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
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 朝鲜半岛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由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一直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朝鲜半岛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朝核问题,一个是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二者相互交织,不可分割。朝核危机严重影响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安全。朝鲜半岛问题重重迷雾背后更深层地凸显出大国的战略博弈。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环境使其成为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交汇点和东北亚国际纷争的矛盾焦点。美国把朝鲜半岛看作是其亚太战略中遏制中国和防范与压制俄罗斯崛起,助其维持世界霸权的重要战略据点;日本把扩大朝鲜半岛影响力当作其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阶梯;俄罗斯把参与朝鲜半岛问题看作其恢复昔日大国雄威的重要环节,中国把朝鲜半岛看做制衡美国霸权主义的战略前沿。
朝鲜半岛作为边缘地带一直是我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正是因为朝鲜半岛地理位置独特,使得它与我们国家的周边安全密切相关,是我国国家安全中的重点防范地区。中国希望朝鲜半岛问题能和平解决,力图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朝核危机,在朝鲜和韩国推行平衡政策,推动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但是如果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或者恶化,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届时中国不得不面对美日韩三国的统一战线。另外一旦爆发冲突会有大量难民涌入中国境内,将对我国东北的社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朝鲜半岛问题对我国的政治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朝鲜半岛是美国对中朝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阵地,朝鲜和中国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以“共产主义威胁论”为由,一意孤行地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在半岛方向,企图把朝鲜作为突破口,而后将其战略推向中国。中国和朝鲜在反对美国强权政治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朝鲜保持政治稳定、主权独立,不受外部大国势力的渗透、控制、颠覆,半岛一旦统一,美国就会失去在韩国驻军的理由,更会失去美日军事同盟的依据,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安全。还有,朝鲜拥有核武器严重威胁中国的政治安全。朝鲜拥有核武器严重挑战东北亚安全格局,东北亚其他国家将纷纷走上发展核武器之路。届时中国将处于被核国家包围之中,中国的国家安全将无从谈起。朝鲜半岛是我们在东北亚地区制衡美国的重要砝码,所以,我国要继续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半岛两岸的和平统一政策。
朝鲜半岛与我国经济安全关系密切,当前时而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步伐,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朝鲜半岛南北实现统一,将会给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并大大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东北亚经济合作起积极作用
朝鲜半岛问题上我国的应对策略
鉴于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从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加强自身实力建设以及加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制度建设考虑,应该采取一定策略:一是促进朝核问题“软着陆”,实现半岛无核化。朝鲜核问题应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中国要积极参与半岛事务,努力实现朝鲜核问题的“软着陆”,使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二是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统一。我国在增进中朝传统友谊的同时积极发展中韩友好关系,引领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推动南北合作、交流,促进朝鲜半岛实现统一。三是加强与美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协商。中美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是相当明显的,两国应该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的基础上摈弃分歧,加强合作、交流,维护好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四是全面增强国家实力。全面增强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中国要想在朝核问题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全面增强国家实力。五是经济上互助合作,共同成长。推进中朝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自身经验积极支持和引导朝鲜的经济改革,缩小南北差距。
第二篇:朝鲜半岛局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论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及中国的对策
一、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来,朝鲜半岛非常重要。她扼守中国的东大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惊奇的发现,近一百多年来,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国派兵帮助镇压。结果野心隐藏已久的日本借机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成功地把朝鲜半岛吞并,还强行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此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就是以朝鲜作为跳板,入侵了中国东三省乃至全国各地,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尽的苦难。时间一晃,中国大陆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本已经秣马厉兵,即将一举解放台湾。然而,此时朝鲜却爆发了内战,进而引起了美国的干涉。美国把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大好机会,造成了两岸分裂的局面,至今仍是中国人心头最大的痛。而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也使中国损失巨大,伟人毛泽东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爱子!进入新世纪以来,朝鲜半岛又出现了核危机,美国以朝鲜威胁世界安全为由不断进行干涉,中国作为六方会谈的主办国,自然也被卷入了半岛风云中。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验,居然在事发前几十分钟才通知中国,令中国陷入了尴尬被动的境地:既不受到朝鲜的信任,又被西方各国施加压力。同时,朝鲜进行核试验,周边国家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近期发生的“天安舰”事件,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朝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必将使朝鲜政权面临孤立甚至崩溃的危险,这样下来,美国的势力就会长驱直入渗透到鸭绿江边,而大量涌入的朝鲜难民将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对西方以及韩国的要求做出一定回应,又会给西方造成不积极解决朝鲜问题的口实,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不利的局面。由此看来,朝鲜局势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内部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否拥有一个安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在当前朝鲜半岛的局势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既然朝鲜半岛的局势对中国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在最近朝韩双方针锋相对、美国又出面干涉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怎么样的对策呢?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意见不一。在此,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在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上,中国一定要牢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切不可为任何一方所左右。“天安舰”事件发生后不久,韩国方面便称该舰乃是朝鲜击沉的,并强烈要求中国对朝鲜谴责,还要求中国同意对朝鲜进行制裁。而我国国内的一些所谓“主流学者”“精英分子”也亦步亦趋地跟着韩美的调子,叫嚷什么“为了世界和平,中国也应制裁朝鲜”,甚至妄称“消灭金氏极权政权”。这种没头脑的言论是极为有害的。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什么决策,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为标准,决不能为他国所干涉。朝鲜是中国东北的屏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人民的独立自主,决不能让美国颠覆朝鲜、将其势力渗透到中国边境的阴谋得逞。当然,对于朝方提出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我们也不能全部接受。
2.中国要做好和平谈判与军事斗争的两手准备。一方面,发挥中国是六方会谈东道主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把各方、特别是朝方重新聚集到谈判桌旁,争取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调和各方的利益,缓和半岛局势,争取达到半岛无核化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国防实力,特别是要加强中国东北地区的军备,提高快速反应、应对突发战争的能力,巨大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可以平衡地区局势,给他国造成一种威慑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挑起地区冲突,在战时可以有效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结论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变幻莫测,相关各方都在进行相应活动,朝鲜半岛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半岛以及周边地区对于中国是利益攸关的。朝鲜半岛的任何变化,都将对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国内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中国在采取相关对策时,必须独立自主,始终坚持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一方面,我们既要继续与有关各方进行斡旋,缓和地区局势,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另一方面,我们又 2 要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以应对朝鲜半岛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第三篇: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十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作者:杨丹志
2011-6-13 11:07:26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1)
2010年是近10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最为危急的一年。不仅世人关注的六方会谈迟迟未能重启因韩国天安号巡逻舰爆炸沉没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动效应更使朝鲜半岛局势急转之下进入新一轮动荡时期。2010年11月23日朝鲜在韩国军演的刺激之下炮击延坪岛并造成韩方人员伤亡韩美随后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韩国也在延坪岛附近海域持续举行高强度军事演习更使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爆发冲突的危险也急剧上升。朝鲜与美韩同盟两个敌对方一度将战争边缘政策演绎至极至。
然而令分析家们大跌眼镜的是此前曾严厉警告将对韩国持续军演进行严厉反击的朝鲜却声称韩方的演习不值得回应。在保持克制的同时呼吁全民族开展反战运动。同以往一样朝鲜的出人意料之举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2011年新年的到来朝鲜方面和韩国方面均对外释放出一些和解的信号。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但鉴于导致朝鲜半岛危机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化解敌对各方互信缺失当下及未来中长期内冲突和对抗的逻辑仍然支配着朝鲜半岛。在该地区爆发刚性冲突的危险仍将长期存在。这也使得2011年的朝鲜半岛局势更显扑朔迷离。
一、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从战争边缘到重启和解之门?
