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礼乐制度的规定
1.祭祀:祭天为“郊”,祭地为“杜”,春天祭宗庙为“谛”,秋天祭祀宗庙为“尝” 2.大飨礼:天子宴飨诸侯,或诸侯互飨。3.燕礼:君臣宴饮之礼。
4.大射礼;天子或诸侯祭祀前,举行射箭比赛,以观其得。5.养老之礼:天子视学后,对有学问的来人行养老之礼。6.乡饮酒礼;乡大夫与处士贤者,举行的饮酒礼。7.乡射礼:乡大夫与贤能者举行的射礼。二·元杂剧的特点
1.音乐结构为每折一宫,全句共四个套曲。
2.音乐风格豪放、节奏活泼、音域宽广、音程跳动大。3.一般由一个主角演唱到底的演唱形式。4.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三·聂耳的电影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前进歌》、《自卫歌》、《码头工人歌》 四·刘天华在二胡方面的贡献及十首二胡曲 1.十首二胡曲广泛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法
2.教学方面,第一次建立了二胡教材体系,首创高校器乐课程。3.演奏技巧方面,创造了一整套二胡弓法指法符号。
《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光明行》 《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 五·京剧是怎样形成的P92 答: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去二黄腔;汉调艺人于1796---1850年间进京,又带去西皮腔,徽调与汉调艺人常同台演出,并吸收了昆腔,梆子腔及当地民间曲调,又吸收其他剧种剧目,大约在19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京剧。六·吕文成
擅长演奏二胡和扬琴,从事广东音乐创作,作品改编的有《梅花三弄》、《下三虎》、,创作的有《步步高》、《平湖秋月》等。
七·什么是参军戏
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它继承了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歌舞戏发展而来。八·唐代大曲与法曲的区别 1.大区比法曲在结构上更为庞大
2.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上,大曲都更为热情奔放,而法曲显得清雅。九·二胡曲《良宵》
《良宵》是刘天华作于1927年的二胡曲,原名《除夜小唱》。
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十·大司乐职能 行政 表演 教学
十一·古代乐器八大音分类法(列举乐器)1.金类:钟 鎛 镛 錞 钲 铎 饶 2.土类:埙 缶
3.革类:土鼓 足鼓 楹鼓 贲鼓 鼗鼓 4.丝类:琴 瑟 筝 筑 5.木类:祝 圄 敔
6.石类:编磬 离磬 玉磬 特磬 7.匏类:笙 竽 巢 龢 8.竹类:箫 管 龠 箎 篴 十二·什么是四夷之乐
这是保留在周代宫廷里、非周地的一些其他地方的民族或部落如秦、楚、吴、越、靺等地夷狄蛮戎的音乐,用于祭祀或婚宴等,这种乐舞主要是为了耀武扬威,它由低级的乐宫“鞮鞻氏”掌管。十三·四大京剧名旦
名旦:梅兰芳、程硕秋、荀慧生、尚小云 十四·大同乐会
大同乐会是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民族器乐爱好者组织的社团之一,由郑觐文等人于1920年在上海发起。该会的活动主要为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研制民族乐器等,也搞过一些雅乐演奏。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十五·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谁 朱载堉
十六·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长恨歌》 作者:黄自
十七·关于国立音专的内容(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标志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国立音专所培养的一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创作、表演与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中国20世纪音乐事业的中流砥柱。
十八·学堂乐歌背景:由于近现代我国的国门被迫或主动打开,西洋文化大量涌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代表人物:沈心工《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计集》、《铁匠》 李叔同《茶花女》、《早秋》、《留别》 曾志忞《练兵》、《春游》、《扬子江》
历史意义:积极: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已吐露了新的幼芽,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在我国得以确立和发展;为我国的军哥、工农革命以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使西洋音乐文化的只是和技能逐渐使我国人民有所认识,其中特别是对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新的记谱法的介绍;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化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
局限性:政治功利目的的极端化,使得学堂乐歌在诞生之初就沾染上忽视音乐艺术属性的印记,机械的选曲填导致作品不具有历史生命力,在学习外来音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对西洋音乐过度美化的倾向,对中国传统和民间音乐的歧视观念导致作品中民族性与个性缺乏。十九·清商乐
又称清商曲,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二十·《乐府杂录》
唐代段安节所撰写记载唐代歌唱家、演奏家等史料的唐代音乐见闻录。二十一·宋代音乐场所
瓦舍:是宋元时期城市中的游乐处
勾栏:宋元时期瓦子里专门演出的场所。二十二·相和三调 瑟调平调 清调
二十三·说唱音乐种类(宋元时期)
陶真、鼓子词、货郎儿、散曲、唱赚、诸宫调。二十四·《白毛女》内容 成功在于: 1.对剧中人物形象有具体而细致的刻画,用音乐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各种状态。2.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上,有较高的成就。
3.在歌剧中采用许多西洋歌剧齐唱、重唱与合唱的手法。
4.在乐队伴奏上,成功运用管弦乐队来为民族音调的歌剧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丰富了歌剧的音乐。
影响: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标志着中华民族音乐歌剧的成熟,为中华民族歌剧怎样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做了很好的尝试,对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反映中国人民现实生活内容方面,为其他歌剧做了成功范例,为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五·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黄帝时的《云门大卷》;舜时的《大韶》;尧时的《咸池》 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二十六·嵇康的《声无哀怨论》和《乐记》 《声无哀怨论》
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中的一部极富思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
1.对民间音乐给予肯定,认为“郑声”是声音之至妙,但要从控制以和谐音为标准。
2.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情感,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从而否定音乐能表现人的情感,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3.认为音乐不能起到社会与教育作用。
4.肯定一般人在音乐的合理地位与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立。《乐记》
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于西汉,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揭示了音乐的本质特征,音乐起源于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激发而产生。2.“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3.端正社会风气、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使社会达到和谐。4.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觉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二十七·记谱法分辨清楚
文字谱:以文字记述古琴演奏手法的乐谱。
减字谱: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工尺谱:以汉字记写音乐符号而得名的一种记谱方法。
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秋思》《春江花月夜》《卿云歌》《华夏歌》《民本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国耻》《从军歌》《问》
赵元任:《海韵》《西洋镜歌》《老天爷》《教我如何不想他》《卖步谣》《织布》《尽力中华》《我是北方人》《劳动歌》《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扬子江上撑船歌》《背着枪》《也是微云》
黎锦晖:《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小小画家》《三个小宝贝》《月明之夜》《寒衣曲》《老虎叫门》 刘天华:《良宵》
黄自:《抗敌歌》《天伦歌》《玫瑰三愿》《本事》《长恨歌》《怀旧 江文也:《台湾舞曲》《渔翁乐》《凤阳花鼓》《》
冼星海:《夜半歌声》《热血》《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路是我们开》《江南三月》《莫提起》《在太行山上》
谭小麟:《弦月三重奏》《春雨春风》《清平调》《江夜》 贺绿汀:《牧童短笛》《嘉陵江上》《垦春泥》《天涯歌女》 郑律成:《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
马可:《南泥湾》《白毛女》《夫妻识字》《咱们工人有力量》《陕北组曲》
第二篇: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 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②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③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3、《牧童短笛》:1934年在首次中国钢琴曲创作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赢得头奖,以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味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地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
4、刘雪庵:①早期抒情乐曲《踏雪寻梅》、《红豆词》、《枫桥夜泊》;②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写全部配乐和插曲;③抗战歌曲《出发》、中国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我是军人》,最为激动人心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满江红》、《募寒衣》、《保卫大上海》等抗战歌曲近100首,还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不少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④抗战后至社会主义时期:《新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幸福长》、《雷锋组歌》。
5、马思聪:曾留学法国,回国后与陈洪创办广州音乐院,任院长,并教授小提琴、钢琴、视唱练耳等课程。马思聪很早便开始了音乐创作,分为①小提琴作品:a.1937-1938年创作《内蒙组曲》,全曲三个乐章: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b.1941年创作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作品以“粗狂的风格和原始的力度”独树一帜,全曲以西藏音乐为素材,共三乐章:述异;喇嘛寺院;剑舞。这部作品,延续和深化了马思聪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创作基础的一贯作风。C.《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4年创作,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以广东民间音乐为素材,“鸟惊喧”、“昭吾怨”、“贺新凉”,用西方协奏曲的结构形式,宏观地描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d.《牧歌》1944年创作。②马思聪的合唱作品《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民主大合唱》。③声乐作品:《永生》等20首爱国歌曲。马思聪作品大多用民歌曲调或带有民歌风格的曲调,旋律性强;曲式多用复合曲式创作上的小提琴化,重视发挥它的特点、技法。
6、谭小麟:1932年考入国立音专国乐组,随朱英学习琵琶,并从黄自兼学作曲。后又留学美国。作品①室内乐作品:《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二重奏》、《弦乐三重奏》、为中提琴与竖琴而作的《浪漫曲》、《木管三重奏》。②声乐作品:艺术歌曲《鼓浪屿》、《正气歌》、《小路》。③民乐合奏曲《湖上春光》、《子夜》。谭小麟在留美回国之后,担任国立音专作曲教授兼理论作曲系主任,他以广博精深的学识和认真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学,以及对困难学生的悉心忙着,赢得了同学们的衷心爱戴。谭小麟与当时同在音专任教的德籍教授弗兰克尔,分别将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两大新的作曲理论体系引进为音专理论作曲的教学内容。
7、民众歌咏会:成立于1935年2月,由一部分爱国的学生、职工和市民自发组成的,组织者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刘良模,后来麦新、孟波等进步音乐工作者也成为该组织的骨干。这个组织在1936年上海的救亡抗日歌咏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8、群众歌曲:从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谱写出一系列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在阶级压迫下的苦难与反抗的歌曲,体现革命的时代精神,具有人民大众战斗气派的歌曲。
二、论述题
1、广东音乐在近代的发展与衍变。
广东音乐起始于清末明初,是由粤剧等戏曲中的曲牌与过场音乐,又融合于当地俚歌小曲,而作润饰改变合奏,约在20世纪处形成。开始注意流传在珠江三角洲,称“过场音乐”或“小曲”,流传到外地后才被称为“广东音乐”而成乐种专称。早期广东音乐乐队与粤剧等戏曲乐队相同,以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所谓“五架头”组成,称“硬弓组合”。随着其兴盛和传播至各地,各种自娱性的广东音乐组织纷纷成立。在在上海,于1919年创办了由粤侨工界协进会音乐部改组的“中华音乐会”,在其中乐、西乐两部中,有“粤乐组”,成员有江南造船厂首任华人总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和制造家司徒梦岩,在该会和精武体育会等开设小提琴班,从其学者有当时在上海的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和尹自重等,他们共同进行了将小提琴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的实验。吕文成并以钢丝琴弦与移高定弦的二胡置于两腿间夹奏而成清脆流利的“粤胡”,成为广东音乐独具特色的乐器,而又辅以扬琴、秦琴,称“三架头”,也称“软弓组合”。后来广东音乐又加入了洞箫、笛、椰胡和小提琴、萨克管、吉他、木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以吕文成为代表的诸多广东音乐名家,自1920年以来,改编创作了大量广东音乐曲,如《平湖秋月 》、《雨打芭蕉》、《倒垂帘》、《连环扣》、《双声恨》、《娱乐升平》、《鸟投林》、《步步高》等名曲层出不穷。它所录制的唱片占据了最多的数量,在上海和各地粤商经营的公司、酒楼、戏院等,几乎都有粤乐组作现场演奏,或播放唱片;甚至当时放映无声电影和加配乐的越剧演出时,也往往雇广东乐队现场演奏。这样一种与都市娱乐生活和商业活动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使广东音乐从编创乐曲到演奏与才、制作、出版、传播等,都越来越多地融合取自于西方和新音乐的因素,成为近代形成和盛行的最具活力的传统器乐乐种。
2、综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① 产生:康有为1898年上书光绪帝《请开学校折》,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一定学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正式提出学校应设音乐课程的开端。② 发展: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人中的这些活动,为国内学堂乐歌的发展做了准备。在国内,沈心工1903年编写第一首乐歌《体操》,在其母校南洋公学所设附属小学创设“唱歌课”,成为学堂乐歌真正的开端。由于沈心工的首创和其后在长达24年里的不断开拓,更多的新学堂设置乐歌课程,学堂乐歌活动由此开始形成潮流。
