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党发[2000]19号 【发布日期】2000-04-28 【生效日期】2000-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
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党发〔2000〕19号2000年4月28日)
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机构改革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委〔2000〕65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一、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
(一)自治区党政机构改革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设置自治区党政组织机构,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妥善分流人员,积极稳妥地推进党政机构改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即做到领导班子到位、机构设置到位、职能任务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具体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4月上旬--5月上旬)
为了保证改革稳妥有序地展开,机构编制部门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实施的准备工作,提出部门间职责的调整意见和内设机构的设置意见及编制分配意见、草拟各部门的“三定”规定,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研究提出人员定岗分流等工作的配套政策。
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方案,及时召开本部门的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中央、自治区关于机构改革的主要精神。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机构改革的各项政策向全体干部职工讲清楚,提高干部职工对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定岗定员、人员分流奠定思想基础,要切实做到机构改革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正常运转。
2、“三定”阶段(5月中旬--6月上旬)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是机构改革的核心,为扎扎实实做好“三定”工作,推动机构改革的顺利完成,适时召开区直党政部门“三定”暨定岗定员、分流人员工作会议,具体安排部署“三定”和定岗定员、人员分流工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出本部门“三定”规定的初步意见,报自治区编办审核。自治区编办将审核同意的部门“三定”规定征求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自治区编委会审定。自治区党委部门的“三定”规定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自治区政府部门的“三定”规定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在“三定”规定的制定中,自治区编办要对各部门的“三定”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研究、协调解决部门“三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职能交叉问题由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协调界定。
各部门的“三定”工作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进行职能分解,切实转变职能。自治区党委各部门要重新界定并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之间的职责分工,把工作重点放在党委的大政方针的调研、制定和重要工作的督促落实上。自治区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区域经济调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来,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
(2)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调整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尽可能由一个部门承担,各部门的职能界定要注意与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责衔接,保证政令畅通。
(3)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力减少审批事项,是推进职能转变的一个突破口,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这次机构改革重新确定各部门的职能,对现有的政府审批权进行清理。一是清理现有的审批职能,重新确定审批事项;二是依法规范保留的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三是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检查;四是要加强对审批的后续监管,将政府管理的重点从日常审批转向依法监管。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认真清理事业单位履行的行政职能,特别是审批职能。把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轨道上去。
自治区各部门“三定”规定下发后,部门不再承担“三定”方案中未配置的职能。需新增审批事项要严格控制。今后,各部门新增审批事项或将行政职能授权、委托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由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提出意见,报自治区政府批准。
(4)综合设置内设机构。参照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综合设置区直党政部门内设机构,加强业务性机构,减少服务性机构,撤销与当前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机构,合并分工过细、职能交叉重复、工作任务减少的机构;各部门的内设机构规格一律为处级,名称尽量规范;公安、国家安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经自治区编办批准,处以下可设置科级机构;政府部门一般不设置政研机构和法制机构,可在办公室挂牌或配备专职人员;机关工作人员、下属单位少的部门不单设政治、人事、劳资、计财等机构,可在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个别专项物资和专项经费较多、内部审计任务较重的部门,可配备专职审计干部;机关党委、系统工会根据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机构实行派驻制,其领导职数、编制数单列,人员归驻在单位管理。自治区党委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比例为10%左右。自治区政府部门内设机构精简比例为25%左右,个别划入职能多、任务重的部门先按25%精简后,视职能增加情况适当调整内设机构。
(5)合理核定编制。按照中央的要求,自治区党委部门人员编制精简比例为17%,自治区政府部门人员编制精简比例为45%,我区总体上要坚决完成这一任务。自治区党政各部门分别按不低于17%、45%的比例精简,自治区编委根据职能调整及现有编制基数情况,再合理确定精简比例。垂直管理部门的自治区以下各级机关的精简比例待地、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时,参照其人员编制精简比例确定。政法部门重点是精简机关,充实一线和基层,自治区政法机关人员编制平均精简21.3%。(6)严格控制领导职数。严格执行中编发〔1999〕4号和中编发〔1999〕5号文件规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领导职数一般配2-4名,不配备部门领导助理;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主任由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可由副秘书长兼任。各部门处级领导职数设置原则为:编制在3人的设1职,4-7人设1正1副,8人以上的设1正2副,人数特别多、下设科室的处室最多可设1正3副。自治区有关部门各类“总师”的设置,原则上按照上下对口的办法配置。部门设立机关党委的,核定处级专职机关党委副书记职数1名。机关纪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不配备专职领导职数。
部门管理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不单设党组,与主管或代管部门一个党组。
3、定岗定员、确定分流人员阶段(6月中旬--7月上旬)
各部门要在“三定”的基础上,严格定岗定员。重新合理设置职位,修订职位说明书。要按照“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原则,积极运用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等方式,做好人员定岗工作。具体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直党政机关定岗定员实施办法》执行。通过定岗定员调整和改善队伍结构,同时确定分流人员。自治区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工作的指导,保证定岗分流工作顺利完成。
4、检查验收阶段(7月中旬--8月上旬)
自治区将成立机构改革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委(监察厅)、组织部、编办、财政厅、人事厅为成员单位,负责检查验收工作。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到位情况、机构设置到位情况、职能转移下放以及到位情况、定岗定员和人员分流情况等。检查验收工作由自治区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关于机构改革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
