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成常态 发展有状态--广东
学习成常态 发展有状态
‚幸福是成长,是一种习惯,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的人生态度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奋斗。‛‚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过程,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牺牲眼前幸福追求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不相信生活有意义的虚无主义,这是与幸福相对立的三种人生态度。‛……
连日来,‚什么是幸福‛成了广东人热议的话题,《幸福的方法》、《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两本书热卖脱销。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读书热正席卷南粤大地。
虚功实做 龙头带动
把学习当做提高工作本领的武器
周末,在广东省委办公厅‚阳光读书厅‛,记者看到,一些机关干部早早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看书,不时传出阵阵轻轻的交谈声。读书厅门口挂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厅内宽敞明亮,朴实雅致,摆放2000多册经典著作和畅销书籍,电脑终端连接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可免费查阅100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中国共产党党史》、《苦难辉煌》、《长征》、《解放战争》等畅销书被翻得卷起了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说:‚每当历史进入转折点,都会掀起学习热潮。‛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的广东,没有知难而退、畏葸不前,而是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提高本领,攻坚克难,探索如何率先实现科学发展。2009年上半年,省委提出‚学习一个月、调研一个月、制订措施一个月‛的要求,先后派出两个调研组,深入各地考察、访问、调查,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途径。省、市先后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龙头表率作用,倡导‚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风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学习格局。
广东省委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当教员,又当学员,带动全省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省委办公厅率先成立了11个读书小组,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开展‚读书学习讲堂‛活动。汪洋亲自辅导大家学习《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省委秘书长徐少华主持活动,制订计划。省委常委们带头参加,畅谈心得。
读书小组每月安排一个周末,定期邀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学者,开展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唐诗宋词元曲等系列专题讲座,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经济、政治、文学、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理论,开阔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迄今,‚读书学习讲堂‛举办了7期,分组学习讨论15次,读书演讲比赛两次,整个办公厅呈现出浓厚、快乐、温馨的读书氛围。
读书小组成员每人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书,贴上标签,放到书架,自由开放,开展书籍漂流活动,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学习小组成员共推荐200多册‚漂流书籍‛,《世界是平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包容的智慧》等书籍‚漂流‛的次数名列前茅。办公厅副主任郭跃文告诉记者:‚读书厅就像一个‘充电站’。好书共赏,知识共享,通过这种‘充电’,人才能不断充实、进步。‛
除了带头读书,省委办公厅各读书学习小组深入各地市及县(市、区)党委办举办联合读书会,交流学习体会,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省‛的读书局面。两年来,办公厅机关干部利用‚春节‛回乡探亲机会,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对省委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先后汇编了《读书与思考》、《青春的火花》、《激发心灵的力量》、《调研与思考》等系列丛书文集。大家都说,‚这是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方法,也是联系群众培养干部的好渠道。‛
强化载体 品牌推动
把学习当做改善生活质量的方式
如果您是一位中小学教师,一定知道‚天河部落‛的大名。在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会议室,容梅老师用笔记本电脑,给记者演示了这个‚部落‛的神奇:网上各类教学专栏特色鲜明,应有尽有。老师们都公开亮出自己讲课的绝招和得意之作,打破地域的隔阂、时空的限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原本虚无缥缈的网络社区,成为老师们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绝妙平台。
‚天河部落‛是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发起、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壮大的一个网上教育社区。它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出了全国知名的网上教育社区。远在西北银川三中的老师集体注册‚天河部落‛,顺德、珠海、西藏林芝等地的老师也积极加入……‚天河部落‛所倡导的‚学习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教研室主任、‚天河部落‛的‚酋长‛张伟春激动地介绍,没有19名党员的带头奉献,没有教研室党支部的全力支持,就不可能有‚天河部落‛今天的辉煌!
