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若干意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2000]6号 【发布日期】2000-06-01 【生效日期】200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
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甬政〔200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六月一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若干意见
新一届市人民政府组建以来,特别是“三讲”教育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落实“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注重职能转变,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官僚主义、推诿扯皮、各行其是、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到政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损害政府形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克服。为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落实责任,加强协调
(一)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行政,独立负责地开展和完成各项工作。“三定”方案或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未明确管辖部门,或管辖职能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事务,重要事务由市长指定、一般事务由秘书长商分管副市长指定管辖部门或为主管辖部门,被指定部门必须认真地履行职责。
(二)市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时,如遇涉及其他部门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项,要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认真进行协商,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凡未与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充分协商的问题不得上报市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应由主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面协商或召开协调会议,邀请协办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协办部门相应负责同志必须参加;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可派员列席会议。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在上报市政府时,主办部门必须明确、具体地列举有关部门的不同意见及论据,供市政府决策时参考。
二、二、简化环节,规范程序
(一)市政府各部门必须按照政务公开和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尽可能简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市政府及各部门在向下级部署工作和下达任务时,应当明确提出时限要求,有关单位要按照规定时限予以落实;各部门之间征求意见或会签文件时,协办部门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否则视为失职。凡没有正当理由拖延不办,贻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同志和经办人的责任。
(二)市政府办公厅在收到市政府各部门请示件后,承办处(室)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报送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审核。内容重要的,由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核报市长、分管副市长批示。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在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核报请示件时,一般应提出供市政府领导同志决策时参考的明确建议。除特殊紧急事项外,市政府各部门不得将请示件直接报市政府领导同志。承办处(室)提出拟办意见,必须做到情况准确,依据可靠,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要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必要时可约请有关部门同志一起沟通情况,发现问题也可提出修改建议,由部门决定是否采纳。
(三)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以及非市政府系统的部门和单位报送市政府的请示件,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职能处(室)应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分别处理:1.属部门职能范围的事项或经市政府授权由部门办理的事项,可直接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办理。2.属市政府办理的事项,应先转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如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明确主办部门,并由主办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如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按前述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把关),然后送分管副秘书长核报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对需转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的,应提出明确的办理要求和反馈时限,加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章,并负责催查办。
(四)请示件一般应在受理承办起的15天内办结。办理难度较大,15天内确难办结的,应适时将办理情况告知来文单位。对紧急事项、突发性事件和抢险救灾等特急请示件,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对办结的请示件,应及时将办理结果告知来文单位。
(五)市政府办公厅应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向市政府报送请示件的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通报的内容包括:请示件的体例格式是否规范,行文关系是否得当,涉及其他部门的事项是否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虽经协商但未取得一致意见,主办部门在报送市政府审批时是否充分反映有关部门的意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告中有否夹带请示事项,有否将请示件直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等。
三、三、加强督查,畅通政令
(一)在市政府制定政策或做出决定之前,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表意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不能回避矛盾。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定,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不允许各取所需、自行其是。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部门办理市政府交办文件,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
