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5: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

第一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2]11号 【发布日期】2002-03-20 【生效日期】2002-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2]1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三月二十日

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发[1998]38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国办发[2001]40号)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湘政发[2000]1号,以下简称《规划》),特制定《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幅控制在10%以内;艾滋病病毒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控制在1/10万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控制在40000例以内。

(二)主要工作指标。

到2002年底要达到的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力争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在城市达到70%,在农村达到40%,其中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在校生达到90%;在高危行为人群和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等被监管教育的人群中达到80%。

各市、州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2.血液及血液制品管理。查禁一切违法采供血液和原料血浆行为;临床用血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并全部实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特殊情况下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单位自采自供的用血不超过5%。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全部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3.监测检测。所有市、州和1/3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初步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开展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全省建立50个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完善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的建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单采血浆站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标本全部送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初步建立全省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完成监测检测50万人次。

4.医疗服务。全省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5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4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保险与社会救助。力争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逐步建立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救助的措施,力争50%的艾滋病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保健与生活照顾。

到2005年底要达到的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力争全省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城市达到50%,在农村达到60%;在高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在校生中达到90%以上;在高危行为人群中达到90%;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被监管教育的人员中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2.行为干预。在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与清洁针具的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

3.监测检测。市、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一步完善,2/3以上的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检测;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增加到100个。部分重点市、州建立起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全省建成一个畅通、高效的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完成监测检测150万人次。

4.医疗服务。全省9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和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专业培训。全省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在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中达到100%。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各级新闻媒体要有计划地定期免费刊播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促进无偿献血的专题节目、文章与公益广告,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省级和市、州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在相关频道或栏目中播放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有关节目或公益广告;省、市、州主要报纸定期刊登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省内有关期刊也要刊登有关文章和公益广告。每年12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期间,各广播电视和报刊要集中报道宣传运动开展情况,刊播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专栏节目与文章。

2.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加强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定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所有普通初级中学以上的学校都要开设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所有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禁毒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材料,开设专题讲座。

3.宾馆、酒店、发廊、桑拿等服务场所和其它营业性娱乐场所要放置宣传材料(品);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以及医疗保健机构等流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设置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4.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乡村、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村民(居民)和职工中宣传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与禁毒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纳入文明社区建设,针对社区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

5.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教育纳入本系统职工在职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所属单位、职工开展健康教育。对劳务输出人员要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教育宣传;对旅游及其他出入境人员,要发放有关宣传材料,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基层人口学校要开设预防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团体要把健康宣传教育纳入各自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面向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等人群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二)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减少人群中的相关危险行为。

1.依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结合“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禁毒和禁吸毒、戒毒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对公安部门抓获的吸毒、卖淫、嫖娼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强制性艾滋病性病检查。编制教育读本,对所有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监狱中被监管教育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戒毒知识教育。

3.对所有生产用原料血浆供浆员与有偿供血员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科普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推行社会营销方法,健全市场服务网络,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利用计划生育服务与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网络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推广使用清洁针具,减少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害。

(三)加强血液及其制品的监督管理,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蔓延。

1.大力推进公民无偿献血,努力提高血源质量。力争到2002年底,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率达到80%;到2005年达到90%以上。

2.严格血液质量管理与监督。到2002年底,全面完成市、州中心血站业务用房改造和设备配套建设;各县(市、区)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要完善实验室和采、储、供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严格执行采供用血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血液质量检测、检定,保证临床用血质量。继续执行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年度全员考核,不合格的一律调离采供血专业技术岗位。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对特殊情况经批准自采自供的临床用血和移植用的器官及其它人体组织严格实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等检测。

3.加强原料血浆市场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继续开展生产用原料血浆市场的专项治理,严格单采血浆站的管理、监督和年度检查校验制度,杜绝违法违规采供血浆行为。加强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规范购浆渠道,严格原料血浆质量复检与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落实血制品病毒去除、灭活与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措施,2002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混浆投料后的核酸抽验。加强对市场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4.依法打击非法采供临床用血和生产用原料血浆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集、销售、收购和使用手工采集原料血浆行为,对发现手工采浆行为的机构,吊销其《单采血浆许可证》;对收购手工采浆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按制售假劣药品处理,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未经批准擅自采供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强监督和举报制度,严厉打击“血头”、“血霸”,及时发现和取缔地下“血站”、“浆站”。

5.严格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的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进行监督,依法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认真落实采供血机构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消毒毁形和集中回收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加强消毒的监督监测,控制艾滋病的医院内感染。

