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试卷答案-东师
期末作业考核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的领袖。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领导了1793 年6月2日起义,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革命恐怖,全面限价,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颠覆阴谋,将法国大革命推向最高峰。后期当雅各宾派面临左右的威胁时,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动摇了政权的根基。1794年的热月政变中被处死。
2.“十四点原则”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 “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 界和平的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废除秘密外交,实现公海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限制军备,恢复各国被占领土,实现民族自决,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建立国际联盟等。该文件一方面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但是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同时,这个方案还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向。
3.《道威斯计划》:1924年4月,针对战后德国赔款问题,道威斯委员会提出了《道威斯计 划》。其主要内容是:为了稳定德国的通货,实现预算平衡,由美英贷款给德国,第一批为8亿马克,其中美国提供55%,英国提供45%;暂不确定德国的赔款总额和支付年限,而要求德国在计划生效的第一年赔偿10亿马克,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起,每年支付25亿马克;规定德国赔款的来源,50%来自关税收入和烟、酒、糖等间接消费税,26%来自铁路运输收入,其余来自工业利润;规定德国的国家预算、货币、对外支付以及交纳赔款等,均须受以赔偿事务总管为核心的外国代表的监督。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史实说明雅各宾专政倾覆的原因。
答:雅各宾专政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根本任务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益,但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 采取一系列非常性的措施,资产阶级暂时容忍了这一切。随着国内外威胁的解除,临时性的措施应该解除,但雅各宾派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使资产阶级再也无法容忍下去。雅各宾派丧失人民这一基础,动摇了政权的根基。而罗伯斯庇尔的独断专行,滥用恐怖,加速了自己的倒台。
2.简述肃反运动。
答:历史上有过多次“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以下简称“肃反运动”),比如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曾发生大规模残杀党和红军各级将领、普通士兵和工农大众的“肃反运动”,这些事件后来都被“平反”或认定为严重“扩大化”。中共1949年建政后仍然沿用战争年代急风暴雨式斗争模式来肃清(其实是制造)“敌人”,包括1955年7月至195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即“肃反运动”)。1957年底许多地区的“肃反运动”尚未结束,1958年中央又指示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一步展开内部“肃反”和社会“镇反”运动,“把全国每一个角落都打扫一下”。于是,紧密配合形势需要的“肃反大跃进”便应运而生了。
3.国际联盟的作用。
答: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际联盟于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的最高峰时期,曾拥有58个会员国。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然而,因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另外,由于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温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终国联无从阻止国际纠纷,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结束以后,国际联盟的角色被联合国取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评述19世纪中叶欧洲的三大社会政治思潮。
答: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激荡年代。各种思潮汹涌澎湃,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欧洲思想文化界,进而形成强大的政治运动。这些思潮的涌现向人们表明,政治已不再仅仅是宫廷和政府的事,不再仅仅是特权等级和教会的事,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以及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在这些思潮中,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有充分的表达。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德国恢复了封建割据状态。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对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进行打压。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掀起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波涛。德国封建保守势力则力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打出了保守主义的思想大旗,形成了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这三种思潮的较量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
答: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家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譬如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各自的出路: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的政权;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形成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影响:影响:破坏社会生产力 , 浪费社会资源,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增多,工资下降,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试卷及答案
练习题
(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D)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C)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C)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2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2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2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2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2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2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2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3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提倡白话文 C.提倡新文学
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32.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ABC)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新民学会 D.工读互助团
33.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CD)A.商团叛乱 B.暗杀廖仲恺 C.中山舰事件 D.整理党务案