(二)市政府办公厅作为市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要加强对各部门落实市政府决定事项的督促检查,及时、定期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报告市政府文件、会议和市政府领导批示及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市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工作的力度,完善督查制度,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督查工作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政府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督查工作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各部门在履行职责或完成市政府交办事项的过程中,遇有问题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发[1996]41号 【发布日期】1996-02-26 【生效日期】1996-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甬政发[1996]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八五”期间,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近,国家针对吸引国际资本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和我国利用外资逐步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在利用外资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调整。为了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渠道,加强招商工作的协调、管理,实现“九五”时期我市利用外资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意义,坚定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的决心和信心
(一)坚定不移地积极实施我市向外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扩大利用外资的重要环节来抓。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领导要继续充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不断研究和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二)认真总结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全面准确地理解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工作方针,继续发动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合理规范工作程序,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适合我市实际发展的招商引资新途径。
二、二、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领域,继续引导外资投向与我市产业结构的密切结合(三)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今后若干年我国指导外商投资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市计委要会同市外经贸委、经委等综合经济部门结合我市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以指导和规范全市利用外资工作。
(四)把利用外资与实施我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结合起来。“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中、长远发展规划和本区域比较优势,提出并实施有地区特色的招商引资计划,促进全市范围内形成各具分工特色的开放型区域经济结构。同时利用外资还要与规划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相衔接,引导外资投入我市急需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要从规划确定的项目中筛选一批拟利用外资的项目,输入招商项目库,并适时推出招商。对当前正在洽谈的、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要落实责任,抓住不放,促其成功。制订相应政策(包括地方性的鼓励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于规划要求的项目。
(五)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工作的步伐。各个产业利用外资的不平衡性,是我市当前利用外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今后一个时期,市级各经济综合部门和各级开发区都要深入研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在利用外资工作的产业导向上有新突破,努力促进我市支柱产业的形成。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一优二高”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外资投向我市主导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要积极引导外资参与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充分挖掘老企业“嫁接”改造潜力,切实提高“嫁接”改造工作水平和层次。“九五”期间,工业经济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着重把利用外资与调整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围绕我市工业“320”工程建设,各行业重点抓好一批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要继续加快“腾笼换业”、拓展“中中外”发展路子,内引外联,加速企业改组、改建,实行资产重组优化,组建一批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的企业集团,形成几个“舰队”级企业。
三、三、继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利用外资新格局
(七)继续扩大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加速引进跨国公司和大财团。引进国际著名大公司、大财团来我市兴办实业,是今后我市利用外资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和突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来我市投资大项目,重点要在欧美和亚太地区发达国家下功夫。今后,每年要争取2-3个全球500家中最大跨国公司来我市投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市外资中的投资比重。
(八)不断注重招商活动实效。各县(市)、区和市各部门举办国内外招商活动,每年初要制定招商计划,送市开放办、计委、外经贸委初审后,报市政府批准。要重视外国驻华机构和我驻外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通过他们建立我市与海外的经常性联系。进一步发挥“宁波帮”和帮助宁波人士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要制定引资奖励办法或中介付费标准,探索招商引资市场化的途径。
(九)积极探索引资的其它渠道。BOT方式是国际上通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筹资方式之一。市计委要争取国家在宁波进行BOT的试点,为我市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开辟一条新的渠道。要顺应融资证券化的潮流,把有条件的企业推向国际证券市场,通过国际证券市场吸收更多的外资。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海外基金、发展国际租赁业务等方式吸收外资。
(十)吸收国外贷款,积极做好间接利用外资工作。目前,国际上间接利用外资又有回升,我市间接利用外资还大有潜力,市计委、外经贸委、城乡建委、交通委、农经委等综合经济部门和各专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吸取国外贷款,特别是利率较低的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贷款,逐步建立外债偿债基金。要加强国外贷款的综合管理工作,提高偿债意识。
四、四、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组织机构,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力的招商体系
(十一)健全和充实对外开放工作机构。吸收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市对我开放领导小组。建议各县(市)、区建立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导协调本地的对外开放工作。
(十二)进一步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市开放办会同外经贸委、计委、经委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研究我市招商引资的形势和重大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招商引资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
五、五、切实重视招商引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
(十三)增加对外招商资金投入。市和县(市)、区两级要逐步建立招商基金,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国内外大型招商活动;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对外招商资料等。
(十四)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外招商项目资料的管理。各县(市)、区及市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甬政发[1995]98号文件规定,将对外招商交往的动态信息输入网络,不断发挥已有信息作用,决不能以各种理由,不将本部门的招商信息及时输入网络。
