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日战争的实践报告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最终版]
抗日战争的实践报告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
一、方案介绍
1.实践时间:2015.05
2.实践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实践内容:了解抗战历史、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
4.实践方式:网上查询、书籍、视频、实地了解等
关于抗战历史的调查,设置了实地了解和网上查询、书籍、视频等方式。因为自己去年去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把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景还原。再通过网上、书籍、视频等方式来更全方位牢记当代大学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正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5.实践目的: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让人们更加了解抗战的历史,记住我们被外国势力欺负的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
二、实践过程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
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2)南京大屠杀的过程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因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日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因此,日东京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临时编组为华中方面军的时候,将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即“制令线”)以东。而日军战地指挥官却强烈要求进攻南京,柳川平助的第10军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决定趁中国军队溃退“独断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击”;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动参谋本部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11月下旬,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全面越过“制令线”,分别沿着太湖的南、北两侧开始向常州、湖州进攻。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24日东京大本营废除了“制令线”,并在12月1日下达了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进攻南京的作战开始后不久,疯狂前进的作战部队就把辎重部队远远抛在身后,由于日军原本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后勤准备,部队立即面临着粮食供给中断的严重问题,日本军司令部于是下达了实际是要部队抢劫的“就地征收”命令。日军在抢劫中通常伴随着奸淫妇女的暴行,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军除了杀死受害人,还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于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每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3)实地感想
我是13年的12月有幸去南京,一直以来我都很抵触去南京,可能是大多数国人都有的心理。刚下高铁,呼吸着南京的空气就让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点沉重。见到家人以后把行李丢在了酒店直接就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改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 的凄惨景象。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其实当时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纪念馆,全名还是在门口驻足了几分钟后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庄严的站在纪念馆面前,把那几个大字刻在脑海里,门口是很多的雕塑,人物的神情和动作都那么的真实,还没走进馆里,眼睛就有点湿润了,心里爱国的情怀就油然而生,还夹杂着很多复杂的情绪,说不上来是不是愤恨。眼里映入了几座雕塑——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痛哭着;老人为炸死的男孩闭上他的双眼;少女紧抓住零碎的衣裳,哭着、喊着„„此时这花香之地的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和茁壮的松树上,也照到了路边一块块死难者的灵碑,我俯身观看,每一块镶嵌在草地上的灵碑都记录着日军在南京的一次屠杀的时间地点和死难数目。
之后,我们进入了馆内,之前的复杂情绪被紧张、恐惧包围着我踏着一级级阴暗的阶梯,周围伴随的不是明亮的灯光,而是几盏微弱的烛光,还有一阵阵低沉的音乐随之传来„„走完了阶梯,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映出的一张张笑脸和名字,那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无辜的中国人民啊!那一张张贴在墙上的新闻,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日本人把杀中国人当成一种乐趣”、“日本人活体解剖中国人”、“日本人进行杀中国人比赛”„„这一系列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入我的心里,这些屈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墙上还有一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当时的惨景:几个日本军官手持留着鲜血的长刀,嘴露奸笑地觊觎那些等待死亡的中国人;一些中国人丝毫没想抵抗,只是咬着下唇,眼中饱含着泪水,低着头看着这片泛着鲜血的土地;一些已经被屠杀的中国人民,再也没有能力支撑住躯体了,倒在这片土地上含恨长眠„„在这幅画下还有一个展区,展区中躺着一大片的尸骨,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经历了将近75年,他们已经失去了血肉,只留下这些骸骨„„但这些不仅仅只是骸骨,我觉得它还代表着灵魂,中国人的灵魂!周围走过的人,有的害怕地闭上了眼,不敢看就悄悄走开;有的人轻轻叹了口气,就默默离开了;有的带着愤怒并窃窃私语地走开了„„ 到了纪念馆的“解放展区”,只见几只和平鸽飞在蓝天之上,上面写着: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正在进步,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正在强大着!在走出纪念馆之前,我在捐款箱投了一些钱,仅仅是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我对这些亡者的慰籍和尊敬,更代表着我对中国历史的痛惜和对那些侵华者的憎恨!再往前走,与一块石刻浮雕群相连的是遇难者名录,白色的花岗岩上记录大屠杀中部分死难者名单。死者长已矣,我看到有遇难者的亲人送来的花束在那里,白色的菊花静静地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三十万人不散的冤魂,他们永久地聚集和徘徊于此,日日夜夜,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站在万人坑前面对眼前累累的白骨,思绪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成奔腾的浪花:恐惧、仇恨、屈辱、愤怒、苦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火烧圆明园到潘家峪惨案,再到南京大屠杀,其间有多少血和泪,多少恨与痛自知。