6.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对理发店、美容机构等服务行业消毒的监督监测,对达不到消毒要求的要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其卫生许可证。

(四)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网络的建设。全省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要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科室,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监测、培训和针对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等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与人员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以及单采血浆站,要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筛查、检测工作。

2.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服务条件与环境。按照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要求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加强县以上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科的建设,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和其它医疗服务。2002年,市、州以上城市和艾滋病高发的县(市、区),至少要指定一所具备基本条件的医疗机构,收治需住院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采用医学干预,对婴儿采用人工喂养等方法,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体系,建设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施医疗照顾与关怀,营造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康复、学习、生活的环境。开展艾滋病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3.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同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支付。对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纳入当地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可设立艾滋病社会救助基金。鼓励开展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

4.规范性病医疗服务。严格性病医疗机构的准入审批,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性病医疗服务质量和性病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把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性病艾滋病预防保健咨询等纳入性病诊疗服务范围。对确诊的性病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艾滋病传染源。继续开展性病诊疗服务市场的整治,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行医,取缔非法性病诊疗机构。

(五)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

全省统一组织,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利用医学院校学生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在卫生系统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对从事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验检测、采供血(浆)等各类人员,进行相关理论、技能的专业培训,纳入执业资格的实践技能考试考核。

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策略和方法纳入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岗位培训,进行政策制定与评价方法的学习。

(六)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

1.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以疾病控制机构为主体,覆盖疾病控制、医疗、保健和采供血(浆)机构的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形成艾滋病性病搜索、调查、采样、筛检、确认、报告及预防与控制的监测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监测。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系统,加快省级艾滋病监测检测中心和重点市州、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艾滋病实验室的建设。

2.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将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全省卫生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包括监测、检测、疫情和临床服务在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疫情信息的统一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单采血浆站以及其它卫生机构开展艾滋病性病实验室检测与临床诊断的信息资料,要报告同级疾病控制机构,并逐级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各级政府调整完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七)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我省实际,将艾滋病防治研究列为省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安全输血、临床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探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针对防治措施与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与应用性研究。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艾滋病防治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推广应用国内外适宜的科学防治方法和措施,提高我省艾滋病防治的科技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负责全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部门、各地的工作定期组织督促、检查,研究处理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协调会议办公室负责对《实施意见》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实施意见》的落实。各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要根据《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实施意见》目标如期实现。

(二)落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部门责任。

建立和实行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部门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湖南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把本部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任务与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卫生执法监督,落实各项防治技术措施,努力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疫情,逐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三)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制定我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积极研究制定相应保险制度,逐步解决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风险问题。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干预力度,降低人群中的高危行为,控制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投入。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省设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专项经费,由省卫生厅根据全省防治工作任务制定使用计划,经专家论证并报省财政厅核审后,用于全省艾滋病监测、干预。宣传、培训、研究和组织协调等工作。该项经费采用项目管理方法使用。各市、州和县(市、区)财政也要根据当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经费。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社会各界捐助,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有条件的市、县,经批准可设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基金。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督导和考核评价工作。

1.根据《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参与,制定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评价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目标、指标与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落实年度自查、总结和检查督导制度。各市、州人民政府要逐年对本辖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进行自查,并作好年度总结,报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从2001年起,省每年对各地、各部门执行《规划》和《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定期召开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会议,通报情况,总结交流经验,促进《规划》和《实施意见》的落实。

3.在抓好《规划》中期考评的同时,省政府在2005年组织对《实施意见》的终期考核评价工作,对如期实现《实施意见》目标和工作指标的市、州、县(市、区)与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湖南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工作职责

为推动我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职责》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确定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省委宣传部

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的原则和部署,参与制定和部署全省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计划,协调和督促各级宣传部门与新闻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

二、省计委

1、组织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3、会同省科技厅将防治艾滋病性病科研项目列入省优先项目。

三、省科技厅

1、负责把防治艾滋病重点科研项目列入省相关科技计划,会同省计委将防治艾滋病性病科研项目列入省优先项目。

2、会同省计委、省卫生厅、省计生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

3、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有关技术服务。

四、省财政厅

1、根据艾滋病疫情控制工作的需要,负责安排由省财政承担的艾滋病防治经费,督促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相应经费,并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益评估工作。

2、会同省计委、省卫生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五、省卫生厅

1、会同省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指导方案,协调和指导实施,并负责日常工作。

2、配合或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负责组织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

4、负责艾滋病性病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及其他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5、协调联络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活动,公布并组织交流疫情和防治信息,提供技术服务。