(十五)完善和强化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市招商中心要对兴办三资企业的外商提供从项目谈判到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全过程服务,以简化外商办事手续。各县(市)、区和市各综合经济部门对“一站式”服务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
(十六)切实加强全市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宁波市外商投资大项目管理实施意见》。
(十七)办好样板企业,发挥以外引外的作用。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是我市投资环境的最好招商宣传。在加强对现有三资企业管理、服务中,要培植一批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三资企业作为样板企业,达到以外引外的作用。同时要不断探索外贸与外资、外经的有机结合,通过发展外贸、外经带动外资的引进。
(十八)继续抓紧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要重视招商引资的战略研究,计真研究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动向,明确招商引资思路,提出招商引资的中长期战略和阶段性计划。加强重大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建立重点客商的档案库,着手建立水、电、土地、交通等投资环境的基础资料库。要提高对外招商宣传的针对性,重点宣传港口优势,港区联动发展的功能优势,率先建立市场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优势。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才素质,引进一批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
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 别人我不放心
我想你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2010年07月29日 17时51分 167 主题分类: 机关事务
“权力运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哈办发[2010]14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八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根据《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见》(黑办发[2009]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实施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廉洁、公正、高效、便民为目标,以电子政务为主要载体,以电子监察为重要监控手段,按照“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构建配置科学、制约有效、程序严密、裁量规范、运行公开、监督到位、权责统一、追究严格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体系,使每一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每一个行使权力人员的行为都受到约束和监控,为推进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实施范围。市直法定授权和委托组织对社会或者其他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司法权及专项资金分配权等权力都要纳入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范围,重点是行政许可权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权。适当时机向县、乡两级延伸。对于应纳入制度建设而未纳入的权力,不得行使。
(三)工作目标。2009年已纳入制度建设范围的市直部门要在2010年7月底前完成制度修改完善工作,11月底前完成制度的修订和汇编工作。启动司法系统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2010年年底前完成司法部门制度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
二、基本要求
通过开展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权力配置科学化、行权裁量标准化、行权程序规范化、行权过程便捷化、行权操作公开化、权力运行网络化。
(一)建立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着力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问题。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窗口承接与办理分离;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实行主管、办理、评审、监督分离;政府采购实行管采分离;行政处罚、强制事项实行调查、决定和执行分离;财政专项资金实行评审、决定和绩效评估分离;实质性审查实行审核分离;专家评审事项实行审裁分离及对专家管用分离;重大、复杂、敏感的行权事项实行集体决策。
(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着力解决办事条件和标准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明确行权标准和尺度。在资金、项目、资源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分配中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以招标、拍卖的结果为裁量标准,把权力配置资源变为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要制订出公平、公正、公开而又具体、可操作的裁量标准和尺度,把权力行使者的主观自由裁量变为以制度为准绳的客观衡量。
(三)科学设定行权程序,着力解决行权人作出许可或审批决定轻率随意问题。制订简便而又严密的工作程序,在申请、受理、审查、决定中引入网上申报、接办分离、内部制约、专家评审、集体决策、听证、公示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和手段,确保权力行使过程正当和决定合理。
(四)更加突出便民高效,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问题。把便民高效放在突出位置,在确保廉洁、公正的前提下,力求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间最短、行权成本最低、服务对象最方便。
(五)全程公开透明,着力解决暗箱操作问题。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各项行权事项的制度、实施和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尤其要把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安排、行政许可办理、政府采购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权事项作为公开的重点。
(六)充分运用技术防腐手段,着力解决制度落实中硬约束不足问题。将电子政务作为执行制度的有效载体,将电子监察作为确保权力按制度规范运行的重要监控手段,以制度规定的裁量标准、行权流程和基本要素为重要基础和依据,科学设计电子政务流程和电子监察节点,强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使权力在网上运行,监督在网上实现,绩效评估由网络自动生成。
三、基本框架
制度文本由以下要素构成:制度名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权力行使依据、办事条件和标准、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公开公示、办事时限、收费标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并附权力运行流程图。
(一)制度名称。由行权事项和权力类别构成。
(二)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单位由局(含委、办等,以下统称为局)和职能处室(含二级局和具有行政职能的站、所、队等,以下统称职能处室)构成。责任人由承办人A、承办人B、职能处室负责人、评审专家、协办处室相关人员、处(局)务会参加人员和局领导等组成。不同类别的权力,上述责任链条中的环节可以精简。
(三)权力行使依据。由规定行使该项权力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名称、条款项序号和条款中作为行权依据的实质性内容的原文构成。
(四)办事条件和标准。办事条件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申请人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办事标准指在法律、法规、规章框架内细化、量化的行权主体审查和决定所依据的尺度。
(五)申请与受理。包括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所需材料、申请方式和材料补正方式以及受理方式、受理结果等。
(六)审查与决定。主要指权力部门内部审查决定的步骤和方式。对于不同类别的行权事项,制度文本应明确是否采用AB角、专家评审、听证、处(局)务会集体决策等程序。
