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16: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三学生由于担心即将到来的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而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本案例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原因进行探讨,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鉴于求助者问题的性质与及求助者是高校学生领悟力较好,所以咨询中采用了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求助者减轻了焦虑,解除了情绪困扰,能正确的对待考试。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放松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22岁,汉族,某高校三年级学生,有一个哥哥。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二)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求助者自述:我从小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父母对我管教较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对我要求更为严格。在别人眼中,我是个乖女儿,勤奋好学,吃苦能干。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乡一中,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学习都很好,竞争很激烈。由于升入初中,相比之下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羡慕那些高智商的同学,觉得自己智商平平,考试肯定考不好。结果,初一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母亲觉得我没有好好学习批评了我。我很委屈,觉得母亲不理解我,就不想和她说话。初三刻苦努力考起了一所普通高中。高中比初中竞争更激烈,刚进高中时排名靠后,但经过努力学习排名一直往前靠。后来,哥哥考起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也想像哥哥一样考个好大学,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父母肯定很难受。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成绩下降。后来又努力学习,考起一所普通大学。

(三)目前身心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情绪紧张,精神痛苦,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生理状态:失眠。

社会功能状态:学习效率下降。

(四)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为56分。SDS:标准分为49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每天一想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因此晚上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就连上自习也总分心。

个人陈述:大二时我参加过两次国家级二级计算机考试,当时一点都不紧张。结果第一次上机通过,笔试没有通过。心想反正还有时间,下次再考。第二次笔试差一分,这给我很大的打击。现在我已经大三下学期了,压力大,如果再不通过就没时间再考了,而且事不过三,我是第三次考,如果再不通过,周围的同学都会瞧不起我。

我现在很苦恼,不能专心看书,看到别的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我很羡慕,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前来找老师望指导一下。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相貌中等,衣着整洁,无幻觉和妄想,主动求助,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但叙述过程中低着头,很少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在一起搓来搓去,显出焦虑的神情。

宿舍成员反映:张某最近上课经常走神,回到宿舍后在宿舍走来走去,显得很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紧张、焦虑、苦恼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对计算机考试的焦虑,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紧张、焦虑、苦恼,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失眠。3.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的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失眠早醒,昼重夜轻,严重者伴有自杀倾向。本案例中,求助者虽有失眠的症状,但主要是由焦虑引起的。因此,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物因素:女,22岁。

(2)社会因素:两次国家级二级计算机考试未通过,学习压力大,父母管教严格,对学习要求高,社会支持系统一般。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尊心强,个性好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认知偏差:觉得如果不通过考试,周围的同学都会瞧不起她。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多层次统一的内容逐一商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苦恼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放松技 巧,改善失眠的情况。

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应对考试的信心,改变不良认知。

六、咨询方案

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咨询方案得: 1.咨询原理和方法 方法1:放松疗法

原理: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求助者的生理反应,其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全身的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放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具体步骤:

1)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和指导。3)强化求助者练习。

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方法2:合理情绪疗法。

原理: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具体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三种领悟)。

3)修通阶段(具体技术包括: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

2.让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3.咨询时间:每周两次,共7次,每次60分钟左右。4.咨询收费:这是校内咨询,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求助者主要问题; D.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方案。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心理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

C.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做相应的心理测试 D.反馈测试信息,初步确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E.咨询方案的商定,布置家庭作业 效果:求助者配合较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第3—6次)目的与过程:

A.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B.第3次咨询,指导、训练让求助者学会并掌握放松技巧。C.第4次咨询,明确求助者的ABC,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D.第5次咨询,应用具体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情绪症状减轻或消除。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考试未通过引起同学看不起是自己的主观推断,从而使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

E.第6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强化新的合理观念,建议她遇到紧张、焦虑时,多应用放松技巧进行放松。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F.布置家庭作业(3次)。方法:会谈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对话摘要:

求助者:如果这次考试再不通过,周围的同学都会看不起我。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考试未通过,你周围的同学就都看不起你了?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因此,你第二次考试失败后,你的同学都看不起你了? 求助者:没有,她们安慰我,鼓励我认真复习,下次一定会过。咨询师:你前面说,如果你考试未通过,你周围的同学都会看不起你,现在又说你考试失败后,你的同学安慰你,鼓励你。你的前后存在矛盾,请你解释一下好吗?