2010年3月26日正在韩国西海域参加军事演习的韩国海军天安号爆炸沉没。46人死亡。天安号事件很快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引起了连动效应。自此朝鲜半岛局势开始了持久的动荡。
朝鲜半岛危机与对立各方的战争边缘政策
天安号事件后韩国总统、韩国外交和通商部反应强烈指责朝鲜策划实施了这次对天安号的攻击。并就今后如何制止和防范朝鲜的挑衅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特别演讲中指出朝鲜半岛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点。朝鲜将为侵害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朝鲜船只将不能通过韩国控制的任何水道[在过去朝韩双方关于海上交通的协定中朝鲜船只可以通过韩国控制的部分水道。]双方过去用于交流与合作之需的海上通道将不能再被朝鲜利用以发动武装挑衅。朝韩之间的贸易交流也被停止。李明博甚至对朝鲜的国家属性也予以抨击:他认为朝鲜是仍然相信制造威胁和采取恐怖行动的国家。朝鲜的目的仍然是鼓动分裂和冲突。李明博还强调韩国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 Secial Address to the Nation by resident Lee Myung-bak, htt://.mofat.go.kr/english/
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韩国外交与贸易部也发表声明将天安号沉没事件定性为朝鲜以武装袭击的方式对韩国进行的军事挑衅行为对联合国宪章、朝鲜停战协定、朝韩内部基本的协定构成了实质性地侵犯。声明指出韩国政府将通过建立在美韩两国总统和其他高层磋商基础上的美韩同盟对朝采取严厉的措施。[ Statement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韩国国防部声明则明确提出了韩国的应对之策。声明指出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和挑衅韩国武装力量将通过韩美联合情报收集以及针对朝鲜挑衅行为迹象的24小时监视保持高度的军事应急状态。同时韩国还制定了包括心理战、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在西海举行韩美联合反潜演习及海上封锁演习等对策。[ Statement by
the
Minister
of
National
Defense, 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天安号事件后一个由韩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美国专家组成的民间-军事联合调查组以及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情报人员协力对此事件进行调查认定是朝鲜潜艇在水下发射的鱼雷击沉天安舰并向联合国提交报告。[ Letter dated 4 June 2010 from the ermanent Reresentative of the Reublic of Korea to the United Nations addressed to the resident of the Security Council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联合国秘书长以及部分国际组织诸如欧盟和北约均已发表声明谴责朝鲜并宣布对韩国的支持。由于中国与俄罗斯是半岛的邻居同时也是韩国的战略伙伴韩国政府就朝鲜的军事挑衅问题与中、俄进行了磋商。韩国还先后与欧盟、北约和东盟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朝鲜的挑衅利用包括G8、G20和亚欧会议等不同的国际场合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
2010年5月18日针对朝鲜半岛局势美韩两国总统进行了磋商。随后双方开始了实质性的磋商。包括5月26日希拉里国务卿访问韩国6月底韩美举行首脑峰会以及7月22日举行美、韩2+2外长和防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天安号事件后美国与韩国在黄海和西海举行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从演习的规模、强度和频度来看均为近年来少有对朝鲜构成了强大的威慑。朝鲜半岛安全形势也随之恶化。
2010年朝鲜11月上旬朝鲜向到访的美国核科学家赫克公开其铀浓缩设施。赫克说这座铀浓缩工“极其现代化”这些铀浓缩设施“可以用于生产核弹使用的高纯度浓缩铀”。朝鲜官方媒体
《劳动新闻》11月30日则发表社论说为“和平利用核能”拥有数千台离心机的铀浓缩工正在运转。藉此朝鲜高调向国际社会展示其核生产能力。11月23日被韩国军事演习激怒的朝鲜炮击韩国控制的延坪岛并造成韩国军人和平民四人死亡。韩国进行了炮火回击。11月28日起美国与韩国在西海举行历史上双方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韩方认为朝方炮击延坪与过去朝方制造的摩擦不同这是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以来朝鲜首次用大炮攻击有双方争议地域。同时韩方认为由于朝鲜已经确定政权接班人朝鲜炮击延坪并不是为了转移视线。朝鲜的目的是向外界发出警告:金正日依然在位握权核计划也将继续。而任何针对朝鲜政权的外部军事行动都是朝鲜不能忍受的。韩方认为不管炮击延坪是否是朝鲜精心设计展示朝鲜力量的目的无疑已经达到。韩方还认为朝鲜炮击延坪无可争议地对韩国构成了武装挑衅使事态向更糟的方向发展。朝鲜甚至非人道地向平民开火这种行为令人难以容忍。
延坪炮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11月29日对国民的演讲中指出“朝鲜此次的攻击从性质上看与过去完全不同。在朝鲜战争后朝鲜有过多次对韩国的渗透和挑衅但从未对韩国疆域直接发动攻击。”------“朝鲜不顾我们的耐心和维护和平的意愿肆无忌惮地发起了挑衅。我们已经明确认识到面对武力挑衅只有严厉应对才能阻止战争才能维护和平。”[ Address to the Nation by resident Lee Myung-bak on the shelling of Yeonyeongdo by North Korea, 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从2010年11月28日开始至12月底韩美协同以及韩国独立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参见表一)
表一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
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在韩国西海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
12月6日至12日韩国军方在29处地点举行海上实弹射击训练。
12月20日韩国在延坪岛一带举行实弹射击训练。
12月23日韩军方在首尔军用训练场大规模联合火力演习。
美韩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没有引起朝鲜的激烈反应。但朝中社12月27道称美国和韩国的好战分子不应误判朝鲜维护和平的意志应立即停止他们旨在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鲁莽军事挑衅。[
转
引
自
新
华
国
际htt://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8/c_12924360_3.htm.]朝鲜《劳动新闻》27日发表说朝鲜对于韩国挑衅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韩国继续进行不知分寸的挑衅“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 转引自新
华
国
际htt://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8/c_12924360_3.htm.]鉴于朝鲜对外行为的难以预测性国际社会担心韩国持续军演会进一步刺激朝鲜引起朝鲜更激烈的反应。有可能导致新的冲突产生和冲突的升级。在2010年岁末朝鲜半岛局势一度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但总体上看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甚至也包括美国在内都不希望把朝鲜半岛局势拖入战争但美韩与朝鲜彼此又都希望通过军事手段甚至战争威胁来压迫对方作出政治让步。双方实则都在奉行战争边缘政策。这使得各方间在朝鲜半岛的博弈具有在军事、政治和战略层面综合博弈的特质。同时也为各方今后开启和解之门创设了机会。
重启和平之门?