——审查。对企业登记、换证、年检等进行形式审查并可以当场作出决定的事项,或依法由工作人员独立负责的事项,可由一人审查。凡需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事项,实行A、B角制度,制度文本须明确A、B角各自的职责。对需要进行实地考核、考察、调查的事项,审查人要形成署名报告存档。
——专家评审。凡属权力部门有自由裁量权或选择权的资金、项目和资源分配事项,进行招标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要求进行专家评审的事项,都要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属于均等化分配的资金,以及不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项目,或备案类的项目,或鼓励类、允许类需核准的项目,可不经过专家评审。
——听证。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市直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事项,制度文本应明确规定组织听证。
——处(局)务会集体讨论。对具有重大利益的授权行为、特殊行业或垄断行业的准入、资金和稀缺资源的选择性分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难以把握的政策边缘性问题,以及具有自由裁量权的事项,必须提交处(局)务会讨论,否则不能报上级审批或研究。财政资金对竞争性领域同一单位再次或多次给付的,必须在处(局)务会上和公示中特别说明。对于没有自由裁量权或自由裁量权很小的一般性行权事项、均等化的资金分配、项目备案、资格考试等,可以事前或事后在处(局)务会上通报。有些特事特办来不及开处(局)务会讨论的事项,须在下次处(局)务会上通报。属于形式性审查、可由一人承办的事项,在服务大厅(窗口)即来即办的事项,按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事项,可不经处(局)务会讨论。有些重大的行权事项,要经局务会集体讨论。
(七)公开公示。制度文本中应明确规定:制度原文和申请书示范文本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审查过程中发现行权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告知利害关系人。按效率原则竞争择优分配的资金、资源、项目及工程承包、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的结果通过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按公平原则均等化分配的资金、资源在单位内部公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须将专家评审、集体讨论等决议过程公开。进行网上审批的,要实现对办事过程的在线查询和动态公开。行权决定作出后,在部门门户网站公示一周。对于不宜向社会公开的行权事项的办事结果,要告知未获批准的申请人,或应当事人、利益关系人的请求告知。
(八)办事时限。指权力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到作出决定之日止的期限。制度文本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和省委再压缩20%审批时间的要求,区别以下不同情况,明确规定办理时限,并将时限分解到各个办理环节。
——当场办结。对于形式审查的企业登记、年检、换证等行为,不需要进行进一步技术分析的检验、检测、检疫行为,以及其他能够即来即办、即报即批的行为,应当场办结。
——只需一个部门办理的事项,以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确定的时限为准。该时限指在该部门运行的全部时间。
——需要市、区县(市)多层次办理事项的时限。市直部门能够下放办理权限的应尽可能下放。不宜下放而又属直管的部门(如国土、工商、质监等部门)办理的,办事时限从区、县(市)部门受理之日算起到市直部门办结为止。凡区、县(市)已经初审的,市直部门的办事环节和办事时限应该压缩。凡区、县(市)已经现场核查的(包括勘察、检查等),市直部门一般不再重复进行。
——需要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各部门在确定本部门的办理时限时,要进行沟通协商,确保不超过总的时限。凡是多个部门审批同一事项、同一内容的,应改为一个部门审批为主,其他部门主要行使监督职能,并简化程序,缩短办理时限。
——审查中附加程序的时限。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可不计算在上述规定的时限之内,但应另行规定时限,以提高办事效率。
——公示和送达的时限。行权决定作出后,经过公示,在10日内送达申请人。
上述时限要求是指完成行权过程的最长时限,各部门要尽量缩短具体行使权力的时限。同时,应建立领导AB角和代签制度,或采取电子印鉴,实行远程审批。
(九)收费标准。行权事项依照法律、法规收取费用的,须在制度文本中明确法定依据和收费标准等。
(十)监督检查。制度文本中可写明“执行局按照统一标准制订的监督检查办法”。
(十一)责任追究。制度文本中可写明“执行局按照统一标准制订的责任追究办法”。
制度文本应将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公开公示、收费、送达等主要程序和办理时限制成流程图作为附件。
上述内容及具体要求,主要适用于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司法权、国有资产所有权,以及其他行政权的行权事项,可从实际出发参照执行。
四、配套制度
市直部门要与“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相适应,制订必要的配套制度。
(一)处(局)务会制度。一是明确会议内容。确定研究讨论和通报的事项。二是明确会议的决策权限。主要是进行合规性审查,即审查是否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不得违背制度规定的裁量标准,弃置专家合规评审的结论和招投标的合规结果,另行确定授权对象。三是明确决议形成的程序。四是明确会务工作的要求。重大议题应提前发送有关材料;要制订统一的格式文本,规范记录与会者的发言,特别要记录不同意见。
(二)专家评审制度。一是明确应进行专家评审的行权事项。二是按管用分离原则确定专家产生的方式,包括专家提名和管理的机构、专家条件和资格、专家库的建立等。专家库中要有足够比例的系统外、区域外专家。尽可能利用相关专业的国家专家库,也可按系统组建专家库。三是明确行权事项评审专家的随机抽选方式和抽选时点。四是明确评审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五是明确专家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退出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六是明确专家评审结论的形成和表达形式,如票决或依据量化打分的分值。七是明确专家评审结果的运用方式。处(局)务会决策要以专家合规评审的结论为依据。
(三)规范招标、拍卖制度。一是对本部门涉及的招标、拍卖的范围和具体事项作出规定。二是制订在招标、拍卖等活动中,实行权力分解,监、管、办、审分离的制度。三是明确规定进入市场、实行电子评标、电子监察和公开透明交易的具体办法。四是明确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办法。五是细化防范权力介入、不正之风干扰的制度措施。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质审查、标段划分、专家抽选、标底设置、评标定标、招标代理、保证金缴纳等行为,避免围标、串标、转包和权钱交易等现象发生。
(四)市直部门联合办理制度。对需要多个部门分别实施的行权事项,由市政府指定的一个部门受理(牵头)。一是明确申请与受理方式,确保一个部门受理和下达办事结果。二是明确联合审批的方式。原则上实行网上并联审批,条件暂不具备要制订出确保在限期内完成各部门审批程序的具体办法。三是明确在既定办理方式下各部门、各环节的办事时限。四是明确各部门的联系、会商办法和联络人员。五是明确受理(牵头)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责任。
(五)监督检查制度。一是制订统一的文本格式,建立行权案卷,对行权全过程记录在案,全部责任人签字。对于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的行权事项,要电子留痕。各行权处室每季度要向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或本单位纪检监察机构送交行权案卷电子版备查。二是设置申诉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做到有诉必查。三是市直部门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明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四是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反映和媒体曝光的问题,要进行认真调查。五是实施电子监察,把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要素固化到电子软件上,全程跟踪监控。
(六)绩效考核制度。一是明确考核标准。从本部门实际出发,将制度建设的六项基本要求具体化、量化。二是明确考核的手段。可按考核标准设计软件,由网络自动生成绩效评估结果,再加上年终检查结果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估。三是对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支持项目,应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或本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在事后进行绩效跟踪检查,经当地税务部门确认纳税情况,形成报告。四是明确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如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等。