1、改变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方式,参照中发〔1999〕8号文件有关规定,实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单列。具体改革由自治区纪检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编办根据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中部门的调整情况提出意见,报自治区党委审批后实施。
2、分解、转移原专业经济部门的相关职能,建立行业管理机构。
成立自治区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冶金行业管理办公室、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石油化学行业管理办公室。六个行业管理办公室均设在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不定级别,其人员管理及行政后勤等均由经贸委负责。行业管理办公室不直接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文件,也不直接向各地、市、县(区)下发文件。
轻工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待自治区轻纺总会承担的企业改制任务完成后,撤销轻纺总会再行组建。
成立自治区国内贸易管理办公室和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公室,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不定级别,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领导干部。
信息产业办承担无线电管理、电信市场监管和信息化推进等政府工作职能。
3、组建自治区信访局,为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管理的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业务上接受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指导,不定级别,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领导干部。
4、成立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为自治区政府授权承担全区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知识产权事宜的自治区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
5、成立自治区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自治区政府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
6、新闻出版局与宁夏人民出版社分设,新闻出版局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机构,宁夏人民出版社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对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重新进行核定。
7、自治区党委工作部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为正厅级,部门管理的机构除自治区老干部局为正厅级外,其余均为副厅级,内设机构均为正处级。
8、自治区农建委更名为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使用事业编制。中国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宁夏办公室并入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对外保留中国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宁夏办公室牌子。
9、自治区旅游局、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升格为正厅级,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10、履行政府职能的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粮食局、自治区旅游局、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自治区供销社、自治区轻纺总会等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也要按照机构改革的精神同党政机构同步进行改革,人员编制精简比例为35%左右,内设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20%。自治区测绘局由建设厅管理改为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管理,履行政府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其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也按上述精简比例精简。
自治区档案局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参照自治区党委部门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精简比例精简。
11、不成立自治区企业工作委员会,其职能由组织部承担。
12、按照中央关于执法机构设置的要求,为避免重复设置执法机构,自治区行政部门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以外,原则上不设置执法队伍,已设置的与银川市执法队伍合并。自治区行政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职能。
13、不再保留部门的人员分流问题:(1)撤并组建的新部门,撤并前各部门的人员全部划转到新组建部门,参加新组建部门的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工作,富余人员由新组建部门负责分流安置;(2)职能分解部门,按人随事走的原则,人员随职能划转到相关部门,参加相关部门的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工作,富余人员由相关部门负责分流安置;(3)不再保留的专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实行政企分开,除部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随行政职能划转到行业管理办公室外,符合自治区党政机关人员分流政策规定条件的人员,参照党政机关人员分流政策安置。
14、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及人员编制仍执行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宁编发〔1995〕14号)规定,在机构改革中保持相对稳定。一是部门现有的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暂不调整,已设置老干部处的仍予保留;二是新组建部门及尚未核定过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的部门,按现行的标准重新核定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和服务人员编制;三是合并部门的离退休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交由合并后的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四是不再保留的专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的离退休人员和其服务人员编制随行政职能的划转,交由职能划入部门管理和使用,继续负责原部门离退休干部的日常服务工作。
15、机构变动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严格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机关变动部门和单位资产处置及经费划转意见》处置机构改革中有关经费、物资、房地产等资产,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确保在机构改革中国有资产不流失,具体工作由财政厅负责实施。
16、学习和培训是机构改革中进行人员分流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举措,为此,自治区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直党政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办法》,具体由自治区组织、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17、为加强机构编制的管理监督,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财政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要尽快探索制定机构编制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使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经费管理制度化、规范人。各部门的“三定”方案审批下发后,财政部门以新的“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数核拨办公经费。
二、二、清理、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为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各部门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临时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的调整情况对设在本部门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凡是职能部门可以承担的工作或已完成原定工作任务的临时机构予以撤销;跨部门、工作任务相近、还存有协调职能的予以合并或保留,但一般不再设实体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有关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原则上不再新设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工作确实需要的,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要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管理,自治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由自治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
