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要依靠社会制度。一辩陈词
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概念,“和谐社会”迅速成为全国流行语。但数千年的历史又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并非唾手可得。真正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实现祖辈们孜孜以求的“和谐”?我方的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靠法律。
“和谐”意味着安宁有序,蕴涵着富足安康。“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特殊表现;而社会各系统、各阶层的和谐,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都建立在个人和谐的基础之上。因此,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
与我们的主题相比,现在中国人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社会,个体的利益受到了空前的尊重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最大成效之一,就是我们开始承认个体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由于个体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必然导致贫富差距和利益多元,进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价值分歧。因此,我们面对的“和谐社会”的问题必然是一个现实中的多维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基础上的和谐问题。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过:“在一个利益严重分化的社会,必须由一种可以主导和控制利益对立关系的力量来推动、唯系与保障和谐。这就是法律,且只能是法律。
我方原则上赞同涂尔干先生的观点,但我方不排斥任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其它有关要素,如先进的道德观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等等,但我们应当承认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种力量中,主要靠法律,靠充分体现民主,充分体现人民基
本权益并能够真正“依法治国”的法律,而主要不是依靠道德的力量。谢谢大家!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靠社会制度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在今天的辩论中对方辩友有“两大战场”:一个是“人的很重要”,第二个是“制度有缺陷”----这些都很对,这些都很在理!但是对方辩友却忽略了两个关键基础导致论证不成立!
一,人性论基础。制度固然有缺陷,但是人是不是普遍有恶性的?----这个恶性是不是危险的,需要规范和约束的?二,认识论基础。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但是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那么众人智慧是不是优于一人智慧的?作为众人智慧结晶的制度是不是能更好的治理社会呢?
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会遇到数不清的挑战。为什么有的持续成长,有的停滞不前,而有的走向了衰落?----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差别呢,还是因为素质差别真的这么大?从专制国家到民主国家,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历史风云的起落无不告诉我们,社会的转型就是制度的转型!那么从不和谐社会的转型到和谐社会的转型能够例外吗?
我们今天讨论构建问题也就是要给出一条可行性的思路!要做俊杰咱们就得先识时务!目前呐,我们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头,一方面是“盛世伟业”,一方面是“危机重重”----如何才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呢?我们首先要面对千年大变革带来的三重挑战----第一,经济和社会结构迅速发展,导致原有的国家治理模式严重的失去了它的效用,那么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严重脱节是制度问题还是素质问题?第二,各种力量推动中国沿着三个方向变成一个不断失衡、加剧断裂的社会,这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失衡和断裂是制度问题还是素质问题?第三,很多人不能适应急剧的社会变革,处于高度的迷惘与混乱状态----这似乎终于与素质有关了----但是我们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因为人们通常是通过社会去感知和思考社会现实的,正是因为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内化于个人素质的社会规范失效了,因此人们失去了主心骨----那么对症下药我们是不是要重建一个社会规范呢?这些结构性的问题靠素质还是靠制度呢?那么从零和游戏到正和游戏的转变关键是不是在于游戏规则呢?!
所有我们希望的不希望的都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决定如何处理!每一天晚上我入梦时我都渴望一觉醒来人类大同,但第二天睁开眼睛世界还是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不是不相信人性,但是我们不能拿这不可捉摸的东西作为我们社会大厦的基石,我们也不是不相信我们的眼神,但决定我们最终去向的是我们现在踏下的这一步是否足够的坚实有力!“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靠社会制度反方攻辩小结
反方攻辩小结
首先回答对方辩友几个问题:我们知道“有法可依”,可是“有法必依”的第一步啊。而现阶段,我方认为制度建设,并不仅仅包含“制度的制订”这一个环节,它包含了制度的执行和推广环节,这才是整体的制度建设。第二个问题回答对方辩友,我们知道虽然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可是万万不能的。正是制度的好坏,有区别有存在,所以说我们现在才要把那些坏的制度变成好的制度。邓小平也告诉我们,坏的制度可能让好人走向反面,但好的制度却能让坏人无法做恶呀。第三,我方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再强调虽然“人为”和“为人”,只是一个事物发展的目的或者是具体的一个目标,但并不能等同于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它当成工作的重心,“重要”不等于“重在”啊。在我方二辩,三辩的质询中,其实论证了以下两点问题:第一,依靠公民素质进行的这种自我约束,往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在利益的冲击下,它们会显得非常的脆弱,只有依靠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不影响社会运作效果的机制,才能保证和谐社会。我方三辩也说明了,和谐社会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依靠制度建设这个良方,而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掉那些不和谐的问题,因此分清谁是工作重点,谁是工作任务,才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根本上是一个制度改革的过程,因此我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谢谢
第四篇:一辩陈词
一辩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我必须指出对方所犯的两个错误。
第一,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现代社会主要标志之一。
第二,法律并不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马克思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的自律,而法律是人的他律,请不要混淆。
第三,对方辩友说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法律标本兼治。那么为什么有人知法犯法,为什么钻法律空子的人往往是知法懂法之人?对方辩友,真正能深入人心的是道德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倡修身。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祖宗的话,你们都忘了吗?