朝鲜半岛危机在2010年岁末似乎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面对美韩协同以及韩国单方面军事演习的咄咄逼人态势朝鲜并没有采取冒险性的军事行动而是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
2011年1月1日朝鲜《劳动新闻》等三家报纸发表联合旦社论表示朝鲜将在新的一年里高举“全民族团结起来开创自主统一新局面”的旗帜大力开展旨在改善朝韩关系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1月3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发表新年特别演讲声称“对话的门尚未关闭只要朝鲜表现出诚意韩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起推动朝鲜扩大经济合作。”在重启六方会谈问题上韩国立场也有所松动韩国联合通讯社2011年1月4日援引韩国政府“核心官员”的话报道说韩方“为此正就相关前提条件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四方紧密协商”。------“韩国政府通过五方磋商确定重启条件后将通过韩朝对话渠道通报朝方”。报道称韩国政府的设想是:待韩朝关系出现改善、朝鲜满足重启六方会谈条件之后朝美、朝日应举行双边接触进而再行重启六方会谈。[ 新华社首尔1月4日电转引自《解放军报》2011年1月6日。]
由此可见尽管迄今对抗和冲突的逻辑仍然支配着朝鲜半岛但2011年初朝韩双方似乎也显现出某种和解的姿态。当然这种姿态是否足以导致各方终结战争边缘政策开启和解之门还是仅停留在话语层面尚待进一步观察。
二、朝鲜半岛安全形势评估
尽管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扑朔迷离充满变数我们还是可以形成以下基本判断。
(一)由于朝鲜半岛尚未形成多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化保障对抗和冲突的逻辑仍将继续支配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
从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后美国和韩国方面的反应来看美韩基本放弃了优先选择对话和合作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思转而推行对朝强硬线。试图
采用军事手段凭借强大的武力来震慑朝鲜。在现阶段美韩的对朝方略中武力震慑的选择优先于对话与合作。实际上在美韩看来即使有对话和合作也将是美韩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朝方作出妥协和让步。
过去美、韩在制定对朝政策时面临的困境是:一旦国际社会对朝鲜施加压力朝鲜即视此为对朝鲜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如果因朝鲜的军事挑衅向朝鲜施压过度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升级。但是实践证明美、韩消极的追求战略耐心而采取的行动不可避免的留给朝鲜政权更多的时间推进核计划。
2010年在对朝关系方面美国政府认为难以与朝鲜政权有效沟通且过去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并不能奏效。由于朝鲜不放弃军事挑衅美国国内要求对朝鲜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美国国内政界和学界诸多学者认为在朝核问题上对话和合作方式收效甚微。鼓吹对朝强硬成为主流声音。现阶段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考虑还是在道义上美国认为自己除了对朝强硬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美国不可能对朝鲜的军事挑衅做出任何让步。与朝鲜政权直接谈判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方面由于对朝鲜的军事冒险应对无力李明博政府也遭到了国内的批评。至2010年底韩国方面持续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似乎也向国际社会宣告:韩国不愿意仅冀望于以对话和合作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
在2010年各种迹象表明李明博政府选择的是一条强硬的对朝线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巩固韩美同盟积极配合美国对朝鲜甚至中国的战略挤压。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和韩国已经基本放弃通过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安全合作对话来解决朝核问题的思。至少是对六方会谈不抱太大的期望。即使美韩同意重启六方会谈也必然会提出一些先决条件。美韩将继续保持对朝鲜的武力威慑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将会常态化。如果朝方不作出相应的努力今后美韩对朝政策可能会更加强硬。
在朝鲜方面2010年3月份至11月份外交总体上也趋于强硬。对外政策的冒险性和攻击性也在增强。毕竟朝鲜作为一个长期被排斥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的国家选择看似非理性的、具有攻击性的对外行为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不高且有助于争取更大的利益。尽管2010年11月底至今朝鲜对韩美的“攻势”保持了克制。但朝鲜的耐心和克制能保持多久尚难预测。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长时期内在朝鲜和韩国、美国、阵营之间由于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各方缺乏进行多边安全对话的基础和意愿。更遑论建立一
种各方认可的多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安排。类似于“擦枪走火”等突发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地区性的危机且危机还可能持续升级。因此尽管当下朝鲜半岛出现缓和的迹象对于今后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的走向我们并不能盲目的乐观。
(二)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存在但可能性不大。局势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朝鲜半岛虽然存在着战争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战争的因素。
首先是朝鲜的战略理性。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朝鲜的战略理性。在东北亚朝鲜由于实力的相对弱小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手段以确保自己的生存。长期以来朝鲜一直致力于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包括发展核武能力、导弹攻击能力、火炮打击能力以及建立约20万之众的特种作战部队实则是对韩国和美国构成不对称威慑。在战略层面上朝鲜的战略是清晰的、一以贯之的。即开展“危机外交”以确保自己的生存。从既往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来看朝鲜在战略设计上其实颇有独到之处甚至领先于包括大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摩擦甚至对抗进程中作为小国的朝鲜对朝鲜半岛利害相关方的战略意图、内在虚弱性、彼此间矛盾和可能的反应有着准确的判断。而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各方对于朝鲜的战略意图却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预判。朝鲜在战略设计和预判方面下足工夫确保其多次灵活运用参与多边谈判和军事冒险行为的方式作出令各方难以预测、措手不及的惊人之举。但在这种看似非常规、非理性之举后面实则有着战略的理性。
例如此前朝鲜在韩方持续军演的刺激之下首先选择言语警告的方式而非贸然采取军事行动在韩方对此置若罔闻的情况下朝鲜选择炮击人口稀少的延坪岛而不是攻击在朝鲜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的繁华之城首尔已经充分说明朝鲜对外行为不是在盲目的非理性指引下的。朝鲜固然希望引起国际社会对其生存和利益的关注。但并不希望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并进入完全失控状态。在美国军方派员参与观摩延坪演习后朝鲜不愿因误伤美军而授人以口实导致事态的扩大。对于此后韩国的持续军演刺激朝鲜转而以舆论战的方式予以回应。这实则是朝鲜作出的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由此可见朝鲜并非如某些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好战”。此外在延坪炮击事件后美国、、德国、英国甚至俄罗斯的领导人先后谴责朝鲜并表示支持韩国的立场。朝鲜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的境地。2011新年到来之际朝鲜也希望通过向外界发出和解的讯号以“
和平努力”来修复自己的国际形象。
其次朝鲜半岛局势失控或恶化并不符合韩国的利益。韩方不可能坐视形势向危险的方向发展在必要时也会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
天安舰事件后韩国曾威胁要对朝鲜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主要是通过美韩联合军事演习震慑朝鲜。但从韩方军方对延坪岛炮击的迟钝反应来看韩国此前的战略设计并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危机反应机制。
延坪炮击后韩美双方的对朝战略进一步清晰化。即进一步加大对朝鲜的军事威慑力度。即使朝鲜高悬“免战牌”韩国仍然持续军演。这在既往朝鲜半岛局势演变中实属罕见。李明博此举有着多方面目的首先进一步巩固美韩联盟。强化美韩在安全上的相互协同;其次展示韩国的军事实力表明以武力捍卫自身利益的信心和决心。震慑朝鲜并试探朝鲜的底线以压促变迫使朝鲜回归和平与和解之;第三服从国内政治的需要。由于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后受到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韩国军界和政界正面临新的洗牌。军事演习一再持续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对民众有个交代即使军演只是一场作秀;此外近年来由于实力的迅速上升作为中等强国的韩国在地区事务中有了更大的抱负韩国国内的促统派和军方强硬派声势有所抬头。也是韩国协同美国坚持向朝鲜推行战争边缘政策迫使朝鲜摊牌的重要原因。
当然韩国对朝鲜的“强硬”也是有限度的这取决于韩国藉此的收益能有多大。具体而言主要是军事威慑是否能有效缓解韩国所遭受的安全压力韩国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是否能有所减弱同时韩国是否也能借此树立起强势的国际形象。如果朝鲜能够保持克制作出必要的妥协则上述目标有望实现。毕竟尽管朝韩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要在现阶段统一朝鲜半岛对于韩国而言仍然并非易事。一味与朝鲜强硬对抗有可能使韩国经济数十年发展的成果付之东流。因此韩国最现实的选择是逐渐软化此前的强硬立场与朝鲜和平相处并寻求合作的可能。
第三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进行斡旋为朝韩双方达成妥协创设必要的条件有助于避免朝鲜半岛局势向失控方向发展。2010年11月底以来由于朝鲜已经采取较为克制的态度尽管韩方持续军事演习半岛局势仍然出现缓和迹象。但危机的最终收场还取决于大国的态度。
