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

时间:2019-05-14 16: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

第一篇: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里趋向。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影响下,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爱护和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一、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常常把一些探究性活动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做,依葫芦画瓢;或者把多个学生操作活动减缩为一个,甚至整节课学生根本不用动手,尽管听老师讲就行了,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非常少。

究其原因,有的是教师嫌麻烦,怕一旦开展学生操作实验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讲一讲效果好;有的是教师本身的实验操作技能较低,不能较好的设计有效的活动过程,或怕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混乱场面而难以控制。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新的科学课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具有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的特点,提供的背景和空间很广阔,教学内容开放程度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尤其是探究活动的教学带来困难,不少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在这些情况下,教师总是在不知不觉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自由,把一些想“脱轨”的学生扳回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很显然,这与“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

三、立足实际,在探究活动中促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科学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活动过程,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过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敢于放开;②、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要只是做简单的说教;③、要给学生创设多种机会,能使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④、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其创新精神。《它们吸水吗》这一课,是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并通过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探究的结果,实践性非常强。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由学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完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恰当的方法展开探究,整个探究活动教师仅做适当的引导,不要包办。关于探究纸的吸水性,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探究方法,有的用吸管向不同的纸上滴上一滴,有的把不同的纸剪成同宽的纸条,然后同时将一端浸入水中,然后观察水的渗透快慢,来判断其吸水性如何。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研究方式,从中发现具有创新性的操作,并予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创新的欲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教育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在探究纸的特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学生就会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研究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光滑成度等特征入手,在多人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出最佳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每一小组的意见,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或不合理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注意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也可以说,合作、交流的关键在于既要合作,又要交流,因此合作中要有分工。如我在组织学生探究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首先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然后由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有的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有的负责时间,有的做记录,等等,最后由全组成员参与对记录结果的分析。探究活动的成功是以分工合作为前提的,要想使探究活动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必须杜绝实际操作仅有一人或几人来完成,而其他人则只是作为围观者的现象。

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科学教材的编写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开放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要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见解,又要反省自己的看法,能运用多种方案解决问题。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科学探究是无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适当向课外延伸,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可以合理开发家长的知识资源,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活动,如观察饲养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月相的变化等。在学习“天气”一单元时,可带领学生走向室外,在大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5、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点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采用科学正确的探究方法,是否主动参与,是否能正确搜集、整理信息等等,教师都要予以恰当的评价。我在教学“天气”时要求学生课外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对那些记录全面、坚持天天记录的学生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科学创新的主人。

第二篇:质量是一种意识[范文]

质量是一种意识

质量是什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抽象,难懂,但定义了质量的概念。

在我们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一些现象:同样的装置,同样的配方,同样的作业环境,生产出的产品经检测质量却差异较大,重复性差。我认为,除客观因素影响外,主要还是操作者意识不强,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细致,所以存在着因人而异,因认真程度而异。

质量是一种意识,就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产品的质量其实是掌握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不仅要行动,关键要“心动”。把握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以严格执行工艺指标,操作规程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操作方法,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种意识,就是要发动全员参加。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过程的上下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要倡导团结合作,增强内部凝聚力,忘我奉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力求操作者技术过硬。让全员都深刻地认识到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每个人。

质量是一种意识,就是要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为什么结果不理想?安全生产,质量控制都是如此,归根结底是对每项工作做不到位,总是差那么1%,所以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没有真正体会到,“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的含义。

笔者有过与法国开车小组一个多月的工作协作,感触颇深。他们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计划第一、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从系统的吹扫,气密性试验到最后的投料生产,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绝不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和疑问。记得在对聚合杀死剂系统做气密性试验时,要求系统压力24小时内下降小于0.02%,该条件要求的非常苛刻。因我们在执行时,比较随意,想投机取巧,试了7天7夜仍然不过关,法国开车小组一直说“No”。我们只能从头再来,认真测试每个环节,最终合格。在清洗系统,助剂制备等环节也反映出我们马虎随意,执行不细致等问题,都被其一一指出,生产后期我们也渐渐适应了对方的工作方式。在正式投料生产后,未出现泄漏,阀门打不开等低级错误,保证了投料一次成功。回过头来反思,法国开车小组的工作态度,在每次的部署工作和小组会上,他们很少把注意安全,注意质量等要求挂在嘴边,但在执行过程中,做到了认真,一丝不苟,百分之百的执行。这就要求我们的操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是一种意识,要提高到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上来。一个企业无论他的产品广告有多么漂亮,包装有多么华丽,如果没有质量作保证,这个企业的生命将是短暂的,因为他没有质量和信誉奉献给消费者和顾客,消费者自然就会放弃,企业将无法生。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树立企业的信誉,赢得社会,赢得市场,赢得生存。质量与员工的利益也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发展了,产品畅销了,利润自然就有了,为员工提供福利才有可能。