一片一片的肃杀场景,一个个裸着身的女人,一颗颗被斩下的人头渗着黑色的血,一声声凄怆的悲鸣,一排排的红色蜡烛模糊视线,变成了血的颜色。这是人类的历史上所记载下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说实在的,我有点畏惧不敢进去,那黑夜般的黑色笼罩在馆内,与室外的光明形成鲜明的对比。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可怖的现场遗址,阴森的尸骨仍然被完整地保留着,黑压压的名字,数也数不清,气也透不过来。我似乎看到了当时的场景,感到胸闷窒息。进入纪念馆后,一种沉重、肃穆的气氛笼罩了我,那用十二国文字书写的“300,000”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刹那间,我脑海中没有别的,只有那沉重的“300,000”。在纪念馆中陈列着的文物和史料,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惨痛的历史,那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那一段历史,那段由于政府软弱无能而导致国民被欺压,被屠杀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性。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无私的保护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和冒着生命危险记录这一惨案实况的记者,在那种危急时刻,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伟大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缅怀。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由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战线,全国的抗日力量才得以凝聚,日军的侵略步伐才得已被阻止,中国的抗日战争才得以胜利,中国才能一步步走上富强之路。在纪念馆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日本老兵对他们所犯罪行的忏悔,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然他们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他们能够对此进行忏悔,这就表示了他们对和平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就像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忏悔,人们并没有因为德国总理的举动而看轻德国,相反,德国总理的举动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人们从中看到了德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看到了德国对生命的尊重。与此相对比,日本右翼势力却在极力抹杀他们的罪行,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心痛?战争是摧毁美好世界的机器,因此,我们反对战争,向往和平。但是,在追求和平,创建和谐世界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记忆越深厚,文化就越深厚。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只会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浅,没有了根,在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更应该直面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让历史只能成为历史!
第二篇:(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重大暴行之一。又称“南京惨案”。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杀害了无辜市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士兵共三十万人以上﹕据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查证的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者﹐共二十八案﹐被害人数达十九万多人﹔日军还普遍地分散进行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者达十五万余具。日军采取的手段极其残忍﹐除枪击外﹐还有砍头﹑剖腹﹑活埋﹑火烧﹑水溺﹑支解四肢﹐等等。(见彩图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40多天屠杀中国人民30余万)
日军除疯狂进行大屠杀外﹐还灭绝人性地奸淫妇女。从幼女到老妇﹐甚至孕妇都难以幸免﹐很多妇女在被蹂躏后又惨遭枪杀﹑刀戳和毁尸。在日军占领南京的一个月中﹐市内就发生了约两万余起强奸妇女的暴行。此外﹐日军所到之处﹐均遭大规模的抢劫﹐使十室九空。抢劫之后﹐纵火焚烧﹐巨火浓烟﹐笼罩全城﹐全市被烧毁的房屋达三分之一以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血腥暴行得到了清算﹐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为了纪念这场震惊世界的惨案﹐1985年﹐南京人民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现场遗址之一的江东门建立了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展厅陈列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图表﹑照片和实物﹐揭示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杀﹑烧﹑淫﹑掠的种种暴行。此外﹐还在其它屠杀现场如燕子矶﹑草鞋峡﹑中山码头﹑汉中门等遗址及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中华门外等处﹐建立了十五块纪念碑。
第三篇:历史事件的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以“南京大屠杀” 为例
历史事件的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
方美玲
(北京教育学院社科系)
一、“南京大屠杀”的教学现状分析
“南京大屠杀”是表现“日寇暴行”的典型历史事件,是中学历史的重要内容。笔者在一次调研中,看到两则学生作业,照录如下:
学生A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当时日本人的真正面目,他们残忍和虚伪,至今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件血案,他们就像魔鬼一般恐怖。
我认为日本人非常可恨,上完了这节课,我对日本非常愤恨,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善念与良心吗?他们总是杀人不眨眼,还否认对我们的屠杀,他们的虚假一定会公诸于世的。”
学生B “日本人将南京大屠杀的矛头指向中国;将他们的暴行视为荣誉;将杀人当作乐趣。如此残忍,把中国人的生命当作儿戏,用各种残忍手段屠杀中国人,然而,没有良知、道德的日本人将这种行为视为荣誉,在日本大肆宣扬。
日本人至今无以悔改,实为不该。”
结合学生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后,头脑中留下的是对“日本人”的仇恨,他们关注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事实(暴行和日本教科书弯曲史实),但未关注施暴主谋和施暴者——以天皇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和以军国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日军,更未挖掘根源——日本军国主义思想。
学生出现的理解偏差原因在哪里呢?不妨从课标、教材和教学等层面作一考察。“课标”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1](p.14)
。它言简意赅地指出“侵华日军”(施暴者)凶恶残暴地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而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施暴主谋)的“侵略本质”决定的。教材、教学落实得如何呢?
