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03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学生张某因为高三升学压力大、信心不足而生退学想法,家长又不同意,心理焦虑,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经过和张某深入沟通,搜集、整理来访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结果,确定求助者的问题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心理咨询方案,综合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和求助者中心疗法,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深层原因,消除不适情绪,改变不良行为。经过阶段性的治疗后,求助者及其家长均表示效果明显。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系统脱敏放松训练求助者中心疗法
1、来访者一般情况
张某,男,高中高三学生,17岁。无重大躯体疾病,独生子女,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仪表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进入咨询师时神情紧张,焦虑,表情痛苦;交谈中被动,话不多,多沉默,但表达清晰;自知力完好;希望摆脱目前处境,有求治意愿。
其母亲陪同前来。所述问题与求助者基本一致。
2、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上大学希望渺茫,没信心,不想上,退学家长又不同意,左右为难。这种矛盾心情有一个半月,最近半月有时失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
3、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仪表正常,表情有些焦虑、痛苦,能和咨询师正常交流。求助者一个半月前升入高三,以前学习不努力,落下的知识较多。学习上有些吃力,同学们都努力学习,没人关注自己。赶到升学无望,新生退学念头,母亲坚决不同意。坐在教室学不进去,无法集中注意力,很苦恼。最近两周有失眠现象。自知力完好,求助者为摆脱目前处境和母亲主动前来咨询。
4、来访者背景资料
4.1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母亲是工人,父亲是一个研究所的工程师,听母亲说因为两人性格不合,我四岁时两人离婚。我一直跟着母亲两个人一起生活,父亲 后来又组建了家庭,他有时只在我生日的时候看看我。小时候因为有妈妈在,也没觉得缺少什么。上学后,看到别人都有爸爸而自己没有,有些自卑。和同学交往较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几个相对要好的朋友。上小学时妈妈下岗,那时候生活挺苦,但妈妈还是尽量给我买好吃的和好衣服,总是怕我受委屈。那时候我学习也很努力,想让妈妈开心。后来妈妈下海做生意,生活越来越好。初中的时候成绩还可以,喜欢数理化,不喜欢语文和英语,尤其是英语,不喜欢读,所以成绩不好。高中以后,妈妈生意越来越忙,管我的时间少了。我让妈妈给我买了手机,经常上课玩,成绩越来越差。高三了,感觉到升学压力,想好好学习,但有点跟不上,心里很烦。觉得考上大学了也没啥用,还不是得工作,和母亲商量退学,母亲坚决不同意。
4.2 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上初中时成绩还可以,数理化很好,不喜欢英语,死记硬背,没啥意思,所以英语极差,中考考得也不理想。高中数理化都能听懂,但考试时经常因为粗心而失分,有次期中考试化学没考好,老师看我的眼神都不对,特别反感,很长时间都不想学化学,英语基本放弃。高三大家都在学习,自己也很紧张,想想自己三百多分能考什么大学。想学艺术,自己又没基础,不想上了,想帮妈妈做生意。和妈妈说了后,妈妈不同意。老师也和我聊天,自己还是提不起精神。上课听不进去,胡思乱想,晚上也睡不好。
5.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5.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来访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病性问题。
5.2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性
格内向、敏感;情绪焦虑;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心理问题分类
社会学分类层面: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心理学层面:情感(绪)问题及个性问题。
医学(症状学)层面:焦虑、恐惧。
心理测查结果 SCL-90:焦虑3.0、恐惧2.6
诊断依据:
(1)情绪主要为焦虑,并伴有恐惧。
(2)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心理冲突由现实问题引发,属常形,病程不到两个月,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2)未发现其他精神障碍。
6.心理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6.1生物学层面:
(1)求助者17岁,高三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
(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无重大疾病史。
6.2社会与环境层面:
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疼爱有加,忽视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父亲关注较少,缺少正面男性榜样的引导,遇事易退缩;高中后,母亲和其沟通较少,又不习惯主动与人沟通,不良情绪易积累;高三升学压力使焦虑情绪加重。
6.3心理层面:
(1)性格内向、敏感,尤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易夸大一些负性事件的影响。
(2)独立能力低,不能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易退缩。
(3)交往被动,不会主动处理心中的不良情绪。
7.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7.1 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来访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治疗目标:
(1)近期目标
降低焦虑水平,客观理性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增强信心,把握现在,客观看待高考结果。
(2)远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7.2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技术(或疗法)
根据以上诊断结果,拟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求助者中心疗法对求助者进行治疗。
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它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它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不过这种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所以要循序渐进,每次增加一点焦虑,逐步增加,最终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
放松训练法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肌体紊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且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成长。罗杰斯坚持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活着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罗杰斯认为,很多心理失常的产生,多是因为环境出了问题,使个人自我实现受阻,个人成长出现了障碍。在影响自我实现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要帮助人们去掉价值的条件化作用,充分利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使人们能够接近他原来的真实经验和体验,不再信任别人的评价,而更多信任自己。这样,人就可以活得真实,达到自我概念和经验的和谐,人就会从面具背后走出来,成为他
自己。他愿意使自己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使生命迈向成长,迈向自我实现。
7.3拟实施的步骤(或程序)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在咨询开始阶段,着力调动求助者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向求助者明确说明心理咨询的实质、咨询取得效果的主要原因。
(3)分次对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减轻焦虑情绪。
(4)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启发、引导、求助者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5)促进求助者自我协调,依照真我来面对自己。信任自己,独立地为自己做决定,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确立人格完善的方向。