第五,对方辩友将必然与或然混为一谈。大谈法律的重要性,但是我想问:他对社会的安定必然的?还是或然的?难道希特勒的法律也是能维持社会的安定吗?
第六,对方犯了扬汤止沸的错误,对方认为社会的安定靠法律,此等观点必如沙铸之塔,雾笼之城,一触即碎,法的创始人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要的是一种枢纽,那就是道德.” 失去道德支撑的法律必定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徒有虚名的法律。
第七,今天对方辩友完全没有领悟到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道德是内因,法律是外因,内因是基础,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
第八、要指出对方辩友的错误,对方辩友指鹿为马,把内因和外因混为一谈。马克思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的自律,法律是人的他律。道德自律是出自于人的内心的自觉,而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监督。因此,我方认为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自律!
第九、刚才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看似有理,实则荒谬,它犯了以偏概全,以表象代本质的错误!康德说“道德才是法之根本”。对方辩友说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请问,法律又是来自何方呢?还不是根植于道德?没有道德,何来立法的公平?没有道德,又哪来执法的公正?执法的公正靠什么?是靠执法者的良心呀!
第十,对方辩友似乎对违法犯罪现象情有独钟罗列现象,言之凿凿,却看不到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因此我不得不提醒对方辩友重温哲学当中这样一条规律:矛盾有主次之分。就象当今社会,多数是好人,对于这多数我们是道德教化;而少数的坏人才不得不绳之以法。看问题应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请问对方辩友,你看清辩题中的“主要”了吗? 第十、对方辩友大谈特谈法律好啊,好法律啊。可却无法正面告诉我们,对上课捣乱的人怎么办?对乱扔垃圾的人怎么办,对见利忘义,见死不救的人怎么办?法不是万能的,法律只能强制人们遵守法律,却不能强求他们遵守道德,更不能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法的创始人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要的是一种枢纽,那就是道德.” 失去道德支撑的法律必定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徒有虚名的法律;人世间,有着一种比法更高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完全表现在条文上,但它存在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中,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遵从良知,约束着我们的行动——那就是无比高尚的道德!
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第一,道德是立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威尔逊大法官说道“法治主要不是来自它的外在的强制力,而是来自它被信仰,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信念。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自律是法治的基础与归宿。”因此,立法者不应该沉浸在不断制定法律的喜悦当中,而应该检讨所立之法是否基于最基本的规范和价值。
第二,道德是社会安定的标准和依据。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的总和,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社会要想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社会秩序的维系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使人们自觉服从。
第三,道德是社会安定和人类和平的永久主题。道德是法律的内涵。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尽管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道德不能挤进每一个人的灵魂,但是。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向往道德完善的力量,才使我们今天享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而且也对社会秩序的最高目标——人类的永久和平充满了希望。我们懂得,只有内心的道德才能达到人们间的友善,只有人民间的友善才能达到社会安定。我们也敬仰法律的尊严,因为我们内心有
崇高的道德法则,我们因此也握有正义,所以我们敢于面对一切!
总之,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必由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昂首阔步,高扬道德的大旗!谢谢各位!
第五篇:一辩陈词
开场陈述
各位到场的评委老师,主持人,对方辩手,以及观众,你们好,接下来,由我陈述我方本次辩论的观点
马克思说过,“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物质是社会的基础,物质和金钱,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资金就是变相的物质,是物质的代名词,但是它又高于物质。整个社会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就是靠资金来运转的,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以资金这根轴为中心的。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获取更大的物质财富,我们今天所说的努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让经济建设为中心运转的更好,也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资本主义更是如此。
并且我方认为,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作底,如何将你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何使你的创业成为现实?如何使你高贵知识产生的策划不再仅仅是一纸空谈?
资金比知识更重要。举个例子,就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努力读书,就是为谋求一份工作,即为了资金,而创业不过是谋求职业的另一种方式。有了资金,又可以创造更多有价值 的事。所以资金比知识更重要。谢谢
我方问题
1、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我们大学生创业知识比资金更重要,那么在你的创业计划还没开始时有人向你提供一份不错的策划书或是创业所需的足够的资金,你是愿意拿着策划书低声下气得到处去拉赞助呢?还是愿意拿着足够的资金去换取一份策划书开开心心地开始的创业之路呢?
2、请问对方辩友,现在在大学里学习是为了获得什么?(对方多半回答知识)那么请问,获得知识后又想将它转化为什么呢?(根据其回答,自由发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