不断丰富学习载体,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广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突出特点。知名学习的平台中,有省级的‚广东学习论坛‛、‚网络学习天地‛等,市级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系列讲座‛、‚深圳学习论坛‛等;宣讲活动有‚百课下基层‛、‚万人大宣讲‛、‚岭南大讲坛‛、‚社科普及周‛等;读书活动有‚南国书香节‛、‚全民读书月‛等。这些构成了24个板块、52个热点专题库。另外,广东要求,各级党校每5年对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轮训一遍,建成10个省级党员教育基地和一大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各地干部集中读书每年至少5天……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广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方便学习,提高效率。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推出3G技术‚网络学习天地‛,集手机彩信、手机网络、手机邮件和互联网站‚四位一体‛,党员干部除了每天可免费接收手机彩信外,还可上网浏览手机WAP网页,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免费同步收取邮件信息以及在‚网络学习天地‛网站上浏览更丰富、更广泛的学习内容。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用户超过50万。用手机学理论,正成为广东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大中学生的新时尚。
广州市推出‚羊城手机学堂‛,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阅读便捷,深受党员干部欢迎。广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贺忠介绍,‚羊城手机学堂‛用户已经超过300万。‚每天翻阅‘羊城手机学堂’推荐的电子读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广州市越秀区宣传部干部冯晓说,翻看一本书可能需要专门时间,而翻看‚羊城手机学堂‛则可在公交车上、饭后茶余等闲暇时间,这无疑大大拓宽了她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让自己工作之余,多思考一些问题,改善了生活质量。
知行合一 学用互动
把学习当做转变发展模式的动力
什么最能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是工作需要。
广州市天河区是新城市中心,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会场就在天河区,而在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那段日子里,天河区面临林林总总的工作——场馆建设、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城中村改造、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每项工作无一不充满挑战与艰辛,而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有人列出一些主客观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天河区委宣传部经过选择,向全区党员干部郑重推荐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立即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
‚对任何困难,找借口总是容易的,于是借口就成了一面挡箭牌。不找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人最大的潜能和勇气。‛天河区理论科科长田从华介绍,党员干部学习了这本书后,遇到工作难题时‚讨价还价‛的人明显减少,全区党员干部上下一心,高质量完成了亚运会、亚残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田从华兼任天河区‚学习秘书‛,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要考虑区里学习活动安排、购买书籍、邀请嘉宾等,有时忙得脚不沾地。但是,只要是对推动工作有用的书,他都会赶快向大家推荐。听说《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一书很受欢迎,他赶忙到广州购书中心买。书脱销,没买到,他至今还在念叨。
广东省委强调,要坚持‚学用结合、为用而学、以学促用、以用带学‛,通过读书增长知识,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发展转型。特别是,要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不断优化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和思路,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民本,维护社会稳定。
为此,广东省委定期邀请各领域海内外一流专家为党员干部讲课。‚广东学习论坛‛最近一期的主题是《通而不平的世界给中国机会》,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讲述当前全球格局下中国的契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成员余世才说,‚听论坛、读书,最重要的是学会思维、掌握方法、解决问题。从小处讲,是提高个人素质;从大处讲,是为发展转型增添动力。‛
第二篇: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面对当前的“新常态”,少数人无所适从,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创新,担心多做多错;还有人认为好日子过完了,唉声叹气。这三种现象,既是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反应,也是需要关注与疏导的负能量。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需要良好的精神新状态,才能应对自如,赢得这场挑战。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平常心。
中国已经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就像一朵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花,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为我们进入换挡期准备了条件。我们应该从追求速度转向追寻幸福。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更为重要。并不是经济发展越迅速,幸福指数越高。我们都知道一个生活常识:一户人家有钱,并不等于这户人家幸福。国家国家,国也和家一样。2014年,英国一家机构调查“全球最快乐国家”,排名前10位的与经济排名关系不大。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GDP数据,明白数据不等于幸福,就能面对**有定力,遇到难题能合力,从容不迫。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进取心。面对结构调整的阵痛,许多人会用“适应”这个词应对。适者生存,但新常态更呼唤创新。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做事更多是粗放型。新常态下,有的事坚决不能再做了,比如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有的事再做也没用了,比如一些已有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所不为,是要有所作为,需要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新常态下,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判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要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判断事情该不该做、该怎样做,一方面在决策之后,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工作作风去持续推进,创造性地做。正如有人说的:“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胜过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要实现健康的经济转型,要让经济发展这朵花在花期结束之后,迎来再次绽放,就必须勤劳地浇水施肥,精耕细作。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自信心。