7.4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向求助者者及其母亲说明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对咨询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等。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有权了解与求助者相关的个人资料,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等。书面打印,交求助者及其监护人(母亲)各一份。
8.咨询效果评价
8.1 来访者主观感受: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能正常上课和休息,重新树立目标,感觉很充实,自信心明显提升。很母亲交流正常。
8.2相关他人(或责任人)的评价
老师说,上课状态转变明显,不再焦躁不安,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向英语老师请教学习方法。
8.3心理测查结果:SCL-90,焦虑为1.6分,恐惧为1.4分。
8.4咨询师的评价
求助者经过治疗后,表情明显放松,能正常学习和休息,和人谈话较以前自然。
9.总结
9.1 需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在治疗初始阶段,对求助者的鼓励不够,对性格内向的求助者来
说,通过鼓励和支持才能使其尽快放松。
提问技术还不太熟练。
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共情,肯定求助者的感受,积极地倾听,使其逐步消除疑虑,把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
9.2 经验总结
本次咨询基本解决了求助者的问题,每次能围绕一个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关注求助者的心理变化,把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结合起来,效果较好。对不同的求助者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能拘泥。影响性技术和参与性技术需要继续提高,以更好地把握交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
3.钱铭怡主编.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第二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新升入初中住宿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是初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李磊,初一住校新生,因为不能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感觉很不适应,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李磊(化名),男,初一住宿新生。因父母做生意,平时无暇照管,从小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毕业,现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学习。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新生入学体检时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由母亲陪同前来就诊。
1.2个人成长史
李磊是家中独生子,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娇宠溺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小学在本村小学学习,班里学生较少,老师要求不是很严,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该生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较好,是个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自己也比较自信。小学毕业后,父母为了能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托人把他送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住校学习,新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又是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感觉很不适应。
1.3个人陈述
最进三周以来不想回宿舍,感觉宿舍的生活老师总是整顿他,比如批评他被子叠的不好,电话打的时间太长,洗漱太慢,要扣他的分数,还要停止他洗漱,每次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觉得很没面子,担心同学会瞧不起他,不想住宿了,进而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和父母商量,父母不同意,感觉很苦恼,因此前来咨询。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来访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来访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者来访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来访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来访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来访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生活老师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生活老师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生活老师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晚上熄灯后前,我给妈妈打电话,生活老师说,没事别老打电话了,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生活老师批评我被子叠的不好,我想她肯定是在故意找我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几个在聊天,听到他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几次和生活老师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生活老师她就会冷淡我、疏远我,故意找我茬。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老师和同学也会不喜欢我。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批评我的被子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生活老师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怕第二天早上又起得早,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找茬。每个人都会关心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找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他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听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他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这并不说明他们对我存有特别的、瞧不起的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受过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难道我在所有老师面前就都不是好学生了吗?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错误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几次错误——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犯了几次错——我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这样关注的就是错误本身,而不是来访者自己本身。
4)即使我做错了,令老师对我不满就一定会因此找我茬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瞧不起我吗?——我做错了,会令生活老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找我茬。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瞧不起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小看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轻视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来访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在小学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好学生形象被推翻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来访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的生活老师,内容为
