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8
标 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同学之间》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阿依夏木古丽
所属班级:小学思品6班(哈密)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鲁能希望学校 创建时间:
2010-12-15 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与同伴相处的烦恼。2.学生秋游活动中的录像片段。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绿林寨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秋游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师:你与同学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有的学生说包背不动,有同学帮他背;有的学生说自己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好多同学争着搀扶她……)师: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学生犹豫了一下,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人说登山时有人打了她一下;有人说别人不肯跟她一起拍照片;有人说有的同学借水喝,把水喝光了……)
师: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学生纷纷拿出照片,在小组内给大家欣赏,做介绍。人人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感受到友好相处的乐趣。)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学生讲起小伙伴之间的故事滔滔不绝。他们有的说起自己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有的说起生病时同学探望的事;有的回忆起过生日时,好多小伙伴共同庆祝的美好时光……)(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同学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学生有的表示愿意;有的不太愿意,觉得有的同学表现不好,把自己的东西弄坏了;有的同学说想和别人交朋友,可是怕别人不愿意。)师: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因为朋友多办法多;朋友多,在一起玩有意思;没有朋友太孤单。)师:(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同学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之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同学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学生纷纷举手,都想说一说。)师:看来你们真的找到好的方法了。这样吧,你们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同学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知识创造财富。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第二篇:课标心得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中王小学 卫荞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17.11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中王小学 卫荞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17.9
第三篇:对标管理工作考核
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考核情况
泰和煤化工公司对标管理工作目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进入了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了更好的开展对表管理工作,发现对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综合办公室对各部门对表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与追踪。现在将减产情况做各总结。
一、对标管理考核表的填写情况。公司各部门、各车间员工基本都能够认真填写对标管理考核表,只有个别人员未在检查时填写对标管理考核表,一个班未按要求将已填写完好的对标管理考核表悬挂公示。我们公司中存在一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他们由于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填写考核表,希望所在班组、车间、部门的负责人和成员,发扬相互帮助的美德,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完成对标管理考核表的填写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将对表管理考核表公示于办公室、车间的显著位置,时刻以表督促自己、要求自己,完成考核表上的内容,做好本职工作。
二、对标管理考核表内容的填写情况。通过这两周对表管理的检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员工对于对标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较为准确。但还存在一些员工未搞清楚何谓“对标管理”?公司董事长张庆在泰和简报《对标管理活动专刊》中对对标管理做了如下解释:“对标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对标,追标,达标,创标四个结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立标,(二)对标,(三)达标,(四)创标。”通过张总的这段话,我们大家很清楚对标管理的第一步是立标。这个“标”如何树立?不是瞎编乱造,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认认真真从
自己的业务能力、从生产设备的实际出发来发现标杆,并以此树立标杆。但我们有很多员工从未去过天元公司,也没有认真调查过天元公司相应岗位、部门的情况,就以天元公司为标杆。请问:这样树立的标杆,进行的对标管理意义何在?更有甚者,根本没有树立标杆,这是对对标管理缺乏认识的表现,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在这里建议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对标管理的知识,尤其是中级领导层,你们不仅自身要开展对标管理工作,还有帮助、监督基层人员开展队标活动。希望大家树立标杆时,从我们自身出发,树立切合我们实际的标杆,切勿使对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走上假大空的道路!
三。、对标管理考核的情况。公司董事长在公司对标管理分析专题会议上提出:我们的对标工作先从情节卫生做起,本次考核检查的一个重点就放在了清洁卫生的情况上。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我想大家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也发现,我们的厂容厂貌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车间内的机器设备都焕然一新。尤其是备煤车间办公室经过修整和打扫,让身处其中的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焦化车间的李磊冒着酷暑认真清扫下水道垃圾,使我们看到我们泰和人努力美化公司的劲头,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泰和公司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会越来越美丽。
广大职工指定的考核内容基本都已经达到自己树立的标杆,但在纪律方面有两点需要注意:
1、定的考核内容过于宽松。如“无重大违反安全生产纪律”,这样的要求对于个人本身是否太低,是否对自己欠缺了些许遵守安全生产纪律的信心;
2、遵守安全生产纪律方面
做得不够好。我们职工是大错不犯,小错呢就不断,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小问题,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
生产部各车间设备与卫生区域的三包机制逐步落实。在上周的检查中,除维修工外,操作工与电工的包机制度已经由各车间负责人制定并下发。请维修车间尽快制定、落实本车间人员的包机的制度。唯一的遗憾之处是,设备与卫生区域的承包人的挂牌还未完成,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总的来说,公司的对标管理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问题与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日子里,公司的全体职工还需认真学习对标管理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快达标、超标、创标,让泰和公司在对标管理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四篇:说课标 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冀教版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专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安排了四部分学习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知识树)
接下来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计内容的认识: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看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是1-3年级,第二学段是4-6年级,第三学段是7-9年级。今天我说的统计是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对比来看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
知识技能
第一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学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标准在表述知识技能这一结果目标时,使用了“经历”这一表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强调了在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时要关注过程。
从第一学段的行为动词“了解”上升为第二学段的“掌握”,体现了目标的逐步深化。
数学思考:
第一学段:能对统计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而且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由此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第二,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三,通过数据分析,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从对比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从第一学段的“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到第二学段中的“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从过程目标到结果目标,同样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问题解决:
第一学段: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学段: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从第一学段的“体验”过程,到第二学段的“经历”过程,再到“尝试”也是从过程到结果的逐步深化。
情感态度
第一学段: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第二学段: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从有“好奇心”,“能参与”到“愿意了解、主动参与”同样体现了目标的逐步深化。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标准在表述学段目标时也体现了层层深入,步步提高的意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下来看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着道理。
