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顺德党政机构改革
广东顺德党政机构改革
2009年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昨日,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即召开,机构改革方案新鲜出炉。短短的2天时间,顺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顺德速度”显示出自己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厉行改革的决心。
昨日,备受关注的《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正式亮相。在改革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等有关领导都出席了大会。根据新方案,顺德区的党政机构将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缩减六成,政府工作部门减少到只有10个。
这注定是一个将载入顺德历史的时刻。继1992年行政体制改革后,顺德第二次改革的大幕正缓缓拉开。顺德,这个全国百强县排头兵、叱咤中国的“四小虎”之一,将再度虎虎生威。
机构改革:党政机构精简近三分之二
根据新出炉的改革方案,顺德党政机构将有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10个政府工作部门。
“这次改革是在1992年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的机构的整合。”刘海在讲话中强调,减少机构并不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在改革方案中,新的顺德区委将由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社会工作部、宣传部等部门构成,而区政府将由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等部门组成,其中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等数个机构将合署办公。
领导机制:政务委员、常委、副区长任部门首长
进行了政府职能的同类项合并之后,新成立的部门将实施创新的干部管理制度——将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其中,政务委员将按照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
顺德区政府有关人员解释称,改革后顺德区内重大的决策权将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以及政务委员组成。在区联席会议决策后,具体实施将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
此次新组建的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将负责对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除了集中管理以外,我们还将派出机构和人员进驻大型部门,成为常驻机构,但管理上仍然归区纪委以及政务监察和审计局领导。”刘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员变动:以“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
在动员大会上,刘海表示,改革将不会以牺牲干部的利益为代价,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具体实施上,顺德区将在不突破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关键不在于减了多少机构,减了多少人员,而在于充分调配人力资源。”新的改革方案将用“人随事走”的方式进行,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因此编制和公务员数量不会大幅度变化。
据悉,今天上午,顺德将举行中共顺德区委十一届八次会议暨政府全体会议,公布大部门班子成员名单,新部门的正职领导也将在今天集体亮相,新成立的部门今天也将挂牌正式办公。
11新部门
“一哥”名单昨出炉
昨日下午,顺德区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去杜镜初区政府秘书长职务,同时免去曾宪才等22名在职局长职务。同时,会议也通过表决确定此次机构改革新设立的11个部门正职人员名单,具体为: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秘书长杜镜初任命为区政府秘书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邓永强任命为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苏伟波任命为区经济促进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曹洪彬任命为区教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副书记周志坤任命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顺德分局局长莫德富任命为区公安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杨小晶任命为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梁惠英任命为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周爱群任命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潘东生任命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王干林任命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
第二篇:“最大胆”的机构改革:广东顺德试水党政合署
“最大胆”的机构改革:广东顺德试水党政合署
机构改革再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话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增强合力,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其实早在九年前,广东佛山市的顺德区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之大堪称石破天惊,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年他们是怎么改的!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了新的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同时也是文体旅游局,区政法委和司法局合署办公,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它们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区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副区长们知晓自己成为改革对象,这仅仅比媒体早了6个小时。顺德改革初始,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这么改,是否党政不分?区委书记刘海根本没理会“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的讨论,“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问题。”顺德大部制改革完成后,新部门的挂牌仪式。图/陈芷伊以改革著称的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正在进行着被认为是中国当下“最大胆”的“党政大部制”改革,其大胆程度,甚至被称为“石破天惊”。数量的减少只是表征之一,比如将顺德的党政机构从41个减为16个,直接减去了近三分之二。更大的变化来自于一些部门的消失,在方案宣布的那天,就有人发现:统战部不见了。这在中国县级党委实属罕见。而区委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区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一同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消失的不仅仅是统战部。