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居住开发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三个居住开发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与向城市外围拓展的郊区化趋势相对应,近年来在北京、深圳等地,“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本文试图对郊区化、“新城市主义”、“新都市主义”这三个目前颇为时髦的概念进行阐述和辨析,希冀就其在国内住区开发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一、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初见端倪。人们迁往郊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逃避日趋严重的大城市问题,诸如:恶劣的居住与卫生条件、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种族冲突、犯罪率上升„„人们渴望在郊区找到一块净地作为自身的庇护所,以躲避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的侵袭。在美国,拥有位于环境优美的郊区的一座被宽敞的花园或庭院所环绕的独立式住宅,成为中产阶级追求的最强烈的梦想。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于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剧增,高速公路网的大规模兴建,政府关于郊区低税率政策的吸引,郊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伴随着大量人口迁往郊区,许多制造业和零售业也从中心城向外迁移,郊区改变了起初仅作为“卧城”社区的角色,同样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购物和娱乐的机会,使郊区居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性大大减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空间因素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大弱化。通过远程通讯网络,人们可以获得各方面的大量信息,高效率地完成业务联系而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进行“面对面”(face to face)的交流,这为人们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居住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美国近几十年来的郊区化蔓延也存在一系列致命的弊端:首先,过长的通勤距离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人们预期要达到的生活质量;其次,对小汽车的严重依赖使许多不能开车的人(如老人和小孩)寸步难行,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三,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已造成郊区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的消失。
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郊区化模式是以严格功能分区的现代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对公共空间的忽视减少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机会,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缺乏具有识别特征的空间的明确界定,使人们难以获得起初所向往的郊区生活的安定感和归属感,反而陷入一种无法认定自我存在的茫然之中;无所不达的电讯网络虽然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却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无法满足人们希望把握清晰确定的物质居住环境的需要。
由此人们深深地感到,二战后主流地位的郊区化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寻求新的社区模式,才能适应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城市主义”作为与郊区化相对应的居住社区理论应运而生。
二、“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上世纪30年代由Clarence Perry提出的“邻里单位”(Neighbo rhood Unit)理论,被“新城市主义”予以发扬光大,并重新归纳了作为一个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
(一)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二)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三)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四)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五)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筑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对于邻里,分区曾被视作是功能专门化的地区,建立在高度由专业化必将带来高效率的观念基础之上。但随着信息革命和环境技术的发展,严格的功能分区思想已不再被尊为唯一经典,分区也允许多种功能活动来支持,分区的结构则是按照与邻里的结构相类似的方式组织;有清晰的边界和尺度,有具有明显特征的公共空间,有互相联系的环路服务行人,并通过公交系统与更大的区域发生联系。
走廊既是邻里与分区的联接体又是隔离体。在郊区模式中,走廊仅仅是保留在细分地块和商业中心之外无形的剩余空间;但“新城市主义”将其视作连续的具有视觉特征的城市元素,由与之相邻的分区和邻里所确定,并为他们提供进出路径。
“新城市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后,近十余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包括:位于佛罗里达州Panhandel的倍受称赞的Seaside旅游小镇;洛杉矶内城的复兴规划;被誉为“进步的建筑”的亚利桑那州机动家庭村庄;德克萨斯州国家级的最大的城市更新住宅项目的重建;不列颠哥伦比亚为12000人所建的可持续性“社区”等等。
尽管“新城市主义”在新型社区的设计和开发中已经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但目前在美国并没有被广泛视为适于主导未来社区发展的模式。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城市主义”的实际设计标准和执行操作还不能完全与北美地区的法规框架相匹配,如目前美国许多消防部门所要求的街道宽度要超过“新城市主义”的建议宽度;另外,“新城市主义”未被很快普遍采纳的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业高度分隔形成的土地使用分类(如单户住宅地、多户住宅地、零售、办公和仓库用地等),每一种类别都有其不同的运作方式、市场、行业组织和融资来源。
