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旅游资源学》实习报告
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号: 0814130114 姓 名: 李涛
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因素 措施 保护 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迅猛增长,迅速成为世界重要客源输出国,并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的地位,将来还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强化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潜力投资地形象。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五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特色及保护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旅游是一种产品,可持续旅游是一种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真 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是在198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公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其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和谐的发展道路。
“Globe’90”国际大会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增进人们认识旅游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促进旅游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其核心是确保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三、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气象灾害(风蚀、水蚀、日照等)和生物灾害(鸟类、白蚁等)。旅游资源除了因自然的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外,人为因素是导致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时超过自然力的破坏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建设性破坏。
建设性破坏主要指工程建设、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规划不当,导致资源被严重破坏。如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工程建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等;在旅游区内的建设不当,破坏了旅游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添加了与景观及旅游环境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等。城市建设中的“三无”(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搭建),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南京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在1995年对中山北路、中华路等主要道路拓宽的工程中,砍去了数百颗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法国梧桐。
(二)、生产性破坏。
生产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例如由于旅游区周边各种工业的发展,给旅游区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当的农业生产操作,砍伐树木、滥采乱挖等,严重破坏植物资源和旅游用地资源。如享有三国古城美誉的湖北某风景区,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景区周围的工业生产使景区乌烟瘴气,工业污水破坏了水质,严重影响了景区资源。
(三)、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是老北京的骄傲,已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建国后,为兴建国际大都市,大搞城市建设,拆除了大量的四合院,不当的开发严重破坏了四合院原有的生态,其景观价值和历史价值已大打折扣。近年来,如何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四)、游客本身的破坏。
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损坏与衰败。由于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加大了旅游区的承载负荷,游客的不良行为和保护资源意识的淡泊也是导致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任意采集花草,破坏树木,部分素质低下的游客对文物古迹的乱刻乱画造成的资源破坏,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交通工具和游客的不断踩压,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景区的超负荷接待增加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人文旅游资源而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会导致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特质的消失。例如旅游者的高消费、衣着方式等现代生活习惯,会同化边远地区的民俗风情,致使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个性等。
(五)、旅游管理不善带来的破坏。
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因素。按照中国的法律,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是旅游资源的主人,即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由于长期实行的条块分隔的资源管理模式,几乎每一个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对旅游资源拥有或大或小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例如,目前吸引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区,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它们分别归属建设部、林业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文物局等管理。一些寺庙道观等则分属国家宗教协会管理。在一些乡村地区,风景资源及其所在的山体、水体、土地、森林等属于乡村所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村庄、乡镇自行上马,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出现了破坏风景资源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个旅游区由几个部门管理,多头领导,在旅游资源的管理上显得比较混乱。管理机构和人员调动的不稳定性,使旅游区的管理制度难以继续实施,旅游区资源的管理十分复杂,具体执行经营管理职责的企业也难有作为。如拥有世界第一大碑林的湖北某4A旅游区,从过去吸引中外游客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除了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外,与管理经营机构的变动、现有规划不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重新定位等有很大的关系。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
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 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技术保护为保障。
随着我国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更高的层次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向大投入、大项目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形势要求政府与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技术保护因此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为此必须构建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在内的技术保护管理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维修历史文物古迹,对景区进行科学的技术手段跟踪测量,利用专业手段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于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行政保护为保障。
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方针政策和依照行政管理权限,对资源的使用、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的有关活动进行行政干预,以保障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行政管理措施是旅游资源保护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旅游资源管理方面,尤其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资源保护方面与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保护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行统一的规划与监督。
(四)、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规划保护为保障。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一般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园林以及其他以自然风光为主要风景要素的旅游区。合理开发和规划,保护原始的、零度的风景应当成为这类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要求。如某些旅游景点正陷在高楼、违章建筑的重围中,整体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何使景点能突出“重围”,使周边环境更协调,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有专家指出: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规划,应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建筑该拆的就拆,该铲的就铲,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制定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规划保护和法律保护一样,同属于旅游资源保护的指导性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有条理的的规划是必要的,大众旅游使一些政府认识到旅游的经济优势,认识 到必须促进机构性和协调的旅游规划,在规划方面应该考虑全面的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五)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教育保护为保障。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或根本没有资源保护意识,是造成旅游资源人为破坏的根本原因。由于游客类型受职业、年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素质的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一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发动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参与到资源管理中,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旅游教育,唤起他们保护资源、参与资源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者的教育,使旅游者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可以减轻环保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与旅游者“合作”的管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宣传方式,提高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做到全民参与。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五.结语