一系列变化让熟悉中国政情的人看起来都颇有“石破天惊”之感: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了新的区纪委;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区委宣传部组成了新的区委宣传部:司法局和区政法委组成了新的区政法委。他们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改革不仅仅如此。一些原本由广东省、佛山市垂直管理的诸如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国土等九个部门,一并纳入机构整合范围。比如新成立的市场安全监督局直接合并了质监局和工商局。而财政局和地税局则组成了新的财税局。改革还不仅仅如此。新成立的“部局”一把手大都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兼任,而原“部局”的正职全部成了副职,原来部门的副职成了新设的“局务委员”。更令人吃惊的是,整个改革,从宣布改革到人事变动结束,只用了三天。一时间,官场震动,舆论震动。但“操盘者”说起来却风清云淡,“外界都说是‘石破天惊’,其实出奇地平静。”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端坐在办公室里,轻磕着手中的烟头。时任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早在1992年,顺德便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市”,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顺德模式”也因此著名。那么,十多年后这次“平静”改革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如此急骤的改革,逻辑何在?新体制又将如何继续?南方周末记者在十余天内,采访此次改革参与和涉及的一系列上下官员,还原和探究这一“石破天惊”的党政联动试验。一场预谋好的“突袭”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震动,我们把人事方案筹划草拟了;为了协调上级主管部门,甚至连电话号码都考虑进去,叫上级放心如刘海所述,改革“出奇地平静”。这是一场“突袭”——9月14日,广东省编办批复方案;9月15日上午,顺德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副区长们知晓自己成为改革对象,这仅仅比媒体早了6个小时;9月16日,旧官已免,新官上任。所有科级官员都参加了9月16日上午的动员大会。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方案设计者之
一、区委副秘书长马洪胜说,最初会场“寂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大家都屏住呼吸,不知对自己作何安排”。而当刘海宣布四五天内完成改革时,“下面一阵躁动”,另一位官员说,“有笑声,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机关里其实都关注着改革的动态。7月31日,深圳率先公布大部门改革方案。“我们个个抱着报纸研读,以为会走深圳路线。”现任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局常务副局长刘明说。有观察人士注意到,深圳在公布方案5天后才任命新部门首长,使得改革出现了一些阻力。相比之下,顺德的动作,“迅雷不及掩耳”。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广东省编办行政机构编制处副处长刘光大承认其中的“预谋”——8月11日至18日,他与顺德本地的马洪胜等改革小组核心成员,悄悄入驻顺德区委招待所“华桂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改机构改革方案,他们同时完成了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整合方案,以及与上级部门运作机制方案。除此之外,“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震动,我们把人事方案也筹划草拟了。”区委常委们知道方案概况,是在送报省编委之前召开的一次常委会。此前,方案仅在极小范围内知晓——“改革小组”成员,主要是区办以及区编办的一些官员(大约六七个),以及区委书记刘海和两个副书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潘东生回忆说,大约在9月8日,他们第一次见到方案,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而副区长完全不知晓,有副区长表示,他也只是听到机构撤并的“比较准”的传闻,但完全没想到自己要去当局长。在方案公布之后,刘海向一些区领导表示自己的歉意;此外,作为佛山市委常委,他在市里的会议上寻求各部门的理解。遭到“突袭”的,还有省级的主管厅局和官员们。在省编办批复的当日(9月14日)下午,广东省副省长肖志恒召集了部分省直部门开会,协调这些部门与顺德改革的对接问题。当天晚上,当区长梁维东正向27个原职能局首长介绍方案同时,区委书记刘海则召集来自北京、广州以及本地的一些专家展开研讨。多位参与讨论的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他们讨论长达4个多小时,大家最担心的是上下协调问题。这并非杞人忧天。尽管1992年顺德改革后反弹不多,但亦曾因上下协调问题,增设机构。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何劲和回忆说,当年顺德曾将人事局并入组织部,以人才交流中心调动人才,但后来“没有人事局的章,人家不承认”,于是后来又加挂了人事局的牌子。区编办一位官员透露,2003年佛山市区划调整,由于所辖5个区统一的机构设置方案,原本不分内外贸的顺德不得不加挂对外经贸局牌子;2004年,广东省设民族宗教事务局,顺德从统战部分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则与统战部合署办公,挂两个牌子。而现在顺德官员看来,上下协调不成问题。刘海说,顺德改革是“广东改革一盘棋里的一个子”。就大部门改革,6月1日和8月5日,他两度向省委书记汪洋作汇报。省编办行政机构编制处副处长刘光大说,此次改革不同于1992年改革,是省市区三级联动、省区“直接对接一起做”,省直各部门和佛山市均对顺德改革表示支持。在广东省,对接顺德改革的正是分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都考虑到了,甚至连各个新部门的电话号码都考虑进去,让上级部门安心,能找到它所指导或管理的职能。”刘光大称,他们是在“主动工作”。顺德的局长们近两个月则频繁前往广州,与省厅的官员们沟通解释。“党政合一”与“党政不分”刘海根本没理会“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的讨论,“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问题。”哪怕再迅雷不及掩耳,也无法阻止议论。顺德改革初始,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这么改,是否党政不分?16个党政部门中,党委部门6个,政府部门10个。党委的5个工作部门,同时加挂政府牌子,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但不计入区政府工作部门个数。这些党的部门被赋予了新的职责。新的社会工作部部长周志坤笑称自己管理着一个“小政府”,这些原属不同部门的职能的共同点是,都是“做人的工作,为不同人提供服务”,“从幼到老,从男到女,从健康的到健全人,从天(宗教)到地,从党内到党外,从国内到国外(侨务),我都要管。”宣传部长梁惠英,则被安排在前不久的每年一度美食节私房菜总决赛上表演做菜,“这是我破天荒地在公众场合做菜”。现在,区委宣传部的另一个牌子是文体旅游局,以往由经贸局承办的美食节明年改由宣传部承办。“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问题。”刘海坦诚,自己根本没理会理论家们的“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的讨论。他曾任佛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多年,推崇“虚工实做”。“在基层做事,需要平台,需要抓手。”改革方案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区委副秘书长马洪胜说,设计之初他们就有共识:区县作为国家和省市决策的执行层,是基层,而基层应考虑如何使得执行力更强。事实上,顺德“党政合一”已实施多年。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最早就源于1992年顺德的改革,最后推广到了全国。