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应切实引起重视。建议。目前大学课堂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与人们对大学生期望的行为相去甚远,木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行为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与对策
一、引论
大学课堂是知识传授最传统最便利最有效的场所,对大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健康成长和成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的大学课堂情况如何呢?大学生的课堂行为与人们对大学生期望的行为是否一致呢?对此,人们颇有微词,褒贬不一。为了客观评价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为期20多天的调查研究。调查以某综合性大学为主,同时也调查了其他几所大学。调查形式包括教学楼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面谈调查和电话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接受调查的人数为156人(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100人,接受面谈调查的48人,接 受电话调查的8人);调查对象主要为大
一、大二学生,也有少数教师和高年级学生。
二、分析
卜面是被调查者对“上课时,除认真听课外,你还有过哪些行为?(多选)”所做出的回答:
上课小良行为比例(%)上课小良行为比例(%)
A.睡觉91
B.听音乐37
(:.写信53
D.聊天63
E.做他科作业70
F.因无聊而发呆47
(}.其他21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大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在回答“睡J觉”、“做他科作业”、“聊天”和“写信”4项上,分别为910Ic.700Ic.63%和53 0Ic。这个情况与我们平时的观察和到教学楼的实地调查的情况基木相吻合。当然,对那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和某些专业课程并非如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99%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得最认真的课是数学和英语,分别占55%和44 0Ic;认为自己上得最不认真的课是“军事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分别占50%和44 0Ic。与此直接相关联的是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课 堂行为表现。卜面我们将调查得来的数据作一比较:认为上数学、英语课课堂纪律很好、一般和差的分别占59 %.22%和19%,而认为上非数学、英语类课的课堂纪律很好的只占4 0Ic,认为一般的占31 % } 65%的学生认为这类课的课堂纪律“很差”。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卜四占.1.课程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为什么有些课纪律不好、学生不认真?究其原因,在面谈调查中有学生如是说:“在我看来,这几门课程仅需了解即可,况且在临考前背一背,就足以应付考试了。”“不是说大学强调个性发展吗?为什么还要强逼着对这些课不感兴趣的人 去学这些课程呢?”“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上,老师只是在照读课木,缺乏变化,把木身就很死板的知识塞给我们,听起来感觉很累。·一”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对自己今后有用的课程自然要学好,上课自然要认真;对那些用处不大的课程,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只要在考前突击安然过关就行了。在被调查者中,大多数都不知道军事理论这类课程有什么用,认为对自己没什么意 义。任课老师或者担任这些课程教学的教研室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反,有的任课教师或教研室的不当行为还助长了学生这种行为,例如,指定所谓的“复习范围”,考前搞所谓的“重点内容课”,印发习题集指定“习题范围”。这些迎合学生的 举动大受学生欢迎,于是,这类“复习课”、“重点课’的到课率出奇的高,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抄,回到寝室后就搞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在考试之后他们就绝无兴趣了。学生的课程价值观,再加上教师的不当行为和学生的“考前突击即可安然过关”的心理,学生上课时的认真程度和纪律状况便可想而知。
2.课堂教学手段方式不当。学生不大喜欢的纪律差的这类课程多为理论类基础课,这类课程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加之这类课程又多置于多媒体课堂上进行,一旦学校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处置不当,便会加剧学生对这类课的不喜欢和课堂纪律差。有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不 是采取“一对一”而是采取“一对多”的形式。这种“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是授课时只设一个“主讲教室”,主讲教师只在主讲教室讲课,其他教室的学生只能看位于教室黑板处的大电子屏幕。这种形式难以实现实时交互,课堂气氛沉闷,听课容易疲劳。由于上课时师生之 间缺乏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面对一串串机械生硬推出的公式,学生难以理解、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觉得这些课“极其无聊”、“空泛”。有的学生反映说,反正是听不懂,我宁愿自学,或者睡觉。一个新生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90分钟卜来只听到老师在不停地讲,一点反应的余地也不留,经常感到疲惫,忍不住
又要睡觉了—”同时,由于各听课教室缺乏老师监督管理,学生享有过多的自由,因此,在这种上壤和环境中,出现课堂上睡觉、看报刊和小说、玩电游等等不良行为就不足为怪了。
3.学生自身存在许多问题。被调查者多数为大一新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适应,如不适应大学“宽松式”的管理,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加上失去升学压力、理想大学或理想专业梦想的破灭,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人对“现在”不 知所措,对将来感到茫然,缺乏向上的斗志。这些学生在上这些课时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4.大学有的课程设置不当。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课堂行为的原因,我们对大学课程设置与课堂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作了初浅研究。当我们问被调查者:你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吗?回答“满意”、“很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同学分别占10 0Ic.70 0Ic.19 0}c.1 0Ic。此外还从问卷中获得如卜一些关于课程设置的有代表性的意见:
(1>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有时一天课很少,过
于松散;有时全天课排得满满的,太紧张,休息时间过少,出现上课睡觉等行为就势在难免。
(2)公选课范围狭窄,一部分学生认为某些课程没有什么用,有的公选课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没必要开设。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和反馈的意见中,可以看出,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不甚满意,并且,这己经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导致了一些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另外,有的学校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出早操或早自习,但由于出早操或早自习的时间“早了点”,因而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而上课睡觉。当然,上课睡觉还有其他原因,如生病、晚上因某些原因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等。
三、对策与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既有学生木身的问题,也有学校、任课教师和社会不良影响的问题。所以,要改变现有课堂状况,纠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为此,我们特提出以卜几点建议:
其一,学校主管教学部门应经常进行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其二,大力抓好教风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那种认为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与此无关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必须予以纠正。那种只责怪学生的举动,是有失公正的,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三,有针对性地改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有不少优点,但也有某些不足。如果采取“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在现有技术条件卜就难以实现课堂的交互性和对课堂的适时监管。由于“一对多”给予了学生太多的自由空间和学生自制力的缺乏,因而成了滋生课堂不良行为的上壤。要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应普遍采取“一对一”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搞好备课,精心制作好电子教案和讲课,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被实践证明有些还不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适宜则用,不宜则i1=0
其四,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推行学分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不同课程的特点来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首要的是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其次是推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使学生真正按照自己的兴趣 和喜好,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卜进行选课学习;三是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方法和考试(核)方法。在这次调查中,某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成绩评价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根木性改革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认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了“真正考 核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有效地克服了“平时听课不认真,考前背背就过关”现象的发生。改革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调整课程的时间安排,使课程时间安排恰当,学生上课松驰有度,这也应是克服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有效之举。
其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品德支配行
动。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与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除了采取以上举措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人生理想、历史使命、奋斗目初、、遵纪守法、立志成才、课程学习的价值意义、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律能力。实践证明,新生进入大
学后,有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学生从中学“他律”很强的环境条件卜一卜子要转到“自律”,会感到很不适应。这样,新生进校后,实行包括课堂纪律和宿舍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是很必要的。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抓好课堂纪律,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学生是交钱读书的,学不学、认不认真听课是他自己的事,抓不抓课堂纪律是无所谓的。这种老师是在为自己的上课“放羊”寻找借}}。这是一种有违“教书育人”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实践证明,教师抓不抓课堂纪律、纠不纠正课堂不良行为,其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是有明显差别的,这在学生自律性不强或对课程学习存在错误认识的情况卜尤其如此。
第二篇: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
社会正趋向多元化,人们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变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面对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是怎样想的?根据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情况,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如下几种问题:
一·大学初级阶段,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例如,有的学生很想从政,但以其个人的素质,最易适于艺术音乐,且家庭背景又不深厚,盲目追从,轻信他人所见所说所闻,加上利益可图,迫切实现,因而常常遭遇挫折,屡屡不顺心,以致过早丧失斗志。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盲目追随潮流。例如,在100份问卷调查当中,有百分三十二的学生理想动摇过。刚进入大学阶段,面对陌生环境,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很有趣,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读很多很多的书,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代大家,一代文豪。但时间的流逝似乎有点残酷,几个月或半载之后,锐气大减,起床时间一天比一天晚,有时疲奔于各种社团活动之中,忙碌不已,无暇顾及自己和最初的梦想。三·对就业前途迷茫,有种失落感。大学汇集了各地的学生,其中不乏许多优秀者,在对别人的赞赏与崇拜之时,很有可能在内心当中莫名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到来自于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压力,并在自己多项兴趣爱好选择之时,茫然不知所措,进而对人生,对未来的的就业产生迷茫感。
四·部分同学理想信念相对明确,主要是考公务员和教师,还有考研为目标。根据调查分析,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选择公务员,教师这样的“铁饭碗”的职业。
五·对理想的客观对待,更趋于对现实的“平淡”化,显示了部分同学在经历了“半社会”的大学生活之后,认识和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并不那么的容易,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针对上述问题,依个人所见,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
首先,教育制度过于顽化,缺乏有效地兴趣引导和培养机制。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政府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借鉴和运用,大大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使中国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化,也因此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从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政府错误的将教育市场化,致使大学教育更加趋于功利化教育,加上政府对大学教育的过多干预,带有过多的政治色彩,不敢大胆放开学术思想,单纯的强调一个主流思想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校的教育目标脱不开经济层面和一定政治圈枷的束缚,提不出更高水平的学术见解。于是在大学教育本质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中,大学生不知该何去何从,进而对社会未来就业产生迷茫,无社会归属感。
其次,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一是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就业岗位规模和在校大学生与之相对应的专业的人数规模。二是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辅助。其实,社会就业的岗位相对上没那么少,但由于对口衔接不当,致使莫一行业人才过剩,而其他行业有的却紧缺无人,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因而挫伤了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积极性核对大学教育的信心。
最后,大学生能力不足不能承担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古人曾说,不畏世人不知己,只怕己所不能。由于大学生生理原因,过多的对新鲜的事物好奇,盲目欣赏和模仿,缺乏足够的执着单一,例如,参与很多社团活动,上网,恋爱,耗去了用来提高专业水平和个人内在素养的珍贵时间。恍惚几年过后,看少数精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心中才慌乱不已,无所适从,对前途无比迷茫。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放开教育思想束缚,将开放的思想控制在学术范围内,给大学生和其他学者自由驰骋的思想天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削减大学教育功利化观念,还大学圣土一片“洁净”的天地;完善政府和社会的服务功能设施,推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使未来的大学生能够更放心的去正当的拼搏,去创业。
以上为个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一些方面问题的鄙薄之见,无关他人,无关于社会。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小组研究性作业之一
题目___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__
小组成员 陈帆 叶陈韬 张瑞鑫 赵陈
姚闻迪 庄寄涵 胡晨昱 夏丹妮
任课教师 陈小英 组别和组长 第4组 组长:陈帆 上课时间 周 4 第 3、4 节 作业完成时间_2013年11月12日__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
赵陈、夏丹妮、张瑞鑫
(第4组)
摘要: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发放纸质以及网上问卷进行,并进行了访谈,对浙江大学本科生恋爱观做了初步的了解与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还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有需要反思、改进之处。本文通过对本次调查的介绍,提出了恋爱观改进建议和教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一.问题的引出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恋爱似乎成为了一件十分正常且难以避开的事。这也是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由于相近的阅历和思想,高校学生会走得更近,这也为恋爱创造了条件。“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很大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这是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了解并及时给出正确的调整意见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的问卷调查,共发出并回收59份网上问卷;发出89份纸质问卷,回收85份,回收率95.6%。总计共发出并回收144份问卷。其中男生95人,女生49人。大一学生122人,大二15人,大三4人,大四及以上3人。从中分析得出的恋爱观以及分析如下:
(一)平等的恋爱经历
调查中的第三题,是否谈过恋爱?46%的男生以及56%的女生选择了是,几乎相等且都接近半数,可见大学生中男女生总体具有差不多的恋爱经历与体验,这也为大学恋爱打了基础。
(二)对恋爱的渴望
调查中的第四题,是否想在大学谈恋爱?则出现了82%男生以及69%女生认同的结局。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人数本身就多,而有妹子的汉子所占比例较小,男生到这个年纪。特别是到了大学这个较为自由的环境就更有想体验恋爱滋味的感觉。而女生相较而言,更为被动,或是理智,觉得还是学业为重。
(三)谨慎的恋爱观念
对于恋爱类型的选择,大多数人都是相信日久生情,只有少部分相信一见钟情。这说明了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为理智,认为单凭一时的冲动是不可靠的,认为两个人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能走到一起。
(四)对家长的模糊态度
在对于告诉家长的事情上,男女的回答一致,均为一半左右,其原因大概是之前被早恋什么弄怕了,对家长有不信任。当然有些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事,不需要父母管束。其余的同学认为家长此时都比较开明,而且像大学里谈恋爱时一件很正常的事,也觉得没关系。
(五)对某些敏感话题的茫然 当探讨到同居问题时,同学们的回答就会显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男生认为双方感情足够好了有一定的积淀就可以接受,而女生则更倾向于绝对不能接受,还太年轻,容易犯傻事。如今的性开放程度较以前有较大变化,但传统的思想文化在我们这代人是身上仍有体现。相比而言,这种保守的倾向在女生中有更大比例,同时女生中不清楚的比例较男生多,可能也是中国性教育存在的一种尴尬的境地而造成的后果。
(六)现代的恋爱起源
谈及恋爱的起源,男生有更大部分的比例(23%)是寂寞,而女生更多的是被感动。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男生在恋爱中更为主动,而女生更被动。关于寂寞,大概是现代人的一那种通病吧。
(七)较为理想化的标准
男生的前两位选择标准是性格(25%)和感觉(21%),女生相同,比例则均为26%,不得不说大学生在考虑到恋爱标准时显得更加理想化,从金钱的比例3%和5%也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眼里,爱情真的算是一种精神圣物了。
三.访谈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进行了分男女生的两次访谈,得出的结果大致与问卷调查的相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话从一个侧面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又不失理性的恋爱观念。
如在对女生的采访中:
问:你比较趋向于哪种感情?
答:一见钟情。享受那种来电的感觉。以及,问:如果恋爱了或者正在恋爱,恋爱的起源是什么? 答:因为爱情。
问:选择对象的过程中,你主要看重什么? 答:相貌、人品、性格。
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将爱情视为圣物,并渴望得到真正理想,纯爱式的,不受世俗等影响的恋爱观念。但同时,问:你认为大学生恋爱消费应该由谁买单?
答:AA制。我不太喜欢总是男方来付钱,感情是两个人经营的,两个人要过一辈子,他们以后还要共同抚养他们的父母还有他们的小孩,总不能总是一方在做物质上的工作,一方在做精神上的工作,总是要协同起来的。以及,问:你怎么看待异地恋?
答:其实我不太相信,沟通真的很重要,虽然说现在沟通方式有很多,但是真的 不及近距离的沟通,生活当中还是有压力的。诱惑太多,对感情的认识不够清晰。
可以看到作为大学生应有的理性思考,和对现实的较为清晰地把握。总体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健康向上且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恋爱观。从男生的访谈来看,问:你认为恋爱会使双方都进步吗?
答:虽然女生普遍比较感性,可能在感情中投入比较多,但是恋爱不是游戏,也可以是双方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这才是负责的恋爱。虽然这只是一个人的观点,但却能从中看出大学生还是普遍认真地去对待恋爱过程的。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四.给出的相应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的恋爱观基本都是正确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由于寂寞而想恋爱的比例较大,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观念,这是对自己感情和事件的浪费,也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一个人寂寞是正常的,但恋爱不该是排泄寂寞的方式,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分清什么叫做亲情,什么叫做友情,什么叫做爱情,什么叫做荷尔蒙。当然,这类的感情一开始自然是由一些异性之间的吸引引发的,但是如果在处理感情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这种动物性的行为而不是理性占了主导,我们认为这样的感情难以长久,甚至它没有资格和爱情搭边,灵与肉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是根本。
其次是对是否告诉家长的问题,几乎占到一半的同学都选择不告诉家长,我想这是对于过去早恋的恐惧感的延伸,其实到了大学,谈恋爱是一种自然,家长也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而且大人们经历了这么多,总能在这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与意见,也有助于大学生对于感情的追求与选择,年轻人有时候难免会头脑发热,这需要大人们的告诫与提醒,才不至于日后后悔,所以与家长在这方面的交流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也不能都听家长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与家长们那一带有交集也有差异,自主把握自己的爱情,结合长辈们的教诲,相信有自我爱情观的人一定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那个他(她)。
再次就是选择对象的过程中所看重的东西,还是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相貌,其实我们寻找另一半,是为了一起过日后的生活,相貌也许能带来一时喜悦,但若过分追求这方面却不注重对方的性格,或者是否与自己相符,将来的生活会很容易出现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都会慢慢变老,变丑,相貌是虚无的,不能永久,若对方失去了美貌你变失去了对对方的感情,那婚姻必定是无法幸福的,所以同学们找另一半还是需要更多的注重人品性格方面的东西。