3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D)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5.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ABCD)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36.“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8.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9.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A.讲学习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气
40.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ABC)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答: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度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练习题
(二)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C)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B)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5.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C)A.买办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D A.兴中会的成立
B.华兴会的成立 C.光复会的成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是(C)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
9.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B)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10.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B)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卅运动
11.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D)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2.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C)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3.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是(A)A.邓演达
B.梁漱溟 C.黄炎培
D.左舜生
14.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15.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C)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D)A.四川懋功地区
B.西康甘孜地区 C.甘肃会宁、静宁
D.陕北吴起镇
17.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D)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B)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8.1933年5月,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B)A.东北抗日同盟军
B.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19.1941年3月,在抗日民主运动中成立的民主党派是(D)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青年党
C.中国国家社会党
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0.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论新阶段》
D.《论联合政府》
21.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A)A.重庆谈判
B.西安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22.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B)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23.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C)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4.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A)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25.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是(A)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2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C)A.1976年10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3月
B)
D.1981年6月
27.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A)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个坚持”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8.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D)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29.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3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C)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三民主义是指(ABD)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生主义
32.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ABCD)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BCD)A.主张社会革命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主张文学革命
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
34.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工人读物有(ABCD)A.《劳动界》
B.《劳动者》 C.《劳动音》
D.《劳动与妇女》 3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BC)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36.1967年,在所谓“二月逆流”中与中央文革小组错误做法进行抗争的有(ABCD)A.谭震林
B.陈毅 C.叶剑英
D.李富春
3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ACD)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8.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9.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C)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ABD)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学校学生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2.“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1)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并将党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2)意义:是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1)在抗战初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消耗了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2)国民党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例子有:台儿庄大捷、八百壮士守四行等。佟麟阁、赵登禹等高级将领壮烈殉国。
