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1997]52号 【发布日期】1997-11-26 【生效日期】1997-11-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湘政办发[1997]52号)
各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为了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订了《湖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湖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管好用好国家和省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国家和省扶贫资金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对规划和项目进行审定,分级负责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分级负责检查、督促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条 第三条 扶贫资金是指中央和省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专项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
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安排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省农业发展基金扶贫专项。
信贷扶贫资金包括中央和省扶贫专项贷款。
第四条 第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设民委、老区、以工代赈、扶贫专项:
民委专项重点用于全省16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主要由民委和财政部门负责。老区专项重点用于17个老区贫困县和重点老区县,主要由老区办和财政部门负责。
以工代赈专项重点用于10个国定贫困县以及城步、桂东、当城3个延伸县,主要由计委和财政部门负责。
扶贫专项(包括特困乡村专项、培训费、农业发展基金扶贫专项)重点用于全省31个贫困县,主要由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财政部门负责。
第五条 第五条 扶贫贷款扶持范围。中央扶贫专项贷款重点用于10个国定贫困县,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
省扶贫专项贷款重点用于21个省定贫困县,适当照顾面上扶贫任务重的地方,主要由农业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
第六条 第六条 扶贫资金分配坚持“稳定基数,适当调整,突出效益”的原则。即年度资金总量的80%,按各地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程度确定,20%的资金根据各地效益和地方配套资金情况安排。具体由有关资金管理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到各地区行政公署和州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增加扶贫投入。省各级投向贫困县的扶贫资金要达到国家扶贫资金投入量的40%以上,其中有关地州市贫困县两级扶贫投入应达到国家投入资金的10%以上。
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并且积极投工投劳。
第八条 第八条 各项扶贫资金的安排必须坚持到村到户。新增财政扶贫资金要全部安排到特困村,优先落实到特困户。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集体经济,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工代赈资金要安排70%以上用于乡、村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扶贫贷款要安排70%以上的资金用于解决与群众温饱密切相关的种养业项目,其总额的50%以上要安排到特困村;省扶贫贴息贷款要重点扶持贫困农民增产增收的项目。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地方,相应核减下一年度的扶贫资金,其核减的资金安排到其他地方。
第九条 第九条 扶贫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建立扶贫项目库。扶贫项目应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有关资金管理部门规划、论证和筛选。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评估,一次批准,分年实施,分期投入”的原则,经县地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列入项目库。使用扶贫专项贷款的项目,要先经有关银行评估论证。
第十条 第十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扶贫项目,主要审核整体项目的投向和重点是否准确,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扶贫资金是否落实到村到户,贫困户是否真正受益。项目实施的具体组织形式和方式要根据各地特别是乡村和农户的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扶贫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一)财政扶贫资金、民委专项、老区专项,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初审,上报省民委、老区办审核,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与省财政厅联合批复,并抄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由县(市、区)计委会同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项目计划,经地州市计委初审,报省计委,并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省计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并抄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三)财政扶贫资金其他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筛选,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逐级上报,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与省财政厅联合批复。
(四)中央扶贫贷款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在项目库中拟定当年项目计划,经县(市、区)农业发展银行论证、评估,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县农业发展银行联合报地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农业发展银行,经筛选、审查后,联合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省农业发展银行。省农业发展银行应在与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共同协商的项目内选择并批复项目。收回再贷项目由县(市、区)农业发展银行和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报省农业发展银行批复后实施。
(五)省扶贫专项贷款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在本地扶贫项目库中拟定当年支持项目向县(市、区)农业银行推荐。县(市、区)农业银行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签署意见后,报地州市农业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经地州市筛选、审查后,由地州市农业银行审批,县(市、区)农业银行组织实施,项目报省备案;贷款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报省农业银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审批。
各有关资金管理部门应在每年10月底前,按当年各项扶贫资金计划的150%提出下一年度项目意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扶贫项目计划一经下达,要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项目,须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同意后方可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贫困县财政部门应建立专帐,设立专户,核算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直拨。省、地州市财政部门要保证国家扶贫资金到省后1个月内将有关资金(含省财政扶贫资金)下达到贫困县。县财政局要配合有关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足额将资金安排到项目。