另外,对于学校来说,积极地进行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地增加对学生恋爱心理的辅导,召开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讲座与活动,根据以上观点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恋爱观,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还是学校都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大学生的恋爱观总体还是比较健康在预料之内的,富有青春气息,有理想主义,有浪漫,但不缺乏理性的思考。总体来说,还是在预料之内,对结果比较满意。
小组分工、作业过程、完成工作等的说明:
确定作业主题:每位组员筛选出三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大学生恋爱中的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任务分配:根据组员的部分要求,由组长分配任务。
问卷设计与发放:我们小组首先确定需要问卷调查,由张瑞鑫同学主要设计问卷。发放问卷由陈帆、叶陈韬、赵陈负责(包括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放纸质问卷的同学统计数据,再由姚闻迪、庄寄涵同学汇总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的所有数据并分析。
访谈:叶陈韬同学(负责男生访谈)、夏丹妮同学(负责女生访谈)作业报告:由夏丹妮同学、张瑞鑫同学、赵陈同学根据汇总的问卷数据与访谈资料合作撰写。
ppt制作与课上交流:由胡晨昱选择课上交流内容并在课上代表小组发言,ppt的制作由姚闻迪、庄寄涵同学完成。
作业体会:
赵陈:本次调查也是对自己恋爱观念的一次思考与反省,受益良多。
姚闻迪:这次作业暴露了以下问题:1.任务分配不太合理,设计问卷者应兼任结果分析,发问卷的应进行数据统计或ppt设计,采访环节没什么必要——毕竟在成果中难以体现。2.ppt制作者(本人)概括精要的水平不足,或许还需加上后期修订,我觉得这种总结性工作应由组长担任。3.下次事前准备工作要做足,大家在前期应注意群里消息,并积极发表意见。张瑞鑫:
在这次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中,我感触良多。
首先问卷的问题主要是我选择的,在编选项的时候的确觉得比较辛苦。对于问卷调查的人数觉得实在不太满意,不过这么个小容量的调查里还是可以找出一点东西谈谈的。
一.相信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见钟情可见我们大学生还是有些自己的理性思考的,少了青春期一些懵懂与花痴。切不评论好坏。二.对于选择对象方面,考虑金钱的人数很少代表了我们对于爱情还是寄予了理想化的神圣光芒。这很让人欣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依然还在追逐着那理想的爱情。只不过对于外表的过多选择让我小伤感,经历了多年教育灌输的内在心灵美的思想,还是无法达到实效,不过,无可否认,长得好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优势,没有几个人会说自己愿意面对一个丑八怪过下半辈子,没谈过的人根本不会去考虑,谈过的人里少有无视外表注视心灵的,它的寥寥无几也就可以理解了。三.传统封建保守的文化熏陶还是没能走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恋爱不可能和西方多国一样开放,在面对同居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切都原形毕露了。四.其实当初选择这个问卷的时候,我自己的一些经历也是一个缘由。个人的恋爱持续了4年了,还在继续。所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感情里不需要太多的荷尔蒙,爱情终将慢慢转化为亲情。大人们反对早恋,其实因为早恋里的人太多都是这样的态度:如果没有谁谁谁我就不行了等等之类的。都是从自身利益的方向考虑,行为上也常常是自私的。初中生的大多恋爱取向往往出自成绩上的崇拜心理,因为那个时候的小孩子脑子里只有那么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是到了大学,一切都不一样了,也像世界一样变得多元化了。只是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带着一种为了谈恋爱而谈的想法,毕竟之前被压抑太久了,想着谈一谈这样的一种新鲜刺激感,可是这种恋爱往往有几个月的甜蜜期,随后迎来的总是一次次的磨砺,爱情,本就是痛并快乐着的。
五.最后,表达下对异地恋的一些看法吧,很多人说很怕异地恋,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想说,其实时间和空间只是把对方在你心中的形象加上了一层雾,让你看不真切罢了,但就是这种不正切感使得你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信任,坚持,祝愿那些异地恋的同学们能终成眷属,你们都是真正爱情的追逐者。叶陈韬:
这次思修调研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有趣也有实际意义的话题。大家表现出的不俗的团队凝聚力与荣誉感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合理分工,积极完成。通过这次作业我了解到大学生恋爱观的一些有趣的事儿,让我们就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给大学生恋爱给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也让自己懂得了许多。我负责的问卷的设计发放与直面访谈,从这些环节中我也获得了与同学们沟通 的机会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总结来看,这次的作业令我感触颇深,对我而言相当有意义。胡晨昱:
我们小组进行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过程算是波澜不惊。开始在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方面碰到了一下困难,但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将其克服。后来的数据统计工作,第一次由于负责同学经验不足吧,没能做到位,使得后面分析数据的同学做的非常吃力,还需要自己再重新做一次统计,相信下次会做的更好。总之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希望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陈帆:
作为小组组长,我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犯的错误。
1.错误预估各任务难度使得任务分配较不合理(经过后来的一些调整)2.没能组织组员展开讨论。这个会在下次任务着重解决 3.问卷发放不太合理。
总的来说,完成这次作业还是值得开心的。我认为,我可以从这次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的很多经验。期待下一次作业!夏丹妮:
人生中第一次做这样的小组调查,觉得很有意思也有很大的收获,从制作问卷到发放问卷,从统计数据到分析结果,经过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一切都安排与执行地有条不紊,调查结果不说,从这些过程中我就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协作的积极性与乐趣。过程中问卷数不够,我们就一个一个找人来做,一张一张发放问卷,每个人都为了本次调查而积极努力地付出。从符合结果的分析中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并反思总结了当下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既是总结也是反思与学习。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提高了我的调查与分析能力,总的来说让我获益匪浅。庄寄涵:此次思修作业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分析以及ppt的制作工作。由于我们组的问卷调查分为纸质和网上电子版两种方式,所以在数据统计方面出了些差错,由我重新做了调整。对于数据的分析我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还有ppt的后期制作我也参与其中。整体来说这次作业,我和姚同学的任务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十分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我主要感觉这次作业让我对这个话题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四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的调查问卷
1.你是否了解消费者协会的基本性质:()
A.非常了解B.较了解C.一般D.不了解
2.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不受损害的权利。(多项选择)
A.人身B.财产安全C.名誉D.生命健康
3.你曾遇到过消费时被侵权吗?()
A.有B.没有
4.你认为那种行为最普遍?()
A.价格欺骗B.品质问题C.超过使用期D.其他
5.消费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安全权B.受尊重权C.公平交易权D.求偿权
6.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利进行()(多项选择)
A.比较B.鉴别C.挑选D.强迫交易
7.消费者与经营者进行交易,享有()权利(多项选择)
A.知悉真实情况B.自主选择C.公平交易D.获得赔偿
8.你一般用哪些方式进行维权()
A.商家协调B.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C.法律手段寻求解决D.其他
9.你认为最普遍的不良消费习惯主要有:()
A.盲目相信广告宣传B.索要和保管消费凭证C.图便宜D.受商家打折优惠,落入消费陷阱
10.你是否知道发票的作用()
A.非常了解B.较了解C.一般D.完全不了解
11.你认为危害最大的不良消费习惯是()
A.盲目相信广告宣传B.图便宜C.购买“三无”产品
D.购买食品不注意保质期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在消费生活中,往往遇到各种形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居民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也是各式各样,有的人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人只能咽下那口气。对于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碰到这些情况时会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呢?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又怎样呢?我们就对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如何做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9,回收率将近99.1%。按调查对象的性别来分,男生共有62人,占调查总数的52%;女生共有57名,占调查总数的48%;按年段来分,大一学生占大多数,共有10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5%,大二共有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该份调查问卷的题目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两道题,都是对大学生是否了解消费者协会的基本性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调查;第二部分有五道题目,先是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消费维权意识的认知情况,后是通过面对具体案例时,大学生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的问卷调查;第三部分有三道题目,是关于大学生对维权所要经过的程序的认识,及具体途径的认知情况的调查。
(二)样本分析:
a)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知道消费者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所占的比例都比较低。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分析,其中大学男生答对该道题目的占总男生调查总数的53.2%;女生答对的只占42.1%。从被调查者的年段分析,大一学生答对的只占47.5%,而大二的学生的有50%。通过调查样本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消费者享有的一些基本权利不太清楚。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男生中只有9.7%的答对,而女学生也只有12.3%。但大二学生回答正确的达到38.9%,大一的只有12.9%的学生回答正确。从这些数据来分析,现今大学生对于消费者协会认知不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
b)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一般。
对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2.1%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维权意识较为一般,男女生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大一大二的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比较也没有较大的差异。而认为自身维权意识很好的只占15.1%。
c)通过案例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我们以一些生活中常碰到的例子作为调查案例,对调查的结果的分析发现: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其中男生的占34.4%,女生的占23.4%,大一学生占30.7%,大二学生占35.2%。这样的数据体现出,现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不像他们自认为的达到的程度。
d)大学生对于消费维权所需的程序和具体途径比较清楚。
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对消费投诉的一般程序还知道一点点,也都觉得现在的消费
投诉“门槛”太高,投诉处理时间过长,因此对于平时一些较小的侵犯权益的行为不会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从大学生对消费投诉电话的问卷结果发现,还有26.1%的学生对此不清楚,还不排除通过猜测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所占的测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所占的比例。