(七)责任追究办法。按照有关法规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制订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一是明确部门内部实施责任追究的主体;二是明确应追究责任的过错行为;三是明确各类过错的责任主体的认定办法;四是明确处理办法。
(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保障制度。一是知情权。保证其从外网查阅办事规范,查询办事过程,知晓办事结果。保证应申请人要求就行权事项进行说明、解释。对相对人的申请不予批准应当说明理由。二是平等申请的权利。所有符合条件、标准的服务对象,均依法享有获得政府赋权的平等权利,不得歧视或特殊照顾。三是陈述、申辩权。特别在行权事项涉及他人重大利益时,行权部门要认真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采纳其合理意见。四是申诉、诉讼权。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听证、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五是依法获取补偿、赔偿的权利。六是享有权力部门提供连续服务的权利。对于法规制度规定受理服务对象申办的事项,在法定的全部工作时间里,权力部门必须有人受理,不得以开会、学习、公出、个人休假或部门内部的其他任何理由停办或暂时停办。
五、工作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抓好推进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保证。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制度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制度建设。要明确制度建设的规划、目标、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及时审定各项制度文本。经过评审通过的制度,要以党委(党组)文件下发执行。要指定一位班子成员、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制度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市直各纪检监察机构要抓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单位找准权力运行的风险部位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司法系统制度建设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统一安排部署。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要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按要求组织部分内设机构先行开展制度制订工作,选择的范围和数量由市委政法委商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确定。要坚持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与法律法规相统一、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防止以法律法规代替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又要避免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使制度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也符合省委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其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统筹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要把制度建设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有机结合,配套推进,并且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其他各项工作。市政府法制办和市直法制部门要认真清权确权,尽快完成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为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市政府政务公开办要立即对各部门、各单位不宜公开的行权项目逐一进行认定,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对除此之外的全部行权事项按照要求实行公开。
(三)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全面攻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使公开透明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要把行使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稀缺资源管理等权力的部门和涉及民生的部门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部门;把工程建设、土地、矿产、产权等公共资源交易,资金和项目审批,司法等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领域;把行权裁量标准化、网上行权和电子监察、公开公示、限时办结等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强力推进。在实施重点突破的基础上,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全面、高标准完成制度建设任务。市纪委、监察局要对没按时完成制度建设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评先评优资格。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把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制度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增强国家公务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以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目标,多形式、多渠道公开制度,扩大制度公开面,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注意总结正反典型,努力营造重制度、守制度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制度执行。市纪委、监察局每年要对全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进行考核,同时要设立专项举报电话。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每年向市纪委报告。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权处室每季度要开展一次自检自查。市纪委、监察局各派驻机构每半年按照行权记录对各处室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重大问题可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当事人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发[2000]213号 【发布日期】2000-09-28 【生效日期】2000-09-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甬政发〔2000〕2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九月二十八日
《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意见
根据《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与《暂行规定》一并施行。
一、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市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区行政区域内的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在甬的省部属、军队属单位和外地驻甬机构)及其职工、退休人员(包括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手续的人员,下同)。
(二)已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应按规定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三)失业职工可自愿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二、二、参保手续
(一)已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照与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管辖相对应的原则,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申报手续。
已参加本市以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随带《社会保险登记证》正本到市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保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申报手续。