求助者:(沉默)那是以前,我现在是第三次考了,情况不一样了。咨询师:你周围的同学有考了几次还没通过的吗? 求助者:有,有考了3次还没通过的。咨询师:按你所说,你就看不起她们了? 求助者:没有,我也是安慰鼓励她们。

咨询师:你没有看不起她们,那你怎么就肯定她们会看不起你? 求助者:(沉默)我有点明白了,是我的主观推断。

咨询师:是的,由于主观推断,你夸大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消极暗示,给自己带来情绪困扰,消除或改变主观推断,你就可以彻底摆脱。求助者:(思考)我明白了,谢谢您!

效果:求助者接受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认知的不合理造成,并尝试将咨询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减轻了紧张、焦虑的情绪。(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7次)目的:

A.巩固咨询的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并与她讨论;

B.结束咨询,鼓励她坚持学以致用,运用学到的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

效果:本案例咨询结束,求助者对咨询给自己的帮助很满意。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焦虑心情平静了,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基本消除。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已经能正确对待考试,能像平时一样集中注意力听课,能认真复习考试了,学习生活一切正常。

3.求助者的室友反映:室友反映张某改变很大,情绪也稳定多了,不再在宿舍里走来走去,也能坐下来专心复习了。

4.咨询师的评估:随着咨询的深入,求助者最早的情绪低落,烦躁等症状慢慢得到了解决,脸上也有笑容了。

5.心理测验的结果正常:SAS测验得分下降到45分,提示轻度焦虑情绪基本消失。

6.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求助者的焦虑、失眠等症状已经得到改善。

九、咨询总结

(1)通过本次案例咨询,我体会到了心理咨询中“助人自助”的妙处,另外求助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也有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2)考试焦虑的问题在学校中尤为常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借以本案例的咨询情况,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考试,重视心理健康。(3)案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合理情绪疗法的综合应用没有在本案例中实施,而只选择了其中一种。

(4)咨询师本身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在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方面的不足。

十、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3]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72—82页。[4]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第二篇: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论文题目:

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王亚楠

***222

***00004858

安徽省阜阳市

安徽阜阳实验中学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因弟弟出生,父母将更多精力放在弟弟身上,极不适应,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而情绪低落,烦恼,痛苦,且产生自卑心理。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烦恼,痛苦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身高163厘米,长相漂亮,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高挑。父亲在某机关单位工作,母亲无业。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健在,但不同住,奶奶白天来帮忙照顾弟弟,晚上回自己家。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喜欢舞蹈,并且拿过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名次。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她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自己冷落许多,多番努力争取爸妈关注未果。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但语速较慢。情绪低落,不时落泪。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无重大疾病史,最近一个月食欲下降,并且睡眠质量稍有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能日常沟通。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心烦,苦恼,自卑感很强,近来一个月吃不下饭,上床后迟迟不能入睡。

求助者主动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我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什么都变了。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爸爸每天下班回来不是陪弟弟玩,就是自己玩电脑游戏,我一跟他说话,他就烦。妈妈总说,我以后就靠我儿子了。奶奶说咱家还有一套房子,以后正好留给你弟弟娶媳妇。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弟弟的一个手指头,我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最近一个多月来,经常感觉情绪失落,没什么事能让我高兴起来,总是无端落泪,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了,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对这些家里发生的事前思后想,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好象降低了,上初二后,学习内容骤然难了很多,功课压力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由此感到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无忧无虑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主动说话,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速稍慢,情绪波动大,不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 班主任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上课老走神,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了,但是家庭作业能及时完成,班干部的工作也愿意承担。曾找她谈过一次心,但是什么都不愿说。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痛苦,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痛苦,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在家中与父母弟弟相处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该求助者并无焦虑和躯体不适感,睡眠也无明显障碍,且症状出现仅一个多月,因此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该求助者今年14岁,正值青春期。她虽然迫切要求独立,但仍期待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关注。

