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学与问 2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6: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3 、学与问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3 、学与问 2》。

第一篇:23 、学与问 2

23、学与问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3、课文回放.知识 来的,也是.只有在 , 才能求得真知.课文列举 和 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要从小.板书: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第二篇:《学与问》公开课教案2

23《学与问》

]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第三篇:学与问第2课时201512

《学与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复习导入

1.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

课文是一篇说理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板书:观点-论证-结论)2.说说课文的观点和结论。学生上黑板分别板书,齐读。

二、精读明理

本节课我们重点关注作者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一)学习事例一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第2小节,小时候的哥白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从哪些词充分说明哥白尼好问? “经常”,他在什么时候会问?“缠”,如何缠?

3、请你来当一回小哥白尼,缠着爸爸妈妈问一问。同学们如果我们把把哥白尼如何缠妈妈问问题的情景写下来,这样这个例子是不是会更生动呢?作者为什么不写呢?

4、哥白尼的问题就这些吗?他脑子里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他还会问哪些问题?

5、师引读理解:大家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小哥白尼却从此开启了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你还知道哪些人因为善问为什么,所以终有所成?

6、哥白尼的事例充分地证明了——出示中心论点,齐读。

(二)学习事例二

1、过渡: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明白,作者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证明自己的观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接下来作者列举沈括的事例想强调什么呢,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事例。

2、师生合作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出有关内容。男生读沈括的内容,女生读妈妈的内容。师引读:

3、事例中如何能体现求知的过程中,沈括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了呢?

4、“仍然放在心上”,他会怎样放在心上的呢?

5.如果作者把我们刚才想象的内容写进去,是不是我们更加感觉沈括善于观察思考了呢?那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6.作者列举这个事例的目的是什么?齐读本小节中心句,师板书【观察思考】

(三)比较体会,运用“学与问”

1、过渡:这两个事例都很有代表性,都是典型事例。现在老师将它们放在一起,也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问一问,或许这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因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学生交流问题。

相同点:(1)昨天,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沈括更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两位中外名人有许多值得写的事例,课文为什么选取这两件事?(读者意识、儿童立场)

引导联系我们之前学的说理文,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说勤奋》等。(2)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吗?如果再加上几个,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为什么作者只选择这两个?(典型性)(3)为什么都是科学家的事例? 不同点:

①哥白尼的问题来自生活,沈括的问题来自书本。②哥白尼:罗列了他问的许多问题,没有写解答的过程

沈括:只写了一个问题,把解答的过程写出来了

3、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们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吗?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问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问了以后还要去观察思考)

4、那么这两个事例能交换位置来论述吗?

(生:不能,这两个事例是有层次的。)

5、小结:说理说理,就要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作者选取的侧重点不同的事例都是为了层层说理来服务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就事说理,以理服人。

(四)除了摆事实以外,作者还直接讲了道理。

1、引读第三小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却是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2、古人说要拜“能者为师”,请问“能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能者为师”?哪些人可以视为能者,能成为你的老师?生举身边的例子(插入孔子的话“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过渡:虽然他可能比你年幼,但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道理论证这一节为什么放在两个事例之间?不放在沈括的事例之后? 交流:《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结:这三小节如三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说理文经常采用这样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把道理说清晰而深刻,让人信服。小结,课文最后再次得出结论,(齐读)怎么做学习的主人?

三、作者用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最后得出结论“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学问之道,既贵在问,还贵在什么?(也贵勤,还贵恒„„)结合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按照说理文的结构,编一个提纲。

第四篇:问银河2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问银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上节课,小朋友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课文中两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绿绿的草地上仰望着星空,看着那小星星组成的白色的光带,那就是“银河”。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就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变成了奔腾的长江,小朋友不禁向它提出了许多问题。小朋友都向银河问了些什么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问银河”(二、精读课文(1-4)

1、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拿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看看怎么把它读好。

这么词语你都掌握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为什么对河水感兴趣呢?哪些你觉得很有趣呢?

(2)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了?家乡的小河。

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怎么连河底的水草、鱼儿都能看清呢? 所以说,在小朋友的想象中,银河的河水是怎样的?清澈的河水(读词语)还可以换成怎样的河水?

清澈的河水里有什么呢?Ppt(有自由自在的鱼儿和随波摇曳的水草)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你会在这样的河水里干什么呢?小朋友在嬉戏。能在银河里和鱼儿嬉戏、戏水,多快乐啊!你能读好吗? 带着表情,小脑袋里放着小电影,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好。

第二自然段

(1)在马路上供车辆通行的道路叫做车道,在小朋友的想象中银河也有河道。白天,河道中有哪些景物?晚上呢?用笔画出来。

客轮:你见过客轮吗?乘客游览、渡江用的。Ppt瞧,这么多的客轮来回穿梭,多热闹啊,我们就说是——南来北往的客轮。(换个词语:来来往往)

货船:那大鼻子的货船又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名字叫“球鼻首”,是帮助货轮减少阻力,提高速度的。Ppt

看完了客轮和货船,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巨大)(4)这么多大型的船只在河道里走,怪不得这河道要怎样子的才行?(宽阔的河道)读词语ppt

你觉得这河道里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阿?(繁荣,热闹)。

朗读。现在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这么热闹的景象,你能读好它吗?