(二)用人单位在接到医保机构的参保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到所属的医保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申报手续;新建单位应先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在招用人员1个月内到所属的医保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申报手续。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失业职工可在医保机构公告后2个月内到所属的医保机构办理住院医疗保险申报手续。
办理手续时,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应随带身份证、《养老保险手册》和《营业执照》(副本);自由职业者应随带身份证和《养老保险手册》;失业职工应随带身份证和《失业职工登记证》。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后1个月内,到所属的医保机构办理参加住院医疗保险手续。
(四)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在连续足额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满6个月后,方可享受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职工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续保手续的,须在连续足额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满6个月后,方可享受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五)用人单位发生增加、减少人员时,应在1个月内到所属医保机构办理人员增减手续。
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失业职工,发生中断参保、人员退休或死亡时,本人或亲属应在1个月内到所属医保机构办理手续。
三、三、医疗保险费的筹集
(一)用人单位申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以下简称缴费基数),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口径的项目计算职工工资。
已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其缴费基数应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
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以下简称大病救助金)的缴纳标准为每人每月5元。
(二)企业和参照企业缴费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为按企业缴费的单位),按在职职工缴费基数之和的5.5%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并按本单位参保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人数之和,缴纳大病救助金。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按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的5.5%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并缴纳大病救助金。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时或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后未重新就业的,凭有关证明,可以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5.5%的比例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并缴纳大病救助金。
(四)国家机关、依照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参照国家机关缴费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为按机关缴费的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缴费由4部分组成:
1.在职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基数的2%缴纳,由用人单位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缴,用于划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以下简称个人帐户);
2.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缴费基数之和的9%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中缴费基数之和的5.5%用于划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下简称统筹基金),3.5%按规定划入个人帐户;
3.用人单位按参保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人数之和,缴纳大病救助金;
4.用人单位按我市国家公务员个人帐户管理及医疗补助有关规定,缴纳公务员医疗补助金(以下简称公务员补助金)。
(五)按甬政发〔2000〕34号文件规定理顺劳动关系的有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缴费办法:
1.在2004年12月31日前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选择由再就业服务中心实行全托管的企业下岗职工,在《暂行规定》施行后,由企业或再就业服务中心按这类人员缴费基数之和的5.5%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按甬劳〔1998〕217号文件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并缴纳大病救助金,所需经费由企业、财政、养老保险机构各出资三分之一。
2.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选择由企业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的企业下岗职工,在《暂行规定》施行后,由企业或原企业上级单位,按自办理参保手续的次月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月份数,以本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5.5%的标准(缴费基数按每年环比递增10%计算)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加上大病救助金,可一次性移交给医保机构。这类人员的个人帐户由企业或原企业上级单位负责建立和管理;企业或原企业上级单位也可与个人签订协议,一次性发给个人,今后门诊医疗费由个人自付。
3.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企业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以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5.5%的比例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并缴纳大病救助金,所需经费由企业、财政、失业保险机构各出资三分之一。
4.企业改制时,企业主体不复存在或未被改制后企业吸纳的人员,符合上述第1、2项年龄条件的,可按相对应的办法处理。
(六)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其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之和不足15年的,对按企业缴费的单位,须由单位(自由职业者、失业职工由个人)以办理时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的5.5%标准,加上大病救助金,按不足15年的月份数一次性补足,并按规定继续缴纳大病救助金,方可享受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对按机关缴费的单位,须由单位按规定的标准,加上大病救助金,按不足15年的月份数一次性补足,并按规定继续缴纳公务员补助金和大病救助金,方可享受国家机关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视同缴费年限指《暂行规定》施行前,社会保险机构核定的养老保险视作缴费年限加上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
(七)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企业改制、破产、歇业时,其主体不复存在的,以不低于改制、破产、歇业时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7.5%的标准,另加大病救助金,按改制、破产、歇业时退休人员实际年龄计算到75周岁的月份数,由企业一次性足额提取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提取的医疗保险费用于建立个人帐户,由企业或原企业上级单位负责建立和管理,大病救助金部分可一次性移交给医保机构。
(八)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无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大病救助金的退休人员,应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协议,委托社会保险机构在其个人基本养老金中按月代扣应缴纳的大病救助金。