目前,我国作为旅游大国,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我们应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努力学习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牢固地树立“管家意识”,强调不要只盯着短期的经济利益,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更多地考虑资源使用的长期利益。只有通过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卢丽蓉、金丽: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2] 金丽娟: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导刊,2005(6)[3] 刘又堂:旅游学概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4] 刘爱玲:绿色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6.[5] 高曾伟、卢晓:旅游资源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14: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
台山市是著名的侨乡,依山临海,风景秀美,拥有海岛、温泉、生态、侨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台山市打造旅游强市,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台山市旅游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去年,该市全市年接待游客达230多万人次。
然而,在台山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保护问题。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如赤溪半岛铜鼓环岛公路旁乱搭乱建食肆大排档,大煞风景,引起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三合镇嘉怡酒店规模小,以不规范渠道获取温泉资源,如放纵这种行为很容易重蹈从化温泉资源枯竭的覆辙;梅家大院一些建筑随意翻新,与原来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一般化,与自然环境很不相称;浪琴湾粗放经营,缺乏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飞沙滩、王府洲海浴场沙质日渐恶化,亟待采取保护措施。这些现象和行为,将严重影响着台山市旅游开发的水平档次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最近召开的政协台山市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台山市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旅游资源保护社会共识;二是编制《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发展、旅游开发有规可依;三是制定《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确保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统一;四是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本报记者 严建广)
小组讨论报告:
一、关于选题
本小组选取旅游资源作为讨论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资源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它不像土地、森林等资源那么具体,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可以认为是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也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具有历史价值)等资源的综合体,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因此本小组认为,旅游资源更具有讨论意义。
二、关于本案例
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出台山市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保护的不力,很多旅游资源遭到了令人痛心的破坏,案例中具体地举了几个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归纳起来,这些破坏主要是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了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这种矛盾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即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本案例中突出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存在着辩证关系,对于这一复杂关系我们组要进行了重点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会对其造成破坏。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动一草一木是不可能的。开发就是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的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比如案例中台山市相关部门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我们认为开发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如下几种破坏:
1、对某些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开发中对林地的砍伐而规划成其他旅游设施,对整个旅游区的生物物种的破坏,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休养生息,注重保护物种等措施予以挽回。
2、对某些非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某些旅游区有着很多文物古迹,我们认为其是非可再生的。对其的开发可能造成破坏某些文物古迹如古城墙在开发时被破坏之后政府虽然承诺重修古城墙,但是其历史文物价值已经丢失。另外不少国家级风景区城市化、游乐场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商业旅游开发占用大量土地,开发商大肆在旅游区周边扩张,景区的完整性和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在旅游地随意设摊经商,将优美的风景商业化;自然景观中充满了人工气息,失却了自然的野趣。再如开发旅游保护区后,保护区内可能蕴藏的矿物资源可能无法被开发,增加了开发矿物资源的机会成本。
3、一些旅游景区由于资源的开发,游客的涌入量超过了承载力,给资源本身造成了致命的损坏, 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造成了地面的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环境。
而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质核心也是为了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是保护的表现形式,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实际上就是要使旅游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合理的开发,才能
招徕旅游者,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表现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旅游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要做到为保护而开发。如果旅游资源从未被开发,则产权不够明晰,可以认为是共享资源,容易产生“公地悲剧”,无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开发后,可是实现对资源的系统管理,并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保护资源,此外,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四、关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旅游资源本身带有社会文明和科学文化的烙印,反映某一时代美好的东西,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因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有助于世界各地区国家间的艺术、文化思想、科学和社会风俗的交流,有助于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使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并给人类以丰富的知识内容。
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意识到了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但内容不够详尽。本小组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与了解,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体系。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开发区域进行详尽的勘察和分析,针对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力争将对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2、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自然状况的景观可以认为是能够被消耗尽且不能替代的资源。因此,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是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出于旅游目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要选准开发的领域和内容,分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可以开发。