2、社会性原因:

(1)客观社会事件,弟弟出生。(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忙于工作,与女儿缺乏沟通;母亲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对女儿的处境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因对父母奶奶不满而最终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及求助者自己不愿和班主任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认为爸爸妈妈只能爱我一个,弟弟不该分走爸爸妈妈的爱。因为弟弟,爸爸妈妈对我关注少了。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不良情绪体验。(2)被烦恼、痛苦、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个性特征: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极不自信,易受外界影响。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痛苦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弟弟出生的意义以及家人之所以如此关注弟弟的原因,促进正确看待现状。

2、帮助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这种疗法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合适的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2)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义务: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5)咨询师应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5-6次咨询。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4次咨询)1.第2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自从弟弟出生后,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改变。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向爸爸妈妈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3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爸爸认为她“爱美”“敏感“,妈妈认为她“冲动”“自我中心”“懒惰”。求助者觉得爸爸妈妈的说法比较符合自己的特点,自己应该做一些调整。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3.第4次咨询:

求助者自述最近情绪好了很多。但是有时与父母沟通感觉很不顺畅。求助者举例说爸爸给弟弟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玩具,当自己也提出想买漂亮衣服时,被爸爸拒绝了。通过再次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学习换位思考技巧。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要和他的不希望,反观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继续布置家庭作业:求助者与父母各沟通一次,沟通前先进行换位思考。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6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1.第5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修正,指出其在换位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6次咨询:

求助者反映用换位思考法,与母亲商量购买参加艺术节用的舞蹈服。最后商定,母亲先帮忙购买,以后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扣除,并表示自己会帮忙照顾弟弟,减轻妈妈负担。母女两人对这次沟通的结果均表示满意。求助者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父母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心情越来越好,并邀请咨询师观看她在艺术节的表演。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痛苦、烦恼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越来越好,与父母关系明显改善。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参考文献: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

第三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新升入初中住宿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是初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李磊,初一住校新生,因为不能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感觉很不适应,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李磊(化名),男,初一住宿新生。因父母做生意,平时无暇照管,从小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毕业,现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学习。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新生入学体检时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由母亲陪同前来就诊。

1.2个人成长史

李磊是家中独生子,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娇宠溺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小学在本村小学学习,班里学生较少,老师要求不是很严,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该生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较好,是个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自己也比较自信。小学毕业后,父母为了能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托人把他送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住校学习,新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又是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感觉很不适应。

1.3个人陈述

最进三周以来不想回宿舍,感觉宿舍的生活老师总是整顿他,比如批评他被子叠的不好,电话打的时间太长,洗漱太慢,要扣他的分数,还要停止他洗漱,每次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觉得很没面子,担心同学会瞧不起他,不想住宿了,进而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和父母商量,父母不同意,感觉很苦恼,因此前来咨询。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来访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来访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者来访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来访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来访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来访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生活老师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生活老师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生活老师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晚上熄灯后前,我给妈妈打电话,生活老师说,没事别老打电话了,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生活老师批评我被子叠的不好,我想她肯定是在故意找我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几个在聊天,听到他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几次和生活老师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生活老师她就会冷淡我、疏远我,故意找我茬。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老师和同学也会不喜欢我。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批评我的被子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生活老师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怕第二天早上又起得早,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找茬。每个人都会关心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找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他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听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他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这并不说明他们对我存有特别的、瞧不起的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受过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难道我在所有老师面前就都不是好学生了吗?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错误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几次错误——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犯了几次错——我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这样关注的就是错误本身,而不是来访者自己本身。

4)即使我做错了,令老师对我不满就一定会因此找我茬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瞧不起我吗?——我做错了,会令生活老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找我茬。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瞧不起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小看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轻视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来访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在小学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好学生形象被推翻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来访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的生活老师,内容为

一次批评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老师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生活老师,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来访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来访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来访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来访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和老师交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他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来访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来访者身边同学,尤其是生活老师反映李磊变得比以遵守时间了,能快乐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第四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环境的变化打破来访者原有的依赖模式,为了获得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来访者将情感转移他人,继而造成自身的情感困惑。在系统的了解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后,咨询师运用“现实疗法”,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真正需求,认识到只有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来访者找出满足需求的具体方式和计划。咨询效果尚可。