南方周末了解到,顺德区委常委和副区长一向交叉分工,但不重叠,区委常委有时候也会以分管工作的身份参加区长办公会(政务会议)。此次,纪检再次合并了审计与信访部门。纪委书记潘东生说,审计不仅为纪委提供线索,更增强纪检机关调查的技术能力。“它的人手紧,以前我想抽调哪个人来帮忙,要跟副区长打招呼,现在我可以根据需要来调配。”信访并入纪委,则在他的意料之外——放在区委办实际的协调能力要强。他理解,信访并入纪检,是为了增强其监督力度。一位官员透露,他们还曾设想将信访纳入政法委,“但老百姓一般怕政法委,纳入纪检,体制内外的投诉,都放到一起,形成大投诉格局。”南方周末了解的情况是,方案设计之初,以高效和廉洁著称的香港模式较受推崇。区编办官员透露,他们曾打算在局之下,职能相近的科室设“署”(二级局),比如,财政局下,设财政署和税务署,一方面解决官员安置问题,同时解决上下对口问题,但担心又增加层次,以及在现有国家机构设置中(审计署除外)找不到相关依据。改革小组还曾有过大胆的设想,将交通警察也并入“大城管”中,但目前条件并不成熟。刘光大说,改革不能太冒进,“前进一步是进步,前进两步则有可能脱离实际。”事实上,与此前进行的各级大部门改革相比,顺德的改革显然已经走得更远。比如,去年3月国务院层面的大部委改革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内设国家公务员局,而顺德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社会就业,“类似国外的劳工局”,公务员管理则与干部管理一起统归组织部。国务院明确了卫生部牵头协调食品安全,而在顺德,除了种植与养殖之外,涉及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审批与监管,打包并入市场安全监管局。“让董事长兼总经理”各个局其实只有干活儿的份了;以前的副区长话语权很大,但出了事一般都是局长负责。现在,“你决定,你负责。”有一件事让新任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常务副局长刘明颇感顺当——最近购买甲流疫苗经费,经局办公会议、局长直接请示区长后,3天内即获批。按照以往的程序,首先要由疾控中心打报告到卫生局,卫生局上报区府办,区府办给分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给分管副区长,副区长报至区长处,区长批示财政局办理后,方原路传达回卫生局,这样的往返至少得一两个星期时间。关键的改变在于,现在的局长周爱群,同时也是副区长。周今年5月升任副区长,仅4个月的时间,老同事们发现:“局长又回来了。”16个新部门首长中,包括5个区委常委和6个副区长,余下由当地自创的“政务委员”担任,他们被赋予相当于副区长的级别和权限。改革方案主要起草人之一的顺德区副秘书长马洪胜说,将区领导“下放”,是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关键之举,此举可有效提高政府执行力。而在每日的“早餐会”上,部门首长们已经和区委书记和区长坐在一起。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干林(副区长)说,他每日都能见到书记刘海,“当然吃东西为主,但有一次我就跟他说我要做一件事,他说你可先试试,就这么简单。”虽然各部门首长由区领导兼任,但实际上,各部门增加的权力主要在于执行层面,而决策权则提高到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各个局其实只有干活儿的份了。”常驻当地的一位记者说。区委书记刘海则早就盘算着如何推行问责制,他最近指示办公室废除去年订好的问责办法,起草新的办法。比如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什么猪肉灌水,羊肉灌水、牛肉又灌水,六七个部门都管,上到区层面还有几个领导都来分管,分不清谁的责任。现在我把六七个大盖帽都给你,你搞不好,执行不力,出现错误,那我问责你。”刘海说。机构重组的主要依据是“同类项合并”,比如以原工商、质检、安监三部门为主体的市场安全监管局,将文化执法、旅游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职能全部囊括,形成“大监管”格局。经济促进局则将农业局、经济贸易局和科学技术局合并,“一二三产业全包括”,形成“大经济”部门。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干林(副区长)现在每天到最顶层的副区长办公室批完文件,就得马上下楼到自己的局长办公室,门边原本的沙发被换成了一张大会议桌。现在,在这个局长办公室,原本涉及多部门的职能,几乎全在他掌管之下,可以拍板决定。“以前我要治理汽车尾气,就要以办公室的名义去找交警、公安、城市建设、交通、环保等一大堆部门开会,有些要需要成立临时机构。”王干林说,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所并部门,原有四十多个临时机构。拍板权的另一面,是他负有更直接的责任。王干林说,以前作为分管领导,是“不太管实事、连法定代表人都不是的董事长”,现在则是“董事长还要兼总经理,就是分管领导加法定代表人,都是你干。”“以前的副区长话语权很大,但出了事一般都是局长负责。现在,‘你决定,你负责’。”区编办副主任杨少毅说。“以前的分工不是按照职能相近,而是‘肥瘦’搭配,比如,有些部门的职能有四五个人分管,这都不新鲜,因为它是一块肥肉。”刘海说,原先一个领导就经常分管十多项职能,而它们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现在他要求这些官员要“专业化”。与“决策权上移”、“执行权下移”相辅的是“监督权外移”。借鉴中纪委垂管思路,区纪委首次向各部门派驻了纪检组长,纪委书记潘东生说,现在的派驻纪检人员由纪委直管,且不从事所在局内的其他任何行政事务,保持独立。人事初定,磨合尤难 不争论,允许试,错了及时纠正。改革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9月21日),刘海去了新成立的市场安全监管局,来自原8个执法部门的13个局领导已经开始办公。见到副局长温雄,刘海握住他的手,“实在对不起温局”,没一会儿,他拍着温雄的肩膀再次说,“对不起温局了”。温雄此次由顺德区质监局局长转任市场安全监管局副局长,享受原副处级待遇。作为原省直管部门,温自2005年起担任局长,职务级别相当于顺德区副区长。区编办副主任杨少毅认为,此次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员不降级”,没有破坏整体利益格局。刘海说,省里对区级干部编制的支持和改革方案内对局级人事制度创新,“解决了大问题”。比如新设立的区政务委员。另一成功关键在于“编制不突破”。此前,深圳曾因部分部门副职超过10个也遭遇舆论质疑。而顺德用设立“局务委员”解决了这一问题,增加了安排官员的回旋空间。但是局务委员是常设还是过渡性产物,依然是一个未定的难题。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何劲和曾跟一位局务委员开玩笑说:“局务委员是‘候补委’还是‘顾委’,乐观的看,你们比较年轻,应该是‘候补委’。”刘海也表示,局务委员将长期保留。这些未来官员们的仕途问题只是诸多待定的问题之一,而新部门的是否能够成功磨合并达到预期,则是顺德改革的关键所在。刘海认为,应该跳出精兵简政思维,重视机构改革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我不在乎机构的多和少,而是重视它的执行力。”刘海说。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干林说,自己的部门是“最啰嗦的部门”——投诉最多,比如城管执法和交通问题。他所在的这个新部门,除了原城管和环保部门是完整的,“交通一拆二,建设一拆二,水利也是一拆三给我的。”按照职能“同类项合并”原则,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主要负责“建设”,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负责建设之后的“管理”。不过,一些职能并不能完全实行“建管分离”。“我跟杨小晶(副区长兼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局长)说,工作量大的事,我们就分开,你管建设,我负责管理,工程量很小的,干脆你管或者我管。”市场安全监管局局长赵万雄说:“开会的时候,我要求他们记住:没有工商局,没有质监局,没有安监局,就是市场安全监管局。”该局提出,要变“专业执法”为“综合执法”。原属5个部门的执法队伍,被混编在一起,模仿公安管理模式,置于全区的40个“网格”中,在每个网格中的执法人员,被要求监管辖区内的一切安全监管事务。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仅该局业务范围内的专业法律法规,就有六七百部。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新成立的食品安全监管科,7个工作人员分别来自原质监局、卫生监督所和工商局。他们还从各医院各借2名防保科人员到各分局,指导餐饮服务监管工作。基层压力陡增。赵万雄说,现在他正推动“精机关,强基层”,实现监管重心下移。