(九)企业缴纳的住院医疗保险费和大病救助金在劳动保险费中列支,其余在福利费中列支。
(十)基本医疗保险费、大病救助金和公务员补助金采用预缴办法,按现行税收征管范围(已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或个人按养老保险地税征收渠道)由各级地方税务部门按月征收。用人单位应在每月23日前缴费,各级地方税务部门应在每月25日前将缴费情况反馈医保机构。
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按期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须提前到市医保机构办妥手续。欠缴期间应计算利息,视欠缴时间长短,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息,利息并入统筹基金。
上述各类缴费中,住院医疗保险费、大病救助金以及市级按机关缴费的单位,其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和公务员补助金纳入市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区级按机关缴费的单位,其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和公务员补助金纳入区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四、四、医疗保险待遇和费用结算
(一)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医疗费(可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特殊病种部分门诊项目医疗费除外,下同)按以下办法支付:
1.按企业缴费的单位,其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单位建立并管理,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费按单位规定报销结算;
2.按机关缴费的单位,其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由各级医保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费中,可由个人帐户和公务员补助金支付的部分,由各级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由医疗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
(二)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包括急诊留院观察、设立家庭病床,下同)发生的医疗费和可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特殊病种部分门诊项目(以下表述为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按以下办法支付:可由统筹基金、大病救助金支付的部分,由市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可由所属医保机构统一管理的个人帐户和公务员补助金支付的部分,由所属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由医疗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
(三)参保人员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简称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800元;二级医院,1200元;三级医院,1600元;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的起付标准为内累计1600元。
起付标准计算方法:
1.急诊留院观察或急诊留院观察后直接住院的,起付标准均按一次计算。
2.住院期间发生转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从低级别医院转往高级别医院时,应补交起付标准的差额。从高级别医院转往低级别医院时,已发生的医疗费,超过低级别医院起付标准部分不再退还;低于低级别医院起付标准的,本次住院起付标准按低级别医院计算。
3.住院期间跨的,起付标准不另行计算。
4.设立家庭病床的医疗费每半年作为一次住院费用计算,半年内设立家庭病床一次或一次以上,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超过半年后起付标准重新计算。
5.设立家庭病床以后住院的、出院以后设立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均应分别计算。
(四)统筹基金支付计算办法:
参保人员每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和内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起付标准以内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起付标准以上部分,根据累计医疗费,由统筹基金与参保人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担。
内住院医疗费累计(含起付标准费用)在全市上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2倍以下(含2倍)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20%(退休人员承担15%,),其余由统筹基金支付;在全市上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2倍以上至4倍以下(含4倍)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15%(退休人员承担10%),其余由统筹基金支付。
内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累计在1600元以上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20%,统筹基金支付80%。
累计医疗费是指:内参保人员因病住院或特殊病种门诊,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所有医疗费(转外地就医而发生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先由个人自付的10%部分除外)。
(五)参保人员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含起付标准费用),内累计在全市上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4倍以上至15万元以下(含15万元)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10%,大病救助金支付90%,15万元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救助金不再支付。
(六)参保人员住院跨的,内住院医疗费在4月30日前一次性计算,5月1日起按新有关规定执行。
(七)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其医疗费个人承担部分的比例从次月起调整。
(八)用人单位或个人中断缴费的,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统筹基金、大病救助金、公务员补助金停止支付有关医疗费。
(九)参保人员从参保生效之日零时起,所发生的医疗费按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参保生效前发生的医疗费由原资金渠道支付。
五、五、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处理
(一)用人单位违反财务、统计有关规定,使得缴费基数无法核定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医保机构暂按全市上年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的110%确定缴费基数。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后,由医保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二)参保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暂行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处理:
1.将本人的医疗保险证、卡供他人就医、记帐的;
2.冒用他人医疗保险证、卡就医、记帐的;
3.违反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重复、超量配药的;
4.符合出院条件,定点医疗机构开具出院通知书后,仍不愿出院的;
5.弄虚作假或证、卡遗失未及时办理手续,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三)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暂行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处理:
1.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增加收费项目,将未确定收费标准和不属于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
2.采用挂名住院或将本院有条件诊治的病人借故推诿给其他医疗机构的;
3.诊治不验证或弄虚作假,将未参保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