各种课标教材均从背景(日军攻陷南京)、内容(日军灭绝人性地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等方面突出日军的凶恶残暴;通过日军杀人比赛的报道揭示日本军方的“耀扬国威”;交待了日本国内至今存在否定战争罪的现状。显然,教材侧重在历史事实层面,未能透过现象揭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教学中,“重历史事实,轻揭示本质”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有的教师给本子目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南京大屠杀。
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驳斥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谬论,培养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归纳日寇暴行,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通过分析日寇暴行的恶果,认识战争反人类的本质。
这一目标对日寇暴行的表现、影响等事实性知识有明确要求,而对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原因则失之空泛。访谈发现,教师没有关注“施暴主谋”和“施暴者”的差异问题。由于教师对“南京大屠杀”蕴含的概念模糊不清,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孤立、表面化处理,致使学生形成“‘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片面认识。
因此,为了提高历史事件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对教材“再创造”,在理解本质上狠下功夫。
二、南京大屠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解析
众所周知,历史事件由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等要素组成。把握历史事件,不仅要了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即理解蕴含于事件之中的概念和原理。从教学角度看,实质是理解“课标”要求,解析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教学的准确、精炼、本质才有保证。
1.教学目标解析
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要求,教学应以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罪行为载体,围绕“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展开。要使学生认识到:
(1)南京大屠杀的施暴主谋是天皇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2)南京大屠杀的施暴者是日军;
(3)日军侵略成性、灭绝人性是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体现。教学中,明确“施暴者”和“施暴主谋”的差异,是“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关键,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内容解析
清晰军国主义的定义和特征、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教育及对外表现(内容、实施和本质),并精选南京大屠杀中侵华日军凶恶残暴的史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
(1)军国主义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定义,《角川日本史辞典》的观点较为典型:军国主义是“将战争及为了战争而加强军事力量放在国民生活中最优先地位,并使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从属于它的意识形态和体制”[2](p.9)。因此,“军国”就是把战争至上作为国策的国家;国家的一切均从属于战争和军事需要;是一套特有的政策、制度、思想和行动方式。这就决定了军国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对外的战争至上(侵略霸权)和对内的军事优先。
(2)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于明治维新后。1873年1月,天皇亲颁《征兵令》,建“皇军”。1878年,设参谋本部,加强天皇对军队的直接统治。1882年,颁布《军人敕谕》,强调“朕为汝等军人之大元帅,故朕赖汝等为股肱,汝等仰朕为首脑”[3](p.145),确立以天皇和国家为重的帝国军人思想和精神素质,实现天皇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19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完备政治体制出台。1885年,设内阁。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天皇主权论”:规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室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p.23):以国家大法的方式确立了报效国家与效忠天皇的一致性。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一整套立宪制度最终形成。天皇制法律化完备。