质量是一种意识,就是要不断创新,要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市场。把质量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糊树脂产品曾经就提出并实施过内控指标,按下游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投料配方,力争做到一个下游行业一个配方,加强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总之,质量是企业的未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提高企业质量全员的质量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创新是一种永恒

寻找中国式创新路径:大赌大赢、大舍大得

有两个人到郊外去旅游,忽然听到野兽的嚎叫。情急之中,一个人赶快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成运动鞋想跑。另一个人不解,就问:“野兽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

换鞋的人答道,“我不需要比野兽跑得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说完那人登上跑鞋就一溜烟跑了。第二个人不慌不忙,也蹲在地上把鞋脱了,爬到树上去。野兽不会爬树,吃不着树上的人,就往前追,把换运动鞋的人一口吃了。“对手来了,硬拼是不行的,惟有创新才能求生。”

讲这话的人是经济学家厉以宁,场合是在11月28日召开的2004年中国企业创新年会。发起这次会议的主角是11家中国企业,他们不想在老路上狂奔丧命,希望找到各自“上树”的办法。

会上,这11家企业——方正集团、TCL集团、科隆集团、京东方集团、UT斯达康公司、东盛集团、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东方集团、物美集团、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宣言》(见链接)

中国企业“群狼”第一次齐声吼道,“第三次创新浪潮已经悄然来临”。“大赌大赢、大舍大得” 中国企业创新的聚焦原则

太阳的能量比一束激光不知大多少倍,却不能穿透一张纸,而激光却可以穿透一块钢板,这就是聚焦的作用。

华为《基本法》第23条指出: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

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自述成功经验:“我们把代理销售取得的点滴利润几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换机上,利用压强原理形成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和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投入到交换机的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韩国三星被很多中国企业视为偶像,三星对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追求令中国企业推崇。但是三星每年的研发投入折合人民币超过200亿元,却并不是中国企业能够学习的。以2004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第一的海尔为例,研发投入38.5亿元;第二名的联想,研发投入11.5亿元人民币;第三名的TCL,研发投入12.9亿元。研发投入的不足,使得中国企业更应该坚持压强原理,集中力量取得核心技术突破。

核心突破一旦形成,收益巨大。以方正为例,王选1975年发明了激光照排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这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方正集团提供了十几亿元利润,奠定了方正的软件产业。至今,方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仍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海外华文90%以上的市场,中文照排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长江商学院曾鸣强调,中国企业要在第三次创新浪潮中脱颖而出,必须敢于接受“大赌大赢、大舍大得”的观念。

曾鸣认为,成功的战略在初期一定会带有大赌的味道,大赌大赢指的是制定明确的差异化战略,选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全力投入。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追逐外在的机会,才是企业的领先之道。这种建立在敏锐的战略观基础上的大赌,既不同于中国企业传统的拍脑袋式的盲目冒险,也不同于打着规避风险的名义四面出击。“不讲理”与“要讲理” 中国企业创新的导向原则

索尼公司的便携式随身听(WALKMAN)曾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消费品发明之一,随身听引发的销售热潮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

便携式随身听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索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研究,把随身听缩到更小,当时由高条静雄负责这项工作。他向研发部门提出的目标是把随身听缩小到

磁带盒大小。面对这一艰巨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作了许多尝试,最后无奈地对高条先生说:“随身听里已经没有一点点空间了,再也没法缩小了。”