指令来自区委书记刘海,他收到一封网民来信,反映市场安全监管局基层承担各种职能,但人力缺乏。这封信同时也到了纪委书记潘东生手中,原属区办的信访局已并入纪检系统。潘东生欣慰的是,这两个月来的信访量与去年同期持平,而针对大部门改革的信访案件极少。原农业局下属的两个事业单位(主要分别管农药病虫害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则在经济促进局和市场安全监管局之间摇摆。“凡是还在讨论的问题,要么是都不想做,要么是都想做。”一位当地官员说。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尚有6个部门“三定”方案未获批。除了公安局之外,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市场安全监管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是主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交叉较多。不过刘海表示,方案都已上报,很快会批准,“即使‘三定’了,视运行情况,以后还可修改。汪洋书记说了,改革允许失败。”事实上,省里对顺德的期待不言自明,去年10月中旬,刘海接省委通知:省委书记汪洋准备前来视察。“按照惯例,我准备了顺德近期的工作情况准备汇报,但15日晚上,他们让我准备顺德1992年和1999年两次改革的情况。”隔月,广东省召开经济特区会议,顺德受邀参加,会议明确了深圳和顺德承担行政体制改革任务,分别为市、县探路。在去年的特区会议上,汪洋四次提及顺德,并要求继续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不争论,允许试,错了及时纠正,努力降低改革成本,确保改革成功。”顺德大部制改革掌舵者刘海刘海,男,汉族,籍贯广东台山,1955年8月出生,学历大专,1975年11月入党,1973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南海区委书记、顺德区委书记,江门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1973.09-1976.12佛山市五中教师、副校长;1976.12-1978.09佛山市教育局派驻高鹤县知青带队干部;1978.09-1984.12佛山市一中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其间:1980.09-1983.09 佛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1984.12-1986.01佛山市同济小学筹建组副组长、教育局副局长;1986.01-1987.02佛山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02-1991.06佛山市团委书记;1991.06-1993.03佛山市石湾区委副书记;1993.03-1996.03佛山市石湾区委书记、区长;1996.03-1998.03佛山市石湾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1996.08-1997.08中央党校第十三期中青班学习);1998.03-1998.06佛山市石湾区委书记;1998.06-2003.12佛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12-2004.10佛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佛山传媒集团党委书记;2004.10-2005.01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2005.01-2006.10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10-2006.11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2006.11-2007.04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04-2010.07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10.07-2011.01江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2011.01-2011.09江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11.09-2012.01江门市委书记;2012.01-2015.02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三篇:2010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面试经历
2010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面试经历
发布人: 浏览 2144 次【字号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打印本页
刚刚参加完顺德农商银行(容桂支行)一面回来,跟大家分享分享经验吧。
农商银行招聘流程:首先是支行出面,1月4号左右会通知是否能参加笔试,1月9号笔试(听HR讲笔试地点在大良),最后是总行的终面。
每个支行的面试形式会有所不同,容桂支行是2个面试官VS6个应聘者;乐从支行则是3个面试官VS3个应聘者。(估计是看你所应聘的支行的人数而定吧)Part One—自我介绍
没有规定顺序,小组自我发挥,每人1-2分钟自我介绍,其实时间也没有很严格限制,我就觉得自己讲了超过2分钟。(用粤语)
Part Two—一对一发问
面试官主要针对简历上的问题逐一对应聘者进行发问。每人大概是2-3个问题吧。
我们这个小组被问到的问题如下:
1、谈谈你的兴趣爱好。
2、谈谈你在学校的经历。
3、现场模拟你在学校如何推销广发银行的信用卡。(因为那个同学说自己在校期间曾经帮广发推销信用卡)
4、谈谈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那个学生的专业是经济学)
5、谈谈你遇到过的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经验总结:
1、心态要淡定,不要太紧张。相对于国有四大银行,农商的面试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展现真实的自己就OK了。
2、对简历要熟悉。面试官主要是针对简历上你的学习、实践经历,还有就是现场填的一份表上的问题进行发问,所以对自己所写的东西要熟悉,这样在面试中会更有利。
3、带笔。在待考室的时候,会现场量身高同时要求填农商银行的简历(其实就是网上那个申请表)还有一份问卷。问卷里有两个问题:(1)你最大的竞争优势,你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举例说明。(2)描述一下你的性格特点,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面试大概是1个小时左右,希望有意应聘农商银行的亲们都能拿到offer啦~~
第四篇: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沪委〔2009〕8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本区党政机构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着力解决制约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进一步推进本区政府转变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基本原则
1、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以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为核心,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区政府管理和服务重点;合理划分区与街道(镇)的事权关系,理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
2、上下对应,因地制宜。区政府机构设置与市政府机构设置基本对应,利于上下协调、政令畅通;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建立健全符合本区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
3、精简、统一、效能。优化区政府组织结构,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党政机构的调整和设置
(一)党委机构调整设置
1、区编办由与区人事局合署办公调整为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列入党委机构序列;
