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上)

时间:2019-05-14 21: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音乐史(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音乐史(上)》。

第一篇:中国音乐史(上)

1.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分别是哪六部? 《云门大卷》《大咸》《九韶》《大夏》《大濩》《大武》 2.《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3.《箫韶》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

4.“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是对皇帝时期对音乐家夔典乐的描述。5.《弹歌》是描写黄帝时期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断竹,续竹,飞工,逐肉”。6.六代乐舞产生的时代及祭祀的对象:《云门大卷》(皇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妣《大武》(周)祭先祖 7.西周时期按等级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8.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9.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 骨笛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周代时期。

11.西周时期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那两个方面?“佾”和“乐悬” 12.周朝的乐宫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

13.《韩诗外传卷五》中记载孔子曾向卫国乐师学过弹琴师襄,学习琴曲乐器演奏艺术的过程,“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人”、“得其类”。

14.楚辞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为“楚声”,也叫“南音”。

15.《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共十一首歌曲,分别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16.《荀子·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17.中国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柷)、匏(笙)、竹(箫)。

18.《吕氏春秋·古乐篇》有“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作律的传说。19.“三分损益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20.伶州鸠是周景王时期著名乐官,造诣精深的律学家,其言论中有倡导“平和”的音乐思想。

21.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方法是?“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2.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韩娥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

23.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是?曾侯乙编钟。

2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包括风,十五国风,共16篇,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颂》祭祀祖先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西周),鲁颂(鲁国),商颂(宋国),是当时三个文化中心的传统乐舞。

25.郑国乐师师文琴瑟技艺出众,有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提出了“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的观点。26.春秋时期鲁国乐师师乙提出了著名的有关声乐技术的见解,“上如抗,下如坠。” 27.韩娥是战国时期声情并茂的民间歌手典范,史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8.墨子从实用功利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持有否定态度,提出“非,乐”的主张。

29.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是?《乐记》集中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30.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儒家音乐代表人物是?孟子 31.秦汉朝廷设置的音乐机构是?乐府。协律都尉是?李延年。32.李延年根据胡曲《摩珂兜勒》改变了新声二十八解。

33.鼓吹乐包括哪三种音乐形式?鼓吹曲,短箫铙歌,横吹曲。

34.鼓吹曲是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35.两汉及魏晋同时对民间歌曲创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新乐的总称叫做?相和歌,其最高发展形式是?相和大曲。36.相和大曲所用调式主要有平调(宫),清调(商),瑟调(角),称为相和三调。37.与“聂政刺韩王”故事有关的琴曲?《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 38.汉代歌曲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是?声曲折

39.西汉律学家京房用“三分损益法”把传统的十二律扩展成六十律。

40.西晋律学家荀勖(xù)在示律上的成就是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41.清商乐简称“清乐”,它是在南方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新乐种,主要包括“中原旧曲”(即相和歌)、“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42.百戏又名“角抵戏”,是流行于汉代宫廷和达官贵戚家中的杂技,幻术,歌舞以及各种民间武术的总称。

43.南朝杰出的律学家何承天创制新律,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意在消除“黄忠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

44.我国魏晋时期古琴有了“徽位”,促使古琴艺术飞速发展。

45.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得出三百六十律。46.嵇康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是《声无哀乐论》,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为“嵇康四弄”。47.古琴曲《酒狂》,作者是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阮籍。

48.南朝梁文学家苏祗婆将西域的“五旦七调”旋相为调的“八十四调”乐律理论。

49.琴歌《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调诉说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0.古琴“减字谱”尚未发明之前的一种原始记谱法是?文字谱

51.阮籍在《乐论》一文中提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具有鲜明的道家思想特点。

52.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有《拨头》《代面》《踏谣娘》 53.隋炀帝时,将宫廷音乐据所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分为若干部,称为“七部乐”“九部乐”。唐在隋朝的基础上,调整为“九部乐”“十部乐”,唐玄宗时期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和“立部伎”。