(5)到了晚上,这河道里的船只仍然很多,他们就需要谁的帮忙了?航标灯:让船只知道航行的方向。(图片)小朋友也很好奇,银河的河道里还需要航标灯吗? 谁能读好这一句?

(6)这么热闹的河道,多繁荣阿,你能读好吗?

第三自然段

(1)在小朋友的想象中,在银河上也建起了桥,那是“斜拉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小朋友知道“斜拉桥”吗?画一画。中间桥墩上有许多的斜缆将长长的桥面拉起来。(图片)怎么样?雄伟!苏通大桥ppt还知道雄伟的。。。?

多么雄伟,这么长的斜拉桥是架在哪里的呢?河面上!可见河面是多么“宽广”呀!朗读。宽广的河面(读词语)“宽阔的河道”比较“宽广”“宽阔”。哪个表示的意思更大?

(4)要是银河上有斜拉桥,牛郎织女就不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了。ppt牛郎织女的故事?

每年只有七月初七这天才能相会一次(师强调: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引读:经常)

牛郎织女的故事多美呀!你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吗?(师范读。)生评:读得怎样?好。听了他的朗读。第四自然段

(1)银河不仅神秘、美丽,而且还能造福人类,多了不起啊!从哪里看出来?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在银河的上游有什么?在银河上游有拦河大坝。葛洲坝 小朋友知道“拦河大坝”吗?(图片)拦河大坝有什么作用?看视频(可以提高水位,用来排放洪水,可以用来发电)

葛洲坝:它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拦河大坝。现在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能发电147亿度。ppt 你对银河有什么新的看法了吗?

朗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读1——4段

夜晚,深蓝色的天幕上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条银河,小朋友们仰望银河一口气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咱们就也坐到那绿绿的草地上,一起来问一问吧。

三、拓展(第五自然段)

1、小朋友刚才读了一遍,对这四个自然段的结构有没有什么发现?

(1)交流、讨论

(2)银河呀,在你,有 吗?

你有什么想问的?你能像这两个小朋友一样说说吗?同桌互说

2、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问银河,将来长大打算怎么做呢?这两个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读。

3、人类也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实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遨游太空,奇迹正一个一个地被中国人们创造!未来的历史将是由你们去创造的,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问一问银河。让我们怀揣着梦想,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四、看板书背诵课文。板书:清澈的河水

宽阔的河道

宽广的河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上游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学与问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而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尽可能地为他们着想。

今天我和妈妈出去逛街,因为是周末,所以车上人特别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我和妈妈只好扶着椅子来保持身体平衡,车厢里闷极了,我刚想把头靠窗户一点,没想到司机一个急刹车,车厢里的人群都惯性地朝车头倒去,我赶紧抱紧椅子,才侥幸没有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给挤倒,我刚站稳,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呻吟声,“哎呦!我的腰!”我急忙往前一看,原来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很朴素,却被人群给挤倒在地,可是,没有一个人伸手来帮助一下这个老爷爷,老爷爷坐在地上,不停地呻吟着,好像伤得很严重,在众人的指责下,把老爷爷给撞倒的那位青年极不情愿的把老爷爷给拉了起来,嘴里还不停抱怨着,连句对不起也没说,头也不回的下了车。我看着小青年离去的背影和老人斑白的两鬓,陷入了沉思.....帮助老人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些人斤斤计较呢?如果老人一上车,就有人给老人让座,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小青年本来就有错在先,是他把老人撞到的,可他为什么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呢?难道尊老敬老这句话他不懂什么意思吗?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多为老人着想呢?比如帮他们洗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乘坐公共车的时侯,你是否主动为老人让过座?过斑马线的时候,你是否搀扶过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我们都要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给外公外婆打一个问候电话,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你做的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下载23 、学与问 2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 、学与问 2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与问范文

    [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

    叶问2观后感

    --精选公文范文-------------------------- 叶问2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叶问2观后感叶问2观后感 周五时在电影院看了叶问2。刚开始看时,我对这部影片是充满好奇之心来观看......

    叶问2观后感

    叶问2观后感周五时在电影院看了叶问2。刚开始看时,我对这部影片是充满好奇之心来观看的。片中的叶问因要躲避日寇而从佛山逃离到香港,生活贫苦,一家人都靠叶问开武馆生活。叶问......

    《学于问》教案定稿2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说明事理的文章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那么在这......

    慰 问 信2

    慰 问 信全县职业培训鉴定机构的教师们、教育工作者们: 在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27个教师节。值此佳节,谨向辛勤耕耘在全县职业培训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员工......

    叶问2观后感

    篇一:叶问2观后感在这部影片里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做为一名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本质。其中从叶文身上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礼貌与勇敢。从洪震南(洪金宝)身上看到了......

    问责机制2

    【背景链接】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

    叶问2有感

    我们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历史,武术当然也是博大精深。我很记得,当洋人嘲笑我们比武点香的习俗的时候,叶问这么自豪地说过,我们点香是因为比武就是切磋武艺,是告诉我们要懂得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