③ 艺术特点:主要采用日本的西式曲调,或直接以欧美的曲调填配;以本国传统曲调填配,或按词字谱曲调的乐歌为数不多。
④ 代表人物:a.沈心工:中国第一位自己国家的新音乐教师,译辑《小学唱歌教授法》,编写创作180余首学堂乐歌,如《体操》、《赛船》、《竹马》、《铁匠》、《女子体操》等,出版《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B.曾志忞:1901年留学日本,1902年将“音乐讲习会”改办“亚雅音乐会”,1908年在上海创办“上海贫儿院”。对学堂乐歌的词曲编写与填配作了分析,率先提出应当建立“作歌学”和“作曲学”的主张。编写音乐专注《乐典教科书》1904、《音乐全书》、《音乐教育论》。C.李叔同:1905年去日本留学,1918年暑假入佛,法号“弘一”;1906年,与同学曾孝谷组织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代表作《送别》、《春游》、《早秋》等。
⑤ 历史意义:a.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它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使一种新的,集体唱歌的形式得到确立,为后面的革命歌曲发展开了先河。b.乐歌是西洋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五线谱和简谱的介绍,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乐歌的发展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传播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
3、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贡献。
1901年曾留学日本、德国,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哲学系博士学位。音乐教育贡献:①1902年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提出办音乐学校,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升格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学院”,后被定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②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为我国当时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家。③在新音乐理论研究方面,萧友梅编写了《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音乐概说》,为了音乐教学的需要,编写了《普通乐理》和《和声学纲要》,还有《近世西洋音乐史纲》与《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一系列教本;还有他为“新学制”所编撰的包括乐理、唱歌、风琴、钢琴、小提琴等教科书,在当时都属这些方面首创的或较早的编著,被广泛采用为教材。
音乐创作:①爱国题材的歌曲,根据古诗词作曲的《卿云歌》,为纪念“五四”周年而创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②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③合唱作品创作: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女声合唱《别校辞》齐唱歌曲《踏歌》,三部合唱曲《晚歌》和《柏树林回旋歌》等。④器乐作品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哀悼进行曲》《夜曲》,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秋思》,管乐合奏《卿云歌》。
4、王光祈的音乐理论贡献。
王光祈于1920年赴德国留学,1927年考入柏林大学,攻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①王光祈的音乐论著以介绍和论评西洋音乐为内容,有《西洋音乐史纲要》、《德国人之音乐生活》、《德国音乐教育》、《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音乐与戏剧》、《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西洋乐器提要》等,几乎涉及了西洋音乐从历史到当时状况和构成理论体系的一切方面;在他的一些不以音乐为主题的文章著作中,也常对西洋音乐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有所涉及。以这样的广度向国人介绍西洋音乐,是王光祈作为一位音乐学家的一大贡献。②王光祈将当时欧洲尚属初起的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是他对中国近代音乐学建设的一大贡献。编著有《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研究》③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以中国自身音乐的研究为中心和依托,在这方面的论著有:《中国音乐史》、《论中国古典歌剧》、《论中国的音律体系》、《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中国乐制发微》、《论中国记谱法》、《译谱之研究》、《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翻译琴谱之研究》等。在这些著作中,王光祈以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和进化的观点,以对中国乐律学的梳理为中心,论及中国音乐的宫调、乐谱、乐种、舞乐、歌剧(戏剧)、器乐,以及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诗词曲的声律音韵等问题。王光祈是以当时尚属先进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音乐作出比较完备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
王光祈对于中国音乐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倡导了严格求实的科学精神,提出了“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由于坚持了这样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王光祈才在他的一些音乐论著,尤其是阐述中国乐律问题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经得起“实物”、“典籍”、和“推类”检验的创见。他作为一位“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和“一位胸怀四海,纵贯古今,横通中西、脚踏实地为我国现代音乐学作出重大贡献的”音乐学家,是被载入史册的。
5、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及音乐创作。
美学思想:1903年出版音乐美学专著《乐话》与《音乐通论》。青主认为一切形体艺术“总是带着多少物质的成分,不能够引起我的灵魂完全超出物质之上,到虚无缥缈的上界去”,而唯有“音乐的艺术是能够把那条直达上界的光明的路告诉我,他是能够满足我的灵魂的要求”,所以音乐是“最自由的”和“最高、最美”的艺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全盘西方”的音乐思想。
音乐创作:①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清歌集》、《我住长江头》。②歌曲合集《音境》
6、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
① 歌曲创作:1928年出版《新诗歌集》,其中代表作品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她》、《也是微云》,大型合唱《海韵》。
② 器乐创作:钢琴小品《和平进行曲》、《偶成》、《小朋友进行曲》。
创作特点:①曲调与歌词的完美结合。②对西洋多生创作技法的民族化追求。③最早吸取民间音乐的音调进行创作。
7、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成就。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他在歌舞表演曲基础上的提高发展,同意采用了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而又配合于舞台艺术的多种手段,对具有一定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展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表现内容是有寓有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善良等教育意义的童话式表现题材,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神仙妹妹》和《小羊救母》等,到渐渐倾向于直接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如《最后的胜利》,讽刺读经教育的《小小画家》和讴歌人性慈爱的《小利达之死》等。关于12部儿童歌舞剧的音乐构成,也就是歌、舞、剧和表演的配合结构方式,黎锦晖把它们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以“剧为主,歌舞为宾,实际上近似轻歌剧”,如《麻雀与小孩》。另一种以“歌舞为主,剧为宾,是纯粹的歌舞剧”,如《葡萄仙子》和《三蝴蝶》、。再一种是“回旋式”的歌舞剧,如《七姐妹游花园》。还有一种是“用合唱来阐明乐舞,用舞剧来发挥乐歌”的歌舞剧,如《长恨歌》。从以上的列举,可见黎锦晖在儿童歌舞剧的表现形式和音乐体现等方面,一直在进行着不拘一格的探索;而不论是哪一种构成形式,他的儿童歌舞剧都是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舞剧,而又从这两个方面都吸收和融化了可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从而成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的音乐戏剧形式。
8、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
音乐创作:①器乐作品:a.音乐会序曲《怀旧曲》;b.管弦乐《都市风光幻想曲》。②艺术歌曲:a.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点绛唇》、《南乡好》、《花非花》等。B.1933年出版独唱歌曲集《春思曲》,其中收集了三首黄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C.为故事片《天伦》所写的主题歌《天伦歌》也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首抒情性歌曲。D.少儿题材艺术歌曲:《西风的话》、《本事》、《燕语》等。②合唱作品创作:a.爱国题材的歌曲创作: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山在虚无缥缈间》。b.合唱《日莲救母》是黄自以民间佛曲为素材,对西方多声创作技法进行“民族化”实验的创作。C.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长恨歌》。
历史意义:黄自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辛勤劳作,把“五四”以来的新音乐又提高了一步。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影响着当时和以后的新音乐界,尤其是曾受教于他的学生们,从而使他被公认为是在中国音乐教育园地上耕耘的音乐家群体的又一主要代表。
9、刘天华的民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
刘天华一生创作二胡曲10首、琵琶曲3首、整理琵琶古曲2首和编配丝竹合奏曲2首;数量虽然不多,却凝集着他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感受和为改进国乐付出的心血。
民乐创作:二胡曲《病中吟》、《悲歌》、《苦闷之讴》、《独弦操》、《月夜》、《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烛影摇红》。琵琶曲《虚籁》、《改进操》、《歌舞引》。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历史意义:李天华的贡献,最先把二胡、琵琶等民族民间乐器,引入到我国新兴的专业教育,把一些传统琵琶曲、二胡曲整理编为曲谱教材,而且参照西洋乐器教学规程,编成《南胡(今称二胡)练习曲》47首和《琵琶练习曲》15首,改变了以往仅凭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建立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范,通过他长年累月循循善诱的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二胡、琵琶演奏人才,并从此传人不绝,而成为被称作“刘天华学派”的一支影响深广的民族音乐力量。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根据地歌曲的音乐特征。
①用群众最为熟悉的民族民间的传统曲调,包括民歌。小调和说唱、戏曲的曲调,以及一些古典歌曲的歌调等。如《五色国旗当中飘》、《纪念列宁》、《纪念五一节》。
②后一时期产生于根据地的歌曲,以城镇小调填配的,如《苏区好风光》、《八月桂花遍地开》。
③用各根据地土生土长的山歌、小调和说唱、戏曲的曲调来填词编唱的,如《风吹竹叶》、《韭菜开花》、《送郎当红军》等。
④另一类,采用了当时流传到根据地来的新创作作品的曲调,尤以用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中的歌调为多,如《可怜的白军》、《远征曲》、《抗日反帝歌》、等。
⑤还有一类,是采用学堂乐歌流传下来的曲调,如《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等。
⑥ 再有一类是采用“五四”以后传入的外国歌调,尤其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和苏联歌曲的曲调,如《国际歌》、《少年先锋歌》、《光明赞》、《二七纪念歌》、《红军歌》等。
11、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及左翼音乐运动中其他音乐家的创作。
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他在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① 齐唱群众歌曲:聂耳创作的歌曲中,一个重要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包括《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以及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塑造劳动人民形象的作品是他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如《开矿歌》、《开路先锋》、《大路歌》、《码头工人歌》、《新女性》、《打长江》等一些优秀的工人歌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这些歌曲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号召性音调,斩钉截铁般果敢的节奏,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有力地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在群众中迅速而广泛流传。
② 独唱抒情歌曲:聂耳还创作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这些歌曲倾诉了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苦难与不平,在感情的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在抒情中饱含着刚健的美感,这使他的抒情歌曲在同时代的抒情歌曲中显现出新的特色。
③ 儿童歌曲:反应儿童生活的歌曲,最杰出的的是《卖报歌》,《雪花飞》、《小野猫》、《牧羊曲》。
④ 聂耳还改编了四首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
聂耳音乐创作特征:出色的使用自由体新诗,使用短小动机一贯发展的原则;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善用休止符,强弱拍有时倒置、交叉,擅用插白,语言平易。左翼音乐运动中其他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任光的《抗敌歌》和《打回老家曲》、《渔光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左翼音乐运动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为进步的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等影片和《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中的歌曲,多数脍炙人口并流传不衰。唤起民众觉醒、鼓舞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保卫国土》、《游击队歌》等,是“五四”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一批作品。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明快有力,结构短小精悍,开创了我国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大众化、民族化的崭新局面。1934年春正式组成的“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参加者有田汉、任光、张曙、安娥、吕骥等。当时还有一些音乐家如贺绿汀、冼星海、麦新等,虽未参加上述组织,但在创作的指导思想上,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左联”的方针相一致。
12、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成就。
器乐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往日思》、《闹新年》。