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是半岛危机的主要受益者。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可为美国保持在半岛的军事存在提充足的理由。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历次局部战争以后短期内
美国经济都会得到一定的回升。即使半岛发生局部战争似乎对美国也未见得不利。但美国毕竟不愿意冲突升级因为一旦美国被迫卷入将可能冒可能与其他大国冲突的风险。因此一旦美国认为其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边缘政策得到了足够的收益美国也可能会作出必要的政策调整。当然这也取决于美朝间能否实现直接的、有效的互动。值得关注的是朝鲜和美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的秘密径尽管这种沟通的效果有限但有时也能收到特殊的效果。例如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访朝后朝鲜即宣布接受联合国核查人员返朝同时交出一定数量的核燃料棒。这表明朝鲜半岛事态存在着发生某种戏剧性变化的可能。
延坪炮击事件后俄罗斯也积极地参与了外交斡旋尽管安理会并未就最终声明达成一致但俄罗斯似乎向外界发出信息:俄罗斯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有着重要的安全利益。同时也愿意为局势的改观作出努力。
中国是朝鲜半岛事务不可或缺的斡旋者长期以来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中国也是唯一可能影响和改变朝鲜的国家。由于朝鲜国际参与径的匮乏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朝鲜而言弥足珍贵。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中长期内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不具备向对方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和意愿(大国也不会轻易支持这样一场战争)。即使朝鲜再次采取军事冒险行为也会停留在一定的限度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美国也不会轻易地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是进行军事打击。而是继续其战争边缘政策以震慑朝鲜和中国。因为这样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此外韩国和美国国内民意也不会轻易认可发动一场对朝鲜的战争。因此尽管导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根源仍未消除未来局势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紧张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应对
中国是朝鲜的邻国从地缘、历史和现实各方面来看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使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成为事实。通过频繁的高层互动、人员以及常态化的联合军演美国迅速强化和升级了美韩、美日军事同盟。特别是美国航母进入黄海使得中国的京畿重地和山东半岛以及其他部分沿海地区处在美国航母的作战半径(700公里)之内。2010年12月6日高调举行的美日韩(国务卿)外长会议更是标志着美、日、韩安全合作进一步加深
。一个兼具攻防能力的美、日、韩小型多边安全机制雏形隐现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由此可见朝鲜的军事冒险行为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挤压已经使中国陷入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其次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六方会谈在六方会谈中断后中国仍然努力争取各方重启六方会谈但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令美韩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再度坠入低谷。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要求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美国和韩国对中国在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后的反应不满指责中国不主持公道一味偏袒朝鲜。中美关系和中韩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损害。特别是韩国国内对中国的不满情绪在持续、迅速上升。
天安号事件之后中国朝鲜半岛特使武大伟在有关国家间开展了“穿梭外交”提出采取分步走即六方团长先举行非正式谈判最终再进行正式会谈的方式重启六方会谈的构想。但中方的建议遭到美、韩、日拒绝。延坪岛炮击事件后中方关于迅速召开六方紧急磋商的提议再次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的朝鲜半岛外交遇到了复杂的难局。
中国是朝鲜半岛敌对各方所推行的战争边缘政策的受害者半岛局势的恶化特别是美国日益强势地军事介入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战略挤压。中国需要反思自己的朝鲜半岛政策需要更完整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利益需求、战略意志和决心。同时中国对他国的利益关切需要有准确的认知。例如在国际多边场合需要加大与韩国等国家的相互沟通及配合。此外对于六方会谈重启的困难性需要有充分的估计。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促使朝鲜半岛形势“转危为机”不可或缺的斡旋者。因为只要敌对各方均缺乏发动全面战争的意愿或能力它们最终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回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而这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因此在各方“擦枪走火”情况下中国所要做的是静观局势变化以静制动。而不是轻易作出情绪化的反应。
对于六方会谈机制中国不要轻易放弃推动其重启的努力。但也应看到在当前形势下重启六方会谈存在较大的难度。毕竟对立各方间的信任基础极其薄弱。因此可考虑采取其他更灵活、更易操作、更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更易为各方所接受的方式来化解各方的敌意进而推进各方间的务实合作。为六方会谈的重启创设条件。而审时度势开展特使外交[ 所谓特使则是一国派往别国执行特殊
使命的临时外交代表。一般执行政府首脑指派的特别任务。外交特使的任务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参加某一国际会议或仪式、调停某个国际争端、或就某一事件进行斡旋等。建国初期的外交特使大多是参加一些国外一些重要典礼和仪式等等职责较为简单。但随着中国对一些国际事务的介入越来越深特使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2002年以后我国任命了朝鲜特使、非洲特使、中东特使等。戴秉国、唐家璇、吴仪等人都担任过朝鲜特使。见“解读中国特使外交” cctv.com,2008年01月19日(源自新华)htt://news.cctv.com/china/20080119/101218.shtml
]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
第四篇: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 2003-07-30 14:09 ]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一、半岛统一后将成为东亚一极重要力量,对东北亚格局与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二、半岛将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关键王牌,中国必须以其为战略要地制衡美国。
三、半岛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屏障与助力和合作伙伴。
四、半岛将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 朝鲜半岛 中国的战略 中朝中韩关系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历史的不同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一、半岛统一后将成为东亚一极重要力量,对东北亚格局与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从中长期目标看,半岛统一是必然趋势。目前朝鲜半岛由于处于分裂状态,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尚远不能与东亚现有的中、日、东盟几级力量相比,尚够不成亚太乃至东亚一极力量。但半岛一旦统一,势将成为东亚乃至亚太的不可缺少一极。新加坡学者认为:长远来说 “东北亚安全和政治格局将出现重组,韩朝加强合作,成为东北亚的重要—员”
1.韩国开发研究院在一份报告认为,21世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所有方面都发挥核心国家作用”。韩国“要以东北亚五大国之一的姿态进入大国的行列,去创造我们民族主导历史的光辉明天。”韩国庆熙大学梁性吉吉教授在北京大学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也形象地宣称在东北亚的新秩序中,四大国位于风筝(新秩序)的四个角上,而统一后的半岛则居中,并担任“领导地位”。
2.对于统一后的朝鲜半岛能否列入五大国之列并在东亚新秩序中起领导作用,笔者不敢苟同。但是,笔者却坚信未来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在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必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1世纪初,朝鲜南北方如能实现统一,完全有可能成为亚太六极结构中的重要一极(美、俄、中、日、韩、东盟),或东亚四极结构中的名符其实的一极(中、日、韩、东盟)。半岛必将迎来如金大中先生的预言的一个“一个姑娘,却有四个小伙子来求婚的时代”。
3.这种多极格局的发展,是东亚乃至亚太多极化的必然趋势,无疑有助于亚太和世界和平与稳定,这正是中国所企盼的。
