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秋天》社会实践案例
《走进秋天》社会实践案例
通山县通羊三小
张英
一、活动背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秋姑娘带着秋风,带着秋雨,带着秋色和五颜六色的果实悄悄来到人间,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快乐。学生们享受着香甜的水果,沐浴着凉爽的秋风,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学习着有关秋天的课文,背诵着有关秋季的古诗,唱着秋天的歌曲,然而对于秋天,他们又有了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秋天吗?于是,从多角度了解秋天,二(1)班学生《走进秋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撰写活动方案、按研究计划活动、多渠道的搜集和整理材料、汇报与交流,加深对秋天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实施: 活动一:确定主题
1、确定主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象(出示秋天的实物录象)。
大家边看边想:画面中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
(3)看来大家都十分喜欢秋天,那么想不想跟老师一同走进秋天,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好,本次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走进秋天》。(出示活动主题:《走进秋天》)
2、讨论确定子课题
(1)秋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秋天景色的问题:秋天什么树叶变红?(枫叶)有哪些候鸟开始迁徙?(大雁、燕子、麻雀)秋天有哪些水果丰收了?(苹果、柿子、葡萄)有哪些花开?(桂花、菊花、牵牛花)春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秋天的风?(2)小组讨论准备研究的问题。
比如: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人在生活上的变化,秋天的文学,秋天的艺术。活动二:制定方案
1、分组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组成活动小组。
2、制定活动计划
(1)选小组长。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2)小组长进行分工,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发活动计划表。(3)完善活动计划
①各个小组汇报活动计划,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而完善计划。第一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植物。内容:收集有关秋天植物的相关材料重点各种各样的花;访问园艺专家,了解秋天花的开放;收集各种图片;办小报;绘制秋天景色的图;请教农民伯伯,了解有关秋天种植农作物的情况。第二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动物。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秋天有哪些候鸟准备迁徙;调查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收集精美图片;制作小书签。
第三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人的变化。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做一次采访;向你的爸爸妈妈了解;做一次买菜或买水果的实验;把描写秋天的歌舞拷在光盘里。
第四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文学。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描写秋天的成语,诗词,文章;到图书馆去查资料;整理资料;把成语或诗做成书签。
第五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艺术。内容:上网查赞美秋天的歌曲;到图书馆出查找赞美秋天的图画;制作小舞蹈;准备一次歌曲演唱会;
②各组参照同学们的建议进一步调整活动方案。活动三:分组行动
比如第一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植物
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仔细观察基地里或自己家里的植物。(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访问。可以向学校的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调查。
3、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4、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里的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
6、小组汇报,把自己调查、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汇报。
7、准备展示:自己最喜欢的秋天的植物(可以用各种方式,如树叶贴画、描写该植物的诗歌和该植物的歌曲、图画等。)活动四:交流展示
第一小组:图片、小报展示。第二小组:精美图片、小书签展示。
第三小组:介绍秋天人的变化;欣赏描写秋天的歌舞。第四小组:介绍描写秋天的成语,诗词,文章;赠送书签。第五小组:小舞蹈表演;小小演唱会。活动五:后续活动
活动进入尾声,学生还想了解秋季气候的变化、秋季有哪些节日、秋季的旅游好去处………鼓励学生做学习上的探索者,生活中的有心人,带着这些未知走进秋天,继续开展活动。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一个月,教师充分依托地方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的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自然,贴进生活。从而达到让学生由无意性接触秋天到目的性观察秋天的效果。在资料收集期,不少同学为了完成自己的子课题,上网查资料,下乡问老农,忙得不亦乐乎。在不断的活动中,学生的眼睛变亮了,嘴巴变得会说了,手也变得会写了。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不仅仅是关于秋天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更重要地是学会了怎样去研究问题,多角度观察事物,怎样去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对他们的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明的。
第二篇:走进秋天
走进秋天
走进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走进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天到了,景色越变越美丽了。山上的枫林,枫林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夕阳西下时的片片红云。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就像一群群愉快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秋天的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桂花开了,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有满树茂密的叶子,但它的香味是很迷人的。它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飘香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香味的天堂中。
果子们也不甘示弱,尽情地展示。苹果红通通的犹如娃娃害羞的脸蛋,显得格外漂亮可爱。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石榴姑娘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露出了饱满的子儿。这些小巧玲珑的子儿就像一些可爱的玛瑙,非常吸引人。我尝了尝,啊!味道真甜。
秋天还有金黄的稻穗、黑红的高梁真是一幅丰收的景象。
这种秋色宜人,秋高气爽的景色,你怎么舍得离开呢? 芳草园小学四年级:钱博闻
第三篇:走进秋天
走进秋天
送走了赤热炎炎的夏天,便迎来了景色宜人的秋天。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红通通的、紫盈盈的、黄澄澄的。
踏进果实累累的园子里,你就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你看,那苹果红得十分鲜艳,像一盏盏的小红灯笼挂在枝头,沉甸甸的,枝头都笑弯了腰。这么多的红苹果又像一朵朵红云飘落在枝头,真讨人喜欢。还有那一串串满枝丫的葡萄,紫得晶莹透亮,像一颗颗发光的宝石。圆溜的小球儿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密密麻麻。瞧!那边有一棵棵的橙树,树干苍劲挺拔,就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美丽的果园。茂盛的树枝上长满了黄澄澄的橙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似的,灿烂的阳光给它们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秋风吹过,它们摇晃着小脑袋,好象在说:“来啊,快来捉我们呀!”