三、三、认真做好机构改革中人员的分流工作
切实做好机构改革中人员的分流工作,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机关公务员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充分发挥机关各类人员的潜能和优势,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流人员确定后,要离开现在的岗位,不能混岗。总之,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好机关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用三年时间,完成人员分流工作,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尽可能地提前完成。有关分流人员的政策按《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直党政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执行。具体分流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四、四、调整不再保留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深化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
调整不再保留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对撤并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的思路和做法,分门别类地调整理顺不再保留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同时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对这些事业单位中任务严重不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的,以及重复设置、规模过小的适应予以撤并;对经费已实现自收自支、具备改制条件的,给予一些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改制为企业。收回部分行政机关目前仍在使用的事业编制,人员纳入机关竞争上岗和分流人员范围。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按照机关后勤服务职能与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党委、政府各部门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由行政机关承担,使用行政编制;服务性、事务性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由机关服务中心承担。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般应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要进一步加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逐步建立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的运行机制。在此次党政机构改革中,对具备条件进行改革的机关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不再核减,经费形式改为差额补贴,每年核减三分之一,三年后财政停拨经费。实现自收自支后,机关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再核定,由各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际需要,自行定岗、定员,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对尚不具备改革条件、仍需财政拨款的机关服务中心,按照“三定”后的机关行政编制的一定比例重新核定机关后勤服务编制,通过竞争上岗,分流超编人员。党政机构改革后,机关服务中心原则上不再确定行政级别,不再核定领导职数。有关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及机构编制核定原则、要求另行规定,工作适时展开。在此之前,原属撤并部门的机关服务中心或后勤服务人员,暂按不再保留部门人员分流有关原则进行归并或分流。
五、五、加强机构改革实施阶段的组织领导
这次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新形势做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各部门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党政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既要坚持改革方向,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又要结合实际,注意稳妥,要特别注意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变动部门要搞好离退休干部的交接,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了保证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各保留部门和新设部门要成立机构改革工作小组,由一把手挂帅负责本部门机构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在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期间,各部门要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和过渡,妥善保管技术资料、文件、档案,确保不泄密、不流失;不再保留部门也要留1-2名领导负责撤并、改组的善后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自治区党委机构改革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地(州市)县(市区)政府、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
(新党发〔2010〕14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各地、州、市党委、政府(行署),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中央驻疆单位,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的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现对地(州市)、县(市区)政府(以下简称“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地县政府机构改革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前提,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2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新疆实际出发,结合各地地域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不搞“一刀切”。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地县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1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转变服务、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地县政府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全面衔接、分工合理的职责体系。要更加注重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央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上学、就业、看病、养老等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2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与自治区政府各部门职责有效衔接,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理顺自治区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地县政府权责关系,严格执法监管。
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等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问题,增强地县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3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地县政府机构设置总的原则是机构限额总体稳定、个别调整、从严把握。机构设置要体现本级政府的功能特点,机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名称、排序等可因地制宜,不要求上下对口。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合并一些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
参照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贸管理职能,促进贸易一体化;整合经济、经协、信息等管理机构和职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整合交通、运输机构和职能,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和职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建设和住房管理机构和职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整合文化、广播、体育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文化领域综合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统一执法;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列入地县政府工作部门。