三、郊区化与“新城市主义”两种开发模式的比较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形势下,郊区化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无形的、虚拟的电子化空间(Cyber Space)的发展可以使人们的活动完全超越具体时空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人们与外界联系的范围,也为郊区化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人们生活的流动和不稳定性,使人们寻求可认同的稳定场所、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也日趋强烈。而“新城市主义”所构筑的以传统邻里为基础、具有多元文化与自然特征的乡村小城镇式的社区模式,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规划师、设计人员和开发商都应有积极的影响。
对于中国未来的居住社区发展而言,郊区化模式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郊区化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其对自然环境的推崇,用阳光、空气、草地等等,去引发人们心中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向往。而“新城市主义”则将传统的价值观念:多样性、社区、宜人尺度等,作为人类都市理想的基础;它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图去创造一种现代、美好的居住社区,并由此唤起人类住区生活最基本的向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是自由地选择生活的权利的,人与人相互依存和沟通,人与都市紧密相连。
但由于目前国内大城市的郊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生活便利程度和社会安全性与都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可能导致郊区化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生活质量。从中国的国情而言,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郊区化难以避免地蚕食城郊绿化带与耕地,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城市郊区化必将带来大量交通工具的运用,不仅会加大本来已经很紧张的交通压力,而且还会产生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浪费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深受其害的城市问题。
“新城市主义”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创造场所的新语言,它创造的紧凑型社区取代了无序蔓延的郊区模式,减少了对土地的浪费和小汽车的使用,既减少了交通拥挤又节省了能源。“新城市主义”吸纳了许多传统的城市设计理念,但并没有否定现代科技手段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相反,它所提倡的传统社区邻里,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而得以实现。远程通讯节约出来的时间和金钱,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用于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交流。“新城市主义”似乎预示着一种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即多中心的居住社区网络和各具特色的多元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人们的家园坐落在自然景区内,在享受着清新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在步行范围内享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通讯网络保持与世界的联系。这种居住社区形式不仅是“新城市主义”的理想,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人居梦想。
四、“新都市主义”的提出及其特征
随着国内许多大城市郊区化居住模式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趋势,“新都市主义”近年作为都市地区居住开发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广泛推崇。由于语意的相同,人们往往将目前颇为流行“新都市主义”视作北美“新城市主义”的中国版。但事实上,目前国内推出的“新都市主义”居住概念,既不同于追求自然、宁静、清新的生活风格的郊区化模式,也与国外“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小城镇式的社区模式有所不同,它具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独特的内涵。国内目前推崇的“新都市主义”概念,更多地强调以都市中心为生活工作核心,重视在都市区域内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填补性开发及利用,将现代生活诸多要素进行充分的融合整理,使居住、工作、购物、休闲等“链接”起来,构成一个十分完善、便利、现代的生活空间,确保日常的各类生活、公务、商务性活动可在此范围内迅速得以解决,使现代人生活、工作需求和心理感受得到最大的保证和满足。
“新都市主义”所倡导的社区特征是:居住与办公地点接近,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配套设施齐全,周边资源较为丰富。这是由目前我国大城市中人们以工作为生活轴心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现代都市人面临激烈的竞争,必须追求最大的生活便利性,需要把握住都市的脉搏,占据繁华的心脏地带,才能保持生活和事业的节奏,才能有效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各种矛盾,将居住、工作、商业活动、休闲娱乐紧密结合起来。而“新都市主义”居住模式最根本的优越之处,就是在于处在城市资源交汇的中心地带,将现代人的时间、交通成本缩至最短,反之将机遇、情感等概率提高,形成最具个性、时代、广泛、效率的“新都市主义”居住主张。事实上,目前在深圳被推介为“新都市主义”代表作的环境丽园、都会100、都市名园等几个楼盘,都是处于繁华都市的核心地带,这与美国“新城市主义”主要在城市边缘地区开发的社区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在高科技及信息化社会时代,传统的居住模式和观念、行为都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但都市作为各种新生事物的聚合地带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影响。“新都市主义”的居住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充分顾及个人与社会、自然、城市的关系,能够发挥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迅速引发人们新的居住思潮。“新城市主义”能让人产生更多的认知感,与社会的较近接触也使人保持更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新都市主义”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对各个生活层面质量的高标准追求,使得都市具备了自然与城市共同融合的特征,使人们可能同时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回归。与都市毗邻而居,可以充分把握社会的进步节奏,进而引发自我奋斗和追求成就感,这是当代人的主要精神和目标所在。