啊!秋天的果园真令人陶醉!
第四篇:走进秋天
走进秋天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你很不经意地,秋天已悄悄地走近了你,你也已走进了秋天。
走进秋天,你不必为秋天的凋零而痛惜,也不必为秋花的孤悬而孤独,更不必为大雁的离去而忧伤……看,天更高了,地更阔了,水更绿了。我躺在秋的怀抱里,看秋的色彩,听秋的密语,感秋的心跳……
路过乡园边,走在小径上,这边的棵棵相思树依然昂首挺胸,那边的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节节刺空。瞧!是谁那样赶趟似的给杜鹃姑娘换上了红新装?你瞧她似羞非羞地涨红了脸,真是“霜叶红于十月花。”
走进树林,远远地传来了斑鸠们的低音演奏。偶尔,你还可以偷听到秋蝉的支支动人心曲。到了夕阳西下时,你会惊奇地欣赏到一曲优美的田园笛声,蓦然回首,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便穿过树林,出现在你眼前……也许你还意犹未尽,那你更幸运了,在每一个角落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们会不约而同地为你合奏起贝多芬的名曲《秋日思语》。声声回响耳边,声声流入心田,此时此刻,你是否已融入大自然?
轻轻地蹚过小溪,轻踩着青春的草儿,悄悄地来到田野。这里,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向你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
丝丝谷穗味的清甜。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地托起一簇金黄的谷穗,沉甸甸的。霎时,农民舒展开了他那枯藤般的脸,像展开一幅百年画卷。是啊,秋天来了,又该丰收了,心里怎能不甜呢?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走进秋天,收获秋天,收获希望。
第五篇:走进秋天
走 进 秋 天
张德成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很不经意地,秋已悄悄地走进了你,你也已走进了秋。
走进秋天,你不必为秋叶凋零而痛惜,也不必为秋花的孤悬而孤独,更不必为大雁的离去而忧伤„„看,天更高了,地更阔了,水更绿了。我躺在秋的怀抱里,看秋的色彩,听秋的密语,感秋的心跳„„
路过乡园边,走在小径上,这边的棵棵相思树依然昂首挺胸,那边的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瞧!是谁那样赶趟儿似的给杜鹃姑娘换上了红新装、你瞧她似羞非羞地涨红了脸,真是所谓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进树林,远远地传来了斑鸠们的低音演奏;偶尔,你还可以偷听到秋蝉支支动人的心曲;到了夕阳西下时,你会惊奇地欣赏到一曲优美的田园笛声,暮然回首,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便穿过树林,出现在你跟前„„也许你还意犹未尽,那你更幸运了,在每一个角落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们会不约而同的为你合奏名曲《秋日私语》,声声回响耳边,声声流入心田,此时此刻,你是否已融入了大自然?
轻轻的趟过小溪,轻踩着青青的草儿,悄悄地来到田野。这里,一般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丝丝谷穗的清甜。远处,几个农名伯伯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地托 起一簇金黄的谷穗,沉甸甸的。霎时,农民伯伯舒展开了他那古藤般的脸,像展开一幅百年的画卷。是啊,秋天来了,又该丰收了,心里怎能不高兴呢?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走进秋天,收获秋天,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