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重点会议及主要运动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
清算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实行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决定以湘鄂粤赣为中心发动秋收起义。三湾改编:1927年,江西永新县,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党支部建在连上。遵义会议:1935年,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长期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土地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抗战,反对片面抗战。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最重要成果是动摇了封建思想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矛头直指北洋军阀。
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京汉铁路大罢工:1923年2月,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终点。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1月,工人运动起点。
省港工人大罢工: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五卅运动:1925年,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广州起义:1927年底,张太雷领导。
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是共产党最早建立起来的革命政府。一二九运动:1935年,共产党组织领导。
针对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北平学生的抗日救亡游行活动。皖南事变:1941年。反映了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完全决裂。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
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方法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国共重庆谈判:1945年,签署《双十协定》。
毛泽东亲赴重庆的首要目的是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一二一血案:1945年,昆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民主党派11个。
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定北京为新中国首都。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团。
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底到1965年初,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联合国第26届会议:1971年10月25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11月11日,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第二篇:2014运动人体科学会议
一.综合类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学术交流
11月
400人
无锡 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学术交流
9月
100人
成都
第3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 5月100人
武汉 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7月
100人
上海
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0月
100人
西安(暂定)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会议学术交流
6月、9月
澳大利亚、奥地利
第15期全国体育场馆建设维护与经营讲习班
继续教育
11月
100人
南京 科学健身指导志愿者培训班
培训
8月、11月300人
昆明、深圳
二.运动人体科学
2014年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8月 300人
贵州
2014年国际解剖学者协会联合会(IFAA)第18届解剖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学会第30届学术会议 8月8日~10日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14年全国运动营养培训班
继续教育
10月
120人
北京 运动与健康国际论坛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上海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
11月
70-80人
广州
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讨会学术交流
12月
80-120人
广州 亚洲运动医学大会 10月 600人
北京
2014年中国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和骨科运动医学大会 9月
400人
北京 全国第十七届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学术交流
10月
280人
大连 第九届康复体能训练国际研讨班(田径项目)
学术交流
10月
50人
北京 全国队医运动创伤培训班培训
10月
150人
北京
全国队医运动医务监督与健康促进培训班
培训
4月
100人
长沙 全国体操运动项目队医中医技能培训班培训
6月
50人
成都 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11月
200
待定
第七届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学术交流
8月
东京 “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学术交流
5月
60人
佛山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培训
8月
北京 中国体育工程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4月
200人
山东聊城
第二十一届体育统计学术论文报告会
学术交流
7月
50人
武汉
体育统计高级培训班继续教育
12月
40人
海南
首届中国体育仪器器材科技创新设计大赛
学术交流
4月
500人
三.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一届青少年体育研讨会学术交流
5月
100人
南昌
第八届田径专业委员会年会及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8月
150人
长春
四.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4年国际体育哲学协会第42届年会 9月3-6日
巴西纳塔尔市 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7月9日至13日 北京
2014年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年会学术交流
5-6月 150人
拉萨
体育社会科学青年骨干高级研修班第三期
培训
11-12月
100人
北京 体育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学术交流
3-4月 30人
苏州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
学术交流
7月
50人
山东 体育信息分会常委会会议工作研讨
9月
13人
福建 全国竞技体育信息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
7月
20人
山东 体育图书文献研究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
8月
40人
新 疆 《数字体育》选修课教材研讨会
学术交流
3月
15人
北京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学术期刊年会
学术交流
7月
80人
西安
专项运动科技文献信息采编服务总结汇报会工作研讨
4月
38人
北京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峰会
学术交流
5月
70人
郑州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运动训练科学论文报告会 7月80人 厦门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发展研讨会学术交流
9月
50人
北京
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全国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11月
60人
武汉
第三届全国啦啦操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南京
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
7月
120人
成都
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
学术交流
6月
200人
待定
全国体育院校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策划大赛
竞赛
4月
100人
北京 第八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成都
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科建设研讨会
学术交流
5月
30人
待定
第十届体育新闻传播研讨会
学术交流
9月
120人
成都
五.民族传统体育学
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武术推广普及报告会学术交流
8月
100人
待定 武术发展与传播论坛学术交流
5月
120人
天津
北京国际武术与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7月
100人
北京 第十届少林国际武术节论坛
学术交流
10月
150人
郑州 邯郸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论坛学术交流
待定
100人
邯郸 沧州国际武术节论坛学术交流
待定 120人
沧州 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11月
150人
待定 本帖将持续更新,会议的具体通知详见[运动科学论坛]学术会议版块!