6、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研究。

六、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

1、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工作纳入各自工作计划,广泛、持久地宣传艾滋病性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的情况。

2、组织、督促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按照《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将防治艾滋病性病内容列入日常宣传报道计划,做好公益性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宣传报道质量。

3、组织、督促各报刊杂志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知识列入组稿计划,定期刊载。

七、省公安厅

1、坚决打击和取缔卖淫嫖娼、吸扎毒、非法采血(浆)活动。

2、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法规,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3、负责收容所、看守所和戒毒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对被收容教育的卖淫嫖娼及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与治疗。

4、配合省卫生厅加强对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研究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措施与办法并组织实施。

5、配合省卫生厅做好对湖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组织协调工作。

八、省司法厅

1、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范,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2、承担对在押罪犯和劳教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性病检查与治疗,协助卫生部门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监测。

3、会同省卫生厅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有关法规的宣传计划,承担有关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

九、省教育厅

1、负责在全省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健康教育计划。

2、负责研究制定有关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学的政策。

3、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外国留学生艾滋病的监测管理和出国留学人员宣传教育工作。

十、省计生委

1、结合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机构,在育龄人群中开展性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并提供咨询和服务。

2、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推广使用避孕套等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用品。

3、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具有防治艾滋病性病作用的新型避孕技术的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一、省人事厅

1、研究解决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和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制定鼓励专业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

十二、省侨办、省外经厅、省经贸委、长沙海关、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对有关艾滋病性病对外合作项目的立项优先安排、审批并协调运转。

2、组织对本部门直属单位出国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并组织对援外和承包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对用于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进口设备、试剂减免税的审批。

4、开展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有关艾滋病监测措施和进口血液制品的查禁工作。

十三、省旅游局

1、负责对宾馆、饭店和旅游服务行业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其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出国旅游人员出访前的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3、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有关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监测措施。

十四、铁道部门、省交通厅、省民航局

1、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利用车站、码头、机场及交通工具等场所,对旅客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2、组织对本系统及直属单位职工进行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并组织对援外和承包工程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五、省民政厅

1、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区纳入文明社区建设。

2、负责对因艾滋病致贫、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救济,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

3、对收容遣送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

十六、省劳动保障厅

1、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解决城镇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办法。

2、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3、配合有关部门在城镇职工中进行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七、省民委

1、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并提供民族州、县(市、区)少数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资料,开展有关调查,提出改进意见,协助处理宣传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殊事宜。

2、负责安排、指导、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

十八、省工商局

1、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卖淫嫖娼、吸毒、扎毒、贩毒活动,加强对娱乐和服务场所经营活动的管理,督促娱乐和服务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

2、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的规范管理,支持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公益广告工作。

十九、省药监局

负责对艾滋病的治疗药品、诊断试剂以及预防用品的审批、质量监督,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监管。

二十、省军区、省武警总队

1、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做好军队的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2、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十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

配合卫生、宣传、政法、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做好职工、青年、妇女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动员他们参加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公益活动。依法维护职工、青年、妇女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法权益。

十二、省红十字会

协助政府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动员红十字会员和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

省其他各有关部门均应根据国家和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要求,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各自情况和特点,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共同做好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

各市、州参照上述职责,制定本地区有关部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职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湘政办发〔2009〕24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富民强省的宝贵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

二、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项目。从2009年起,“三支一扶”期间大学生的各项生活与交通补助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4:3:3的比例分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体检、培训等项经费,由省财政解决。组织、人事、民政等部门牵头每年招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乡镇、村和部分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争取用3-5年时间,做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人事、卫生等部门牵头每年选派适量医卫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社区卫生院(室)就业。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

凡毕业后自愿到湘西地区各县市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乡镇、村就业并服务满5年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全部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按规定代偿。

县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或招聘。录用为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合格后,级别工资可适当高定,其中县市区以下乡镇的可高定2档,县市区本级的可高定1档。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适当高定,其中县市区以下乡镇的可高定2级,县市区本级的可高定1级。

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原地就业,乡镇事业单位有人员编制空缺的,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可按规定的程序免试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考试成绩总分加7分;报考县以上机关公务员的,总分加5分。对选派到湘西地区各县市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乡镇、村工作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免费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初任以及权益保障服务。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和见习期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取消落户限制。公安部门要放宽企业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社会保险补贴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执行,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进一步畅通中小型私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在职称评审中,对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予以适当倾斜。