一次批评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老师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生活老师,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来访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来访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来访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来访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和老师交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他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来访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来访者身边同学,尤其是生活老师反映李磊变得比以遵守时间了,能快乐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第三篇: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论文题目:
姓
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王亚楠
***222
***00004858
安徽省阜阳市
安徽阜阳实验中学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因弟弟出生,父母将更多精力放在弟弟身上,极不适应,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而情绪低落,烦恼,痛苦,且产生自卑心理。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烦恼,痛苦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身高163厘米,长相漂亮,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高挑。父亲在某机关单位工作,母亲无业。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健在,但不同住,奶奶白天来帮忙照顾弟弟,晚上回自己家。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喜欢舞蹈,并且拿过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名次。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她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自己冷落许多,多番努力争取爸妈关注未果。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但语速较慢。情绪低落,不时落泪。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无重大疾病史,最近一个月食欲下降,并且睡眠质量稍有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能日常沟通。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心烦,苦恼,自卑感很强,近来一个月吃不下饭,上床后迟迟不能入睡。
求助者主动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我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什么都变了。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爸爸每天下班回来不是陪弟弟玩,就是自己玩电脑游戏,我一跟他说话,他就烦。妈妈总说,我以后就靠我儿子了。奶奶说咱家还有一套房子,以后正好留给你弟弟娶媳妇。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弟弟的一个手指头,我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最近一个多月来,经常感觉情绪失落,没什么事能让我高兴起来,总是无端落泪,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了,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对这些家里发生的事前思后想,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好象降低了,上初二后,学习内容骤然难了很多,功课压力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由此感到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无忧无虑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主动说话,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速稍慢,情绪波动大,不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 班主任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上课老走神,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了,但是家庭作业能及时完成,班干部的工作也愿意承担。曾找她谈过一次心,但是什么都不愿说。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痛苦,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痛苦,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在家中与父母弟弟相处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该求助者并无焦虑和躯体不适感,睡眠也无明显障碍,且症状出现仅一个多月,因此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该求助者今年14岁,正值青春期。她虽然迫切要求独立,但仍期待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关注。
2、社会性原因:
(1)客观社会事件,弟弟出生。(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忙于工作,与女儿缺乏沟通;母亲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对女儿的处境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因对父母奶奶不满而最终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及求助者自己不愿和班主任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认为爸爸妈妈只能爱我一个,弟弟不该分走爸爸妈妈的爱。因为弟弟,爸爸妈妈对我关注少了。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不良情绪体验。(2)被烦恼、痛苦、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个性特征: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极不自信,易受外界影响。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痛苦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弟弟出生的意义以及家人之所以如此关注弟弟的原因,促进正确看待现状。
2、帮助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这种疗法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合适的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2)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义务: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5)咨询师应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5-6次咨询。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4次咨询)1.第2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自从弟弟出生后,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改变。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向爸爸妈妈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3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爸爸认为她“爱美”“敏感“,妈妈认为她“冲动”“自我中心”“懒惰”。求助者觉得爸爸妈妈的说法比较符合自己的特点,自己应该做一些调整。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3.第4次咨询:
求助者自述最近情绪好了很多。但是有时与父母沟通感觉很不顺畅。求助者举例说爸爸给弟弟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玩具,当自己也提出想买漂亮衣服时,被爸爸拒绝了。通过再次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学习换位思考技巧。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要和他的不希望,反观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继续布置家庭作业:求助者与父母各沟通一次,沟通前先进行换位思考。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6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1.第5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修正,指出其在换位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6次咨询:
求助者反映用换位思考法,与母亲商量购买参加艺术节用的舞蹈服。最后商定,母亲先帮忙购买,以后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扣除,并表示自己会帮忙照顾弟弟,减轻妈妈负担。母女两人对这次沟通的结果均表示满意。求助者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父母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心情越来越好,并邀请咨询师观看她在艺术节的表演。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痛苦、烦恼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越来越好,与父母关系明显改善。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参考文献: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
第四篇: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推荐)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姓名 XXX
单位XXXXXXXXXX
摘要:本文为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为一女大学生,因恋爱婚姻问题出现失眠,担心,不安全感等心理困扰,针对求助者一般资料、主诉、以及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使她解摆脱了心理上困扰,收到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张敏(化名),女,22岁,大二学生。|山东省某市人,学习成绩中等。家有一哥哥,在外地上班。母亲去世,父亲在农村务农,经济状态一般,联系方式:139********。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 以“失眠、焦虑、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下降”一个月为主诉首次求助。
个人陈述: 一个月前,因男朋友出国,日夜思念,并对两个人的关系发展担忧,担心两人因经常不见面产生隔阂,虽然每天电话或网络聊天仍不能心中的焦虑和寂寞,从而出现担心,怕失去现在的男朋友,失眠,白天精神不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来访时,精神状态较差,思维正常,年貌相付,回答切题,无异常行为,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主动求助,资料真实可信。
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性格内向,懦弱,心地善良。上有一哥哥,父亲重男轻女,只重视她哥哥的学习,对她的期望就是“女孩子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上再好的学也没用”,高上毕业她考上了大专,本想复读,被父亲拒绝了,只得上了专科,为此她总是有些不甘心,心中也对父亲产生了不満。后经自已努力,参加专升本考试,考上本科,现在某大学就读。
两年前她认识了第一个男朋友,两人关系一般,后因对方另寻新欢而分手。在谈第二个男朋友时,双方都很满意,两人关系亲密,当得知她是乙肝携带者时,男朋友也离她而去。虽然她想极力挽回,但男方终无积极的回应,为之她很失落,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与第三个男朋友认识是在三个月前,男朋友因年龄比她大,提出结婚,可她以认识时间短为由拒绝了。一个月前男朋友出国,从此她出现了担心,怕男朋友因此离开她,所以安全感降低。最近又要考试,也有压力,所以晚上一上床就思念男朋友,越想又越不放心,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精神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担心焦虑,不想到人多的埸合,因此到中心求助。
发病来饮食无异常,大小便正常,注意力下降。
平素体健,否认患重大疾病史及家族性遗传病史。
四、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异常,自知力正常,自动求助,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友新对“内心冲突”的分类,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是由于男朋友的远离让她产主了不安全感,它属于常形,所以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根据求助者的典型症状特征,既内心痛苦的程度为中度(自己无法解除心中内心的担心,焦虑、紧张),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为轻度,时间持续不到三个月,且未泛化,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三)鉴别诊断:主要与以下几种病症相鉴别:
(1)与重型精神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重型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是: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内心的痛苦程度为中度,且末泛化,所以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神经衰弱相鉴别: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过度紧张,而该求助者不具备以上典型症状,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女,23岁。拔除器质性病变。
2、心理因素:首先是求助者性格内向、懦弱,心地善良;其次是从小缺少父受;另外对事物的认知不合理。3社会性因素:求助者从小经历了对他来说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如从小父亲重男轻女、不让她复读;谈恋爱二次失败;最近的考试有圧力感,这都是造成她目前焦虑,自信心下降的因素。
六、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树立求助者自信心;改善睡眠状态:缓解焦虑情绪。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增强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培养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以上目标具备有效性的七因素,且有心理测量结果作为评估的依据。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原理具体方法:针对该求助者的问题特征采用合理情绪治疗方法。
2理论依据: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叫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挨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治疗原理:用这种方法是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的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案例正是因为男友的离开和学习上的考试压力,产生了情绪上的问题和困扰,(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对咨询方案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2)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选择合适的求助者;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资料;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提出转介或中断咨询。
(2)义务: 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相关证件;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
3、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小时。
4、咨询的费用:每次80元
八、咨询过程:咨询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分六次咨询,过程附后):
第一阶段:主要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第一次咨询咨询记录:2008年6月10号
咨询师:你好,我是这里的咨询师,请问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最近睡觉不好,早醒,本来中午还可以睡一会,现在中午也睡不着了。
咨询师:有什么原因影响到你的睡眠了?
