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日期: 2012-02-22 发布:
1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考导向】�
1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的考查�
近年来高考主要以考查基本知识为主,涉及内容基本是某项科技成就的价值、意义、影响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涉及分值较大的主观题,内容局限在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方面。如选择题多次把考点选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经典力学、近代物理学的巨大成就,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影响等;至于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内容,不仅在每年各地的高考选择题中出现,而且也时有材料解析题或者问答题,涉及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蒸汽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古今中外科技差异等内容。�
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考查�
对于本部分知识,近年来高考主要考查文学艺术方面的背景、流派和影响等内容,以选择题为唯一形式。今后高考仍将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及成就,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等。�
【整合解读】�
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及巨大作用�
(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②中国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西传。③手工工场技术的进步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④广大人民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⑤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着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好的外部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由此蓬勃兴起。�
(2)作用:①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变革,于是导致思想变革和社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②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使竞争力不断提高,即提高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大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工具,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两次飞跃。二战末期产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2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手工工场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第二阶段: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理论的进步又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确立等。�
第四阶段: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3牛顿的经典力学及其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1)牛顿经典力学:①背景: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实验科学的时代;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②基本理论: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③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之二是它的数学化。④地位和作用:牛顿力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其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他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基因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争的是“基因”。�
(2)影响: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5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①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了贸易电子化、政府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生活便捷化,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②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2)消极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还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会使一些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6三次工业革命�
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和代�表性�国家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中期结束19世纪70年代从美国和德国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背景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③劳动力:圈地运动。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积累。⑤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③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④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③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推动力:社会需要和军事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成就�和新�行业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改良的蒸汽机;工厂的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汽船和火车)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建立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
特点①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②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③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①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②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扩大,发展迅速。③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各个领域间科学技术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②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阶级,以武装斗争形式为主。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①极大地、更快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与扩展。②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③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在继续,城市化进程加快。④世界格局变化进一步明显,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⑤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更大更快的变化。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7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30年代: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文学艺术的进步。政治上众多国家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其推行重商主义以扶持资产阶级。双方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特殊色彩:流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确立,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风格发展起来。�
(3)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文学艺术领域,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面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4)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及产生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推动了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特征、注重表现自我内在感受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2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1)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反对古典主义形式的束缚,在创作中采取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2)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①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②具有批判性,以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④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社会改良。⑤以长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①主观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明显的开头、结尾和情节。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描写某一固定的物。③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④语言不合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3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区别�
(1)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其兴起并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萌芽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
(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特别是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4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
(1)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注重表现现实社会,特别是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
(3)印象画派的主要特点:善于捕捉光与色之下的“瞬间现象”;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等。�
(4)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5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影视艺术的发展:�
电影电视
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
20世纪20年代在伦敦诞生
发展无声电影(卓别林)→有声电影(华纳电影公司)
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迅速发展
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宽银幕电影、立体声电影问世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通过卫星传播
影响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科技方面的进步;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对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大。�
【复习方法】�
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的复习�
1重点掌握近代以来世界上的重大科技成就(内容、观点、影响及意义),把握这些成就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与时政热点、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列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将本部分知识中的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生物学、三次工业革命加以对比记忆,构建系统的网络化体系。�
3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把科技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分析其功过利弊,概括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人类自身的摧残。注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注意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动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注意中外的对比,特别是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通过横向的联系,学会用全球史观看待历史。�
5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现存较大争议,一般情况下可以回避。�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复习�
1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的原理,分析和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加深对人文主义产生、发展、成熟的演变历程的理解。�
2运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正确分析、概括人类重大科技成就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双重影响。运用阅读、记忆、体验、表达、列表、归纳、比较等方式,将本部分知识构建成系统、网络化的体系。�
3分析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可以考虑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政策因素等。此外,要把握社会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2物理学从经典力学至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①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现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要不断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古代社会用“烽火狼烟”传递信息、用驿马信使传递书信;到了近代社会,人类发明了电报、电话;到了现代,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变革折射出�
A.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B.古代信息闭塞、落后�
C.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演进�
D.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4文学艺术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下列哪部作品对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进行这样的概括:“浪漫主义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立体主义(现代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浪漫主义 ②印象派 ③立体主义 ④现实主义�
B.①浪漫主义 ②现实主义 ③印象派 ④立体主义�
C.①浪漫主义 ②立体主义 ③印象派 ④现实主义�
D.①印象派 ②浪漫主义 ③立体主义 ④现实主义�
6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其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7有关印象派绘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以青年画家为主 ②用光与色描绘外部世界�
③前期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 �④塞�尚抵制印象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8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这部巨著反映了�
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机器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上述材料均选自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四 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新兴工业,诸如电力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 在过去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电视、电脑、原子弹、太空飞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科技两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是如何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蒸汽大王”主要解决了材料二中的什么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有哪些。�
(4)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在技术进步方面有了什么新变化?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何差异?�
(5)归纳材料五中提到的三次科技革命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你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C 5B 6B 7B 8A�
二、非选择题�
9(1)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2)贡献:生产技术:发明水力纺纱机;经营管理:首创工厂制。�
(3)“蒸汽大王”主要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发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明:发电机、电动机。�
(4)新变化:技术进步依靠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带动,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学发现的影响。差异:新兴工业完全应用新技术,出现全新变化;传统工业只是改进技术,步伐缓慢。�
(5)积极影响:交通发达,出行便利;通讯便捷;工作效能提高;娱乐多样化。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
第二篇:专题九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专题九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是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式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4)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影响:
▲有利影响: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加自由地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
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三篇: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研究
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研究
【摘 要】徐州近现代乡贤涉及多个领域,书画、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下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有了乡贤文化的传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徐州当代文化,因此,系统梳理徐州当代乡贤文化,对于传承乡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48-02
古文献中“乡贤”是指有德有才有威望的人,“乡贤”因其品德和才学而为乡人所敬重,“乡贤”一词是对其功绩的认可。徐州乡贤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始于明清,各县(市)区均建有乡贤祠,供奉历代乡贤人物,形成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与祭奠仪式,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化解纠纷、维护乡村传统秩序的重要力量。在社会风气引导、文化传承发展、公共事务兴建修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逐渐形成了爱国爱乡、扶危济困、道德教化、传承文化、清正廉明等文化特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众利益,引导社会向善向上,张扬公平正义,推动了当时当地社会发展。
徐州自古乡贤辈出,据粗略统计,近现代的乡贤有著名书法家张伯英、崔伟、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中医事业奠基人郭子化、教育家郭影秋、历史学家萧一山、革命烈士宋绮云、王杰、徐林侠夫妇、抗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李超时、画家钱食芝、喻继高、张立辰、程大利、“徐州八大家”(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朱德群、王肇民、朱丹)、地质学家、科学管理学家武衡、音乐家马可、文坛女杰袁成兰、“当代徐州琴书第一人”魏云彩、华裔艺术家朱德群、中国影坛上的“天下第一嫂”王馥荔、中国影视演员李保田、《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魏峰等。他们在徐州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徐州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目前徐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这些名人志士,于2011年10月建造了“徐州名人馆”,为弘扬徐州近现代乡贤事迹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徐州近现代乡贤的研究现状堪忧,徐州近现当代乡贤的成就鲜有人知。因此,挖掘徐州近现当代乡贤文化的价值,对于当下徐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徐州区域文化,打造徐州地域性的文化品牌,凝练徐州城市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法具有陶冶情操、锻炼耐力、提高审美等多种作用。近现代徐州最著名的书法家当属张伯英。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张伯英推动了徐州乃至全国书法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丰碑。为缅怀张伯英,徐州市政府建造“张伯英艺术馆”,现已成为徐州文化旅游的一大景点。张伯英是彭城书派书体的创始人,风格鲜明,最能代表其书法成就的当属楷书和行书。“无论行楷还是行草,沉着而生动,道劲而洒脱”。[1]彭城书派受张伯英影响具有大气磅礴,即具有北方的豪迈洒脱的特点,又具备南方独特的秀逸雅致的特点,形成徐州独特的地域文化。除张伯英外,徐州还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张启让等。现今彭城书派已初具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徐州书法有一批中青年的创作力量,被誉为徐州书法集团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较大。徐州的“彭城画派”在全国书画界也颇有影响,成就最高的当属李可染先生,代表画作有《万山红遍》、《井冈山》等。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书画徐州”,树立推广“彭城画派”的形象,并在2014年8月8日成立彭城书画研究会,使彭城画派足迹遍布全国。徐州书画乡贤文化的开发应该以彭城画派为代表进行“群团性”模式的开发,发挥书画乡贤的当代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文学大家与书画成就交织,书画家张伯英、李可染等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徐州近现代文学迥异于苏南的温婉,表现为带有北方文化特点的豪迈大气。现代徐州文学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以赵本夫为代表的‘百年孤独’的徐州;以周梅森为代表的官场政治的徐州;处于中间地带的小作家群体的强作大气的徐州。现如今,徐州市共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十余人。徐州作家,正在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徐州当代作家在小说方面的大家突出、创作丰厚,除上述的赵本夫、周梅森这些重量级的大家之外,其他人的成绩也不容小觑,董尧一部《北洋兵戈》千锤百炼,创作了将近二十余年,以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观点,将史实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近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杨刚良创作颇丰,发表于《北京文学》的中篇小说《白乌鸦》反响较大,叶炜的长篇小说《富矿》、《后土》赢得一致好评。
徐州散文与诗歌成就颇丰。大多为女性作家,为徐州文坛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周淑娟、王爱芹、陈玲波、张林薇、李凌、李继玲……她们以女性的视角,衡量现实社会,以女性的温润,为读者打开了文学的新天地,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2013年,徐州被评为“全国诗词之市”。丁可、胡弦、大卫、肖作华、陈广德等徐州当代乡贤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展现了徐州诗歌的独特与诗歌创作实力。龚房芳,被誉为徐州的“小冰心”,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等近三千余篇。这些徐州作家用自己或朴实、或诗意、或明媚、或忧伤的优美词句为读者展现当代诗词里绚烂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作家文人,都从徐州这块土地上吸取营养,不断推动文学的发展。徐州作家群体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2014年5月,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江苏省作协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在徐州举行。这次论坛的举行无疑是对徐州文学创作方面的肯定。当前徐州各县各区基本上都有地方的文学刊物,其中由沛县的《歌风台》,被省内外专家誉为“一家有品位、有水平的刊物”,成为沛县文学的代表刊物。除上述的传统文学之外,徐州的网络文学也是全国的重镇,“打眼”(原名汤勇)“忘语”(原名丁凌滔)、“骁骑校”(原名刘晔)、叶勇(笔名“石章鱼”)等“大家”的创作突出成就突出。徐州近现当代文学乡贤的开发应该着眼于以赵本夫、周梅森为代表的“中心级”模式和以“徐州当代小说”和“徐州当代诗歌”、“徐州网络大家”为主的“群团性”模式。
音乐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徐州现当代音乐成就相较于文学、书画方面较为不足。现当代乡贤杰出音乐家为马可。他创作的音乐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通俗易懂、脍炙人口。马可本人也十分重视音乐理论研究,提出过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音乐教育管理思想。“他的在中国传统戏曲基础上发展中国歌剧的道路开拓了中国歌剧创作的新局面,使歌剧这种西洋音乐体裁同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了西洋歌剧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化;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的歌剧发展主张,在实际上造就了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歌剧创作繁荣局面。”[3]自2004起,徐州每两年举办一次“马可艺术节”,为了纪念音乐家马可,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区内还建立了马可音乐厅,这些举措为弘扬徐州音乐做出了贡献。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发现,徐州近现代乡贤在文化方面的成就突出,在书法、绘画、文学、音乐方面有很大影响。这些乡贤文化的影响力是跨越时空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是宝贵的地域文化瑰宝。徐州乡贤文化的弘扬之路,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我们要努力把乡贤的思想与当前的实际相结合,为推进社会治理、弘扬传统文化服务,为形成文明新风提供助推,这才是我们研究乡贤文化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永彬.张伯英书学观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2:5-12.[2]孙江永.论当代徐州作家的地域文化归属――以赵本夫、周梅森、肖俊志等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2-10.[3]杜娟.论马可的歌剧创作及其历史贡献[D].河南:河南大学,2006:1-7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93-),女,江苏盐城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
魏贤梅(1963-),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第四篇: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论文范文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作用
