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7: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撒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3期

摘 要: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的需要,是走特色产业的需要,是提高农牧民社生产生活水平的需要。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把握好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关键词:西藏科技创新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23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一是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实现“富民兴藏”的战略目标,富民是前提。要实现“富民”目标,首先要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提高。面对自治区农牧民素质偏低的设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牧民和实用人才,引导农牧民走科技致富、科技创新之路,从而为实现“富民兴藏”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走特色产业道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优势矿产业、藏药业、旅游业、特色农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走特色产业之路是加快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形成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没有科技创新的支撑,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是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确保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必须第一产业上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居工程的完善配套工作。第一产业要上水平,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加快现代农牧业区、试验田、试验区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牧业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要全面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强大的支撑,否则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发挥好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2.1 明确指导思想,加速农村科技进步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科技工作,主要面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目标,围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农村社区、城镇化等重点,以人才进村、知识下乡,用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和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为主要内容,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速农村科技进步,优化农村科技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 把握基本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要充分把握自治区具体实际和具体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产生成效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让农牧民从中得到实惠,让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发展。

(1)结合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建筑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比如,研究和推广以绿色节能建材、特色化民居、住宅开发建设标准为重点的农牧民住宅建设技术,以社区规划和设计、道路建设和社区建设配套设施为重点的社区规划与建设技术,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和水平。

(2)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比如,研究和推广以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农牧民社区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以节水节地节能、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社区资源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3)结合特色产业的开发,加强农村社会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比如,以低成本卫生设备和常见病药物特别是藏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文化民俗保全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技术。3 夯实保障基础,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因此,必须为科技创新提高有力的保障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整合。把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组织领导和力量整合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联合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

(2)多渠道保障工作经费投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大力增加对农村科技工作的投入。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带动企业、农户和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加强与金融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与金融资金的紧密结合,引导金融资金更多地流向农村。探索建立风险基金、信贷担保等市场化运作的科银结合机制。

(3)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政策研究,为新农村建设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表彰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创新创业和开展服务。探索制定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一线的引导和支持政策,搭建有利于解除科技人员后顾之忧的政策平台。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拓宽科技投入渠道,整合各方面资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参考文献

[1] 张晓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06(12).[2] 周应堂.论农业劳动分工与新型农民培养[J].农业经济,2007(2).[3] 苏力华,刘后根,林斌.矛盾与对策: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J].农业经济,2007(1).[4] 蔡立安,柳夏.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2006(6).

第二篇:依靠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政府鼓励和引导,构建企业小循环 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指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物料和能源并减少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通过“园区搭台、企业唱戏”,逐步引导企业进行提质改造,技术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循环。同时,建立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园区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蓝天计划、碧水计划,切实做好“循环”、“集群”这篇大文章,使工业园区真正融入公园式城区,和谐、协调发展。

第三篇:依靠科技发展蔬菜生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依靠科技发展蔬菜生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古交市龙子村典型材料

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地处古交大川中段,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53户,286人,分布2个居住区,有耕地510亩,以蔬菜生产为主,专业菜田485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2000间,是2007年古交市确定的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2007年以前,该村环境卫生差,菜田粪坑无序排列,废充物堆积,道路两旁村庄垃圾成堆,街巷泥土路,村庄建设进展缓慢。龙子旧村和河滩新村22户108人饮水困难,饮用水不达标,全村用电电压不足,公益设施短缺,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龙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两委班子成员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认识到龙子村新农村建设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与村民。在工作中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村级班子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保障村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蔬菜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村容村貌、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环保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清思路后,经两委成员多次讨论确定工作思路为:扶持蔬菜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村庄;保障村民权

益,实现民主管理;文教环保同发展,促进富裕可持续。

两年来,在加强民主管理的同时,重点抓了稳定蔬菜产业,“三清,四化,四改,五通”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具体事迹如下:

一、壮大蔬菜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蔬菜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53户,有50户从事蔬菜生产,村民收入95%来自蔬菜生产,所以增加村民收入的前提是增加蔬菜产值,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该村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市政府立项改善蔬菜基础设施,新打井3眼,安装输水管道600余米,每间温室补助300元,修缮840间日光温室,示范移动大棚39亩,水泥硬化田间路1500米。围绕蔬菜科技推广开展技术培训,聘请河北农民技术员驻村指导,利用市科技三项费用为村民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引进“博杰一号黄瓜”、“ 晋蕃茄四号西红柿”、“ 紫球葱头”等新品种11个,推广节水灌溉,叶面施肥等新技术8项。2007年以来相继成立了“古交市成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古交市锦全成苗木林专业合作社”、“古交市德意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古交市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8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德盛全专业合作社集资兴建冷藏库560立方,贮藏、加工、包装、销售蔬菜对内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注册“晋丰”“净范”两个商标,葱头、西红柿、南瓜、西芹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年产鲜菜达到250万斤,保护地亩产值达到2.4万元,是龙子村蔬菜生产的示范企业,并被评为太原市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社,获得“山西省模范集体”称号。在市、乡两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下,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2009年该村村民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宜居村庄

围绕“三清,四化,四改,五通”和“五个一”工程,硬化街巷5280平米,实现硬化户户通,彻底改变以前干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清理煤堆、粪堆、垃圾堆850余方,粉刷墙壁7300平米,新建垃圾池5个,改善居住环境,种植油松塔桧914株,建花池280平米,种植草坪2280平米,美化环境。建设宜居村庄。动员指导村民完善院落、围绕1800米,新建沼气池23户,改厨、改厕、改圈11户。在水利、供电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旧村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新村增设变压器一台。完善电教中心、计生卫生所、图书阅览室、科技星火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9年新建立450平米文体休闲广场,科技文化活动室120平米,并配套图书3000余册,电脑3台,电视、投影仪、信息查询机各一台。新建120平米洗浴室,并投资20余万元配备太阳能热水设备。至此,龙子村“五个一工程”全面完工,受益农户100%。