4.违反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超量开药,利用工作之便串换药品的。
(四)劳动行政部门、医保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暂行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处理:
1.工作失职或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2.贪污、挪用医疗保险基金的;
3.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
4.擅自减、免或者增加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
六、六、其他
(一)企业和参照企业缴费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其他用人单位职工的个人帐户和补充医疗保险具体办法,按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0〕136号)执行。
(二)国家机关、依照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及事业单位和参照国家机关缴费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用人单位的个人帐户建立和管理及公务员补助具体办法,按我市国家公务员个人帐户管理及医疗补助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大病救助金、公务员补助金的支付范围和标准,另行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四)参保人员转外地就医、异地安置就医管理以及特殊病种门诊、家庭病床设立、零星医疗费用报销等办法另行规定。
(五)参保人员的工伤医疗费(包括工伤旧伤复发医疗费)、生育医疗费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列支,已实行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按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办法支付;没有实行的,按原资金渠道支付。
(六)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其职工的家属、子女医疗待遇仍按原规定执行,由原资金渠道支付,国家、省、市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七)对于制止和揭发违反医疗保险管理规定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劳动行政部门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八)本实施意见由市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区政府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情况
近年来,***突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围绕提速增效、优化环境这一目标,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了“机关服务年”、“环境建设年”以及以“服务、建功、创业”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不断加强行政环境建设,规范办事程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全区机关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二、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全面打造“阳光政府”
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为核心,以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为重点,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一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资金使用等,都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后,按照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二是建立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先调研论证,并咨询相关专家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完善人民建议制度。定期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为政府工作和福山发展献计献策,特别是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以及实事工程,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四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以及禁止公开的其它政府信息外,其余的都向社会公开。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和政务信息,公开各类办事程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三、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
在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办事效率监督卡等服务制度的同时,重点坚持了六项制度,开展了一项活动。六项制度:一是领导包帮制度。对区级重点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的办法,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达产。二是现场办公制度。由区级领导带领有关部门,每月到有关企业进行一次现场办公,主动了解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重点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长牵头,带领有关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联合集中审批,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四是大项目特派员制度。在完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对过亿元、千万美元的大项目特派员制度,由组织部门负责抽调副科级以上干部,全程靠上负责项目推进。五是项目联系单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联系,改变以往两者“各自为政”的局面,确保项目规划设计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五通一平”,为项目的顺利开工争取时间。六是园区“封闭式”管理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到园区企业检查或参观,保证企业无干扰经营。一项活动,就是广泛开展“走百商、包百企、解百难”活动。挑选出100户重点企业,由机关部门负责包帮联系,通过走访的形式,征求企业对机关服务方面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全区各级干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即“问题在一线发现,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解决,领导在一线落实”,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倡导并形成了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监督体系,保证政府工作全面提速
一是组织监督。成立了**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建立完善了行政效能投诉的监督机制、受理机制和处理机制。先后制定实施了《**区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工作制度》、《**区行政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等9项制度,在全区范围内选聘了20名行政效能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活动。二是社会监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对“万人评机关”活动中连续两年排序在后6名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该诫勉的诫勉,该调整的调整。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公开投诉电话,全面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投诉监督;向外来投资商发放《监督评议卡》,赋予其评议权、投诉权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到2004年底,全区共受理企业和群众投诉18起,全部按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
>>>>区政府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情况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