声乐作品:①齐唱、对唱作品:《抗战进行曲》、《自卫军歌》、《义卖歌》、《上海工人之歌》等。②独唱作品:《嘉陵江上》、《忆秦娥•箫声咽》、《乡愁》、《天涯歌女》、《秋水伊人》等。③合唱、重唱、轮唱作品:《游击队歌》、《垦春泥》、《还我河山》、《东方红》等。④儿童歌曲:《我们是抗战的孩子》、《 民族小英雄》、《我是小铁匠》、《大家夸我小英雄》等。
评价:贺绿汀的作品艺术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贺绿汀在近代电影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电影歌曲体裁多样、旋律优美、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对电影歌曲的创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创作。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新闻)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
①管弦乐创作:《台湾舞曲》、《北京点描》、《孔庙大晟乐章》、《汨罗沉流》; ②钢琴作品:早期《素描无首》、《三舞曲》、《断章十六首》、《北京万华集》等。中期《小奏鸣曲》、《钢琴叙事诗“浔阳夜月”》、《第四歌曲奏鸣曲“狂欢日”》等。
③声乐创作:a《台湾山地同胞歌》;b.中国民歌多声合唱的创作;c.天主教圣咏音乐;d.建国以后创作《林庚歌曲集》。e.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渔翁乐》、《凤阳花鼓》等。
江文也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少有的多产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还经历了此后更长一段坎坷曲折的路:对于他的音乐道路与音乐创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之中。
14、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
音乐创作:①留法期间(1930-1935)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②回国之后(1935-1938),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茫茫的西伯利亚》、《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③延安时期(1938-1940)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④苏联时期(1940-1945)创作了交响曲《第一民族解放》、《第二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成就: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表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继聂耳之后的又一位人民音乐家,他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创作,以更广阔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实现,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性的音乐作品。
15、新秧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秧歌原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种歌舞娱乐形式,历史悠久。秧歌最主要的是以热烈红火的群舞场面为特点的“大场子”和以歌舞戏剧表演为主的“小场子”两种形式。在秧歌中,还往往综合了高跷、花船、腰鼓、花鼓、舞狮、跑驴、推小车、连响等歌舞形式。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开始发生变化,在陕北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之后,在群众中就出现自发改革旧秧歌的事例。文艺整风打开了解放前文艺工作者面向工农兵群众,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眼界。1943年春节,为进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宣传活动,延安“鲁艺”出动了人数众多、内容新鲜的大秧歌队;紧接着,其他文艺团体和党政机关也出动了秧歌队,一齐进行盛大的街头演出。整个演出充满新生活的魅力和健康清新的歌调,旧秧歌队的“伞头”,被一对手持斧头镰刀的工农所替代;旧秧歌扭捏调情的舞姿,被矫健明快的队形舞步所替代;旧秧歌丑角的脸谱,被体魄健美的工农兵形象所替代。特别是“鲁艺”秧歌队演出了由王大化、李波、路由等编剧,安波作曲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更使人耳目一新。秧歌运动就这样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推向了各敌后根据地,又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了整个东北、华北、山东、华中、华南新老解放区,并进入了北京、天津、上海等新解放的大城市。正如一支秧歌舞歌所歌唱的那样:“哪里的人民翻了身,哪里的秧歌就扭起来。”
•秧歌剧的表现形式也是新的,它们大多是在传统秧歌“小场子”的基础上,再广泛吸收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以及话剧、新音乐、新舞蹈等各种表现要素,而综合构成的。
16、什么是“新音乐”,简述延安成立的音乐及文艺团体组织。
①吕骥在1936年提出“新音乐运动”,由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群众歌咏一度沉寂,使一些人对它的前途产生疑虑,也有人对某些以“新音乐”名义的偏狭作为提出质疑;为此,《新音乐》月刊从其1940年1月的创刊号起,连续发表了李绿永的《新音乐运动低潮到了吗?》、《略论新音乐》、《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新音乐与新音乐运动》和赵沨的《中国新音乐运动史的考察》、《狮新音乐》,以及陈原的《我们需要研习新音乐运动的历史》等文章。这些文章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关于中国新文化的观点,对“新音乐运动”做重新界说,认为应以是否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容,以及是否符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化方向,来区别音乐的新与旧,在一定程度上对1936年是提出“新音乐运动”的不无偏狭的解释有所端正;但同时也对某些引起争议的文章,作了不近符合事实和作者原意的指斥。而这些文章对于在国统区重新树立起新音乐运动的旗帜,仍有积极的意义。
②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成立延安鲁艺艺术学院,简称“延安鲁艺”为代表的培养革命文艺、音乐人才的教育机构。为了使学校的教学同群众的音乐活动密切结合,“鲁艺”音乐系先后成立了民歌研究会,理论作曲研究会、音乐工作团和大、小合唱团与“鲁艺”乐队等,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1938年下半年起,以“鲁艺”音乐系为主要力量,先后成立了“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延安作曲者协会”。
第三篇: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题
一、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 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
5.冼星海在30—40 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
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
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8.30—40 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
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
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
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华民族新歌剧的基础。
12.40 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
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
17.评剧约于1910 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
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
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 “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
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
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
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
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24.20—30 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
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 琴社”)。
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
28.20 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
29.30—40 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 儿童思想的新变化。
30.40 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 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等。32.1943 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
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
34.30 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
35.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
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
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
40.代表20 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
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
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
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
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
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
47.30—40 年代有不少新的二胡曲问世,如陆修棠的(《怀乡行》)、(《孤雁》)、(《风雪漫天》);刘北茂的(《汉江潮》)、(《漂泊者之歌》)、(《前进操》)、(《小花鼓》)等。
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
49.30—40 年代中国乐器合奏音乐具有(大众文艺)的倾向。
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
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
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
53.30 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
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 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
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
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
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 年代中期)。
60.(1912 年)音乐课被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目之一。
61.1904 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
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
63.人民教育家陶知行于(1927 年)在南京创办(暁庄学校)。
64.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
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
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 乐》)两本书。
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
6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69.1950 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
70.1954 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一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
72.1955 年3 月19 日,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比结果揭晓:(傅聪)获得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最优奖。
73.1956 年9 月,刘诗昆在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
74.大型图片本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图鉴》)于1988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
76.新民歌如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五更调》)。
77.新民歌直接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北伐曲》)、(《五一劳动节》)、(《沙基惨案》)等。
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
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
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
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
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
84.20 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
85.30 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
86.30 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
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 年7 月2 日)在北京开幕。
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
89.1949 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
90.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筹建于(1949)年,成立于翌年。
9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遗作于(1950)年送回国内。
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
93.华彦均于(1950 年12 月4 日)因病逝世。
94.1950 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虎纹大石磐)。
95.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时,主演为(郭兰英)。
96.(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97.1960 年5 月10 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
98.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 年3 月)在广州举行。
99.1978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磐等乐器(124)件。
100.中华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律学家杨荫浏因病于(1984 年2 月25 日)在北京逝世。
二、单项选择:
1、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① 中叶 ② 三十年代 ③ 二十年代 ④ 四十年代
2、劫夫词曲的作品是()。① 南泥湾 ② 生产忙 ③ 咱们工人有力量 ④ 歌唱二小放牛郎