处于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会部分影响到新政策的推行、新局面的打开,这是必然的。但是,同样半杯水,悲观消极的人看见的是空了半杯,乐观积极的人看见的是满了半杯,有信心和没信心所看见的事物不同,所做出的行动也不同。在经济发展放慢步子之后,有自信心就能够懂得向内寻找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就能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无论是国内市场的开拓,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产品的输出,都可以有所作为。只要我们不在自卑与自傲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坚定地扎根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又四方广泛汲取雨露阳光,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又美好的产品,并且赢得经济发展之花的再次怒放。
人活着,归根结底活的是一种精神。人创造精神,人又被这种精神所创造。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
第三篇:2016新常态新状态新作为心得体会1000字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以下是CNrencai整理的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16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1000字_第1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全国两会盛开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面对新形势,我们的学习该如何深入,是每个党校学员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同样进入新常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比如,领导下基层调研,必须轻车简从,作为服务人员,如何解决简从与工作量大的矛盾?不封路、不清场,作为协调人员,如何确保顺畅与安全?杜绝文书会海,减少文件发放,作为抓落实的部门,如何处理上面千条线与下面一根针的关系?既要严格执行中央要求,又要扎实确保服务质量,这对我们智慧和能力来说是一场大考。可以说,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是我们工作的新常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是一个人的活两个人来干,现在是两个人的活一个人来干,这就是新常态。这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学习、不提高,就难以适应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核心在于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我们来党校学习充电,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崭新的姿态、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提高能力素质方面有作为、有收获,为更好地履职尽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定信心、任性前行
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但坚定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可以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学习在我心。我们来党校学习,首先要解决好想不想学愿不愿学的问题,其次才是会不会学学没学到的问题。我们平时常谈及为什么来党校读研究生,有人言为了放松,有人言为了交朋友,有人言为了扩大人际圈。但我想,每个来党校的人,都是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可以任性地说,我们就是来学知识长见识的,我们更可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信心百倍地走在党校学习的阳光大道上。
二、鼓足干劲、奔跑起来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良好的状态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确保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专心学习,很不容易。既要珍惜机会,更要加油鼓劲,在宝贵的集中授课阶段如饥似渴地多充电、多汲取,争取满载而归,不枉此行。要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正确把握度的关系,既不虚度时间,又会张驰有度;既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又把每一个聚会、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流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进友谊。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姐妹。只要我们鼓足干劲,相互帮扶,就能在党校的天地里跑出我们的青春。会学习
三、讲究方法、点赞一片
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了我们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学习的方法千万种,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但不论怎么学,都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推陈出新。我们在工作中都知道,适时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既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工作的有效方法。学习亦如此,不总结,就没有提高;总结不深入,思考不到位,就没有新意,更没有味道。去年年底我们都写了年终总结,也许很多人都深有感触,总结如果都写成一个版式一个模块,这样的总结有什么意思?同样是写总结,为什么有的人写得很客观很实在很生动,而自已也在说同样的话,但就是干巴巴的呢?道理只有一个,有没有真正沉下心去思考、去总结,决定了有无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也决定了是陈词滥调还是耳目一新。有时我路过图书馆前思想者雕像,我常想: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求点赞吗?其实,不管他在想什么,我们只要能像他一样地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讲求方法,注重章法,多想办法,自会硕果累累,点赞一片的。祝愿同学们在新一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6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1000字_第2篇