3、制定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如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所颁布的《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对于地域性的旅游资源,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更能够起到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因为对于地方性的旅游资源,地方政府更能够因地制宜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并且旅游资源对地方的GDP以及绿色GDP都会有一定的贡献,地方政府也愿意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依法办事。
4、对旅游资源实行分类管理,在管理上进行分工。实现旅游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景区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环境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需求的改变进行功能区划,可以将风景区规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旅游区,实施分类管理,以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使景区的多种价值得到保护,并可集中财力从有限的收入中保证重点保护区域的资金来源。
5、建立旅游区的动态评估体系,从全局出发,对旅游区进行长期的、动态资本的评估,涉及监测、控制、评价三个部分。时刻监测区域的天象、山体、水体、动植物、人文等景观,对于监测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通过监测、控制和评价,对景区的发展作出动态评估,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6、提高公众保护旅游环境的观念。由于公众是旅游资源的主要享受者,公众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保护力度。我们经常能在一些旅游景点看到很多的旅游者乱扔杂物,在树上、石头上乱涂乱刻,这些行为屡见不鲜,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公众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7、设立明确的奖励惩罚措施以及公众监督机制。公众并不是经过宣传教育就会自觉的不对旅游资源破坏,这需要一个机制来监督公众的行为。比如严厉惩罚那些恶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鼓励那些积极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并建立相关的公众监督机制,形成一种全民性的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五、总结
本小组之所以选择旅游资源作为最后本门课程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因为旅游资源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性质难以定义,包含内容广泛并且差异性也很大。重要性体现在它是第三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对案例作一个浅显的分析,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比较遗憾的,希望石老师能够谅解。
第三篇:依法保护开发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依法保护开发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吴小云就《汕头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条例》答记者问
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汕头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吴小云。
问:我市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条例?
答:汕头是滨海特区城市和海港商埠,拥有众多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市在全国较早开展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4月制定了《汕头经济特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规定》,对特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由于特区法规仅适用特区范围,无法适用对特区以外丰富宝贵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理,导致近年来多次出现旅游资源开发项目重复建设、旅游资源无序开发等情况。因此,我市有必要运用较大市立法权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将全市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依法兴旅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对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市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条例在保护地方旅游资源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定?
答:一是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作出新的界定。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原特区规定关于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国家现行有关文件规定不完全一致,与实践需要也有所脱节。条例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旅游资源的概念重新予以界定:“本条例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合理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二是注重保护汕头的岸线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我市濒临南海,拥有289公里海岸线,也是韩江、榕江和练江三江入海口。保护好岸线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条例规定,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域,应当保护区域内的岸线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三是对特定的公共旅游资源规定了特许经营制度。我市拥有不可多得的汕头港内海湾资源,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为了有效利用好我市的公共旅游资源,条例借鉴珠海、广州、上海等地的立法实践,规定“开发汕头港内湾等公共旅游资源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依法实行特许经营。”
问:旅游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条例确立了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行政管理涉及面广,与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林业、文化、民政、公安、宗教等多个部门关系密切。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互不协调、推诿扯皮等现象,条例确立了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旅游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模式。一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二是规定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三是规定市、区(县)发展和改革、经贸、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林业、外经贸、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统计、价格、水务、海洋与渔业、外事侨务、民政、宗教、城市管理、公安、公安消防、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本条例。四是规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
问:条例对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上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规划和旅游资源普查,是有效实施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两项基础性工作。条例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估、论证工作,应当给予资金保障。鉴于旅游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城乡协调和新农村建设、对加强环境保护、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条例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引导扶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旅游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此外,条例还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积极发展旅游业,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问:条例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规定了哪些具体管理制度?
答:条例明确规定,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生态滨海与潮汕历史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为了保障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条例规定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确定的重要旅游功能区域,在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阶段应当征求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条例还规定有关部门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主题公园、大型游乐园等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阶段,以及对上述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作出立项审批决定前,应当征求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的意见。同时,条例也规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对向其征求意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及时反馈意见,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问:旅游资源开发者、管理者要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旅游资源?