鼓励银行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的贷款。

四、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高科技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在册员工10%以上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对所安置大学生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具体办法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凭毕业证、报到证、项目单位证明、户口迁移证在项目单位所在地办理落户手续,也可将户口迁回原籍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五、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在本省范围内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在本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其创新项目可适当放宽条件申请省人民政府专项创新资助,取得技术成果获得专利的可提出专利补助申请。省科技计划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本省范围内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对高校毕业生申请登记个体经营的,开辟绿色通道,上门办照。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月营业额未达到5000元或经商办企业所得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经商兴办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校毕业生同时又是残疾人,或者从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分别享受残疾人就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

策。

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户籍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小额担保贷款风险的前提下,要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倾斜,尽量简化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要认真组织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活动。从2009年起,省人民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视情况逐年增加。各级政府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六、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优先安排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一对一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帮助就业,并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民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

七、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完善以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支持中南大学等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先安排有项目、带技术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新区和创业园创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所需经费由就业专项资金负担。各有关部门要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推荐等各类就业服务,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户籍托管服务,并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就业。

各高校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创业和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招聘管理,打击以虚假信息、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各类非法中介,净化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台帐,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户档关系已转回生源地、择业期(2年)内在生源地以外地区落实了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免费办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档关系随迁。

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各级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见习基地审查合格后,人才服务机构、就业指导中心要免费提供见习期间的档案托管和人事代理服务。在现有9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实习见习基地,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教育部门及高校要给予积极配合。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及与鉴定补贴。

八、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高校要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高校毕业生就业资金。物价部门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负担。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1]1号 【发布日期】2001-01-21 【生效日期】2001-0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1〕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会提案的通知》以及《湖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政协湖南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履行宪法和法律的具体体现,是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是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讲政治、讲法制的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有关机关、组织均有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第二章 办理职责

第四条 第四条 承办本级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和在闭会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第五条 第五条 承办本级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单位在政协全体会议或闭会期间向本级政协常委会提出的对政府工作的提案。

第六条 第六条 承办本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视察中对政府工作提出的书面建议和提案。

第七条 第七条 承办上级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第三章 办理原则

第八条 第八条 依法办理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的民主权利,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在办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承办人大大会期间的建议,应在大会闭会之日起3个月内,至迟不超过5个月办复完毕。承办政协大会期间的提案,应在收到提案后3个月内,至迟不超过6个月办复完毕。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闭会期间的建议、提案,按本条规定办理。

第九条 第九条 实事求是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处理和答复。凡有是条件解决的,要切实抓紧解决;因条件所限短时期内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作出规划,逐步解决;确因现行法律和政策不许可或受其他条件限制,目前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解释原因。

第十条 第十条 注重实效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承办单位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抓住事关全局,事关国计民主,事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人大、政府和政协办事机构按现行行政体制和业务分工,将建议、提案交付有关单位承办。各承办单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办好。

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交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大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每届第一次大会闭会后,由政府召开会议进行交办。其余四次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所提的建议,可由政府办公厅(室)以文件形式交办,或会同人大联工委召开会议交办;政协委员所提的提案,由政协提案委交办。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分别由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和政协提案委向承办单位交办。

承办单位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建议和提案,应在收到建议和提案15天内分别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提出调整建议,由交办机关重新确定承办单位。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承办。承办单位办公室负责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收发、登记、承办、催办、审核、落实、总结、归档等制度。承办单位办公室接到建议和提案后,要清点、登记、核对,并呈报单位领导,召开交办会,将建议和提案落实到具体经办处(科)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答复。答复件应由经办处(科)室起草,处(科)室负责人初审,送办公室核稿,报单位分管领导审定签发。重要答复件需经单位主要领导或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答复件应使用单位公函纸,按照上级规定的统一格式行文,加盖单位公章(政府可盖办公厅〔室〕公章),并附上单位联系电话、经办人员姓名、答复时间。答复件首页右上角应注明发文单位代号、发文类别、发文年号、发文序号及办复结果四种类别。

办理建议和提案结果的四种类别分别为:“A”类,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者基本解决的;“B”类,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C”类,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目前不能解决,予以解释说明的;“D”类,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答复件应及时寄送所提建议或提案的每一位代表或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或提案,答复件应标明领衔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建议、提案内容相同的,应分别行文答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答复件除主送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外,还需抄送同级人大常委会联工委或同级政协提案委和政府办公厅(室)各两份。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或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应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各两份。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审核。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件必须经过办公室和单位领导审核把关。审核该解决的问题是否解决,答复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格式是否规范,文字表述是否通顺清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落实。办理建议和提案,承诺的事项一定要兑现落实。政府办公厅(室)每年在下一次人大、政协大会召开之前,要有重点地督查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总结。承办建议和提案的单位应在10月10日前向政府办公厅(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当年人大和政协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的建议和提案,也包括当年9月底以前办理答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