求助者:我觉得可能是这一段时间心情不太好,烦燥,担心,晚上睡觉不好,白天感觉到“心好累”。咨询师:你说的“心累”是什么感觉?
求助者:就是内心很矛盾,没有安全感,特别是男朋友出国这一个月来,我总是担心,心里不踏实,晚上总会想起他,并对两个人的关系发展担忧,虽然每天可以电话联系或网络聊天,可总觉得有距离,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心里想和他和好,嘴里总是说:好和好散算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早早就醒来了 咨询师:以前有个过类似的现象吗?
求助者:有过,可没有这次严重,也没有这次持续时间这么长。
咨询师:你认为你的情绪和你男朋友出国有关系吗?
求助者:我想主要是这方面的因素,还有就是最近要考试,我也感到有压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怕考试考不好,心里也不踏实。
咨询师:就是说你男朋友出国,你心是不踏实,因此影响到你的睡眠?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睡眠问题。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无精无精打采,请你一定帮帮我!
咨询师:男朋友出国是好事,为什么就让你睡不好呢?
求助者:我怕他变心,男人都靠不住,说变就变了。
咨询师:哦,你是说男人都靠不住,容易变心,你也是怕你的男朋友变心,所以让你心里不踏实,晚上睡觉不好,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好,今天我们就谈到这,下次咱们接着这个问题聊,好吗?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解除求助者紧张焦虑情绪,其具体的步骤有:(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第二、三次咨询记录:2008年6月17号到25号
咨询师:你好,请坐,我们接着上次的问题继续讨论。上次你谈到你的男朋友出国,你为此感到担心,因为你觉得“男人是容易变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求助者:我以前谈过两个男朋友,他们都是说变就变,你让我怎么相信男人呢?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那么你能谈谈你以前的男朋友吗?
求助者:第一个男朋友是我高中的同学,我们谈了已经5年了,直到三年前,他因为另寻新欢,把我给甩了,我就不明白,人怎么都这样!
咨询师:哦,当时你一定很生气,是吧?
求助者:是的,这事慢慢就过去了,我也就淡忘了,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第二个男朋友,这个男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又很谈得来,对我也不错,当时我想这辈子跟定他了,所以就以身相许了,后来,他父母发现我是乙肝携带者,就坚决反对我们再继续来住,他就听他父母的话,从此对我避而远之,虽然我多次打电话表示想挽回,但他始终不做积极回应(说到这里求助者眼睛已经湿润了)。
咨询师:(递过纸巾)看得出这件事对你伤害挺大的。你为他付出了那么多,最终却没有得到回报,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求助者:当时我都快疯了,打电话骂他“没良心”,可不管我怎么解释和哀求,都不能打动他,他就是不肯再见我,为此我痛苦不堪,好几天睡不好,做恶梦,心情到了最低谷
咨询师:两次恋爱失败,让你得出“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所以你觉得你现在的男朋友也有可能变心,对吧? 求助者:就是,我现在都不敢相依男人说的话了。
咨询师: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合理情绪疗法,它认为,使人们难过或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对错,关健看你怎么应对。这话可能你一下接受不了,你回去好好琢磨。等下次我们再讨论,今天就到这里。好吧?