54.封建社会中掌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太常寺,由政府管辖,秦时称“乐府”。

55.唐朝隶属于太常寺的大乐署音乐机构,监管雅乐,部分宴乐。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等。56.唐朝政府管辖下的,卤簿鼓吹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的音乐机构是鼓吹署。57.唐朝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音乐机构是教坊。58.唐太宗在内廷设立的专门学习“法曲”,专搞器乐的音乐机构是梨园。

59.唐燕乐大曲是一部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大型歌舞音乐。崔令钦《教坊记》中,记录其作品46部。

60.唐代最著名的大曲是《霓裳羽衣曲》,宋代姜夔为“中序一阕”填了辞,从而流传至今。61.唐代的小型娱乐性舞蹈中,动作爽朗、快捷、刚健的舞蹈,称为健舞;动作舒缓,温婉,表情较细腻的舞蹈,称为软舞。

62.“法曲”为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因被玄宗喜爱而驰名。63.唐代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被后人称为“声诗”,代表作:《阳关三叠》 64.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变文”是其话本。65.唐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了古琴记谱法“减字谱”。66.唐代传世名琴有“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木龙吟”“春雷”等。67.琴曲《梅花三弄》相传原为东晋时期桓伊的一首笛曲《三调弄》,后由唐朝时期琴家颜师古将该笛曲改编而成为琴曲。

68.唐代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法是“管色谱”,一般认为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69.唐代用于琵琶等弹弦乐器的记谱法是“弦索谱”。

70.唐代用十二律律名记写乐音音高的记谱法是“律吕字谱”,谱字注在歌词右边。

71.《乐书要录》是一部有关乐律宫调理论的通俗读物,武则天敕撰,由元万顷著作郎等编撰。

72.《羯鼓录》唐代南卓撰写的一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录。

73.《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著,是一部对盛时唐代音乐的追忆性见闻录。74.《太乐令壁记》是一部记叙太乐令官秩创置变化沿革的著作。作者刘贶。75.《通典·乐典》作者是唐代杜佑。76.唐代歌手永新有“歌值千金”之美誉。《乐府杂录》记载其:“喉啭一声,相传九陌”。77.念奴是天宝年间宫廷歌手,被赞誉为“宫伎中第一”。

78.《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79.《阳关三叠》是我国唐代一首著名艺术歌曲,其歌词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又被改编成琴曲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80.《春莺啭》是唐代作曲家白明达秉承唐高宗之意而作的,后曾传往日本。

81.琴曲《离骚》的作者是晚唐亲人陈康士,该曲是作者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诗歌创作而成的一首大型琴曲。

82.宋代词乐有“按谱填词”和“自度新曲”两种方式。83.宋代琴乐由“琴曲”和“琴歌”两种形式组成。84.宋代词乐又称“曲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方式,细分为“由乐定词”“依词定乐”和“自度曲”三种,在创作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85.姜夔遗留至今的唯一的一部歌曲集子是《白石道人歌曲》。86.载于《事林广记》中的《黄莺吟》(全名为《开指黄莺吟》)是一首短小的琴诗,借黄莺在花丛中飞舞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色。

87.“鼓子词”是一种只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伴奏乐器最初只有鼓,后有管弦伴奏,以笛为主。

88.“唱赚”是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的一种说唱形式,所用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

89.“诸宫调”是北宋时期汴京勾栏艺人 孔三传首创的说唱音乐形式。

90.说唱形式货郎儿起源与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调。至元代被作为曲牌用于杂剧和散曲中。