3、辛亥革命至20 年代,京剧在北方著名武生是()。① 杨小楼 ② 尚小云 ③ 高庆奎 ④ 周信芳
4、辛亥革命至20 年代,京剧在南方的著名剧社“南通伶工学社”的领导人是()。① 郝寿臣 ② 欧阳予倩 ③ 杨小楼 ④ 余叔岩
5、使评剧在北方轰动一时的重要剧目是()。① 春闺梦 ② 荒三泪 ③杨三姐告状 ④ 宋教仁
6、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清音的著名女艺人是()。① 李月秋 ② 白玉霜 ③ 骆玉笙 ④ 董桂芝
7、弦管艺术中以()最为艺人们所重视。① 琴谱 ② 公尺谱 ③ 指谱 ④ 简谱
8、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是()。① 光明行 ② 病中吟 ③ 二泉映月 ④ 漂泊者之歌
9、沈心工曾根据日本军歌《码号进行曲》的曲调填词而创作()。① 竹马 ② 救国歌 ③ 旗正飘飘 ④ 翻身道情 10、30—40 年代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作品是()。① 团结就是力量 ② 坐牢算什么 ③ 军民大生产 ④ 在篝火边
11、由麦新作词作曲的作品是()。① 洪波曲 ② 在太行山上 ③ 松花江上 ④ 大刀进行曲
12、《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者是()。① 聂耳 ② 吕骥 ③ 孟波 ④ 冼星海 13、40 年代,向隅创作了()。① 红缨枪 ② 行军小唱 ③ 黄桥烧饼歌 ④ 游击军 14、30—40 年代,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如()。①卖报歌 ② 歌唱二小放牛郎 ③ 谁说我们年纪小 ④只怕不抵抗
15、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是()。① 歌唱二小放牛郎 ② 马儿真正好 ③卖报歌 ④ 你这个坏东西
16、独唱歌曲《卖布谣》是由()创作的。① 李伟 ② 劫夫 ③ 李叔同 ④ 赵元任 17、30 年代青主为()谱曲创作《我住在长江头》。① 唐诗 ② 古诗 ③ 宋词 ④ 散曲
18、黄自曾为辛弃疾的词谱写作品()。① 送元二使安西 ② 点绛唇—赋登楼 ③ 我住在长江头 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19、赵元任根据明末民谣创作()。① 老天爷 ② 五块钱 ③ 茶馆小调 ④ 王二嫂过年 20、30 年代冼星海为田汉话剧《复活》而创作()。① 春回来了 ② 饥寒交迫之歌 ③ 茫茫的西伯利亚 ④ 告别南洋
21、任光为《迷途的羔羊》创作()。① 大地行军曲 ② 新莲花落 ③ 王老五 ④ 月光光歌
22、任光创作的中国乐器合奏曲是()。① 金蛇狂舞 ② 彩云追月 ③ 变体新水令 ④ 华夏英雄
23、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是()。① 抗敌歌 ② 凤凰涅盘 ③ 怀旧 ④ 森吉德玛
24、陈田鹤创作了歌剧()。① 荆轲 ② 白毛女 ③ 观音 ④ 刘胡兰
25、《何日君再来》的作者是()。① 安波 ② 郑律成 ③ 黎锦晖 ④ 刘雪庵
26、《金蛇狂舞》吸收民间乐曲()及锣鼓节奏序列,创造了热烈红火的气氛。① 老六板 ② 倒八板 ③ 汉宫秋月 ④ 倒垂莲
27、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的作者是()。① 江文也 ② 贺绿汀 ③ 肖友梅 ④ 丁善德
28、中国新歌剧最初尝试创作的作品是()。① 可怜的秋香 ② 刘胡兰 ③ 白毛女 ④ 观音
29、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① 小小画家 ② 可怜的秋香 ③ 麻雀与小孩 ④ 神仙妹妹 30、40 年代中期,刘璜作剧、张肖虎作曲的歌剧作品是()。① 松梅风雨 ② 大地之歌 ③ 上海之歌 ④ 秋子
31、歌剧《岳飞》大胆采用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剧中以()乐器为主体。① 西洋 ② 民族 ③ 吹管 ④ 打击 32、30 年代末,陈歌辛创作了融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乐剧()。① 洪波曲 ② 孟姜女 ③ 西施 ④ 周子山
33、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是()。① 李叔同 ② 赵元任 ③ 肖友梅 ④ 黄自
34、李叔同在1905 年曾编印一册供学校教学用的()。① 民国唱歌集 ② 国学唱歌集 ③ 学校唱歌集 ④ 心工唱歌集
35、李叔同出家后创作()。① 悲秋 ② 晚钟 ③ 送别 ④ 清凉歌集 36、1919 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办()。① 音乐知识 ② 音乐小杂志 ③ 音乐杂志 ④ 音乐小常识
37、陶行知于1939 年在重庆郊区创办()学校。① 晓庄 ② 育才 ③ 国立社会教育 ④ 中华美育会
38、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 年在上海建立()。① 国立音乐会 ②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③ 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④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39、()是杨荫浏的著作。① 中国音乐史纲 ② 论中国音乐 ③ 音乐在中国的意义 ④ 东方民族 40、肖友梅称()为“中国的舒伯特”。① 赵元任 ② 沈心工 ③ 黄自 ④ 李叔同 41、30 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① 怀旧 ② 风 ③ 白鹭的幻想 ④ 思乡曲
42、在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江文也的管弦乐作品()获二等奖。① 台湾舞曲 ② 赋格组曲 ③ 潮音 ④ 盆踊为主题的交响乐组曲
43、被誉为“中国之莺”的是()。① 李先敏 ② 周小燕 ③ 喻宜萱 ④ 李翠贞
44、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我国民间音调创作交响诗()。① 孟姜女 ② 琴心波光 ③ 北平之印象 ④ 钟馗舞
45、梅兰芳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摩那学院授予()博士荣誉学位。① 文学 ② 音乐 ③ 戏剧 ④ 戏曲
46、《近世西洋师大音乐家》是由()译著的。① 曾志忞 ② 高寿田 ③ 丰子恺 ④ 缪天瑞
47、《瞎子阿炳全集》于()年出版。① 1949 年 ② 1951 年 ③ 1950 年 ④ 1952 年 48、1964 年杨荫浏著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①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② 中国古代音乐史纲 ③ 中国音乐史册 ④ 中国音乐史稿
49、《人民音乐》创刊时主编是()。① 向隅 ② 安波 ③ 李凌 ④ 缪天瑞 50、1950 年()在天津成立。① 上海音乐学院 ② 广州音乐学院 ③ 中央音乐学院 ④ 武汉音乐学院 51、1954 年,中央音乐民族研究所在()成立。① 北京 ② 天津 ③ 沈阳 ④ 上海
52、中国最古老的大套曲之一《弦索十三套》开始由()出版。① 人民出版社 ② 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 儿童读物出版社 ④ 万叶出版社
53、广州音乐学院创建于()年。① 1956 年 ② 1952 年 ③ 1953 年 ④ 1957 年
54、中央音乐学院院址于1958 年由()迁往北京。① 天津 ② 上海 ③ 沈阳 ④ 西安
55、东方歌舞团成立于()。① 1963 年1 月 ② 1962 年1 月 ③ 1963 年8 月 ④ 1962 年9 月
56、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因遭“文革”迫害,冒险出走于()。① 1967 年8 月 ② 1967 年1 月 ③ 1967 年12 月 ④ 1966 年12 月
57、美国“航行者”太空船发往宇宙,船上带着一张录有中国琴曲()的唱片。① 广陵散 ② 梅花三弄 ③ 碣石调·幽兰 ④ 流水
5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等。① 赵元任 ② 江文也 ③ 杨荫浏 ④ 贺绿汀
59、()广州音乐学院被命名为“星海音乐学院”。① 1985 年12 月 ② 1985 年6 月 ③ 1985 年1 月 ④ 1984 年12 月 60、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学家()因心脏病于1987 年5 月20 日在美国费城逝世。① 赵元任 ② 马思聪 ③ 李叔同 ④ 江文也
三、多项选择:
1、肖友梅在1919 年左右出版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P212(1)今乐初集(2)时调小曲大观(3)新歌初集(4)新弦快读(5)弦歌小集
2、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救亡歌咏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等歌曲 P215(1)大刀进行曲(2)游击队歌(3)长城谣(4)毕业歌(5)义勇军进行曲
3、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是()。(P216)(1)内蒙组曲(2 牧歌(3)都市风光幻想曲(4)西藏音诗(5)摇篮曲
4、民国初年至30 年代的主要演员有()(P229)(1)花莲舫(2)李金顺(3)程砚秋(4)周信芳(5)白玉霞
5、越剧语音基本上采用()。(P230)(1)浙江官话(2)京腔(3)粤语方言(4)中州音韵(5)江浙方言
6、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P240)(1)广东音乐(2)弦管(3)十番锣鼓(4)陕西鼓乐(5)江南竹丝
7、“今虞琴社”的主要骨干是()P242 ①查阜西 ②管平湖 ③张子谦 ④吴景略 ⑤成公亮
8、聂耳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P260 ①大路歌 ②开路先锋 ③码头工人 ④国耻 ⑤卿云歌
9、张曙的代表性歌曲创作是()P291 ①打豺狼 ②丈夫去当兵 ③长城谣 ④松花江上 ⑤日落西山
10、贺绿汀为电影()创作了歌曲 P317 ①乡愁 ②十字街头 ③马路天使 ④都市风光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
11、著名作曲家()都曾是黄自的学生。P325 ①贺绿汀 ②肖友梅 ③江定仙 ④陈田鹤 ⑤陈歌辛 12 刘雪庵的()等歌曲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 P327 ①红豆词 ②飘零的荡花 ③春夜洛城闻笛 ④采桑曲 ⑤牧歌
13、二胡曲()等均是刘天华创作的 P332 ①良宵 ②空山鸟语 ③病中吟 ④光明行 ⑤寒春风曲
14、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有如()等 337 ①大浪淘沙 ②歌舞引 ③改进操 ④龙船 ⑤昭君出塞
15、马思聪是近代最具影响的()P353 ①小提琴演奏 ②管风琴 ③作曲 ④钢琴 ⑤指挥 16.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有()。(P359)○1 民族解放交响曲 ○2 神圣之战 ○3 苏武 ○4 哀悼进行曲 17.30 年代的探索期,格局出现多种体裁形式,如()。(P365)○1 正歌剧 ○2 秧歌剧 ○3 清唱剧 ○4 歌舞剧 ○5 音乐剧 18.先后出现的新秧歌剧有()。(P385)A 兄妹开荒 ○2 牛永贵负伤 ○3 一朵红花 ○4 孟姜女 ○5 夫妻识字 19.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将多种戏剧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和在一起,如()(P388)。○1 河北民歌 ○2 秦腔 ○3 陕北道情 ○4 河北梆子 ○5 山西民歌 20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中影响较大的有()。(P404)○1 沈心工 ○2 李叔同 ○3 曾志斋 ○4 阿炳 ○5 马可 21.借景抒情是李叔同编创乐曲的主要手法,作品如()。(P407)○1 春游 ○2 西湖 ○3 春景 ○4 送别 ○5 忆儿时 22.李叔同出家前所写的部分歌曲中带有明显的伤感色彩,如()。(P408)○1 落花 ○2 送别 ○3 悲秋 ○4 晚钟 ○5 早秋 23.中华美与会是由()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P416)○1 吴梦娘 ○2 丰子恺 ○3 肖友梅 ○4 蔡元培 ○5 刘质平24.国立音专时期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音乐人才,如()等。(P428)○1 钱仁康 ○2 陈田鹤 ○3 丁善德 ○4 傅聪 ○5 沈心工 25.卫仲乐灌输的民族器乐唱片中,收有()等曲。(P478)○1 歌舞引 ○2 飞花点翠 ○3 阳关三叠 ○4 光明行 ○5 妆台秋思 26.阿炳所演奏的二胡曲()留存至今。(P487)○1 二泉映月 ○2 病中吟 ○3 寒春风曲 ○4 听松 ○5 光明行 27.阿炳的演奏遗音得以保留下来,是由音乐家()等录音的。(P487)○1 李劫夫 ○2 曹安和 ○3 吕骥 ○4 安波 ○5 杨荫浏 2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导师是()两位专家、教授。(P552)○1 杨荫浏 ○2 吴祖强 ○3 于润洋 ○4 黄翔鹏 ○5 廖辅叔 29.1985 年2 月,中央歌剧院在北京演出歌剧《卡门》,指挥的是()(P558)○1 郑小瑛 ○2 小泽征尔 ○3 严良堃 ○4 高伟春 ○5 陈燮阳 30.1988 年6 月3 日,为纪念马思聪逝世周年,()等单位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行“马思聪交响作品音乐会”。(P577)○1 中国音协 ○2 中央音乐学院 ○3 中央乐团 ○4 中国音乐学院 ○5 天津音乐学院
四、判断改错: 1、20 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新民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学堂乐歌
2、赵元任的歌曲创作是民歌的仿制品,也是欧洲艺术歌曲的翻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方法。
3、瞿秋白曾既作词又作曲,作品名字叫《奋斗歌》。《赤潮曲》
4、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乐器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器乐
5、祁莲芳在“俞调”的基础上吸收广东音乐因素形成了弹词艺术中最纤柔、悠缓的“祈调”。
6、广东音乐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丘鹤俦在“五四”时期编的《弦歌必读》、《琴学新编》较完整地记录、介绍了早期广东音乐作品和情况。
7、弦管艺术是一种合奏音乐,以音乐性、叙事抒情兼长,在传统音乐中有着独特的风韵。幽雅古朴、徐缓委婉
8、肖友梅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松散,采用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而成。严谨 欧洲作曲技术
9、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由五个乐章组成,以合唱贯穿全曲。九 朗诵调和乐队音乐
10、近代钢琴音乐大多数是无标题的印象派作品。有明确标题,意象鲜明、注重情节的作品
11、在传统复调音乐运用方面,刘雪庵的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是我国对赋格曲的中国风格进行探索的早期作品。中国组曲·西楼怀远
12、谭小麟是近代中国交响乐创作的主要作家。室内乐
13、《台湾舞曲》的中间慢段有巴洛克音乐的风格。整部作品织体浓重。德彪西等印象派 清淡而不浓重
14、陈田鹤的歌剧《荆轲》音乐基本上为西洋歌剧形式,全剧采用民族管弦乐队伴奏。西洋
15、歌剧《白毛女》是根据河南民歌《孟姜女》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北 小白菜
16、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重庆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话剧创作的热情。延安 新歌剧
17、近代乐歌的曲调来源大体有下列几种:①选用日本欧美的学校歌曲;②选用中国传统乐曲或民歌曲调填词;③少量自创曲调。
18、国立音乐院初建时由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陶行知兼任院长,冼星海任教务主任。蔡元培 肖友梅
19、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延安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抗日战争爆发后 20、王光祈在《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中认为中西音乐的根本不同在于西洋重“主调 学”,而中国则重“谐和学”。东方民族之音乐 谐和学 主调学
21、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京剧武戏特点创作了《孟姜女》、《北京胡同》。钟馗舞 弓箭舞
22、齐尔品按照西洋乐器的特点,吸收民族音调写成《中国作品》、《中国戏剧》。皮影 中国 小
23、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一书自从 1926 年出版后,重版次数达 28 版。音乐入门
24、建国后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国际音乐节的是在“莫斯科之春”。布拉格之春 25、1955 年中国最古的大逃去之一《月儿高》开始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弦索十三套 26、1953 年 4 月歌剧《小二黑结婚》的主演是郭兰英。
27、复刊后的《人民音乐》主编是孙慎。吕骥
28、缪天瑞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院长。天津
29、聂耳、冼星海学会成立于长沙。武汉 30、中国第一部音乐年鉴于 1987 年正式出版发行,当时的主编是田青。黄翔鹏 31、1987 年 9 月 5 日,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首都举行。32、1987 年 9 月,我国青年提琴制作家郑荃获得制作金奖。
33、《中国音乐年鉴》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34、东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东方音乐风格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1989 年 1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上海