2、区档案局由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调整为归口区委办公室管理;
3、组建中共金山区社会工作委员会;
4、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仍列入党委序列,归口区委办公室管理。调整后的党委机构设置8个:
1、区委办公室(归口管理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档案局,挂区委机要局牌子);
2、组织部(编办与其合署,归口管理老干部局);
3、宣传部(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4、统一战线工作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与其合署,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机构数);
5、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
6、处理@@功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牌子);
7、机关工作委员会;
8、社会工作委员会。
(二)政府机构调整设置
1、组建新的区经济委员会。为促进内外贸统一管理,统筹区经济发展,将原区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委员会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区经济委员会。
挂商务委员会、粮食局牌子。不再保留区对外经济委员会。
2、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牌子。为提升信息服务的科技水平,将区信息化委员会并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知识产权局、地震办公室牌子。
3、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区公务员局牌子。将区人事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区人事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列入党委机构序列。
4、组建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为促进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统筹协调,组建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将区规划管理局的职责和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承担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不再保留区规划管理局。
5、组建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为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调控房产交易市场,组建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将区房屋土地管理局的有关房屋管理职责划入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不再保留区房屋土地管理局。
6、组建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为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外部形态管理,组建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将区市容、绿化等职能整合划入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将区城管大队改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理。同时,撤销原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增挂的市政工程管理局、绿化管理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牌子。
7、区政府办公室与法制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合署。
8、区监察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局,与区纪委合署,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区政府机构数。
9、区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不再保留中共金山区综合经济委员会,组建中共金山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署。
10、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改设在区公安分局。
11、将区文化局更名为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按统一规范设置的要求,将区文化局更名为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同时将广播电视台的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12、将区海洋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划入区水务局。
13、区旅游局由区经济委员会归口管理调整为单独设置。
14、组建区经济协作办公室。为加大金山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协作力度,充分发挥金山后发优势,更好地促进金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组建区经济协作办公室,挂招商局牌子。
调整后的政府机构设置28个:
1、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其合署);
2、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物价局牌子);
3、经济委员会(挂商务委员会、粮食局牌子);
4、教育局;
5、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知识产权局、地震办公室牌子);
6、公安分局(下设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7、民政局(挂社会团体管理局、老龄工作委员会牌子);
8、司法局;
9、财政局;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公务员局牌子);
11、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12、环境保护局;
13、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14、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15、卫生局;
16、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7、审计局;
18、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
19、体育局;
20、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
21、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3、民防办公室(挂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
24、农业委员会;
25、水务局;
26、统计局;
27、旅游局;
28、经济协作办公室(挂招商局牌子)。
另有不计机构数4个:
1、监察局与纪委合署;
2、国家安全分局,为市国家安全局直属机构;
3、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
4、侨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
三、党政机构的“三定”工作
“三定”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体现组织结构优化,规范设置机构,做好领导班子和人员配备的关键,是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三定”的主要内容