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化立国的基础,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知识。科学还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处世的科学精神。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总结实践的经验,得到在生产过程和其他实践过程中,从设计、装备、方法、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技术直接指导生产,是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这两者互相促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越来越明显。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相信上帝,太阳绕地球转;相信科学,地球绕太阳转。”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年轻人晶莹透明的梦想!然而,今天的科技之果并不是瞬间得来的。
从“四大文明古国”到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启蒙和西方中世纪时期科学与宗教的猛烈碰撞到现在博大雄厚的科学知识: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的载人飞船上天;从伽利略和牛顿给近代物理学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到现在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现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从细胞的发现、进化论的提出到遗传工程的产生,无疑经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的发展。
1、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原始社会以来, 古代世界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先后分别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和罗马地区、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
公元7世纪在亚洲西部开始扩张的阿拉伯人也曾迅速掌握了古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沟通了欧亚大陆的西方和东方。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
2、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物质有丰富的、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层次上物质的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始终是基础科学无止境的追求。在科学技术近现代史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1、科学方面的发展
从15 世纪起, 欧洲首先从中世纪进入近代, 科学的发展逐步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并在20 世纪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性特色的全球文化。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天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日心说、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对太阳系的进一步认识、对银河系的初步认识、对太阳发光发热机理的解释、关于恒星和太阳系乃至宇宙演化的假说、射电天文学等。在地学方面从考察岩石的成因开始, 产生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学说, 直到建立了关于地壳结构的板块构造理论。在力学方面从自由落体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开始, 产生了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分支学科, 并且还产生了给力学带来革命的相对论力学。物理学方面探究了热的本质, 发现了热力学的三个定律;研究了电磁现象, 发现了电和磁相互转化的关系, 并探讨了光的特性和本质。
由于对热辐射和光电效应的研究导致了量子说的提出, 并最终建立了量子力学。另外,对电子和放射性的研究导致了原子核物理学乃至基本粒子物理学的产生。近代以来化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元素的概念, 认识了燃烧现象, 并用原子-分子学说解释了化学现象,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放射性衰变, 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生物学在个体研究方面从认识人体结构开始, 发现了血液循环、细胞, 进而发现了基因、染色体和生物大分子, 认识了核酸的结构, 发现了遗传密码, 并开始了对脑的研究。在生物群体研究方面确立了分类体系, 提出了进化论, 探讨了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另外, 由于微生物的发现, 诞生了微生物学。近代以来数学的主要成就是微积分、非欧几何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运筹学, 以及对数学基础的新认识。
另外,20世纪产生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的科学学科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等 应用性学科和若干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学科。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描绘了自然界的图景, 它们的发展反映着人们对世界和自然界看法的改变和进步。
现代科学在提出新概念、新理论的同时否定了许多旧理论, 如天文学中的地心说、热力学中的热质说、化学中的燃素说和元素不变的观念。现代科学在不断推出新定律、新原理时又不断重新界定着已有定律和原理的适用范围, 如相对论对牛顿力学中时空、质量、能量等概念的界定, 耗散结构理论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界定, 非线性力学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适用范围的界定。然而, 最重要的一点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似乎表明, 科学探索既是一个不断破译自然之谜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新的自然之谜的过程: 正是由于人们对光本质认识的步步深入, 才导致今天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光这种现象。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遇到了测不准原理, 在核物理学中则遇到了夸克禁闭。在宇宙演化中我们碰到了时空分割所导致的无法确定的宇宙界限, 还碰到了所谓无法直接探测到的黑洞。在生物学领域, 我们也无法仅仅用进化论或者灾变论和基因突变的理论来描述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演化过程。在追求精确数量和体系严整的数学领域, 我们一方面可以构造三维以上的人类思维不能想象的空间, 一方面又遇到了揭示数学的形式系统本身不完备性的哥德尔定理。
可以说,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增加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的同时也揭示了科学与人本身的相对关系,否定着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观念,也否定着人类认识自然界终极真理的可能性, 表明探索自然之谜的科学前进的结果便是面对新的自然之谜。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过程中这种始终面对新的自然之谜的境况, 才使人类的智慧受到了不断的挑战。
2、技术方面的发展 世纪30 年代之后, 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革命, 热能被通过蒸汽机应用到机器工业之中。世纪以来,随着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浪潮先后在欧洲大陆、北美乃至全世界的扩展, 世界性的贸易市场、铁路和轮船航运逐渐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在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对隔绝状况, 电力作为一种崭新的二次能源被广泛应用到工业之中。
20世纪以来, 航空技术, 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雷达、电视、卫星和其它通讯技术将全球变成了所谓“地球村”;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智力劳动和联系的方式;核技术在发电、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平与战争……
总的看来,近现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在继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价值观念, 而且, 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人类引向何方。
二、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化立国的基础,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进入新世纪之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不断更新,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规模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未来30—50年里世界科学技术会继续出现重大原始性创新突破,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发生新的突破。
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信息是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可以再生的资源。信息既可压缩、扩散,也可以光速传播,并渗透到各个方面。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世界变小、科学变大,为人类共享精神财富创造了客观条件。信息技术把传统产业从扩大外延推向增加内涵的发展道路。由于数字化革命已使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必将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以数字革命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将引发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战。因此,信息技术将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