高条先生回忆:“我知道如果讲道理的话,我是说不过这些研究人员的,我只能采取一种不太讲理的方式来说服他们。我问他们,真的一点空间都没有了﹖他们说真的再没有一点点空间了。于是我就拿来一桶水,对他们说,我把随身听放到水桶里,如果没有气泡冒出来,说明确实没有任何空间了,但如果有气泡出来,说明里面还有空间。当然,肯定是有气泡冒出来的了,于是这些研究人员只好承认里面还有空间,不得不再绞尽脑汁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了像磁带盒一样大小的随身听。”

高条的“不讲理”可谓是企业创新中的一个经典。不讲理的创意固然精彩,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更重要的创新之道还是讲“理”。这个“理”,就是创造和满足顾客需求,一切创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东盛科技董事长郭家学说,东盛“白加黑”感冒药的创新过程就是“讲理”的结果。在白加黑上市之前,市场上有几十种感冒药,但是基本上都含有抗过敏的药,它的负作用就是产生嗜睡的症状,服药后整天昏昏欲睡。东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发现一大批日常需要工作的人群需要不让人瞌睡的药。把握这个需求,白加黑应运而生,取得了极大的市场突破。郭家学自称,白加黑今年销售额大约能达到5亿元。UT斯达康CEO,一脸大胡子的吴鹰,在不同的场合都鼓吹过“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听起来很时髦,实际上它其中隐藏的创新之道还是迎合市场需求这条根本原则。小灵通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项并不先进的技术,因为迎合消费者对低价格的需求,最终成就了中国通讯产品史上的一个传奇。与其说是“颠覆性技术”,不如说是“颠覆市场型创新”。

合资合作 收购整合 中国企业创新的借力原则

1993年成立,一直默默无闻,终因收购韩国企业而一鸣惊人的京东方集团,在技术方面也颇具优势,是国内惟一一家具有TFT-LCD研发、设计及制造技术的企业,多项技术世界领先。

京东方如何取得成功?董事长王东升认为,当企业实力较弱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借助外力搞创新。

京东方的借力通过两条渠道进行,一是引进外资-消化技术-提升管理-积累实力,2002年前许多年,京东方就通过合资,一直在学习最新的技术;二是“境外收购-海外融资-国内建设-带动配套”,2003年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TFT-LCD业务,拥有了TFT-LCD的核心研发制造技术。

通过购买而不是自主研发获取技术,能够赢得创新的时间。方正集团展示了一系列以技术为目标的并购。比如2001年12月,方正集团出资3000万元与连宇通讯成立合资公司,持股15%,目标正是LAS-CDMA这项“原创核心技术”。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总结方正四大创新方式:自主研发的原创性技术、资本换技术的架构性创新、购并式的产业链高端延伸、平台整合创造新产业链。事实上,后三种方式都属于借力型创新。

经济学家张维迎强调,借力未必是简单的事。通过并购获取技术,实际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具备“网络能力”,能够去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能力。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相关链接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宣言

发起方:方正集团、TCL集团、科隆集团、京东方集团、UT斯达康公司、东盛集团、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东方集团、物美集团、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企业必须增长。企业要通过盈利性的增长,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企业的一大使命。

企业最可怕的挑战是——停滞点,很多曾经成功的企业逐渐丧失了领导地位,而一些创新型企业,颠覆了原有的行业霸主,并取而代之。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能够创

造新增长。

中国企业正在占据一个交汇点。中国市场规则的巨大改变,全球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新挑战与新规则前,企业惟有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新价值,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机会。

创新有可能犯错误,但不创新可能死亡。

回眸新中国55年历程,中国已经经历过两次创新浪潮。

第一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国家是此次创新浪潮的主体。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后,以“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为特征,企业成为此次创新浪潮的主体。以市场换技术方式的全面引进,中国企业走捷径,缩短了技术与能力的差距,但并未真正获取自主开发原创性技术的创新能力。

现在,以中国加入WTO为大背景,借助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中国企业悄悄开始了第三次创新浪潮。

这次浪潮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获取了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充分利用全球开放市场的条件,通过掌握“构架性”软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快速进入产业分工的高增加值环节。

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经济转轨国家,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市场。

中国企业的成长,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一批优秀企业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在创新驱动阶段,中国企业在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状态下,可以凭借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

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行销和服务于全球市场。

同时,在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共性技术和产业生态支持下,中国企业通过能力积累最终实现原创性技术创新。