第三篇:全国党史会议简报
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党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这次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专题会议。这既是有关方面数年力推的结果,也是迎接建党90周年的一项重要
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前,中央已经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被明确列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共党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学,想学什么,怎么去学。
其一,要“求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表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89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忌不求甚解、不求真解,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一定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其二,要“求深”。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能常驻人心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恢宏的小细节,而那恰恰是历史的魂魄、历史的精髓。它传递出的情感价值,温润着一代又一代;它传达出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学党史,知党史,需要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应用。要由许多“小细节”里品出“大关节”来。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深刻体会、深刻理解、深入应用,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切忌“一曝十寒”、“虎头蛇尾”,要坚决做到学不深入不放手。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常学、多学、深学、学深、学精、学透,要立足于研究性地学,而不是应差式地看,而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深刻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借鉴运用党史。
其三,要“求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也必须秉承这种传统和精神。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经验,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总结,才能使党史有效发挥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一要联系实际学,不能像读天书一样,不入心、不进脑;二要注重实效用,要注重发挥学习党史对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乃至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好坚持科学发展、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充分借鉴党史经验,解决好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打好党的组织的坚实基础。
其四,要“求新”。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我们今天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重点在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历史之树常青。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成功的宝贵经验,防止失败的教训在当前重演。要通过党史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增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新贡献、在服务群众上新作为,不断谱写党的建设事业新篇章。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党员干部学习、思考、总结、借鉴、运用党史知识、经验,这不仅是解决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问题,也是资政育干,巩固执政地位,党长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资本。各级党委要把党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关心党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党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党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借鉴、运用党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自觉行动。
第四篇: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重点)
竞技体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再去爱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竞技胜负会名次。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对运动员个体特异性的尊重,认真地处理好运动训练过程组织的集群性与个体性之间的关系,会有助于我们的训练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个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模式训练法——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完整训练法——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根基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矩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身体形态——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宽度和充实度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等
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最大力量——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其力值只有在抵抗超过肌肉最大能力的阻力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侧到。
快速力量——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是运动速度和力量的综合表现形式。
力量耐力——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能力。
第五篇: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
1.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第二章 呼吸
一、名词解释
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3.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问答题
1.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答:①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
②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加呼吸深度来实现。
③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
2.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①肺的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②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③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①外周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劲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劲动脉体(小球)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适宜刺激PO2↓、PCO2↑、[H+] ↑。
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毫米的区域。适宜刺激血液中CO2和H+。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2.氧饱和度:血液样品中的氧含量对该样品血液最大氧含量的百分比。3.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
4.氧利用率:每升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是由血浆、水、血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其他溶质组成。
2.简述血液的理化特性?
答:(1)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数量。
(2)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分子摩擦,产生阻力。
(3)酸碱度:正常的PH值为7.35—7.45.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3.简述血液的功能?