(三)结果分析
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对社会接触不多,不
清楚了解这样的法律知识有哪些重要性。另外,在以前的学习主要是为高考服务,其他不怎么重要的事都置于一旁,致使对现在国家的一些法律条文不太了解。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往碰到的事都会由父母亲出面解决,自己并不过问。另外是,如果一些侵权行为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就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而且很多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投诉程序过于复杂,处理的时间长,这也是在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不会采取维权措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消费投诉电话还是比较清楚的,这说明,以往的一些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应继续做这方面的努力,让每个公民了解法律知识,使自身权益免受侵害。
(四)解决对策:
1)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了解消费者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法律义务。不管是在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中,都会触及到一些法律条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些法律书籍的阅读,能够使我们在生活中更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2)更多关注有关侵权的案例,学习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收看《今日说法》节目,浏览中国消费网,阅读《中国消费者报》等途径了解案例。对那些事件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避免自身权益免受侵害,.同样也能够使我们在遇到棘手事件时,能够及时想到一切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3)参加一些有关的消费维权活动。
每年的3月15日都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倡导群众一起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能够增强我们的消费维权意识,掌握维权方法。社会和校园中也都存在另外的协会,来帮助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比如说我校的维权学社,它会举行一些活动让同学学到相关的维权知识。
4)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加大宣传,增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堆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普遍较高,但对于法律知识的储蓄却明显不足,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校方应该设立一个与消费为权直接相干的部门。一方面,可以结合法学院或者法学专业的同学在校园开展一些法律知识宣传的活动,帮助大家对相干知识的堆集。
除了校方为此投入一定的劳力,物力外,大学生自身同时需要采纳一些有用的措
施。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消费者,因为其分散性在一样平常经济活动中的个别消费维权的乐成性低,但我们可以经由过程建立一个校园性的,如消费协会的社团组织,结成消费维权的统一战线。经由过程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组织,大学生可以在此文中交流各自在具体消费维权的经验,针对遇到的消费侵权的情况也可以相互提醒。从而提高消费维权乐成率。
(五)结束语
本次关于“大学生维权消费权益保护”的社会调查已经结束了,但在调查中学的却将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精修与糊口。经由过程这次活动,我们接触社会,相识社会,不仅解开了调查之初关于课题在心中存在的疑问,还培养了能力,拓展了自身的知识。调查中,使我们自身慢慢地起头培养自身严谨性,逻辑性,并掌握了部分简略的社会调查方式,在交际和语言抒发的能力也提高了。
作者联系方式:邵敏捷(美术与设计学院09艺术设计3班)手机号码***E-mail:shaominjie.2030@163.com
第五篇:浅议课堂中不良行为的处理
浅议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预防
杨 健
单位: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号: 20091211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不良行为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不良行为预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中遇到各种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迟到或旷课、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或玩弄手机、东张西望、睡觉、讲话、吃零食、甚至是打架、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不分学段、不分课程。一般情况下是高年级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几率相对低年级要高,普通中学学生出现课堂不良行为的几率比重点中学高,男生较女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高,普通任课教师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几率比班主任任教的课堂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会严重干扰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学习效率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不能顺利完成,进而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出色,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缺乏了解,对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和解决预案,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能处置不当,或不能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或与学生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了严重后果,给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留下阴影也导致学生教育存在缺憾。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课堂不良行为呢?