目前,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这既是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的攻坚战,也是考验我们民政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我们要以乘胜追击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毅力,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在这里,我代表救助站党支部向局党委表态:坚决克服闯关和收官思想,在思想上紧螺丝,在整改上下猛药,始终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对问题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坚定决心,增强真改意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使活动成效真正落实到广大救助对象,体现到末梢神经,惠及到人民群众。
今后,我们要持续开展学习,进一步充电、提神、补钙,进一步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在此基础上,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各项工作。
一要解放思想,明确整改方向。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要以现代民政理念为指引,以城乡生活无着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以荣获民政部集体三等功的海口市救助管理站为标杆,找准救助管理工作转型的突破口,结合对照检查阶段查摆的问题、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和上级党组织、局领导点到的问题,认真制订救助管理站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党员干部个人整改清单。把班子接地气、队伍树正气、工作顺民意确定为整改努力方向,并明确整改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为整改落实打好基础,力求对解决四风问题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二要突出重点,切实解决问题。要聚焦四风顽瘴痼疾,不走神、不散光,分层分类抓整改,防止变形变异、反弹反复。重点解决流浪乞讨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心理援助、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目前能够解决的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解决,情况复杂、涉及面大的坚持对上请示、寻求支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9月份,我们将按照民政部新下发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要求,对受助人员接待、生活、寻亲、医疗、教育等方面服务全部整改提高到位。近期,我们继续融合三社力量,将救助触角逐步向社区、学校和家庭延伸,将救助范围逐步向困境未成年人、生活无着的新泰州人和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覆盖。并通过招募专业志愿者参与,壮大救助力量。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和工作实际,把救助管理工作主动融入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得更稳更实。
三要巩固成果,抓好建章立制。用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要做到三个注重: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单位2009年制订的内控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完善和升级;注重衔接性和长效性。把近几年单位的创新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主动对接编制部门,拓展单位救助职能,调整内部科室设置;注重严肃性和权威性。规章制度一经确立,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示,提高制度执行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坚决执行到底、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让好作风真正成为救助站干部职工的好习惯、新常态,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好风貌、新气象。
2016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1000字_第3篇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掷地有声。这表明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吹响了新形势下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的号角,标志着全党上下迈入了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我们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理念,杜绝鸣金收兵的思想,不观望、不等待,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一以贯之坚持从严治党,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推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持续深入转变作风。
从今年2月开始,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更高期盼相比,活动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作风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全市上下要深刻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基本经验和推进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在真、实、严、干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良好的作风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确保提升南宁首位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在真上较劲,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只有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什么都讲认真,我们才能干得了实事、做得出实绩。市委强调在真字上较劲,就是要以讲认真的态度,持续用力在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思想上真重视、整改上真心改、措施上真到位、制度上真管用,切实把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人民群众的赞许。