五、名词解释:
1,广东音乐:是在近现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兵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 年代初,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奏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
2,弦管:是现代流传在福建一带的乐种,而且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流传,它是近代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乐种。
3,指谱:是弦管艺术中的套曲的形式,指,就是指套,即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谱,即谱套,是纯粹的器乐合奏套曲。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而成。
4.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阴郁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新的音乐。5.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秧歌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40 至 50 年代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6.学堂乐歌:是20 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7.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8。《森吉德玛》:是贺绿汀40 年代创作的一部西洋乐器合奏曲,乐曲的思维逻辑性强。音乐发展手法简历,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应用和配器的艺术处理都很出色,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
9.《孟姜女》是30 年代末阿隆以民间唱本为主要蓝本,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女十二月花名》为音乐素材,并按照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音乐结构的一部音乐剧作品。
10.《海韵》:是徐志摩词,赵元任曲的代表20 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它表现了三个艺术形象,通过每个结构段落不同的艺术处理,多角度地表现了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
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声而成。12.《垦春泥》:是贺绿町作曲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一乐段以两个声部的号子般的音乐,衬托着另外两个声部的模式的旋律,第二段是四个声部比较齐整的主调性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洋溢着清新温暖的气息。
13.《台湾舞曲》:是汪文也的成名作,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人们纯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更主要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等大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感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
14.新秧歌运动:是1942 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旧秧歌形式的基础上掀起的一种盛极一时的表演新秧歌的运动,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15.《清凉歌集》:是李叔同出家后创作的一部歌曲集,该歌集包括《清凉歌》,《山色歌》等五首。歌词内涵富于哲理性,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16.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1938 年4 月10 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校。
17.音乐美学: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他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的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是关于音乐关的学问。
六、简述题
1.简述梅兰芳时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答: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新创“花衫”新行当,形成以其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另外他还改革了京剧伴奏音乐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2.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简述陈田鹤? 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以创作抒性歌曲见长,主要作品有《老战歌》,《采桑曲》等,创作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除创作外,在音乐教育上也有成绩,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简述黄自对音乐教育的贡献? 答:黄自是近代有重大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其作曲技 法娴熟,艺术结构严谨,音韵清雅,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30 年代对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显著成绩,培养了著名作曲家贺绿町,刘雪庵等,对中西音乐史与和声学都有研究。
5.简述洗星海? 答:他是近代著名作曲家,作有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 部等大量音乐作品,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他的音乐创作涉及众多体裁,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6.简述聂耳? 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中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始终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战救国与民族解放,作有歌曲30 余首飞,代表作有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7.简述贺绿町的《牧童短笛》? 答:《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又没质朴的民歌风格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它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8.简述刘天华对近代音乐贡献? 答;他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杰出音乐家,对中国器乐有着夺方面的贡献而以二胡音乐最为突出,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他有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方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9.简述三四十年代儿童歌曲的创作? 答:30-40 年代创作的儿童歌曲大多采用齐唱或齐,独兼可的歌唱形式,其中多数作品把儿童的生活,理想,感情与抗日救国等民族,祖国的中心结合起来,准确的提示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认同的主要风貌,基本摆脱了儿童歌曲创作的模仿与幼稚的状态,是近代儿童歌曲创作的一大进步。
10、简述华彦均? 答:又名阿炳,是我国近代著名民间音乐家,他的二胡、琵琶演奏都有深湛的技巧。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采用民间音乐材料写成,细致地表现了饱尝生活
第四篇: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 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距今约7800-9000年。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
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大夏》是一部歌颂大禹治理洪水的功绩的乐舞。
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大约自孔子之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并一直沿用到清代。而这个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用的音乐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瞽和巫:夏朝起瞽(盲人)担任的专职乐师,不仅要向天子进献乐曲,还要教诲天子,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人
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职能一是掌管宫廷的音乐活动和乐律学理论,二是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四夷之乐:四夷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古书上称为四夷之乐,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体可以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八音——是指周代的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划分的,分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钟、镈(bo二声)、铃、铙(nao)等 石类:磬(qing四声)
土类:埙(xun一声)、缶(fou三声)等 革类:鼓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zhu四声)敔(yu)匏类:笙、竽等
竹类:籥(yue四声)、篪(chi)、箫、笛等
十二律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它是三分损益法求得的(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五声音阶:根据五度相生的关系,从宫音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雅乐音阶,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上变徵和变宫,又称古音阶 旋宫和均:还相为宫,即所谓旋宫,也即宫音在十二律上轮番为宫。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 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拥有的乐队何舞队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在各种活动中音乐往往参与其中,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并相当繁复。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简述夏商周三代陶埙的发展历史:
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夏代三音孔埙,已经反映出但是该地区古代先民具有四声的音乐实践,安阳出土的商代五音孔陶埙所能吹奏的音已很接近十二律(缺一个音),他具备已很历史上三中音阶所用的各个音,商代的埙的造形已比较稳定,发音孔增多,发音能力增强,表现力大大提高,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有了雅埙、颂埙之分。
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商代已有最早的音乐教育设施“瞽宗”,至周代音乐教育设施较之商代更为完备且具相当规模。周设有独立的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世界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从商代的甲骨文中一条卜辞推测,商朝既能接受外国亲年学子习乐习武,本国的贵族子弟必然优先受到乐舞和武艺的教育。西周建立以后,宫廷的音乐教育已发展的相当完备。西周礼乐制中,尤为突出的特征是它的音乐等级制度。西周贵族子弟所受的音乐教育包括诗乐舞三方面。
简述西周乐学理论的特点:从留存的文献来看,进入西周时期,乐律学的理论规范已经初步形成。这个时期已形成古代乐理观念。出现了十二律以及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宫调理论。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从留存的作品看,他们大都是生动的反映了民间的世俗生活和男女青年间的爱情。郑卫两国的音乐是继承了商族的音乐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以郑卫为首的新乐运动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诗经》音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十五国的民歌,先秦的《诗经》音乐后来没有保存下来,但是通过歌词内容可以看到国风所表现的人民生活面试十分广阔的,题材多种多样,还有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反抗的呼声,从艺术形态讲,这些作为诗的歌词,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曲调的结构。
《楚辞音乐》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词的诗作,由于屈原填词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后有宋玉、景差等人的模仿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诗的文学形式。秦汉以后人们便把这类诗作称为楚辞。
乱:东汉王逸曾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上来分析“乱”,认为这是一段具有总结性特点的段落,乱在楚辞音乐中,则是全首乐曲里最后的高潮段落。
《成相篇》: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有“成相篇”全文由五十六段句式相同的小段落组成,也是今存最早的说唱作品的底本。成相是古老时代的产物,其最初是一种讲述诚治道理的职事,因此担任这种职事的人也叫成相,它主要又是由瞽朦来担任的他们所演唱的这种具有艺术特点形式的词也叫成相。
双音钟:随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每件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很有规律。
筝筑:筝是当时秦国的代表乐器,是一种传统弹弦乐器,古书记载状似瑟而大,头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演奏方法一手持筑,一手持竹敲击。是中国最早的弓弦乐器。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最早有关乐律理论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也即五度相生律。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长度来进行音阶和十二律吕的相生,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春秋战国时期俗乐发展有什么特点:历时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主要音乐现象概括为“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俗乐本来产生于民间,俗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简称“卫国之音“)。
略述先秦时期琴音乐的发展。答:琴瑟类弹弦乐器的出现,以富于歌唱性的特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情反映了周代器乐的成熟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古琴已相当流行,演奏艺术也随之发展而来,一些传说行的记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琴音乐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答:音乐特点:曾侯乙的随葬品以乐器为主,乐器又以钟、磬为主体。最为突出的曾候乙编钟正鼓部和侧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历史价值:曾侯乙墓的发掘,使人目睹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奢华与豪华,对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磬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作技术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点?