与郊区化向城市外围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同,“新都市主义”重视都市已有社区的再设计和填补性的开发,强调再造城市中心的活力并限制城市的蔓延式扩张,这一点对于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不是旧城改造,而是反对开发单一化郊区,主张整合构建平衡健全的城市社区。
五、结论
无论是对于城市外围的相对分散的居住开发,还是紧凑型社区的建设,抑或位于都市中心地带的开发,崇尚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类居住社区的共同追求。体现在社区的规划设计手法上,应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一)在社区设计中,明确的社区边界是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适度的社区规模和具有明显特征的社区中心是创造可识别的场所的关键;
(三)居住、就业和商业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是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的基础;
(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行人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统应构成社区基本的网络结构;
(五)公众参与应成为社区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保证社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第二篇:居住模式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人及其在住宅中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
生活方式受人自身的尺度、能力、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或者影响。
从居住模式到住宅模式反映了建筑设计应从“人的生活”到“建筑空间”的正确顺序,这也是住宅研究的正确方法。
生活方式的研究,将用户的住宅需求融合进设计语言中。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将住宅的研究视野直接落实到住宅使用者——家庭与人
模式是将一类不断重复发生的、类似的问题以及该类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行总结,找出此类问题的共同点并抽象成一定的描述及规范,以便遇到此类问题时无需再做过多的考虑,直接使用已经总结好的解决之道即可。模式代表抽象与提炼,居住模式是居民在住宅室内等居住环境中生活行为的直接反应,而住宅模式是合理的住宅形式的基本要点,对住宅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人及其在住宅中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包括对人体尺度进行的研究以及对人的居住行为进行的分类研究。
人体尺度:
居住行为: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居住行为主要分为四类:个人私属生活行为;社会生活行为;家务行为;生理卫生行为。四类居住行为有相应的生活空间对应。
人人私属生活行为主要指私人就寝、私人衣物储藏、更衣整容、个人学习行为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为主卧室(夫妻)、单人卧室(次卧室)、双人次卧室。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是家庭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接送客人出入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组成有起居室、餐室、小门厅,有时涉及到工作室,这些空间的家庭共同使用特征和社会生活行为要求,使房间组合与分割更加灵活。家务行为包括炊事行为、洗衣、缝纫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厨房、洗衣间。生理卫生行为主要为洗浴、便秘、洗漱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卫生间及附属的过渡空间。
为了研究新世纪小康住宅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两国进行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就是针对居住模式的实态调查。中国城市小康住宅合作项目工作组先后三年进行了三次实态调查,通过对实态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以下方面的结论:厅的中心问题;居住行为的推移现象;中国式D.K型厨房的可能;第二起居空间的形成等。在以上的结论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小康住宅的新模式。
近年来家庭生活模式的变化: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方位内,住宅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框架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段时间总的特点是:社会生活水准和社会安全感有了明显提高,社会整体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妇女运动、人权运动逐步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这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住宅平面布局设计和住宅功能发展应该适应这一社会文化的变化。近几年家庭生活模式变化包括:
1.家庭小型化,家庭的独立性加强。
一方面年轻人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年长的人也不希望依赖晚辈,这些因素促使了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的解体。家庭向小型化发展。
2.个体空间的重要性加强
对有界定的独立区域的要求不仅改变了单个的住宅平面,而且改变了住宅与居住者的相互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了“大厅小卧”的设计原则,这也成为一种思路。于是起居就 餐区域是共同生活的重点,睡卧区域被减至最小。但不容忽略的变化是住宅平面中的重点在转移,当今平面布局的重点则是带起居功能的个体空间。起居空间作为共同聚会点的重要性 逐渐的降低,同时在卧室中除了睡眠之外,其他功能需求也需要得到加强。
3.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增加带来公共设施与住宅形式的变化
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自然让人感到缺憾。因为大家庭内相互帮助与支持的可能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化的要等价交换的社会服务机构。家庭成员数量向少人口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求住宅面积相应减少,而且要有与新的生活模式相适应的平面布局。换句话说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增长要求设计者为住宅配置一些额外设施,使每个住宅单元有完善的功用。除了配备全套设施的住宅形式,在未来将出现更多新的住宅形式。比如基于经济条件、居住者年龄或社会原因等因素,住宅平面的一部分功能,如厨房将不再设置在单元内,而以公共设施或由专人照顾的形式来替代。这样就有新的共同生活形式,也同样有新的归属感,新的生活模式不仅要求有相应的新的平面布局。