4规范机构设置。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40个以内,其他地、州、市政府(行署)工作机构数控制在30个左右。较大的县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22个左右;中等的县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20个左右;较小的县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14至18个。县级市(含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图木舒克4个直辖市)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22个左右。市辖区政府工作机构数控制在18个左右。地、州、市政府(行署)部门管理机构限额不超过3个;县(市区)政府不设部门管理机构。
地县政府工作机构,不分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统称工作部门。地、州、市政府(行署)工作部门称委、局、办,为正县(处)级。其内设机构要进一步综合设置,称科(室),为正科级。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县(处)级,其内设机构称科(室),为科级。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称委、局、办,为正科级。各部门一般不设内设机构。
地县政府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限额设置机构。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确需设立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实体性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部门承担。
5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各地要坚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总量,做好超编人员消化工作,不得突破现有行政编制总额。在同一层级内,可根据职能的调整,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结构;确需跨层级调整的,必须按程序报批。
地县政府领导职数严格按照新党发〔2002〕4号文件执行。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9〕3号)精神,地县政府不设专员(州长、市长、县长、区长)助理;地、州、市政府(行署)副秘书长职数与地、州、市政府(行署)领导班子副职的职数一致,兼职的副秘书长应占职数(不含援疆、挂职干部)。副秘书长的职级原则上应相当于同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副职,在实际配备中,由同级政府部门正职一级的干部交流任职的可保留原职级;县(市区)政府不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职位。地、州、市政府(行署)各工作部门的领导职数为3—4名,不设秘书长。县(市区)政府各工作部门的领导职数为2—3名。
二、乡(镇)机构改革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纽带,以巩固基层政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高农业综合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积极稳妥,确保机构编制总量不增和社会稳定。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1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
乡(镇)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手抓社会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深刻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廉政和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宗旨意识;加强对乡(镇)政府、群团组织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乡(镇),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财权。应由县(市)承担的工作,不得转嫁给乡(镇);应由乡(镇)承担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财权和保障相应的财力;要求县(市)和乡(镇)共同承担的工作,要明确权责关系,做到事权、财权相统一。要正确处理好乡(镇)与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关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对自治范围之外的公共事务,乡(镇)负有领导和管理的责任。
2着力推进职能转变
乡(镇)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不同类型的乡(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
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和示范引导上来。尊重农牧民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
要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代理制等形式,方便农牧民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上级党委、政府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增加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能的能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除保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事项外,其它“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今后除中央要求外,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乡(镇)设置新的“一票否决”事项。对乡(镇)的考核由县(市)党委、政府年终统一组织一次,不得将乡(镇)职能以外的事项列入考核范围。上级部门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的统一指导和协调,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适时开展撤乡并镇工作。对条件基本成熟的地方,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撤乡并镇,要审慎稳妥,科学合理,按程序报批。
3合理设置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不要求上下对应,既可按照职能归口设置3—5个综合性办公室,也可设置一定数量的助理员。乡(镇)各综合办公室不作为乡(镇)一级的中间层次,负责人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乡(镇)人大主席团不设工作机构,其日常事务由负责党政事务的综合办公室承担。乡(镇)不设政协工作机构。乡(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按相关法律、章程设置。逐步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建立乡(镇)财政,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认真执行乡(镇)机构编制“总量不增”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
管理。严格按规定核定领导职数,扩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不设乡(镇)长助理。
改善乡(镇)干部结构,健全乡(镇)干部培训制度和体系,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解决乡(镇)干部在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各方面的困难,坚持优惠政策向一线倾斜。
4推进事业站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乡(镇)事业站所可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凡由县(市)属部门管理的事业站所,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化管理(另有明文规定的除外)。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市)属部门要相互尊重,增强信任,密切配合,在干部任免、年终考核等方面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
区分乡(镇)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公益性机构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逐步转制为经济实体,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建立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乡(镇)或区域性便民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服务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三、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对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地县党委、政府负总责。按照中央要求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地县党委、政府要通盘考虑本地区的改革工作,统筹安排好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的时间和步骤。在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注意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衔接。
吉木萨尔、岳普湖、富蕴、沙雅、莎车等5个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按照自治区2007年批准的方案,结合本意见的要求继续巩固完善。自治区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机构改革与地县政府机构改革同步进行。
(二)机构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报批程序