答: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璇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的乐曲。曾侯乙编钟用的是钟律,不是三分损益法。因为曾侯钟在十二律的调律法中,只用了五音当骨干音,其他的音是‘酺’‘曾’关系,而不是三分损益法的关系。
简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包括孔子的音乐观)
答:孔子的贡献: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是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孔子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位居第二位;孔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真、善、美。
音乐观:孔子注意到音乐对人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视音乐为一种人的必备文化,他认为礼乐相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之一,对新乐持否定态度这使他在音乐文化的时代潮流面前思想保守,这是由其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所决定,孔子的音乐思想随同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
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而人的情感又是受到外界事物的作用产生的,有着内在的艺术规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兴衰
2、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和礼结合起来,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3、礼乐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之一,对个人来说可以起到节制作用。他是一部集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也因此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乐府: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以追溯到秦代,汉武帝对汉乐府进行了扩建,整理编辑了一些各地的民间歌谣集,又大量吸收了各地的民间乐工,汉乐府的扩建使得朝廷内外民间音乐一时兴盛起来。
李延年:是一个富于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是中山地方人,出身于倡优之家,能歌善舞,又会作曲,后来以擅长音乐得宠于汉武帝,汉乐府的苦熬建和李延年在汉武帝面前展示音乐才华很有关系。李延年把乐府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鼓吹乐:是一种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合奏乐,秦汉之际渐渐传入中原。鼓吹乐作为一种乐队形式,用于宫廷礼仪,宫廷宴乐和军乐。鼓吹乐在马上边行边演奏的,又称为骑吹。
横吹乐的乐队形式,用途和鼓吹乐是很相近的,因用横笛作为主奏乐器而得名。后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把横吹乐归类为鼓吹乐。后来他俩都被作为宫廷的礼仪音乐而继承下来。
广陵散:作为一部音乐作品名称,初见于《相和歌》的但曲,是一部器乐合奏乐,当今研究者一般认为广陵散是叙述了“聂政刺韩王”这个历史故事。
圆形音箱琵琶和梨形音箱琵琶:他是由弦鼗发展而来,唐代以后称之为“阮咸”,后者是通过丝绸之路由外国传过来的,可验证梨形音箱琵琶是在汉代已传入中国。
卧箜篌和竖箜篌:卧箜篌是一种类似琴瑟,犹如琵琶一般用拨来演奏的乐器。竖箜篌也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
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是相和歌中的三调,这三调除上述提到的有乐器、乐队及演奏程式方面的不同,还因为以调名来区别,主要在乐学理论方面有所不同。“平、清、瑟”三调在南朝时候又称为“清商三调”
京房六十律:西汉元帝时有一位叫京房的乐律学家,他本姓李,子君明,他制作的“六十律”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声直至六十个律。用途一是试图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另一个是用来占卜
歌声曲折:从文字内涵分析即所谓歌唱声音之曲折。认为他是一种乐谱,可以肯定的是,两本乐谱集是汉乐府扩建时所收录的民歌的乐谱,是一种歌曲的乐谱,属于后世的“音位谱”一类。
简述汉乐府的音乐活动及在音乐史上的意义
最初的管理音乐的任务变成了整理、编辑、组织排练甚至是表演民间音乐。汉乐府作为一个官署,同时掌管贵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两部分。贵族音乐主要是供祭祀宴乐之用的仪式音乐,所创作的词多为歌功颂德的作品,但曲调却多用民间歌曲改编而成。意义:期间大量的民间乐工和民间音乐进入宫廷,不仅丰富了宫廷的音乐生活,还极大地推动了汉朝音乐的发展。并且由于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吸引了当时许多文人,官吏依民间音乐曲调填写新辞,体裁在创作,留下的许多歌辞,在文学上形成了“乐府诗”的艺术体裁。汉乐府在历史上的音乐和文学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的艺术特点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谣曲,是在最初“徒歌”的基础上,加上丝竹伴奏而发展起来的乐歌形式。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以后发展为“但歌”,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其中艺术形式体裁丰富多样,艺术形式较为复杂的是平调曲,清调曲和瑟调曲,楚调曲、大曲。
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相和大曲在演唱方法和曲式结构等方面与上述相和歌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相和大曲有以下几种组合的结构形态:
一、曲前加艳
二、曲后加趋
三、曲前加艳,曲后加趋
四、艳、趋两段结构。
〈〈 碣石调.幽兰〉〉是由南朝末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又是一首汉代相和大曲,为古琴减字谱的前身,此曲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抒发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原先应是一首《碣石篇》音乐填上“幽兰”题材内容文字的声乐作品,以后才演变成琴曲《碣石调·幽兰》这份乐谱是唐代抄本,保留了较早的古琴音乐艺术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曲中已出现散音、按音和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它常用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徽位上的按音和泛音,这说明至少在六世纪以前,古琴音乐已正式应用了纯律音阶。
《梅花三弄》:该作品相传初为晋代桓伊所作笛曲,后演变为琴曲。今存乐谱中“梅花”主题是一段旋律优美,格调淡雅的音乐,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并用泛音演奏。表现了梅花的芬芳和高洁的品质,也寄托了古代的人追求清高脱俗的思乡情怀。
《酒狂》这个作品相传为魏晋名士阮籍所作,阮籍生活在魏晋司马氏集团专横的黑暗时代,虽有才学和济世之志,又是“竹林七贤”之一,单位了躲避政治社会的祸害,却常常醉酒佯狂。所以这个作品主要表现了一种醉酒佯狂的精神状态。
何承天新律:何承天创制的“新率”,是把三分损益法第十二次相生出来的“黄钟”的弦长与起始的黄钟律弦长之间的差数,分别加在三分损益相生的每一个律上。这样已经很接近十二平均律了,何承天新率可贵之处在于拜托三分损益法相生的框架,寻求十二律的均等。
荀勖,西晋时期的文人兼乐律学家制作了十二支笛,以为十二律固定音高。荀勖在设计十二支固定音高笛律时,已经注意到管乐器发声时空气柱振动和管长之间的距离,并为此探究和计算出管口校正数。
简述清商乐的来源及其艺术特点
“清商”一词初见于《韩非子·十过》,是一首琴曲曲名。后来文人多把它比喻为美妙的音乐,东晋以后汉魏时期的音乐也迁移到了南方,它们和江南的民间音乐一起,被统称为“清商乐”。南朝清商乐发展的历史中,影响最大的是长江流域的“吴歌”和“西曲”。清商乐的形式结构略同相和诸曲,其宫调系统亦与想和诸曲相同,并称“三调”。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
简述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南北朝以后,北方多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汇合,产生了不少音乐作品,《敕勒歌》即使当时北方敕勒族的音乐,《木兰诗》则是北方鲜卑族的歌谣,尤其是北朝时期还产生了一些有戏剧内容的歌舞表演,作品有《代面》、《踏摇娘》等后来唐代称之为“歌舞戏”,由于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原因,西域各族音乐陆续传人了中原大地,考古中发现不少外来的乐器图像说明当时北朝外来音乐文化已传入南方,此外北朝时期从外民族还传来了筚篥,锣、钹等乐器。外民族的音乐大量传人中原,融进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洪流,是中国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更富于艺术的生命力。
简述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声无哀乐论》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体现了魏晋玄学的“自然”思想观主要有
1、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事物,在于它自身的自然和谐;2音乐与人的情感无关,音乐只有善恶的差别,简单和复杂高低,兴奋安详的特点,但和人的情感没有什么关系。3音乐引起的哀乐是因为听者哀乐在心。嵇康《声无哀乐论》的论点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是具有独创性的,其难得可贵之处在于注意到音乐艺术的某些特殊规律,这给后人认识音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财富。
(参考)稽康(223——262年),字叔夜谯郡 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后娶曹操曾孙女(草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 权时候,做过中撒大夫的官职,由于他与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惨槽杀害。
《声无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
1、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认为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2、他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具体地说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
3、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
4、康大胆的反对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与政治,而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的音乐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但他忽视和抹杀了音乐的社会性,更忽视了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5、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反复论证他的观点时相当乏泛触及了音乐艺术本身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即: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之间的关系,感情表达的多样性和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没有触及过的,他在这方面的探讨已大大超越大了在此之前音乐美学重在阐述音乐与道德、政治的关系的界限,而向音乐艺术内部深入。稽康的音乐实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不断上升时期无疑是有起进步积极意义。《声无哀乐论》也为后来的音乐家研究音乐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古琴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弹弦乐器,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以及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
著名琴人:钟仪、师旷、师曹、伯牙、瓠(hu一声)巴、雍门周等
经典琴曲;除上述提到伯牙的《高山》《流水》及孔子弦歌三百的《诗经》之外,著名的琴曲还有《雉朝飞》、《阳春》、《白雪》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引起了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美学、哲学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尤其以孔子的儒家学派和老子的道家学派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他虽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但他提出“君与民同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
(三)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另一代表,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
他不持守旧的礼乐制度,主张用“以古持今”、“以时修顺”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
他认为,音乐可以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荀子维护儒家“倡乐”的主张,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但荀子仍把人分为两等,认为上等人可以受礼乐教育,“众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另外其音乐思想有崇雅贬俗的倾向。
儒家音乐思想后来在《乐记》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
墨家音乐思想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76),他是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学派。墨子的观点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认为是用音乐会家中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还使国家面临衰亡的危险。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忽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有教育、认知、审美的功能,未免过于片面。
道家音乐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它的主要思想载于他的《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观点,其中既有很多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消极、神秘的因素。他主张大音希声,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的原初含义是对有声之“五音”的否定,最完美最完善的“道”之“大音”是无声的,需要借助我们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他主张清静无为。
他没有绝对的否定音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崇尚天籁所具有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的音乐。
他发对包括音乐在内的部分科学文化艺术,认为会搅乱“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
道家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对音乐采取排斥的态度。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有,汉代有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玉龙蔓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南北朝后称“散乐”。唐和北宋时百戏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朝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后百戏这词逐渐少用。
曲子:这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里流行的一种歌调,来源主要是民间传统音乐和外来音乐两方面大量曲调,以后这些曲调便逐渐成为“依声填词”的基本固定的音乐形式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古琴歌曲。变文: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源于说唱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佛教宣传教义,常常吸收运用一些民间音乐的曲调来说唱有唱佛经故事的,有唱民间历史故事的,文字结构上,散文部分是“说”,韵文部分是“唱”。
《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曲《大胡笳》和《小胡笳》实是从相和歌“但曲”演变而来。唐代《大胡笳》的音乐基本情调和蔡文姬《悲愤诗》很相近,今天传世琴歌《胡笳十八拍》,音乐哀婉动人,词与曲融为一体,是一首优秀的古代琴歌,《小胡笳》的音乐被后人理解为蔡文姬叙述自己的身世,全曲分三大部分。
《离骚》,晚唐琴家陈康士的作品,最初可能是以屈原《离骚》诗为词吟唱,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独奏曲。
隋唐七、九、十部乐隋文帝时初设七部乐。隋炀帝时增设为九部乐,唐高祖时沿袭隋制,仍为九部乐。唐太宗时,削去“礼毕”,增设“燕乐”和“高昌”,为十部乐,这些外来的乐部中,西凉乐和龟兹乐的影响是较大的。隋朝七部乐指的是: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后来,又加入,疏勒和康国两伎,合称九部乐.唐朝九部乐是指废礼毕而改燕乐,这里的燕乐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而是指一个乐部名称.十部乐是又加了一个高昌伎.坐、立部伎是原是指坐着和站着两种不同演奏的方式,而十部乐之后坐、立部伎,有一定的曲目及其表演规范,是一种特殊的乐部,相对而言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立部伎站在堂下演奏,技艺稍次一等坐、立伎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大曲”燕乐中的大曲,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体裁的乐曲,场面辉煌,结构长大,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唐代燕乐的艺术成就。唐代大曲在类型上可以分为清乐大曲、法曲大曲、和胡乐大曲三类。唐大曲大体分散序、中序、破三大部分,每部分又是由许多小段落组成,大曲在艺术上比较复杂,排演有相当大的规模,传至宋初尚存四十大曲,此外“破”的部分,在宋代也作为一个独立的乐曲体裁来用。
《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时姜夔发现一种十八段版本的商调《霓裳曲》。《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宫廷俗乐机构。教坊中还设有女艺人组成的“宜春院”,教习琵琶,三弦等,她们又被称为“弹家”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于唐玄宗常亲自教正,宫廷梨园艺人多被称为“黄帝梨园弟子”。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太常寺下属有“梨园别教院”,洛阳太常寺有“梨园新院”,人数都及千人,都是培养和选拔音乐人才的七层机构。
轧筝:形制似筝,用竹片擦弦发音。奚琴:有两条弦,用竹片在两弦间来回擦拉发音,是今二胡类乐器的前身,原出于北边的奚族。
俗乐二十八调:又称燕乐二十八调,是隋唐燕乐的基本宫调理论,受龟兹音乐家苏袛婆“五旦七调”的影响,并出资隋代音乐家郑忆之手,俗乐二十八调涉及隋唐时期各种题材类型,大量的音乐作品宫调体系也在不断的演变。