中央和省扶贫专项贷款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证项目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技术培训费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培训要本着“谁贷款、培训谁、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注重实际、实用、实效,重在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保证扶贫项目效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省财政对使用省扶贫专项贷款项目和国定贫困县商业银行扶贫贷款项目予以贴息。贴息要重点保证种养业项目以及特困村的相关项目。贴息资金实行定额包干,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专帐管理,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资金管理部门、乡村一级经济组织对现有扶贫项目要建档立卡,实行跟踪管理。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岗位责任制。项目执行单位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并与资金管理部门签订责任状。项目批准单位要明确审批权限,做到谁审批,谁负责。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立综合考核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对扶贫资金的投放、使用、效益和回收实行综合评价,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资金利税率、资金回收率、贷款逾期率、解决温饱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通过对指标的考核,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1)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3)弥补企业亏损;(4)修建楼、堂、馆、所;(5)各种周转金;(6)弥补预算支出缺口;(7)大中型基建项目;(8)购买小汽车等。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中央扶贫专项贷款优惠贷款利率政策,不抬高利率,不加息和罚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不准以贷扣息、预收风险保证金、以新贷抵旧贷;不准将扶贫贷款用于行政经费开支、炒买炒卖股票、债券。对贫困户贷款主要实行信用放款形式,对种养业项目实行按年收息;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贷款,适当放宽担保条件和降低自有资金比例。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根据有关规定,可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项目准备费,由同级扶贫开发办公室掌握,用于扶贫项目的筛选、考察、跟踪检查、专项审计及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等开支。扶贫基金的收取和管理仍按有关文件执行。各地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从扶贫项目上收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级审计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特别是贫困县审计机关要把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日常工作并形成制度。凡挪用、拖欠和挤占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的经济责任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凡贪污扶贫资金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资金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组织各级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以确保扶贫资金按政策专款专用,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地区行署和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细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湘政办发〔2009〕24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富民强省的宝贵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
二、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项目。从2009年起,“三支一扶”期间大学生的各项生活与交通补助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4:3:3的比例分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体检、培训等项经费,由省财政解决。组织、人事、民政等部门牵头每年招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乡镇、村和部分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争取用3-5年时间,做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人事、卫生等部门牵头每年选派适量医卫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社区卫生院(室)就业。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
凡毕业后自愿到湘西地区各县市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乡镇、村就业并服务满5年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全部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按规定代偿。
县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或招聘。录用为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合格后,级别工资可适当高定,其中县市区以下乡镇的可高定2档,县市区本级的可高定1档。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适当高定,其中县市区以下乡镇的可高定2级,县市区本级的可高定1级。
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原地就业,乡镇事业单位有人员编制空缺的,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可按规定的程序免试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考试成绩总分加7分;报考县以上机关公务员的,总分加5分。对选派到湘西地区各县市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乡镇、村工作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免费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初任以及权益保障服务。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和见习期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取消落户限制。公安部门要放宽企业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社会保险补贴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执行,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进一步畅通中小型私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在职称评审中,对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予以适当倾斜。
鼓励银行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的贷款。
四、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高科技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在册员工10%以上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对所安置大学生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具体办法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凭毕业证、报到证、项目单位证明、户口迁移证在项目单位所在地办理落户手续,也可将户口迁回原籍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五、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在本省范围内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在本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其创新项目可适当放宽条件申请省人民政府专项创新资助,取得技术成果获得专利的可提出专利补助申请。省科技计划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本省范围内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对高校毕业生申请登记个体经营的,开辟绿色通道,上门办照。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月营业额未达到5000元或经商办企业所得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经商兴办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校毕业生同时又是残疾人,或者从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分别享受残疾人就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
策。