从经济层面分析,半岛具有经济巨大潜力,韩国已发展到可观程度,朝鲜有朝一日也紧追不舍甚至后来居上,半岛南北的经济力量倘若合而为一,其势不可低估。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基于韩国统计厅的资料和联合国年鉴所做的推测,2010年南方人口将达到4790万,北方将达2850万,合计7820万,与2010年德国人口相近。到201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900亿美元(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标准),2021年将过2万亿美元。这一统计可能有偏高。但不论如何,统一后的半岛经济实力将比现在分裂的朝韩要强胜得多。南北可以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其发展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对韩国在东亚的经济地位,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一次讲演中指出,韩国在东亚过去是一个弱小同家,但现在我们已经决不是弱小国家了。从人口看,就大韩民国本身的人口讲在世界上也占第十七、八位。南北人口要合起来,就可以是占第12位的大国了。所以说“韩国绝对不是一个小国。”金大中还风趣地说,韩国之所以显得矮小,是“因为我们一直是站在一个大个儿旁边。” 4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经济虽然受到沉重打击,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无疑要有所推迟,但其未来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也是无庸置疑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人民在金大中总统“第二次建国”的口号鼓舞下,决心把自已“建设成为一流国家”而共同努力。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半岛北部也正在为建设强盛大国而努力。朝鲜政府已经将经济建设摆在朝鲜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上。1998年8月,朝鲜首次提出了“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发展战略。此后在1999年和2000年新年共同社论中连续提到了建设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金正日明确指出,21世纪战略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强有力的国家经济,从而使朝鲜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朝鲜国家战略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目标是继续捍卫和巩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那么现在则是以建设强盛大国为新的战略目标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战略重点是全力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所有经济部门。”5目前,朝鲜正在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目标进行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若干年之后半岛北方也必将会迎来一个类似南部上个世纪60-80年代的大发展“奇迹”。到那时,半岛将会以更加强盛而耀眼于东方。
从国际政治层面分析,统一后半岛将一改过去被大国利用、争夺、角逐的对象,将在未来东亚和亚太国际关系事务发挥中发挥着不寻常的作用。据分析,统一后的半岛在处理与周边大国关系时,不大可能只偏袒某一或二个国家,它为其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与各大国只能采取等距离和和平中立外交政策,和平中立、独立自主将成为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主导思想。这不仅可以维护自身安全,而且可以在各大国中发挥其它大国所起不到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大国均有求于它的“特殊角色”作用。多年来,由于美苏体制,南北方外交均实行或“固守单边主义的立场”,即奉行一边倒的政策,各自把美苏的敌人当作自己敌人。这种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南北方均有极大的束缚,使其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国际舆论对年年韩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给予了赞赏,认为它“没有必要把自主外交当作美国亚洲政策的附属品”,实行多极化、全方位“多边主义”对外关系改变了它在国际事务、东北亚事务中的形象6
韩国如此,朝鲜何尝不是如此。朝鲜总理洪成南在最高人民会议召开会议上宣布:朝鲜“将基于绝对平等、独立、互相尊重、不干涉内政、互惠,以及国际组织积极合作的原则,和所有友好国家发展各领域的关系”。7实际上,近几年朝鲜全方位外交成果斐然,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在开展以周边大国为中心的多方位外交的同时,积极谋求与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关系。2000年1月以来,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陆续与朝鲜建交。朝鲜这种作法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争得了国际上的空间,也赢得了欧盟国家的赞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布什政府不得不意识到,只有恢复与朝鲜的对话与谈判,才能不排除在朝鲜半岛的各项进程之外,才能保持美国8在朝鲜半岛事务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美国《外交》杂志近期刊载题为《是离开朝鲜半岛的时候了吗?》的文章认为,“跟朝鲜脱离接触只会加剧东北亚地区局势的恶化”。
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出,统一后的半岛与各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实行实行自主的和平中立政策。与大国大关系将进一步摆脱对任何一国的依赖,完全可能由“依赖”大国政策改为“利用”大国政策。因为只有保持和平中立地位,才能确保半岛自身安全与发展,才可以在四大强国中获得最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可以设想,如果统一后的半岛站在美国一边,其结果必然是遭到中、俄的强烈对抗,对半岛的安危自然极为不利。如果反过来完全或主要倾向于中国或俄罗斯,那也将受到美日的强烈对峙。只要是聪明的国家领导人都会领悟到这一步。何况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浓厚民族主义情绪的朝鲜民族和人民,决不会把自己命运轻易地与某一大国命运拴在一起。冷战前的百年历史和冷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痛苦经历一再证明:只有自强自立才能摆脱强权的控制,也只有保持中立化,才能成为东亚中立的“芬兰式”国家。对这一必然的趋势,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有较为客观的估计:“他们是处于分裂状态长达50年,民族主义情绪十分强烈的民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不会听任大国的摆布。”9从周边大国利益而言,这种“芬兰式”国家不仅无害而会各得其所,也会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同情,何乐而不为?金大中清楚知道中美日俄四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均有不同的利益所在。在朝韩会谈前就曾表示,过去美苏—直主导朝鲜半岛事务,“两韩反沦为配国”。但是,两韩峰会将助汉城平壤扭转此情,向四强和世人表明,两韩有力自行解决他们的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将由两韩主导,四强则从旁为两韩努力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协助。10 换句话说,半岛与大国关系正由依赖、从属关系改变为独立、自主关系。半岛的地位将发生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深刻变化,正是中国所乐见与企盼的。原因在于有利于中国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二、半岛将成为中国制衡美国霸权的战略要地
美国全球战略在世纪之交有二大明显变化,一是将中国明确列为未来美国最大潜在敌人,二是将军事战略重点从欧洲逐渐移向亚洲。二者关系是一致的,可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对此,美国官方文件自克林顿时期就已初见端倪,布什上台后则更加明确。
美国国防部在公布的《展望2000年》的报告﹐不点名地指出中国为美国的假想敌﹐美国的军事演练计划都以中国为目标。美军目前正在开始将军的重心从欧洲开始向亚洲倾斜﹐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美军力量已经各半。美国国防部的官员认为美军在亚洲的比重将会超过六成。11 布什上台前就宣称“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戰略競爭對手”﹐从而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的主軸。當選後﹐他又特別強調美國的對手是“中國第一﹐俄羅斯第二”﹐即把中國放在了美國的?號敵人與對手。美國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白宮向布什做一項秘密報告﹐表示“鑒於中共可能的強盛”與“俄羅斯的衰弱”﹐美國的主敵在北京﹐建議布什將國防戰略重心由歐洲轉向太平洋﹐對中共採取包圍政策。12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向布什总统介绍了未来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军事战略进行五个方面的重要调整。认为未来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地区最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因此必须对自二战结束以来实施的“维护欧洲和平、遏制苏联”的国防战略进行调整。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需要“远程军事力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提高军队的远程空运和打击能力。在军事理论方面,主张放弃“美国必须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争”的传统理论,改为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集中精力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未来美国最有可能投入战争的地区是太平洋地区。13
根据这种战略调整,半岛在美国亚大新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会更加突出,它仍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美国仍将利用半岛作为称全球的一张重要王牌。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北亚地区最为关键之一。美国的金球战略在于:在欧洲紧紧抓住北约,全面推进北约东扩;在东北亚紧紧拉住日本,全面加强美日军事同盟。而朝鲜半岛在东北亚的地位举足轻重,控制朝鲜半岛对实现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而以“朝鲜仍存在威胁”为借口就可帮助其推进战略,加速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建成,美国就营造了可随意攻击别国,而却可免受别国攻击的绝对军事优势。特别是能够应对“潜在大国”对美国绝对军事优势的挑战。美国加强在东北亚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此。14兰德公司2001年5月15日出台了一份《美国与亚洲》的研究报告,除了建议美国加强在亚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的军事协同外,还强调美国应该将防护网拉到亚洲北部,更有效地利用与日本和韩国的密切安全关系。“随着美国对亚洲政策调整的不断深入,建立更为广泛的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已成为布什政府亚洲政策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美国传统盟国的韩国的地位就显得非常突出。”15。