1890年10月30日,天皇亲颁《教育敕谕》,将“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一旦危机,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作为“朕之忠良臣民”[5](p.84)的标准,要求国民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武士道精神由此扩展至全体国民。
明治政府的这些法律、法令,通过系统化、体制化的军国主义教育,使全体国民“平常要其家庭、学校、兵营里,只受到为天皇献身的教训,而不知有其他”[6](p.155)。
(3)军国主义教育-日军凶恶残暴产生的土壤
两种途径:军队和社会。在军队内,通过义务兵役制和退伍军人团体,在军营内外将国民训练为军国主义军队的成员和预备力量。社会上,从学校(向学校派驻教官实行军训)到家庭、从“在乡军人会”(退伍军人团体)到青年、妇女等团体,形成强大的军国主义教
育网。
主要内容有三:
A.效忠天皇。具体表现为“尚武”、“绝对服从”和推行军事扩张。B.“尚武”和“绝对服从”。“尚武”的核心是“忠”、“勇”。“忠”即忠君;“勇”即为天皇、为国家献身,宣扬这是精神修养的最高表现,追求“死的美学”:玉碎、剖腹。“绝对服从”包括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天皇,个人服从国家。在“上级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熏陶下,成千上万的“军国少年”、“帝国军人”毫无自主性言行:只要上级有令,无论参与侵略战争还是屠杀他国平民,均会主动、“英勇”、不加思考地坚决执行。
C.推行军事扩张。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凸显的经济发展局限性,鼓动国民以维护和寻求民族生存利益为目的,参与推行军事扩张战争。如1927年日本首相在抛出“田中奏折”后,先后提出“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保卫“北部生命线”。“九一八”事变后,松冈洋佑又鼓吹“无满蒙即无日本的生命线”,诱使广大日本贫困农民参加开拓团,到中国东北开荒种地。
军国主义教育的结果:(1)促成了日本全民皆武的局面;(2)造就了日本国民为国捐躯、为天皇效忠的“玉碎”观念,不仅日军顽强好战、宁死不降,而且日本国民也以此为追求(如在开拓团中不断出现杀死妻儿全家“玉碎”);(3)造就了一支侵略成性、没有人性、没有个性的日本军队。在南京大屠杀中,这种灭绝人性被发挥到极致。日本著名作家大冈升平指出,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实质是鼓吹“爱国就到别国去,进行掠夺,屠杀别国人”[5](p.91)。
军国主义教育加剧了日本大和民族的优越感。明治维新之后,一些日本维新派始以西方物质文明为标准,歧视中、朝及亚洲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尤甲午、日俄战争的胜利,使这种优越感快速扩展至一般国民中。许多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甚至两国人同乘一车也感“岂有此理”。它促使日本国民盲目投入战争,非但无侵略的罪责感,反觉拥有“拯救亚洲国家”的正义感:用实际行动帮助亚洲从白人手中解放出来。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肯定侵华战争的正确性,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意识根深蒂固的体现。
(4)侵略成性-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战争至上、侵略霸权是军国主义对外表现的主要内容。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是侵华战争的发动者,也是南京大屠杀的施暴主谋。日军是侵华战争的执行者,也是南京大屠杀的施暴者。发动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被国际社会称为战争罪。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犯了其中的常规战争罪(违反战
争法规与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和反人道罪(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和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南京大屠杀”的教学过程设计
从教学角度看,为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必须通过典型素材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烈,把握南京大屠杀的定义,理解日军灭绝人性的原因,领会“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学生才能领会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才能理解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的必然性,从而认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以及分析和综合、比较、归纳和演绎等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的学习和表述的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问题。
根据上述理解,本子目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1.图片导入
问题1 观察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幅油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油画的画面和标题,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注:反映历史题材的油画是画家对某历史问题的形象再现,故也可作为史料。2.分析概括:什么是南京大屠杀?