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户籍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小额担保贷款风险的前提下,要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倾斜,尽量简化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要认真组织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活动。从2009年起,省人民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视情况逐年增加。各级政府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六、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优先安排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一对一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帮助就业,并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民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
七、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完善以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支持中南大学等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先安排有项目、带技术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新区和创业园创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所需经费由就业专项资金负担。各有关部门要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推荐等各类就业服务,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户籍托管服务,并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就业。
各高校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创业和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招聘管理,打击以虚假信息、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各类非法中介,净化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台帐,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户档关系已转回生源地、择业期(2年)内在生源地以外地区落实了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免费办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档关系随迁。
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各级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见习基地审查合格后,人才服务机构、就业指导中心要免费提供见习期间的档案托管和人事代理服务。在现有9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实习见习基地,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教育部门及高校要给予积极配合。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及与鉴定补贴。
八、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高校要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高校毕业生就业资金。物价部门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负担。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1]1号 【发布日期】2001-01-21 【生效日期】2001-0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1〕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会提案的通知》以及《湖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政协湖南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履行宪法和法律的具体体现,是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是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讲政治、讲法制的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有关机关、组织均有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第二章 办理职责
第四条 第四条 承办本级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和在闭会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第五条 第五条 承办本级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单位在政协全体会议或闭会期间向本级政协常委会提出的对政府工作的提案。
第六条 第六条 承办本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视察中对政府工作提出的书面建议和提案。
第七条 第七条 承办上级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第三章 办理原则
第八条 第八条 依法办理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的民主权利,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在办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承办人大大会期间的建议,应在大会闭会之日起3个月内,至迟不超过5个月办复完毕。承办政协大会期间的提案,应在收到提案后3个月内,至迟不超过6个月办复完毕。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闭会期间的建议、提案,按本条规定办理。
第九条 第九条 实事求是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处理和答复。凡有是条件解决的,要切实抓紧解决;因条件所限短时期内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作出规划,逐步解决;确因现行法律和政策不许可或受其他条件限制,目前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解释原因。
第十条 第十条 注重实效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承办单位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抓住事关全局,事关国计民主,事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人大、政府和政协办事机构按现行行政体制和业务分工,将建议、提案交付有关单位承办。各承办单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办好。
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交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大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每届第一次大会闭会后,由政府召开会议进行交办。其余四次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所提的建议,可由政府办公厅(室)以文件形式交办,或会同人大联工委召开会议交办;政协委员所提的提案,由政协提案委交办。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分别由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和政协提案委向承办单位交办。
承办单位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建议和提案,应在收到建议和提案15天内分别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提出调整建议,由交办机关重新确定承办单位。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承办。承办单位办公室负责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收发、登记、承办、催办、审核、落实、总结、归档等制度。承办单位办公室接到建议和提案后,要清点、登记、核对,并呈报单位领导,召开交办会,将建议和提案落实到具体经办处(科)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答复。答复件应由经办处(科)室起草,处(科)室负责人初审,送办公室核稿,报单位分管领导审定签发。重要答复件需经单位主要领导或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答复件应使用单位公函纸,按照上级规定的统一格式行文,加盖单位公章(政府可盖办公厅〔室〕公章),并附上单位联系电话、经办人员姓名、答复时间。答复件首页右上角应注明发文单位代号、发文类别、发文年号、发文序号及办复结果四种类别。