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既可分步实施,也可同时开展。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于2011年3月30日前完成方案的报批工作。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地、州、市政府(行署)机构改革方案向中央编办备案同意后,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向自治区编办备案同意后,由地、州、市党委、政府(行署)审批;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向各地编办备案同意后,由县(市区)党委、政府审批。
机构改革方案批准后,要抓紧组织实施,地县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做好各工作部门的“三定”规定,力争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由各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必须在2011年9月30日前基本完成。
(三)加大对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
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一经批准,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上级业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改革期间,各级、各部门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财经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各级编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党委、政府和编委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地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拟订和地县政府部门“三定”等工作。自治区编办要加强对地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各地编办要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跟踪了解机构改革方案和部门“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对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
备领导干部等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查处。
第三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
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1997年12月16日 桂发〔1997〕51号)
各地、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柳州铁路局,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广西军区,武警广西总队,驻桂空军,四十一集团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政法机关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又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骨干力量。要完成它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现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批转给你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法干部队伍,使之确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我区政法工作做得更好,确保我区长治久安,为促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政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法机关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非常繁重。政法工作、政法队伍的现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少数干警违法乱纪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法干部队伍,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党委、政府正确有力的领导,是搞好政法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都负有“创一流政法队伍”的政治责任,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搞好政法队伍建设。要全面掌握政法队伍建设情况,定期分析队伍现状,研究政法队伍建设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经常听取和检查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存在问题。组织、人事、劳动、编制、纪检监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支持和配合政法部门“把住进口,疏通出口”,改善政法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3、各级党委政法委要用主要精力抓好政法队伍建设。经常调查研究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政法各部门抓好队伍建设。按照协管干部的原则,对同级党委管理的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政法委会同组织部门进行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组织部门报党委审批。政法各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任免、调动情况要报政法委备案,并接受政法委的监督。
4、各级政法部门必须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队伍建设。要层层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把队伍建设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凡是因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抓得不好,干警违法违纪严重的单位,要追究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政法队伍在政治上坚定合格
5、“要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抓政法队伍建设,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政治素质的提高带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干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学理论和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很好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干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使政法队伍任何时候在政治上都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7、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要通过经常化、系统化和形式多样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拒腐蚀,永不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窗口单位要实行承诺服务制度,热情为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8、切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制观念,倡导恪尽职守、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令行禁止的职业道德,坚决反对和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执法司法活动,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建立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政法队伍。
9、政法委及政法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争创“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政法单位”等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联谊会,举办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政法队伍中的好人好事,学习模范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为部门之间、干警之间相互了解,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政法队伍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三、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一关键,保证好班子带出好队伍
10、政法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监狱法》等法律的规定,配齐配强各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特别要选配好一把手,确保各级政法领导班子具有与实际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对现有5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任职资格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要予以更换调整。