对美国的这种霸权行径,中国自然应采取相对应的高超谋略,反其道而行之。中国势将从长远战略高度重视东北亚特别是半岛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视东北亚为新世纪外交的重点地域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牵制其“西扩”的战略要地。
以笔者之见,中国似应紧紧抓住以下两个关键政策:
一是在半岛统一前继续推行新老朋友两个朋友并行不悖的政策,即在继续加强同韩国友好关系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与朝鲜的政治上与军事上的特殊关系。美日最担心的是无非是朝鲜的军事发展。中国以及朝俄对此一目了然。对付美国的最好办法就是抓住美国的痛处大作文章。其策略就是联合俄罗斯、发展与朝鲜的特殊关系,三国形成一种准军事同盟关系。但这种准军事同盟明显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苏朝关系。三者是非军事同盟,主要是政治上战略的盟友,比较灵活,可进可退。一切视需要而定。中俄朝三家如联手,美国的计谋则将会受到极大的制衡。学者王飞凌博士早在90代中期就认为:北京在东北亚除了依靠身自力量外,“将会不断地寻求缓冲地带或抵消力量”。以防止任何大国主宰(东亚)地区。中国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东亚安全的最大的威胁。为了维持在东亚的现状,“必须制衡美国”,“在没有了苏联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任何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力量和任何美国人权十字军与中国隔开的缓冲地带都是对中国有利的。”“至少平壤可以作为延缓乃至制止美国扩张影响的一个同伴”。16
韩国在东北亚格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应受到重视并重新认识。韩国在对待美日关系、对北方政策、尤其在与中国关系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韩国不是美国坚定的盟友,韩美在部署导弹、驻韩美军、对朝政策、对日关系等诸多方面均有分岐,韩国对中国的政治关系有朝一日将甚至可能超过与美国关系。从反对霸权主义角度分析,韩国是我们争取与团结的最好盟友。因此,对于韩国除了加继续加强经贸文化交流外,在政治与外交上,应保持并主动不失时机地提升其友好关系。中韩关系的加强无疑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另一致命打击,切不可放弃或失误。
二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半岛的和平与统一。在中国看来,半岛的统一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亚太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因为,在半岛统一问题上最担心的是首先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因为一旦统一,美国便将失去驻军半岛的理由,也失去在亚太部署弹道体系的借口,甚至也失去美日军事同盟的依据,因此,美国绝不乐见到半岛的统一。真正倡导半岛统一的乃是中国。中国之所以对半岛和平统一采取支持的立场,其根本缘由是基于中国的国家本战略利益,也是基于对东北亚形势的清醒分析。其一,半岛统一有利于改变东亚战略格局,特别是迫使美国军事力量(驻军、发展DMT等)退出半岛,从而有利于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有利于制衡美日等大国对半岛和东北亚染指。其二,如前所述,统一后的半岛将成为东亚一支强大但却是中立的和平国家,有利于东北亚多极化的发展。17
三、半岛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力和合作伙伴
半岛的局势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关系极为重要。从未来21世纪发展趋势看,半岛不仅在安全与统一的步伐上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在经济合作方面也将不可逆转地发展。有迹象表明,朝韩经济共同体迟早成为现实,并有可能成为半岛和平统一的重要一步,它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有人认为,走上统一后的朝鲜半岛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理由是韩国将把投资重点由中国大陆转移到北方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上面,同时由于统一后的半岛将成为规模较大和较发达的经济体并成为中国的强劲对手,因而不利用中国。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在短期内上述情况可能难以避免,因此,对中国可能会产生不利的一面。但从长远战略考虑,半岛的统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益多而弊少。
第一,它将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按照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说,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初期大体可划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可划在9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后期可划在20年代以后至50年代,即到本世纪中期要完成西方国家已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根据中国社科院一报告分折。到203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62兆元人民币,人均达4万元。届时,大陆将全面完成工业化,科学技术接近当时国际较先进水准,生活达到当时已开发国家的水准。到2050年,GDP总量可望达到153兆元人民币,平均每人约10万元。科技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准;国民经济将全面信息化;人民生活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中上等水准。18即可以说中国将全面实现代化目标。应该说21世纪上半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为关键时期,但也是极其艰巨的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可以说,中国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关心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中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半岛不稳定,必将制约中国的上述宏伟目标的实现。一个稳定、统一、发展的半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将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外部稳定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的现代化的最终实现。而朝韩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标志着朝鲜半岛北南政治对立和军事对峙的结束,也将解除长时期严重阻碍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政治和安全上的障碍,从而使朝鲜半岛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将给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合作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其次,将促进中国与半岛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经齐交流与合作。朝韩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将意味着半岛南北市场的接轨,朝韩之间的经济交流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近来朝韩合作正式开工的金刚山开发区、即将开发的开城经济特区和其他数十种合作项目,就是这种合作的最明显的实际效应。这种合作也必将推动中国与半岛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将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仅以经贸和投资为例,韩朝现在已是中国的重要经贸伙伴。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三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日本)。两国贸易总额从1991年两国建交前的44.4亿美元增加到建交后1993年的91亿美元。此后,双边贸易额连年大幅增长。据中方统计,2000年中韩贸易额为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8%。在投资方面,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投资国。截止2000年底,中方共批准韩国企业来华投资项目15395项,协议金额186.72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102.45亿美元。19中国一直多年来也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1999年两国贸易总额约3.7亿美元。2000年,双边贸易额为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20从朝鲜方面分析,随着它的经济的恢复和强盛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中朝经贸也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可以推断,半岛经济共同体正式启动后,随其经济实力和规模的扩大,中国与半岛的经贸与投资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其贸易和投资额有可能赶上或甚至超过日本。第三,半岛将成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伙伴。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已迫在眉睫,环日本海沿岸各国对该地区的经济以极大的关注并提出种种合作构想。从实际操作上来说,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则更具现实性和重要性。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无疑应先从非制度化合作(non-institutionalcooperation)开始,然后从合作的低级形式再向高级形式发展。中、日、韩国之间互补性强,发展合作的潜力大。三国组成一个经济上的合作圈完全有必要而且可行。三国完全可以建立类似东盟国家(ASEAN)建立各种形式的成长三角(growth triangla)。例如环渤海经济开发区、图门江等开发区均可以这种模式组合。图们江区域开发计划是一项庞大工程,已于1992年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半岛的分裂,使其南北双方不能齐心合力共同开发图门江以及其它地带多边开发区域合作,制约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区域合作的发展。但如能南北组成共同体统一协力开发,必将使图们江地区开发建设以根本的好转,给开发区建设带来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和经济交流的氛围,使人流物流畅通。