91.说唱音乐陶真是宋元时农村人民喜爱的一种说唱形式。一般认为它是明清弹词的前身。表演者多是路歧人。

92.宋代说唱音乐涯词,歌词较为文雅,深受城市“子弟”的喜爱。后来为傀儡戏所吸收。93.宋杂剧角色有“末泥”、“装旦”、“副净”、“副末”、“装孤”五种。初步奠定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模。94.元杂剧表演形式由“曲”(歌唱)、“宾白”(语言)和“科”(动作)三者组成。95.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同称“元曲四大家”。96.南戏的“四大本”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97.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98.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琴家郭楚望,该曲刊印于我国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之中。

99.宋代词体歌曲《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的曲作者是姜夔。

100.《乐书》共200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作者是宋代陈旸。101.南戏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

102.《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叙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发展和演变,作者是南宋的王灼。

103.南宋律学家蔡元定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104.元代燕南芝菴所著的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唱论》。1.论孔子音乐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评价。

孔子(BC.551~BC.479)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对音乐有着终生不渝的爱好,也是儒家音乐思想的创立者。他生活在我国社会巨变的春秋时期,因此,他的音乐思想也带有特定的时代观念制约。(1)建立“礼乐合一”的理论体系框架

《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音乐言论大致有26条,其中涉及礼、乐关系的计有12处,对音乐的各个方面“约之以礼”。因此,“礼乐思想”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并且贯穿于他言论与行动始终。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人无礼不立。“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而音乐修养则需要通过乐来完成。音乐具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要功能。孔子第一次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礼乐体系构架,为《乐记》完整的礼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提出“诗乐无邪”的音乐美学理论。

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论语·为政》)对《诗经》(周乐的诗歌)作出了高度评价。“无邪”即纯真,不虚假。表明了孔子要求诗乐反映社会现实、真实表现人们感情的艺术原则。如《论语·八佾》:所载:“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音乐本体美感特征的高度认知,体现了他音乐服务于政治、服务与伦理教化的美学理念。

(3)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艺术特征,将“美”定位于艺术高度。《论语·述而》亦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同样肯定了《韶》乐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善”的内容,在孔子论述《大武》的本意中则是指音乐的时代风格。《乐记·宾牟贾篇》中有关“声淫及商”、“《武》乱皆坐”等记述均可作证。后人引申为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关系准则的观点,亦无不可。

(4)音乐思想中的复古保守意识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潮流面前,孔子的音乐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保守意识。他认为:”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最早提了雅、郑对立的观点。”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又是孔子为维护周朝音乐等级制度而发出的感慨。孔子的文化理想是“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武》)。”(《论语·卫灵公》)因此,孔子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依然坚持其文化观念与政治观念,呈现出褒雅贬俗的审美取向。孔子开儒家音乐思想之先河,在我国封建社会确立了礼乐思想的主流地位,奠定对音乐本质认识的理论基础,倡导了社会功利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孔子复古保守的审美传统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也有着消极方面的影响,他过分强调音乐的政教意义禁锢了音乐艺术的独立地位,导致后世雅乐的僵化与衰亡。宗旨,孔子的音乐理念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他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2.试论述隋唐时期西域歌舞大规模传入中原地区的历史成因及其对中国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历史成因方面:

①自西汉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西域音乐就开始络绎不绝地传入中原地区。至汉灵帝时(168~189年在位),西亚的生活习俗和音乐艺术开始风靡中原。“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后汉书·五行志》)西域音乐开始风靡中原。②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地区和西域接壤,我国北方地区的政权则相继由汉化的朝卑人和朝卑化的汉人统治,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西域音乐更是畅通无阻地涌入中原,风靡南北,形成了西域音乐在中原广为流行的蔚为壮观局面。③隋唐统治者将多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建立宫廷燕乐的“国策”。“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实际上都是东晋、南北朝时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历史成果。尤其李唐王室的家世渊源与北朝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其民族文化的血缘关系使得唐朝统治者对西域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与文化倾向。④中古时期是我国歌舞伎乐时代,西域歌舞所具有的异乡情调进一步强化了歌舞伎乐的民族风情与色彩,使得歌舞音乐成为一股时代性的潮流,并且发展到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高度。(2)历史影响方面:

①西域各民族歌舞在中原地区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音乐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特色。同时,中国音乐本身也融进了更多民族的音乐成分,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②加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建立了民族和睦团结的无形纽带。③造成了我国音乐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优良历史传统。这样的传统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直到今天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时,依然具有极强的承重能力和吸收容纳能力。

第二篇:论中国音乐史上琵琶发展的精神

论中国音乐史上琵琶发展的精神

专业:法律系(刑事司法方向)

学号:100808223

姓名:王国英

论中国音乐史上琵琶发展的精神

摘要: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琵琶作为民族乐器中的一员,历史悠久,演奏与音乐形式独特,形成了传承不绝的琵琶文化。本文通过对琵琶的发展史的介绍,阐述琵琶文化,鉴赏琵琶名曲,达到对琵琶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独特地位的认识,提高对琵琶曲音乐鉴赏的能力,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找到新的思维途径,将琵琶文化传承发扬。

关键词:中华民族乐器琵琶琵琶文化琵琶的发展琵琶的精神朝代 一,琵琶的发展

琵琶,作为乐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琵琶最早记载于《释名,释乐器》一书中,名为“批把”。琵琶经历了秦代、五世纪时期、唐代后期三次大的改革,逐步形成现在的琵琶。琵琶的发展一方面是琵琶艺术的自觉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琵琶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息息相关,体现了它的社会性。琵琶,这件起端于丝绸之路上古老的乐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秦汉时期的弦鼗,后演化成秦琵琶也称秦汉字——阮咸。接着张骞和班超的两次西征打开了一条丝绸之路。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来了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就这样琵琶在我国延绵发展,逐渐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这里如果我们将琵琶放置在以西亚为起端,经中国大陆,至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为终点的丝绸之路上来看的话,琵琶的发展还在延续、展开。至少在《隋书》音乐志的高丽乐的条目中就已经明确地记载着“琵琶和五弦”等乐器;之后琵琶又经日本遣唐使之手将其带到了日本;

唐以后琵琶又传入越南等地。这样琵琶这件极富生命力的乐器又在东亚诸国的不同地区展演、开花,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展示出绚丽多彩的文化样式。

秦汉时期之后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从中亚地区传人一种曲颈琵琶,其形状为曲颈,梨形音箱,有四柱四弦,很想目前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这种琵琶在当时很流行,连皇室都开始热衷于听“胡乐”。后来人们结合胡琵琶,对原来的“秦琵琶”进行改造发展而形成今天还有保存的唐代琵琶。此后又进一步改造,使其从音色到造型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现代琵琶就是由这种唐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唐代(公元7-9世纪)是琵琶的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器,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随着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有宽变窄,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这两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一是轮指系统,二是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按指系统二是推位系统。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御甲》为

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为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琵琶传统上是五声音阶,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目前标准的琵琶已有八相三十品。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大大加强,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二十世纪中后期,琵琶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琵琶制作方面,原来用的丝质弦改成了尼龙钢丝弦,有点甚至采用银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鸣。在技法上左手大拇指以及和弦的运用使琵琶的表现力再次大大提高。由此涌现出一大批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优秀的独奏作品,而且还出现了各种乐器的重奏以及与小乐队和交响乐队的琵琶协奏曲。到了二十一世纪琵琶不仅在中国呈现出回复盛唐时期的景象,而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不少传统乐曲和当代作品受到中外听众喜爱。可以说琵琶已经开始走向国际论坛。

二,琵琶文化

琵琶流传于世,韵闻千年,一是自身的艺术魅力,二则是演奏者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其自身的魅力还是演奏者的高超技艺,蕴含其中的都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而音乐文化又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琵琶五音互感,化作万曲,正是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和”。音乐中的“和”进而去提高个人素质与审美品味。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琵琶女的绝妙演奏,使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将心中的感情通过手拨动的琵琶传递出来,感染听众,使之感同身受。白居易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而形成的完美音乐效果用了极度详细而夸张描述,展现出琵琶作为乐