也就在三五年内,中国必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再多一些时间,中国必将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多变时代,正处于一个巨变世界。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幻中,中国企业能够与时代俱进,能够与世界俱进。因为创新能把一种潜能变成一种优势。创新是一种永恒,不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世界在变,创新不变!(作者:谢扬林)

第四篇:创新是一种纵深的能力

创新是一种纵深的能力

关键字: 创新企业创新

创新是一种纵深的能力

为了鼓励创新,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公司需要激发员工的思想、热情和责任感。

我们必须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让创新超越一种特定的模式或结构,让创新不再只是一个短暂的项目,让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纵深的能力。

在跳跃式变化的当今世界,没有不断的创新就无法保持成长的连续性。我们的一项调查发现90%以上的大公司都热衷于创新,他们的高层领导在报告或演讲中都再三强调创新是企业纵深的能力。但是当我们让这些公司的员工描述自己公司的创新体系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答得出来。我们问他们:“创新是口头功夫还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他们中绝大多数回答:“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没有看见实际行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语言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呢?其中一个解释就是高层领导只是把创新挂在嘴上,根本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另一个解释就是高层领导没有为企业建立一个清晰和健全的创新模式,因为他们不知道创新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也就无从知道如何建立创新模式。

任何企业要想让创新成为企业纵深的能力,都将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大多数公司的创新观点都非常狭隘,通常只是集中在产品和服务上,但创新的观点不仅仅限于此;第二,大多数公司花费在优化现有模式上的精力比花费在发掘应有的模式上的精力要多得多,因此,我们需要在员工中培养为企业的未来探寻最合适模式的意识。

大创新的视野

人们通常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产品——不是定价、不是销售、不是广告、也不是配送。吉列公司的创新就典型地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吉列剃须刀过去是单个刀片,后来变成两个刀片,现在又发展成三个刀片了。这代表了最典型的创新观点:产品创新。这样的创新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增加一个刀片并没有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产生本质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狭隘的创新观点不利于开拓新市场和创造新财富。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只有彻底和本质性的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实现巨大的利润增长(请参见附文“面对现实”)。

为了开拓新市场和创造新财富,管理者们开始以整个企业为背景思考创新。一个商业概念或商业模式就是一个确定企业如何创造、传递和汲取利润的框架。许多创新先锋们不仅仅对现有的商业概念进行小小的调整,他们往往彻底地改变旧模式,以打破传统的方式来创造全新模式。比如,戴尔发明了新的商业模式,星巴克也建立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之上,还有沃尔玛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创建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改变技术、人口统计学和 消费者习惯来开拓新的财富渠道,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从一种全面创新的视角来思考整个商业概念。实际上,也很少有经理能够详细描述出自己公司现有的商业概念,你可以吗?尝试用这种提问的方法来测试你企业的各个方面发展是否协调一致:你如何定义你所服务的市场?你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你是如何进入市场的?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如何把公司整合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大多数经理都很难清晰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很少把这些因素看成是可以改变公司命运的关键问题。他们信奉着自己的那套从不动摇也不容质疑的金科玉律,从而扼杀了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建立在这样的认知上的:商业概念需要经常接受审视和质疑。拒绝对新的商业概念进行实验的公司只会墨守成规,从而扼杀创新。那些想采取实际行动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创新时,一定要把创新看成一个系统的纵深能力问题,它需要你投入精力、时间、金钱

和坚韧不拔的信念,同时它也能为你的企业带来其它能力的挑战,比如质量、客户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管理者们需要意识到一个公司最重要的长期问题不是你是什么,而是你要变成什么。这就给我们带来第二个核心挑战:培养员工为企业的将来探寻最合适模式的意识。让员工成为企业未来愿景的支持者

大多数企业对现在都有强烈的意识,但是对企业的未来的意识就非常薄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许多曾经改变过公司发展方向的革新家们交谈过,比如ibm的约翰·帕特里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尽管公司的体系并不利于创新,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而且,大多数革新家们把这种不利于创新的体系看成企业生活中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