要在实上着力,落实责任、强化执行。当前,南宁市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全市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
要在严上用功,从严管理、从严肃纪。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从严肃纪。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成于严的意识,坚持严的标准、严的举措、严的纪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要在干中见效,转化成果、推动发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任务十分繁重。对南宁来说,只有实干,才有实力的增强,才会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才能加快实现首位度的大提升。全市各级干部必须把实干放在第一位,以实干统领各项工作,真干实干苦干,干出成效,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良好的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学习《让干部在状态成为常态》有感心得体会
最好的状态就是“在状态”
昨天读到安徽省委组织部推出的《让干部在状态成为常态》系列文章,让状态提起来、让标杆立起来、让劲头鼓起来、让本领强起来、让作风实起来的干部新状态5篇系列评论,剖析现状,亮明标尺,提神醒脑,观点响亮,思想深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教育和借鉴意义。通读5篇评论,概括起来就是——干部最好的状态就是“在状态”,因为“在状态”是党员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最好诠释。
以一颗“舍我其谁”的心不忘初心使命,让工作激情始终在状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我们必须时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站位,不忘初心使命,清楚“我是谁”“为了谁”和“我从哪里来”“应到哪里去”,在蓬勃的朝气、冲锋的激情和青春的活力中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主动作为。在当前“十四五”时期、第二个百年目标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上,我们要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激情,不因年轻而推诿、不因年老而退缩、不因成绩而懈怠。
以一颗“人民至上”的心为民务实奋斗,让履职担当始终在状态。让履职担当始终在状态,就是要保持真干劲、硬拼劲和坚韧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接受挑战、甘于面对困难、乐于解决问题、勤于服务群众。奋斗精神、求是精神、愚公精神、服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赶考”精神,是履职担当、责无旁贷的需要,是“天下为公,人民至上”的最好解读。新时代干部当学习时代楷模、先锋榜样和“最美奋斗者”,以艰苦奋斗为动力之源,以实事求是为不变追求,以团结合作为腾飞翅膀,以精益求精为质量保障,以“三牛精神”为履职担当,以忠诚奉献为常态表现。
以一颗“甘于锤炼”的心保持学思践悟,让能力提升始终在状态。我们的事业要取得成功,仅靠热情和理想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如何让我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升和日益精进,都是我们的必修课。因此,以一颗甘于锤炼的心保持学思践悟显得尤为重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能力提升始终在状态,就是在保持不懈地学习钻研、不停地反思总结、不断地实践调研、不厌烦地感悟和体悟中有所觉、有所获、有所得。
以一颗“严以律己”的心坚持修身处世,让优良作风始终在状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的良好形象怎样树立起来,在群众中的满意度怎样提升,良好的干群关系怎样建立,这一切首先取决于干部的作风。在忠诚干净担当中踏实刻苦、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做根深叶茂的树,做清醒、明白、守规和又红又专的人,是优良作风,更是高尚品德。如果作风漂浮、不切实际、脱离群众、自以为是,如果假公济私、优亲厚友、破坏规矩、无视纪律甚至独断专行、哄上瞒下、阳奉阴违,那是肯定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的,严重者将不可救药、咎由自取。
总之,最好的状态就是“在状态”——始终保持激情不忘初心使命,始终敬业担当提升工作效率,始终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始终树牢导向争当奋斗先锋,始终严以律己树立良好形象,决不做“躺平式”干部,拒绝任何“躺平”行为。
第五篇:广东公开选拔干部入常态[范文模版]
广东公开选拔干部入常态
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多个中央部委和省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较高级别官员,数量上创了历年之最。
公开选拔、差额选拔趋于高官化已成大势所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多次擂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密鼓强音”,要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200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履职广东不久即启动了省市县三级联合公选百名厅处级领导干部。他在2008年初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扩大民主,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1“猛龙”才能“过江”
干部职位不属于哪个地区所有,更不属于哪个部门所有。公选的推行大 大改变了过去有些地方存在的“派不进”、“调不出”的现象
10月27日,在惠州市公选中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等四道“大关”、九项程序之后,邹平生等3人终于被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任命为该市科技局、审计局、海洋渔业局局长。这三大部门共有42人报名竞争,差额率平均为14:1。
“猛龙过江,‘公选’就是摆在‘猛龙’面前的一条大江!”现年46岁的邹平生籍贯江西,此前为惠州市科协主席。用广东话来说,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江西一家国有企业南下的“过江龙”。
“1990年,我决定南下广东发展。当时,我在广东一个人也不认识,却在一次公开竞聘中被任命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光电器厂副厂长。2002年,我参加惠州公选时,也是一个人也不认识,却得以胜出,出任惠州市科协副主席。规则公平、机会均等,这是公选最吸引人的地方。”邹平生说。