4.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
(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5.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1)经济建设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政治建设上,提出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族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虽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没有实现的现实依据。(4)不能保持农民队伍的团结一致。农民意识导致农民运动领袖之间的内讧,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5)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
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三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三反”运动是指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五反”运动是指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这场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第三篇:关于世界电影史研究报告
电影艺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响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17世纪,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的这一重要现象。1824年,英国的比的马克罗格在伦敦公布了“视觉暂留”理论,指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影像时,每个影像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人眼才能在视网膜上组合成影像运动。
1822年法国的约瑟夫-尼埃浦斯拍摄出了人类第一张原始照片,曝光时间长达14小时。此后,照相术发展迅速。
1888年,美国乔治-伊士曼发明了胶卷,并于1894年与爱迪生合作制成“活动电影视镜”
1895年,法国鲁米埃尔兄弟制造出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真正的电影终告问世。
在电影发明之初,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新奇的技术用来向人们展示游艺场的新奇节目。例如:鲁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午餐等等;爱迪生则拍摄了动物表演、歌舞演出、拳击比赛等,并为这类拍摄建立了专门的摄影棚。直到后来,才成为一种文艺现象,并且出现了故事片、新闻片、教课片、美术片四种基本类别的电影。早期电影比较简单,只有视觉运动的组合,只有黑白色,而没有其他颜色。银幕中的景象同现实相距甚远。
给电影增加声音和色彩的尝试几乎在无声黑白电影问世后就立即开始了。在1928年第一部有声电影问世。
给电影配声的方法大致有三类:音乐伴奏、音响效果、真人配音。
初期有声电影的问世之被看做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只有到了爱森斯坦、克莱尔等一些艺术家发展了音画关系,声音才成为电影的一个艺术元素,电影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无声电影时期,很多故事片采用给某一场景涂上单色的方式来加强情绪效果,如把夜景涂成蓝色,恐怖场面涂成红色。也有过逐格涂染多种颜色的艰苦尝试,如1913年拍摄的意大利影片《庞贝末日记》,其中的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场景就出现了红色与黄色的大火焰以及深蓝色的天空,1925年拍摄的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起义后的战舰上升起了红旗。从20世纪开始,这种原始的加色法被减色法所取代。美国片《宾虚传》和《黑海盗》中的一些场景就是这样制成的。
知道1935年,三色的色彩系统终告问世,才拍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影片《名利场》。
电影艺术手段,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艺术开始是纯视觉的。
电影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潮、哲学美学思潮、文艺思潮的影响,所以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思潮和流派。
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自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20年代进入鼎盛的时期的欧洲先锋派电影就是19世纪末于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电影中的反映。其后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则是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应用于电影,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表现梦境、情欲和幻觉。
而1919至1924在德国盛行的表现主义电影,把文学尤其是戏剧和绘画上远离传统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的创造,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惶恐的心情的反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商品化了现代电影,是在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背景下产生的。其中许多影片避开现实,而为观众编织梦幻,是观众的到暂时的陶醉,致使好莱坞赢得“幻梦工厂”的称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运动,也是意大利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1958-1959年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兴起在法国电影业的经济困境之中。存在主义思潮渗入电影,使现代派电影故事片领域表现唯我主义和合非理性主义,表现人“内心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的生存状态。现实主义电影则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传统,以其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功能,以其广为群众的所接受的意愿和感情,适应他们的审美需求,在电影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电影观念的变化表现在力图摆脱舞台剧的影响,追求多侧面、多层次发硬认得内心世界,追求生活化,尊重观众的审美情趣等等方面。
电影的特性;
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体,电影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示画面,延续形象;电影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空间的呈现面上展开形象,一身兼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电影还吸收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成一个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整体
2.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它主要以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它的镜头、色彩和光影等外在因素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镜头画面美是整部影片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影片内容是通过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
3.逼真性:由于电影以活动的摄影为自己的基本表现手段,所以它能逼真的记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空间状态以及其流动演变形态,同时又能在在线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具有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真是直观的效果。
4.运动性:由于电影是在延续实践中变化画面完成叙事功能的,电影又通过每个画面的内部的运动再现现实世界中人物和事物的流动演变形态,电影还通过摄影机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达到多变的视象效果。