政府办公厅(室)在办复工作结束后,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写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总结报告。

第五章 办理制度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目标管理责任制。办理建议和提案要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领导的制度。办理情况要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可对办理工作制定评分标准,对承办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办理工作的情况,要列入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奖惩兑现。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检查督办制度。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负有对本级政府所属各承办单位办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催办、督办、检查、评比等项职责,可采用电话联系,下发催办、督办通知书,编发办理建议提案通报,登门检查和抽查汇报等形式,全面、准确地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和情况。政府办公厅(室)还应协助人大、政协机关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办理工作的视察和评议。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联系代表、委员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承办单位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现场办公、共商办理建议和提案的方法,还可采取电话联系,寄送资料等方式,密切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信息反馈制度。为掌握办理情况,改进办理方法,提高办理质量,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应统一印制《办理建议提案征求意见表》,由承办单位随答复件寄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办公厅(室)每年应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馈意见,综合上报领导和通报有关单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重新办理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建议或提案结果明确表示不满意的,承办单位在收到反馈意见后,应在1个月内认真研究,重新答复。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评比表彰制度。各承办单位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政府办公厅(室)每要通报表彰一批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办毕一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后,政府可以会同人大、政协联合召开办理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先进承办单位和个人。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承办单位要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办点建议和提案,亲自审定重要答复件,亲自督促检查建议和提案落实情况。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办理工作队伍。省、市(州)政府办公厅(室)内要设立或明确专门的办理工作机构,政府直属单位和县、乡政府要有专职或兼职经办人员。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办理工作网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办理工作的指导。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加强对下级办理工作的指导,提高办理工作水平。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和市、州人民政府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办理工作制度。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9〕5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暂行规定》和《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条件和审批规定,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分类:

省重点建设项目分为投产项目、施工项目和预备项目。投产项目是年内全部或者单项投产的项目;施工项目是已具备开工条件或者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预备项目是具备半年内开工建设条件但未开工的项目。

第三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中长期投资发展方向;

(二)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

(三)已经组建项目法人并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

(四)建设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基本落实,能满足连续施工的 要求;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审批,具备半年内开工的条件。

第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要求:

(一)工业及高新技术类项目。

1.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项目; 2.年产卷烟100万箱以上及配套技术改造项目;

3.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钢铁、有色、石化、建材项目;

4.投资额在l亿元以上的轻工、纺织、医药、食品加工、新材料项目;

5.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其他工业项目。

(二)能源类项目。

1.总装机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项目;

2.燃煤发电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项目;

3.110千伏以上的送变电建设工程、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电网改造工程;

4.供气在3万户(包括工业用气折算户数)以上的城市燃气工程和配套的长输管道工程;

5.其他新能源建设项目。

(三)交通类项目。

1.高速公路和50公里以上的一级公路建设项目;

2.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特大桥梁或独立隧道建设项目; 3.投资额l亿元以上的机场扩建或3亿元以上的机场新建项目;

4.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新建、改建铁路干线或者铁路枢纽技术改造工程;

5.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航道整治工程,5000万元以上的港口工程、航电枢纽工程;

6.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或者年货物运输100万吨)以上的物流或者市场项目。

(四)农业、水利类项目。

1.防洪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建设项目; 2.洞庭湖治理及1亿元以上的其他水利工程;

3.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项目,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五)信息化基础设施类项目。

1.跨地区的光缆、微波通信干线和重要的通信、邮政枢纽工程;

2.新增、扩容交换机容量100万门以上的通信项目及其配套工程。

(六)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

1.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日供水10万吨以上的独立水厂、日 处理500吨以上的垃圾处理场项目;

2.10公里以上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3.城市规划区内跨越主要河流、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桥梁; 4.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城市道路高架桥、互通立交桥。

(七)社会发展类项目。

1.5000座以上体育馆、3000座以上游泳馆、2000座以上(或者多功能)影剧院建设项目;

2.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金融中心,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博物馆、文化艺术馆等建设项目;

3.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医院新建、扩建工程;

4.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本科院校新建、扩建工程;

5.其他重要的社会发展项目。

投资额3亿元以上,主体子项符合上述条件和标准的,可打捆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第五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范围:

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的下列建设项目,可以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一)对全省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或者推动作用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项目。

(二)在本行业中技术领先,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项目。

(三)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或者省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五)防洪保安、民生、农业开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项目。