求助者:好吧,再见!
第四、五次咨询记录:2008年7月2号到10号
咨询师:上次谈到你说男人都是善变的,是不可靠的,是吧?
求助者:是的,咨询师:是不是说所有的男人都是不可靠的?
求助者:好象也不能这么说,好男人还是有的。
咨询师:那么你认为你的男朋友出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求助者:应该是好事吧。
咨询师:他出国已经一个多月了,你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求助者:还和在国内一样,每天发个信息,定时在网上聊天,没发现他有变心的意思。
咨询师: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因出国而嫌弃你,或者疏远你,对吧?
求助者:对
咨询师:那你现在的担心是不是也没有必要呢?
求助者:听你这么一说,好象也没必要了/
咨询师:其实对一件事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就象你朋友出国。这本来是多少人羡慕的事,可你却因此苦恼担心,如果是我的爱人能出国,我做梦都会笑醒,真的,何况他天天给你发信息,问候你,关心你,你不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求助者:我同学也有好多人是这么说的,你这么一说,我就感觉心里轻松多了,真的很谢谢你,咨询师: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其实你所谓的“男人都是不可靠的”这句话本身都有片面性,有的事情的发生,也有它的必然性,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这样的观点也许对你以后认识问题或处理问题都有借鉴。相信你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帮助求助者巩固咨询效果,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六次咨询记录:2008年7月17号到25号
咨询师:今天看起来神清气爽,面色红润。衣着也比以前讲究了,这样就显得更漂亮了。
求助者:是的,自从上次咨询之后,我感觉心情很轻松,睡眠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的时间和规律。咨询师:和男朋友的关系怎么样:
求助者:现在每天打一个电话,约好定时在网上见面聊天,不再有那么多的牵挂和担心了。
咨询师:学习情况怎么样?
求助者:能正常上课,再多的考试也不会感到有压力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感到非常满意。咨询师:与同学的关系也可以吧?
求助者:与同学相处很好,最近经常和同学出去逛公园,打球,有时还练瑜珈。
咨询师:不错,看来你的进步很大。我为你能走出心理困惑高兴,希望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心,求助者:我现在有一种感觉,就是再也不怕有什么心理困惑了。因为我一想到有姚老师可以随时帮助。心里就踏实多了。
咨询师:谢谢你的信任,不过,我的建议是:自己的问题最好要自己解决,这样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咨询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最终是要达么“助人自助”的目的。
求助者:好的,我会记着你的话的,非常感谢你!
一个月后电话追访,来电称,最近三天遇到问题有点多,出现了心烦,多虑,但自己能很快能走出心理困扰,用合理化的认知方式去接纳,去化解,谢谢老师的关心!