关键词:爱和归属感 现实疗法 选择理论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张某,女,1987年出生。

二、主诉

主诉:心里困惑,情绪低落

个人陈述:我出生于农村,在权威型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中从小不敢与父亲亲近。父母亲的脾气都十分急躁,经常当着我的面吵架。上大学以后,我与父母的关系逐渐亲近,但是,也未曾向父母袒露过自己的心声。父亲的个性踏实认真,凡事追求完美;母亲有些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我从六年级开始住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受家庭的影响,我的性格偏于内向。大二开始,我喜欢上一个男孩A,男孩A也喜欢我,于是,我们迅速确定为男女朋友关系。在A的影响下,我的性格开始变的活泼开朗。两年来,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我也越来越依恋A,他是我唯一的知心朋友,在感觉上和我的亲人一样。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老家上班,他到外地上班。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上A,而A忙于工作也没时间和我有过多交流。两三个月后,我在网上遇到同学B,我们开始在网上交流频繁。

但是,这两个星期,我十分困扰,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上了B。每当上QQ看见他在线,就禁不住去和他打招呼;当他不在线时,我还会有点小失落。但是,我不能喜欢他,我还有男朋友。我男朋友对我很好,平时我有什么心事都会和他说,他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只是

现在他刚上班,有很多事情要忙,稍微忽略了我,我相信过段时间就会好的。所以,我不能喜欢B,这样对我男朋友相当于是一种背叛。但是,我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而且,B好像也很喜欢我,可能知道我有男朋友,才压抑了他的感情。这段时间,我一直纠缠于这些事情,睡眠不好,工作效率也大大下降,也不想和男朋友联系太多,但又感觉很愧疚,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观察、了解和他人反应的情况

张某的精神状态尚可,给人的感觉是偏于文静的,面部表情有些凝重,眉头紧锁。语速适中,语调很轻柔。刚开始时有些胆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主题。据张某的同学反应,张某性格极其温柔,脾气很好,偏于内向,加上现在在农村上班,生活圈很小,她很少会主动和其他的同事接触,交际圈子极其狭窄。如果有什么心事的话,她会选择藏在心里,不会主动和我们说。她男朋友对她很关心,每天至少通一次电话,只是感觉现在她对她男朋友有些不耐烦,有时候很爱找茬。

据了解其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

SDS: 57分;SAS: 54分。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良好的自知力,主动求助,希望解除困扰,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2)根据对来访者的初步观察及来访者在面谈过程中的表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波动,情感纠结,并且出现此种情况的时间只有二周,无泛化现象。3)社会调查显示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正常。4)鉴别诊断:本案例应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的基础是:无退缩行为,无自杀倾向,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良好。5)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对男朋友过度依恋,新环境的改变导致依恋的原方式改变,引起不适应,导致来访者将情感依托转移到他人身上;人际交往意识淡薄。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和诊断,并与来访者的沟通与协调,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鼓励来访者结合各个方面认真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逐步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其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健全人格,在情感上增强自主独立性,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来访者表面上在情感上有了困惑,但是实际上是由于新环境的改变导致依恋模式发生变化,致使来访者情感发生转移。因此,我先从了解她的种种想法入手,通过一些方式让其看清现实,然后慢慢在咨询过程中帮助其理清思路,了解其整个思想的发展动态,继而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逐步修改和完善。帮助来访者慢慢地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达到援助以求自助的目的。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现实疗法”。“现实疗法”是威廉姆·格雷瑟于1962年创建,基于选择理论,他认为我们的需要不是直接得到满足的,我们所做的事情,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下去,记录的都是自己所做的感觉良好的事情。基本假设为生活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现实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力量,重视当前的行为,协助当事人拟定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以尊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强调当事人自身的优点和潜能,避免当事人对咨询者产生依赖心理。治疗主要是教给来访者在对待生活中所需要之人时做出更有效的选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满意的咨询关系是关键。现实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与他们世界中的人联系起来或重新联系起来,除了满足其对爱和归宿的需要,最基本的是帮助来访者学会满足其需要的更好方式。