(七)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项目。第六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

(一)申报时间:每年10月1日前。

(二)申报主体:市州人民政府、省行业主管部门。

中央在湘单位投资项目,民营、外资项目,跨行业、跨地区投资项目,可由业主或项目法人直接向省重点建设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

(三)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并附申请表(附后)、项目简介; 2.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3.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4.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5.招标备案材料。

预备项目可免交1、2、3项材料。第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审批:

(一)初审意见:由省重点建设办公室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符合条件项目进行初步审查,于每年11月底前提出下省重点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二)审查批准: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发文公布:由省人民政府发布,省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

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确定后,可根据执行情况,省人民政府于年中召开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一次调整。

第八条

其他规定:

在我省境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即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不属于省重点支持范围的,不得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第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湖南省__________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申请表

项目

名称

项目

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起

止年限

投资

来源

已批总投资

(万元)开累完成

(万元)年 计 划

建设

阶段

备注

投资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新增生

产能力

注:l、在建设阶段栏中请注明全部投产、单项投产、施工、预备等类型。

2、建设性质分为新建和扩建。

3、投资来源分类:中央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债专项资金、部专项资金)、省级资金(省预算内资金、省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注明银行名称)、利用外资、市州县自筹、企业自筹。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适用对象:省重点建设项目有关的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第三条

办理方式:有关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确定并公布由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采取灵活办理方式,可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的,应当集中办理或联合办理。

第四条

办理时间: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全部行政许可应在3个月内办结。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开工报告、招标投标以及水利、林业、消防等各项行政许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当场决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尽快办理,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项目法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申请的机关应当场或尽快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告知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五条

收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缴纳行政许可费用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需要先行缴纳的外,省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在行政许可办结以后,依照该项目的优惠政策计算缴纳,数额较大的可以分次缴纳。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收费的,行政许可机关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申请材料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免费提供格式文本。

第六条

特别许可:施工条件有特殊限制(如枯水季)或建设工期有明确要求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因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原因,3个月内未能办结全部行政许可,但初步设计已经批复,征地手续已依法办结,拆迁安置补偿已符合法定要求,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投标已经完成并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的,允许开工建设。

第七条

要求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开工建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法人应将开工的理由、时间、未办结的行政许可情况书面报告省重点建设办公室,并继续要求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

许可。书面材料包括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征地拆迁及其安置补偿、招标及质量监督手续等。

第八条

有关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开工建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应抓紧办结行政许可手续,不得以未取得行政许可为由阻挠项目实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

省监察厅、省重点建设办公室负责行政许可工作的督查督办。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优惠待遇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减轻投资人负担,创造良好建设环境,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依法享受费用减免和条件环境优先保证待遇。

第三条

费用减免原则: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缴纳的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项目性质不同、减免幅度不同的政策,并按照下列顺序确定从大到小的减免幅度:

(一)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利项目。

(二)交通(含铁路、公路、机场、水运)、能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项目。

(三)重大产业(含机械和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通信等项目。

(四)其他项目。

服务性收费,提供服务方应当给予优惠。

第四条

费用减免程序

(一)申请:项目法人根据本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向省重点建设办公室提出费用减免申请。

(二)初审意见:省重点建设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协商,根据项目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的费用减免建议方案。

(三)批准:省人民政府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

(四)执行:有关政府和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执行。第五条

建设条件和环境保障

(一)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并配套安排其进场道路、供水、供电设施等临时用地。

(二)配套保障:电力、交通、电信、供水、供气、建材等部门和单位应优先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需求。

(三)协调服务:项目所在地政府和部门负责向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良好施工环境。

第六条

被取消省重点建设项目资格的项目,其享受的优惠待遇同时取消。

第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1999]17号 【发布日期】1999-08-27 【生效日期】1999-08-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清理整顿

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实施细则》的通知

(湘政办发〔1999〕1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湖南省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以及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实施意见》(国经贸贸易〔1999〕637号)精神,为做好我省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一、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对象、目标和任务

(一)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的对象:省内所有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仓储、零售业务的批发企业、仓储企业和加油站(点)。

(二)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总体目标:在清理整顿小炼油厂、管住油源的基础上,集中批发,规范零售,建立规范的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

(三)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清理整顿成品油批发企业,理顺批发经营渠道,规范批发经营行为,实现汽、煤、柴油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湘销售企业(以下简称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集中批发;二是全面清理整顿加油站(点),规范成品油零售市场,推行集中配送和连锁经营,提高成品油零售环节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在清理整顿基础上,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成品油市场规则,逐步把成品油流通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二、清理整顿汽、煤、柴油批发企业,实现集中批发