器在音乐上的表现力,体现出琵琶作为乐器与演奏者感情的合二为一,产生优美的艺术效果。敦煌壁画作品中的飞天,描绘的是弹奏着技艺的高超,展示了琵琶与人和谐的美,是揭示琵琶文化的重要材料。琵琶自身艺术魅力与演奏者技艺的高深体现了艺术的自觉性,这是琵琶文化繁荣昌盛的基础。

三,结语

琵琶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包括琵琶在内的民族传统音乐有一个低谷。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了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又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机、作为文化使者,琵琶传播了友谊与文化,走出了国门,在世界音乐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对琵琶文化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寻找中华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为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找到新的思维途径,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音乐发展史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一、萌芽与初步繁荣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可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显示,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乐律学家推论当时在乐律上已经形成五声音阶。根据10个墓葬的发现,均有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音乐活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9000年。由此,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约有9000年可考的历史。这些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骨哨早1000年,说明在我国广大国土上古代音乐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可与古籍上记载有关古乐舞的传说相印证。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根据史籍记载,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蒦》;周的《大武》。

二、交流和融合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留下很多业绩,但统一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和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秦汉时期,乐器的发展适应鼓吹、相和歌等俗乐形式发展的需要,乐器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上古时代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柔婉的管弦乐器更多的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古琴、箜篌、琵琶等弦乐器的发展引人注目,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等更为突出。

三、高度繁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它所建立的各方面体制和政策对后世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从此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歌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开放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唐袭隋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四、向市民音乐的转型时期――宋、元时期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适应着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成为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宋元时期,城镇的瓦子勾栏非常普遍,规模也非常大。在其中表演的技艺也极为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末年汴京瓦子中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就有小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叫果子等。两宋京师瓦子勾栏与宫廷保持着极为密切地关系。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经常到瓦子勾栏中献艺。勾栏艺人与宫廷乐工之间的交流表演,即对瓦舍技艺的提高促进很大,也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市民音乐活动场所除瓦子勾栏外,茶坊、酒肆、歌楼以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很活跃。被称为“路歧人”的流浪艺人的表演场所更为广阔,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自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很多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或脚本的行会组织;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的行会组织。在这些行会组织中,由于文人的参与,对民间艺术的创作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传统音乐五大类形成和发展时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器乐五大类均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这是本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的特征。

元代末期,风靡一时的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派生出来的许多声腔得到了发展。至明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号称“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时间最长的戏曲音乐。昆山腔是元明时期在江苏昆山民间流传的南戏清唱腔调,明代已有昆山腔的称呼,它能对我国戏曲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魏良辅的昆山腔的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腔改为清柔婉转的水磨腔,同时丰富了乐队配置。而昆山腔真正成为影响很大的戏曲声腔,剧作家梁辰鱼的传奇《浣沙记》也起到很大作用。

六、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这一时期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

第四篇:中国音乐家协会

附件: 中音字[2011] 号

关于举办2011年首届阿炳音乐节—— 全国二胡少儿优秀选手(业余)展演的通知 各音乐家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为了进一步提高二胡教学、表演水平,展示近年来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发展成果,中国音协、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政府、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于今年10月2至6日在江苏无锡市举办全国二胡少儿优秀选手(业余)展演活动。

一、展演活动宗旨

此次展演将为全国优秀二胡选手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全国优秀二胡选手音乐水平、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此次展演活动,也为我国二胡演奏领域选拔储备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活动组织机构

本届展演活动设立组织委员会,作为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委会由展演活动主办各方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组委会负责审定展演方案,聘请全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组成评委会,承担展演的评审工作,确认、发布评选结果并组织颁奖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展演方案,处理展演活动的日常事务及颁奖音乐会的组织筹备工作。