该治疗方法的首要的要求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我们咨询开始的第一步。咨询之前简要地给来访者介绍一下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咨询开始后,首先要和当事人建立信赖关系,寻求来访者的需要并使其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注意行为,延缓对来访者的判断,做出非预测的行为,恰当的使用幽默,坚持自我,促进自我表述,在来访者进行自我表述时注意表述中的主题、总结和聚焦。当来访者开

始认识到他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就主要集中于怎么样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

2、双方义务和权利 来访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来访者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来访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咨询师的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一周一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共3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八、咨询过程

共有三个咨询阶段: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确定主要问题,探寻其基本需要及其改变意愿; 4)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相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来访者自己把三人关系用关系图表示,并尽可能的将自己对A、B的感觉一一列出,对比结果。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引导来访者找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2)决定自己要什么,并自己对其进行评价; 3)商定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来访者清楚意识到自己对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2)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交往模式;

3)制定了逐步改变交往模式的步骤,逐步扩大交际圈。附部分咨询过程对话:

咨询师:在你们相隔异地之前,你对你和你男朋友间的关系有什么感觉?仔细回忆一下,详细谈谈你的具体感受。

来访者:很好,我们经常在一起,有什么问题他都帮我解决,我有任何事情都会告诉他。那时,我无时无刻都会感觉到他的存在,我把他当成我的靠山,他也很呵护我(面带微笑)。

咨询师:那时,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依恋他?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现在你觉得你们关系怎么样?

来访者:感觉淡了好多,他要上班,压力大,就顾不上我了,他那上网也不方便,我们很久才视频一次。现在,很多事情我都憋在心里,不告诉任何人。有时候想和他聊天的时候,他都没时间。现在,我都不知道要男朋友有什么用了(情绪低落)。

咨询师:如果他和你在同一个地方,你希望从他那得到什么? 来访者:当然还是想以前那样,得到他足够多的关注、关心、爱护。

咨询师:那你现在从B那能得到这些感觉吗?

来访者:能感受到一些吧,至少能从他那得到一些关注。咨询师:那我可不可以说,你是为了得到关注,而期望与他的联系?

来访者:恩(思考了一会)。

咨询师:但是你觉得这种与他的交往是能让你心里更舒服吗? 来访者:和他聊天挺开心的,时间会过的很快。

咨询师: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他而是其他人,你觉得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

来访者:应该会吧。

咨询师:那我们结合关系图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内容,你是不是觉得你期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种感觉,就是得到他们的关注或者说是爱。当男朋友给你的不足的时候,你又转向他人,这就让你对他产生了一些特别感觉。

来访者:好像是(貌似明白状)。

咨询师:如果交往的对象换成其他的人,比如,室友、同学,会

不会获得你期望得到的感觉?

来访者:可能吧。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学习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2)开始实施计划; 3)加强与男朋友的交流。完成情况:

1)来访者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满足归属感的需要,学习了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 2)来访者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3)重新决定了与男朋友交往的模式; 4)再次强调了以后的改变。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评估

我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了,清楚了以后应该改变的方向。这些困扰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自己可以改变。

2)来访者的同学评估

她变的开朗了一些,会主动的和我们交流,不再像以前一样闷着一张脸。

3)咨询师的评估

来访者已经清楚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可以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合适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需要。

4)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 SDS:48分;SAS:46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1版.(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1版.(3)[美] 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及治疗的理论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第1版,215-225.7