(一)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负责省内汽、煤、柴油批发业务,其他企业和单位不得批发经营。

(二)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经省级或省级以上成品油市场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

2、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3、全资或控股拥有库容不低于4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

4、油库建设经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批准,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

5、具有成品油铁路专用线或成品油水运码头等接卸条件;

6、管理制度健全,有合格的石油检验、计量、储运、消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

(三)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业务。

(四)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以外的批发企业(以下简称社会批发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由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依法采取划转、联营、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可继续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业务。

(五)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上述规定,组织对省内所有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业务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清理,并协调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批发企业与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进行重组。

(六)各市、州经委对本地区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符合基本条件的批发企业和与两大集团所属企业实行重组的社会批发企业,逐一填写《申请汽油、煤油、柴油批发经营企业登记表》,其中与两大集团所属企业实行重组的企业要附重组协议书或合同,于1999年9月30日前报省成品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省成品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于1999年10月31日前报国家经贸委。经全国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国家经贸委核发《汽油、煤油、柴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企业凭批准证书到工商、税务部门重新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七)1999年12月31日前未取得批准证书的企业,由工商部门取消其汽油、煤油、柴油批发经营资格,税务部门清缴税款,收缴发票。

(八)自本实施细则下发施行之日起,各地区不得批准新设汽、煤、柴油批发企业。省经贸委按照从事汽、煤、柴油批发企业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合理布局、有序竞争的原则,对新设汽油、煤油、柴油批发企业严格审查后,报国家经贸委审批。

(九)进口成品油流通管理问题由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有关文件另行规定。

三、三、清理整顿成品油仓储企业

(一)成品油仓储企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依法登记注册;

2、油库建设经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批准,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

3、储油罐及接卸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量等有关规定,并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

4、油库库容500立方米以上;

5、管理制度健全,有合格的石油检验、计量、储运、消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

(二)各市、州经委要按照以上规定的基本条件,组织对本地区所有成品油仓储企业和单位进行清理。逐一填写《申请成品油仓储企业登记表》,于1999年10月31日前报省成品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经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同意后,由省经贸委核发国家经贸委统一印制的《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企业持批准证书到工商、税务部门重新办理仓储企业工商、税务登记。

(三)1999年12月31日前未取得仓储企业批准证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取消其仓储经营资格。

(四)成品油仓储企业对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和社会用油户开展仓储服务,收取仓储费。

(五)成品油仓储企业不得从事成品油采购和经营(批发、零售),不得为不具备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开展代储代发业务。

(六)严格控制新建和扩建成品油仓储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新设仓储企业,特殊情况确需新设的,必须由省经贸委批准并报国家经贸委备案同意,取得《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后,方可办理申请立项等手续。

四、四、清理整顿加油站(点),规范成品油零售市场

(一)加油站(点)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经省经贸委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

2、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与属地合格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签订供油协议;

3、加油站符合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4、符合当地政府总体规划要求,经营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计量、消防、环保等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批准建设立项,各项手续完备;

5、有消防安全及石油专业技术人员3人以上;

6、财务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健全;

7、有两台以上经当地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和税务部门认可的加油机,并符合安装税控装置或具有税控功能加油机的条件。

(二)对现有在营加油站(点)进行全面清理:

1、在前段成品油市场整顿中已经省经贸委核准零售经营资格的加油站(点),经复查符合加油站经营基本条件的,填写加油站(点)换证申请表,凭省经贸委原发的《合格证》换发国家经贸委统一印制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2、在前段成品油市场整顿中虽已经核准零售资格,但在此次复查中发现不具备加油站经营基本条件的加油站(点),限期予以整改,整改合格准予办理换证手续;如在1999年12月31日前整改仍达不到加油站经营基本条件的,则收回原证,取消经营资格。

3、在1997年10月16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发〔1997〕49号文件下达之前,未按规定批准立项违规建设的加油站,在按规定补缴投资方向调节税后,准予申报并填写《经营成品油零售单位申报表》,办理加油站经营资格审批手续;1997年10月16日以后,违规新建的加油站,原则上不予审批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

(三)各市、州经委按照以上规定,组织对本地区所有加油站(点)进行清理整顿,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加油站(点)于2000年4月30日之前,报省成品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省经贸委审核同意后,核(换)发国家经贸委统一印制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加油站(点)凭批准证书到工商、税务部门重新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四)2000年6月30日前,对未取得批准证书的加油站(点),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零售经营资格,由税务部门清缴税款,收缴发票。