1、定职能(包括职责调整和主要职责)。
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部门职能是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依据和基础。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调整部门承担的职责;合理界定各部门依法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分工。参照市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能,对照本区近年来“三定”执行情况,调整本部门的职能;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能关系。
2、定机构(主要指内设机构)。
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数量,进一步规范内设机构设置,体现精干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内设机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不要求上下完全对应,要改变分工过细的状况;工作内容相近或相似的要予以归并,工作内容较少的应综合设置或归并到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内设机构随职责调整相应划转,并进行整合归并;对以机关内部管理为主的内设机构要予以归并,对工作
任务特别繁重的内设机构可按工作职责适当分设;设党委的部门其党委办事机构与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严格控制内设机构加挂牌子,确因工作需要,可在综合设置的内设机构增挂机关科室牌子;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3、定编制(包括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人员编制按区编委根据相关调整原则下达的编制数来核定,内设机构编制数按职责分工分别确定。领导职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处级领导职数一般按正职1名,副职1-3名配备,合署办公或增挂牌子的机构可适当增加1名副职。政府工作部门设立党委的,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设纪委书记的,按有关规定设置。
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一般按以下原则配备:编制数3名以下的设正职1名;编制数4-6名的设正职1名,副职1名;编制数7名以上的可再增配1名副职。
非领导职务的职数,按《公务员法》的规定配备。处级非领导职务职数为处级领导职数的30%,其中正处调研员占30%;科级非领导职务职数为科级领导职数的50%。
(二)“三定”工作的范围和步骤
按照市编办的有关要求,全区所有党政机关都要重新进行“三定”。“三定”工作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2月份,对涉及新建、调整、撤并的区委工作部门、区政府工作部门初步完成“三定”工作。
第二批:6月底前,未涉及调整变动的区委、区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基本完成“三定”工作。
机关“三定”工作完成后,做好涉及调整机构的事业单位的划转和“三定”工作。
(三)“三定”方案的报批程序
1、各部门根据区编办提供的“三定”方案草案,对照市级对应机构的“三定”方案,结合本部门近几年“三定”执行情况,分析当前职能转变要求,提出本部门的“三定”方案,报区编办审核。
2、区编办按改革方案的要求,审核各部门的“三定”方案,与有关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按规定提交区编委会讨论决定。
3、区委机关的“三定”方案由区委办公室印发,区政府机关的“三定”方案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组织领导
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和参与机构改革。
(二)认真研究,搞好“三定”
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三定”方案,确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与区编办进行充分协商,精心组织实施。
(三)过细工作,平稳操作
“三定”方案确定后,要认真做好岗位、人员配备工作。机构改革必然涉及
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调整,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讲奉献、讲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以实际行动为改革作出贡献。
(四)加强领导,积极推进
机构改革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一把手”的责任,把机构改革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把握政策,积极稳妥推进,要注意研究和妥善处理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区组织、纪检、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国资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机构改革工作完成后,组织力量对调整部门的“三定”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严肃编制纪律,巩固改革成果。
第五篇: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
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
作者:钟旭辉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3-19 本站发布时间:2010-3-19 15:54:07 阅读量:1209次
【摘 要】在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的大部制改革相继完成后,市、县级大部制改革成为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主题。顺德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将41个党政群部门和垂直管理单位,以党政机构联动改革、合并“同类项”以产生“化学反应”的方式,精简为16个大部门,为全省全国的县级地区机构改革探路。
【关键词】大部门体制 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9年9月,《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作为广东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顺德正式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为全省全国的县级城市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
一、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基础
(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机构改革提供物质基础。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面积约806平方公里,现为佛山市辖区,下辖10个镇(街道),户籍人口119万,流动人口88万。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和民营企业聚集区,是中国家电之都、燃气具之都、涂料之乡、厨师之乡,是全国第一批技术创新工
程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专利先进区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承担了国家和省多项创新试点任务。顺德名牌培育和品牌创建硕果累累。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评定的区域品牌17个。建成公共研发平台20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7个,博士后工作站18个,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9年,顺德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321.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7元[1]。