第五篇: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 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明显降低。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尚融洽,有时埋怨父母为何非要给她做手术。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感很强,伴夜间恶梦,易醒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动要求父亲陪伴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最近一个多月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手术后变丑了,胸口的瘢痕像一条红色的大肉虫子一样在自己身上爬,而且感觉瘢痕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由此感觉非常烦恼和焦虑。晚上经常做恶梦, 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一样,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晕脑胀,易疲劳,精神不容易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自己认为起因是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看她胸口上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加上瘢痕去除术后效果不理想,胸口的瘢痕成了她心头永远的痛,想到以后这个瘢痕将伴随她一生,经常心中长叹老天为 何对我如此不公平?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身材偏胖,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梳着运动头,着衬衫长裤。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情绪波动大,有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父亲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老躲着人走。和母亲关系冷淡,母亲一说话马上走开,避免和母亲对话。现在脾气很怪,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爱看电视,以前最爱看舞蹈节目,现在只要有舞蹈一定会换台。学习很用功,早晨很早起床,但是效率下降,经常走神。总爱穿高领T恤或衬衫长裤,以前爱穿的裙子都收起来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身体手术后瘢痕不满意,害怕他人看见自己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来源: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 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开胸手术治疗,术后胸口留有瘢痕,又因瘢痕体质致瘢痕较为明显,本属术后常见现象。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上,再加上手术前形象较好,术后由于瘢痕影响形象,前后反差较大,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因瘢痕问题放弃游泳,退出校游泳队,连带放弃学习舞蹈。

(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宽容,但忙于工作,缺乏沟通;母亲虚荣心强,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被同学背后议论,很少和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获得周围人每一个人的认同,尤其是母亲的喜欢和赞赏。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

(2)被烦恼、焦虑、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减少与人的交往,即使是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响,虚荣心理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术后瘢痕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瘢痕的隆起会逐渐变平,颜色也会逐渐变淡,以至于变得不那么明显。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周围人对自己胸口瘢痕的评价,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6-7次咨询。每次费用200元/咨询时。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1.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第2 次咨询:

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

1.第3 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幼儿园、小学时代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赞 “漂亮” 和自己参加文体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胸口的瘢痕太难看了,不能去游泳池游泳了,也不能去练习舞蹈了,因为周围人会异样地看我、议论我”。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三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从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在50 个字以上。三是去医院询问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自己胸口的瘢痕会不会一直象现在这样?如有可能,去访问一些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看看他们现在的瘢痕情况。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4 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对她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评价高,喜欢和她交往,在体象印象方面周围人写了很多这样的内容: “清秀”“健美”、“身材匀称”、“漂亮”、“可爱”、“气质好”等。求助者对实际验证的这个结果感到高兴,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她发现大家并没有嫌弃讨厌她的意思。此外,通过去医院咨询医生和访问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得到的答复也很让她满意,发现事情不象自己想像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 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并建议下次咨询邀请母亲同来。

3.第5次咨询:

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和母亲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母亲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我真变胖,变丑了,您还喜欢我么?如果我放弃了游泳和舞蹈,真的会让您失望吗?”得到母亲真诚的肯定回答后求助者落下了喜悦的泪珠。“那您为什么那样说我?”母亲动情的回答:“我从小要强,你外婆也总是对我要求的非常严格,我和你爸爸现在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教养方式对你的影响,我们会尽力改变我的不合理信念,多和你交流。原谅妈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求助者发自内心的愉快的笑了。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6-7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

1.第6 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 健康水平。

2.第7 次咨询:求助者反映与同学交往轻松些了,能坚持去上体育课。重新加入了校游泳队,并重新开始学习舞蹈。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自我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母亲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9 分,总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标准分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标准分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下载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推荐)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姓名 XXX 单位XXXXXXXXXX 摘要:本文为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为一女大学生,因恋爱婚姻问题出现失眠,担心,不安全感等心理困扰,针对......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 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码:********** 等 级:二级 日 期:2010年10月27日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最终版]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刘xx 摘要:求助者冯某某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一个多月前因为期中考试的英语考试不及格,之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爱发脾气,学习效率低下,失......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03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学生张某因为高三升学压力大、信心不足而生退学想法,家长又不同意,心理焦虑,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经过和张某深入沟通,搜集......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王济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1期 摘 要:本文是一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一名因人际交往障碍欲退学......

    关于林某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关于林某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本文通过对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来访者的咨询案例报告,讲述了来访者曾在高......

    心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大三学生疑病性神经症的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通过认知疗法和操作性行为疗法来治疗疑病性神经症的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提高认识、心理......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样疏导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李建玲 一、案例:班上有个女同学张小玉,已经12岁,学习成绩还算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班级活动也不爱参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