(五)经清理整顿合格的加油站,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加油机安装税控装置和生产使用税控加油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10号)及省有关部门的规定,安装税控装置或具有税控功能的加油机。加油机必须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六)新建加油站应遵循全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建加油站的立项由省计委审批,但必须经省经贸委对加油站(点)审核批准并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后,方可办理立项等手续。对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的加油站(点)的建设,原则上不予批准。各市、州经委要会同国土、城建、交通、规划、石油等部门制定本地区加油站建设规划,并报省经贸委备案。省计委、省经贸委对新建加油站要按照加油站立项审批、建设规划及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从严审批。

五、五、清理整顿外商投资成品油流通企业

(一)清理整顿的对象是所有的外商投资成品油流通企业,包括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方式,或者采取租赁、委托管理、品牌特许等其他方式设立的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的企业。

(二)各市、州经委会同同级外经贸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外商投资成品油流通企业的审批机关、批准文件、股东情况、合同主要条款、经营设施、经营范围、油品来源、经营方式、经营现状等进行认真调查核实,逐一填写《外商投资成品油流通企业登记表》,连同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和章程及其批准文件、批准证书、工商执照副本等,于1999年9月30日前报省成品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报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

(三)今后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设立外商资成品油流通企业。各地区未按国家规定正在进行审批的外商投资成品油流通企业项目,必须立即停止办理一切手续。

六、六、加强对成品油专项用户的管理

(一)军队、国家储备、外贸出口、铁道、交通、民航、林业、农垦等国家专项直供成品油的用油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对社会经营。对违反规定对社会进行批发、零售经营的,要核减其计划供油数量,直至取消其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二)国家储备用油由两大集团按照国家计划配置的数量和价格负责供应。在湘国家成品油储备单位不得经营成品油,只能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储备用油进行储备和轮换出库,轮换出库的成品油按国家规定的价格销售给两大集团所属批发企业。

(三)各专项用户要制定系统内部供应管理办法,对内部供油的批发单位和加油站进行资格认证,加强清理和规范。各地经委、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专项用油的监督。

七、七、规范经营行为,实现有序竞争

(一)所有从事汽油、煤油、柴油批发、仓储和零售经营业务的成品油流通企业必须按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取得批准证书,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按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成品油经营活动,不得无照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不得经营走私油品和非法生产及来源不明的油品;不得掺杂使假、缺斤短两、经营质量不合格的成品油,损害消费者利益。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国家资源调控要求和价格政策,不得对集团以外的加油站及其它用户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公安、海关、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成品油流通中无照无证经营、偷逃税收、走私贩私、缺斤短两、掺杂使假、经营非标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由执法部门依据职能分工依法进行查处。

(三)两大集团在湘销售企业要深化内部销售体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完善批发零售体系,规范经营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炼油化工单位不得从事汽油、煤油、柴油批发业务,有关设施和机构要纳入集团销售系统统一管理。对经清理整顿合格的加油站逐步实行集中配送和连锁经营。省经贸委要组织省石油总公司研究制定加油站连锁经营实施方案,并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进行加油站计算机联网管理及IC卡加油试点,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连锁经营体系。新设批发和储运企业,要优先考虑与符合基本条件的社会批发企业重组,充分利用社会上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四)所有成品油经营单位应依法经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税收、价格、计量、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自觉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八、八、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

(一)为了搞好我省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流通秩序工作,省人民政府成立湖南省成品油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郑茂清同志任组长,陈德铨、邹育文同志任副组长,陈学军、颜学顺、卿渐伟、李后祥、喻启祥、周森保、张绪群、程安亭、蒋益民、谭桂柱、张林生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学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负责,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级政府要组成由分管领导同志牵头,经委、计委、工商、国税、地税、物价、环保、技术监督、规划、国土、公安消防等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规范流通秩序工作,积极协调和引导清理整顿中的企业重组工作,妥善处理好清理整顿中各方面利益关系,保证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社会稳定。

(二)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部门负责对取得批准证书的成品油流通企业重新办理工商行政和税务登记。未取得批准证书的企业要在限期内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三)两大集团在湘销售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并切实搞好所属成品油流通企业的清理整顿。

(四)省内成品油批发企业和仓储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要在1999年10月31日之前完成;加油站的清理整顿工作,要在2000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各市州经委要分别在批发企业清理整顿结束和加油站清理整顿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省经贸委报送清理整顿总结材料。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将赴各地组织检查。

(五)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凡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本实施细则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