九、咨询效果的评价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心烦焦虑情绪好转,睡眠质量改善,提高了自信心。
2、咨询师的评价:求助者情绪与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做出了有效的行为;焦虑情绪缓解,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同学的评价:求助者自信心提高,与同学的主动性交往增多。
4、社会功能评定:注意力较前集中,学习积极性提高;
十、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分析了求助者的情况,针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了求助者不良情绪,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需要改进的是:在咨询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咨询方法,要多种技术并用,才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第五篇: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 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码:**********
等 级:二级
日 期:2010年10月27日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谢晓琴
摘要:林某,女,22岁,广告专业,大四学生,因意外车祸鼻梁轻微骨折,治疗出院后恢复良好但有细微的疤痕,她担心鼻子变形变丑以及别人的异样眼光和议论而抑郁、焦虑,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有病与没病的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内心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三个月、社会功能也无明显的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与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有所认识,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最终较好的实现了咨询的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林某,女,22岁,广告专业,大四学生,身高161厘米,身材匀称,长相甜美,独生女。今年的国庆节与同学结伴骑自行车外出郊游发生车祸事故导致鼻梁骨折等其他外伤,医治后痊愈出院但鼻子上留有细微疤痕。父母均是机关干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健在但不同住,家庭关系和睦。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来自南方某省的省会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乐于结交朋友,接受能力强,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入学后,学习成绩很好,同学关系融洽并担任班干部,一直是同学朋友中的中心人物备受关注。父母均系机关干部,好面子,喜欢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公众活动听人家夸自己的孩子漂亮能干,因此对她的要求严格甚至苛刻。求助者5岁开始学习美术,小学三年级时参加本省小学生美术创作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高考考入本省一所重点大学的广告专业。二个月前在外郊游发生意外事故前从未受过挫折,事故导致鼻梁轻微骨折后,一直担心鼻子变形以及留下疤痕变丑影响自己良好的外形,因此心情低落并有自卑感。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精神不振,穿灰色T恤和黑色牛仔长裤,而不是亮丽的衣裙。举止得体,待人礼貌。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语言清楚。她始终都低着头偶尔抬抬头,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意非常敏感。
(四)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在意外车祸之前从未出现过严重的身体疾病与身体伤害。自知道鼻梁骨折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身体体重有所下降但不太明显。
(五)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尚好,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沟通明显减少,但不愿正视他人不愿过多的交谈,父母关系尚融洽。
(六)心理测验分:E35 N63 p33 L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4 焦虑2.5 人际关系2.3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
SDS标准分:59分,有轻微抑郁。
SAS标准分:63分,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别人看自己,焦虑,自卑感强,偶尔伴有恶梦,易醒一个多月。
求助者在好朋友的陪伴下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车祸后在医院得知鼻梁骨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毁容了,虽然医生告诉自己只是轻微的骨折完全可以复原,但自己怎么都觉得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样子了,因为鼻子本来就很小,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没那么精确总会错位那么一点的。在康复出院后,经常照镜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歪了尤其还有道疤痕觉得自己的脸型变形了很难看。出门的时候发现有人盯着自己的鼻子看,敏感的自己感到非常难看和自卑!有一次,在路上碰见一个高中同学,该同学用很认真的眼神看着自己的鼻子然后轻轻说你鼻子咋啦?这让自己很难受觉得自己完全毁容了。于是为了让自己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开始改变穿深色朴素的衣服。本来跟同学关系很融洽的她,一次看见班上几个女同学围在一起笑着小声讨论着什么,就走过去想听听她们说什么,结果大家见她来了就突然散开不说,感觉似乎是在讨论自己什么事情,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她们肯定是在讨论自己的鼻子。从此,对鼻子的问题就更加敏感,见同学在一起讨论什么就觉得是在说自己鼻子歪了。之后就一直喜欢低着头,不愿与人对视,与人交谈。无法回避时,总感到别人在注视自己,觉得不自在、很尴尬,这使得求助者心理压力特别大,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不会再像从前样那么优秀。不愿意听别人讨论身材相貌的话题,而当别人讨论时又以为是在讨论自己。经常想着这事情,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正在写毕业论文而且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很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由此感到烦恼、抑郁、焦虑。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好朋友陪伴,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长相甜美,皮肤白皙。披着长头发,刘海齐眼睛,着深色衣裤。进咨询室时显得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讯问后开始叙述,语调适中,回答切题,言语条理清楚。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反应快。情绪低落,对咨询结果抱有良好期待。
(二)好朋友的反映
她最近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性格一下子变得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老躲着人走。现在脾气很怪,基本不说话,容易激动。以前很爱看爱讨论关于美容、服饰的杂志与电视节目,现在尽量避开不看不谈。以前爱打扮爱穿漂亮时尚的衣裙,现在总穿深色朴素衣服不爱打扮。以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组织领导能力强,学习效率很高,现在不爱参加活动,似乎跟大家没有什么交集,但仍然是班干部,能完成基本学习与工作。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发生明显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并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恼、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鼻子的不满意,害怕别人嘲笑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并没泛化到其他问题,也没影响逻辑思维,智力记忆等,没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总之,求助者心理冲突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1】因此,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