三、建章立制,促进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全村稳定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我们对收支情况、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上级补助的发放和村务决策

等都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充分发扬民主,使村民对村干部有效的监督。规定1万元开支以上的村务,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方准实施,5000元以上的开支,经村委扩大会通过后方准实施,500元以内的开支,村干部有权作主,但下次全会及时通报,村级财务乡农经站代理。由于,有效的民主管理,缓解了干群对村务决策的矛盾,达到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目标。在集体财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出台了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在村民大会通过后,互相监督,互相管理,使财产得到有效管理。

龙子村新农村建设以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发展蔬菜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高于古交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18%;户均一套砖瓦院落,人均居住面积40平米,电视、电话、手机、电脑、太阳能热水器基本普及,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五保”“低保”户供养到位,村民生活宽裕;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粉刷墙壁、安装路灯、周边绿化改善了人居环境;班子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实现了民主管理。

二0一0年八月一日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最要紧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建设精神文明。而建设精神文明,又以文化建设为支点。隆回县周旺镇清水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愈加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截至目前止,该村设有“文化中心户”5个,几乎每三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这些“文化中心户”都设在该院落的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文化中心户”设有展览室、游乐室和阅览室。附近两三个村民小组的成员,空余时间来到一起,进入展览室,可以看到该村种植大户的优良品种和他们所取得的光辉业绩。进入游乐室,大家可以在一起谈谈天,下下棋,打打扑克、磋磋麻将或是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演练太极来锻炼身体。那些文化素质高的,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在娱乐中心弹琴吹唱。进入阅览室,大家可以看看报,查查资料,懂电脑的还可以上网聊天哩!

该村交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大家在不愁吃穿住用的情况下,更懂得精神享受。

可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最要紧。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几年来,海北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思考,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切入点,把工业引领农业、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抓手,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向前迈进。

海北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点经验: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是基础产业,必须加大力度、下功夫加快农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入手,积极鼓励和引导养殖业的发展,狠抓养殖业基础建设,政府协调,统一布局,搞好养殖小区规划,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全镇范围内先后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3个。利用小额贷款放手发展,XX年利用小额贷款500余万元,全镇畜禽养殖户已达到2839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有300余户,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7.5%,在生产过程中有20%的养殖户通过以张庄富兴生态养鸡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为基地,采取“公司+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户的生产、技术和销售难题。养殖业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第二,在种植业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不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西双和杜庄两个棉业加工企业为轴心,辐射全镇,带动棉花的规模化生产。棉花种植面积占全镇总种植面积的84%。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由政府来进行引导和调控,镇政府正是抓住了这个调控农业经济发展的杠杆,使得全镇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脱离了土地经营,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全镇由承包大户承包规模化经营的土地占三分之一,农户间相互流转土地不再是偶然现象,形成联片生产,规模经营的格局。目前,全镇的种养业正在向农庄型格局发展,这正是建设新农村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内在的具体要求。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实力较强的、具有服务支持、市场开拓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做龙头,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和市场紧密联接起来,使分散的农庭经营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护,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使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龙头企业顺利实现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通过实践探索和政府积极引导,全镇已经形成四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一是加工企业带动型,就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围绕大米、棉花产品,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农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如东董元鑫米业,西双、杜庄、桐城、大海北棉业加工。二是贸易公司带动型,就是以内贸或外贸公司为龙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张庄富兴生态养殖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分别依靠天津康地.万达公司和塘沽外贸公司,自身形成基地,带动农户进行养殖生产。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就是以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中介组织为龙头,带动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如通过中介组织,瓜籽销往北京、小辣椒销往东三省。四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依靠当地技术工人、熟练操作工人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全镇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自行车零配件生产销售份额占华北市场的67%以上,暖气片生产销售份额占东三省市场的三分之一。

三、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从“调亮产业特色,调大产业规模,调高产品档次”的思路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全镇主导产业。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小站稻、散热器片、自行车零配件的名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化优势扩大生产。二是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农业的生产和规模,强调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利用小辣椒、棉花、西瓜的知名产品优势,不断加强规模化生产。三是依靠科技。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科技为依托,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节水管灌和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实施以大北农企业为依托的科技服务链条,为农民提供技术、良种、医药的支撑,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从海北镇的实际出发,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制经济。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重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生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牵引力、推动力。所以在政策上给予各种所有制以同等待遇,在政治上关心帮助,为民营企业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空间。近几年来,海北镇在亨通、祥文、烁宝、来源等公司选址新建、扩建项目上,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积极与土地、工商、税务、水电等部门协调,为企业扩张发展、规模化生产“铺路搭桥”。二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村税费体制。坚决落实免除农业税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镇政府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上,彻底治理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并制定出与税费体制相配套的《村级报刊订阅的管理规定》等8项财务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税费、公开透明、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同时,利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促进交叉任职比例,进一步压缩农村基层组织编制。通过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相关的配套改革,确保了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下载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西藏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纵观历史,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现代农业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发达国家。与前三个阶段相比,现代农业呈......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 赵树丛 2008年第1期 1月1日出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民生之本,是重要的战略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支撑这个战略产业的基......

    依靠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依靠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农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粮食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口增......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依靠科技促进地区新农村建设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

    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郑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西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农村建设也就显得十分“特殊”.......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幅员面积24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农业人口22364人,现有耕地109965亩,草原42967.9亩,自然水面17938.7亩,林地47000亩,森林覆盖率达13%。更新村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