评委会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审。

三、展演活动安排 1.展演 本届展演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各组别均参加半决赛和决赛两个轮次的比赛。

半决赛:根据各地优秀参赛选手的报送情况,经组委会办公室复审,约120名选手获得赴无锡参加半决赛的资格。

决赛:从半决赛中评选出60名选手进入决赛。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2 2.颁奖及音乐会

组委会对获等次奖的选手颁奖并推举获金奖的部分选手参加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开幕式演出。

3.专家示范音乐会

展演期间,为扩展参赛选手的视野,组委会将邀请部分著名二胡演奏家,举办一场欣赏音乐会。

四、参赛选手范围:

业余组按以下年龄要求选择参赛级别:

按年龄分为四个组别,请按以下年龄要求选择参赛组别。幼童组:参赛选手为2004年10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社会艺术考级1—4级水平的选手;

儿童A组:参赛选手为2001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4—6级水平的选手;

儿童B组:参赛选手为1998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6—8级水平的选手;

少年组:参赛选手为1995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8—10级水平的选手。

五、选拔报送

各报送单位组织优秀选手报名参加本届展演,并按组委会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进行选拔,确定参加半决赛的选手;请各报送单位于8月15日前按规定名额(附件2)向组委会报送选手名单及登记表(附表3),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 座1220房中国音协,邮编:100083。

六、展演曲目

见附件1

七、奖项设置

1.选手奖:所有参加半决赛的选手,均颁发入围荣誉证书。进入决赛的选手,按决赛的成绩评出各组别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组委会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获得等级奖的选手颁发奖杯和奖品。

2.优秀教师奖:对获得等级奖选手的直接指导教师,将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3.各组别获得等级奖的部分选手,将参加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开幕式演出。

4.此次展演比赛获奖选手的资料将进入中国音协优秀选手人才档案库,为今后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及相关演出活动提供后备人选。

八、参赛费用

为鼓励各地二胡选手积极参与本届展演比赛,除选手及其家长、辅导教师的交通、食宿费需自理外,其它所需经费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筹集,选手无需交纳参赛费。

中国音乐家协会 2011年5月16日

第五篇:中国音乐鉴赏

一次美丽的旅程

——中国音乐鉴赏有感

工管081班

郑树

200810944126 每一次上中国音乐鉴赏,都是一次美的享受。喜欢上课时那轻松的氛围,喜欢老师对音乐精辟的解读。虽然,B301的音响效果并不怎么好,但是在老师的精彩解读之下,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别有一番滋味。对于音乐的喜爱一直都从未间断,但也仅限于喜欢,并未对它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很荣幸,在这里,我对于中国音乐以及如何欣赏音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中国音乐的器乐部分,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盲人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听过了,当时我只是觉得二胡的音色挺凄美的,整个音乐的感觉也还不错。中国古典音乐一直都稍显单调,我更爱交响乐的立体和澎湃。因此,我之前对《二泉映月》也只是浅尝即止。直到某一节中国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从阿炳的身世讲到曲子的创作过程,再从曲子的结构到音乐细节的处理,我才开始地走进了《二泉映月》所描述的故事,开始体会它所表达的情感,也开始体会到中国音乐在“单调”背后的博大精深。众所周知,《二泉映月》是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乐界的人将此曲奉为神曲,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这首歌是要跪着听的”。我个人认为,尽管《二泉映月》的主基调是凄凉而伤感的,但它背后更多的是透着刚强,透着对未来的希冀。尽管现实是那么的悲惨,但阿炳一直都在抗争。这才是《二泉映月》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原因,而不只是因为情感的表达和编曲的功力。