据统计,亚洲集装箱物流占在世界三大经济圈(EU、北美、亚洲)比例最高。90年代占37.4%,2000年接近50%。但由于种种原因交流往往不畅。如能建立东北亚“三角物流网”则可大大提高交流效应,还会大幅提高物流量。东北亚“三角物流网”,即“以韩国的釜山为中心港口,以罗津为辅助港,把罗津开发成国际物流园地,以此建成联结欧亚大陆的环东海圈、太平洋圈的物流体系,受益最大的将是中国与朝鲜半岛”。21与此同时,在空路、公路、铁路建设方面需共同配合:一是汉城-平壤一北京间的空中航线,二是汉城-板门店一开城-平壤的公路,三是恢复联结汉城-新义州、汉城一元山的铁路复线,四是釜山-罗津-图们江的国际联结铁路的建设。朝鲜的罗津港开放后可以构想下列航线:一是从韩国的光阳-汉城-朝鲜的开城-新义州一中国丹这是西海岸线;二是韩国釜山一浦项一元山-咸光-罗津-图们江的东海岸运输线;三是釜山一大邱一汉城一开城-平壤-新义州的运输线。这些航线再联结俄罗斯的横贯铁路就可以直通鹿特丹。22特别是京义线的接通,对中国以及东北亚合作的意义尤为重大。该线将成为将成为我国东北和俄罗斯与日本、韩国之间物流、人流的交通要道,也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据点和物流中心。韩国专家估计认为,京义线恢复后,在韩朝境内铁路年收入将达到2,485亿美元,其中朝鲜将获得近1.5亿美元;中国东北地和韩国、日本之间集装箱货物量中,大连港有10%、天津港有5%的货物,可能会利用京义线运输23。
四 半岛将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助力
半岛和中国在新世纪初期均面临和平统一问题。二者尽管在性质上有重大区别。半岛问题是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协议所产生的结果,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的结果。台湾问题只能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来解决,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历来反对用处理德朝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当局不时援引两德模式和朝韩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台湾新领导人在两朝高峰议召开之际,更念念不忘朝韩模式“对于台海将产生示范作用”24。中国自然反对这种外有用心的说法。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决不能混淆。但是这并等于说,两朝(韩)统一进程对两岸关系不会产生积极影响。恰恰相反,而半岛北南统一将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一大助力。第一,有助于两岸自主地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助调整与改善中美关系。韩朝高峰会晤的宣言第一条款明确向世人宣告:“南北双方决定,国家统一问题,要由其国家的主人,我们民族相互联合的力量自主地加以解决”。既然南北方的统一问题要靠自已民族自身的力量自主地解决,为什么本来就是属于一国之内的两岸问题非要依靠某个大国干预来解决呢?如两岸能够象半岛南北双方共同协力独立自主解统一问题,美国再想干预也根本不可能。当然,这是中国方面的一厢情愿,美国不可能放弃对台的援助,台湾岛内执政势力也必然仍将依靠美国势力。但半岛南北如能果真摆脱外部大国势力的干预而独立自主解决和平与统一问题,必将有助于两岸问题的解决,至少在国际舆论上绐予美国以强大压力,至少有可能迫使美国收敛其干预行为。
第二,南北统一必将对“台独”以沉重打击。
尽管南北已成为两个主权国家,并同时加入了联合国,但南北方却异口同声地为南北和平统一而进行不懈地努力。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从上到下几乎无人要求南北永远分裂,找不到任何“朝独”或“韩独”势力和声音,有的却是举南北双方一致企盼统一的美好愿望。韩国男女老少经常共唱的一首歌曲即:《我们盼望统一》。金大中总统早在1993年对统一问题就有精辟之见:“对我们来说,现在应该是摆脱惰性走向统一的时候了,决不能再往后推。我们的统一不仅仅是‘该’和‘能’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绝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统一,我们才有活路。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25朝鲜方面的统一愿望和南方完全一样强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在与金大中总统会谈时阐述了朝鲜关于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个政治家应尽的责任,双方应把实现统一当作最优先课题,并为此竭尽全力。26
对比一下台湾,人们立即发现,在统一问题上形成鲜明的对照: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和台独声音虽然尚不构成主流,但却也颇为猖獗。他们中的顽固势力竟然数典忘祖,连中国人都不肯承认,一心要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永远分离出去。这与韩国国民那种热爱自己祖国民族的心态相去甚远。人们不能不在对比中反思并得出下列合乎逻辑的结论:
一、台湾“独立”与半岛比无根无据更无理。
二、半岛统一和两岸统一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
三、中国和半岛均是饱尝分裂痛苦的国家,两岸和南北人民必将在统一的道路上并肩前进、互相支持,最后完成统一伟业。
第三,半岛的和平与统一,将大大缓解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和军事上的压力,可以缩减大部或一部分将其转移至东南沿海,着力解决台湾问题。半岛的安危一直是困扰中国武装力量部署的重点地带。朝鲜战争时期迫使中国将主要兵力投入朝鲜战场,朝鲜战争后中国虽然在1958年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半岛,但仍有重兵部署东北一线。特别由于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界,致使中国军事力量主要放在北部。苏联解体后,北部得到缓解,但半岛局势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特别是美国几万大军依驻守在韩、日,借口防范朝鲜核武器而持意要研制飞弹防御体系,实则对淮中国和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东北地区不能不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其兵力部署自然也相应予以配合。如果半岛局势改观,美国驻军及飞弹防御体系失去借口并最后加以在战略实行调整,中国在东北部的防范无疑可以得到适度缓解,可以将主要精力解决台湾问题,增加对台军事力量和高科技的投入,以绝对优势压倒台湾的军事实力,从而有助于“以压促和”,最后以达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撰写于2000年)(新加坡)林琬绯:《朝韩峰会是天时地利人和》,《联合早报》2000年6月12日。(韩)梁性诘:《东北亚秩序和朝鲜的重新组合》《国际政治研究》1993年第2期第20页。(韩)金大中:《21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95-196页。金大中:《21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95义卜196页。朴健一∶《解读朝鲜;建设“主体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当代亚太》20001年第6期。(台湾)潘世新:《投身亚太新合纵的韩国》,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发行,1995年,第76-77页。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 夜光新闻: 2001年4月6日。
8(美国)《外交》文章,题:《是离开朝鲜半岛的时候了吗?》,2001年4月。(美)《国际先驱论坛报》题:《朝韩会谈,大国紧张》2000年6月15日。《金大中:两韩有力自行解决问题》,《明报专讯》2000年6月12日。《夜光新闻》: 2000年6月19日,http://dailynews.muzi.com/tp/chinese/Koreasituation.shtml
12《朝鮮日報》2001年3月26日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1年4月3日。《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0年10月26日 第二版。王飞凌:《冷战以后中国的东亚的安全政策简析》,《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春季号。详见陈峰君: 《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中国乐见其成》,《东北亚研究》,2001年第一期。
18《中国50年后将成为发达国家》,《文汇报》1988年2月21日;<中共智库推测,两年后可达小康),(中国时报)1988年2月21日。二报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的报导,该报导依据是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导组成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各阶段特点分析与支柱产业选择”课题组采用定性分析为基础,运用长期经济预测模型及其他定量方法,对未来55年大陆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0 《中韩关系》源自www.xiexiebang.com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0 《中朝关系》源自www.xiexiebang.com 21(韩)张公子(忠北大学教授):《中国东北三省与朝鲜半岛经济合作构想》,《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四期。同上(韩)(联合新闻)2000年9月18日 《夜光新闻》2000年6月13日。金大中:《21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95-196页。金永南:《阐述朝鲜关于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人民日报》网络扳,2000年6月14日。
第五篇: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土木0909 王洪胜 2009012179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因此,我们所制订的应对之策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一,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
如果这场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那麽必然是对朝鲜的侵略。中国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公理上都具备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一旦战争爆发中国便可直接派兵参战。目标直指“三八”线,以最快的速度将韩美军队赶过“三八”线。但只要赶过“三八”线即可,中国军队不跃过“三八”线,之後就是将军队部署在“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境内以防卫朝鲜。总之,中国的行动应力求果断、迅速,一旦事态发生决不可犹豫不决,应该立即对韩美发出通牒,如果通牒不被接受便马上出兵。中国的行动越是果断迅速就越能向韩美表明中国援助朝鲜的坚定决心,对韩美的震慑也就越大。越能让韩美方面明白中国决心之坚定,吞并朝鲜已成为不可能,再打下去的意义不大;另外,如果中国不越过“三八”线进入韩国,则可向韩美方 面表明中国只想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并不想将事态扩大化。这样对韩美将形成“进无意义,退有余地”之势,从而打消韩美,尤其是美国方面继续战争的念头。如此,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维持朝鲜半岛稳定。