办理建议和提案结果的四种类别分别为:“A”类,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者基本解决的;“B”类,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C”类,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目前不能解决,予以解释说明的;“D”类,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答复件应及时寄送所提建议或提案的每一位代表或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或提案,答复件应标明领衔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建议、提案内容相同的,应分别行文答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答复件除主送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外,还需抄送同级人大常委会联工委或同级政协提案委和政府办公厅(室)各两份。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或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应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各两份。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审核。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件必须经过办公室和单位领导审核把关。审核该解决的问题是否解决,答复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格式是否规范,文字表述是否通顺清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落实。办理建议和提案,承诺的事项一定要兑现落实。政府办公厅(室)每年在下一次人大、政协大会召开之前,要有重点地督查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总结。承办建议和提案的单位应在10月10日前向政府办公厅(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当年人大和政协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的建议和提案,也包括当年9月底以前办理答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
政府办公厅(室)在办复工作结束后,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写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总结报告。
第五章 办理制度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目标管理责任制。办理建议和提案要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领导的制度。办理情况要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可对办理工作制定评分标准,对承办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办理工作的情况,要列入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奖惩兑现。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检查督办制度。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负有对本级政府所属各承办单位办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催办、督办、检查、评比等项职责,可采用电话联系,下发催办、督办通知书,编发办理建议提案通报,登门检查和抽查汇报等形式,全面、准确地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和情况。政府办公厅(室)还应协助人大、政协机关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办理工作的视察和评议。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联系代表、委员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承办单位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现场办公、共商办理建议和提案的方法,还可采取电话联系,寄送资料等方式,密切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信息反馈制度。为掌握办理情况,改进办理方法,提高办理质量,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应统一印制《办理建议提案征求意见表》,由承办单位随答复件寄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办公厅(室)每年应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馈意见,综合上报领导和通报有关单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重新办理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建议或提案结果明确表示不满意的,承办单位在收到反馈意见后,应在1个月内认真研究,重新答复。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评比表彰制度。各承办单位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政府办公厅(室)每要通报表彰一批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办毕一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后,政府可以会同人大、政协联合召开办理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先进承办单位和个人。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承办单位要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办点建议和提案,亲自审定重要答复件,亲自督促检查建议和提案落实情况。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办理工作队伍。省、市(州)政府办公厅(室)内要设立或明确专门的办理工作机构,政府直属单位和县、乡政府要有专职或兼职经办人员。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办理工作网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办理工作的指导。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加强对下级办理工作的指导,提高办理工作水平。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和市、州人民政府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办理工作制度。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的通知(全文)(定稿)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的通知(全文)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农村建房是指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的各类房屋建设活动。为规范农村建房行为,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突显湖湘民居特色,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
(一)科学规划。加快制定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镇区(集镇)规划。根据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要求和行政村区划调整情况制定村庄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范围、规模和设施配套,明确建房位置。严格履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批准建房。
(二)合理选址。引导村民坚持在规划确定的居民点选址建房,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地下采空区。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文化核心保护范围、河道管理范围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建房。
二、控制农村建房规模
(三)坚持一户一宅。一户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农村住宅。村民申请住宅建设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分户条件,确需另立户建设住宅的;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国家规定限额标准需扩建的;现有住宅属旧房、危房需拆除新建或改、扩建的;因国家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需搬迁新建的;住宅因灾害损毁需重建的;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四)控制建房规模。引导村民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和实际需求理性建房,严格执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注重完善功能,控制建房面积,避免资源浪费或因建房致贫返贫,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具体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控制村级公共服务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坚持“一房多用”,避免超标和重复建设。