4.家庭交际日益减少并推向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现代人家庭交际日益减少,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化,人们工作压力普遍增大,居住日益郊区化,特别是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人们每天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去上班路途上,除去睡觉时间,在家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家成为一天紧张工作后,放松和缓解疲劳的的港湾;很多人不希望回家后打扰或者受到打扰,无形中减少了交往的频率。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手机电话的普遍适用,大大提高了人们交往的便捷性,传统的家庭交际日益被网络等虚拟交际所代替。③城市的流动性导致人们之间不容易建立稳定的关系,传统以单位或者族系为基础形成的交往网络不复存在,楼上楼下、左右邻居之间老死不往来现象常有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咖啡馆、茶馆、餐厅等地方为人们交往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人们喜欢在这些地方接待朋友,与朋友聊天交往,这逐步导致家庭交际推向社会化。
家庭交际减少以及社会化对住宅套型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传统“大厅小卧”注重起居空间的生活模式将发生改变,起居室交往功能减弱,相对应使用频率降低,住宅私密性增强,在问卷调查中,居民普遍反映,很少在家中接待客人,在中等户型设计中,起居室面积可以相对减少,把有限的面积用在其它空间上。
第三篇: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
【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 很精典!你又明白多少了……
一、年轻人不小心将酒店的地毯烧了三个小洞,退房时服务员说根据酒店规定,每个洞要赔偿100元。年轻人:确定是一个洞100元吗?服务员:是。年轻人点燃烟头将三个小洞烧成一大洞。
启示:1.考核标准在哪里,人们的行动就在哪里;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订立标准;3.漏洞有时是致命的。二、一士兵遭到敌军突袭后逃到了山洞。敌军在身后紧追,他躲在洞中祈祷不被敌人发现。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只蜘蛛,他刚要捏死,突然心生怜悯,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山洞见到完好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三、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启示: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不错的启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新的感悟一一。慢慢看,慢慢悟
1、人生需要四种人:
名师指路,贵人相助,亲人支持,小人刺激。
2、女人,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貌体。
男人,大智为信仰,中智为克己,小智为财奴。
3、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在别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极致,来证明你的实力。
4、延参法师《宽怀人生》: 紧张与松弛,沉重与飘逸,都是生命的状态,坎坷和艰辛中蕴藏着更大的追求。笑着面对悲伤,悲伤会化为动力,笑着面对忧愁,忧愁会化为快乐。让忧愁去漂流吧,生活需要快乐,也应该是快乐的。
5、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6、当你喜欢上某件事,会发挥出惊人的能力:
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
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
7、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 二战时,一犹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去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结果却是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爱你的人。
8、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乌鸦往东飞,遇到鸽子。都停在一颗树上休息,鸽子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您要去哪里?乌鸦忿忿答: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弃我的叫声不好。鸽子好心地说:别费力了,如果你改变不了你的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标,不如改方式,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9、关键时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一头驴子不慎掉进了枯井,众人设法救它,都没有成功,就决定埋了它。驴子悲声鸣叫,可当泥土落下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就这样,它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众人的惊奇声中走出了枯井。
10、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11、有一颗不屈的心:
一个失意年轻人寻找成功,哲人给一颗花生说:“用力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仁。哲人又叫他搓,结果搓掉红色的皮,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哲人再叫他捏,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捏不碎花生仁。哲人说:“虽然屡受磨难,失去了很多,但要有一颗不屈的心。”
12、只有学会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 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选哪块?青年回答:最大的。富翁把最大的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最小的。富翁很快吃完了,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吃起来。青年明白了:富翁吃的瓜虽都不大,加一起却比他多。
13、谦卑自己,就是份量: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第四篇: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1
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
一、年轻人不小心将酒店的地毯烧了三个小洞,退房时服务员说根据
酒店规定,每个洞要赔偿100元。年轻人:确定是一个洞100元吗?服务员:是。年轻人点燃烟头将三个小洞烧成一大洞。启示:
1.考核标准在哪里,人们的行动就在哪里;
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订立标准;