第二,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
如果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这对於中国而言将是一个难题,也应该是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中国还是必须应对。对此,中国须作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备战,一方面观望。中国不马上出兵,静观事态的发展。只要朝鲜还处於攻势我们就继续观望,而一旦朝鲜转攻为守才考虑出兵相助的问题。但是在出兵之前也需再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如果韩国是凭借自已的力量转守为攻的,那麽中国仍需继续观望。若韩国仅是将朝鲜赶回老家去,那再好不过;若韩国趁反守为攻之机北伐吞并朝鲜那麽中国就该准备出手了,而出手的时间为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一旦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或者接近平壤,那麽中国就必须马上出兵将韩国军队赶回“三八”线。如果到平壤沦陷之後中国再出兵,那有可 能会无力回天;其二,如果是美国帮助韩国对抗朝鲜,那麽中国就应该派兵进入朝鲜,但是中国军队只驻紮在平壤及大同江以北地区继续观望,不直接与韩美联军战斗。这样做可以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不会帮助朝鲜进攻韩国,但也不会坐视朝鲜被吞并。如果韩美方面能看到这一点而仅是将朝鲜军队赶过“三八”线那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韩美方面明知如此还是越过“三八”线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须做好战斗准备了,但仍不要马上卷入战争,而是对韩美方面发出通牒,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撤回“三八”线以南,如果不撤退中国将立即发动进攻。但这必须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期限的设定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期限太短跟直接进攻没什麽区别,而太长则可能使韩美军队在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境内立足下来,增加以後进 攻的成本。如果期限合理将可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允许他们适当的惩戒朝鲜,但绝不容许其吞并朝鲜;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朝鲜境内追歼朝鲜军队,但不允许吞并。这样做可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1、给了韩美方面惩戒朝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消除了韩国遭受进攻的复仇心态;2、借韩美之手惩戒一下朝鲜,让朝鲜人明白中国会保全朝鲜,但决不会纵容朝鲜;3、让朝鲜承担一下发动战争的後果和代价。如果韩美军队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回“三八”线以南,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如果期限一到韩美联军还不退兵那就只能一战了,虽然这样的风险存在,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美国人是理性的,他们不会为韩国而与中国大打出手,所以出现这样的机率应该不会很大。这样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
第三,不清楚是谁挑起的战争
如果不知道战争是由谁挑起的,那就只能是依事态的发展来判断。如果战争之初美韩军队就直接攻入朝鲜境内,那麽就根据第一种韩美方面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来应对;如果是韩国方面单独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采取物资等方面的间接援助,若是韩国军队能逼进到平壤,朝鲜招架不住了,那麽中国无论有没有理由都必须出手;而如果是朝鲜处於攻势或者攻入韩国境内,那就根据第二种朝鲜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也来应对。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第一,如何防止韩美方面挑起战争。
对於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点——真正决定是否对朝鲜发动战争的是美国人,而不是韩国人。如果美国人不同意,韩国无论如何是不敢挑起对朝鲜的战争。所以阻止韩美发动战争的关键在於如何制止美国。
一直以来朝鲜之所以不会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样受美国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畏惧,不想与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再发生战争。而美国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在於:其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旦在朝鲜半岛与中国战争胜算不大,代价高昂。而若是陷入持久战则无异於陷入战争泥潭;其二,中美两国在经济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依赖性,一损俱损;其三,对於历史的记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於美国都是战争泥潭,而这两战战争都有中国的参与。如果在朝鲜半岛再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历史有可能重演;其四,劳师远征,兵之大忌。朝鲜半岛远离美国,而中国则近在咫尺。虽然美国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在东亚也布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但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战争成本也必然会远大於 中国;其五,美国的政体也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它在朝鲜半岛挑起与中国的战争。基於以上原因,美国人一直以来都害怕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我们若想制止美韩方面进攻朝鲜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不要掩饰我们在朝鲜受攻击时有保卫朝鲜的决心。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那麽美韩方面才不会挺而走险挑起朝鲜半岛的战争。我们对朝鲜半岛表现出来的决心越是坚定,那麽美韩方面的顾忌也就越大,也就越不可能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其二,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目标只在於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我们不容许任何人改变朝鲜半岛的现状,但也不会自己改变现状。因此,我们也不会纵容朝鲜挑起对韩国的战争。我认为当前我们在朝鲜问题上的不明确态度事实上更有可能引起战争,好在当前外界普遍的观点都认 为一旦朝鲜遭到进攻,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当然,我也明白当前之所以采取不明确的态度也不是没有自身的考量。如果中国在朝鲜半岛上明作出明确表态会造成两大弊端:其一,在中国与朝、韩都建交的情况下,中国太过明确的态度会被韩国认为偏袒朝鲜,影响中韩关系;其二,这也会让朝鲜人觉得有中国这样一个保护伞,可以更无顾忌的行动,反正出了问题也有中国兜着。这显然也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无助於朝核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导致朝鲜挑衅韩国。由此观之,可以看出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是不明确也不是,明确也不是。所以,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着虚实结合、搭台唱戏,时而让外界觉得中国很有决心,时而又让外界犯糊涂;时而有人唱黑脸,时而有人唱白脸。总之力求做到让美国、朝鲜、韩国都把 不好中国的脉,这样谁也都不敢轻举妄动。至於能不能运用好这一套策略则取决於外交决策者的能力了,我相信如果是张仪、俾斯麦这样的人定能游刃有余。
第二,如何防止朝鲜方面挑起战争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展到非要出手的地步,而且美韩方面对於中国是否出兵、战争胜算都无把握,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朝鲜方面则不一样,内部的不稳定性、前途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朝鲜挺而走险。所以朝鲜挑起战争这一步不得不防。今天的朝鲜之所没有沦为东德一样的命运的重要原因在於朝鲜政权的稳定及自身地封闭性。一旦朝鲜这两个有利条件丧失,那麽朝鲜有可能重蹈东德之覆辙。而朝鲜一旦挑起战争,那麽这两个有利条件必将同时丧失:首先,就政权稳定性而言。朝鲜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即便有中国帮助也只能是维持半岛的现状。因此,它无法以胜利来赢得民众的信心,反而弄得满目疮痍。这样不仅不足於维持政权稳定,反而使权威受挫;其次,就封闭性而言,一旦战争爆发,无论是侵入韩国,还是遭到入侵,都将破朝鲜的封闭性。且不说韩美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利用自身丰富的物质条件搞“和平演变”或者利用朝鲜战俘搞“和平演变”的问题;纵是朝鲜军队侵入韩国境内,韩国发达的经济、丰富的物质也可能使朝鲜士兵在精神上沦陷。即便最终中国能帮助它维持独立的地位,但对於韩国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向往会像病毒一样在朝鲜内部蔓延,最终朝鲜也将会走向和东德一样的结局。所以,无论朝鲜出於何种原因发动战争都无异於是饮鸩止渴。发动战争的代价将会比不发动战争的代价更为高昂。如果中国能让朝鲜人明白这些,那就可以防止朝 鲜挑起战争,甚至有可能让朝鲜选择走上中国和越南式的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些绝非泛泛而谈,能否做到,能否做好取决於决策者的能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发展。中国都应该力求做到两点:其一,试着改造朝鲜半岛,将其引向我们所希望的发展轨道;其二,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应对朝鲜半岛事态发展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