据美国官方估计,21世纪初叶,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美国工业部门每年可多创造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生产效率将提高20-40%。银行的收入将4/5来自由信息,只有1/5来自存贷利差。科学家们可在网络上如居一室地合作研究开发,创造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可以学习分布在各地的最好教师的课程,并可节省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病人可通过远程的名医会诊和遥控治疗,得到最好的医治。信息技术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多样、舒适、协调的生存环境。
2、先进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类历史发展证明,先进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阶梯。21世纪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将向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微型化及与环境相协调等特征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中最具活力的是信息功能材料、高温、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结构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信息功能材料的指用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显示及处理有关的材料,品种多、涉及面广。其中由于单晶硅片直径愈来愈大(目前直径300mm,2010年将达到450mm)、线宽度小、得率高、性能好、价格低,成为发展最快的先进信息材料。目前占硅集成电路中的95%,下世纪上半叶仍将占主导地位.专家测算汽车每减轻100公斤则每升油可多行0.5公里。美国计划2003年将每升油行程从目前12公里提高到35公里,主要靠新型结构材料来实现。新型结构材料对航空航天事业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从1986年高温超导体电缆2010年内半会达到工业化水平,2020年世界产值可达1220亿美元。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异乎寻常特点,纳米技术已成为先进材料的前沿技术。例如近年发现的乙烯球,不仅就材料本身,也为新材料合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纳米碳管的强度比钢高100倍,密度仅为钢的1/10,可增强剂。其导电性超过铜,有可能成为下世纪纳米级电子线路的主要材料。用于诊断、治疗、修复人体器官或组织更换的生物材料和称为绿色材料的环保材料等,都将成为有发展前景的新材料。
3、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人口、粮食、环保、健康等新的最有利的技术手段,是创立新产业的基本技术。目前,它已获得迅速发展,并逐步达到实用化水平。
2000年,国际联合科技小组绘制“人类基因组图”,大大促进了各国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积极性,各国都在实施“后基因组”计划,着重解析和应用基因和蛋白的功能,以进一步探索生命之谜和开发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基因芯片技术、基因疗法、基因制药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将得到迅速发展。
4、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地球系统等都是多元化、多层次、综合的复杂大系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理论与方法、应用目标与转化形式等均呈现多样化特征。在21世纪,科学技术有能力逐渐攻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难题。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鲜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正在变 成技术。而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密集。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最新复杂技术装备的支持。在一些领域中,出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行不悖,同时并进的现象。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又促进科学研究。这就缩短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加快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同时,21世纪也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科学和技术更加接近,各种不同科技领域之间发生共鸣作用和共振现象,随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性的波及效果。
5、科学技术活动日趋社会化、规模化和全球化
21世纪,科学技术将成为庞大的社会建制,研究与发展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职业,科学共同体出现了由政府间转向民间的新的国际组织形式。科学技术活动更是社会化的实践活动,许多项目往往是由国家组织的。而一些特别重大的基础科学命题,如物质的基本结构、宇宙的起源、清洁的核能、生命和认知的本质等研究,甚至成了跨国乃至全球化的科学探索活动。国际间的科技合作领域将日趋扩大。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社会最高的革命力量,是因为其不仅可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能使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加速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必然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信息社会的来临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标志世界信息社会的到来。最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国的金桥工程也在建设中。信息网络将把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联成一个整体。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事件都会立刻产生全球影响。世界上已经没有独善其身的乐土。
实时观测和信息反馈系统,使集中调控、市场监视和灾害预警成为可能。利用信息网络的并行工程将设计、试制、生产、销售一体化;在新产品开发中实行并行工程,达到和超过这些功能,将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反馈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意见,设计出来的东西用虚拟现实,送到消费者面前加以评价和选择,然后改进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这样将大大缩短新产品上市的时间。一部分工厂将实现远距离电脑控制,全自动化、无人现场操作的生产。所以,以机器部分代替脑力劳动将开辟生产力大发展的新产业革命,其 6 意义和影响将大于以机器代替体力劳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2、科技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
科技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提供了系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提供了在社会中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处世立身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中说,“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今天在社会上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科学方法则基本上就是毛主席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论述的方法的具体化。
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科学要求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因此客观、求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做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整体;科学认为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而是可以突破的;科学又认为,相对真理是不断逼近绝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在每一具体真理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之内,它是不能违反的,新发现的真理必须包含原有的真理内容。
科学已成为社会三大实践活动之一,是社会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因此团队精神、民主作风、百家争鸣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科学不仅是认识世界客观规律,创造新技术和新知识,而且要参与社会的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要从理性的认识发展到变革的实践。
3、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技术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模式等等的影响来对人的全面发展发生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认识能力。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世界观。第三,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有着重大的启蒙作用。第四,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第五,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文明,不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同人类开化程度,同人类思维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的充分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将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蓄势待发。社会经济、政治和人类文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近现代诗词
毛泽东诗词选集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七 绝·为女民兵题照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1965年12月)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