答:血液具有的功能:
①运输功能 ②缓冲作用 ③保护和防御功能
4.简述氧离曲线每一段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答:上段——坡度较平坦。
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中段——坡度较陡。
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下段——坡度更陡。
维持运动时组织的氧供。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60-100次/分)。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6.窦性心动徐缓: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慢于每分钟60次。
二、问答题
1.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脉搏——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心率的测量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有利于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有利于控制运动强度。
血压——基础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运动前后血压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做出恰当的判断。
长期体育锻炼的血压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第五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
一、名词解释
1.需氧量: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2.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3.运动后过量氧化:运动后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摄氧水平的耗氧量。
4.有氧工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工作。
5.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体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
6.乳酸阙: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个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阙。
二、问答题
1.详述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答:(1)体温升高——运动使体温升高,而运动过后恢复期体温不可能立即下降到安静水平,肌肉的代谢和肌肉温度仍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经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体温和肌肉温度与运动后恢复期耗氧量的曲线是同步的。
(2)儿茶酚胺的影响——运动使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运动后恢复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在运动过程中,磷酸肌酸(CP)逐渐减少以至排空,在运动后CP需要再合成。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钙离子的作用——运动使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运动后恢复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需要一定时间。钙离子有刺激线粒体呼吸的作用。由于钙离子的刺激作用使运动后的额外耗氧量增加。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加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动的作用。运动后的一定时间内,体内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仍然较高,因而使钠-钾-ATP酶活动加强,消耗一定量的氧。
2.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肺通气与肺换气机能
血红蛋白含量极其载氧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
通气/血流比值
3.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答:关系:最大摄氧量不仅与氧运输系统的机能密切相关,而且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即肌纤维组成及其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应用:①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②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③作为制作运动强度的依据
4.乳酸阙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答:(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第六章 物质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经消化的营养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的过程。3.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4.糖酵解: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5.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
6.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在显微镜下或用肉眼可见的血尿。
二、简答题
1.糖在体内的储存方式及代谢方式?
答:储存方式:(1)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组织细胞内;
(2)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代谢方式:(1)无氧代谢
(2)有氧代谢
2.肾脏产尿的过程?
答:(1)肾小球的过滤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肾脏保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保持血浆中碱储备的恒定。
(2)尿的酸化
(3)铵盐的形成4.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
答:(1)运动负荷增加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2)运动项目和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
(3)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
第七章 能量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2.氧热价:食物在人体内氧化的过程中,每消耗1L氧氧化某物质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在同一时间内,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二、简述题
1.简述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定义、特点、及运动项目?
答:(1)磷酸原系统(ATP-CP)
定义:由ATP和CP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生成很少;
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功能时间6-8秒,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运动项目:一切高功率运动:冲刺、投掷、跳跃、足球射门
(2)酵解能系统
定义:运动中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 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在运动20-30 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维持时间2-3分钟。运动项目:400m、800m(3)有氧氧化系统
定义:在氧的参与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运动项目:耐力运动
第九章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组织内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装置。2.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3.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4.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视觉、听觉、位觉的感受器及其功能?
答:视觉----感受器:晶状体
功能:使人具有敏锐的视力、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立体视觉。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功能:
位觉——感受器:前庭迷路、膜半规管
功能:
2.简述牵张反射的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意义?
答:特点: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轻微的收缩状态,阻止被拉长。
意义:维持身体姿势,增加肌肉力量,如膝跳反射,所参与反射的中枢范围较狭窄,在腰段脊髓。
第十一章 运动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素质: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2.力量素质:
3.速度素质:指肌肉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动作的能力。4.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5.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6.灵敏素质: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答题
1.简述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答:(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2)肌纤维类型
(3)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4)关节的运动角度(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6)年龄与性别
2.简述力量训练原则。
答:(1)超负荷原则
(2)渐增负荷原则(3)专门性原则
(4)有序性原则
(5)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3.简述速度素质的分类及其生理基础。
答:分类:①反应速度
②动作速度
③位移速度
生理基础:反应速度——反射的复杂程度与中枢延搁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动作速度——快肌纤维%高,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力量大,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动作速度加快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高,动作速度加快
第十二章 体育教育与健身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二、问答题
1.论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神经特点、动作特征、教学要求。
2.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
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人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2.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3.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4.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的状态。
5.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
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的状态。
二、问答题
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2.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极点”的生理学机理。
3.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呼吸”的生理学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