有人说:“尽管我们的体系有问题,我们依然可以每天把产品卖出去,尽管我们的体系有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每个月按时发工资。”我们认为这样的企业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大多数公司能够理解产品开发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会为产品创新确立一个定位和制订一个计划。研究与开发就意味着创新,比如宝洁发明新一代的清洁剂,吉列为剃须刀加上了刀片等等。尽管在某一个特定的部件上进行创新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悲剧就在于你的创新只是集中在一个十分狭小的领域。一旦创新的任务被分派到某个具体的部门或领域,那么,企业里的其他人可能都这么想:“我不必费尽脑筋去思考创新的方式,我只要每天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来决定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多企业的创新都已经超越了研发领域,为创新建立了专门的体系,诸如一个培育创新的方案或一个新的风险决定,不幸的是,核心业务通常远离创新,好像在核心业务上创新是不可能甚至是很危险的事情;而在另外一些企业中,真正的商业创新成为每5年一次的特定项目:请几个咨询专家、搞一些独特观点、创造出几个新产品。这些方法依然存在着把创新局限在狭小范围和领域的危险。

彻底和本质性的创新来自企业员工的一种同生死共命运的集体使命感,管理者需要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想象力并教会他们如何掌握非同寻常的机遇。新的发展方向不是依靠几个公司的元老聚在一起商量出来的,企业需要多元化的战略方法。高级管理者要扮演编辑的角色,也就是说,高级管理者不再是战略的策划者,应该像编辑那样在员工中广泛收集创意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因为在最富创意的公司,创意往往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

五年前我们在诺基亚公司所从事的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诺基亚,我们让几百名员工想象一下公司的未来,比如:我们还可以满足顾客的哪些新要求?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才能运用到不同的方面?我们如何改变这个行业的经济规律?于是我们收集到几百个观点,这时,高级管理者真正要做的工作不是创造什么新思想,而是认真思考每个观点,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基本主题,然后再为公司确定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在研究过所有的观点之后,他们总结出3个主题。有许多观点围绕着第一个基本问题:如何使手机更便于人们使用,更有趣,有更好的、色彩更丰富的界面——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如何使科技更人性化。

第二个主题是围绕一些完全不同的观点——对产品的期望已经超出了手机的概念,希望它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成为你个人的延伸。比如,手机可以当成信用卡使用;你只要走向自动售货机,在手机上输入代码,你就可以拿到一瓶汽水;或者和存储管理服务(sms)结合充当安全设备和交流工具;还可以提供短信服务。第三个主题就是把手机和基于网络的软件和硬件整合在一起开发新业务。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诺基亚可以和网络运营商at&t或者vodaphone合作,把手机和决定手机提供的服务的软件、网络硬件打包卖给他们,为顾客提供完美无缺的服务。

总结员工提出的所有观点,我们得到了一个简单的三维战略结构:人性化科技、完美无缺的服务,虚拟化的多功能服务。在过去的6年里,诺基亚就沿着这3条轨迹进行创新。到目前为止,诺基亚的员工们使手机变得超乎想象,他们在上述的3个方面都做得比其它生产商优秀。

激发员工创新的热情

为了鼓励创新,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公司需要激发员工的思想、热情和责任感。我们必须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让创新超越一种特定的模式或结构,让创新不再只是一个短暂的项目,让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纵深的能力。

我们建议客户的第一个方法是让他们的部门经理们把员工工作时间的2%~5%安排在企业的根本性创新上,这是大多数企业奉行的创新原则。

第二个方法就是为创新思想提供一个市场。在美国硅谷,一个持有创新想法的创业家,会有很多不同的风险资本家纷纷找到他,希望为他的企业投资。

在大多数公司内部,如果员工有一个新点子,一般只有顶头上司一个人可以倾听你的观点,这是由公司的管理制度决定的,或者公司有一个创新孵化体制,你可以向它求助。但是在更大的世界里,有一个市场是为创新思想而存在的,有点子的人们可以到那里去释放和成就自己的点子。在公司内部创造市场的一个途径就是对那些有100,000美元以上预算的人表达你的创新点子(在大公司里有很多人有100,000美元以上的预算):“你可以把你预算的0.5%、1%或3%用来投资,这样,每年你都可以成为公司里你感兴趣的项目的完美投资者。”当然,在较小的投资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会扼杀你的创造力,有时甚至只为了一个产品原型,你也要花费一个月和项目组的5名成员交谈以激发他们的灵感。为创新点子创造一个市场虽然不能完全卸掉这个负担,但是肯定能大大减轻负担。