问题2 分析下列一组图片和史料,概括什么是南京大屠杀(提示从历史事件的要素角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提示”既为了降底难度,更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概括、表述重要历史事件的思维方法。
过程概述:首先精选一组图片和史料(或视频),明确相应的要求:(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示意图》,特别提醒时间、图例;
(2)播放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提取其中的时间、地点、施暴者;
(3)日本《朝日新闻》关于《日本军队的杀人比赛》报道图片:南京大屠杀的施暴者是日军。
[7](p.68),而且能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解决现实
(4)《池塘中漂浮的尸体》:寓意陆地上的尸体已多得堆放不下;
(5)日本外相广田弘毅的密电中文翻译片段(1938年1月17日自东京发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馆):“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很多是用了极其残暴血腥的手段。抢劫、强奸幼童及其它对平民的残酷暴行,在战争早就停止数星期的区域继续发生”。特别强调对有下划线字词的分析。
(6)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相片及其《南京大屠杀》书影封面,强调清纯可爱的女孩在写完该书后不久因抑郁自杀身亡,说明南京大屠杀至今还在继续杀人。
其次,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定义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对平民及战俘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不仅当时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而且至今还在继续杀人。
3.原因探究
问题3 通过分析下列精选的图片和史料,探究为何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会如此灭绝人性?
从上述“教学内容解析”中精选史料和与之相关的图片。精选的标准:能使学生明确日本军国主义(从定义、特征入手)是造成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凶恶残暴的根本原因;南京大屠杀的施暴主谋和施暴者的区别;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发生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透过现象概括本质的能力。
问题4关注教材关于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探究为何会发生这一扭曲史实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检测学习效果,包括是否已把握日本军国主义概念?是否已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从军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越感的角度)?是否能学以致用,历史与现实结合?
4.课堂小结: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1)概括日本军国主义的定义、表现、特征、本质;
(2)列举侵华日军的其他罪行,如“七三一部队”,以凸显其凶恶残暴;
(3)列举日本发动的其他侵略战争及其暴行,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凸显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成性及凶恶残暴。
5.课后作业:列举(文字、绘画等形式不限)自己了解的反映军国主义凶恶残暴侵略本质的历史事件,并写出简单说明。
设计意图:检测掌握军国主义概念的程度,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
四、结束语
以上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探讨了历史事件的教学理解问题。其要义是:从表面到本质——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揭示其中蕴含的概念和原理;从抽象到具体——用典型的素材外显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抽象概念进行形象描述,使历史事件变得生动鲜活;从孤立到系统——追溯事件的前因后果,认清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层原因。
总之,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实,理解历史概念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挖掘历史知识的价值观资源,使历史知识教学与价值观影响融为一体,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转引自:万峰.有关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的几个问题[J].日本问题.1987,(6).[3] 日.若槻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日.芦部信喜著.高桥和之补订.宪法[M],东京:岩波书店,2002.[5] 转引自:张义素.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5,(4).[6] 日.藤直干.日本的武士道[M].大阪:创元社,1956.[7] 方美玲.历史知识分类和历史教学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8,(7).
第四篇:抗日战争70周年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队长:宋子君
实践队员:付芸 郑安然 梁泽华 史玮明 赵蕾蕾
刘亚男 路翕航 张家桐 沈平韦荣
指导老师:李慧
摘要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引领同学们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学习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情系祖国,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大型寻访活动。我们“电影放映小分队”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从7月中旬持续到9月份,进行了“百部红色电影进社区”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丰富广大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红色经典影片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每周走进两个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放映激励人心的红色经典影片,总播出量达百余部,走访社区将近20个,有京南一品、秀兰尚城、秀兰四季城、东湖印象、复兴苑等大型社区,基本涵盖了保定市四个分区。在中场休息时间我们进行了抗日主题有奖竞答活动和各种小游戏,给大家发放雪糕、定制的抗日主题钥匙扣和小扇子,使社区居民们在纳凉娱乐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活动为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共同完成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预备力量!实践背景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二战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未来,明确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今天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仅是回顾反西斯战争的历史,更要求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关键词
抗战胜利 红色影片 交流调查 社区文化 实践目的
为了引领同学们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学习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思想政治引领,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组织引导广大同学更加踊跃地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7、8月份正值盛夏,昼长夜短,社区活动中心便是居民聚会的好去处。通过暑期在保定市的各个社区进行抗战电影的放映活动,使人们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更加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实践主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铭记历史,缅怀英雄