在中国音乐的声乐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暗香》。暗香是好多年前超喜欢的一首歌了,很唯美又很大气的一首歌。很爱《暗香》的词,含蓄与外放并存,古典与现代同在。很爱《暗香》的作曲,时而温婉,时而大气,非常有层次感。我从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上瘾了,是什么让它这么有魔力?在课上,老师为数不多的几句点评让我恍然大悟。《暗香》之所有会上瘾就是因为歌曲的特殊处理方式,它总在你预期达到高潮的时候给你更多的期待,那欲放还收的演绎,让人永远觉得应该继续听下去,继续等下去,等一个结局,等一个美丽的终了。课外我也搜了一些其他歌手演唱的版本,确如老师所言,没有人可以超越沙宝亮。可惜的是沙宝亮貌似后来也没法超越自己。

接下来我向老师推荐下最近很喜欢的一首歌——陈奕迅的《从何说起》,从何说起

歌手:陈奕迅 作词:林夕 作曲:李海鹰 如梦令 从何处说起

梦一般剧情凭谁在推移

缘份在偷袭 时间在追逼

那些美好的瞬间 得来不易

在感情还能够感人的时代

为什么有情人 还在颠沛流离

谁辜负过自己 说不上可惜

谁被世道放逐身不由己

谁曾朝不保夕 才为幸福而卖力

才舍得面对镜子 说我可以

月光光 从何处唱起

那圆缺阴晴如何不服气

际遇不讲理 命运没协议

只有从爱人怀抱寻找真理

在感情还能够感人的时代

为什么有情人 还在颠沛流离

谁辜负过自己 说不上可惜

谁被世道放逐身不由己

谁曾朝不保夕 才会死心不息

才舍得万死不辞 说我可以

谁辜负过自己 说不上可惜

谁被世道放逐身不由己

谁曾朝不保夕 才会死心不息

难题再不成问题 说我可以

鸿爪踏雪泥 还是来得及

对重遇的人说 原来你也在这里

李海鹰作曲,在这首歌里,他还是拿出了他的经典风格,揉和了流行、民族与古典三种元素,淡淡的钢琴,悠扬的小提琴,古筝等多种乐器的运用,让整个编曲很立体也很有层次。特别赞的是全曲的第一句引用了经典粤语民谣《月光光》的片段,把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很远很远,增强了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林夕的词也是这首歌的亮点。林夕总是能天马星空,从粗到细,从深到浅,时而婉约时而豪放。词的整体风格跟曲非常搭,听起来很有共鸣。这首歌是电视剧《我的三十年》主题歌,该剧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献礼建国六十周年,该剧通过讲述三个不同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出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林夕不叙事,仅仅是抒情,抒发生活的无奈,更多的则是传递一种顽强的信念,让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应放弃。

陈奕迅是新一代的歌神,他是一个天生的歌者。在他的演唱里不会有很重的处理技巧的痕迹,但却处处都暗藏玄机。他的颤音,他的假音,他都运用自如且恰到好处,或者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很喜欢他声音里透出的沧桑,也很喜欢他声音所传递的力量。《从何说起》便是为陈奕迅量身打造的,沧桑与力量同在,在感叹人生艰辛的同时又告诉人们要坚强要努力。

以上便是我对于中国音乐鉴赏的一点拙见,很开心能在这里学会鉴赏音乐,也让我更加喜欢音乐,相信以后我可以从音乐里面获得更多的快乐。

下载中国音乐史(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音乐史(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音乐夏令营5则范文

    2006“敦煌国风”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夏令营 营员姓名: 年龄: 性别: 乐器: 06`“敦煌国风”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音乐夏令营 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开......

    中国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音乐鉴赏论文 摘要: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关键字:......

    中国音乐发展综述

    中国音乐发展综述 摘要 任何历史都经过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 跨越了许多史学发展的阶梯, 写下了自己的历史,中国音乐史也不例外,从遥远的亘古到现代工......

    中国音乐简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一、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精选合集)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 (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二)

    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二) 名词解释 1、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这批骨笛......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简述题 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它们......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任何一个民族,必然有其众多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诞生了不同的思想,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