清乐音阶4567123 俗乐音阶♭7123456 犯调、解:犯调也是一种调性转换的手法,姜夔主张的是一种同主音犯调,唐人的犯调可能是同宫系统的转调。解也是一种编曲手法,它源自于胡部音乐的“解曲”。解曲是以节奏、速度快,风格热烈为特征的,隋朝以后在宫廷中很受人的喜爱。敦煌乐谱:“敦煌曲谱”是在敦煌的石窟中发现的古代乐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所以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重视是一种四弦四相(仅用二十个音)的琵琶指位谱。这种乐谱记写的是琵琶演奏的手指按音位置,不是具体的音高,所以称它是一种琵琶指位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发、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减字谱:继古琴文字谱以后,在隋唐时期渐渐出现了一种简化文字谱的古琴记谱法,即减字谱。它把左手的按弦位置和右手的弹奏法合为一个特殊的“字”。今存明清时代的古琴谱都是用减字谱来记录的。
律吕谱:是一种用十二律名来记录音高的乐谱。今天保存最早的一种律吕谱相传是唐代时期的乐谱,另称为“风雅十二诗谱”
简述隋唐宫廷燕乐中的外来音乐:
1、论述隋唐宫廷燕乐的发展。隋唐宫廷燕乐是隋唐时期宫廷宴享娱乐活动中歌舞音乐的总称。隋唐时期国力强盛,适应宫廷娱乐活动的需要,宫廷燕乐繁荣发展,并代表了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最高成就。其构成大致融汇了三方面的音乐渊源:汉族传统音乐,沿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诸国音乐,汉族传统音乐与外族外域音乐相互吸收融合形成的新乐种(如西凉乐)。
宫廷燕乐中的“大曲”,是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基本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代表作品如《霓裳羽衣曲》。
简述唐大曲的音乐特点
唐代大曲又称燕乐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其形式与规模较之汉魏的相和大曲、清商大曲有着更高程度的发展。唐代大曲在类型上可以分为清乐大曲、法曲大曲和胡乐大曲三类。唐大曲大体分散序、中序、破三大部分,每部分有是由许多小段落组成,唐大曲的作品内容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序”歌词是一些诗人的诗作,这些诗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更没有情节,由于大曲在艺术上比较复杂,排演有相当大的规模,因此太乐署乐工在排练上也需要充分的时间,《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汉族音乐与外来音乐相结合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简述唐代音乐的乐器:
从数量和种类上来说都相当丰富,这些乐器主要可以分“清乐”体系和“胡乐”体系两类,清乐体系有:吹乐器:笙、箫、笛等,弦乐器琴、三弦琴等,击乐器有编钟、编磬等,胡乐体系乐器有吹乐器笙、箫2弦乐器:弹筝、箜篌等,击乐器:铜拔、铜鼓等,而十部乐中的“燕乐”,所用乐器则更体现中外音乐融合的特点:吹乐器:大笙、小笙等,弦乐器:大琵琶、大五弦琵琶等,击乐器:大方响、正铜拔、等。此外还有两种拉弦乐器也开始流行,一种是“轧筝”,形制似筝,用竹片擦弦发音,另一种是奚琴,用竹片在两弦间来回擦拉发音,是今二胡类乐器的前身
简述隋唐时期的外来音乐及其历史影响:
从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空前壮大, 在其音乐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外来的音乐文化, 同时也对其他国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隋唐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当时中国和外国、外族的音乐, 畅通无阻的沿着这重要渠道, 进行中外音乐文化的广阔交流。从南北朝的“ 胡乐”到隋唐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 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外来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从四面八方传人了域外音乐, 才打破了中国音律的沉寂, 丰富了中国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 出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乐器伴奏的戏由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百戏有直接的渊源。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等。它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隋唐的音乐机构在规模空前,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礼乐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教坊,梨园也是唐代重要的音乐机构。
大乐署是唐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既管雅乐,又管燕乐,由乐师教习“音声人”。
鼓吹署是唐代太常寺属的礼乐机构,主管鼓吹乐,参与祭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有时还兼管百戏。
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一些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衰。
宋元
瓦子又称“瓦肆”,“瓦舍”,是宋元时城市中的游乐处,其中有音乐、歌舞、曲艺、杂技等演出的场所。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勾栏,有一种用许多栏杆围起来的供民间艺人表演音乐、歌舞、杂剧、百戏等的固定场所,称为勾栏。
叫声:这是一种在小贩的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曲形式。
嘌唱:一种有鼓伴奏的唱曲形式。小唱:一种用拍板伴奏的唱曲形式,并以唱大曲的片段、词调为主。唱赚,这是一种有鼓、板、笛伴奏,艺术上比较复杂的唱曲形式。曲调结构分“缠令”和“缠达”两种套曲。赚是一种富于击板变化的唱曲形式。
词调:隋唐时期的曲子发展到宋代,称为词调。随着宋代城市的发展,词调音乐十分流行,词调音乐的流传发展主要是倚声填词,也有少部分创作新曲。
散曲,是金元以来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城市唱曲形式。散曲音乐的来源有唐宋大曲、词调、北方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他产生、流行于北方中原,具有北方地狱的音乐风格,明代人把它称为“北曲”。散曲的流传发展途径主要也是倚声填词,散曲音乐的曲调,一般称为曲牌。
散曲是指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歌曲说唱音乐形式。在体裁上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数小令是单个曲牌的形式,带过曲,是 有二个或三个同宫调曲牌连接而成的体裁形式。套数,也称套曲,是有统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体裁形式。
北曲:元曲发展到明代,被称为“北曲”;同时把产生于南方的南戏音乐称为“南曲”
鼓子词:鼓子词是中国宋代的说唱伎艺,由散文和韵文相间构成,除有”说“者”外,还有“唱”者——歌伴,并兼乐器伴奏
诸宫调:中国宋代一种说唱伎艺,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故名 诸宫调是一中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说唱形式。
货郎儿:是元代流行一种说唱形式,它是从货郎担的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生可推至宋代。
宋杂剧初期,艳段、正杂剧、散段三段各自独立。艳段表演寻常熟事,散段以滑稽逗笑为特点,只有其中的正杂剧是一个戏剧故事,内容上又是继承成了参军戏讽刺、劝诫的特点
一折一宫:即一折戏中的曲牌基本限于一个宫调
南北合套:南戏不仅使用南曲,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即将同一宫调的南、北曲牌相间联缀成套。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后南北曲合流具有重大影响。
郭沔:宋代以后,古琴音乐发展较有影响的先是南宋时期形成的“浙派”。浙派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就是郭沔,字楚望,曾入南宋大将张岩家为琴师。郭沔自己创作的琴曲有《潇湘水云》、《飞鸣吟》、《泛沧浪》等,其中《潇湘水云》是代表作 《潇湘水云》:变现了作者身处南宋后期,元兵南下,宋朝大势已去,作者远望九嶷山,管潇水和湘水的云水奔腾的景色,激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感慨时势的复杂心情。
《海青拿天鹅》是一首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狩猎的作品,海青,是一种雕,北方少数民族用它来捕捉天鹅,今人研究这首套曲是有十几个曲牌连接而成,其中结尾部分的音乐是以{五声佛}、{撼动山}两个曲调为基本音调的。
蔡元定十八律:十八律,是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十二律之后,继续相生再找六律而成十八律。前十二个律称为正律,后六个律称为变律。十八律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旋宫时各宫的音律均等。蔡元定经过精密计算,达到十二旋宫后音律之间完全均等。
元曲六大家分别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关汉卿:《窦娥冤》世界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剧。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
乔吉甫:《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简述宋元时期唱曲的特点:瓦子里的唱曲有如下几种:叫声,这是一种在小贩的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曲形式。嘌唱:一种有鼓伴奏的唱曲形式。小唱,一种用拍板伴奏的唱曲形式,并以唱大曲的片段、词调为主。唱赚,这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艺术上比较复杂的唱曲形式。曲调结构分“缠令”和“缠达”两种套曲。以后又出现了“覆赚”,覆赚是用来歌唱爱情及英雄一类的故事。此外,城市唱区还有“叫果子”、“唱耍曲儿”等。元代时期城市里仍有许多唱曲的形式。1.简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特点:
宋代以后,作为民间艺术的说唱在城市中十分流行,并且形式多样,宋代的说唱艺术形式,总保留的文学底本和有关记载可知有鼓子词、诸宫调以及陶真和崖词。
鼓子词由散文和韵文相间,散文部分应是说的部分,韵文部分则是唱的部分。鼓子词的说唱,除有“说”者外,还有“唱”者——歌伴,并兼乐器伴奏。诸宫调是一中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说唱形式。陶真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唱,而崖词则可能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说唱,货郎儿是元代流行一种说唱形式,他是从货郎担的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生可推至宋代。
市民音乐的勃兴是宋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使市民阶层逐渐扩大,音乐走出宫廷,由贵族化逐渐趋于平民化。音乐观众的改变,促使音乐的形式也产生了变化,为适合市民阶层的品位,唐代的大型歌舞不再流行,伴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到突出的发展。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1叙述与抒情相结合2叙事和代言相结合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3音乐与语言相结合
简述姜白石的音乐创作:
姜夔。号白石道人,姜白石医生处在南宋的中后期,社会动荡复杂,他的大量诗词虽是以山水纪游、感慨时事和咏物为主的,但其中也常常表露出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和关心,尤其是他上书的《大乐议》,借恢复雅乐排除胡乐来要求振兴民族,《圣乐铙歌鼓吹十四章》歌颂宋代开国皇帝的业绩,想以此来要求发扬光大宋王朝。姜白石由于词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第一个人物。他的词作《白石道人歌曲》被后世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此外姜白石的音乐创作还有琴歌《古怨》《越九歌》等
简述元杂剧的音乐特点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一折一宫的基本原则,即一折戏中的曲牌基本限于一个调,二是曲牌联缀的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在曲牌连接的方式上,有一些艺术的规律,元杂剧的音乐虽然是曲牌音乐,但在实际运用中曲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变化的。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豪放,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锣等 简述元代南戏音乐的特点:
1、以南方民歌小调音乐为主,并吸取唐宋大曲、词调等音乐。
2、以曲牌联缀不受宫调限制,比较灵活;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形成一定的规律。
3、运用重复曲牌,曰,“前腔”重复时将原曲排开头部分改换,曰“前腔换头”。
4、集若干曲牌的乐句组成新曲排,称为集曲。这种方法也称“犯”宋元时期的部分南戏剧目及其音乐后来也经昆曲改造而保留下来。留存下来的南戏音乐与北曲相比,特点是用五声音阶,声多字少,节奏缓慢,风格细腻。
简述宋元时期的器乐音乐:
一.古琴音乐发展渐渐形成浙派,其中以郭沔的成就和影响最大,作《潇湘水云》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二.宋代以后琵琶不仅作为伴奏出现,其独奏形式也相当普遍。
《海青拿天鹅》:目前能确定的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此曲生动描绘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北方人民的狩猎生活。三.其他器乐音乐,出现了不少新乐器,三弦在宋代已经流行,云璈、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等乐器,宋代宫廷的合奏乐有教坊大乐、马后乐等,宋代城市的市民生活中则有细乐、清乐和小乐器等合奏形式。
宋词的创作方式,分为旧谱填词与自创新曲——“自度曲”两类。前者即利用隋唐以来民歌,曲子或歌舞大曲,法曲的片段——词牌填入新词。填词时还可以运用“减字”、“摊破”等手法加以变化,减字、即减少原词句子或字数,音乐也相应紧缩。摊破、即增加原词句子或字数,音乐也相应扩充。后者即利用民间流传各种乐曲的素材令创新的词牌。(姜夔“自度曲”中有一首《凄凉犯》,旋律进行与宋代民间曲子《愿成双令》相近,说明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素材和形式可能来自民间。
宋词的体载形式主要有令、慢、近、犯等。令、又名小令或令曲是宋词中最简单的形式。它的名称来的唐代的酒令。唐人在宴会时即度填词,利用流行的小曲当作酒令,因而得名。慢,又叫“慢曲”或“慢曲子”,曲调较长,唱时用板打拍,其特点是“重起轻杀”富有抒情效果。慢曲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较长的有李存 的《歌头》,一百三十六字,一般多在九十字左右,如姜夔的《扬州慢》。
犯,又称犯调曲。此名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北宋末年,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句法相犯,即把原来分属于几个不同曲牌的乐句联成一个新的曲牌。如采用三个曲牌称为“三犯”采用四个曲牌,称为“四犯”。
近,又叫近拍,或过曲。它可能原是大曲中慢曲以后,人破以前又慢转快的部分。近,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曲。最短的近是《好事近》,四十五字。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字。一般的如姜夔的《淡黄柳》,六十五字。
明清
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简称“弹词”,俗称“小书”。曲艺的一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脚色。脚色较多吸收借鉴戏曲的表演程式,于说法中现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托、评点。在以后弹词音乐艺术的发展中,以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三位形成的陈调、俞调、马调三个流派影响最大,尤其是后二者。陈调唱腔苍凉粗犷,俞调婉转优美,马调质朴雄健。
京韵大鼓:最初是流行于河北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清代中叶以后传人天津,经天津民间艺人宋
五、胡
十、霍明亮的演唱和改革,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渐渐改变了旧有的形式,而形成了京韵大鼓的初步形式。当时称为“怯大鼓”,又经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对他的发展,尤其是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和唱腔,在艺术上越臻成熟、完美。曲调明亮,跌宕起伏,强调字正腔圆。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四大徽班:“三庆”和“四喜”、“和春”、“春台”就是史称的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戏曲表演艺术上各有所长,“三庆”班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班以演昆曲而著称;“和春”班擅演武戏;“春台”班以童伶出色。
谭鑫培:京剧的“新三派”之一,不仅在唱腔上能继承前辈的传统,又能广泛吸取青衣、老旦、花脸等各行的唱法及昆曲、梆子腔的音调而创新、在舞台语音上,以湖广音兼京音而统一了京剧的语音,在表演上则能文能武,是一个真正的文武昆乱不挡的艺人。由于他对京剧发展,创新的巨大功绩和影响,被后人赞誉为“无派不学谭”。
“二十四况”是用二十四个字作为琴学的艺术标准。
神奇秘谱:今存最早的明代朱权编的《神奇秘谱》琴谱集。共收录古代琴曲七百多首,朱权编印琴谱时,能尊重不同传谱,使明代一些曲谱保留了早期的面貌,在各曲之前都写有详尽题解,将琴曲的渊源,表现内容,指法,音位等都做了介绍,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谱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
华氏谱:华文彬精通琵琶,又善于弹琴,唱昆曲,曾编《琵琶谱》是我国琵琶谱最早刊行的一部,参照古琴减字法,注定了一些琵琶指法符号,使琵琶从口传心授到以字谱形式保存,对后世琵琶演奏与收集整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华氏传谱,后人称之为无锡派。
李芳园:浙江平湖人,祖辈四代家传琵琶,在艺术上广收博彩,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发展创新,形成了平湖拍的琵琶演奏曲目与风格。所传乐谱是《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浦东派:鞠士林,所传《琵琶谱》收录十首大曲,十首小曲,被称为浦东派,至近代浦东派琵琶家沈浩初又传有《养正轩琵琶谱》
弦索十三套:以乐谱形式保存下来的器乐合奏则有“弦索十三套”,原谱见于《弦索备考》,收录主要由胡琴、琵琶、三弦、筝等四件乐器合奏的乐谱十三套,所以又称“弦索十三套。
新法密律:作为明清时期的律学重要成果,科学的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这就是他的有别于三分损益法的“新法”。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
简述明清小曲的音乐特点:
明清时期城市小曲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流传的曲牌也比较多,流传过程中有“一曲的变体”、“一曲前后部分分开运用”、“一曲重叠运用”、“多曲连成一套”等几种演变发展的特点,其中“多曲连成一套”是小曲常见体裁。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增添了过门,曲调简洁朴素,情绪欢快热烈。
简述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和发展
昆山腔经魏良辅等人的改造,成为明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他和他的同行,在原有昆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的长处,并融合了北曲的演唱艺术,发展出一种新声。
简述四大徽班进京和京剧的诞生