一、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原因。学生不良行为可以简要分为三种类型:突发型、习惯型、预谋型。这三种类型的解决难易是预谋型难于习惯型,习惯型难于突发型,尤其是习惯型和预谋型的解决需要长期的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究其原因,产生的背景原因都有相似之处。
1、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和熏染,明辨是非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抗腐蚀能力差;他们的生理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
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得到同龄人尤其是同学们的认可,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他们重感情,易激动,不能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待人接物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良课堂行为往往是突发的,事前缺乏征兆,往往学生自己冷静下来后能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2、不良行为习惯的长期积累。不良行为最初是偶发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矫正,或长期得不到重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继续产生不良行为,到后来就发展成为屡教不改的恶习,学生在进入中学前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不能在不良行为萌芽的早期就及时有效地矫正,进入中学后矫正就比较困难。比如说:学生迟到,我们发现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不迟到的学生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在这点上也反映出家庭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当学生因为对于课程学习反复遭遇失败,对课程学习丧失信心时,为了逃避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自然就会有不良行为产生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是群体性的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课堂嘈杂,则说明教师的教学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需要立即进行反思和整改;如果是个别现象,则说明学生个体已经跟不上整体的教学,出现了自我放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简单要求其遵守纪律,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不良行为。
4、对任课教师的不接受。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他们好恶分明,兴奋点容易转换。所以常出现中学生疯狂的追星现象,离学生最近的老师也有可能因为言传身教,而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从而在心里接受教师的教学。也会以为一些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够接受老师,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及管理的课堂产生了排斥,甚至出现学生课堂故意捣乱的现象。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比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课堂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小得多。
针对上述的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时间应该是在课前;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应该是在课外;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重在预防,也就是说是预防为主,处理为辅。要主动解决可能产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把它消灭在萌芽,而不是等在课堂上发生了、造成影响了才去解决,二、预防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学生不良行为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在预防过程中教师、家庭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在校内则是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做到:
1、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学生是生活在班集体之中的,班集体的荣誉、舆论、规范、目标等一系列涉及集体利益的因素对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中无形的约束和鞭策。教师要从新生班级开始就注重培养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让集体的荣誉增强每一个人的归属感,集体的要求影响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2、培养师生间深厚的感情,消除疑虑和对立情绪。前面说过学生接受了老师,那么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就会迅速下降,那么怎么样培养师生情感,真正做到学生喜爱老师而不是怕老师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档案、与学生谈心、写信等等措施增加和学生的相互了解,减少各种误会。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实施导师制,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让学生接受喜欢。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争取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3、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高效,教学语言情绪明了、教学气氛张弛有度,在进行活动转换时要求准确,始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不能分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明察秋毫,通过眼神的交流提醒学生,防微杜渐,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要确保做到课堂上不出现群体性不良行为,课堂只可能出现个别不良行为。
4、对于一些有着习惯性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具有一定的宽容心,要积极主动的做工作,还要有些耐心,给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一些时间。
5、学校要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育手段。要确保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按照规章制度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个班级的老师要确保同一个尺度,坚决杜绝尺度不一的现象发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既无需惊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我们积极的预防就能够将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