(二)历次体制改革为机构改革提供体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顺德通过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了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促进社会其他各项改革进程,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顺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顺德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方法和措施给全国县级区域提供了不少经验。其中,1992年9月,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市,开展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的、综合的全面改革”试点,即“产权改革”。顺德的综合改革,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理顺政企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顺德的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56个,减为29个;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125个;改革前的在编人员为1200多人,改后减为890多人[2]。
199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把顺德确定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同年8月,顺德全面推进镇级机构改革,规范了各镇党政群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2000年下半年,顺德对市属事业单位进行了以政事分开、企事分离、规范管理为目标的全面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2001年,顺德实施规范两级党政机构设置,使市级党委机关精简为5个,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0个,镇级设置综合性办公室8个;两级机关行政编制总体精简17.5%[3]。
二、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措施
2008年11月,广东省委赋予顺德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任务。2009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顺德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同意在维持顺德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顺德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一)优化整合组织机构。本次党政机构改革在原有大部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更多领域实行综合设置,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改革后,顺德区的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其中:党委机构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以及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政法委员会和区委社会工作部等5个党委工作部门;除区教育局外,新组建了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公安局、财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和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等9个政府机构。
新设立的16个大部门在部门领导职数的配备上,原则上按部门的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和执法专项编制)核定领导职数。对于职能调整较大的部门,结合科室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副职一般配2到4名,最多不超过5名。16个部门统一规范设置局务委员,局务委员职数以副职职数为基数,按1比1.5的比例核定。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运作,其机关由区财政供给的领导职数单独计算。
(二)精简决策和管理层次。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减少行政层次,缩短决策和管理链条,切实提高党政工作部门的执行力。改革后,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和政务委
署办公,如区委办公室与区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区政府监察和审计局合署办公等,有效地推动了党政机构联动,形成了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三)大力调整垂直管理体制。在这次改革中,许多垂直管理的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省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整合相关职责划入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整合入区财税局。市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公安局;佛山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归口联系;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通过对垂直管理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有利于解决目前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使政府职能更为完整,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地方政府被架空、职能被弱化的情况,避免垂直管理机构可能忽视当地发展实际、加剧“政出多门、部门打架”等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机构的监督。
(四)创新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决策咨询及政策研究室负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咨询意见、反映民意,辅助联席会议决策。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各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并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区委和区政府的党务、政务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通过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建立起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五)深化领导体制改革,实现决策扁平化。在延续和发展“一个决策中心(区联席会议),四位一体(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创新政府决策管理体制,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务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不重叠、不交叉,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16个大部门落实执行,形成“区联席会议—部门—业务科室”的决策、执行机制,减少原来副区长(区委常委)分管和区委区政府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效能。