3.漏洞有时是致命的。
二、一士兵遭到敌军突袭后逃到了山洞。敌军在身后紧追,他躲在洞中祈祷不被敌人发现。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只蜘蛛,他刚要捏死,突然心生怜悯,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山洞见到完好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三、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 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启示: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
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不错的启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新的感悟一一。慢慢看,慢慢悟
1、人生需要四种人:
名师指路,贵人相助,亲人支持,小人刺激。
2、女人,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貌体。
男人,大智为信仰,中智为克己,小智为财奴。
3、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在别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极致,来证明你的实力。
4、延参法师《宽怀人生》:
紧张与松弛,沉重与飘逸,都是生命的状态,坎坷和艰辛中蕴藏着更大的追求。笑着面对悲伤,悲伤会化为动力,笑着面对忧愁,忧愁会
化为快乐。让忧愁去漂流吧,生活需要快乐,也应该是快乐的。
5、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6、当你喜欢上某件事,会发挥出惊人的能力:
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
7、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 二战时,一犹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去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结果却是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爱你的人。
8、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乌鸦往东飞,遇到鸽子。都停在一颗树上休息,鸽子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您要去哪里?乌鸦忿忿答: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弃我的叫声不好。鸽子好心地说:别费力了,如果
你改变不了你的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标,不如改方式,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9、关键时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一头驴子不慎掉进了枯井,众人设法救它,都没有成功,就决定埋了它。驴子悲声鸣叫,可当泥土落下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就这样,它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众人的惊奇声中走出了枯井。
10、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11、有一颗不屈的心:
一个失意年轻人寻找成功,哲人给一颗花生说:“用力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仁。哲人又叫他搓,结果搓掉红色的皮,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哲人再叫他捏,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捏不碎花生仁。哲人说:“虽然屡受磨难,失去了很多,但要有一颗不屈的心。”
12、只有学会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
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选哪块?青年回答:最大的。富翁把最大的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最小的。富翁很快吃完了,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吃起来。青年明白了:富翁吃的瓜虽都不大,加一起却比他多。
第五篇:开发模式思考
关于生命健康园开发模式的思考
国际生命健康园做为光谷生物城城市形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版,从产业形态上,要瞄准现行及未来生物产业热点领域(精准诊疗)进行布局,从建筑形态上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品牌价值,体现国际水准。作为国际生命健康园起步区的开发建设主体,武汉光谷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产业园建设公司)集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于一身。当前国家政策法规对国有建设平台管控的日趋严格,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追责日益规范,新成立的产业园建设公司应在充分考虑经济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各种可能的开发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应用。近期,我们密集走访相关产业园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设模式分析
建设模式关乎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其产品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承载表现,一流的产业园区需要有一流的建筑群承载。结合目前市场上集中较为成熟的几种建设模式,我们做了以下对比分析:
模式一:工程项目代建
做一个说明,模式一应为自主开发。鉴于产业园建设公司尚处于成立初期,工程项目代建模式可能比自主开发模式更为合适,故模式一暂定为项目代建模式。项目代建制是契约精神在委托代理方面的深化,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表现之一。代建单位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与传统CM制相比,无论是在代理人的定义上还是在选择程序上,现代代建制都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项目建设过程中。
优点:建设模式成熟,专业人做专业事,高新区八大园区均不同阶段的采用代建模式开发,成效显著。能按照业主需求快速形成园区氛围,业主拥有绝对的项目控制权。
缺点:业主单位需要全面承担建设资金压力,和对项目良好的把控能力,优质的代建单位(包括建设品质、企业资信、沟通成本、团队执行力等)可遇不可求
模式二:合作开发
此种模式表现形式较多,其本质为合作双方或多方以现金或实物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利用出资各方自身优势进行项目开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此类模式较为常见。
