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文摘,用文摘”学习体会 闫洁
教师是允许孩子出错的地方
----“学文摘,用文摘”学习体会 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小学 闫洁
说到教育文摘,这便携的书籍给老师们带来了新视点,新理念。毫无疑问,假期我还是把教育文摘作为学习的对象,因为那里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的缩影。其中,在教育随笔专栏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记忆深刻。文章描述了我国教师和美国教育代表团对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一堂物理课的不同评价。文章中说道“我们的教师认为这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得当。下课时,听课教师掌声雷动,可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他们说,课上既然教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这是日本人的说法。你随便问一个日本学生:你回答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言。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怕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英国人曾自豪地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
第二篇:学文摘、用文摘总结
学文摘用文摘总结
胶州市北京路小学
为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北京路小学启动了以“读文摘、用文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进一步突出了学校“自能教育”特色,彰显了阅读的浸润作用。
一、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读文摘、用文摘”精神,专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组织各科室、各部门制定出详实可行的“读文摘、用文摘”计划,保证教师读用文摘的时间,切实做到省时、高效。
二、创新形式学用文摘。
1.读书规划为读文摘扬帆
为使读书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每学期开始都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制定教研组读书计划,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的要求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组内教师再根据以上规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尤其是对于文摘的阅读更是放在首要位臵。
2.读书时间为读文摘护航
学校规定间周二下午一二节课为语文组教师的团队阅读时间,间周三下午一二节课为数学组教师的阅读时间,间周四下午一二节课为其他老师的阅读时间,在规定时间里,教师必须认真读学校指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的部分书目以及规定的文摘期数。
其中教师个人阅读时间,学校开展了三个“十”活动:晨读十分钟,午诵十分钟,晚省十分钟(晚上写出自己一天的读书体会)。
三、读书方式为读文摘开道。1.组团阅读
教师们以学科教研组为读书小团体,在团体活动时互相推荐新书好书,无障碍发表争鸣,通过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并形成小组阅读活动记载。组团阅读的形式灵活,注重实效,我们组建多个有个性的读书沙龙:学文摘用文摘沙龙、文学沙龙,教育教研沙龙、治班沙龙等等。
2.接力阅读
受教科所“千册教育图书漂流活动”的启发,学校兴起教研组内外“接
力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每个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读完文摘之后,便提交“爱书人”漂流日志,记录漂流感言。然后把这本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放漂”给组内成员,放漂时,可以通过图书传递小纸条,向下一老师提问或者留言,也可以在精彩处留下自己的寄语,甚至还可以在书中留下自己的“插图”……有的图书,还可以漂到其他教研组,我们还统计呈现每一本书的漂流故事,看看哪一本漂得更远,参与阅读的人更多。接力式阅读漂流活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我们知道漂流的不光是知识,还漂着诚信、文明、友情与责任。
3.俱乐部会员示范读
学校成立的“悟书香〃铸师魂”读书俱乐部,吸引了各教研组青年教师踊跃参加,俱乐部全体会员努力做读书写作的楷模、教书育人的典范。他们不仅自己以“完善自身,享受职业”为追求,还始终体现读书俱乐部的“智慧传播,经验共享,个性发展,携手共进。”这一理念,为自己组内的老师布臵读书任务,带动了自己教研组的读书氛围。
4.读者心语智慧读
我们在校报《书香致远》和校刊《一线风景》上开辟“读者心语”专栏,引导各教研组教师交流读书心得,报道各教研组读书工程开展情况,定期刊登教师的读书体会,使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这激励了各教研组教师阅读的兴趣,掀起“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的热潮。其次,学校在周工作安排中开辟“每周一语”专栏,向教研组教师征集文摘中的智慧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等名家名言读来如饮琼浆,启迪心智,如沐春风,催人奋进。
5.聚众力沙龙读
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共读几期文摘,做到边读书,边反思。在共同阅读后,每位教师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大家读了文摘中的好文章之后,进行了促膝交谈,大家都被名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全组教师决心学习名师教育理念,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获取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做一个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
6.好书推介传统读
为全面推动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每个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好书推介会。老师们将自己读过文摘中的好文章向同事们推荐,可以是内容简介,可以是品读赏析,也可以是人物分析……推介以后,要求全组教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完这本书,以读书来促进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
9.读书节上风姿读
我校每年把6月、10月定为读书节。读书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以赛促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读书演讲比赛”“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等,每个教研组都要参加。比赛时,大家针对自己阅读的文摘,选择一篇篇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章,老师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散发出无穷韵味;评选中,一本本记录着自己阅读足迹的读书笔记,吸引着每位教师驻足观看;每个老师的教育故事,又在引发着教师们新的思考……我校还把教师读书的做法写成经验介绍,发表在《青岛教育信息网》上。
四、多元评价,彰显阅读激励机制。
书香教师评比每学年一次,根据教师撰写的读文摘笔记数量和每月一次阅读文摘感言及发表文章,由书香校园领导小组评定。学校利用晨会,升旗仪式,校园媒体,对热爱读书,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进行表扬。以点带面,影响全校。评定结果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条件。
五、学用文摘结硕果 耕耘就会有收获:
如今,教研组内读文摘,氛围初步形成。老师们通过阅读活动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文化气质,提升综合素养。老师们将自己的读后感、园丁日记、教学随笔、发表论文等梳理编写成一本本装饰精美、内容丰富的个人专著。《桃李纷芳秋韵时》《水木湛清华》……光是这些名字就很有诗意。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作品、论文1000余篇。在胶州市组织各种比赛中,李正吉老师获征文二等奖,张海燕、王淑娥在青岛市优秀读书案例评选中分获一二等奖。尹迪、杜林萍等老师分别获演讲比赛省市一二等奖,尹吉刚老师多次荣获青岛市经典诵读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一等奖,并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演讲比赛。黄涛和高春两位老师被评为胶州市教育读书人物。学校114名教师中,有78人出示过胶州市公开课,20人出示过青岛市公开课,34人参加过青岛市、山东省及全国各类优质课比赛。有85位教师拥有胶州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首席教师等荣誉称号,其中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20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2人,青岛市教学能手2人……
随着教研组文摘工程的步步推进,学校先后被评为胶州市十佳书香校园、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十万家长进讲堂优秀学校、四声一影星级学校、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教子一得”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青岛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青岛十佳读书团队。
总之,读文摘让我们尝到了幸福的滋味;读文摘,使我们享受到教育的美丽;读文摘,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以身立教,书香相伴教育人生“已成为北京路小学全体教师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北京路小学这所天然图书馆会更美,更展现悠然书香的迷人魅力。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第三篇:学文摘用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室:出错的地方”有感
说到教育文摘,这便携的书籍给老师们带来了新视点,新理念。毫无疑问,假期我还是把教育文摘作为学习的对象,因为那里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的缩影。其中,在教育随笔专栏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记忆深刻。文章描述了我国教师和美国教育代表团对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一堂物理课的不同评价。文章中说道“我们的教师认为这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得当。下课时,听课教师掌声雷动,可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他们说,课上既然教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这是日本人的说法。你随便问一个日本学生:你回答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言。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怕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英国人曾自豪地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
下面是两处故事情节:一位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把他的作业本哧啦哧啦撕成碎片,掷在地上,继而怒不可遏的训斥:“这几道题,我在课堂上都讲过,你还错成这样,你的脑子进水了吗?换本子
重做——每道题做10遍。”老师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就地转圈;而那位学生则如雷打的茄子,耷拉着脑袋,身体颤颤地蔫在那儿,一声不吭。我在办公室就经常看到一些不会做、做错或玩不成作业的学生,不是被罚站、罚做,就是闷头写检查,或是把家长叫来训斥。这些现象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在课堂或课后确实存在着。曾经,我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现象,我在想:这些学生可能是班里的后进生,对后进生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吗?也许我们当老师的真应该坐下来冷静想一想,就像文章的作者所感悟的一样:当你无情地撕掉学生作业本的时候,可能会把孩子稚嫩的心灵与可怜的自尊一同撕得粉碎;当你过度惩罚孩子的时候,老师的崇高形象与师生之间的美好感情也将会随之变淡,甚而荡然无存。
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由于观察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张口说,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错到对的过程,没有错,怎么会有对。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一遇到不会的会积极地去问别人,也会很勇敢地问我,学生的提问会让我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立刻做出调整,比如,如果有五、六个学生同时问一人问题,我必须让学生停下,或者重新讲读一下,或者重复它的要点及关键。学习是允许出错的,但是不允许不劳而获的。在我的再三强调下,我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地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会在做练习的时候很用心地做自己的答案,哪怕自己错了。
我刚工作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缺乏经验,闲暇之余就会搜寻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成了我
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有效通道。对待“后进生”,这位苏联大师有独到的方法: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最后,学习大师的思想,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找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孙玲君
第四篇:学用《教育文摘》征文
《教育文摘》读后感
高效课堂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老师不讲,少讲,让学生多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面对新的要求,我上课越来越怕讲,越来越不敢多讲,生怕自己讲的太多,不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可是,对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频繁地使用多媒体,课堂情景剧等教学模式,做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感到困惑和茫然。
物理课这样上能行吗?过多的形式能否冲淡了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思考?物理知识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怎能要求所有的课堂都采用一种模式呢?可如今作为物理老师的我,不知该怎样上物理课了,我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上课讲的时间,唯恐讲得太多,可是这种感觉真的很不爽。偶然的一天,我拿起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2012第9期),当我看到《寻找课堂中的灰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顿悟:我误解了“新课程”,我没弄明白什么是高效课堂啊!