四、顺德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情况
(一)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方案。2008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地区之一后,顺德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顺德区委成立由区委书记任领导组长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有关工作小组,根据上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的精神,依托1992年顺德机构改革打下的良好基础,总结顺德历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顺德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组织专人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方案;与有关专家一起赴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学习考察,借鉴香港、新加坡、深圳等先进地区行政管理的经验;在中编办和省编办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几经修改和完善,通过充分论证,制订了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开创性的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二)组织实施迅速,运作有条不紊。顺德机构改革力度大,组织实施速度快。2009年9月14日,顺德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9月15日上午,顺德召开党委、行政、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党政联席会议,通报改革方案;当晚,区长召开会议向27个职能局行政首长介绍方案;16日上午召开干部动员大会,由省编制办相关负责人宣布方案;下午,顺德区人大按照相关法规免除22名正局长,并且审议通过任命16个大部负责人和副职人员名单;21日,新组建的16个大部门开始正式运转,各单位一边保持日常运作,一边进行重新组合:组建新科室、重新组合人员、搬迁办公场地、交接业务等,一切运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群众办事并未受影响;11月2日,顺德新成立的16大党政部门正式对外运作。
(三)合并“同类项”,立即产生“化学反应”。顺德将41个党政机构及群团组织,以党政机构联动改革、合并“同类项”,精简为16个大部门,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有效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在纵向管理上,区党政副职兼任大部门首长,压缩了管理层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一步到位由部门落实,实现领导分工专业化、决策执行扁平化。以采购甲型流感疫苗为例,在机构改革前,要经过区卫生局、区府办、副秘书长、分管副区长和区长的审批,决策层次太多,整个审批手续至少需时2周;改革后,副区长就是大部门首长,在局长办公会议上就可以决定,而且减少了秘书长协调、主管副区长审核的环节,文件一来一往只用不到3天时间就可以办好审批手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横向管理上,一件事情基本由一个部门管,分工清晰,效率提高,问责更容易。例如市场安全监管局,该局整合了原来8个部门的38项审批业务,并且将服务窗口集中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实行 “一个窗口对外,内部分流处理” 的综合受理模式,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前要花上一两天跑卫生、工商、农业以及质量监督等多个地方才能办好的审批业务,现在只需要到同一个地方跑一趟就能办好,大大减少市民往来次数,让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最快捷方便的服务。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由过去的五六个部门齐抓共管到现在主要由市场安全监管局管理,减少了扯皮,有问题则直接问责该局,更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四)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不突破广东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保证公务员“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通过制定干部职务安排配套方案,大部门副职实行高配,设立局务委员职务,提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确保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稳定,队伍不乱。采用“人随事走”策略,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编制和公务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统筹安排各部门内设机构,有增有减,优化有关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人员编制配备,充实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纪检监察等机构力量,形成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通过对部分领导干部退出现职、办理提前退休等措施,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
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从方案公布实施至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顺德刚被赋予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后马上进行机构改革,行使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又不包括党委、纪检等事务,使各大部门都有一定职能要分别与省、市的有关部门对接,而且这次改革是按职能合并,从而出现顺德多个部门对上级一个部门的情况,沟通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大部制意味着权力的集中,对其权力运行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难度均同比上升。顺德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把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职能集中由行使,并且向各局派驻纪检组,负责对各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全国属首次。但监督与决策、执行委实是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关系,不可能具有超脱性[6]。因此,在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应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程序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大部门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三是部分垂直管理部门调整为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