(五)实行建新拆旧。原址重建的,除保留施工期间必须的生活用房外,应先拆除旧房后方可开工建设;保留的生活用房,应在新房建成3个月内拆除。异地新建的,原则上在新房建成6个月内拆除全部旧房。村民应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旧房。逾期不拆除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拆除。
三、坚持集约节约用地
(六)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尽可能利用旧宅基地、荒坡地、空闲地、废弃地等进行建设。严格控制零星建房。鼓励统筹利用闲置土地和村部、小学、厂房等现有房屋,改造、建设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和公租房。盘活现有村民住宅。允许将闲置村民住宅出租,鼓励向本村无房户或危房户转让。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除旧宅复耕或者恢复生态面积的宅基地,置换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收益,应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七)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在农户自愿、方便生产、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到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建房。切实保障集中建房用地。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农村集中居民点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加快推进集镇建设,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进入集镇购房居住。
四、提高农村建房质量和彰显民居特色
(八)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允许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个人从事村民住宅设计并对设计负责。农村建房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农村建筑工匠或者施工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房屋承担质量保修责任。
(九)推行绿色农房建设。探索绿色农房建设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意识。推广乡土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农房示范,提高环境敏感区域绿色农房比重。推动绿色建材下乡,推广应用节能门窗、轻型保温砌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太阳能热水器、水性涂料等绿色建材产品。
(十)推进农村住宅产业化。制定支持农村住宅产业化发展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住宅产业化的认识。发展农村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加强技术标准和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制定农村装配式住宅标准图集,提高产品质量和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在交通便利、集中建房户数较多、农户积极性较高的村庄开展农村住宅产业化试点示范。
(十一)突出湖湘民居特色。尊重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及与周边景观环境的依存关系,新建房屋不改变传统建筑形式。尊重村民意愿,在一定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规范村民住宅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编制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开展送图下乡,向村民推荐。享受各类财政补助资金的村民住宅,应严格按照规划和图集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村庄整治。
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到2020年,90%的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通过就地分类实现减量70%。合理选用堆肥池和分散型环保焚烧设施,能够通过就地牲畜饲养、堆肥、焚烧等无害处理的,尽可能做到“不出户、不出村”;有资源回收价值的,依托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农村综合服务社网点等回收利用;其他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转运区域集中处理。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开展培训,落实待遇,逐步实现每1000名村民配备3至5名农村保洁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支持将一定区域内的垃圾处理项目打捆推向市场。
(十三)完善配套设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优先选用技术成熟、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符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到2018年争取实现重点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90%的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结合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强环境建设,实施村庄绿化,修复田园景观。完善村庄道路、供水、供电、清洁能源、通讯、广播电视、电信、网络等配套设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积极开展地方适用技术研究,制定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和技术指南、标准,加强技术下乡宣传培训。
六、加强组织保障
(十四)落实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当地农村建房管理制度,依法将农村建房管理权限下放给乡镇人民政府,为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农村建设管理职责提供保障条件。要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将规范农村建房纳入绩效考核。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农村违法建房专项治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指导和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牵头制定当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对审批条件、流程、时限及建房选址、规模等做出具体规定。城乡规划部门要组织科学编制村镇规划,严格履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清理一户多宅,杜绝占用基本农田现象,建立和完善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调配机制。财政部门要整合有关涉农资金,确保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经费,并对规范农村建房的工作典型实施奖补。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积极开展规范农村建房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建房管理的实施主体,应加强农村建房的规划、建筑方案审批,施工、质量安全监管,违法建设的查处等工作。建筑方案不符合规划、规模等要求的,不得审批。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宅基地审批的,应按规定上报审批。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充实技术力量,明确适应工作需要的农村建房专职管理人员,有效实施监管。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依法处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农房设计的指导和审查,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村委会是村民建房日常监管的基层组织,应结合实际,制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主动掌握村民建房动向,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劝阻,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村民建房自治机制,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干部群众参与管理,对村民建房申请提出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村民建房理事会,明确规划建设协管员。
(十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各地要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宣传有关农村建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规范农村建房的典型要大力宣传推介,对违法违规建房行为予以曝光,引导村民提高依法建房和理性建房的意识,杜绝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加快实施全省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和农村建筑工匠3年培训计划。