实践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活动志愿者招募选拔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2).编写活动策划,制定活动章程,准备活动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包括队旗、队服、调查问卷、活动条幅、宣传册等,认真讨论甄选百部爱国主义红色影片。
3).讨论联系合适社区、村庄、企业,租借活动所需的设备,联系学校及有关部门,进行前期活动的宣传及预热。
4).为活动建立现代化宣传平台,利用网站、微信、微博、QQ等媒介,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预热、宣传、记录、总结,发布活动材料、视频等成果。
5).在保定市20个社区进行百部红色影片放映活动并采访社区居民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感想。
6).进行多家媒体视频及报纸宣传,充分达到此活动目的。
详细实践过程
1).活动时间:2015年7月15日--9月3日 2).活动地点:保定市20个社区 具体社区如下:
京南一品 秀兰尚城 秀兰四季城 秀兰锦观城 秀兰城市美地 世纪华庭 钻石嘉园 复兴苑小区 迎宾小区 东湖印象 西苑小区 宜家花园 菊苑小区 Park湾小区 富丽家园 光明小区 阳光水岸 丽景溪城 兴华小区 淮军公所 3).活动成员:宋子君 付芸 郑安然 梁泽华 史玮明 赵蕾蕾 刘亚男 路翕航 张家桐 沈平韦荣 具体分工如下:
①宣传组:负责宣传海报的设计、打印及粘贴。建立微信、微博、QQ等平台进行宣传,为活动预热。
②行动组:负责活动的现场布置,现场清理以及器材的保护。③资料组:负责对社区人员进行采访并记录,撰写并整理采访结果,对活动进行总结。
④联络组:负责联络赞助商、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媒体。联络社区居委会确定放映具体时间,联络媒体进行报道,增强社会影响力。⑤摄影组:负责电影放映及人员采访时的摄像工作,并和资料组的完成活动总结。
⑥财务组:负责记录、管理整个活动的每项收支情况。4).活动过程:
此次“红色经典影片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们进行了细致而充分的准备。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准备完善投影器材,并专门定制了活动宣传背景、条幅、展板和抗日主题活动奖品等活动所需物件。同时,我们与各个社区物业充分沟通交流,赢得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活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红色经典影片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每周走进两个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放映激励人心的红色经典影片,总播出量达百余部,走访社区将近20个,有京南一品、秀兰尚城、秀兰四季城、东湖印象、复兴苑等大型社区,基本涵盖了保定市四个分区。社区居民通过大银幕回顾了党艰苦卓绝的建立历程,在纳凉娱乐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7月25日晚上七点,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京南一品文化广场举行,近300人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我们为现场群众放映了红色经典电影《南京!南京》,即使天气炎热也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在社区中反响热烈。中场休息时间进行了抗日主题有奖竞答活动和各种小游戏,给大家发放雪糕、定制的抗日主题钥匙扣和小扇子,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现场十分活跃。图为本次活动定制的抗日主题小奖品。
活动结束后,我们电影放映小分队和京南一品物业人员进行了合影,共同庆祝此次活动在京南一品的成功举办,为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献礼。
接下来,我们陆续为其他社区放映红色影片,不仅有保定本土小英雄题材的经典电影《小兵张嘎》、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抗日影片《举起手来》,还有带有沉重抗日气息的《紫日》等电影„„这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优秀电影通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精彩故事,昭示着华夏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革命理想和建设祖国的热情,阐发着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和社区居民的交流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群众对于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大日子的喜悦与庆祝,同时对于当下青少年充斥在网络世界中减少了外出活动,相比于历史剧更钟爱于韩剧和游戏这一严重现象也充满了担忧。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放映露天电影和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爱国情怀,铭记历史,缅怀英雄。
在后期总结中,我们从学校、社会、国家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剖析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主动、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历史课”,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学习,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老一辈党员和群众的鱼水之情,激发广大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为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共同完成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预备力量!实践成果
制作实践过程的PPT以及视频展示; 新闻报道:
1).保定电视台一套8月25日新闻联播播出;
2).燕赵都市报(冀中版)于9月1日在第六版进行刊登;
3).河北新闻网于9月1日对此活动进行报道;
4).保定晚报于9月7日在第九版进行报道;
5).河北工人报、唐尧网对此活动进行报道。
活动意义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着“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旨,本次活动通过追寻抗战足迹,开展抗战遗址学习调研、红色精神弘扬传承、红色影片放映等一系列活动,寻访最真实的历史,树立最纯洁的历史观,直接与历史对话,从那些模糊斑驳的战争遗迹中,从垂垂老矣的民族英雄们的身上去找寻那些被我们遗失了的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主动、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历史课”,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引领我们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学习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组织引导广大同学更加踊跃地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第五篇: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
1.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个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案例;
学习了袁志勇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根基。要想写好作文,避免学生写流水账的作文,练习写一句话是特别关键的。如何把一句话写具体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创设情境
1、例句:阳光照耀着土地。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具体,如何把这个句子写具体呢?