与我们合作过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始改变资金预算方法,从而为创新点子创造一个真正的市场。这个公司每年大约有10亿美元的预算,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向所有的部门经理传达了公司的决定:未来5年里,公司将从资金预算中再拿出10%用于企业根本性创新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不等同于冒险,它意味着突破传统,为顾客期望和产业经济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实际上企业是在向部门经理传达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能介绍引进这样的项目,我们将逐渐减少你的资金预算,因为华尔街知道这是一个创造新财富的新方法。”公司已经意识到90年代一去不复返,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附录:

面对现实

现在的公司正在认真讨论这个事实:他们在90年代为了带动股价上扬和增加利润而采用的战略和和管理手段大势已去。过去5年里支撑股票市场的各种力量不仅是史无前例的,而且也是不可重复的。

1.科技浪潮已经成为不会重来的记忆。1990年,美国公司的资金预算19%用于 信息技术(it),2000年,资金预算的59%用于 信息技术,换句话说,it上的投资翻了三番,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出现。高科技繁荣的时代已经结束。

2.成本削减已经到了极限。我们有统计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不等于说公司就可以完全松懈,成本削减依然很重要。如果不付出实质性的努力,要实现10年前那样的大规模的成本削减是非常困难的。

3.90年代出现的并购浪潮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能长期存在的。90年代初期,每年大约有5亿美元的并购,1999年全球大约有3万亿美元的并购,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3.5万亿美元。90年代末期很多ceo备受推崇,比如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他们以疯狂的收购为自己建立了丰功伟绩。比如,通用电气疯狂地收购了几百家公司,然后削减成本。如果美国的并购步伐继续保持2000年的势头,那么到2007年就会只剩下一个公司了。现在美国有40,000名投资银行家失业,欧洲有25,000名投资银行家失业。

4.市盈率依然很高。我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公司平均的市盈率在过去10年里从15上升到30。平均市盈率不可能再翻一番,却极有可能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因为在过去65年里,这个数据一直在15:1和16:1之间徘徊。有一个事实不容

我们忽视:未来的很多年里,我们将在股票市场上举步维艰。

5.90年代的所有乐趣和游戏都已经荡然无存。很多公司使用股票回购的办法来提高股价,但是迟早这个公司要达到回购的数量限制。正像我所看到的,所有创造性的会计方法现在已经都逐步消失,现在的审核程序越来越多,玩数字游戏的空间越来越小。

总而言之,很多公司使用的几乎所有手段都已经达到了它们的自然极限,股票市场的繁荣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你不要再指望市盈率升高,成本的削减也已经达到了极致。用合法途径比如:创造性的会计方法、并购、股票回购等来创造真正成长的假象已经不可能了。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那么你的工具包里还剩下什么实现持续成长的工具呢?那就是真正的创新。

第五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1主要特征

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意识有主动性和被动性两大类。(来源杨远锋)

新颖性

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

历史性

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

差异性

各人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环境氛围、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因素对创新意识的产生起到重大影响作用。而这类因素也是因人而异,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2内涵

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

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他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控求新奇事物的种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

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创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门应以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

3意识

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

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4作用

第一,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

第二,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创新意识会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这是创新发展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意识的扩展,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第三,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

下载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遇是给予发现问题的人

    机遇是给予发现问题的人 我已走过了将近四十个春秋,对生活和人生也有很多感慨,也许我的体会有点肤浅,但有一句话常在心头:时刻准备着,发现新问题。 我坚信,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而且是一种统一的意识,是一种能够区别其他企业而特有的标志性的统一的意识,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统一的标志性的意......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内容目标: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

    守正创新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精选合集)

    新中国70年的实践表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历届领导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安全发展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工作态度(优秀范文5篇)

    安全发展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工作态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仪表工段的徐永宝。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一片繁荣景象。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

    所谓多元评价是老师的一种必要意识(本站推荐)

    所谓多元评价是老师的一种必要意识。它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甚至反映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多元化评价的主要方法,陈莉老师提出:1.自我评价法;2.同伴互评......

    安全发展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工作态度演讲稿[合集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仪表工段的徐永宝。激情六月、阳光灿烂,一片繁荣景象。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