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调查报告《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主客观世界反映不一致;知情意是不协调,丧失自知力;人格不稳定。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反映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病程超过两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限定在鼻子的问题上并问泛化到其他的事物上,也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持续时间少于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持续时间长,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所以可以排除焦虑行神经症状。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因意外车祸导致鼻梁骨折,治疗后留有一点点疤痕,属于伤后常见现象,由于青年女孩子比较注重外在形象,加上伤前形象较好,前后出现反差,由此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家庭教养严厉苛刻,使得自己过分追求完美,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理念。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外貌的评价。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2)被焦虑、烦恼、消极情绪所困难,自身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交往上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即使是与亲人和要好的朋友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变得孤独,加速了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敏感、易受外界影响,虚荣心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与求职者共同商定,确定一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焦虑、烦恼、抑郁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及思维方式。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职者正确认识医生是可以把骨折的鼻梁接好得,只是痕迹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痕迹慢慢变淡以至于变得不那么明显。其次,使得求助者合理的看待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
2、SDS测试标准分从59分降到52分以下
3、SAS测试标准分从63分降到50分以下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3】
2、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引起人们痛苦难过的根源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与评价。正确的观念就可能带来愉快的生活否则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与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4】
3、具体方法: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是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其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和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3】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③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 询师。
3、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规定;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于者
(三)咨询时间及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学校心理咨询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与建立咨询关系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和原则,主要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技巧与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知道求助者做相关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与诊断。与林某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初步实施方案。
(二)咨询阶段
1、第二次咨询。根据分析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予以改变。咨询师先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从小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奖、同学夸奖“漂亮”与之而产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绪体验,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好评价很大成分来自于良好的外在形象,很在意这种好的评价觉得这对自己很重要。通过面质等技巧进一步让求助者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然后列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和不适行为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让求助者认识到:引发情绪及行为后果的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信念,因此要减轻或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及不适行为只有通过改变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要求求助者回去做两道家庭作业。一是好好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做好记录。二是让求助者自己在身边的同学朋友中随意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并让他们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字数在40字以上。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三次咨询。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很不错。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朋友对自己的印象仍然很好,大多是对自己的品行,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长相的评价比较粗略。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分析家庭作业,通过进一步的辩论,使得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来不合理的信念,并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从而使情绪困扰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记录自己在一周中的主要情绪与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主要的信念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思辨,学习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建议下次邀请父母一同前来。
3、第四次咨询。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求助者与父母同时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父母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我是不是自己变丑变难看了,不再是你们的骄傲你们的宝贝女儿了。”父母都激动的回答:“你从来都没变过,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是爸妈严格苛刻的培养方式影响到了你,我们会尽力改变我们不合理的信念,多与你交流。原谅爸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求助者发自内心的笑了。
(三)巩固评估阶段(总结、巩固、提高的阶段)
1、第五次咨询。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同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所取得的成果,协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不合理的信念,强化新的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能在咨询结束后能运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应对以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六次咨询。求助者自述基本没焦虑、抑郁情绪,注意力能集中了,与同学交往也轻松多了,学习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效率。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前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咨询结束。
八、效果评估
(一)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了抑郁、烦恼和焦虑等得消极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自己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在镜子里看自己鼻子不觉得别扭。与同学交往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觉得尴尬难受。认为自己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自寻苦恼,现在感觉好多了。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6分,总分下降了22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标准分35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标准分41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参考文献: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38页。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260页。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21页。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21
易法建、冯正直主编:《心理医生》,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