄密行为认定和处罚办法,建立打击报复检举人直查快办制度,严厉惩治打击报复检举人不法行为,建立跟踪保护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及其家人提供人身、财产、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保护,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完善落实群众参与的奖励保障制度。制定反腐荣誉授予制度,对反腐败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授予荣誉称号。设立专门反腐败奖励和保障保险金,制定具体办法,对举报有功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遭受打击报复的群众提供安全保障并实行经济补偿,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风险和成本,最大可能地保护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反腐倡廉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民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作者单位:市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中心)

下载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构建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群众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学习资料 执政党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群众路线教育学习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

    构建和谐社会是依靠个人素质立论立论

    正方:构建和谐社会是依靠个人素质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团员青年们大家好!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从孟子的小康社会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无一不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和谐社......

    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郭良孝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万产业工人。长期以来,广大职工辛勤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

    紧密合作伙伴协议

    紧密合作伙伴协议乙方: 营业执照(或身份证):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E–m a I l:甲乙双方就共同促进合作地区厨卫、洁具企业利用《》提供的服务推广事宜进行互惠合作,甲方同意......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3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1加强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廉洁自律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公仆意识......

    紧密相连诗歌

    不久才接受了记忆的考验有所挂念的思绪也如释重负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再次用汗水证明自己当翠绿的草丛被雨水洗得格外澄澈这时,你一直期待的是天空快要出现的霓虹令我们......

    申论:党的群众路线之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申论范文:党的群众路线之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中公教育专家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

    紧密联系实际 做好试点工作

    紧密联系实际 做好试点工作文登市作为山东省县级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紧紧立足县域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做好结合文章,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