11、加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要协助组织部门每年对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对不称职和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及时调整,保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1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加强对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建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问题研究程序以及干部考核、任免、交流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坚持党委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履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法委要认真负起对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责任,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13、全面推进各级政法领导干部的交流。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岗位交流,使领导干部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增进团结,廉洁自律,严肃执法,开拓进取,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对地、市以下政法各部门的正职领导,必须有计划的进行异地或部门之间交流。
14、严格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政法各部门要按现有领导职数1∶1.5的比例选拔培养后备干部。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高标准培养选拔跨世纪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充实各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
四、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干警文化业务素质
15、大力开展文化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不同要求,对不具备相应科学文化知识的干警进行分期分批、脱产半脱产或函授培训,力争在三年内达到相应的文化程度。50岁以下的干部都必须达到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三年内达不到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视为不合格干警,不予晋级提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警在干警中的比例要大幅度提高。鼓励干警自学,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45岁以下的公安派出所副所长、法庭副庭长及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三年内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更换。∶∶
16、强化业务培训。各级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要制定培训规划和岗位规范,本着干啥学啥的原则,采取院校进修和岗位练兵的方式,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力争在五年之内,把全体干警轮训一遍。通过培训,使每个干警熟悉有关法律,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培养出一大批科技、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同时实行干警凭证上岗制度,除具有本业务部门所需专业毕业证的人员以外,都要持本岗位所需业务考试和培训合格证上岗。对没有取得合格证的干警要继续待岗培训,不享受岗位津贴,经培训仍不合格者,另行安排工作。
17、加强警容风纪教育训练。政法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业特点,加强纪律作风训练和队列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风纪。特别是公安、监狱、劳教干警和检察、法院的法警,每年要利用一定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以培养、锻炼干警良好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军事技能。加强纠察督察,认真贯彻执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确保警容严整,警纪严明。
五、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健全优胜劣汰激励机制。各级政法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健全对干警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激励机制,使有关法规进一步具体化,严格考核奖惩,使干警同时感到有动力和压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政法部门要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任务,对任职期间工作完成的标准、质量、时限、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进行量化,作出明确规定,并把任期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年终要向干警作述职报告,接受评议考核。
20、干警实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或聘用制。政法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以干警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为基础,建立干警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坚持月考评工作制度,实行严格考评。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可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最佳配置的原则,量才聘用,并规定明确的聘任期限。
21、改进奖励办法。各级政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立功奖励的办法办事,建立干警考评档案和工作写实制度,以记实档案为奖罚的主要依据,把奖金和干警贡献大小挂钩,奖优罚劣,拉开奖励档次。
六、强化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22、健全办事公开制度。政法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把宜公开的办事制度全部公开,让群众直接了解、掌握工作程序和结果。直接接触群众的要实行挂牌上岗服务,便于群众监督。
23、坚决制止权钱交易,清除行业不正之风,对容易出现权钱交易、搞不正之风的环节和服务窗口,要建立起严格的制约机制,使执法司法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服务窗口做到既有完备的法律程序和办事程序,又有严格双向检查制度。对窗口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民意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考核内容,使窗口单位的工作直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对要害岗位工作人员要实行轮换制,权力分解,避免因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而产生腐败和违法犯罪行为。
24、推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政法各部门都要建立规范的错案责任追究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政策和法律严格执法,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制约,保证错案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认真追究。对错案责任人,该离岗的离岗学习,该追究责任的决不姑息。
25、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定期向人大汇报制度,积极接受人大代表对政法机关工作的评议。主动接受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搞好政法各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广泛接受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七、从严治警,保证政法队伍纯洁可靠
26、严格进人标准。今后,需录用或调入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履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根据现行《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监狱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在具备相应专业与学历的人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公开考试录用;担任领导职务和助理调研员(含相应职务)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可从党政机关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调。其中,担任法官、检察官职务的,必须考取法官、检察官资格。
27、及时清调不合格者。对不适合、不适应做政法工作的干警,坚持随时清调。清调出的干警,由人事、劳动部门协助安排。对不服从安置的,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行干警辞退制。