答:条例对旅游资源开发者、管理者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上提出了多项要求。一是应当在办理立项、建设等手续前编制专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案,报送所在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二是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景区(点)的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保护和文物古迹保护等工作。三是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不得超过旅游景区(点)的环境容量,旅游景区(点)内应当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并根据情况实行游客流量控制。四是对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旅游资源实行重点保护。五是开发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古寺庙建筑、古园林特色建筑等具有历史人文性质的旅游资源,应当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不得擅自改建、迁移或者拆除。
论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开发利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要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这种保护工作不仅涉及旅游资源本身,也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1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在进行旅游促销时,都是以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为主要宣传资料,所以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2)人们在旅游资源上重开发与利用,轻保护与管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景区的资源不仅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更要善于保护与管理。(3)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区的品质、吸引力和价值。要保持旅游区的吸引力和价值,首先要保护旅游区的资源,而有效的管理则是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资源有多重的价值体现,如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游憩价值、科学价值、环境价值等,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多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保
护和开发相互协调。
古城保护与开发均衡性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方兴未艾,各种旅游产品应运而生,而古城作为悠远历史文化沉淀的产物已日益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圣地,古城旅游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灿烂奇葩。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原城市模式愈来愈暴露出其不合理性,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名城保护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使古城旅游资源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古城则是古城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一、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古城开发和保护是古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并推动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㈠保护与开发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古城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与旅游活动基础,古城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古城旅游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更谈不上开发了。我们在进行古城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为以后的古城开发而进行必要的保护。古城旅游资源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一旦被破坏了,就无法进行恢复、再造,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能很好地开发的话,就必须要通过保护来开发。开发是保护的表现形式,开发是为了保护。
101011504
刘雪妍
第四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旅游管理(1)班
3100511139
么雪玲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带来的问题,有的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差,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在旅游活动给景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应该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开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之内。在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以保护优先,避免损害长期利益。
对旅游资源避免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充分考虑到影响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实行整体保护,并合理对其再利用。
在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中,开发商过分的注重对其交通的开发,如索道、水泥道等,这虽然为游客上下山提供了便利,但这样却失去了爬山最原始的乐趣,无法体验那种跋山涉水的地感觉,也对山体造成了一些破坏,我认为这样的开发应适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旅游景区的商店、通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像那些土特产品店、文物古玩店等就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设在景区外交通集散地或住宿区,使景区更像是景区而不是大型露天商场。
在对一些人文景观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开发,这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高层次利用。对文物的修复,要建立在不改变其原状的前提下。还有就是对一些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应该是保护多于开发。
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的修缮、恢复、扩建与美化,应该尊重自然和历史,以保持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大越高越时尚越好。原始美、残缺美、苍凉美是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因其难得见与无法复制显得更为可贵。
现在知名的景点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景区内的高档设施越来越多,这类设施的建设越多对景区的破坏就越大,其实景区内的设施不必要多豪华,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符合景区的整个审美、低碳、环保就行。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要以保护为前提。在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也要加强管理,对开发中违反法规的应该予以处罚。对于公众,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开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区内的高档消费需求,从而抑制开发商开发高档设施,更好的保护资源。
景区景点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景区内的一些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旅游接待量,避免超承载量对景区资源造成损耗。
总之,要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媒体新闻上可持续发展这个词出现的非常的高,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席卷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一、为何要提出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可持续发展能让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的到缓解,让我们能有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
3、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选择,任何行业不重视可持续发展,不管他现在又多么的辉煌但是不久的将来必将走向灭亡。
4、可持续发展才是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的最终发展就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一种潮流,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一种进步。
二、怎么才能可持续发展
1、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
2、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3、大力发展科技。科技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科技的提高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 或‘密封式 ',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
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
4、提高国民素质。让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融入大家生活的点点滴滴。
5、制定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各行各业节能减排尽量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果
1、经济方面。国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观,国家经济模式由粗放型经济逐渐过渡到节约型经济转变。
2、社会方面。节能减排风气已经基本形成,人们在购买产品时都尽量的购买节约环保型的,这是社会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3、自然环境方面。随着各种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大气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对环境监督的加强使得淡水、海洋、土地的污染得到缓解。
4、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规范了各行各业,使得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也与我们的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建筑越来越要求可持续发展,建筑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的材料,施工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对建筑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了建筑的本身,同时也关系到了建筑业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可以说是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
可以看出只有国家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家才能富强、进步。各行各业也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困难的但是也是必须的也只有走这条路 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永久的居住在这个名叫地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