优点:各方可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快速形成项目执行力,较好的完成项目开发工作。
缺点:合作各方利益述求较难统一,合作任意一方都没有完全的项目控制能力,易导致项目偏离既定的产业目标。
模式三:BOT/BT模式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一般适用于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
优点: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能够缓解项目业主单位前期项目资金压力,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效益。缺点:对项目承接单位的能力和信誉度要求较高,业主单位需要有较强的项目策划和把控能力。
结合产业园建设公司自身实际:依托省科投集团,拥有较强的项目融资及融资议价能力,能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且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其二,作为省科投集团改革之后的建设平台,主观和客观均需要产业园建设公司的建设队伍能够迅速得到锻炼和提升,能适应高新区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类型的园区和项目建设需求,成为一支专业的、能打硬仗的建设团队。加之国际生命健康园项目属东湖高新区及光谷生物城重点规划的产业园区,对起步区的品质和形象进度要求较高,综合以上三种开发建设模式的利弊,建议国际生命健康园起步区采用项目代建的模式进行建设,并尽快寻找合适的代建单位进行沟通接洽为宜。
二、开发模式分析
随着国有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政府主导开发的各类产业园区将进一步与市场接轨。作为高新区重点规划建设的国际生命健康园,在形态上要成为光谷生物城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升级版,在开发模式上更要率先与市场接轨,实现产业发展和园区开发的双赢。近期,我们密集走访了武汉花山软件新城、深圳天安云谷、深圳前海万科企业公馆、深圳软件产业基地等项目。我们发现,在资本和企业集聚、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的深圳,开发项目的物业租金和地产增值收益可以覆盖甚至大大超过项目开发成本,所以,项目开发模式多以自持出租为主,出售为辅(如下表)。物业自持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入驻项目的品质和产业的纯度,并使开发单位享受物业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形成良性循环。武汉等中部发展中地区因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租赁价格较低等因素,需要提高销售物业的比例,用以保证项目经济平衡或盈利。
部分园区项目经济数据对比分析表
产业园建设公司作为生命健康园起步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单位,既不参与该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又不参与该区域的住宅地产开发,在兼顾项目开发品质的前提下,若要做到项目的经济性平衡,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科投品质,高标准建设起步区项目。项目开发品质是园区形象最直观的表现,一流的产业园区需要有一流的建筑品质做支撑。天安云谷除了具有一流的建筑品质外,还在国内首创智慧园区理念,吸引包括华为在内的世界级优秀企业入驻;前海万科企业公馆传承着万科品牌的气质,街区的尺度、建筑的造型与品质、色调搭配等均体现一流企业标准,让人对前海的未来充满无限遐想;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对建筑外立面和园区功能划分(尤其是引入城市和社区表皮概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花山软件新城更是复制全球软件行业圣地——美国硅谷水源项目,引人入胜。国际生命健康园起步区项目应做到精雕细琢,匠心独具,亮点突出,彰显科投品质,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成为生物城乃至高新区新的城市和产业地标。
二、同步开发部分核心商业区。核心商业区的开发有以下几个功能:1.满足配套需求。生命健康园周边相关住宅配套较生物城建设早期成熟度更高,商业区不仅可以满足产业园区人员和企业不同类型的产业需求,还可以匹配周边地产项目(包括朗诗、桃花源、北大姿源、豹澥社区等)居民日常消费需求;2.迅速拉动人气,形成氛围。因为有周边住宅项目做支撑,定位精准的商业可以迅速吸引消费人群,形成产业氛围;3.提升地产价值。配套商业及其品质对周边地产价值的提升不言而喻(光谷朗诗项目在中心城商业项目入驻之前的价格约为5000元/平方米,在商业项目入驻后迅速提升至8000+元/平方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晰认识到,在区域产业和居住配套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商业配套开发比例过高,容易造成业主单位大量资金占用,降低商业区域土地开发价值。故应综合全盘考虑,在有效保障配套型商业业态的同时,合理布局中高端引导型商业业态。
三、以时间换空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市场培育的早期,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式可能无法覆盖开发建设成本,可以考虑集团公司出资购买、代为持有部分自持型物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代为持有降低资金成本和开发公司负债,提高资金效率,另一方面,生命健康园作为光谷生物城核心区,紧邻光谷新中心,随着产业发展和武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发展,未来生命健康园内的物业增值空间潜力巨大,此举也能作为集团公司投资渠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政策支持,打造产业特区。生命健康产业在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以来,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湖北省武汉市更是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三大支柱型产业进行打造。高新区作为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引擎,主观和客观层面都有必要牵头出台产业特区政策,鼓励符合产业导向企业的本地区和外地企业迁入。分别从租金、培训等补贴、投融资奖励、引导基金设立及投入比例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区域价值引导,使之成为产业中的“深圳”,尽早脱颖而出,形成裂变。
五、产业招商和资本招商双管齐下,努力实行定制化建设。产业项目招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产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随着资本集聚和产业整合的不断推进,未来资本招商也将成为产业项目引进的重要渠道。紧盯大基金可能会给招商工作带来重大收获,建筑的功能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与传统生物产业有所区别,并充分考虑金融资本入驻空间。生命健康产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我们还可以考虑激励具有国际视野的招商团队协助完成海外重大项目的引进。
生命健康园建设专班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