5.蒙太奇:它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将一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分成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点的镜头加以拍摄后(实质上是电影艺术对生活的分切、选择、和概括),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的组合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运动整体,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抒情、衬托、悬念、象征等作用,完成叙事、抒情、塑造形象和阐发哲理的艺术任务。因而,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
6.群众性:电影拥有广大的观众。电影作为直观的艺术,十分通俗,使不同文化水平甚至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都能看懂;从技术上看,一部电影的制作以后可以供成千上万的人们欣赏观看。此外,电影的商品属性要求通过票房回收成本,获得盈利,所以影片应该适合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
7.技术性:电影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形象的,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对电影艺术有重大的影响,电影艺术的特性往往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时代标志。
电影理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电影理论阶段和五六十年代以后的现代电影理论阶段。
电影评论
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原理和方法论以及电影原理,分析电影作品和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学术性实践活动。20世纪初,先锋派电影理论家首倡电影批评活动,宣扬印象主义电影、纯电影、抽象电影、达达主义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等形形色色的先锋拍电影作品。
传统电影批评的四要素是:1.作品的内容与形式2.作者的创作意图3.作品反应的现实4.对读者的影响。
传统电影批评的类型可以区分为:确立电影一般艺术价值的理论批评和关注创作方法的使用批评;关注社会价值的社会道德批评和关注欣赏价值的审美批评。反映论的电影批评则更加注重电影反映生活的”真实性“,甚至成为对生活的评论。传统的使用批评还可以再分为印象式批评和批判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是从批评家的所思所感出发辨析作品价值;判断式批评是根据主题、结构、文体、风格的一般标准来分析和解释作品的效果。
真实美学: 巴赞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系统化概括。
真实美学的特点,1.关注直接现实性的主题。如失业、贫苦、妇女地位、对法西斯势力的揭露2.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 3.注重叙事的时空完整性4.强调镜头段落--长镜头、景深镜头、自然光创造的真实感,采用“摄像机扛到街上”的实景拍摄原则,追求记录风格5.提倡非表演性,反对好莱坞明星制度,兼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
长镜头美学
巴赞对电影真实美学的形式化概括和称谓。
主张采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结构的影片的“长镜头美学“,是实现巴赞县市之一电影的理想的实践原则,”首先是一种本体论立场,而后才是一种美学立场“。
关于影视色彩原理分析 1.红色。
身世:红色是最初的颜色。
黑格尔言,红色看起来就像是“最具象的颜色”。两个基本经验:血和火。中国文化,古人尚红。昂贵、奢侈的象征—古罗马。红色与女性。红色与爱情。禁止的颜色。绘画与影视经典应用:
杨·凡·艾克《包着红头巾的男子》《卡农的圣母》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红色的画室》 安东尼奥尼《红色的沙漠》 弗朗索《红色小提琴》 罗兰·乔菲《红色禁忌》 阿尔莫多瓦《高跟鞋》 Albert Lamorisse 《红气球》 基耶斯特洛夫斯基《红》 2.蓝色。
身世:最晚被命名的颜色。
歌德言,蓝色给眼睛一种特殊的几乎无法言说的感觉,如用看到眼前飘过的令人愉快的事物,会不由自主的跟随它。我们喜欢蓝色并不是说它强迫我们去看,而是它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天空之蓝,遥远而高贵。象征之蓝:忠诚与渴望。
女权之蓝;蓝袜子俱乐部(用以讽刺有文化的女人)政治之蓝;包容与理性。负面之蓝;冷漠而忧伤。
东方之蓝:青出于蓝。神话元素,东方古典少女,瓷器等等。艺术典例: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诗人沙特画像》《相会》《人生》《悲剧》《老犹太人很男孩》《一个盲人的早餐》《卡萨赫马斯的葬礼》 东山魁夷的青,《青青世界》
在西方,青色是“精神和孤独,憧憬和乡愁之色他通常带有颓废和死的诱惑的调子”如,圣母像,哥特式建筑
在东方,青色属于绿的世界,是万物生长的标志。如,瓷器,素雅和恬淡,对于生活的一种微笑。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流传,干净的、幽玄的日式气质。北野武之蓝。纯净的天空和大海《小奏鸣曲》《去年夏天,宁静的海》,人们寻求安宁、慰藉和归宿的场所。《菊次郎之夏》
天蓝色的风铃 童话的纯净和感动 基耶斯特洛夫斯基《蓝》,蓝色代表自由,当然也指平等,更可以容易的理解为博爱。蓝是安静的忧伤,是潮湿的唯美,是痛苦的束缚,是暗涌的力量,更是对自由的长久向往。3.黄色
古代东方,至高无上的颜色,权利的象征。光明 西方,象征自私、背叛。受骗的丈夫,怯懦,胆怯,不可靠。正面之金色,反面之黄色。绘画之黄与金
梵高 《向日葵》《黄房子》《夜间咖啡馆一室内》《收获景象》《午睡《麦田与收割者》
提香的颜色,《圣母升天》使得人物鲜活、奔放,而作品气质饱满、高贵。《达娜厄》
罗丹“黄金—金钱—价值” 克里姆特 欲望 诱惑 电影之黄与金
陈凯歌《黄土地》 沉稳的黄土 不时跳跃的鲜黄 高地平线构图法
《末代皇帝》 摄影师斯特拉罗
奢华风格 将色彩与溥仪心灵上的觉醒和谐统一。摄影师威利斯 《 教父》琥珀色 在不同的时代段落中改变灯光和拍摄结构,保持一贯的黄色调。
基耶斯特洛夫斯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金黄色的滤镜,很温暖的色调 金色在中世纪为白色提升,宗教意义是超凡之光
第四篇:专题九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专题九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是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式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4)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影响:
▲有利影响: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加自由地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
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五篇:东师2018年春季《合同法》期末答案
《合同法》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有偿合同
答:有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在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必须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代价的合同。买卖、租赁、保险等合同是其典型。2.要约的撤回
答: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生效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3.表见代理
答:表见代理,是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签订了合同,如果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那么相对人就可以向本人主张该合同的效力,要求本人承担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受合同的约束。4.合同履行抗辩权
答:所谓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的权利主张的权利,又称异议权。抗辩权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行使这种权利而使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使其效力延期发生。5.合同的保全
答:所谓合同的保全,是指合同之债的债权人依据法律规定,在债务人不正当处分其权利和财产,危及其债权的实现时,可以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行为行使撤销权或者代位权的债权保障方法。6.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约定价款的合同法。
二、简答题
1.撤销权的构成条件。
答:(1)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2)债务人实施了一定处分财产的行为(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4)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5)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
2.国家对已成立的合同的不同态度,可将合同的效力分为哪几类?