其中,为了降低难度,统计部分删除了以下内容:
①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②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③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④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第二学段
1、经历简单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胡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在“统计”这一内容除了将中数、中位数,以及“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删除之外,还有一些内容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也做了调整。主要强调了在收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这是强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设计合适的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感悟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从第一学段的“经历”“了解”“体会”到第二学段的“能”,这种要求的层次性体现了从浅到深的过程,也是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
二、说教材
数学教材是联接“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桥梁。每套教材的编写都会凸显各自的特色,我们来看冀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关注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喜欢数学。
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食物感兴趣的特点,教材采取多种呈现方式,努力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充满情趣。二年级上册统计中,教材设计了“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这个活动,通过“你认为你们班最喜欢哪个节目的人最多”引出调查问题,并通用展示各个儿童节目版面的图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调查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使学习成为快乐生活。数学来源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六年就上册统计中。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如,选择六(1)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啊“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情。
3、呈现多元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标准》前言中的论述,本套教材,在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学习内容及时呈现多元化,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学数学学习的时空由课堂引向整个生活世界,把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保护环境等教育贯彻在数学学习生活中。
六年级上册。教材选择现时世界上的内容,如:用统计图表示中国队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数,预计2050年地球上人口总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传递先是世界信息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统计的意识。
六年级下册,教材选择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丢弃废纸的现象,设计了“调查全班同学仍废纸的情况”这一实际调查活动,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若干张废纸集在一起就可以代替许多棵大树,培养节约和废品回收的自觉性。
接下来看教材的编排体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为:情境引入(引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内化整理)——尝试应用(解决问题)如: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教材出示男女生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读图,说一说了解到的信息。然后提出:从统计图中,你得到哦了那些信息,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整理出“每个图表示什么”,最后的“试一试”是尝试应用解决问题部分,这样编排能够鼓励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内容结构及知识整合 首先我们来看内容结构
正如这棵知识数所呈现,在第一学段我们将要学习的是: 一年级上册按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
一年级下册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直观的统计表等知识,已及根据相应的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体验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会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年级下册,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安排实际生活问题的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和收集,整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
三年级下册,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单平均数。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统计表。
四年级下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六年级上册,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借助集合图分析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认识中位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其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都是反映一个组数据的统计量,理解统计量表示的实际意义,能用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事物,就成为统计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二年级上册,统计生日一课中,老师行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和家长的生日,引导他们关心家人,孝敬父母,然后再带领学生把全体同学的生日整理到单式统计表中,提出“第一月过生日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名”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并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组织学生很地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标准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采取“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你读统计图时,了解到的信息很准确”“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你计算平均数的速度很快”这些以鼓励为主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否定,要采取延时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得以蔓延。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课堂中,学生回答完毕后,“我点评、我纠正、我补充、我挑战”声此起彼伏。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使学生采用更有成效、对学生持续发展更有利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年联欢会准备买水果,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设计购买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如,可以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可以采用全部提案后,同学轮流在自己同意的盒里放积木的方法;等等。必须事先约定,每位同学最多可以同意几项。教师对于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以此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将学生的兴趣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情感资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教师也能从中总结出各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抓住学生爱运动的兴趣,从调查统计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入手,使学生轻松地学会了统计知识,掌握了统计方法。(2)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而产生这样的资源往往来源于个体和集体的智慧。但思考来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想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观察一些特定的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寻求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分析一组数据所具备的特征,并据此而作出合理的推断,等等。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而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中就必然会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内容中,教材出示了2004年“五一”期间五座名山旅游人数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了问题。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充分理解了这幅个性化的统计图中,1个“人”开图标表示1万人,而且还根据每座山旅游人数的多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突出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关统计知识,我就说到这里,通过这次说教材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课标研修心得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开学初,学校下发了新标准,我迫不及待地利用工作之余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特别提出了对书写姿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学习后,我在教学进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4)我深深感受道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