28、严肃查处干警违法违纪案件。对干警违法违纪案件,要做到有报必查,查清必处,处之必严,决不适就护短。对有意包庇袒护者,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从优待警,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29、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装备,增加必要的设施和基本建设投资,努力保证政法队伍装备能跟上对敌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公安派出所、看守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组织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按时完成公安派出所、看守所、司法所、法院审判庭、法庭及县级政法委规范化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干警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30、逐步增加财政拨款,解决政法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确保政法部门吃“皇粮”。坚决反对和纠正下达创收指标,靠罚没款和乱收费解决办案经费的做法。认真解决好政法部门的政治待遇问题,非领导职务人员比例按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平均比例配备,同时对干警的职级、工资、福利、住房、抚恤和家属子女的工作升学等问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凡按规定应该享受的待遇和津贴,都要予以落实。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1997年12月16日
发布部门:广西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1997年12月16日 实施日期:1997年12月16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价格调节基金实施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办发[1995]88号 【发布日期】1995-09-27 【生效日期】1995-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价格调节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发〔1995〕88号1995年9月27日)
各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宁各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价格调节基金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此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价格调节基金实施办法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的能力。根据国发〔1993〕6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范围
(一)国家管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时,为衔接周边省区价格,提取其中发生的价差。
(二)其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征集项目。
二、二、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范围
价格调节基金本着“取之于价,用之于价”的原则,主要用途是平抑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避免或缓解由于商品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而给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带来冲击或震动,以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稳定,具体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消费品的临时性、突发性价格波动的抑制和调控。
2、用于因国家调整价格引起连锁反应,但又不能相应调整价格的个别重要商品的价格补贴。
3、用于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因原材料涨价,销售价格一时不能调整的临时性调节。
4、用于政府监审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的暴涨暴落的调控。
5、配合控价目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采取的一些经济措施。
6、其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项目。
三、三、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与管理
价格调节基金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由自治区物价局负责征集,交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外专户储存。
动用价格调节基金,须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物价、财政两厅局研究同意,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后,办理拨、借款手续。用款单位应按规定向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汇报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其监督检查。
四、四、价格调节基金的具体征集项目和标准由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另行制定。
五、五、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六、六、本办法由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沪委〔2009〕8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本区党政机构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着力解决制约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进一步推进本区政府转变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基本原则
1、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以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为核心,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区政府管理和服务重点;合理划分区与街道(镇)的事权关系,理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
2、上下对应,因地制宜。区政府机构设置与市政府机构设置基本对应,利于上下协调、政令畅通;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建立健全符合本区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
3、精简、统一、效能。优化区政府组织结构,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党政机构的调整和设置
(一)党委机构调整设置
1、区编办由与区人事局合署办公调整为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列入党委机构序列;
2、区档案局由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调整为归口区委办公室管理;
3、组建中共金山区社会工作委员会;
4、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仍列入党委序列,归口区委办公室管理。调整后的党委机构设置8个:
1、区委办公室(归口管理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档案局,挂区委机要局牌子);
2、组织部(编办与其合署,归口管理老干部局);
3、宣传部(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4、统一战线工作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与其合署,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机构数);
5、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
6、处理@@功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牌子);
7、机关工作委员会;
8、社会工作委员会。
(二)政府机构调整设置
1、组建新的区经济委员会。为促进内外贸统一管理,统筹区经济发展,将原区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委员会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区经济委员会。
挂商务委员会、粮食局牌子。不再保留区对外经济委员会。
2、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牌子。为提升信息服务的科技水平,将区信息化委员会并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知识产权局、地震办公室牌子。
3、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区公务员局牌子。将区人事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区人事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列入党委机构序列。
4、组建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为促进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统筹协调,组建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将区规划管理局的职责和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承担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不再保留区规划管理局。
5、组建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为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调控房产交易市场,组建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将区房屋土地管理局的有关房屋管理职责划入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不再保留区房屋土地管理局。