(十六)加强示范带动。各地应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整体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民居等工作,整县整乡开展规范农村建房示范。2016年至2018年,省里将每年选择1个市、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开展省级规范农村建房示范,并对优秀项目“以奖代补”安排一定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对规范农房建设的农户进行一定补贴。
(十七)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建立规范农村建房监督检查制度,对在规范村民建房监管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其责任。建立农村违法违章建房举报制度,对经查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8日
第五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实施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1995]93号 【发布日期】1995-12-10 【生效日期】1995-12-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湖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湘政办发[1995]93号)
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制定的《湖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日
湖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建立、规范和完善我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调控市场物价、安定群众生活中的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7号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7号文件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指省、州、市、县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城市县级区是否设立价格调节基金由市政府自行确定。
第三条 第三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范围及标准
1、对宾馆、旅社、招待所等住宿营业单位按实际住宿收费标准价外征收4%,由住宿营业单位在住宿发票备注栏中注明价格调节基金项目,随同住宿费直接向旅客收取,收入单独立帐。
上述单位接待党、政、群、团等机关一、二、三类会议免收价格调节基金,其他业务会议按标准收取。
2、国家管价商品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商品和经营性服务项目。国家管价商品采取特殊价格政策,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成果外获得的超额利润,按该商品的管价权限,全部或部分转入同级价格调节基金。具体转入的比例、时间和方法由同级物价部门确定。
3、除湘政发[1995]17号文件明确免征的收费项目以外的其他事业性、专项性收费,一律按5%计征价格调节基金,由同级物价部门在收费年审换证时,一次征收。
4、对营业性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酒吧、游艺室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由娱乐营业单位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不直接向顾客征收。可按实际营业额的规定比例征收,也可按正常营业额和规定比例换算成固定金额征收,具体征收方式由各级物价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5、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驻湘和中央在湘企业(包括办事处、营业部)按核准人数(包括在职职工、合同工和临时工,不包括离退休职工)每人每月征收2.5元价格调节基金。
负有代征价格调节基金任务的单位,本项目可免征。
6、应缴价格调节基金的单位,必须按各级物价部门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办公室规定的期限缴纳价格调节基金。
第四条 第四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
1、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由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可由同级物价部门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办公室直接征收,也可委托其他部门代征,具体征收形式由各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物价部门委托其他部门的代征业务手续费不得高于所征调节基金实际数的5%。
2、下列单位的价格调节基金,由省物价局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直接征收:
(1)由省物价局管理价格的涉外宾馆;
(2)中央在湘单位、驻湘军事单位和省直所属住宿营业单位及其附设、单设的娱乐场所;
(3)由省物价局核发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并直接进行收费年审的单位,从事业性、专项性收费中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
(4)铁路、民航、邮电、电力行业应交纳的价格调节基金。
3、除对住宿营业单位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税务发票外,其他一律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价格调节基金专业收款收据。专业收款收据由各级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到同级财政部门领购。
第五条 第五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1、价格调节基金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具体由各级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开设“收入”和“支出”两个帐户,“收入”户的资金应按时转入同级财政专户,用款计划批准后,由财政专户转入“支出”户,方可使用。
2、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支配权属同级人民政府。使用时,由使用部门或单位提出申请,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执行。
经同有人民政府批准,价格调节基金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并按规定收取占用费。
3、价格调节基金用于调控市场重要副食品价格水平。主要用于:补贴负有平抑市场物价责任的国有商业部门因执行国家政策,在收购、经营中造成的亏损;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原因,市场物价发生大的波动时的价格补贴;平抑节日市场物价的补贴;扶持重要副食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4、凡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扶持生产经营的商品,应主要供应当地市场,其价格应报同级物价部门核定,一般应低于市场价格5-10%,以平抑市场价格。
5、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统计报表制度。各级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要按月对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结存等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规定表式编制报表,在报送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同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
第六条 第六条 监督与处罚
1、各级物价部门应加强对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省对地州市,地州市对县的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2、价格调节基金必须按时缴纳。逾期交纳的,按欠交金额每天加收5‰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由物价检查部门按违反物价政策查处。
3、有偿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单位,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期限和占用费率,还本付息。逾期每月加收20%的罚息。
4、各级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应加强对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的跟踪监督,凡不按规定用途用款和使用管理不善的,应及时追回投入的资金,并按有关政策法规或用款协议予以处罚。
第七条 第七条 本实施办法与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7号文件一并执行,由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