惠州公选是广东也是全国2010年公选潮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多个中央部委和省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较高级别官员,数量上创了历年之最。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干部职位不属于哪个地区所有,更不属于哪个部门所有。公选的推行大大改变了过去有些地方存在的“派不进”、“调不出”的现象。广东省委组织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省市县联合公选的百名厅处级领导干部当中,84人为外省籍。一半以上来自省外、市外单位。据省委组织部的统计,从2004年中组部颁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暂行规定至2009年底,我省共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2000多名,另有2万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2竞争选拔副厅突出人岗相适
目的在于把优秀干部中“最合适”人选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弱化简单 以票取人导向,做到看票但不唯票
11月8日,陈健、刘炜、贾绍明等今年竞争选拔产生的11名委任制的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正式通过相关程序,走马上任。这是继2008年公选百名厅处级干部、2009年遴选38名副厅之后,再一次竞争性选拔副厅。广东连续3年竞争性选拔副厅,意味着广东竞争性选拔厅局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已经进入常态化。
据了解,为体现公平,此次竞争选拔工作方案一经审定即向有关省直部门通报,做到了信息及时公开。各单位会议推荐前均提前公布选拔职位、数量、人选条件、程序要求等,做到信息完全透明。二次推荐前,提前将初步人选撰写的近3年述职述廉报告印发参会人员阅读让干部群众能够在深入了解人选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提前思考、提前准备评价意见,做到信息充分对称。对人选条件没有年龄、性别和任职年限的限制,凡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条件的干部都有资格作为人选进入会议推荐程序,做到条件平等不歧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竞争选拔,在民主推荐的同时单独进行“人岗相适度”的测评,目的在于把优秀干部中“最合适”人选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弱化简单以票取人导向,做到看票但不唯票,改变得票在选人用人中的“权重”,减弱拉票动机。既有群众广泛参与的多轮推荐、测评,又有党组织充分酝酿的基础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票决考察对象人选。据省委组织部资料显示,我省今年遴选的11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均是各个职位综合总成绩排名第一的人选,公信度比较高。
3省内六市公选39个市直正职
除了深圳、汕头、惠州、梅州、潮州、江门、阳江7个地级以上市之外,其他如珠海、肇庆、河源、云浮、湛江等市,也都面向全国或全省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 今年11月25日,又一则来自深圳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的显著版位。在今年8月公推选拔8名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22名副局级领导干部之后,该市又拿出金融发展服务办主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建筑工务署署长、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等5个重要市直正职公推选拔。
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学术圈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在公选的适用范围上,什么职位拿出来竞争,什么职位不拿出来竞争,缺乏统一规定,各地做法不一。有的人认为,一些地方公选的多是妇联、工会、团委、学校等一些不被人看重的“冷门”职位。还有的人认为,竞争性选拔往往仅限于工作部门的副职领导岗位,可扩大到所有委任制领导岗位,“一把手”和选任制领导岗位也应积极探索、加大力度。
公选局限在“冷门岗位”、“副职岗位”的惯例,广东有没有勇气打破?早在2008年公选百名厅处级干部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今年各市以竞争性方式选拔任用处级干部216人。其中,至少有7个地级以上市拿出39个重要正职公开选拔。其中,深圳拿出13个,汕头有9个,惠州、梅州、潮州各5个,江门、阳江各1个。这些职位既包括市属的大型企业正职负责人,又有重要的政府部门,还涵盖了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负责人。除了上述7市,其他如珠海、肇庆、河源、云浮、湛江、茂名、佛山、东莞等市,也都面向全国或全省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
4提名权向多元化延伸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工作这么多年,参加推荐选拔干部,还是头一遭!”今年7月,惠州市委办举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在单位开车多年的黄师傅突然发现,自己和领导一样也有了提名权。
“从副秘书长到办公室副主任、到科长们,再到所有普通干部、职工,包括司机大佬们和一般工勤人员,大家一起来打分、推荐干部。这样覆盖面之大、范围之广的干部推荐在办公室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惠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吴卫华在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不仅在惠州市委办机关内部,而且在整个惠州市,关心公选的人们也都发现,不仅有传统的组织推荐、领导推荐,而且还有群众推荐甚至是个人自荐。
选拔干部的提名权逐步向多元化延伸,这也是目前广东公选中的普遍现象。前不久,梅州市在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时规定,可由县级领导署名推荐、组织推荐,但也可由个人报名、党员群众10人以上联名推荐。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关键环节,是如何实现选人用人的民主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如是称。这一做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民主”为“第一要义”。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现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与攻坚”部位正在于此。5大评委制成探索方向
“大评委制”引起政界、学界强烈关注,被认为是在坚持党的 领导下的可控民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谁讲得实在,我就把选票投给谁!”在梅县石扇镇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投票现场,有40年党龄的该镇新东村村支书肖仕均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候选人的要求。
“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所有党员群众都有投票权,那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党员都是评委,每一位候选人都要接受他们的追问和质询。”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其实,早在2008年“双百”计划中我省即首创“大评委制”,由省、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位所在单位的干部群众,省、市直相关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评委,最后6个测评环节的评委总数超过1万人次,被干部群众称为“万人选百官”。2009年公开遴选中,6900多名省政府工作部门的干部,在民主测评、结构化面试等不同环节履行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选择权、监督权。