随着地方声腔和地方戏的流行,乾隆五十五年,安徽“三庆”徽班应征入京,“三庆”班所唱声腔范围很广,还有大量的昆曲,不少以认识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后来“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也陆续进京,“三庆”班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班以演昆曲而著称;“和春”班擅长演武戏,“春台”班以童伶出色。这之后徽班在京城的戏曲舞台上影响广泛,道光年间,在戏曲艺术实践中,不断吸取当时各地声腔和地方戏以及昆曲的艺术特点,酝酿出一个厂“皮黄”为主的新戏种来,这就是后来的京剧,由于京剧这种“皮黄戏”不同于以前徽班、汉班的皮黄戏,在京城诞生,又从北京传播开来,就被人们称为京剧。
简述明清工尺谱的特点
明代以后随着音乐实践的不断发展,唐宋时期的俗字谱逐渐演变成一种首调性质的工尺谱,工尺谱的节奏是用不同的板式和板眼来表达,然而实际运用中,记写时会有各种特殊的情形,因此在译谱中还必须遵循实际音乐记写的规律和特点,工尺谱是源于唐宋的俗字谱‘但两者最根本的差别是俗字谱是一种固定调性质的乐理体系,而工尺谱则是一种首调性质的乐理体系。
简述朱载堉的乐律学成就:
朱载堉的主要著作是《乐律全书》,包括十五种著作,涉及天文,算学、律学、乐学、古乐舞等多学科内容。发明了“新法密律,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异径管律“,要利用不同管径的差别来缩小空气柱与管长之间的矛盾,并计算出”新法密律“的十二律管。
近代史
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图卷,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行经,塑造了坚定不屈的中华民族英雄形象,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在音乐创作中,冼星海采用了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卡农等西方作曲技法。各个乐章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全曲规模宏伟、雄伟浑厚,音调吸收了劳动号子等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白毛女:新歌剧。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等人作曲。作品通过“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传奇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处于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的农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他们紧跟共产党、推翻旧世界的决心。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创造性地吸取了民间音乐,并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使该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成为我国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1.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的教育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基础。2.通过乐歌活动,展示了社会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肯定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3.通过乐歌活动,系统地把西欧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到国内,丰富音乐的修养,活跃了音乐的生活。4。通过乐歌活动,肯定了集体合唱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为中国五四以后群众歌曲体裁准备了条件,积累了经验。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教育方式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 《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 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以前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
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除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
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4.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
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
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音乐及其历史意义 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这是黎锦晖在“五四精神”的倡导下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品种,在近代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历史意义:1)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
2)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用歌剧里去,通过排练和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功课
3)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
4)歌舞剧的化妆、服饰和布景等都需要儿童亲自动手设、制作。通过实践,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或出世敏捷的才能”以及“将来处理大事的才干” 5)提倡歌舞剧,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可以造成“协和甜美的境界”,而且“对于社会教育,有极大的帮助。
歌剧《白毛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答:地位:1.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2.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3.是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要使文艺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组成部分”,文艺思想的直接产物。4.它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将展示出新景象。
内容:五幕歌剧,《白毛女》内容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的重大题材。作品深刻表现了地主各农民两对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将农民的善良,痛苦与斗争精神和地主的艰险,狠毒,残忍形象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形式: 歌剧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以人物主调贯穿发展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河北,山西等地方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并运用板枪变化的手法使得曲调具有人物性故化的特征,以塑造了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其次,它还成功地采用了西方歌剧的合唱,重唱和间奏曲等形式。
聂耳歌曲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答:聂耳是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在短短两年间时间内,创造了新歌剧《杨子江暴风雨》,30首话剧,影片主题歌,插曲与歌曲共计有35首歌曲和3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他主要通过30年代进步影片进行歌曲创作,体现了围绕着抗日救亡题材而写作的音乐特点。他是罕见的音乐天才,在民族存亡之际,用音乐吹响了时代之号角。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华民族新歌剧的基础.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24.20—30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 琴社”.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29.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儿童思想的新变化.30.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32.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34.30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35.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40.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47.30—40年代有不少新的二胡曲问世,如陆修棠的《怀乡行》,《孤雁》,《风雪漫天》;刘北茂的《汉江潮》,《漂泊者之歌》,《前进操》,《小花鼓》等.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49.30—40年代中国乐器合奏音乐具有大众文艺的倾向.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53.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年代中期.60.1912年音乐课被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目之一.61.1904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 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63.人民教育家陶知行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暁庄学校.64.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6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69.1950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70.195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一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72.1955年3月19日,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比结果揭晓:傅聪获得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最优奖.73.1956年9月,刘诗昆在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74.大型图片本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图鉴》于198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76.新民歌如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五更调》.77.新民歌直接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北伐曲》,《五一劳动节》,《沙基惨案》.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84.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85.30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86.30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开幕.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89.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90.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筹建于1949年,成立于翌年.9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遗作于1950年送回国内.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93.华彦均于1950年12月4日因病逝世.94.195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虎纹大石磐.95.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时,主演为郭兰英.96.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97.1960年5月10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98.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年3月在广州举行.】 99.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磐等乐器124件.100.中华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律学家杨荫浏因病于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五,名词解释: 1,广东音乐:是在近现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兵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初,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奏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2,弦管:是现代流传在福建一带的乐种,而且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流传,它是近代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乐种.3,指谱:是弦管艺术中的套曲的形式,指,就是指套,即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谱,即谱套,是纯粹的器乐合奏套曲.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而成.4.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阴郁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新的音乐.5.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秧歌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40至50年代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普遍欢迎.6.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7.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8.《森吉德玛》:是贺绿汀40年代创作的一部西洋乐器合奏曲,乐曲的思维逻辑性强.音乐发展手法简历,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应用和配器的艺术处理都很出色,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9.《孟姜女》是30年代末阿隆以民间唱本为主要蓝本,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女十二月花名》为音乐素材,并按照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音乐结构的一部音乐剧作品.10.《海韵》:是徐志摩词,赵元任曲的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它表现了三个艺术形象,通过每个结构段落不同的艺术处理,多角度地表现了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声而成.12.《垦春泥》:是贺绿町作曲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一乐段以两个声部的号子般的音乐,衬托着另外两个声部的模式的旋律,第二段是四个声部比较齐整的主调性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洋溢着清新温暖的气息.13.《台湾舞曲》:是汪文也的成名作,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人们纯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更主要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等大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感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14.新秧歌运动:是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旧秧歌形式的基础上掀起的一种盛极一时的表演新秧歌的运动,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15.《清凉歌集》:是李叔同出家后创作的一部歌曲集,该歌集包括《清凉歌》,《山色歌》等五首.歌词内涵富于哲理性,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6.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校.17.音乐美学: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他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的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是关于音乐关的学问.六,简述题
1.简述梅兰芳时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新创“花衫”新行当,形成以其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另外他还改革了京剧伴奏音乐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2.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3简述陈田鹤?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以创作抒性歌曲见长,主要作品有《老战歌》,《采桑曲》等,创作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除创作外,在音乐教育上也有成绩,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4简述黄自对音乐教育的贡献?答:黄自是近代有重大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其作曲技法娴熟,艺术结构严谨,音韵清雅,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30年代对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显著成绩,培养了著名作曲家贺绿町,刘雪庵等,对中西音乐史与和声学都有研究.5.简述洗星海?答:他是近代著名作曲家,作有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等大量音乐作品,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他的音乐创作涉及众多体裁,被誉为“人民音乐家”.6.简述聂耳?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中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始终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战救国与民族解放,作有歌曲30余首飞,代表作有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7.简述贺绿町的《牧童短笛》?答:《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又没质朴的民歌风格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它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