6、组建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为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外部形态管理,组建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将区市容、绿化等职能整合划入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将区城管大队改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理。同时,撤销原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增挂的市政工程管理局、绿化管理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牌子。
7、区政府办公室与法制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合署。
8、区监察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局,与区纪委合署,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区政府机构数。
9、区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不再保留中共金山区综合经济委员会,组建中共金山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署。
10、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改设在区公安分局。
11、将区文化局更名为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按统一规范设置的要求,将区文化局更名为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同时将广播电视台的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12、将区海洋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划入区水务局。
13、区旅游局由区经济委员会归口管理调整为单独设置。
14、组建区经济协作办公室。为加大金山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协作力度,充分发挥金山后发优势,更好地促进金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组建区经济协作办公室,挂招商局牌子。
调整后的政府机构设置28个:
1、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合作交流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其合署);
2、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物价局牌子);
3、经济委员会(挂商务委员会、粮食局牌子);
4、教育局;
5、科学技术委员会(挂信息化委员会、知识产权局、地震办公室牌子);
6、公安分局(下设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7、民政局(挂社会团体管理局、老龄工作委员会牌子);
8、司法局;
9、财政局;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公务员局牌子);
11、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12、环境保护局;
13、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14、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15、卫生局;
16、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7、审计局;
18、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
19、体育局;
20、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
21、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3、民防办公室(挂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
24、农业委员会;
25、水务局;
26、统计局;
27、旅游局;
28、经济协作办公室(挂招商局牌子)。
另有不计机构数4个:
1、监察局与纪委合署;
2、国家安全分局,为市国家安全局直属机构;
3、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
4、侨务办公室,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
三、党政机构的“三定”工作
“三定”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体现组织结构优化,规范设置机构,做好领导班子和人员配备的关键,是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三定”的主要内容
1、定职能(包括职责调整和主要职责)。
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部门职能是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依据和基础。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调整部门承担的职责;合理界定各部门依法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分工。参照市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能,对照本区近年来“三定”执行情况,调整本部门的职能;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能关系。
2、定机构(主要指内设机构)。
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数量,进一步规范内设机构设置,体现精干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内设机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不要求上下完全对应,要改变分工过细的状况;工作内容相近或相似的要予以归并,工作内容较少的应综合设置或归并到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内设机构随职责调整相应划转,并进行整合归并;对以机关内部管理为主的内设机构要予以归并,对工作
任务特别繁重的内设机构可按工作职责适当分设;设党委的部门其党委办事机构与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严格控制内设机构加挂牌子,确因工作需要,可在综合设置的内设机构增挂机关科室牌子;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3、定编制(包括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人员编制按区编委根据相关调整原则下达的编制数来核定,内设机构编制数按职责分工分别确定。领导职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处级领导职数一般按正职1名,副职1-3名配备,合署办公或增挂牌子的机构可适当增加1名副职。政府工作部门设立党委的,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设纪委书记的,按有关规定设置。
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一般按以下原则配备:编制数3名以下的设正职1名;编制数4-6名的设正职1名,副职1名;编制数7名以上的可再增配1名副职。
非领导职务的职数,按《公务员法》的规定配备。处级非领导职务职数为处级领导职数的30%,其中正处调研员占30%;科级非领导职务职数为科级领导职数的50%。
(二)“三定”工作的范围和步骤
按照市编办的有关要求,全区所有党政机关都要重新进行“三定”。“三定”工作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2月份,对涉及新建、调整、撤并的区委工作部门、区政府工作部门初步完成“三定”工作。
第二批:6月底前,未涉及调整变动的区委、区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基本完成“三定”工作。
机关“三定”工作完成后,做好涉及调整机构的事业单位的划转和“三定”工作。
(三)“三定”方案的报批程序
1、各部门根据区编办提供的“三定”方案草案,对照市级对应机构的“三定”方案,结合本部门近几年“三定”执行情况,分析当前职能转变要求,提出本部门的“三定”方案,报区编办审核。
2、区编办按改革方案的要求,审核各部门的“三定”方案,与有关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按规定提交区编委会讨论决定。
3、区委机关的“三定”方案由区委办公室印发,区政府机关的“三定”方案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组织领导
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和参与机构改革。
(二)认真研究,搞好“三定”
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金山区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三定”方案,确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与区编办进行充分协商,精心组织实施。
(三)过细工作,平稳操作
“三定”方案确定后,要认真做好岗位、人员配备工作。机构改革必然涉及
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调整,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讲奉献、讲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以实际行动为改革作出贡献。
(四)加强领导,积极推进
机构改革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一把手”的责任,把机构改革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把握政策,积极稳妥推进,要注意研究和妥善处理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区组织、纪检、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国资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机构改革工作完成后,组织力量对调整部门的“三定”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严肃编制纪律,巩固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