文中张剑萍老师和教研组老师形成的共识也给了我启迪: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讲,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讲,要从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讲的内容,正确把握讲的时机。从此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上课又变得自如了。
慢慢地我发现,物理课堂不再沉闷,逐渐地我感觉,上课不再是负担。上物理课,学生动了起来,上物理课我又充满了激情。高效课堂如一盏明灯,指引着老师,照亮了学生,高效课堂似万花筒,理应精彩纷呈。感谢《教育文摘》伴我在打造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的路上勇敢前行!
《教育文摘》读后感
打开《教育文摘》,开卷篇《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教育的真谛。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我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因为我的收获越来越多:爱要平等,要爱每一个孩子,爱他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并且充分的信任他;爱要投入,只有深沉投入的爱学生,才能不计较得失,才能赢得孩子们的信任;爱要理智,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过于苛刻;爱要恰当,可以浓烈如火,也可以淡然如雪。“有时需要让爱放慢脚步,学生会在我们的等待中看到信心、勇气和力量。”
想到这里,开篇的疑问我找到了头绪。“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化,更是一种感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少一点浮躁,少一点功利,多一些富有灵性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篇:远程教育文摘
远程开放教育馆藏期刊论文索引
(2013年2期)
◆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杨志坚/中国远程教育/2013.4
◆ 开放教育立交桥实践案例与架构模式研究/汤书波 等/中国远程教育/2013.4 ◆ 美国多校区大学系统对我国开放大学系统建设的启示/崔新有 等/中国远程
教育/2013.4
◆ 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王永花/中国远程教育
/2013.4
◆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移动学习框架探究/杨文阳/中国远程教育/2013.4
◆ 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机制初探/刘永权 等/中国远程教育
/2013.4
◆ 教育信息化与开放大学建设/亓彦伟 等/中国远程教育/2013.5
◆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姜玉莲/中国远程教育/2013.5
◆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点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研究/孙鸿飞 等/中国远程
教育/2013.5
◆ 文化观照下的英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三角模型探析/王正东 等/中国远程教
育/2013.5
◆ 学习积分制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陈海强/中国远程教育/2013.5
◆ 自组织理论下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探索/姚文建/中国远程教育
/2013.5
◆ 国家开放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特征与内容框架研究/姚文建 等 /中国远程教育
/2013.6
◆ 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反思与再造研究/胡继明/中国远程教育/2013.6 ◆ 三代远程教育教学法理论/[加拿大] 特里·安德森 乔恩·德龙 肖俊洪/译/中国
远程教育/2013.6
◆ 高等网络教育毕业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岳俊芳 等/中国远程教育/2013.6 ◆ 复杂系统创造理论下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创造力提升初探/李广德/中国远
程教育/2013.6
◆ 演播室视频互动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梁骥/中国远程教育
/2013.6
◆ 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王一兵/开放教育研究/2013.2
◆ 远程教学课程团队成长特征刻画及效益分析——以“人体生理学”课程团队
为例/赵婷婷等/开放教育研究/2013.2
◆ 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基层建构与策略研究/余善云/开放教育研究/2013.3