生:思考。(老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师:什么时候的阳光? 生:清晨的阳光。生:中午的阳光。师:说的真好!师:怎么样的照耀? 生:柔和地照耀。生:强烈地照耀。师:你们真会用词!师:什么样的土地呢? 生:一望无边的土地。生:辽阔的土地。
师:老师想到了无边无际的土地,我们想到的土地多么辽阔呀!
师:谁来把例句说具体?
生:我来说:“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照耀着一望无边的土地。” 生:老师,我也来说:“ 中午的阳光强烈地照耀着辽阔的土地。”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这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师:总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扩写句子的方法就能把句子写的更生动、更具体!同学们,我们要想把每句写具体,就必须先把句子的每个成分前加上合适的词语,然后连接成前后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句话,这样句子就具体多了。看来,把句子写具体也很容易?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围绕一句话写好一段话”。写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用上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同学们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段话写具体了。
2、例句:我照看小兔很周到。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并说理由。
生:某某同学读得好,因为他突出了“周到”这个词语。
师:说的真棒!,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想让听的人对你写的作文感兴趣,“读”好也特别关键。
[提醒学生读出感情,为后面评讲作文做铺垫。]
2.师:谁能说一句话来表现我看小兔很周到,但句子里又不能有“我照看小兔很周到!”这一句。
师:我提供一个词“每天放学”,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我照看小兔周到的句子吗? 生: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
师:你真会写!你还有那些照顾小兔的经历呢?
生: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
师:你照看小兔那么细心呀!小兔一定和你的关系特别亲密吧,你呢说说吗?
生: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我照看小兔很周到。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老师真为你高兴,你不仅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朋友,还会写这样一段好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说清楚,在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就会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了。你们看,写作文也很容易吧!
2.请从《青蛙写诗》《军神》《莫高窟》这三篇课文中任选一个段落,解析这个语段,介绍你准备教什么、怎么教。
学习了刘春永老师的教学视频以后,我知道了教学中要教常规所教,教课文解析,只有明白作者在课文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意图又是什么。就以《军神》第一小节为例子,来浅谈我对刘老师的观点的理解。理解这一小节教什么,怎么教,意图又是什么。学习《军神》第1节。
出示:“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我们来读这句话。
师:这里有个词,(出示不悦)一起读(生:)“不悦” 师:什么叫不悦?—— 生:不高兴、不开心。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不悦呢?读读第1小节。生:因为刘伯承说自己叫刘大川,是邮递员,师:说的对,刘伯承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欺骗了沃克医生。军人是很正直的,但是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呢?老师查了一段资料,谁来读一读?
“ 1916年,刘伯承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的眼睛受了伤,到沃克先生的诊所里去治疗。当时周围都是反动军阀的统治,他要去看病,反动军阀袁世凯当然不答应,看见了会被他杀头的。” 师:并且还会给沃克医生带来麻烦,因此刘伯承隐瞒自己的身份。同学们明白了吗?然而,沃克医生一眼就看出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军人,就有点不高兴。师:谁来读沃克医生的话。
生:“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生气地,不高兴的,谁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生:(不高兴的语气)“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师:读的好!
师: 这么重的伤势,伤势多么严重呢?谁来读这段话? 出示资料: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手上沾满了血, 钻心的疼痛让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纂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师:刘伯承的眼睛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他的眼珠都掉下来了
师:对,眼睛已经从眼窝里掉出来了,多么严重。
师:联系课文刘伯承走进诊所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一为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勇敢。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坚强。生:我认为他非常的镇定。
师:谁来以镇定的语气读这句话:“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生:(镇定的语气)读:“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师:我感觉到了刘伯承的镇定、从容。
师:刘伯承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