“大评委制”引起政界、学界强烈关注,被认为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的可控民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指出,“大评委制”的优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委来源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合理,扩大了干部群众的参与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有利于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干部,防止和克服“少数评委选人”的弊端,有效遏制“拉票”和“打招呼”等非组织行为;三是职位单位一半以上全体干部参加对考生的评价,客观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由所在单位干部参加的民主推荐,较好地与《干部任用条例》进行衔接。
除了大评委制,我省在推行公选的过程中,还积极探索“全覆盖式”监督,努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聘请媒体记者、“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监督员对公选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监督。
“我们基层党员也要参与到监票过程中!”11月13日10时40分,在梅县石扇镇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投票现场,基层党员吴川武提出了他的意见。他的提议得到了该县公推直选领导小组的采纳。
“大会监票人员除了县纪委工作人员和镇机关党员外,再加上基层党员,更能体现选举结果的公平、公正。”吴川武表示。
6过公选关之后再过实践关
我省通过竞争选拔产生的领导干部整体成长情况良好,说明大多数 公选干部,过了“考试关”还能再过“实践关” 尽管考试是一种让人看得见的“公平”,易于为人接受。但是,公选难免会让一些“考试专业户”得利,如何克服单靠一张试卷、一堂演讲“论英雄”的弊端?这些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难以回避的问题。
我省的公选实践表明,不简单地以考试取人、选票取人,综合笔试、面试、述职演讲等传统手段,人机对话、情景模拟等一些先进的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可有效地避免测评结果的片面化。
总体看来,我省通过竞争选拔产生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较高、整体成长情况良好,群众认可度较高,有相当一部分已得到提拔、重用。说明大多数公选干部,过了“考试关”还能再过“实践关”,经得起考验。
根据省委组织部公布的信息,2000年—2003年公选的63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中,已有17名提任正厅级领导职务、7名得到重用,担任地级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省直单位党组副书记等,提拔、重用合计占总数的38%,比同期晋升副厅级领导职务的其他干部高出28.4个百分点。
评论
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力度乃大势所趋
竞争选拔,是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中,也最为干部群众所认可。我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不断完善选拔方式,提高选拔质量,促进竞争选拔干部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这些年来,省委推进竞争选拔干部的气魄非凡,力度确实很大。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亲自倡导下,2008年我省实施了“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2009年结合省政府机构改革公开遴选3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今年省直部门又以竞争方式公开遴选了11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在省委的推动下,21个地级以上市普遍开展竞争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对此,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社会反响很好。
回顾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广东的公选开启了中国潮流。1983年初,一个名叫乔胜利的年轻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名参加蛇口工业区班子的公开选拔。刚由一名普通干部提拔为工业区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不足两年的他,竟然被破格提拔为工业区党委副书记,成为改革闯将袁庚的助手。当他报名时,他可能没有想到,由此开启的公选潮将加速蔓延和传播,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趋向。
在“蛇口冲击波”之后,广州、深圳等地积极探索,开始采用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等方式竞争选拔领导干部:1997年广东首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了省教育厅副厅长等副厅级领导干部。1999年3月,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广东进一步大胆创新竞争选拔。特别是2000年机构改革期间,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处级领导职务“全体起立、重新洗牌”,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声势大、范围广、影响深。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多次组织副厅级领导岗位的公开选拔。2008年,在公选百名厅处级领导干部中,广东首创“大评委制”,在全国引起极大关注。而早在1985年5月,深圳蛇口工业区管委会差额选拔,第一届管委会7名成员中,有3位老同志被选票无情淘汰。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差额竞争产生的领导机构,为竞争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初期经验。
进一步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力度乃大势所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意愿。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均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央印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完善制度、扩大范围、增加数量,是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力度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要把量的扩张与形式的多样化结合起来,在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公推公选、公开遴选、“两推荐一述评”等多种选拔方式,在各种形式的比较、借鉴中进一步提高竞争选拔干部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