答: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可以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撤销的合同。
3.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
1、缔约一方当事人有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2、该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
3、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
4、缔约人一方当事人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4.合同转让的特征。
答:
一、转让前的合同内容与转让后的合同内容的一致性。
合同转让,只是改变履行合同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并不改变原订的合同权利和义务,转让后的权利人或义务人所享有的权利或义务仍是原合同约定的,因此,转让合同并不引起合同内容的变更,其内容应与原合同内容一致。
二、合同转让后形成新的合同关系人。
合同转让,只是改变了原合同权利义务履行人主体,其直接结果是原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转让后的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人,自转让成立起,第三人代替原合同关系的一方或加入原合同成为原合同的权利义务主体,形成新的合同关系人。
三、合同转让改变了债权债务关系。
合同转让会涉及到原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和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尽管合同转让是在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完成,但是合同转让必然涉及原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所以合同义务的转让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合同权利的转让应通知原合同债务人。
合同转让后,因转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债务人、出让人可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活动。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另一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5.运输合同的分类。答:运输合同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运输的客体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货物运输合同和旅客运输合同;以运输工具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合同.公路运输合同.水路运输合同.航空运输合同及管道运输合同;以运输方式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单一运输合同和联合运输合同.三、论述题
1.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答:平等原则: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决定了民法的根本原则是平等原则。
含义:(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自愿原则是指:自愿原则又称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自主参与民事活动,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务,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民事主体的非法干预。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包含了等价有偿的意思,即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当事人取得他人财产利益应向他方给付相应的对价。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可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保护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2.论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概述
违约责任即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999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其中的违约责任制度吸收了以往三部合同法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体现了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发展性。
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依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也要遵循归责原则。归责就是责任的归属,归责应该是一个含有动态过程的行为。归责原则乃是归责的规则,它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率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归责原则是指在进行违约行为所导致的事实后果的归属判断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标准。
各国民事立法在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主要采纳了过错责任或者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同的归责原则的确定,对违约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合同法上,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是相对立的归责形式。一般认为,大陆法系沿袭了罗马法后期的传统过错原则,强调要有债务可归责事由(即过错)才能承担合同责任,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债务不履行时,债务人可免除责任;而英美法系则奉行严格责任原则,认为只要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违约后即要负损害赔偿责任,主观上无过错并不能成为抗辩事由。
在我国新合同法颁布以前,关于我国应采取何种违约责任曾经展开了广泛的争论。直到1999年新合同法颁布,《合同法》第104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我国才确立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当然作为补充也存在过错责任原则。
三、违约责任形态
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违约分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两者均为实际违约的情形。这次《合同法》借鉴了英美合同立法的经验,确认了预期违约制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我国违约责任的形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违约。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预期违约最早来源于英国法庭的判例,即1853年奥彻斯特诉戴纳特尔案。后被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采纳,并形成一项制度。因此我国《合同法》第108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可以看出预期违约分为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形式,且守约方有选择权,可以积极要求赔偿,也可消极等待。
2、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从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当事人虽然能够履行但是拒绝履行,也可能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3、迟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迟延履行表现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接受而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即迟延接受履行。
4、不适当履行。即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谓的履行质量不合格的违约情形。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因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分别规定于《合同法》第112条和第113条。
另外,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履行方式和地点而履行债务的行为,主要包括:(1)部分履行行为;(2)履行方式不适当;(3)履行地点不适当;(4)其他违反附随义务的行为。这些也应当属于不适当履行。
四、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违反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方式应该包括:
1、实际履行。对“实际履行”之界定,各国存在较大分歧。要言之,大陆法把实际履行作为主要救济方法,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请求法院判决其履行合同规定的特定义务,而不允许其以金钱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英美法把实际履行作为辅助救济方法,一般仅限于法院判决并强制违约方履行义务,而且只有在损害赔偿不是一种充分的补救方法时才采用。
我国亦规定了实际履行,称为“继续履行”,除第107条外,《合同法》第109条、第110条等条款规定,金钱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要求违约方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损失,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3、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
损害赔偿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就谈不上损害赔偿。这是损害赔偿不同于违约金的根本所在。赔偿损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物质利益分配,体现着违约责任的作用,是一种较普遍的责任方式,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4、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5、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除此之外,《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还规定了免责事由,免责事由只有一个——不可抗力。只有发生了不可抗力,才可部分或全部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并且这种免责是有条件的,即发生了不可抗力的一方必须及时通知对方,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的扩大,并在合理期限提供证明,否则将不能免责。
五、违约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更好的理解违约责任,下面就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作一简要论述:
1、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是《合同法》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或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而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第二,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而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第三,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履行等方式。第四,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2、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是民事责任的两种主要方式,尽管二者存在着竞合的情况,但二者之间有着重要差异: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违约责任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责任;而侵权责任是基于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律上规定的或者认可的应尽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第二,二者的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奉行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才可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原则。第三,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以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事由;而在侵权责任中,其免责事由只能是法定的。第四,责任形式不同。违约金、定金等责任形式只能适用于违约责任;而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只能适用于侵权责任。第五,赔偿范围不同。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因而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而侵权责任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